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8113U - 阀组件及膜片泵 - Google Patents

阀组件及膜片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8113U
CN215568113U CN202121931748.5U CN202121931748U CN215568113U CN 215568113 U CN215568113 U CN 215568113U CN 202121931748 U CN202121931748 U CN 202121931748U CN 215568113 U CN215568113 U CN 215568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valve
adapter
port
val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17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to CN2021219317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8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8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8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组件,包括:膜片适配器,膜片适配器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贯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阀,其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以及阀适配器,其设置有与外界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阀设置在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第一膜片能够运动以使第一端口与流体入口流体连通,第二膜片能够运动以使得第二端口与流体出口流体连通,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沿着周向设置有密封构件,密封构件相比于阀在径向上更远离于阀组件的中心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上述阀组件的膜片泵。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既确保强化阀组件的外密封同时又能够消除膜片的拱曲效应进而提高膜片泵操作过程中对流体的抽吸和排出效率。

Description

阀组件及膜片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阀组件的膜片泵。
背景技术
在用于车辆的废气处理的选择性氧化还原(SCR)系统中,通常使用膜片泵来排出介质。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膜片泵的立体分解图以及组装后的剖视图。如图所示,膜片泵包括电磁致动器1和阀组件2,其中电磁致动器1包括能够产生磁力的磁体11、偏压件12和电枢13,电磁致动器的磁体11与阀组件之间形成有密封腔5;阀组件包括膜片适配器21、阀适配器(也称为阀座)23以及设置在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的呈第一和第二膜片形式的阀22。磁体11、偏压件12、电枢13、膜片适配器21、阀22和阀适配器23顺序组装在一起。在正常的操作状态下,膜片适配器21的第一端口能够由电磁致动器打开和关闭以改变密封腔的体积从而与外界产生压差,上述压差的变化使得阀22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交替打开和关闭,以控制膜片泵经由于阀适配器上对应设置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而交替吸入和排出流体。以上操作对阀组件中的各部件之间的密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阀组件中的阀通常采用一体制造的橡胶膜片形式的翼形阀,其一方面首先要求整个翼形阀的最外周实现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的外密封,另一方面同时要求翼形阀的内膜片能够实现在操作过程中分别对膜适配器以及阀适配器的内密封。然而,在橡胶膜片一体制造的情况下,为了强化外密封功能而对翼形阀作出的更高水平的压缩会导致内膜片的拱曲,该拱曲会造成内膜片无法有效地密封对应的流体端口,从而造成抽吸和排出流体的效率降低;反之,若为了避免内膜片拱曲而采用较小的压缩则会降低翼形阀的外密封功能,久而久之会导致流体从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的分界面处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膜片泵中阀的外密封和内密封二者无法同时兼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膜片泵的阀组件以及包括所述阀组件的膜片泵,所述阀组件具有额外的密封结构从而能够确保强化外密封的同时消除膜片的拱曲效应进而提高膜片泵操作过程中对流体的抽吸和排出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阀组件,包括:膜片适配器,所述膜片适配器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贯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阀,所述阀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以及阀适配器,所述阀适配器设置