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0761U - 一种暖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暖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0761U
CN215570761U CN202120905028.5U CN202120905028U CN215570761U CN 215570761 U CN215570761 U CN 215570761U CN 202120905028 U CN202120905028 U CN 202120905028U CN 215570761 U CN215570761 U CN 215570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knob
assembly
air guide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50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辉
李昌林
乐锦亮
蔡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Douhe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顺德中午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顺德中午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顺德中午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209050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0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0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0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机,包括: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内设有安装腔;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送风组件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出;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将流经的空气加热;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与所述送风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导风机构将所述送风组件输出的风由箱体组件的所述安装腔内引导到所述安装腔外;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上,所述旋钮组件与所述导风机构连接,所述旋钮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导风机构导风角度。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旋钮组件改变导风机构的导风角度,将送风机构输出的热空气由不同的角度输出,实现了不同的导风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暖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暖风机。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器有多种,最常见的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传统的电取暖器结构简单,且现有暖风机的旋钮组件与机座的装配工艺较为简单,容易磨损松脱掉落,导致售后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高能耗,低产量等多种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暖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暖风机,包括: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内设有安装腔;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送风组件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出;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将流经的空气加热;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与所述送风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导风机构将所述送风组件输出的风由箱体组件的所述安装腔内引导到所述安装腔外;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上,所述旋钮组件与所述导风机构连接,所述旋钮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导风机构导风角度。
本申请公开的暖风机,通过将送风装置和加热装置设置在安装腔内,加热装置可以将流经加热装置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装置可以将经过加热装置加热的空气经过导风装置后输出到箱体组件外。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控制旋钮组件从而改变导风机构的导风角度,而导风机构与送风机构对应设置,通过调节导风机构的导风角度将送风机构输出的热空气由不同的角度输出,实现了不同的导风要求,满足了更多样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钮主体、旋钮盖、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旋钮底座,所述箱体组件上设有所述旋钮底座,所述旋钮主体设置在所述旋钮底座处,所述旋钮主体能够相对所述旋钮底座旋转,所述旋钮盖通过扣接结构与所述旋钮主体可拆卸地安装,所述第一垫圈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与所述旋钮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垫圈套设在所述旋钮主体的第一凸柱上,所述第二垫圈设置在所述旋钮主体的第一孔位与所述旋钮盖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孔位同轴心。通过设置旋钮主体设置在旋钮底座上,且通过旋钮主体与旋钮底座的相对旋转可以简化操作,通过旋转旋钮主体完成对导风机构的调节,调节过程简单可靠。通过在旋钮主体的第一凸柱,同时在第一凸柱上套设第一垫圈,而且将第一垫圈设置在箱体组件和旋钮主体之间可以避免箱体组件和旋钮主体之间直接接触,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将第二垫圈设置在旋钮主体和旋钮盖之间,可以减少旋钮主体与旋钮盖的直接接触,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通过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主体包括旋转本体和所述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设置在所述旋转本体上,所述旋转本体上设有第一孔位。