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5618U - 一种喷液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液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55618U
CN215555618U CN202122025836.5U CN202122025836U CN215555618U CN 215555618 U CN215555618 U CN 215555618U CN 202122025836 U CN202122025836 U CN 202122025836U CN 215555618 U CN215555618 U CN 215555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main piston
liquid outlet
flow channel
pressu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58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58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55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55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55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液泵,包括泵主体、连接容器的大盖、喷嘴、出液单向阀、主活塞杆及驱动主活塞杆上下运动的扳手,喷嘴、出液单向阀设置在泵主体的出口内,使泵主体内的出液流道通过出液单向阀和喷嘴连通,所述主活塞杆和主体空腔之间形成体积可变化的主活塞增压腔,其特征在于:主活塞增压腔通过增压阀及流道结构和泵主体上的出液单向阀连通;并且,主活塞增压腔还通过增压阀及流道结构和内藏在容器内的续压管连通,续压管内安装有续压活塞以及使续压腔的体积保持减小趋势的续压弹簧,续压腔通过流道结构与出液单向阀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增加了液体储存的空间,使得喷雾量大,连续喷雾时间长,同时瓶体结构的选择性大,外观设计更加灵活、多样性。

Description

一种喷液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喷液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压喷液泵大都包括泵体、扳手和喷嘴,在喷头和泵体内设有储液腔,然而这种储液腔的体积都很小,不能聚存较多的液体,使得喷雾时间也较短,不能实现较长时间喷雾;同时外观结构设计较为单一,不能实现多样性。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710323441.9的中国专利《一种液压泵》,包括:液体容器,具有开口;喷雾机构,密封性接合至所述液体容器邻近所述开口,以便流畅地连通所述液体容器内部,所述喷雾机构包括:(i)主体,限定了带有第一通道壁的第一通道以及带有第二通道壁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通过第一通路彼此连通;(ii)充液活塞,与所述第一通道壁配合限定集液腔,所述充液活塞限定了第三通道,液体通过所述第三通道引入所述集液腔;(iii)入口止回阀,允许液体从所述液体容器流到所述集液腔;(iv)分配活塞和排放阀座,与所述第二通道壁配合限定分配腔,所述分配活塞响应所述分配腔中的流体压力克服第二回复力;(v)出口止回阀,允许液体从所述集液腔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流到所述分配腔;(vi)致动器,用于相对所述第一通道壁选择性地与第一回复力反向移动所述充液活塞,以减小所述集液腔的集液腔容积;以及(vii)单向排放阀,用于允许液体从所述分配腔流经所述排放阀座的第二通路,其中当所述分配腔中的流体压力超过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排放阀开启。该喷液泵在每次使用后自密封,但是与现有结构一样也是采用在喷头内设计储液腔,这样会影响喷头造型设计,由于喷头体积限制,同样存在储液量小,喷雾量少、喷雾时间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喷雾量可以更大且连续喷雾时间长、方便喷头造型设计的喷液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液泵,包括泵主体、连接容器的大盖、喷嘴、出液单向阀、主活塞杆及驱动主活塞杆上下运动的扳手,喷嘴、出液单向阀设置在泵主体的出口内,使泵主体内的出液流道通过出液单向阀和喷嘴连通,所述主活塞杆和泵主体空腔之间形成体积可变化的主活塞增压腔,其特征在于:主活塞增压腔通过增压阀及流道结构和泵主体上的出液单向阀连通;并且,主活塞增压腔还通过增压阀及流道结构和内藏在容器内的续压管中续压腔连通,续压管内安装有续压活塞以及使续压腔的体积保持减小趋势的续压弹簧,续压腔通过流道结构与出液单向阀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结构是布置在泵主体和大盖上,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上部分的纵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上,下部分的纵向流道分布在大盖中,上部分的纵向流道和下部分的纵向流道相互密封连通。
