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5955U -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5955U
CN215565955U CN202121094243.8U CN202121094243U CN215565955U CN 215565955 U CN215565955 U CN 215565955U CN 202121094243 U CN202121094243 U CN 202121094243U CN 215565955 U CN215565955 U CN 215565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early
construction tunnel
over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42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双林
丁正全
邹春华
王煦霖
李骏
杜孔泽
刘小刚
王飞
尹陇娟
陈哲浩
吉艳雷
张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42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5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5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5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该结构包括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的长方向沿先期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本申请提供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底纵梁、底板或仰拱可根据需要配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为下穿预留了条件,可大幅减小下穿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变形,从而相应减少用于辅助下穿施工的地层加固措施,达到节约工程造价的效果。另一方面,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在先期隧道施工之初就予以设置,消除了常规做法后期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内加固空间受限的缺点,并且可以不影响既有隧道内部的正常运营。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需求日益增大,城市轨道施工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现行轨道施工技术中,通常使用盾构机进行隧道掘进,然而城市轨道线路规划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下穿既有隧道的情况。
随着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建隧道立交下穿既有隧道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一般而言,后期隧道施工时若施工不当将使既有隧道产生显著的变形,影响其正常运营安全。为此,在后期隧道施工时,常常采用加固周围岩土体、加固既有隧道的措施,以便减小变形和施工风险。然而,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问题:
1、加固周围岩土体需要较多的工序和时间,当地层条件软弱时,需要复杂的加固方法和昂贵的工程费用。
2、既有隧道加固常采用钢架支顶等内部处理方式,作业空间有限且干扰内部交通正常运营。
另外,公布号为CN104100279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穿越溶洞的隧道底板支架,包括钢桩5、横向钢梁4、纵向钢梁6、混凝土褥垫层3和钢拱架2,所述钢桩5设在隧道1两侧,且插入地下;所述横向钢梁4搭接在两侧钢桩5上,所述纵向钢梁6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横向钢梁4之间,所述混凝土褥垫层3铺设在所述横向钢梁4和所述纵向钢梁6上,所述钢拱架2设在所述混凝土褥垫层3上。上述支架虽然可以解决岩体加固带来的问题,但是由于其提供的刚桩延伸至地下,因此不利于下穿既有隧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包括:
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的长方向沿先期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位于先期施工隧道与待下穿开挖的后期施工隧道的交叉位置处,以使所述后期施工隧道下穿开挖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横跨于所述后期施工开挖隧道的上方;
其中,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宽方向上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先期施工隧道施工时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
优选地: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至少包括两根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均沿先期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各自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先期施工隧道施工时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
优选地: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之间形成有底板或仰拱。
优选地:所述底板或所述仰拱均配置有钢筋。
优选地: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为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梁。
优选地: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为具有金属板状型材结构的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可以包括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的长方向沿先期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位于先期施工隧道与待下穿开挖的后期施工隧道的交叉位置处,以使所述后期施工隧道下穿开挖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横跨于所述后期施工开挖隧道的上方;其中,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宽方向上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先期施工隧道施工时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本申请提供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底纵梁、底板或仰拱可根据需要配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为下穿预留了条件,可大幅减小下穿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变形,从而相应减少用于辅助下穿施工的地层加固措施,达到节约工程造价的效果。另一方面,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在先期隧道施工之初就予以设置,消除了常规做法后期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内加固空间受限的缺点,并且可以不影响既有隧道内部的正常运营。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A面的剖视图。
图中: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1、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11、底板或仰拱12、先期施工隧道2、后期施工隧道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结构可以包括:
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1,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1的长方向沿先期施工隧道2的纵向延伸;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1位于先期施工隧道2与待下穿开挖的后期施工隧道3的交叉位置处,以使所述后期施工隧道3下穿开挖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1横跨于所述后期施工开挖隧道3的上方;
