CN215571816U -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1816U
CN215571816U CN202121610239.2U CN202121610239U CN215571816U CN 215571816 U CN215571816 U CN 215571816U CN 202121610239 U CN202121610239 U CN 202121610239U CN 215571816 U CN215571816 U CN 215571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roller
disc
tray
dry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02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刚
田航
贺岚清
韩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fe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fe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fe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fe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02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1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1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1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包括壳体,其顶部可拆卸有盖体,其底部为敞口;干燥盘设置于敞口处,并与壳体形成干燥腔室;干燥腔室顶部限定出进料口及排气孔,干燥腔室底部限定出出料口;干燥腔室内具有可转动于干燥盘顶端面的干燥辊,待干燥物料经进料口进入干燥腔室,干燥盘和干燥辊内部通入干燥介质,干燥辊碾压、干燥平铺于干燥盘上的待干燥物料。本实用新型利用干燥辊和干燥盘对被干燥物料进行碾压,使被干燥物料在干燥辊和干燥盘之间形成密实的料层,料层与干燥盘和干燥辊的换热表面紧密接触,干燥盘和干燥辊向被干燥物料传热速度将大幅度提高,干燥效率相比传统干燥机提高了数倍。

Description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状、泥膏状、饼状物料干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干燥过程是将湿物料中水分去除的过程,通常采用热物理方法,即对湿物料进行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的目的。干燥设备常规传热方式有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对流传热都采用热空气、热烟气、过热蒸汽、热惰性气体等作为干燥介质,干燥介质与湿物料直接接触,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湿物料。对流传热时,干燥介质既是载热体,也是载湿体。传导传热利用导热油、蒸汽、热水等做为干燥介质,干燥介质不与湿物料直接接触,通过热传导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湿物料。传导传热时,干燥介质仅是载热体。
由于水的汽化潜热很大,当湿物料含水量较大时,干燥过程属于较强热交换过程,以每秒钟蒸发1kg水为例,热交换功率大约为2300kw,所以目前的干燥设备对含水量较大(80%含水量)物料的处理能力都很低。
对流传热干燥设备优点热交换速度快,单机处理量大于传导传热干燥设备。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干燥介质,同时产生大量的干燥乏气,热利用率低于传导传热设备,干燥介质的输送以及乏气处理成本也较高。传导传热干燥设备优点是干燥介质载热能力大,干燥介质用量少,而且循环使用;热利用率高于对流传热设备;干燥乏气明显少于对流传热设备。缺点是热交换速度慢,单机处理量低。