流道结构之一,所述横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中,以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为界,前段的横向流道为出液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出液单向阀,中后段的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连接构成续压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续压腔。
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流道或/和纵向流道内装有填充杆。
流道结构之二,所述横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中,分为隔绝的前段横向流道和后段横向流道,前段横向流道为出液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出液单向阀,后段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连接构成续压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续压腔,并且,另有一连通流道设置在泵主体内,结合纵向流道来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
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结构在流道中设置了填充杆,填充杆采用非圆形截面的填充杆,通过尺寸配合固定在泵主体内,在填充杆的底面开有隔绝的前段横向流道和后段横向流道,其中前段横向流道作为出液流道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出液单向阀,而后段横向流道作为续压流道的一部分,结合续压流道的纵向部分,使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连通续压腔,另外,填充杆的顶面开有另一横向流道结合填充杆尾端纵向孔或者尺寸减小构成另一连通流道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
流道结构之三,所述横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中,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续压腔,另有一连通流道设置在泵主体内,结合纵向流道来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
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结构在流道中设置了填充杆,填充杆采用非圆形截面的填充杆,通过尺寸配合固定在泵主体内,在填充杆的底面开有横向流道,作为部分的出液流道,同时,作为部分的续压流道,填充杆的顶面开有另一横向流道结合填充杆尾端纵向孔或者尺寸减小构成另一连通流道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同时,另一连通流道与填充杆的底面开的横向流道连接构成完整的出液流道。
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续压管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管,续压管的下开口位置设有一开口的底塞,续压管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固定在大盖的下端,续压管的上沿与大盖的下端面之间衬有垫片。
再改进,所述底塞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弹簧柱,续压弹簧的下端套设在弹簧柱上,续压弹簧的上端与续压活塞的下端相抵支撑,续压活塞的中部外壁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嵌置有与续压管内壁相抵用于增加密封性的密封圈。
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主体的主活塞增压腔上端设有一增压阀,增压阀包括有增压阀座,增压阀座纵向设有贯穿孔,增压阀座的外壁与泵主体的主活塞增压腔内壁密封固定,增压阀座的上端为缩径段,在缩径段的上部横向开设有出液孔,增压阀芯为硅胶套筒结构,增压阀芯套设在增压阀座的缩径段外,增压阀芯对应于出液孔的上部分的厚度减薄,主活塞杆同轴设置在增压阀的下方,主活塞杆为上端宽下端窄的中空杆,主活塞杆的上端呈现中空的主活塞,主活塞外壁与泵主体的主活塞增压腔内壁相抵密封,在主活塞杆上端的主活塞内腔底部在开口位置设有主阀,主活塞杆的下端穿过大盖与吸管相连接,在主活塞杆的上端与增压阀座之间支撑有主工作弹簧。