所述旋转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凸柱穿过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凸柱能够在所述第二孔位内移动,所述第二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位内,所述第二凸柱能够在所述第一孔位内旋转。通过将第二凸柱设置在底座本体上,而第二凸柱设置在旋转本体的第一孔位内,通过此种方式旋转本体与底座本体的相互配合,而旋转本体也可以相对底座本体进行旋转,配合方式简单稳定。第一凸柱设置在旋转本体上,第一凸柱穿过第二孔位,而且第一凸柱可以随着旋转本体进行运动,而第一凸柱在第二孔位内,因此可以随着旋转本体的运动实现在第二孔位内移动,通过将第一凸柱限定在第二孔位内移动可以对调节角度进行限定,避免旋转过程中得不到限制从而导致旋转主体与导风机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发生破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垫圈与所述第一垫圈为相同材料。通过将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设定为同一种材料,可以方便对加工,物料的供应更加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导风体、导风体支架和固定杆,所述导风体设置在所述导风体支架上,所述导风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风体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头,所述第一旋转头与所述固定杆进行卡接,所述第一旋转头能够在所述固定杆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旋转头与所述导风体支架上的凹槽相适应,所述第二旋转头能在所述凹槽内旋转。通过设置将导风体的两端设置第一旋转头和第二旋转头,而通过第一旋转头与固定杆进行卡接,可以通过固定杆带动第一旋转头转动,进而带动导风体转动,而通过设置第二旋转头与导风体支架上的凹槽相适应,可以在导风体旋转时保证两端都可以旋转,稳定性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多个安装槽与所述多个第一旋转头对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旋转头伸入至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多个第一旋转头在所述多个安装槽内与所述固定杆卡接。多个安装槽的设置可以使固定杆与导风体的配合更加稳定,多个第一旋转头设置在多个安装槽内,使支撑更加稳定,而同时带动多个第一旋转头转动,可以使转动的角度保持一致,在引导热空气的过程中,使空气的方向更加稳定,保证的工作效率,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送风主体和送风框体,所述送风主体安装在所述送风框体内,所述送风主体与所述加热组件相对设置,所述送风主体用于将所述进风口进来的空气输送到所述加热组件加热,所述送风框体包括环形边框,所述环形边框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形成环形流道。通过将送风主体设置在送风框体内可以通过送风框体对送风主体进行保护,避免送风主体与外界接触,而且送风主体与加热组件对应也能够更好的将空气进行输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主体包括导风片和转动轴,所述导风片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导风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片呈环状设置,所述导风片在驱动下以所述环形流道的径向方向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导风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将空气从送风主体进行通过,而多个导风片在环形流道内进行旋转,产生的风更加均匀、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箱体主体,第一网盖,第二网盖,过滤板,所述箱体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箱体主体的另有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网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主体所述出风口所在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网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主体的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一侧,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箱体主体的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一侧,所述过滤板与所述第二网盖相对设置,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二网盖靠近所述箱体主体的一侧。箱体组件还包括箱体主体,第一网盖,第二网盖,过滤板,第二网盖设置有进风口,第一网盖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的相对位置设置了过滤板,通过隐藏式的过滤板过滤到随空气进来的杂志及灰尘,能够有效的防止风道堵塞,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出风口与进风口位置为相对设置,热空气通过进风口流动到箱体组件里面,再导流至出风口,能够有效的快速实现暖风机的出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盖包括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交叉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将所述多个第一隔板分成多段。第一网盖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交叉设置,同时也间隔设置,可以更好的防止出风口积累灰尘,造成出风口堵塞,且能防止异物的进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盖包括有第三隔板,第四隔板,框体,多根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上,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四隔板交叉设置,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四隔板分成多段,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三隔板或所述第四隔板连接。进一步的,第二网盖的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交叉设置,且也间隔设置,可以更好的防止出风口积累灰尘,造成出风口堵塞,且能防止异物的进入。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与框体连接安装,更好的安装固定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进一步的,箱体组件包括第一网盖和第二网盖,可以更好的防止出风口积累灰尘,造成出风口堵塞,且能防止异物的进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风机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风机控住旋钮组件的局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风机送风组件局部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风机导风机构的局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风机第一网盖的局部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风机第二网盖的局部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00箱体组件,箱体主体101,第一网盖102,第一隔板1021,第二隔板1022,第二网盖103,第三隔板1031,第四隔板1032,框体1033,过滤板104;