有与外界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阀设置在所述膜片适配器与所述阀适配器之间,所述第一膜片能够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流体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膜片能够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流体出口流体连通,所述膜片适配器与所述阀适配器之间沿着周向设置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相比于所述阀在径向上更远离于所述阀组件的中心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额外的密封构件,能够在确保膜片与相应流体端口之间的内密封而提高膜片泵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对阀组件的外密封实现强化而避免流体进一步的泄漏。
优选地,所述阀适配器沿着其外周设置有在组装状态下朝向所述膜片适配器延伸的侧壁部,所述膜片适配器的面向阀适配器的表面的外周部相对于该表面的中心部凹陷以形成与所述侧壁部相配合的台阶部,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台阶部共同限定了用于容置所述密封构件的腔室。上述腔室在容纳部分泄漏流体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变了流体的泄漏路径从而提升密封效率。
优选地,所述膜片适配器形成为圆盘状,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膜片适配器的中心,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径向外侧,所述膜片适配器在与所述阀相匹配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阀的一部分的凹腔。
优选地,所述凹腔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凹腔在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位置比与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位置凹陷得更深,从而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产生适于第一膜片运动的间隔并且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第二端口抵接。
优选地,所述阀适配器在与所述阀相匹配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阀的其余部分的对应凹腔,所述对应凹腔与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对应凹腔在与所述流体出口对应的位置比与所述流体入口对应的位置凹陷得更深,从而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流体入口抵接并且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流体出口之间产生适于第二膜片运动的间隔。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口在其周边朝向所述第二膜片形成有凸起,从而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第二端口的凸起形成抵接以形成内密封;以及所述流体入口在其周边朝向所述第一膜片形成有凸起,从而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流体入口的凸起形成抵接以形成内密封。通过设置上述凸起,能够分别在第二膜片与第二端口之间以及在第一膜片和流体入口之间形成圆周线密封形式的内密封,上述形式的内密封能够确保在操作过程中阀组件内部产生的负压。
优选地,所述膜片适配器在与所述第一膜片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所述阀适配器在与所述第二膜片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阻止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进一步运动的突出部。
优选地,所述流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二端口内设有用于分别防止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被吸入的膜片止挡件。
优选地,所述阀还包括外周密封凸缘以及与其连接的中间密封凸缘,所述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整体被所述外周密封凸缘包围并且相对于所述中间密封凸缘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膜片泵,所述膜片泵包括电磁致动器以及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连接的如上所述的阀组件,所述电磁致动器包括磁体、电枢以及设置于所述磁体和所述电枢之间的偏压件,所述磁体与所述阀组件的膜片适配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一部分电枢的密封腔,所述电枢能够在所述磁体的作用下往复运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膜片适配器的第一端口。
附图说明