再改进,所述大盖的下端具有与容器相连接的内螺纹结构,大盖的上端面中部凸设有与泵主体的下端开口配合卡接的外圈以及供主活塞杆的下端穿置的内圈,扳手安装在泵主体的前侧、喷嘴的下方,扳手的下端设有扳手开关,扳手的中上部通过枢接结构与泵主体连接,并使扳手的里侧推脚穿过泵主体的壁面导向孔,抵触在活塞杆的上端主活塞下底面,实现与主活塞杆相连接,通过扳动扳手,可实现主活塞杆上下移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主体的上端前侧设有供出液单向阀安装的安装座,出液单向阀包括出液小阀座和出液小阀座盖,出液小阀座盖固定设置在安装座内,出液小阀座盖与出液小阀座卡扣固定连接,出液小阀座内设有出液小阀门和出液小阀门弹簧,喷嘴安装在安装座的前端,喷嘴的孔径为0.38~0.4mm。
最后,所述泵主体外设有一外壳和上盖,外壳罩盖在泵主体外,外壳的下端与容器相抵,外壳的前侧对应于扳手的位置设有避让口,上盖盖设在泵主体上方与外壳的上端对合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上盖和外壳的前侧设有供喷嘴伸出的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取消了传统设置在喷头位置的储液腔,在泵主体的下方增设续压管,与大盖连接,可以内藏在容器内,续压管内安装有续压活塞以及使续压腔体积保持减少趋势的续压弹簧,从而维持顶开出液单向阀一段时间的压强,当按压扳手时,泵主体内的主活塞杆向上移动,主活塞增压腔体积减少,压强增大,使增压阀打开,主活塞增压腔内的液体经续压流道进入续压腔内,当续压腔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出液单向阀打开并保持一段时间,续压腔内的液体经出液单向阀从喷嘴可以持续地喷出。在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内分别装有填充杆,从而大大减少液体通过流道横面积,从而加快了第一次使用时的出液时间,并避免液体在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内过多残留;结合填塞杆方便流道结构布置和制造,降低生产难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增加了液体储存的空间,使得喷雾量大,连续喷雾时间长,同时瓶体结构的选择性大,喷头的外观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3(a)~3(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a)为初始状态;(b)为扳动扳手,主活塞杆向上运动,主阀关闭,增压阀打开,主活塞增压腔内的液体经续压流道进入续压管的续压腔;(c)主活塞增压腔的液体输送完毕后瞬间关闭增压阀,续压管内的续压活塞在续压弹簧作用下压缩液体向上运动,续压腔压力增大并维持出液单向阀打开;(d)续压腔内压力下降时,出液单向阀瞬间关闭;(e)松开扳手,主活塞杆向下运动,主阀打开,容器内液体吸入泵主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子1
如图1、2、3(a)~3(e)所示,一种喷液泵,包括泵主体1、连接容器的大盖2、喷嘴3、出液单向阀4、主活塞杆5及驱动主活塞杆5上下运动的扳手6,喷嘴3、出液单向阀4设置在泵主体1的出口内,使泵主体1内的出液流道C通过出液单向阀4和喷嘴3连通,主活塞杆5和泵主体1空腔之间形成体积可变化的主活塞增压腔A,其流道结构是,主活塞增压腔A通过增压阀70及出液流道C和泵主体1上的出液单向阀4连通,并且,主活塞增压腔A还通过增压阀70及续压流道D和内藏在容器内的续压管8中续压腔B连通,续压管8内安装有续压活塞80以及使续压腔B内体积保持减小趋势的续压弹簧81,续压腔B通过出液流道C和续压流道D间接地与出液单向阀4连通,这样当按压扳手6时,主活塞杆5向上移动,主活塞增压阀70打开,主活塞增压腔A内的液体一部分经过出液流道C流到出液单向阀4,而主活塞增压腔A内的液体另一部分经续压流道D进入续压管8的续压腔B内,当续压腔B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使出液单向阀4开始打开并保持持续打开状态,使续压腔B内的液体经续压流道D和出液流道C,出液单向阀4,从喷嘴3可以持续地喷出。
本实施例子中,采用第一种流道结构,续压腔B是间接地与出液单向阀4连通,其结构为续压腔B通过续压流道D和出液流道C和出液单向阀4连通。续压流道D布置在泵主体1和大盖2上,泵主体1和大盖2组装连接在一起,通常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方式组装在一起,就是泵主体1和大盖2在连接处分别布置了卡口和卡脚而连接在一起。续压流道D包括相互连通的部分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上部分的纵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1上,下部分的纵向流道分布在大盖2中,上部分的纵向流道和下部分的纵向流道相互密封连通。横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1中,以主活塞增压腔A的出口72为界,前段的横向流道为出液流道C,中后段的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连接构成完整续压流道D。尤其是,在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内分别装有填充杆10,从而大大减少液体通过流道横面积,从而加快了第一次使用时的出液时间,并避免液体在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内过多残留。