200送风组件,201送风主体,2011导风片,2012转动轴,送风框体202;
300加热组件;
400导风机构,401导风体,4011第一旋转头,4012第二旋转头,402导风体支架,403固定杆,4031安装槽;
500旋钮组件,501旋钮主体,5011旋转本体,5012第一凸柱,5013第一孔位,502旋钮盖,503第一垫圈,504第二垫圈,505旋钮底座,5051底座本体,50511第二孔位,5052第二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暖风机,包括:箱体组件100,所述箱体组件100内设有安装腔;送风组件200,所述送风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送风组件200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300加热后的空气送出;加热组件300,所述加热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组件300用于将流经的空气加热;导风机构400,所述导风机构400与所述送风组件200相对设置,所述导风机构400将所述送风组件200输出的风由箱体组件100的所述安装腔内引导到所述安装腔外;旋钮组件500,所述旋钮组件500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上,所述旋钮组件500与所述导风机构400连接,所述旋钮组件500用于调整所述导风机构400导风角度。
本申请公开的暖风机,通过将送风装置200和加热装置300设置在安装腔内,加热装置300可以将流经加热装置300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装置200可以将经过加热装置300加热的空气经过导风装置400后输出到箱体组件100外。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控制旋钮组件500从而改变导风机构400的导风角度,而导风机构400与送风机构200对应设置,通过调节导风机构400的导风角度将送风机构200输出的热空气由不同的角度输出,实现了不同的导风要求,满足了更多样的使用需求。
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的,旋钮组件500包括旋钮主体501,旋钮盖502,第一垫圈503,第二垫圈504,旋钮底座505,箱体组件100上设有旋钮底座505,旋钮主体501设置在旋钮底座505处,旋钮主体501能够相对旋钮底座505旋转,旋钮盖502通过扣接结构与旋钮主体501可拆卸地安装,第一垫圈503设置在箱体组件100与旋钮主体501之间,第一垫圈503套设在旋钮主体501的第一凸柱5012上,第二垫圈504设置在旋钮主体501的第一孔位5013与旋钮盖502之间,且与第一孔位5013同轴心。通过设置旋钮主体501设置在旋钮底座505上,且通过旋钮主体501与旋钮底座505的相对旋转可以简化操作,通过旋转旋钮主体501完成对导风机构400的调节,调节过程简单可靠。通过在旋钮主体501的第一凸柱5011,同时在第一凸柱5012上套设第一垫圈503,而且将第一垫圈503设置在箱体组件100和旋钮主体501之间可以避免箱体组件100和旋钮主体501之间直接接触,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将第二垫圈504设置在旋钮主体501和旋钮盖502之间,可以减少旋钮主体501与旋钮盖502的直接接触,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通过第一垫圈501和第二垫圈502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如图2所示,可选的,旋钮主体501包括旋转本体5011和第一凸柱5012,第一凸柱5012设置在旋转本体5011上,旋转本体5011上设有第一孔位5013。旋转底座505包括底座本体5051和第二凸柱5052,第二凸柱5052设置在底座本体5051上,底座本体5051上设有第二孔位50511,第一凸柱5012穿过第二孔位50511,第一凸柱5012能够在第二孔位50511内移动,第二凸柱5052设置在第一孔位5013内,第二凸柱5052能够在第一孔位5013内旋转。通过将第二凸柱5052设置在底座本体5051上,而第二凸柱5052设置在旋转本体5011的第一孔位5013内,通过此种方式旋转本体5011与底座本体5051的相互配合,而旋转本体5011也可以相对底座本体5051进行旋转,配合方式简单稳定。第一凸柱5012设置在旋转本体501上,第一凸柱5012穿过第二孔位50511,而且第一凸柱5012可以随着旋转本体5011进行运动,而第一凸柱5012在第二孔位50511内,因此可以随着旋转本体5011的运动实现在第二孔位50511内移动,通过将第一凸柱5012限定在第二孔位50511内移动可以对调节角度进行限定,避免旋转过程中得不到限制从而导致旋转主体501与导风机构400之间的连接结构发生破坏。
如图1所示,可选的,第二垫圈504与第一垫圈503为相同材料。通过将第一垫圈503和第二垫圈504设定为同一种材料,可以方便对加工,物料的供应更加简单。
如图1和图4所示,可选的,导风机构400包括导风体401、导风体支架402和固定杆403,导风体401设置在导风体支架402上,导风体401的数量为多个,导风体401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头40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头4012,第一旋转头4011与固定杆403进行卡接,第一旋转头4011能够在固定杆403的带动下旋转,第二旋转头4012与导风体支架402上的凹槽相适应,第二旋转头4012能在凹槽内旋转。通过设置将导风体401的两端设置第一旋转头4011和第二旋转头4012,而通过第一旋转头4011与固定杆403进行卡接,可以通过固定杆403带动第一旋转头4011转动,进而带动导风体401转动,而通过设置第二旋转头4012与导风体支架402上的凹槽相适应,可以在导风体401旋转时保证两端都可以旋转,稳定性更好。
如图4所示,可选的,固定杆403设置有多个安装槽4031,多个安装槽4031与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对应设置,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伸入至安装槽4031内,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在多个安装槽4031内与固定杆403卡接。多个安装槽4031的设置可以使固定杆403与导风体401的配合更加稳定,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设置在多个安装槽4031内,使支撑更加稳定,而同时带动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转动,可以使转动的角度保持一致,在引导热空气的过程中,使空气的方向更加稳定,保证的工作效率,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3所示,可选的,送风组件200包括送风主体201和送风框体202,送风主体201安装在送风框体202内,送风主体201与加热组件300相对设置,送风主体201用于将进风口进来的空气输送到加热组件300加热,送风框体202包括环形边框2021,环形边框2021与转动轴2012之间形成环形流道。通过将送风主体201设置在送风框体202内可以通过送风框体202对送风主体201进行保护,避免送风主体201与外界接触,而且送风主体201与加热组件300对应也能够更好的将空气进行输送。
