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2796U -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2796U
CN215562796U CN202122010384.3U CN202122010384U CN215562796U CN 215562796 U CN215562796 U CN 215562796U CN 202122010384 U CN202122010384 U CN 202122010384U CN 215562796 U CN215562796 U CN 215562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ment
floor
wall
foundation pit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03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恩超
范立军
于占福
高志
田庆楠
夏辉恒
赵坤
易志伟
万名彬
游文尚
李土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Souther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Souther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Souther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Souther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03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2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2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2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基坑,所述基坑一侧装设有基坑护壁桩,所述基坑护壁桩上方装设有冠梁,所述冠梁一侧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横向梁,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纵向梁;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和第一地下室纵向梁上方装设有第一层楼板,下方装设有第一楼层柱;所述第一层楼板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所述基坑护壁桩一侧还从下往上浇筑有地下室外墙;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护壁桩之间的距离在1500mm‑2000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为地下室外墙的顺做提供贯穿楼层的竖向作业空间,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一般在新建建筑之前,都要一次性在地面上挖掘一个一定深度的基坑,一般这个基坑都是一次性挖掘到需要的深度,这样工程量较大,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大,对于新建建筑由于存在较大的场地,所以上述缺点可以接受,并且还有利于大规模施工,利大于弊;对于空间限制较为严重的老旧小区的改建,由于空间狭小,所以施工空间较小,对于地下室的改建或者扩建,就无法采用一次性挖掘基坑的方式进行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既可以保证基坑外围侧壁的安全,又可以为地下室外墙的顺做提供贯穿楼层的竖向作业空间,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地下室外墙的牢固性和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基坑,所述基坑一侧装设有基坑护壁桩,所述基坑护壁桩上方装设有冠梁,所述冠梁一侧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横向梁,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纵向梁;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和第一地下室纵向梁上方装设有第一层楼板,下方装设有第一楼层柱;所述第一层楼板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所述基坑护壁桩一侧还从下往上浇筑有地下室外墙;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护壁桩之间的距离在1500mm-2000mm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基坑的内部至少还包括负一层楼板,所述第一楼层柱端部装设有负一层楼板,所述基坑护壁桩一侧装设有至少一根用于支撑基坑护壁桩的第一腰梁,所述第一腰梁一侧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二地下室横向梁,所述第二地下室横向梁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二地下室纵向梁,所述第二地下室横向梁和第二地下室纵向梁上方与第一楼层柱和负一层楼板连接;下方连接有第二楼层柱;所述负一层楼板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楼层柱下方还装设有第三地下室横向梁,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的一端与基坑护壁桩相连接;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三地下室纵向梁,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和第三地下室纵向梁相交处的下方连接有第三楼层柱;所述第三楼层柱下端装设有负三层楼板,所述负三层楼板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浇筑连接在一起;所述地下室外墙从负三层楼板开始往上浇筑。
作为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浇筑厚度在500mm-600mm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外墙与第一地下室横向梁、第二地下室横向梁和第三地下室横向梁浇筑在一起。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和第三地下室纵向梁上方浇筑有负二层楼板;所述负二层楼板与地下室外墙连接成一体;所述地下室外墙与负一层楼板之间浇筑有第一后浇楼板,所述第一后浇楼板将地下室外墙与负一层楼板连接成一体;所述地下室外墙与第一层楼板之间浇筑有第二后浇楼板,所述第二后浇楼板将地下室外墙与第一层楼板连接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坑护壁桩上方装设有冠梁;同时所述冠梁一侧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横向梁,这样所述冠梁和第一地下室横向梁共同作为支撑基坑护壁桩的临时支撑,可以保护基坑外围侧壁的安全,并且装设在第一地下室横向梁和第一地下室纵向梁上方的第一层楼板并不完全封闭,所述第一层楼板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护壁桩之间的距离在1500mm-2000mm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为地下室外墙的从下往上浇筑提供贯穿楼层的竖向作业空间,可以方便吊装物料和浇筑混凝土,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地下室外墙的牢固性和一致性;同时还可以为地下室外墙的防水作业留下合适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结构体系未浇筑地下室外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结构体系未浇筑地下室外墙在基坑中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已经浇筑地下室外墙、第一后浇楼板和第二后浇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包括有:
