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42315U -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42315U
CN215542315U CN202121611685.5U CN202121611685U CN215542315U CN 215542315 U CN215542315 U CN 215542315U CN 202121611685 U CN202121611685 U CN 202121611685U CN 215542315 U CN215542315 U CN 215542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cavity
dispensing valve
dispens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16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兴辉
艾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lowfish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lowfish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lowfish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filed Critical Hunan Blowfish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Priority to CN2021216116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42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42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42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包括点胶阀阀体、点胶阀活塞和点胶阀阀杆,所述点胶阀阀体内部依次设置有动力腔、活动腔、进胶腔、控制腔和滑杆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在装置内部通过设置点胶阀阀杆、进胶腔和控制腔配合形成胶水回吸结构,点胶阀阀杆上下运动以改变进胶腔和控制腔内腔的容积形成负压,以此很好的在点胶机停止点胶的瞬间将点胶管内部残余的胶水回吸至点胶阀阀体内,很好的避免了出现滴胶或拉丝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背景技术
点胶阀是点胶机上最重要的工作执行部件。点胶机是一种通过点胶阀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点胶机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行业,电子制造行业,工业电气,太阳能光伏,建筑工程等等,市场应用相当普及;目前设备有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点胶机的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对点胶阀也提出了各种形式的要求。目前点胶行业市场上现有点胶阀门款式30余种。按出胶方式点胶阀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非接触式点胶阀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类似喷墨打印原理,具有速度快,胶点小的优点,但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对胶水的粘度很敏感;而传统接触式点胶阀因其结构简单可靠、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而得到广泛应用。常见的有:顶针式点胶阀,柱塞式点胶阀,隔膜式点胶阀,AB双液点胶阀,还有旋转式点胶阀等。
现有的点胶阀进行点胶时常见问题是点胶后会有残留在针头上的胶水以及点胶时拉丝的问题。胶水在针头残留,部分会由于重力作用滴落在产品或者治具上,部分会因为凝固而导致出胶量减少,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堵塞针头或针管;拉丝是在针头移动的时候产生的,拉丝如果弄在了粘合物上将会影响到点胶的效果,同时位于点胶阀内部的胶水不能及时用完时就会出现胶水凝固的现象,从而影响点胶机整体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装置内部设计有胶水回吸结构,能够很好的在停止点胶的瞬间将点胶管内部残余的胶水回吸至阀体内,很好的避免了滴胶或拉丝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包括点胶阀阀体、点胶阀活塞和点胶阀阀杆,所述点胶阀阀体内部依次设置有动力腔、活动腔、进胶腔、控制腔和滑杆腔,
所述点胶阀活塞设置在所述动力腔内,位于所述点胶阀活塞上下两侧的动力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点胶阀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活动腔内,并与所述活动腔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进胶腔与所述控制腔之间设置有过胶环,所述过胶环上设置有过胶孔,
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过胶孔内,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过胶孔的内径,
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滑杆腔内,并与所述滑杆腔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与所述点胶阀活塞的下端连接,所述点胶阀活塞驱动所述点胶阀阀杆下移使得第一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过胶环的上端面贴合以密封所述过胶孔,
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进胶腔的内径,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控制腔的内径,并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