如图3所示,可选的,送风主体201包括导风片2011和转动轴2012,导风片2011与转动轴2012连接,导风片20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风片2011呈环状设置,导风片2011在驱动下以环形流道的径向方向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导风片2011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将空气从送风主体201进行通过,而多个导风片2011在环形流道内进行旋转,产生的风更加均匀、稳定。
如图1所示,可选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箱体主体101,第一网盖102,第二网盖103,过滤板104,箱体主体10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箱体主体101的另有一侧设有进风口,第一网盖102设置在箱体主体101出风口所在的一侧上,第二网盖103设置在箱体主体101的进风口所在的一侧,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进风口104相对设置,过滤板104设置在箱体主体101的进风口所在的一侧,过滤板104与第二网盖103相对设置,过滤板104位于第二网盖103靠近箱体主体101的一侧。箱体组件还包括箱体主体101,第一网盖102,第二网盖103,过滤板104,第二网盖103设置有进风口,第一网盖102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的相对位置设置了过滤板104,通过隐藏式的过滤板104过滤到随空气进来的杂志及灰尘,能够有效的防止风道堵塞,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的出风口与进风口位置为相对设置,热空气通过进风口流动到箱体组件100里面,再导流至出风口,能够有效的快速实现暖风机的出风。
如图5所示,可选的,第一网盖102包括有第一隔板1021和第二隔板1022,第一隔板1021与第二隔板1022连接,第一隔板1021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一隔板1021间隔设置,第二隔板1022与第一隔板1021交叉设置,第二隔板10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隔板1022将多个第一隔板1021分成多段。第一网盖102的第一隔板1021与第二隔板1022交叉设置,同时也间隔设置,可以更好的防止出风口积累灰尘,造成出风口堵塞,且能防止异物的进入。
如图1和图6所示,可选的,第二网盖103包括有第三隔板1031,第四隔板1032,框体1033,多根第一隔板1021间隔设置于进风口上,第三隔板1031与第四隔板1032交叉设置,第三隔板1031将第四隔板1032分成多段,框体1033与第三隔板1031或第四隔板1032连接。第二网盖103的第三隔板1031与第四隔板1032交叉设置,且也间隔设置,可以更好的防止出风口积累灰尘,造成出风口堵塞,且能防止异物的进入。第三隔板1031与第四隔板1032与框体1033连接安装,更好的安装固定第三隔板1031与第四隔板1032。进一步的,箱体组件包括第一网盖102和第二网盖103,可以更好的防止出风口积累灰尘,造成出风口堵塞,且能防止异物的进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组件(100),所述箱体组件(100)内设有安装腔;
送风组件(200),所述送风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送风组件(200)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300)加热后的空气送出;
加热组件(300),所述加热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组件(300)用于将流经的空气加热;
导风机构(400),所述导风机构(400)与所述送风组件(200)相对设置,所述导风机构(400)将所述送风组件(200)输出的风由箱体组件(100)的所述安装腔内引导到所述安装腔外;
旋钮组件(500),所述旋钮组件(500)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上,所述旋钮组件(500)与所述导风机构(400)连接,所述旋钮组件(500)用于调整所述导风机构(400)导风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500)包括旋钮主体(501)、旋钮盖(502)、第一垫圈(503)、第二垫圈(504)和旋钮底座(505),所述箱体组件(100)上设有所述旋钮底座(505),所述旋钮主体(501)设置在所述旋钮底座(505)处,所述旋钮主体(501)能够相对所述旋钮底座(505)旋转,所述旋钮盖(502)通过扣接结构与所述旋钮主体(501)可拆卸地安装,所述第一垫圈(503)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100)与所述旋钮主体(501)之间,所述第一垫圈(503)套设在所述旋钮主体(501)的第一凸柱(5012)上,所述第二垫圈(504)设置在所述旋钮主体(501)的第一孔位(5013)与所述旋钮盖(50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孔位(5013)同轴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主体(501)包括旋转本体(5011)和所述第一凸柱(5012),所述第一凸柱(5012)设置在所述旋转本体(5011)上,所述旋转本体(5011)上设有第一孔位(5013),所述旋转底座(505)包括底座本体(5051)和第二凸柱(5052),所述第二凸柱(5052)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5051)上,所述底座本体(5051)上设有第二孔位(50511),所述第一凸柱(5012)穿过第二孔位(50511),所述第一凸柱(5012)能够在所述第二孔位(50511)内移动,所述第二凸柱(5052)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位(5013)内,所述第二凸柱(5052)能够在所述第一孔位(5013)内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圈(504)与所述第一垫圈(503)为相同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400)包括导风体(401)、导风体支架(402)和固定杆(403),所述导风体(401)设置在所述导风体支架(402)上,所述导风体(40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风体(401)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头(40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头(4012),所述第一旋转头(4011)与所述固定杆(403)进行卡接,所述第一旋转头(4011)能够在所述固定杆(403)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旋转头(4012)与所述导风体支架(402)上的凹槽相适应,所述第二旋转头(4012)能在所述凹槽内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03)设置有多个安装槽(4031),所述多个安装槽(4031)与所述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对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伸入至所述安装槽(4031)内,所述多个第一旋转头