目前普遍使用的传导传热式干燥机为双锥回转干燥机、圆盘干燥机、耙式干燥机、桨叶干燥机,传统的传导传热式干燥机为了提高物料与换热面的接触,多采用转耙搅拌物料(盘式干燥机)或者导热元件直接搅拌物料(例如桨叶干燥机)的方式,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传统干燥机工作时,被干燥物料与导热元件表面处于较为“松散”的接触状态,或是被干燥物料靠自身重力洒落在导热元件表面,或是导热元件在被干燥物料内搅拌,由于被干燥物料与导热元件表面接触状态不够“紧密”,被干燥物料之间也有相当大得空隙,所以换热系数较低,普遍在100~150W/(m2.℃)范围内。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干燥效率高的干燥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辊盘式干燥机,解决现有技术干燥设备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可拆卸有盖体,其底部为敞口;
干燥盘,所述干燥盘设置于所述敞口处,并与所述壳体形成干燥腔室;所述干燥腔室顶部限定出进料口及排气孔,所述干燥腔室底部限定出出料口;
以及干燥辊,所述干燥腔室内具有可转动于所述干燥盘顶端面的所述干燥辊,待干燥物料经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干燥腔室,所述干燥盘和所述干燥辊内部通入干燥介质,所述干燥辊碾压、干燥平铺于所述干燥盘上的待干燥物料。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辊盘式干燥机,本实用新型利用干燥辊和干燥盘对被干燥物料进行碾压,使被干燥物料在干燥辊和干燥盘之间形成密实的料层,料层与干燥盘和干燥辊的换热表面紧密接触,干燥盘和干燥辊向被干燥物料传热速度将大幅度提高。由于干燥辊和干燥盘对物料进行碾压,被干燥物料被碾压成密实的料层,不但提高了料层与干燥辊和干燥盘的换热效率,还提高了热量在料层内的传递速度。而未被碾压的料层内是松散的,内部有大量空隙,会阻碍热量在料层内的传递。由此本实用新型被干燥物料内部的传热速度也将大幅度提高,因此干燥效率相比传统干燥机提高数倍。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辊通过辊架与辊架传动部动力连接,所述辊架传动部带动所述辊架及所述干燥辊绕所述干燥腔室中心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辊架包括进料圆盘、辊支架及下部刮料器;所述进料圆盘底部为接料盘,所述接料盘顶部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中部形成辊架中空轴,所述接料盘内部具有上部布料器,所述上部布料器顶部穿出所述辊架中空轴,并与布料器传动部动力连接,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上部布料器中部的中空布料轴内;所述待干燥物料经所述进料口落入所述接料盘中部,并通过所述上部布料器布料由所述接料盘侧壁上的下料口落入所述干燥盘顶部边缘;多列所述辊支架和多列所述下部刮料器等角度交叉布置于所述接料盘底部,每一列所述辊支架底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干燥辊,所述下部刮料器与所述上部布料器布料方向相反,其将所述干燥盘顶部边缘的所述待干燥物料由边缘向中间刮。
进一步地,每列所述下部刮料器均包括多个连接杆和多个下刮板,每一个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接料盘底部固定,其底部均与一个所述下刮板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布料器包括:圆形连接格栅板及上部刮板;所述圆形连接格栅板中部为所述中空布料轴,所述格栅板底部沿径向布置有多组所述上部刮板,所述上部刮板和所述下刮板安装角度是互补的。
进一步地,所述下刮板与其所在分度圆的半径线相切的切向夹角A为135°-160°。
进一步地,所述辊架传动部和布料器传动部结构相同,均包括传动电机、电机皮带轮、传动皮带轮及皮带;所述传动电机通过基座竖直支撑于所述盖体顶部,其输出端朝下、且连接有所述电机皮带轮,所述电机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与所述传动皮带轮连接,所述传动皮带轮安装于所述辊架中空轴或中空布料轴外壁上,所述辊架中空轴通过一个回转轴承转动于所述盖体中部,所述中空布料轴通过另一个回转轴承转动于所述辊架中空轴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辊包括内圈干燥辊和外圈干燥辊,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辊支架上,所述内圈干燥辊和所述外圈干燥辊均采用倾斜布置的圆锥台状辊体,且所述辊体与所述干燥盘滚动接触,所述内圈干燥辊体积小于所述外圈干燥辊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盘包括:上板、下板、内立筒、外立筒及加强柱;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扣合形成盘体干燥腔室,所述干燥腔室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柱,所述内立筒穿过所述盘体干燥腔室中部形成所述出料口,所述盘体干燥腔室圆周上具有盘体干燥介质入口,所述外立筒与所述盘体干燥腔室内部连通,且向下伸出所述盘体干燥腔室形成盘体的干燥介质出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示出了辊架的立体图;