所述进胶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胶腔连通进胶口,所述控制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点胶阀阀体的出胶口,所述出胶口处连接有点胶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胶阀活塞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螺接在所述点胶阀活塞上的螺纹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面圆角处理,所述过胶孔的上端设置有锥形的沉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装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部以实现第一部分与活动腔之间的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动腔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软化剂孔,所述第一软化剂孔的外端连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软化剂管,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上下两个第一密封圈,且上下两个第一密封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软化剂孔与位于上下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的间隙连通;
所述滑杆腔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装在所述第三部分的外部以实现第三部分与滑动腔之间的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滑动腔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软化剂孔,所述第二软化剂孔的外端连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软化剂管,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上下两个第二密封圈,且上下两个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软化剂孔与位于上下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间隙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在装置内部通过设置点胶阀阀杆、进胶腔和控制腔配合形成胶水回吸结构,点胶阀阀杆上下运动以改变进胶腔和控制腔内腔的容积形成负压,以此很好的在点胶机停止点胶的瞬间将点胶管内部残余的胶水回吸至点胶阀阀体内,很好的避免了出现滴胶或拉丝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点胶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点胶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点胶机所包含的控制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5所示,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左”“右”“前”“后”方位基准以附图1所示的方位为准;
一种点胶机,包括壳体1、进胶阀组2和点胶阀3,壳体1内部设置有储胶腔101,进胶阀组2和点胶阀3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进胶阀组2的出胶口以及点胶阀3的进胶口分别与储胶腔101连通,
优选的,进胶阀组2的出胶口与储胶腔101的进胶口连通,点胶阀3的进胶口与储胶腔101的出胶口连通,且储胶腔101的进胶口位于储胶腔101的上方侧壁上,储胶腔101的出胶口位于储胶腔101的下方侧壁上,这样暂时储存在储胶腔101内的胶水就会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有序出入进胶腔101,避免先进入储胶腔101内的胶水反而后输出储胶腔101或积聚在储胶腔101内,导致胶水在储胶腔101内储存时间过长而影响胶水的质量;
点胶阀3包括点胶阀阀体301、点胶阀活塞302和点胶阀阀杆303,点胶阀阀体301内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动力腔3011、活动腔3012、进胶腔3013、控制腔3014和滑杆腔3015,
点胶阀活塞302设置在动力腔3011内,位于点胶阀活塞302上下两侧的动力腔301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孔304,第一通气孔304外接外部气源,并配合相应的换向阀控制上下两个第一通气孔304的进出气方向进而驱动点胶阀活塞302在动力腔3011内实现上下移动;
点胶阀阀杆303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部分3031、第二部分3032和第三部分3033,
第一部分3031位于活动腔3012内,并与活动腔3012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进胶腔3013与控制腔3014之间设置有过胶环305,过胶环305上设置有过胶孔3051,
第二部分3032位于过胶孔3051内,且第二部分3032的外径小于过胶孔3051的内径,这样第二部分3032与过胶孔3051之间形成可用于供胶水通过的过胶间隙;
第三部分3033位于滑杆腔3015内,并与滑杆腔3015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第一部分3031的上端与点胶阀活塞302的下端连接,具体的,点胶阀活塞30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一部分3031的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第一部分3031的上端螺接在点胶阀活塞302下端面上的螺纹孔内实现两者之间连接,点胶阀活塞302驱动点胶阀阀杆303下移使得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与过胶环305的上端面贴合以密封过胶孔3051,
第一部分3031的外径小于进胶腔3013的内径,第三部分3033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控制腔3014的内径,并大于第一部分3031的外径,
点胶阀3的进胶口设置在进胶腔3013的侧壁上并与进胶腔3013连通,控制腔3014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点胶阀阀体301的出胶口,出胶口处连接有点胶管4;