1-基坑、2-基坑护壁桩、8-冠梁、51-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2-第一地下室纵向梁、9-第一层楼板、53-第一楼层柱、6-地下室外墙、31-负一层楼板、41-第一腰梁、54-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5-第二地下室纵向梁、56-第二楼层柱、57-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8-第三地下室纵向梁、59-第三楼层柱、33-负三层楼板、32-负二层楼板、71-第一后浇楼板、72-第二后浇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本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本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如图2所示,所述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一侧装设有基坑护壁桩2,所述基坑护壁桩2用于支撑基坑1的内壁,使得基坑1的内壁安全,保证基坑1内部的完整,不会塌陷。
如图3所示,所述基坑1内部设有第一层楼板8、负一层楼板31、负二层楼板32和负三层楼板33,所述基坑1内部设有地上一层和地下三层,但是这仅仅是实施例一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基坑1内部的深度进行限定,也不对基坑1内部建筑物的层数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所述基坑护壁桩2上方装设有冠梁8,所述冠梁8下方与基坑护壁桩2浇筑连接,侧边还与若干根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浇筑连接;所述冠梁8和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共同作为支撑基坑护壁桩2的临时支撑,可以保护基坑外围侧壁的安全,在地下室外墙6没有浇筑完成之前,所述冠梁8和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可以保护基坑1外围侧壁的安全,保证基坑1内部的完整,不会塌陷。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上还垂直浇筑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纵向梁52,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和第一地下室纵向梁52相互垂直,并围成田字形,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和第一地下室纵向梁52上方装设有第一层楼板8,下方装设有第一楼层柱53;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和第一地下室纵向梁52对第一层楼板8进行支撑和承载。
具体的,在对所述第一层楼板8进行浇筑时,不能一次浇筑就将整个第一层楼板8都进行浇筑完毕,需要留出一定距离未进行浇筑,上述留出的距离可以用来为地下室外墙6的从下往上浇筑提供贯穿楼层的竖向作业空间,也可以方便吊装物料和浇筑混凝土,待地下室外墙6浇筑完毕后,再将第一层楼板8进行浇筑和补全,如图1和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楼板8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所述基坑护壁桩2一侧还从下往上浇筑有地下室外墙6;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的距离在1500mm-2000mm之间;这样的设置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地下室外墙的牢固性和一致性;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合适的距离还可以为地下室外墙6侧面的防水作业留下合适的空间;在所述地下室外墙6浇筑完毕后,对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进行填土作业,将内部空间进行填满,同时作为对基坑1和基坑护壁桩2的支撑。
如图1所示,所述基坑1的内部至少还包括负一层楼板31,所述第一楼层柱53端部装设有负一层楼板31,所述基坑护壁桩2一侧装设有至少一根用于支撑基坑护壁桩2的第一腰梁41,所述第一腰梁41一侧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所述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二地下室纵向梁55,所述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和第二地下室纵向梁55上方与第一楼层柱53和负一层楼板31连接;下方连接有第二楼层柱56;所述负一层楼板31也不能一次浇筑就将整个负一层楼板31都进行浇筑完毕,需要留出一定距离未进行浇筑,上述留出的距离可以用来为地下室外墙6的从下往上浇筑提供贯穿楼层的竖向作业空间,也可以方便吊装物料和浇筑混凝土,待地下室外墙6浇筑完毕后,再将负一层楼板31进行浇筑和补全,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负一层楼板31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楼层柱56下方还装设有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的一端与基坑护壁桩2相连接;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三地下室纵向梁58,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和第三地下室纵向梁58相交处的下方连接有第三楼层柱59;所述第三楼层柱59下端装设有负三层楼板33,所述负三层楼板33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2浇筑连接在一起;所述地下室外墙6从负三层楼板33开始往上浇筑;具体的,所述地下室外墙6为剪力墙;所述地下室外墙6的浇筑厚度在500mm-600mm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和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浇筑在一起。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和第三地下室纵向梁58上方浇筑有负二层楼板32;所述负二层楼板32与地下室外墙6连接成一体;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负一层楼板31之间浇筑有第一后浇楼板71,所述第一后浇楼板71将地下室外墙6与负一层楼板31连接成一体;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第一层楼板8之间浇筑有第二后浇楼板72,所述第二后浇楼板72将地下室外墙6与第一层楼板8连接成一体。