图3附图示出了辊架的剖视图;
图4附图示出了的仰视图;
图5附图示出了上部布料器的机构示意图;
图6附图示出了上部布料器处于辊架内的示意图;
图7附图示出了下刮板布置角度示意图;
图8附图示出了辊架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附图示出了干燥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附图示出了干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附图示出了传统干燥设备干燥原理示意图;
图12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干燥原理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01-盖体,102-进料口,103-排气孔,104-出料口,200-干燥盘,201-上板,202-下板,203-内立筒,204-外立筒,205-加强柱,206-盘体干燥介质入口,300-干燥辊,301-辊体换热空间,302-第一端面板,303-第二端面板,304-辊面体,305-抽水,306-连接轴,307-轴承,400-辊架,401-辊架传动部,4011-传动电机,4012-电机皮带轮,4013-传动皮带轮,4014-皮带,4015-回转轴承,402-进料圆盘,4021-下料口,403-辊支架,404-下部刮料器,405-辊架中空轴,406-上部布料器,4061-布料器传动部,4062-中空布料轴,4063-圆形连接格栅板,4064-上部刮板,G-干燥腔室,W-物料,J-液态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附图11为传统干燥机,干燥介质为饱和蒸汽,导热元件为碳钢板(干燥盘),被干燥物料为市政污泥。蒸汽液化时将热量传递给碳钢板,通过碳钢板再将热量传递给与碳钢板接触的湿污泥,湿污泥在碳钢板的表面被干燥形成干污泥薄层,热量穿过干污泥层继续传递个湿污泥进行干燥。碳钢板是热的良导体,导热系数为40W/(m.℃),干污泥导热系数(参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附录B中松散无机材料:锅炉渣0.29、粉煤灰0.23、高炉炉渣0.26)约为0.23~0.29W/(m.℃),可见松散干污泥导热性很差。
申请人经过试验研究,参见附图12,利用干燥辊和干燥盘对被干燥物料进行碾压,使被干燥物料在干燥辊和干燥盘之间形成密实的料层,料层与干燥盘和干燥辊的换热表面紧密接触,干燥盘和干燥辊向被干燥物料传热速度将大幅度提高。由于被干燥物料被碾压成密实的料层,被干燥物料内部的传热速度也将大幅度提高,所以干燥效率相比传统干燥机提高数倍。
辊盘干燥机如图1,干燥辊和干燥盘都是导热元件,被干燥物料平铺在干燥盘上,被干燥辊碾压成密实的料层。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顶部可拆卸有盖体101,其底部为敞口;干燥盘200,干燥盘200设置于敞口处,并与壳体100形成干燥腔室G;干燥腔室G顶部限定出进料口102及排气孔103,干燥腔室G底部限定出出料口104;以及干燥辊300,干燥腔室G内具有可转动于干燥盘200顶端面的干燥辊300,待干燥物料W经进料口102进入干燥腔室G,干燥盘200和干燥辊300内部通入干燥介质,干燥辊300碾压、干燥平铺于干燥盘200上的待干燥物料W。
有利的是,干燥辊300通过辊架400与辊架传动部401动力连接,辊架传动部401带动辊架400及干燥辊300绕干燥腔室G中心转动。
参见附图2-4,辊架400包括进料圆盘402、辊支架403及下部刮料器404;进料圆盘402底部为接料盘,接料盘顶部连接有连接框,连接框的中部形成辊架中空轴405,接料盘内部具有上部布料器406,上部布料器406顶部穿出辊架中空轴405,并与布料器传动部4061动力连接,进料口102设置于上部布料器406中部的中空布料轴4062内;待干燥物料W经进料口102落入接料盘中部,并通过上部布料器406布料由接料盘侧壁上的下料口4021落入干燥盘200顶部边缘;多列辊支架403和多列下部刮料器404等角度交叉布置于接料盘底部,每一列辊支架403底部转动连接有干燥辊300,下部刮料器404与上部布料器406布料方向相反,其将干燥盘200顶部边缘的待干燥物料W由边缘向中间刮。