在本实施例中,点胶阀阀体301的顶壁上设置有与动力腔3011贯通的螺纹调节孔306,螺纹调节孔306内螺接有调节螺杆307,位于螺纹调节孔306上方的调节螺杆307上螺接有紧固螺母308,通过控制调节螺杆307深入动力腔306的距离,以限制点胶阀活塞302上下移动的距离,因为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组成的腔体在随着点胶阀阀杆303的下移,导致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内被点胶阀阀杆303占用的体积减小,体积减小量等于第三部分3033的向下缩回滑杆腔3015的体积量减去第一部分3031进入进胶腔3013的体积增加量,由于这部分体积的变化会在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内产生负压,这部分体积将由与点胶阀阀体301的出胶口连通的点胶管4中的胶水倒灌回来填充,所以,点胶阀活塞302上下移动的距离直接决定了随着点胶阀阀杆303下移的过程中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内产生负压的大小,进而控制了与点胶阀阀体301的出胶口连通的点胶管4中的胶水倒灌回流量的大小;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与过胶环305的上端面之间开启的前段时间和闭合的后段时间对二者之间开启阀口的大小进行一定的调节和控制,以限制胶水经过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与过胶环305的上端面之间的流量和流速。
在本实施例中,进胶阀组2包括开关阀201、进胶阀202和控制阀203,开关阀201、进胶阀202和控制阀203依次连通,控制阀203包括控制阀阀体2031、控制阀活塞2032和控制阀阀杆2033,控制阀阀体2031内部设置有进胶通道20311、出胶通道20312、活塞通道20313和阀杆通道20314,进胶通道20311位于出胶通道20312的上方且与出胶通道20312贯通,控制阀活塞2032设置在活塞通道20313内,控制阀阀杆2033设置在阀杆通道20314内,出胶通道20312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环204,控制阀阀杆2033的一端与控制阀活塞2032连接,位于控制阀活塞2032两侧的活塞通道20313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气孔205,第二通气孔205外接外部气源,并配合相应的换向阀控制左右两个第二通气孔205的进出气方向进而驱动控制阀活塞2032在活塞通道20313内实现左右移动,进而控制阀活塞2032驱动控制阀阀杆2033靠近密封环204使其端部插入密封环204的中心孔以阻断出胶通道20312,同时,进胶阀组2远离壳体1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控制阀阀杆2033位置的接近传感器206,接近传感器206将其检测信号传送至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机配合的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其内部的控制程序以及各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控制给点胶机供气的气源的进气时间和进气方向,实现对控制阀203开关动作的自动化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以及控制阀阀杆2033靠近密封环204一端的边沿分别圆角处理,过胶孔3051的上端以及密封环204靠近控制阀阀杆2033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锥形的沉孔,因此,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与过胶孔3051的上端以及控制阀阀杆2033靠近密封环204的一端与密封环204靠近控制阀阀杆2033的一端之间分别形成密封面,以实现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与过胶孔3051的上端以及控制阀阀杆2033靠近密封环204的一端与密封环204靠近控制阀阀杆2033的一端之间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腔3012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09,且第一密封圈309套装在第一部分3031的外部以实现第一部分3031与活动腔3012之间的滑动密封连接,活动腔3012的侧壁上与第一密封圈309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软化剂孔,第一软化剂孔的外端连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软化剂管310,第一密封圈309包括上下两个第一密封圈309,且上下两个第一密封圈309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软化剂孔与位于上下两个第一密封圈309之间的间隙连通;通过第一软化剂管310和第一软化剂孔可以方便往第一密封圈309与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注入软化剂,因为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在往返进入进胶腔3013时,其表面难免会粘有胶水,因此,往第一密封圈309与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注入软化剂,不仅可以实现第一密封圈309与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的润滑,同时,利用软化剂的作用,将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上粘接的胶水剥离,另一方面,当第一密封圈309与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相互配合工作时间较长后,第一密封圈309出现磨损或老化后,第一密封圈309与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的间隙会变大,因此,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上粘接的胶水就有可能随着第一部分3031上移通过第一软化剂孔进入第一软化剂管310,因为,第一软化剂管310是由透明的材料制成,因此,当使用人员在第一软化剂管310内发现胶水的痕迹时,此时就说明第一密封圈309与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的间隙过大,需要对第一密封圈309或点胶阀阀杆303进行维修或更换,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优选的,第一软化剂管310的末端设置有防尘盖,用于避免外界的灰尘或异物进入第一软化剂管310,甚至影响第一密封圈309与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的密封性能。
同理,滑杆腔3015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11,且第二密封圈3012套装在第三部分3033的外部以实现第三部分3033与滑动腔3015之间的滑动密封连接,滑动腔3015的侧壁上与第二密封圈31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软化剂孔,第二软化剂孔的外端连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软化剂管312,第二密封圈311包括上下两个第二密封圈311,且上下两个第二密封圈311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软化剂孔与位于上下两个第二密封圈311之间的间隙连通;此处的第二密封圈311以及第二软化剂管312的结构和作用与上述的第一密封圈309和第一软化剂管310的作用相同,因此,此处不在重复叙述。