从下述的详细说明并结合下面的附图将能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各附图的比例出于清楚说明的目的有可能不一样,但这并不会影响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膜片泵的立体分解图;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膜片泵组装后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利用膜片泵的阀组件中的翼形阀所实现的外密封和内密封;
图3a、3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膜片泵中的膜片适配器俯视及仰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未具体示出有关的密封结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片泵中的翼形阀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片泵中的阀适配器的立体图,其中未具体示出有关的密封结构;
图6a和图6b示出了膜片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相应地示出了翼形阀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分别在抽吸阶段和分配阶段的状态。
图7a和图7b分别以简化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以及根据本申请的阀组件中所采用的密封结构。
在本申请的各附图中,结构相同或功能相似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中的元件彼此之间并非必须严格按比例绘制,其仅仅是出于清楚说明的目的而并非限制性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及特征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主要针对的是对膜片泵中阀组件的改进,因此结合图1对现有电磁致动器的具体描述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参照图1,所述磁体11优选为螺线管致动器,其受电路控制以产生磁力。所述磁体为大体上的圆柱形,该磁体的下端沿其圆周以均匀的间隔设有一个或多个(图示为三个)凸耳110以固定到SCR系统内。该磁体11还设有用于与控制电路相连的连接器111,用于连接电源线以及信号线,以能够对磁体11输送电信号实现控制。该磁体11在周向上进一步设有卡凸形式的配合件114以与阀适配器23周边设置的安装件236配合,从而使电磁致动器1与阀组件2组装在一起。该磁体的上端设有匹配件用于与SCR系统内的其它部件(未示出)相装配。结合图2所示,磁体11的内部设有第一容腔112以及与其连通的第二容腔113。第一容腔112用于容纳偏压件12,第二容腔113用于容纳电枢13。第一容腔112以及第二容腔113优选沿磁体11的中心线顺序布置。所述偏压件12能够产生偏压力,在电磁致动器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偏压件12将电枢13偏压远离磁体11。而在电磁致动器1工作时,所述磁体11产生的磁力能够克服偏压件12产生的偏压力从而吸引电枢13。所述偏压件12优选为弹簧,但能预想到也可以为其它弹性体。
所述电枢13包括由钢制成的柱体131,该柱体131优选为圆柱形,在该柱体131的一端部沿其轴向设有偏压件容腔1310,用于容纳偏压件12。但是,该偏压件容腔1310不是必须的,偏压件12的末端可以直接顶靠柱体131的上述端部。该柱体131在另一端部设有围绕柱体131的整个圆周例如由橡胶制成的弹性体132。该弹性体132可以从柱体131的圆周边向外延伸形成为大致的环形,也可以包覆模制到柱体131的整个端部形成为大致的圆形。当然,弹性体132的外围也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该弹性体132用于承接于阀组件2的膜片适配器21内,并且弹性体132位于磁体11与膜片适配器21之间所形成的膜片泵的密封腔5内。电磁致动器1与阀组件2之间保持流体密封。
以下结合图3a-3b以及图4、图5对阀组件2的各个部件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阀组件的三个部件(即膜片适配器、阀和阀适配器)彼此之间实现密封的结构以外,上述部件中其它的结构设置同样适用于当前的阀组件以及改进过后的阀组件。
如图3a、3b所示,膜片适配器21总体形成为圆盘状,在其中心设有贯通的第一端口211,在该第一端口211的径向外侧设有贯通的第二端口212。第一端口211和第二端口212用于实现密封腔5与外界的流体连通。膜片适配器21的与电枢13的弹性体132相连的一侧(即图中所示膜片适配器的顶侧)形成凹入部213以容纳弹性体132,该凹入部213的形状与弹性体132的外围形状相对应。膜片适配器21的与该凹入部213相反的一侧,即与阀22相匹配的一侧形成一凹腔214,以容纳阀22。该凹腔214与第一端口211和第二端口212连通,凹腔214在与第一端口211对应的位置比与第二端口212对应的位置凹陷得更深(参见图2),从而在组装状态下,阀的第一膜片225与第一端口211之间能够产生适于第一膜片运动的间隔并且阀的第二膜片225能够与第二端口212抵接。进一步地,在第一端口211附近设置突出部216,以防止阀22的第一膜片225在抽吸阶段的进一步运动(下文将详细描述)。另外,为了防止阀22的第二膜片226被吸进第二端口212,优选在第二端口212内设置第二膜片止挡件215,该第二膜片止挡件215优选为十字形支架,从而使得应力分布均匀。能够设想的是,上述第二膜片止挡件也可以形成为从中心向圆周均匀发散的多肋条支架的形式(对于十字形支架而言肋条数目为四),本申请并不限于此。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阀22与膜片适配器21之间的、特别是阀22的第二膜片226与膜片适配器21的第二端口212之间的内密封,于第二端口212的位于凹腔214内的周边设置凸起217。当阀22对应装配于膜片适配器21中时,在理想状态下,阀22的第二膜片226与上述凸起217形成抵接,从而在该第二膜片226与第二端口212之间形成圆周式的线密封以确保流体不会从电枢与膜片适配器之间形成的密封腔经由第二端口212泄漏。