续压管8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管,续压管8的下开口位置设有一开口的底塞82,大盖2的下端面凸设有供续压管8安装的内螺纹连接段,续压管8的上端成型有与内螺纹连接段相配合的缩径的外螺纹段8a,续压管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大盖2的下端,续压管8的上沿与大盖2的下端面之间衬有垫片15加强密封,当然续压管8也可以通过卡接连接在大盖2的下端。底塞82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弹簧柱821,续压弹簧81的下端套设在弹簧柱821上,续压弹簧81的上端与续压活塞80的下端相抵支撑,使续压活塞80具有始终向上移动的趋势,使续压腔B体积保持减小趋势。续压活塞81的中部外壁面上开设有二圈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嵌置有与续压管8内壁相抵用于增加密封性的O形密封圈14作为密封件。
泵主体1的空腔就是主活塞增压腔A上端设有一增压阀,增压阀包括有增压阀座7,增压阀座7纵向设有贯穿孔,增压阀座7的外壁与泵主体1的空腔内壁密封固定,增压阀座7的上端为缩径段,在缩径段的上部横向开设有出液孔71,增压阀芯70为硅胶套筒结构,增压阀芯70套设在增压阀座7的缩径段外,增压阀芯70对应于出液孔71的上部分的厚度减薄,这样,当主活塞增压腔A内压力增大时,增压阀芯70对应于出液孔71的上部分就可以被挤压打开,就是增压阀打开。主活塞杆5同轴设置在增压阀的下方,主活塞杆5为上端宽下端窄的中空杆,主活塞杆5的上端是呈现中空的主活塞52,主活塞52外壁与泵主体1的主活塞增压腔A内壁密封相抵,在主活塞杆5的上端主活塞52内腔底面绕着开口位置设有弹性阀座,弹性阀座是套座结构,套座的侧壁开槽增加其弹性,并且,在套座的内壁面带有限制阀芯滑出的凸缘,弹性阀座内安装一球体作为主阀芯50,从而构成主阀,这是常规单向球阀结构。主活塞杆5的下端穿过大盖2与吸管9相连接,在主活塞杆5的上端与增压阀座7之间支撑有主工作弹簧51,使主活塞杆5具有始终向下移动的趋势。
大盖2的下端具有与容器如各种瓶体相连接的内螺纹结构,大盖2的上端面中部凸设有与泵主体1的下端开口配合插接的外圈21以及供主活塞杆5的下端穿置的内圈22,结合密封圈实现密封连接。扳手6安装在泵主体1的前侧、喷嘴3的下方,扳手6的下端设有扳手开关60,扳手6的中上部通过枢接结构与泵主体1连接,并使扳手6的里侧推脚61穿过泵主体1的壁面导向孔,抵触在活塞杆5的上端主活塞52下底面,实现与主活塞杆5相连接,通过扳动扳手6,可实现主活塞杆5上下移动。泵主体1的上端前侧设有供出液单向阀4安装的安装座1a,出液单向阀4包括出液小阀座41和出液小阀座盖42,出液小阀座盖42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a内,出液小阀座盖42与出液小阀座41卡扣固定连接,出液小阀座41内设有出液小阀门43和出液小阀门弹簧44,喷嘴3安装在安装座1a的前端,喷嘴3的孔径为0.38~0.4mm。泵主体1外设有一外壳11和上盖12,外壳11罩盖在泵主体1外,外壳11的下端与容器相抵,外壳11的前侧对应于扳手6的位置设有避让口,上盖12盖设在泵主体1上方与外壳11的上端对合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上盖12和外壳11的前侧设有供喷嘴3伸出的开孔。
具体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向下扳动扳手6,如图3(b)所示,主活塞杆5在扳手的作用下克服主工作弹簧51的弹性力向上运动,主活塞52也向上运动主阀瞬间关闭,同时由于主活塞增压腔A压力增大,使得增压阀打开,主活塞增压腔A内的液体一部分经过出液流道C流到出液单向阀4,主活塞增压腔A内的另一部分液体经续压流道D进入续压管8的续压腔B内。增压阀是单向阀,因此流出的液体不会倒流回主活塞增压腔A;如图3(c)所示,续压管8内的续压活塞80在续压弹簧81和液体压力作用下逐渐向下运动,续压弹簧81受到压缩,当完成一次主活塞增压腔向续压腔液体输送后,增压阀关闭,续压活塞80停止向下运动,经过多次扳手扳动后,在续压弹簧81弹力的作用下,续压腔B压强逐步增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值时,通过液体传导到出液单向阀4那里,使出液单向阀4打开,液体通过喷嘴3喷出,由于续压管8内的续压腔内有较多液体并在续压弹簧81作用下保持一定压强,使出液单向阀4可以持续打开一段时间进行喷液;如图3(d)所示,续压腔B内的液体持续喷出后,压强下降,到压强不足于打开出液单向阀4时,出液单向阀4瞬间关闭;如图3(e)所示,松开扳手6,主活塞杆5在主工作弹簧51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主活塞增压腔A体积变大,压强减少,主阀芯50可以打开,容器内液体通过吸管9吸入泵主体1的主活塞增压腔A内,做好下次准备。
由于本实施例的喷嘴3的孔径为0.38~0.4mm,当主活塞杆5每上下运动一次,将主活塞增压腔A的液体送人续压腔B,喷嘴3需要3倍以上的时间才能将主活塞杆5工作一次送入的液体喷出完成,因此,当主活塞杆5连续工作时,续压腔B内会聚存大量液体无法快速从喷嘴3排出,大量聚集的液体会产生压力和压强,并持续顶开出液单向阀4,而当主活塞杆5停止工作时,续压弹簧81还会继续向上推动续压活塞80工作,使续压腔B内的液体连续从喷嘴3喷出。
实施例子2
续压腔B直接与出液单向阀4连通,其流道结构有所不同,采用了第二种流道结构,其他与实施例子1类似一致。如图4所述示意,就是利用填充杆10采用非圆形的填充杆,通常可以是矩形截面,通过尺寸配合固定在泵主体1内,在填充杆10的底面开有隔离的前段横向流道和后段横向流道,其中前段横向流道作为出液流道C连通主活塞增压腔A的出口72和出液单向阀4,而后段横向流道作为续压流道D的一部分,结合续压流道D的纵向部分,使主活塞增压腔A的出口72连通续压腔B,另外,填充杆10的顶面开有另一横向流道E结合填充杆10尾端纵向孔100或者尺寸减小构成另一连通流道可以直接连通续压腔B和出液单向阀4。
