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3472U -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3472U
CN215563472U CN202121591990.2U CN202121591990U CN215563472U CN 215563472 U CN215563472 U CN 215563472U CN 202121591990 U CN202121591990 U CN 202121591990U CN 215563472 U CN215563472 U CN 215563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ement
protective layer
composite wall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19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 Zhenxing New Wal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ji Zhenxing New Wal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 Zhenxing New Wal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ji Zhenxing New Wal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19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3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3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3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包括复合墙本体,所述的复合墙本体包括从室内到室外依次设有内防护层、内粘接层、内架、防裂层、防火层、外粘接层、外防护层,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之间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卡槽、及与上卡槽相配合的下凸起,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之间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卡槽、及与左卡槽相配合的右凸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依次通过左卡槽与右凸起、上卡槽与下凸起来横向、纵向拼接水泥墙板,可以小尺寸的运输墙板,避免对墙板的损坏;设置的内架,提高其耐冲击力,提高了其抵抗外力;粘接层和防护层均提高了其保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价的上升和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为了适应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复合墙体的需要量在不断增长。复合墙体由多种建筑材料复合而成,代替了传统的砖瓦,它具有环保节能无污染,轻质抗震、防火、保温、隔音、施工快捷的明显优点。现有技术中的复合墙板存在以下不足:复合墙板一般为大尺寸,不便于安装与拆卸;墙板的耐冲击力差,易受到外界碰撞而损坏;保温效果不合适很理想,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室内温度较低,影响人们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复合墙体,便于安装与拆卸,提高其耐冲击力,提高保温性,尤其适合用北方地区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包括复合墙本体,所述的复合墙本体包括从室内到室外依次设有内防护层、内粘接层、内架、防裂层、防火层、外粘接层、外防护层,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之间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卡槽、及与上卡槽相配合的下凸起,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之间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卡槽、及与左卡槽相配合的右凸起,所述的上卡槽与下凸起之间、左卡槽与右凸起之间围成的区域内设有内粘接层、内架、防裂层、防火层、外粘接层,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结构相同,所述的内防护层由外向内包括水泥板和水泥发泡颗粒板,所述的内粘接层、外粘接层均为发泡剂层,所述的内架包括两排冷拔钢筋,在两排冷拔钢筋之间填充高容重多孔纤维吸声层,在两排冷拔钢筋外侧均固定有钢丝网,钢丝网上喷制细石水泥砂浆。
优选地,所述的水泥板为纤维增强水泥板。
优选地,所述的水泥发泡颗粒板中的发泡颗粒采用聚苯颗粒或陶瓷颗粒或水泥发泡颗粒。
优选地,所述的发泡剂层可采用聚氨酯发泡剂。
优选地,所述的防火层选自增强纤维硅酸钙板、纸面石膏板、水泥压力板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防裂层为聚合物保温砂浆层。
优选地,所述的高容重多孔纤维吸声层为高容重的离心玻璃棉板或者岩棉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次通过左卡槽与右凸起、上卡槽与下凸起来横向、纵向拼接水泥墙板,可以小尺寸的运输墙板,避免对墙板的损坏;设置的内架,提高其耐冲击力,提高了其抵抗外力;粘接层和防护层均提高了其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防护层 2、上卡槽 3、下凸起
4、内粘接层 5、防裂层 6、防火层
7、外粘接层 8、钢丝网 9、水泥板
10、水泥发泡颗粒板 11、冷拔钢筋 12、高容重多孔纤维吸声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包括复合墙本体,所述的复合墙本体包括从室内到室外依次设有内防护层、内粘接层4、内架、防裂层5、防火层6、外粘接层7、外防护层1,