如图4所示,阀22例如是翼形阀,其形成为大体上的矩形,由弹性体制成,以能够变形移动。但是,该阀22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其能安装到膜片适配器21的凹腔214内即可,即,只要阀22的形状与凹腔214的形状相对应即可。该阀22包括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之间由中间密封凸缘223隔开,防止两者之间流体连通;同时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的外周被用作外密封的外周密封凸缘224包围。第一部分221包括能够变形的上述第一膜片225,其用于打开和关闭阀适配器23的流体入口231(见下文所述)。并且,为了使第一膜片225更加易于变形,在第一膜片225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弧形镂空部227。与第一部分221类似,第二部分222包括能够变形的第二膜片226,其用于打开和关闭膜片适配器21的第二端口212。同样,为了使第二膜片226更加易于变形,在第二膜片226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弧形镂空部227。该阀22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请参阅图5所示,阀适配器23总体例如形成为板状,其包括与外界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231和流体出口232,流体入口231可由阀22的第一膜片225打开和关闭。阀适配器23在与所述阀22相匹配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阀的其余部分的对应凹腔239。换言之,该对应凹腔239与前文所述的膜片适配器的凹腔214一起用于容纳所述阀22。该对应凹腔239与所述流体入口231和所述流体出口232连通,所述对应凹腔239在与所述流体出口232对应的位置比与所述流体入口231对应的位置凹陷得更深,从而在组装状态下,第一膜片225能够与所述流体入口231抵接并且第二膜片226与流体出口232之间能够产生适于第二膜片运动的间隔。进一步地,在流体出口232附近设置突出部234,以防止阀22的第二膜片226在分配阶段的进一步运动(下文将详细描述)。同样,为了防止第一膜片225被吸进流体入口231,在流体入口231内设置第一膜片止挡件233。与之前所述的第二膜片止挡件215类似,该第一膜片止挡件233优选为十字形支架,从而使得应力分布均匀。同样地,第一膜片止挡件也可以形成为从中心向圆周均匀发散的多肋条支架的形式。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阀22与阀适配器23之间的、特别是阀22的第一膜片225与阀适配器23的流体入口231之间的内密封,于流体入口231的周边设置凸起237。当阀22对应装配于阀适配器23中时,在理想状态下,阀22的第一膜片225与上述凸起237形成抵接,从而在该第一膜片225与流体入口231之间形成圆周式的线密封以确保流体不会经由流体入口231进入。其中,阀适配器23是实现膜片泵组装的底座,优选由塑料制成。为了方便将阀适配器23与电磁致动器1相连,在阀适配器23的周边还间隔设置若干导向件235(图中示出为两个),并且还设置安装件236比如卡扣件以与磁体11上的配合件114比如卡凸配合。为了便于将膜片适配器、阀以及阀适配器以特定的定向彼此组装在一起,在膜片适配器和阀适配器上还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导向结构。在所示附图中,膜片适配器上设置有突出的导向柱218并且相应地在阀适配器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导向柱的凹洞238。容易想到的是,也可以在阀适配器上设置突出的导向柱以及在膜片适配器上设置相应的凹洞。
进一步参照图1至图2,以下对膜片泵的各部件按顺序组装后的状态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仅就膜片泵的各部件组装以及操作原理而言,以下描述同样适用于现有的以及改进后的膜片泵。
偏压件12位于磁体11和电枢13之间,偏压件12的一端部位于磁体11的第一容腔112内,而另一端部位于电枢13的偏压件容腔1310内。电枢13设置在磁体11的第二容腔113内。在初始状态(非工作状态)下,电枢13在偏压件12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磁体1的方向偏置,从而在电枢13的设置有偏压件12的一端部与磁体11之间产生间隙G。在工作状态下,随着磁体11的反复通断电,电枢13相应地在该间隙G内往复运动。磁体11、偏压件12、电枢13构成电磁致动器1,其控制膜片泵的流体输送。
电枢13的设置有弹性体132的另一端部形成为锥形,就座于膜片适配器21的凹入部213内,并且在初始状态下,该端部关闭膜片适配器21的第一端口211而露出第二端口212。膜片适配器21的凹腔214内设有阀22,阀22的中间密封凸缘223将凹腔214分为彼此隔开的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221与第一端口211连通,并且与阀22的第一膜片225相对应;而第二部分222能够与第二端口212连通,并且与阀22的第二膜片226相对应。阀适配器23作为整个膜片泵的底座利用设置于其上的导向件和安装件分别与设置在电磁致动器1的磁体11周围的连接器111和配合件114相卡合而固定到电磁致动器1,从而使得膜片适配器21、阀22和阀适配器23整体作为阀组件与电磁致动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在初始状态下,由于凹腔214在与第一端口211对应的位置相比于与第二端口212对应的位置凹陷得更深,并且由于流体出口232相比于流体入口231进一步凹陷,因此第一膜片225与第一端口211间隔开并且关闭阀适配器23的流体入口231,而第二膜片226与流体出口232间隔开并且关闭第二端口212。
下面结合图6a、6b以及图2描述上述膜片泵的工作流程。
在膜片泵运行时,电磁致动器1的一个驱动循环被划分为抽吸阶段和分配阶段。
抽吸阶段