实施例子3
续压腔B直接与出液单向阀4连通,其流道结构有所不同,采用了第三种流道结构,其他与实施例子1类似一致。如图5所述示意,就是利用填充杆10采用非圆形的填充杆,通常可以是矩形截面,通过尺寸配合固定在泵主体1内,在填充杆10的底面开有横向流道,作为部分的出液流道C,同时,作为部分的续压流道D,填充杆10的顶面开有另一横向流道E结合填充杆尾端纵向孔100或者尺寸减小构成另一连通流道可以直接连通续压腔B和出液单向阀4,同时,该另一连通流道与填充杆10的底面开的横向流道连接构成完整的出液流道C,连通主活塞增压腔A的出口72和出液单向阀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喷液泵,包括泵主体、连接容器的大盖、喷嘴、出液单向阀、主活塞杆及驱动主活塞杆上下运动的扳手,喷嘴、出液单向阀设置在泵主体的出口内,使泵主体内的出液流道通过出液单向阀和喷嘴连通,所述主活塞杆和泵主体的空腔之间形成体积可变化的主活塞增压腔,其特征在于:主活塞增压腔通过增压阀及流道结构和泵主体上的出液单向阀连通;并且,主活塞增压腔还通过增压阀及流道结构和内藏在容器内的续压管中续压腔连通,续压管内安装有续压活塞以及使续压腔的体积保持减小趋势的续压弹簧,续压腔通过流道结构与出液单向阀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是布置在泵主体和大盖上,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上部分的纵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上,下部分的纵向流道分布在大盖中,上部分的纵向流道和下部分的纵向流道相互密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中,以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为界,前段的横向流道为出液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出液单向阀,中后段的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连接构成续压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续压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道或/和纵向流道内装有填充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中,分为隔绝的前段横向流道和后段横向流道,前段横向流道为出液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出液单向阀,后段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连接构成续压流道,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续压腔,并且,另有一连通流道设置在泵主体内,结合纵向流道来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在流道中设置了填充杆,填充杆采用非圆形截面的填充杆,通过尺寸配合固定在泵主体内,在填充杆的底面开有隔绝的前段横向流道和后段横向流道,其中前段横向流道作为出液流道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出液单向阀,而后段横向流道作为续压流道的一部分,结合续压流道的纵向部分,使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连通续压腔,另外,填充杆的顶面开有另一横向流道结合填充杆尾端纵向孔或者尺寸减小构成另一连通流道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道分布在泵主体中,用来连通主活塞增压腔的出口和续压腔,另有一连通流道设置在泵主体内,结合纵向流道来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在流道中设置了填充杆,填充杆采用非圆形截面的填充杆,通过尺寸配合固定在泵主体内,在填充杆的底面开有横向流道,作为部分的出液流道,同时,作为部分的续压流道,填充杆的顶面开有另一横向流道结合填充杆尾端纵向孔或者尺寸减小构成另一连通流道连通续压腔和出液单向阀,同时,另一连通流道与填充杆的底面开的横向流道连接构成完整的出液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续压管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管,续压管的下开口位置设有一开口的底塞,续压管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固定在大盖的下端,续压管的上沿与大盖的下端面之间衬有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塞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弹簧柱,续压弹簧的下端套设在弹簧柱上,续压弹簧的上端与续压活塞的下端相抵支撑,续压活塞的中部外壁