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一侧装设有基坑护壁桩(2),所述基坑护壁桩(2)上方装设有冠梁(8),所述冠梁(8)一侧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一地下室纵向梁(52);所述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和第一地下室纵向梁(52)上方装设有第一层楼板(9),下方装设有第一楼层柱(53);所述第一层楼板(9)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所述基坑护壁桩(2)一侧还从下往上浇筑有地下室外墙(6);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的距离在1500mm-2000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内部至少还包括负一层楼板(31),所述第一楼层柱(53)端部装设有负一层楼板(31),所述基坑护壁桩(2)一侧装设有至少一根用于支撑基坑护壁桩(2)的第一腰梁(41),所述第一腰梁(41)一侧还连接有若干根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所述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二地下室纵向梁(55),所述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和第二地下室纵向梁(55)上方与第一楼层柱(53)和负一层楼板(31)连接;下方连接有第二楼层柱(56);所述负一层楼板(31)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2)之间的距离在3000mm-400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楼层柱(56)下方还装设有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的一端与基坑护壁桩(2)相连接;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上垂直装设有若干根第三地下室纵向梁(58),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和第三地下室纵向梁(58)相交处的下方连接有第三楼层柱(59);所述第三楼层柱(59)下端装设有负三层楼板(33),所述负三层楼板(33)的端部与基坑护壁桩(2)浇筑连接在一起;所述地下室外墙(6)从负三层楼板(33)开始往上浇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6)的浇筑厚度在500mm-60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第一地下室横向梁(51)、第二地下室横向梁(54)和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浇筑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地下室横向梁(57)和第三地下室纵向梁(58)上方浇筑有负二层楼板(32);所述负二层楼板(32)与地下室外墙(6)连接成一体;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负一层楼板(31)之间浇筑有第一后浇楼板(71),所述第一后浇楼板(71)将地下室外墙(6)与负一层楼板(31)连接成一体;所述地下室外墙(6)与第一层楼板(9)之间浇筑有第二后浇楼板(72),所述第二后浇楼板(72)将地下室外墙(6)与第一层楼板(9)连接成一体。
CN202122010384.3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Active CN215562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384.3U CN215562796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384.3U CN215562796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2796U true CN215562796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4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0384.3U Active CN215562796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2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3131B (zh) 一种矩形围护桩以及围护结构兼做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103988A (zh) 利用中心岛楼板水平支撑结构的基坑施工方法
CN107326928B (zh) 一种部分涉及地下室的深层地下车库的施工方法
CN110777806B (zh)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09855277U (zh)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转换层结构
CN215562796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顺做和梁板柱逆作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CN111809662B (zh) 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组合建造方法
CN108385693A (zh) 一种用于分期地下室支护的等代锚杆支护方法和支护体系
CN116289979A (zh) 地下顺逆同步施工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13356290B (zh) 一种用于地下通道施工的纵向墙梁式桩基托换施工方法
CN105569329B (zh) 单面支模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地下室
CN212003214U (zh)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
CN113266038A (zh) 基坑开挖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CN114687747A (zh) 一种穿越承压水层的竖井预先加固工艺
CN114351746B (zh) 一种山区临河陡倾岸坡桩基平台及施工方法
CN204510231U (zh) 一种圆形基坑逆作护壁
CN220352832U (zh) 一种软弱土体坑中坑支护结构
CN214657094U (zh) 结合主体式基坑边坡结构
CN211340823U (zh) 预制空心板材用于承台及地梁侧模的支撑系统
CN218990240U (zh) 一种基础底板深坑处侧模体系
CN111648375B (zh) 一种基于剪力墙为支座的内支撑结构
CN111501778B (zh) 地下结构侧墙与内墙采用地下连续墙的一体化施工方法
CN113529701B (zh) 地道下穿混凝土管沟承台荷载托换保护施工工法
CN111021362B (zh) 深基坑护壁桩代替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及基坑支护结构
CN213173747U (zh) 一种主楼地下室消防电梯深基坑节点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