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3510U -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3510U
CN215563510U CN202122012944.9U CN202122012944U CN215563510U CN 215563510 U CN215563510 U CN 215563510U CN 202122012944 U CN202122012944 U CN 202122012944U CN 215563510 U CN215563510 U CN 21556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amping
bottom plate
support
shap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29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天才
王恒
刘金涛
马燕玲
吴锦成
马伟平
李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u Tiancai
Original Assignee
Niu Tianc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u Tiancai filed Critical Niu Tiancai
Priority to CN2021220129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3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浮筑减震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隔离减震效果差、施工效率低、施工复杂度高、施工质量差和极易破坏现有建筑结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第二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减震机构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建筑的楼板上直接设置底板来支撑整个浮筑减震系统的方式简化施工过程,无需破坏现有建筑,施工效果好,施工效率高,且设置了两个减震机构,使用多种减震组件,从多方向和多层次对设备或建筑进行减震,进一步保证减震降噪效果,整个系统中的结构组件为钢结构预制组件,预生产后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装配式施工,提升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筑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浮筑建筑,即隔离建筑,是指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加一层减震垫层,使得需要安装的设备或需要建造的建筑与原建筑进行隔离,将需要减震隔声的地面完全浮筑于现有建筑之上,达到减震的效果,降低噪声影响。
在现有的浮筑减震建筑施工中,有些浮筑减震建筑一般只采用单层减震垫层,隔离减震效果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1447307U 授权公告日2020.09.08”公开的一种新型浮筑隔音减震垫,无法达到复合减震的效果;有些浮筑减震建筑在现有建筑楼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施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714588 授权公告日2018.08.10”公开的一种宽载荷双层浮筑楼板隔音减振结构,虽然使用了双层浮筑减震结构,但在现有建筑楼板上进行施工,施工时间长,施工复杂度高,且极易破坏现有建筑的结构,施工质量差。
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不破坏现有建筑的基础上的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浮筑减震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隔离减震效果差、施工效率低、施工复杂度高、施工质量差和极易破坏现有建筑结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通过在现有建筑的楼板上直接设置底板来支撑整个浮筑减震系统的方式简化施工过程,无需破坏现有建筑,施工效果好,施工效率高,且设置了两个减震机构,浮筑减震的效果好,能够满足使用时需要达到的减震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包括底板、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第二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减震机构上。
进一步的,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隔振垫、限位组件和顶板,第一隔振垫均匀设置在底板上的隔热防水组件上,限位组件设置在底板的侧边上,第一隔振垫和限位组件之间及相邻的第一隔振垫之间均填充有玻璃棉,顶板安装在第一隔振垫上,顶板的侧边与限位组件之间通过结构胶密封。
进一步的,隔热防水组件包括铝箔层,铝箔层设置在底板和第一隔振垫之间。
进一步的,限位组件包括L型板,L型板的水平端与底板固定连接,L型板的竖直端通过结构胶与顶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弹簧减震器,第一支撑板固定安装在顶板上,第一弹簧减震器均匀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二隔振垫、U型板、弹簧和支撑组件,第二隔振垫均匀设置在底板上,U型板位于第二隔振垫的上方且U型板分别安装在底板的两侧,弹簧均匀设置在U型板内,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相连接,第二减震机构安装在U型板的上方且第二减震机构与U型板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弹簧减震器,第二支撑板安装在U型板上方且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U型板的上端相匹配,弹簧均匀设置在U型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弹簧减震器均匀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下端固定设置有配合U型板,配合U型板与U型板相匹配,弹簧设置在配合U型板和U型板之间。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杆和支撑斜杆,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的同侧端固定连接,支撑斜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的异侧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建筑的楼板上直接设置底板来支撑整个浮筑减震系统的方式简化施工过程,无需破坏现有建筑,施工效果好,施工效率高,且设置了两个减震机构,浮筑减震的效果好,能够满足使用时需要达到的减震要求。
2.本实用新型使用多种减震组件,从多方向和多层次对浮筑减震系统上的设备或建筑进行减震,进一步保证减震效果,且整个系统中的结构组件多为钢结构预制组件,可在工厂进行预生产后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装配式施工,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预制件的结构稳定性好,能够保证减震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隔振垫,3-顶板,4-L型板,5-第一支撑板,6-第一弹簧减震器,7-第二隔振垫,8-U型板,9-弹簧,10-第二支撑板,11-第二弹簧减震器,12-配合U型板,13-支撑横杆,14-支撑斜杆,15-风机,16-混凝土结构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包括底板1、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第二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减震机构上。在需要进行建设浮筑减震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楼板16的上方铺设底板1,将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依次安装完成,最后将需要减震隔声的建筑或设备设置在第二减震机构之上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无需破坏现有建筑,施工效果好,且设置了两个减震机构,浮筑减震的效果好,能够满足使用时需要达到的减震要求。