参见附图4,每列下部刮料器404均包括多个连接杆和多个下刮板,每一个连接杆顶部与接料盘底部固定,其底部均与一个下刮板固定。
参见附图5和6,上部布料器406包括:圆形连接格栅板4063及上部刮板4064;圆形连接格栅板4063中部为中空布料轴4062,格栅板底部沿径向布置有多组上部刮板4064,上部刮板4064和下刮板安装角度是互补的,这两个刮板的作用一个是向外推送物料,一个是向内推送物料,推送物料的方向是相反的。
上部刮板与待干燥物料接触时,将物料向圆周外侧推出,分布在不同直径上的上部刮板组合在一起,便将被干燥物料由接料盘的内圈逐渐向外圈推出,最终从下料口排出并落在干燥盘顶部外缘。辊架下方还装有下刮板,因为上部刮板和下刮板安装方向正好相反,下刮板负责将干燥盘上的物料由外圈向内圈推送,被干燥物料被下刮板均匀铺设在干燥盘上时,物料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物料与干燥盘接触并不紧密,接触面积较小,干燥盘向物料的传热效果很差,而且物料内部有较多空隙,严重影响物料内部传热,此时的状态相当于圆盘干燥机。干燥辊随辊架绕干燥机中心转动,对干燥盘上的物料进行碾压,干燥辊由于与被碾压物料的摩擦作用绕自身的轴线自转。此时干燥盘上松散的物料被压成密实的料层,而且是干燥盘和干燥辊从料层的上下两面同时向料层传热,所以传热效果大幅提高。
物料被干燥辊碾压干燥后,再被下刮板从干燥盘上刮起来,下刮板随辊架同步转动,上部刮板随上部布料器同步转动,向干燥盘内侧推送,这个过程中物料重新变松散,物料内外层进行混合,使物料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之后再被下一个干燥辊碾压干燥,多次循环后,物料达到干燥要求,在干燥盘的中心从出料口排出。为了保证布料刮板顺利推送物料,参见附图7,下刮板与其所在分度圆的半径线相切的切向夹角A为135°-160°。夹角A为90°时,刮板既不会向外推送物料,也不会向内推送物料,当夹角A大于90°时,向外推送物料,小于90°时,向内推送物料。角度的大小将决定推送物料的速度,经过试验确定当夹角A为135°-160°时,推送速度快。
参见附图8,辊架传动部401和布料器传动部4061结构相同,均包括传动电机4011、电机皮带轮4012、传动皮带轮4013及皮带4014;传动电机4011通过基座竖直支撑于盖体101顶部,其输出端朝下、且连接有电机皮带轮4012,电机皮带轮4012通过皮带4014与传动皮带轮4013连接,传动皮带轮4013安装于辊架中空轴405或中空布料轴4062外壁上,辊架中空轴405通过一个回转轴承4015转动于盖体101中部,中空布料轴4062通过另一个回转轴承4015转动于辊架中空轴405内部。
参见附图8和9,干燥辊300包括内圈干燥辊和外圈干燥辊,分别转动支撑于辊支架403上,内圈干燥辊和外圈干燥辊均采用倾斜布置的圆锥台状辊体,且辊体与干燥盘200滚动接触,内圈干燥辊体积小于外圈干燥辊的体积。
干燥辊分为内外两圈可以更好地适应物料厚度偏差,使不同厚度的物料都能得到有效的滚压。如果用一个干燥辊的话,干燥辊的大端会很大,使整个设备的体积随之增大;干燥盘上物料厚度不均匀,碾压效果不好。
参见附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干燥辊300包括:辊体,辊体内部形成有辊体换热空间301,其两端均具有轴固定孔,每一组轴固定孔处均设置有轴承307;连接轴306与轴承307转动连接;连接轴306为空心轴;连接轴306固定辊支架403上,辊支架403内具有干燥介质的流通通道,流通通道与连接轴306、换热空间301连通,且流通通道上具有辊体干燥介质入口4031和辊体干燥介质出口4032。辊体为圆锥台状,其接触工作面与水平面平齐。
有利的是,辊体包括第一端面板302、第二端面板303及辊面体304焊接而成。辊面体304采用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及碾压硬度。
其中,辊面体14铸造而成或通过板材卷焊而成。
靠近辊体干燥介质出口4032一侧,连接轴306内侧具有开口朝下的抽水管305,抽水管305与外部抽水装置连接。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液态水J经过抽水管和辊体干燥介质出口排出。抽水管固定在空心连接轴上,不随辊体转动,抽水口一直处于下方,在保证与锥形辊内表面不干涉的前提下,尽量接近锥形辊内表面,这样干燥辊内的液态水J会被抽得更彻底。