同理,阀杆通道20314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07,且第三密封圈207套装在控制阀阀杆2033的外部,阀杆通道20314的侧壁上与第三密封圈207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软化剂孔,第三软化剂孔的外端连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三软化剂管208,第三密封圈207包括左右两个第三密封圈207,且左右两个第三密封圈207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三软化剂孔与位于左右两个第三密封圈207之间的间隙连通;此处的第三密封圈207以及第三软化剂管208的结构和作用与上述的第一密封圈309和第一软化剂管310的作用相同,因此,此处不在重复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储胶腔101上方的壳体内部设置有驱动腔102,驱动腔102内部设置有丝杆螺母103,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主轴贯穿壳体1的顶壁与丝杆螺母103之间传动连接,储胶腔101内部设置有活塞杆104,活塞杆104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活塞杆104的上端贯穿储胶腔101的顶部与丝杆螺母103螺接,壳体1与驱动电机4之间设置有减速机5,驱动电机4通过减速机5驱动丝杆螺母103旋转以实现活塞杆104的上下移动;驱动电机4通过减速机5可以实现对丝杆螺母103的精确控制,大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机点胶作业的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壁上与储胶腔10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通过设计加热管用于加热储存在储胶腔101内部的胶水,以便时刻保证胶水良好的流动性,避免胶水在储胶腔101内出现凝固现象以影响整个的点胶作业的效果,其次,通过温度传感器随时检测储胶腔101内胶水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将其检测信号传送至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机配合的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其内部的控制程序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控制加热管的加热持续时间以及开启或关闭的时间点,避免胶水出现过热或过冷而出现凝固的现象,实现了对加热管加热动作的自动化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和进胶阀20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储胶腔101以及进胶阀202内部进胶压力的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将其检测信号传送至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机配合的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其内部的控制程序以及各个压力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以控制给点胶机供应胶水的设备的进胶速度,以及配合上述各个接近传感器206以及温度传感器103等其他传感器,实现对整个点胶机的点胶动作的自动化控制,大大的提高了整个点胶机作业的效率和精度。
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点胶机的回吸原理是:在点胶阀活塞302驱动点胶阀阀杆303下移之前,进胶阀组2已经停止进胶,同时驱动电机4也停止将储胶腔101内胶水再注入进胶腔3013,
在点胶阀活塞302驱动点胶阀阀杆303下移的过程中,因为第三部分3033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控制腔3014的内径,并大于第一部分3031的外径,同时,第三部分3033从控制腔3014内往下缩回滑杆腔3015的距离等于第一部分3031进入进胶腔3013的距离,但是第三部分3033的外径大于第一部分3031的外径,
同时在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与过胶环305的上端面未贴合之前,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相互连通,因此,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组成的腔体在随着点胶阀阀杆303的下移,导致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内被点胶阀阀杆303占用的体积减小,体积减小量等于第三部分3033的向下缩回滑杆腔3015的体积量减去第一部分3031进入进胶腔3013的体积增加量,由于这部分体积的变化会在进胶腔3013和控制腔3014内产生负压,所以这部分体积将由与点胶阀阀体301的出胶口连通的点胶管4中的胶水倒灌回来填充,以此达到回吸效果,最终,随着点胶阀阀杆303的下移,使得点胶阀阀杆303的第一部分3031的下端面与过胶环305的上端面贴合以密封过胶孔3051,控制腔3014的进胶口被完全密封,避免在停止点胶时,点胶管4内的胶水出现滴胶或拉丝的现象。
优选的,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点胶机可根据胶水组成种类进而调整一台点胶机中包含的壳体1、进胶阀组2和点胶阀3的数量,例如,目前市面上AB胶的点胶作业,利用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点胶机进行点胶时,就可以在同一台点胶机上设置两组壳体1、进胶阀组2和点胶阀3,最终将两个点胶阀3的出胶口出来的AB胶通过管路进行混合到一个点胶管4中,实现AB胶的点胶作业,同时还可以根据AB胶的混合比例,分别控制A或B胶的点胶速度以匹配不同混合胶水各组成成分之间的配比比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

1.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点胶阀阀体、点胶阀活塞和点胶阀阀杆,所述点胶阀阀体内部依次设置有动力腔、活动腔、进胶腔、控制腔和滑杆腔,