其中,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1宽方向上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先期施工隧道2施工时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即于先期隧道施工之初,设置加强的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用以替换常规的下挖隧道仰拱或底板。该支撑结构沿着先期隧道纵向设置足够的长度,具有较大的刚度。在后期隧道下穿开挖时,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横跨在后期隧道上方,能够发挥梁的作用,且支撑组件宽方向上的两端延伸至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因此,支撑组件的整体变形较小,从而可大幅减小先期施工的既有隧道的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该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只要保证其截面刚度足够满足支撑下挖后期施工隧道的支撑要求即可。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1至少包括两根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11,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11均沿先期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11各自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先期施工隧道2施工时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采用设置纵梁的方式即可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截面刚度,同时又具有施工方便易行的优点。两根纵梁形成主要受力结构,在既有隧道开挖时可以根据下挖隧道的设计位置确定纵梁的位置以及长度,在既有隧道开挖时将纵梁铺设完成,免去了后期在既有隧道内施工存在的空间限制以及可能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的截面刚度,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11之间形成有底板或仰拱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或所述仰拱均配置有钢筋。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底板或仰拱可以与纵梁一并在既有隧道施工时进行铺设,底板或仰拱的厚度可以采用大于常规隧道底板或仰拱厚度的方式,确保获得足够的截面刚度。先期施工隧道加强底板或仰拱所组成,其厚度均大于常规的隧道仰拱或底板且配置钢筋,具有足够的截面刚度。沿着先期施工隧道纵向,底部支撑结构体系预留足够的长度,确保在后期隧道下穿开挖时,横跨在后期隧道上方,发挥梁的作用,且梁的两端延伸至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可大幅减小既有隧道的变形。
本申请提供的纵梁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制作,例如,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为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梁。再例如,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为具有金属板状型材结构的纵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选择纵梁的材质以及设计长度。可以采用在设计上下隧道交叉位置处,在上部既有隧道施工时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纵梁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保证纵梁的在垂直既有隧道纵向方向上的外侧延伸至未扰动的地层内即可。纵梁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根据下挖隧道尺寸,地层种类等指标通过计算获得,保证下挖后期施工隧道时不会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即可。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底纵梁、底板或仰拱可根据需要配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为下穿预留了条件,可大幅减小下穿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变形,从而相应减少用于辅助下穿施工的地层加固措施,达到节约工程造价的效果。另一方面,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在先期隧道施工之初就予以设置,消除了常规做法后期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内加固空间受限的缺点,并且可以不影响既有隧道内部的正常运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的长方向沿先期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位于先期施工隧道与待下穿开挖的后期施工隧道的交叉位置处,以使所述后期施工隧道下穿开挖时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横跨于所述后期施工开挖隧道的上方;
其中,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宽方向上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先期施工隧道施工时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部支撑组件至少包括两根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均沿先期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各自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先期施工隧道施工时远端未扰动的地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之间形成有底板或仰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或所述仰拱均配置有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为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期施工隧道底纵梁为具有金属板状型材结构的纵梁。
CN202121094243.8U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Active CN215565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4243.8U CN215565955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4243.8U CN215565955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5955U true CN215565955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4243.8U Active CN215565955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5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222B (zh) 一种新建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结构控制变形的方法
CN108843338B (zh) 一种竖井施工通道转换大断面隧道的一体开挖施工法
CN108005664A (zh) 一种站台结构的洞桩施工方法
CN105041349A (zh)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暗挖施工方法
CN110630283A (zh) 一种适用于双连拱隧道的三层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003272A (zh)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逆作施工方法
CN105064397A (zh)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明挖施工方法
CN109944123A (zh) 一种铁路大跨度复合架空体系及其下穿框架顶进方法
CN110924436A (zh) 一种铁路框构桥顶进前导式钢箱棚刃角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58223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箱型框路基
CN215565955U (zh) 一种隧道立交的底部支撑结构
CN113235639A (zh) 一种既有线下排桩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228377U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支护的多级套拱结构及管棚套拱结构
CN108487072B (zh) 一种上跨营业线铁路现浇框架桥快速施工方法
CN110952563A (zh) 既有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临时抗浮结构
CN217327329U (zh) 一种超大跨隧道支护结构
CN113293665B (zh) 一种铁路桥涵接长侧路基加固方法
CN210737255U (zh) 一种路基用箱型框架和钢筋混凝土箱型框路基
CN112302687B (zh) 隧道斜井进正洞的换支撑挑顶施工方法
CN105544560B (zh) 一种用于异型双排桩的梁式连接节点
CN114320388A (zh) 地下暗挖大跨度车站预留隧道下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13972U (zh) 既有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临时抗浮结构
CN114658447A (zh) 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
CN209890979U (zh) 一种铁路大跨度复合架空体系
CN112879033A (zh) 一种与盾构隧道相结合的渡线段隧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