参见附图10,干燥盘200包括:上板201、下板202、内立筒203、外立筒204及加强柱205;上板201和下板202扣合形成盘体干燥腔室,干燥腔室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柱205,内立筒203穿过盘体干燥腔室中部形成出料口104,盘体干燥腔室圆周上具有盘体干燥介质入口206,外立筒204与盘体干燥腔室内部连通,且向下伸出盘体干燥腔室形成盘体的干燥介质出口。饱和水蒸气(干燥介质)从盘体干燥介质入口进入到干燥盘内部,遇到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干燥盘内壁时,水蒸气凝结为液态水,同时释放出热能,热能通过上板传递给待干燥物料,液态水从盘体干燥介质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干燥辊和干燥盘对被干燥物料进行碾压,使被干燥物料在干燥辊和干燥盘之间形成密实的料层,料层与干燥盘和干燥辊的换热表面紧密接触,干燥盘和干燥辊向被干燥物料传热速度将大幅度提高。由于干燥辊和干燥盘对物料进行碾压,被干燥物料被碾压成密实的料层,不但提高了料层与干燥辊和干燥盘的换热效率,还提高了热量在料层内的传递速度。而未被碾压的料层内是松散的,内部有大量空隙,会阻碍热量在料层内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利用辊压的方式改善待干燥物料与换热元件表面的接触状态,同时也改善了待干燥物料内部的状态,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因此干燥效率相比传统传导传热式干燥机提高数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顶部可拆卸有盖体(101),其底部为敞口;
干燥盘(200),所述干燥盘(200)设置于所述敞口处,并与所述壳体(100)形成干燥腔室(G);所述干燥腔室(G)顶部限定出进料口(102)及排气孔(103),所述干燥腔室(G)底部限定出出料口(104);
以及干燥辊(300),所述干燥腔室(G)内具有可转动于所述干燥盘(200)顶端面的所述干燥辊(300),待干燥物料(W)经所述进料口(102)进入所述干燥腔室(G),所述干燥盘(200)和所述干燥辊(300)内部通入干燥介质,所述干燥辊(300)碾压、干燥平铺于所述干燥盘(200)上的待干燥物料(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辊(300)通过辊架(400)与辊架传动部(401)动力连接,所述辊架传动部(401)带动所述辊架(400)及所述干燥辊(300)绕所述干燥腔室(G)中心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架(400)包括进料圆盘(402)、辊支架(403)及下部刮料器(404);所述进料圆盘(402)底部为接料盘,所述接料盘顶部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中部形成辊架中空轴(405),所述接料盘内部具有上部布料器(406),所述上部布料器(406)顶部穿出所述辊架中空轴(405),并与布料器传动部(4061)动力连接,所述进料口(102)设置于所述上部布料器(406)中部的中空布料轴(4062)内;所述待干燥物料(W)经所述进料口(102)落入所述接料盘中部,并通过所述上部布料器(406)布料由所述接料盘侧壁上的下料口(4021)落入所述干燥盘(200)顶部边缘;多列所述辊支架(403)和多列所述下部刮料器(404)等角度交叉布置于所述接料盘底部,每一列所述辊支架(403)底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干燥辊(300),所述下部刮料器(404)与所述上部布料器(406)布料方向相反,其将所述干燥盘(200)顶部边缘的所述待干燥物料(W)由边缘向中间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下部刮料器(404)均包括多个连接杆和多个下刮板,每一个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接料盘底部固定,其底部均与一个所述下刮板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布料器(406)包括:圆形连接格栅板(4063)及上部刮板(4064);所述圆形连接格栅板(4063)中部为所述中空布料轴(4062),所述格栅板底部沿径向布置有多组所述上部刮板(4064),所述上部刮板(4064)和所述下刮板安装角度是互补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刮板与其所在分度圆的半径线相切的切向夹角A为135°-16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架传动部(401)和布料器传动部(4061)结构相同,均包括传动电机(4011)、电机皮带轮(4012)、传动皮带轮(4013)及皮带(4014);所述传动电机(4011)通过基座竖直支撑于所述盖体(101)顶部,其输出端朝下、且连接有所述电机皮带轮(4012),所述电机皮带轮(4012)通过所述皮带(4014)与所述传