磁体11受控制电路控制通电产生磁力,从而吸引电枢13。当该磁力大于偏压件12的偏压力以及其它阻力(例如电枢侧壁与第二容腔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时,电枢13向上运动。与此同时,第一端口211打开。密封腔5由于体积变大导致压力降低,在压差的作用下,第一膜片225向上运动,因此阀适配器23的流体入口231打开,从而实现第一端口211与流体入口231的流体连通。而由于压差的作用第二膜片226仍关闭第二端口212。另外,由于突出部216的存在,第一膜片并不会运动到与第一端口211接触,因此流体将经由流体入口231和第一端口211被吸入密封腔5内。
分配阶段
磁体11受控制电路控制而断电,导致磁力逐渐消失。在偏压件12的偏压力的作用下,电枢13向下运动,直到关闭第一端口211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由于密封腔5的体积减小,腔内压力增大,在压差的作用下,第一膜片225向下运动以关闭流体入口231,而第二膜片226向下运动打开第二端口212,从而实现第二端口212与流体出口232的流体连通。借此,密封腔5内的流体经由第二端口212从流体出口232流出以实现流体的分配目的。
其中,磁体11通断电的频率和占空比受控制电路的控制,从而获得引起膜片泵抽吸以及压力改变的频率和占空比循环。频率和占空比之间的完美匹配将使膜片泵获得更大的流量。
根据以上对膜片泵操作原理的描述可知,膜片泵在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取决于密封腔内负压的大小。进一步参见图6a所示抽吸阶段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状态示意图可知,此时第一膜片225向上运动,并且在理想状态下为确保密封腔内的足够负压,第二膜片226应保持整体平整地抵接于第二端口的周边设置的凸起217。然而,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第二膜片226的拱曲会使得其略微呈现图6a中虚线所示的弧形形状而与凸起217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导致少部分流体如箭头所示经由第二端口进入密封腔,从而影响密封腔与外界流体之间的压差,进而造成抽吸阶段的效率降低。类似地,参见图6b所示分配阶段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状态示意图可知,此时第一膜片225向下运动关闭流体入口,而第二膜片226向下运动打开第二端口。在理想状态下为确保分配阶段密封腔内的负压,第一膜片225在关闭流体入口时应保持整体平整地抵接于流体入口的周边设置的凸起237。然而,如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第一膜片225的拱曲会使得其略微呈现图6b中虚线所示的弧形形状而与凸起237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导致少部分流体如箭头所示经由流体入口离开密封腔,以使得分配阶段的效率降低。
图7a以简化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阀组件中所采用的密封结构。根据图7a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翼形阀利用自身的外周密封凸缘起到外密封的作用,此时一体制造的翼形阀无法同时兼顾外密封以及各膜片与相应流体端口之间的内密封。换言之,若为了确保上述外密封,则容易出现上述图6a、6b中所示不严格的内密封而造成膜片泵的整体效率降低。若为了确保严格的内密封,则会反过来影响外密封而造成流体从膜片适配器21与阀适配器23之间的分界面处沿着图7a箭头所示的泄漏路径泄漏。相应地,图7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阀组件中所采用的密封结构。与图7a相比,在图7b中除了采用翼形阀自身的内密封和外密封以外,于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进一步设置了额外的密封构件24以防止流体从膜片适配器21与阀适配器23之间的分界面泄漏。
进一步参照图7b,本申请中的密封构件24在所述膜片适配器21与所述阀适配器23之间沿着周向设置,并且该密封构件24相比于所述阀在径向上更远离阀组件中心地设置。与图7a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阀组件相比,本申请中阀组件的阀适配器23在其外周设有进一步朝向膜片适配器21延伸的侧壁部230,相对应地,膜片适配器21的面向阀适配器23的那个表面的外周部相对于该表面的中心部进一步凹陷以形成与上述侧壁部相配合的台阶部210。在阀组件的组装状态下,所述台阶部210与所述侧壁部230共同限定了容置密封构件的腔室V。在本申请中,密封构件例如为O形环形式的弹性密封件,其受压地设置在所述腔室内。可以预想的是,除了弹性密封件以外,也可以采用诸如密封胶、密封填料、机械密封件等其它形式的密封构件。以图示中O形环形式的弹性密封件为例,在膜片适配器、阀、阀适配器分别加工完成之后,首先将该弹性密封件带有预定张力地套在膜片适配器的台阶部外围,然后以常规的组装方式对阀组件进行组装以使得该弹性密封件被受压地夹置在由膜片适配器的台阶部与阀适配器的侧壁部共同限定的腔室内。以此方式,在翼形阀的制造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保证翼形阀的各膜片与相应的流体端口之间的内密封从而提高膜片泵整体的抽吸及分配效率。即使有少量流体由于不甚严格的外密封而从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的分界面处沿着箭头所示的泄漏路径泄漏,最终也仅能到达上述腔室并受到密封构件的阻隔,从而避免流体泄漏到外界造成污染。通过以上的描述可知,通过于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之间设置额外的密封构件,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在翼形阀的加工时为平衡其内密封和外密封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既确保强化外密封同时又能够消除膜片的拱曲效应进而提高膜片泵操作过程中对流体的抽吸和排出效率。