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嵌置有与续压管内壁相抵用于增加密封性的密封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主体的主活塞增压腔上端设有一增压阀,增压阀包括有增压阀座,增压阀座纵向设有贯穿孔,增压阀座的外壁与泵主体的主活塞增压腔内壁密封固定,增压阀座的上端为缩径段,在缩径段的上部横向开设有出液孔,增压阀芯为硅胶套筒结构,增压阀芯套设在增压阀座的缩径段外,增压阀芯对应于出液孔的上部分的厚度减薄,主活塞杆同轴设置在增压阀的下方,主活塞杆为上端宽下端窄的中空杆,主活塞杆的上端呈现中空的主活塞,主活塞外壁与泵主体的主活塞增压腔内壁相抵密封,在主活塞杆上端的主活塞内腔底部在开口位置设有主阀,主活塞杆的下端穿过大盖与吸管相连接,在主活塞杆的上端与增压阀座之间支撑有主工作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盖的下端具有与容器相连接的内螺纹结构,大盖的上端面中部凸设有与泵主体的下端开口配合卡接的外圈以及供主活塞杆的下端穿置的内圈,扳手安装在泵主体的前侧、喷嘴的下方,扳手的下端设有扳手开关,扳手的中上部通过枢接结构与泵主体连接,并使扳手的里侧推脚穿过泵主体的壁面导向孔,抵触在活塞杆的上端主活塞下底面,实现与主活塞杆相连接,通过扳动扳手,可实现主活塞杆上下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主体的上端前侧设有供出液单向阀安装的安装座,出液单向阀包括出液小阀座和出液小阀座盖,出液小阀座盖固定设置在安装座内,出液小阀座盖与出液小阀座卡扣固定连接,出液小阀座内设有出液小阀门和出液小阀门弹簧,喷嘴安装在安装座的前端,喷嘴的孔径为0.38~0.4mm。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喷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主体外设有一外壳和上盖,外壳罩盖在泵主体外,外壳的下端与容器相抵,外壳的前侧对应于扳手的位置设有避让口,上盖盖设在泵主体上方与外壳的上端对合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上盖和外壳的前侧设有供喷嘴伸出的开孔。
CN202122025836.5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喷液泵 Active CN215555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5836.5U CN21555561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喷液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5836.5U CN21555561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喷液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55618U true CN215555618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4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5836.5U Active CN21555561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喷液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55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6736A1 (en) Pump for liquid dispensers
EP1916035A1 (en) Foam jetting device
JP2014147890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CN215555618U (zh) 一种喷液泵
CN113602671A (zh) 一种喷液泵
CN211215963U (zh) 空气净化喷枪
CN218432669U (zh) 一种喷液泵
CN100491216C (zh) 无珠喷头
JP3720054B2 (ja) トリガ式液体吐出器
CN218199833U (zh) 一种喷油泵
CN201390470Y (zh) 一种能将其内容装物喷出的真空泵
CN216581922U (zh) 一种气辅式喷头
CN212261295U (zh) 喷水拖把的喷水结构
CN211874714U (zh) 喷水拖把用水泵结构
CN211686390U (zh) 按压式吸液泵
CN113911543A (zh) 一种气辅式喷头
CN200967630Y (zh) 无珠喷头
CN208185538U (zh) 集成压力控制的调压卸荷阀
JP2542312Y2 (ja) トリガー式噴出器
CN209379227U (zh) 一种带有沐浴盒的花洒
CN218432683U (zh) 一种液体分配器的蓄压喷射机构
CN220610896U (zh) 一种喷雾泵的泵芯
CN216459522U (zh) 一种具有续压功能的喷枪
CN220546240U (zh) 一种拖把用喷水器及喷水拖把
CN213487457U (zh) 一种加压式化妆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