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底板1为钢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底板1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底板1,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表述结构和有益效果,下述以风机15作为需要减震隔声的设备进行描述。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隔振垫2、限位组件和顶板3,第一隔振垫2均匀设置在底板1上的隔热防水组件上,限位组件设置在底板1的侧边上,第一隔振垫2和限位组件之间填充有玻璃棉,顶板3安装在第一隔振垫2上,顶板3的侧边与限位组件之间通过结构胶密封。在进行浮筑减震施工时,首先,在底板1上布置隔热防水组件,能够对隔热防水组件上方设置的结构进行保护,防止水汽和热能对结构造成破坏,影响减震效果;其次,将第一隔振垫2根据风机15的位置和受力点进行均匀布置,对风机15的震动进行二次减弱;再次,将限位组件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侧边上,在限位组件和第一隔振垫2之间填充玻璃棉,将顶板3覆盖在第一隔振垫2和玻璃棉上,顶板3和限位组件之间使用结构胶密封,玻璃棉进行吸音从而对风机15的震动进行再次削弱。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振垫2的厚度、位置和数量需要根据风机15的型号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浮筑减震的设备和建筑的结构对第一隔振垫2进行调整,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玻璃棉不需要完全填充限位组件和底板1之间的空间,将玻璃棉与顶板3之间保留一定高度的空气隔层,即玻璃棉的高度小于第一隔振垫2的高度,这样,使用空气隔层对风机15的震动噪声进行进一步削弱。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顶板3为钢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顶板3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顶板3,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玻璃棉填充了第一隔振垫2和限位组件之间的空间,隔热防水组件防止空气或混凝土结构楼板16内的水汽进入玻璃棉,保证玻璃棉的减震隔音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玻璃棉,当然,隔热防水组件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防水组件包括铝箔层,铝箔层设置在底板1和第一隔振垫2之间。铝箔是一种绝热防水材料,且塑性较好,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在底板1和第一隔振垫2之间,防止玻璃棉或第一隔振垫2被破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制作的隔热防水组件,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限位组件包括L型板4,L型板4的水平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L型板4的竖直端通过结构胶与顶板3相连接。在将风机15安装完成后,风机15开始工作时,振动传递到顶板3、玻璃棉和第一隔振垫2处时,L型板4能够对顶板3、玻璃棉和第一隔振垫2的结构进行防护,保证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L型板4为钢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L型板4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L型板4,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5和第一弹簧减震器6,第一支撑板5固定安装在顶板3上,第一弹簧减震器6均匀安装在第一支撑板5上。在安装风机15时,第一支撑板5安装在顶板3上,第一弹簧减震器6根据风机15的结构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板5上,当风机15开始工作时,第一弹簧减震器6对风机15的振动进行削弱,保证减震效果,第一支撑板5将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结合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5为型钢结构钢板,第一支撑板5为槽钢即M型结构的钢板,槽钢与顶板3之间存在空气层,能够进一步增加减震隔音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第一支撑板5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第一支撑板5,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应性调整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各个组件的顺序,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实施例2,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二隔振垫7、U型板8、弹簧9和支撑组件,第二隔振垫7均匀设置在底板1上,U型板8位于第二隔振垫7的上方且U型板8分别安装在底板1的两侧,弹簧9均匀设置在U型板8内,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8相连接,第二减震机构安装在U型板8的上方且第二减震机构与U型板8相匹配。底板1上的第二隔振垫7对风机15的震动声音进行削弱,U型板8对弹簧9进行限位,使得弹簧9能够在竖直方向进行伸缩减震,提升减震效果,支撑组件能够保证U型板8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弹簧9工作时的稳定性,在弹簧9内部竖直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对弹簧9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伸缩杆,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板1为2块,U型板8为2个,底板1对称设置在两侧,U型板8对称设置在底板1上,如图3所示,第二隔振垫7的数量为4个,两两对称设置在U型板8和底板1之间,弹簧数量为6个,其中4个弹簧分别设置在四个角的U型板8内,2个弹簧对称设置在两个U型板8的中段。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风机15的结构或者需要对上述组件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调整,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板1是左右两侧设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底板1进行如前后设置等其他位置设置方式,当然,U型板8的位置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U型板8为钢槽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U型板8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U型板8,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弹簧减震器11,第二支撑板10安装在U型板8上方且第二支撑板10的下端与U型板8的上端相匹配,弹簧9均匀设置在U型板8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第二弹簧减震器11均匀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0上。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板10下端固定设置有配合U型板12,配合U型板12与U型板8相匹配。配合U型板12的宽度小于U型板8的宽度,且配合U型板12的槽口向下,U型板8的槽口向上,方便配合U型板12在U型板8内上下活动,弹簧9设置在两个槽口之间,在减震过程中时刻保证竖直状态,减震效果较好。