(4011)在所述多个安装槽(4031)内与所述固定杆(403)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0)包括送风主体(201)和送风框体(202),所述送风主体(201)安装在所述送风框体(202)内,所述送风主体(201)与所述加热组件(300)相对设置,所述送风主体(201)用于将所述进风口进来的空气输送到所述加热组件(300)加热,所述送风框体(202)包括环形边框(2021),所述环形边框(2021)与所述转动轴(2012)之间形成环形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主体(201)包括导风片(2011)和转动轴(2012),所述导风片(2011)与所述转动轴(2012)连接,所述导风片(20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片(2011)呈环状设置,所述导风片(2011)在驱动下以所述环形流道的径向方向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100)还包括箱体主体(101),第一网盖(102),第二网盖(103),过滤板(104),所述箱体主体(10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箱体主体(101)的另有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网盖(102)设置在所述箱体主体(101)所述出风口所在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网盖(103)设置在所述箱体主体(101)的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04)相对设置,所述过滤板(104)设置在所述箱体主体(101)的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一侧,所述过滤板(104)与所述第二网盖(103)相对设置,所述过滤板(104)位于所述第二网盖(103)靠近所述箱体主体(10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盖(102)包括有第一隔板(1021)和第二隔板(1022),所述第一隔板(1021)与所述第二隔板(1022)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021)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隔板(102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板(1022)与所述第一隔板(1021)交叉设置,所述第二隔板(102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隔板(1022)将所述多个第一隔板(1021)分成多段;和/或
所述第二网盖(103)包括有第三隔板(1031),第四隔板(1032),框体(1033),多根所述第一隔板(1021)间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上,所述第三隔板(1031)与所述第四隔板(1032)交叉设置,所述第三隔板(1031)将所述第四隔板(1032)分成多段,所述框体(1033)与所述第三隔板(1031)或所述第四隔板(1032)连接。
CN202120905028.5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暖风机 Active CN215570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5028.5U CN215570761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暖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5028.5U CN215570761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暖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0761U true CN215570761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7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5028.5U Active CN215570761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暖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0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0159A (zh) 一种吹风机
CN108105881B (zh) 柜机
CN110887121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5570761U (zh) 一种暖风机
KR102434462B1 (ko) 창문형 열교환 환기장치
EP0517701A1 (en) HEAT RECOVERY FAN.
CN101210713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
CN110486784A (zh) 一种取暖干衣除湿移动式一体机
JP7015844B2 (ja) 床置き式エアコン
CN216868635U (zh) 一种暖风机
CN210320630U (zh) 能充分净化空气的暖风机
CN108613255B (zh)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CN212390490U (zh) 空调器
CN210623227U (zh) 一种风扇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211233047U (zh) 一种风帽取暖器
KR101391990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100373108C (zh) 一种节能安全型浴霸
CN219103197U (zh) 一种具有理疗效果的冷暖出风装置
CN112443968A (zh) 送风设备
CN205279319U (zh) 可灵活组配的风机类设备的集成化机芯装置
CN22050694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5664493U (zh) 一种吸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557077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1119613U (zh) 暖风机
WO2024065942A1 (zh) 衣物护理设备的箱体组件和具有其的衣物护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1

Address after: 410600 No. 107, Fazhan Road, Ningx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buildings 1-5, lanyuegu smart home appliance accessories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Hunan Douhe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No. 8, real estate Road, Shunjiang Neighborhood Committee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loors 1-4, building a)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