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1之间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卡槽2、及与上卡槽2相配合的下凸起3,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2之间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卡槽、及与左卡槽相配合的右凸起(图中的左卡槽、右凸起未画出),通过上卡槽2与下凸起3、左卡槽与右凸起来将多个复合墙体进行固定,所述的上卡槽2与下凸起3之间、左卡槽与右凸起之间围成的区域内设有内粘接层4、内架、防裂层5、防火层6、外粘接层7,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1结构相同,所述的内防护层由外向内包括水泥板9和水泥发泡颗粒板10,所述的内粘接层4、外粘接层7均为发泡剂层,所述的内架包括两排冷拔钢筋11,在两排冷拔钢筋11之间填充高容重多孔纤维吸声层12,在两排冷拔钢筋11外侧均固定有钢丝网8,钢丝网8上喷制细石水泥砂浆,本墙体的内架具有冷拔钢筋11、钢丝网8等,当有强大外力冲击破坏外层时,则内层的柔性连接来抵抗外力,因此具有很强的耐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泥板9为纤维增强水泥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泥发泡颗粒板10中的发泡颗粒采用聚苯颗粒或陶瓷颗粒或水泥发泡颗粒,保温效果好且价格低廉。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发泡剂层可采用聚氨酯发泡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火层6选自增强纤维硅酸钙板、纸面石膏板、水泥压力板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使其具有防火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裂层5为聚合物保温砂浆层,增强其抗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容重多孔纤维吸声层12为高容重的离心玻璃棉板或者岩棉板。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将第一个复合墙体的左卡槽卡入第二个复合墙体的右凸起内,第二个复合墙体右凸起卡入到第三个复合墙体的左卡槽内,依次类推即可实现复合墙体的拼接,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墙本体,所述的复合墙本体包括从室内到室外依次设有内防护层、内粘接层、内架、防裂层、防火层、外粘接层、外防护层,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之间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卡槽、及与上卡槽相配合的下凸起,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之间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卡槽、及与左卡槽相配合的右凸起,所述的上卡槽与下凸起之间、左卡槽与右凸起之间围成的区域内设有内粘接层、内架、防裂层、防火层、外粘接层,所述的内防护层和外防护层结构相同,所述的内防护层由外向内包括水泥板和水泥发泡颗粒板,所述的内粘接层、外粘接层均为发泡剂层,所述的内架包括两排冷拔钢筋,在两排冷拔钢筋之间填充高容重多孔纤维吸声层,在两排冷拔钢筋外侧均固定有钢丝网,钢丝网上喷制细石水泥砂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板为纤维增强水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发泡颗粒板中的发泡颗粒采用聚苯颗粒或陶瓷颗粒或水泥发泡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层可采用聚氨酯发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层选自增强纤维硅酸钙板、纸面石膏板、水泥压力板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层为聚合物保温砂浆层。
CN202121591990.2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Active CN215563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1990.2U CN21556347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1990.2U CN21556347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3472U true CN215563472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5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1990.2U Active CN21556347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3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1880U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墙板
CN111549937B (zh) 一种环保、保温隔热组合砌体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012555U (zh) 一种多功能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墙板
CN102312516A (zh) 夹芯复合外墙板
CN201874100U (zh) 泡沫混凝土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15563472U (zh) 一种水泥复合墙体
CN202658764U (zh) 一种自保温外围护填充墙体
CN201460011U (zh) 节能轻质复合墙体条板
CN208884775U (zh) 一种湿法填充的钢结构装配式外墙系统
CN201406789Y (zh) 轻质保温外墙体板
CN104695661A (zh) 一种钢结构集成系统
CN106639219A (zh) 微晶玻璃与泡沫玻璃复合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CN209975765U (zh) 一种钢丝网片a级防火真空绝热板保温系统
CN210032230U (zh) 一种生态轻质隔墙板
CN103266717A (zh) 一种具有密度变化的轻质隔墙板
CN201704867U (zh) 节能轻质复合板
CN207934318U (zh) 一种防水隔音保温混凝土墙体
CN111894195A (zh) 一种耐压型复合保温蒸压加气砖
CN207017573U (zh) 复合保温外墙
CN214364373U (zh) 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
CN202500257U (zh) 一种墙体板
CN201106248Y (zh) 适用于框架结构和钢结构的外墙装配式挂板
CN204531250U (zh) 一种钢结构集成系统
CN211817052U (zh) 一种保温防火外墙结构
CN220908747U (zh) 一种保温性能好的泡沫混凝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