动皮带轮(4013)连接,所述传动皮带轮(4013)安装于所述辊架中空轴(405)或中空布料轴(4062)外壁上,所述辊架中空轴(405)通过一个回转轴承(4015)转动于所述盖体(101)中部,所述中空布料轴(4062)通过另一个回转轴承(4015)转动于所述辊架中空轴(405)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辊(300)包括内圈干燥辊和外圈干燥辊,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辊支架(403)上,所述内圈干燥辊和所述外圈干燥辊均采用倾斜布置的圆锥台状辊体,且所述辊体与所述干燥盘(200)滚动接触,所述内圈干燥辊体积小于所述外圈干燥辊的体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盘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盘(200)包括:上板(201)、下板(202)、内立筒(203)、外立筒(204)及加强柱(205);所述上板(201)和所述下板(202)扣合形成盘体干燥腔室,所述干燥腔室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柱(205),所述内立筒(203)穿过所述盘体干燥腔室中部形成所述出料口(104),所述盘体干燥腔室圆周上具有盘体干燥介质入口(206),所述外立筒(204)与所述盘体干燥腔室内部连通,且向下伸出所述盘体干燥腔室形成盘体的干燥介质出口。
CN202121610239.2U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Active CN215571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0239.2U CN215571816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0239.2U CN215571816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1816U true CN215571816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5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0239.2U Active CN215571816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1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311B (zh) Indirect heated rotary dryer
CN213570094U (zh) 一种用于调节污泥干化厚度的薄层干化机
CN214388913U (zh) 一种带链式刮板卧式薄层干燥器
KR20210009052A (ko) 히팅코일과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하는 건조장치
CN215571816U (zh)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CN214620298U (zh) 真空型盘式干燥机
WO2022068632A1 (zh) 一种新型圆环式干燥机
CN113405336A (zh) 一种辊盘式干燥机
JP2012233599A (ja) 多管式乾燥装置
CN218410572U (zh) 一种可膨胀石墨高效烘干设备
CN111288770A (zh) 一种蒸汽体内换热冷凝干燥脱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2070C (zh) 鼓压成形盘式干燥机
CN203403001U (zh) 圆盘式膏糊状物料薄膜连续干燥机
CN201104090Y (zh) 用于转筒干燥机的烘干格栅
CN215413089U (zh) 一种干燥辊
CN210399825U (zh) 一种盘式干燥装置
CN213578627U (zh) 一种分级式生物质滚筒烘干机
CN213220981U (zh) 高效离心薄膜蒸发器
CN201756493U (zh) 独立布泥器旋转涂覆薄膜干燥机
CN211476585U (zh) 一种有机肥电加热烘干机
CN210287120U (zh) 一种转盘式干化机
CN209790895U (zh) 一种旋转多片式刮板圆盘薄膜蒸发器
CN107940970B (zh) 一种新型盘式干燥器
CN112279490A (zh) 旋流热振污泥干化机
CN212051084U (zh) 一种使用蒸汽的污泥干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