所述点胶阀活塞设置在所述动力腔内,位于所述点胶阀活塞上下两侧的动力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点胶阀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活动腔内,并与所述活动腔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进胶腔与所述控制腔之间设置有过胶环,所述过胶环上设置有过胶孔,
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过胶孔内,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过胶孔的内径,
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滑杆腔内,并与所述滑杆腔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与所述点胶阀活塞的下端连接,所述点胶阀活塞驱动所述点胶阀阀杆下移使得第一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过胶环的上端面贴合以密封所述过胶孔,
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进胶腔的内径,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控制腔的内径,并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
所述进胶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胶腔连通进胶口,所述控制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点胶阀阀体的出胶口,所述出胶口处连接有点胶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阀活塞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螺接在所述点胶阀活塞上的螺纹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面圆角处理,所述过胶孔的上端设置有锥形的沉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装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部以实现第一部分与活动腔之间的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动腔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软化剂孔,所述第一软化剂孔的外端连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软化剂管,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上下两个第一密封圈,且上下两个第一密封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软化剂孔与位于上下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的间隙连通;
所述滑杆腔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装在所述第三部分的外部以实现第三部分与滑动腔之间的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滑动腔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软化剂孔,所述第二软化剂孔的外端连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软化剂管,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上下两个第二密封圈,且上下两个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软化剂孔与位于上下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间隙连通。
CN202121611685.5U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Active CN215542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1685.5U CN215542315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1685.5U CN215542315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42315U true CN215542315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5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1685.5U Active CN215542315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42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7733B (zh) 一种精密计量陶瓷柱塞注液泵
CN108380444A (zh) 一种灌胶设备及灌胶方法
CN206853994U (zh) 一种齿轮泵注胶装置
CN113318922A (zh) 一种点胶机
CN215542315U (zh)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CN215744489U (zh) 一种具有阀口开度调节结构的点胶阀
CN113318921A (zh) 一种带回流结构的点胶阀
CN215542314U (zh) 一种点胶机
CN216173689U (zh) 一种具有软化胶结构的点胶机
CN106944998B (zh) 一种调距桨桨叶重心自动标记装置及其标记方法
KR20140118044A (ko) 반도체 및 led 제조용 리니어 디스펜서 펌프 장치
CN101862726A (zh) 注射气缸
JP4771275B2 (ja)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エラー検出方法
CN210386402U (zh) 一种数控密封点胶机机头用回吸式封胶阀
CN210503828U (zh) 整体包装管
CN207086220U (zh) 一种蠕动式点胶机
CN216757012U (zh) 点胶装置
CN215197917U (zh) 一种伺服点胶机
CN215569634U (zh) 一种送油设备
CN217963292U (zh) 一体式真空灌胶螺杆止漏阀
CN213914583U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点胶机
CN111219309A (zh) 多联计量微量吐出控制机
CN216280586U (zh) 一种自加热自吸式电动机精准注油装置
CN214554902U (zh) 一种点胶机用高粘度胶水微量计量阀
CN218704086U (zh) 一种水性涂料灌装用喷料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