变形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结构,而是可以产生各种变形。
例如,膜片适配器中端口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同样,翼形阀中膜片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多个。而阀适配器中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只要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膜片的移动实现各个端口与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流通交替进行即可。此外,在不影响阀组件中的各个部件彼此之间的组装以及阀组件与电磁致动器组装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其它变形的结构设置来容置所述密封构件。例如,可以考虑将上述侧壁部和台阶部的关系颠倒,即在膜片适配器上设置侧壁部而在阀适配器上设置相对应的台阶部;或者也可以考虑分别在膜片适配器与阀适配器的表面交界处各自形成一部分凹陷以共同形成用于容置密封构件的腔室。
尽管本文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但它们仅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而不应认为它们对本申请的范围构成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可以彼此相互组合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之间可以任意组合,除非这种组合将违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或者无法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就其更宽泛的意义而言不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代表性结构以及示例性示例。

Claims (10)

1.一种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膜片适配器(21),所述膜片适配器(21)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贯通的第一端口(211)和第二端口(212);
阀(22),所述阀(22)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膜片(225)和第二膜片(226);以及
阀适配器(23),所述阀适配器(23)设置有与外界流体连通的流体入口(231)和流体出口(232);
所述阀(22)设置在所述膜片适配器(21)与所述阀适配器(23)之间,所述第一膜片(225)能够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端口(211)与所述流体入口(231)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膜片(226)能够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口(212)与所述流体出口(232)流体连通,
所述膜片适配器(21)与所述阀适配器(23)之间沿着周向设置有密封构件(24),所述密封构件(24)相比于所述阀(22)在径向上更远离于所述阀组件的中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适配器(23)沿着其外周设置有在组装状态下朝向所述膜片适配器(21)延伸的侧壁部(230),所述膜片适配器(21)的面向阀适配器(23)的表面的外周部相对于该表面的中心部凹陷以形成与所述侧壁部(230)相配合的台阶部(210),所述侧壁部(230)与所述台阶部(210)共同限定了用于容置所述密封构件(24)的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适配器(21)形成为圆盘状,所述第一端口(211)位于所述膜片适配器(21)的中心,所述第二端口(212)位于所述第一端口(211)的径向外侧,所述膜片适配器(21)在与所述阀(22)相匹配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阀(22)的一部分的凹腔(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214)与所述第一端口(211)和所述第二端口(212)连通,所述凹腔(214)在与所述第一端口(211)对应的位置比与所述第二端口(212)对应的位置凹陷得更深,从而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膜片(225)与所述第一端口(211)之间产生适于第一膜片(225)运动的间隔并且所述第二膜片(226)与所述第二端口(21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适配器(23)在与所述阀(22)相匹配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阀(22)的其余部分的对应凹腔(239),所述对应凹腔(239)与所述流体入口(231)和所述流体出口(232)连通,所述对应凹腔(239)在与所述流体出口(232)对应的位置比与所述流体入口(231)对应的位置凹陷得更深,从而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膜片(225)与所述流体入口(231)抵接并且所述第二膜片(226)与所述流体出口(232)之间产生适于第二膜片(226)运动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