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配合U型板12为钢槽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配合U型板12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配合U型板12,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0为型钢结构钢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第二支撑板10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第二支撑板10,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杆13和支撑斜杆14,支撑横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8的同侧端固定连接,支撑斜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8的异侧端固定连接。支撑斜杆14、支撑横杆13和U型板8组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定性好,保证整个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横杆13和支撑斜杆14均为钢结构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代替支撑横杆13和支撑斜杆14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支撑横杆13和支撑斜杆14,只要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组件均为预制件,可以根据设计数据在工厂进行预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现场组装即可,施工效率高,施工速度快。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表达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不代表各个组件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减震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隔振垫(2)、限位组件和顶板(3),所述第一隔振垫(2)均匀设置在底板(1)上的隔热防水组件上,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底板(1)的侧边上,第一隔振垫(2)和限位组件之间及相邻的第一隔振垫(2)之间均填充有玻璃棉,所述顶板(3)安装在第一隔振垫(2)上,顶板(3)的侧边与限位组件之间通过结构胶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防水组件包括铝箔层,所述铝箔层设置在底板(1)和第一隔振垫(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L型板(4),所述L型板(4)的水平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L型板(4)的竖直端通过结构胶与顶板(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5)和第一弹簧减震器(6),所述第一支撑板(5)固定安装在顶板(3)上,所述第一弹簧减震器(6)均匀安装在第一支撑板(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二隔振垫(7)、U型板(8)、弹簧(9)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隔振垫(7)均匀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U型板(8)位于第二隔振垫(7)的上方且U型板(8)分别安装在底板(1)的两侧,所述弹簧(9)均匀设置在U型板(8)内,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8)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安装在U型板(8)的上方且第二减震机构与U型板(8)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弹簧减震器(11),所述第二支撑板(10)安装在U型板(8)上方且第二支撑板(10)的下端与U型板(8)的上端相匹配,所述弹簧(9)均匀设置在U型板(8)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减震器(11)均匀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下端固定设置有配合U型板(12),所述配合U型板(12)与U型板(8)相匹配,所述弹簧(9)设置在配合U型板(12)和U型板(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 或8所述的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杆(13)和支撑斜杆(14),所述支撑横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8)的同侧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斜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板(8)的异侧端固定连接。
CN202122012944.9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Active CN21556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2944.9U CN215563510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2944.9U CN215563510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3510U true CN215563510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4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2944.9U Active CN215563510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3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82399B1 (ko) 공동주택의 층간 바닥구조
CN110410624B (zh) 机械设备安装结构及安装工艺
CN215563510U (zh) 一种装配式浮筑减震系统
CN215406741U (zh) 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新型生土墙结构
CN210663464U (zh) 一种降噪式空气源热泵
CN210238899U (zh) 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
CN207535831U (zh) 一种轿车用隔音板装置
KR101351755B1 (ko) 동탄성을 이용한 층간소음 저감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층간소음 저감방법
CN211343854U (zh) 一种城市冷热联供装置
JP2012162980A (ja) 制振建物
CN209725057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隔振安装装置
CN214657681U (zh)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CN210827914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防护墙板
CN214899718U (zh) 一种隔音降噪的低压配电柜
CN217036618U (zh) 一种耐火抗震桥架
KR102640047B1 (ko) 면진 및 단열기능 강화구조 지붕시스템
CN215563724U (zh) 一种建筑节能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7204742U (zh) 一种橡胶弹簧减振器及其点式减振系统
KR200488429Y1 (ko) 내진형 패널부재
CN205502284U (zh) 一种隔震加固支座
CN219548740U (zh) 安装便捷的密封性防护门
CN210622020U (zh) 一种高隔音量的减振轻钢龙骨
CN220167215U (zh) 相邻建筑之间连接构造
CN208056359U (zh) 一种室内外装修用隔音板
CN210887820U (zh) 屋顶设备防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