212)在其周边朝向所述第二膜片(226)形成有凸起(217),从而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膜片(226)与所述第二端口(212)的凸起(217)形成抵接以形成内密封;以及所述流体入口(231)在其周边朝向所述第一膜片(225)形成有凸起(237),从而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膜片(225)与所述流体入口(231)的凸起(237)形成抵接以形成内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适配器(21)在与所述第一膜片(225)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所述阀适配器(23)在与所述第二膜片(226)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阻止所述第一膜片(225)和所述第二膜片(226)进一步运动的突出部(216,23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231)以及所述第二端口(212)内设有用于分别防止第一膜片(225)和第二膜片(226)被吸入的膜片止挡件(233,21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22)还包括外周密封凸缘(224)以及与其连接的中间密封凸缘(223),所述第一膜片(225)和第二膜片(226)整体被所述外周密封凸缘(224)包围并且相对于所述中间密封凸缘(223)对称布置。
10.一种膜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泵包括电磁致动器(1)以及与所述电磁致动器(1)相连接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
所述电磁致动器(1)包括磁体(11)、电枢(13)以及设置于所述磁体(11)和所述电枢(13)之间的偏压件(12),
所述磁体(11)与所述阀组件的膜片适配器(2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一部分电枢(13)的密封腔(5),所述电枢(13)能够在所述磁体(11)的作用下往复运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膜片适配器(21)的第一端口(211)。
CN202121931748.5U 2021-08-17 2021-08-17 阀组件及膜片泵 Active CN215568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1748.5U CN215568113U (zh) 2021-08-17 2021-08-17 阀组件及膜片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1748.5U CN215568113U (zh) 2021-08-17 2021-08-17 阀组件及膜片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8113U true CN215568113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3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1748.5U Active CN215568113U (zh) 2021-08-17 2021-08-17 阀组件及膜片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8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639455T3 (en) Electromagnetic vibrating diaphragm pump
KR100552137B1 (ko) 흡인 밸브
CN111630271B (zh) 泵阀配置和组装方法
JP2005201279A (ja)
MX2008011599A (es) Valvula de diafragma de una pieza de membrana doble.
KR20030012811A (ko) 다이어프램밸브
EP1996845A1 (en) One piece double membrane diaphragm valve
CN215568113U (zh) 阀组件及膜片泵
JP5364447B2 (ja) 流体用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CN109323012B (zh) 滑片式三通电磁阀
KR102165250B1 (ko) 다이아프램 밸브
CN110486524B (zh) 通过机械力传递实现压力调节的电磁阀
CN110486257A (zh) 膜片泵
WO2020110391A1 (ja) ボール型逆止弁、バルブアセンブリ、および、往復動ポンプ
JP6968275B2 (ja) 気体状の媒体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調量弁
CN210566265U (zh) 电磁阀及电磁阀组件
KR102123442B1 (ko) Bldc 다이어프램 펌프 어셈블리
KR101102462B1 (ko) 고주파 공압식 솔레노이드 밸브
AU2017248403B2 (en) Diaphragm pump and valve assembly
WO2011136257A1 (ja) 容積型ポンプ、および逆止弁
JP6855057B2 (ja) 開閉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344102U (zh) 密封膜片及相应的三通阀
CN220204825U (zh) 一种动态电磁阀
US11073223B2 (en) Fluid control valve
UA125072C2 (uk) Діафрагма з ущільненням кромк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