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5806U -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5806U
CN215525806U CN202121118436.2U CN202121118436U CN215525806U CN 215525806 U CN215525806 U CN 215525806U CN 202121118436 U CN202121118436 U CN 202121118436U CN 215525806 U CN215525806 U CN 215525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flow channel
tube
connecting pip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84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志华
黄杰
李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184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5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5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5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芯片转动地设置于支座的底面上,连接管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流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道相连通。卡盒主体的预处理腔室通过第一流道、连接管组件、第二流道与芯片的分析处理腔室相连通,样品先在预处理腔室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转移到芯片中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在进行分析工作时,驱动芯片转动将芯片从支座上翻转出来,在芯片翻转出来后便可以通过外部的检测装置对芯片的分析处理腔室内的液体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操作;待分析处理操作完毕后,也可以使芯片转动反向翻转复位到支座上,能避免芯片外露而被损伤。如此,产品结构较为简单,对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地,一些集成度比较高的一次性生物检测卡盒通常需要对液态样品或者气态样品进行分段处理和分析检测。比如,对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前需要对样品在预处理腔室中进行加热孵育、混匀、提纯、添加成分和过滤等预处理,预处理完毕后再对混合样品进行光学分析或者其它分析和处理。普遍的情况下,光学分析或者其它分析和处理对样品的放置腔室有特殊要求,或者因为卡盒尺寸大小限制导致,需要将流体状态的样品从预处理腔室转移到另外一个合适的分析处理腔室。其中,预处理腔室与分析处理腔室分别设置于两个不同元件中,为了实现流体状态的样品在两个不同元件的腔室之间转移,通常采用两个结构件(例如柔性件和硬性件)之间的压力接触实现不同元件之间的对接通道的密封。如此,结构复杂,对相关密封件的加工或者成型精度要求极高,生物检测卡盒的不良率非常高,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它能够简化产品结构,对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成本较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检测卡盒,所述生物检测卡盒包括:
支座、卡盒主体,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卡盒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位置相应的第二过孔,所述卡盒主体装设于所述支座的顶面上,所述卡盒主体上还设有预处理腔室以及与所述预处理腔室连通的第一流道;
芯片、连接管组件,所述芯片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的底面上,所述芯片上设有分析处理腔室以及与所述分析处理腔室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连接管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中,所述连接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上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卡盒主体的预处理腔室通过第一流道、连接管组件、第二流道与芯片的分析处理腔室相连通,样品先在预处理腔室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转移到芯片中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在进行分析工作时,驱动芯片转动将芯片从支座上翻转出来,在芯片翻转出来后便可以通过外部的检测装置对芯片的分析处理腔室内的液体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操作;待分析处理操作完毕后,也可以使芯片转动反向翻转复位到支座上,能避免芯片外露而被损伤。如此,生物检测卡盒的产品结构较为简单,对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为软质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为硬性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端部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的底面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侧壁设有活动口,所述芯片的其中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口的口壁上;所述芯片能翻转到所述凹部中,也能翻转到所述支座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的压盖,所述压盖盖设于所述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底壁上设有凸台,所述芯片转动到所述凹部中时与所述凸台相抵触;所述芯片的另一端上设有推动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流道之间的第一硬质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一硬质管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卡盒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硬质管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流道之间的第二硬质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硬质管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所述芯片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硬质管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卡盒主体上。
一种医疗检测系统,所述医疗检测系统包括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
上述的医疗检测系统,卡盒主体的预处理腔室通过第一流道、连接管组件、第二流道与芯片的分析处理腔室相连通,样品先在预处理腔室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转移到芯片中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在进行分析工作时,驱动芯片转动将芯片从支座上翻转出来,在芯片翻转出来后便可以通过外部的检测装置对芯片的分析处理腔室内的液体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操作;待分析处理操作完毕后,也可以使芯片转动反向翻转复位到支座上,能避免芯片外露而被损伤。如此,生物检测卡盒的产品结构较为简单,对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生物检测卡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压盖向外翻转分离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芯片向外翻转分离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压盖反向翻转盖设于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生物检测卡盒的一视角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生物检测卡盒的另一视角分解结构示意图。
10、支座;11、第一过孔;12、顶面;13、底面;131、凹部;132、活动口;133、凸台;14、第一窗口;15、第一卡接件;16、第二卡孔;17、第一轴孔;18、第二轴孔;20、卡盒主体;21、第二过孔;22、预处理腔室;23、第一流道;24、第一安装孔;25、第一卡孔;30、芯片;31、分析处理腔室;32、第二流道;33、推动部;34、第一转轴;40、连接管组件;41、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50、压盖;51、第二窗口;52、第二卡接件;53、第二转轴;61、第一硬质管;62、第二硬质管;7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图6与图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生物检测卡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生物检测卡盒的一视角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生物检测卡盒的另一视角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检测卡盒,生物检测卡盒包括:支座10、卡盒主体20、芯片30与连接管组件40。支座10上设有第一过孔11。卡盒主体20上设有与第一过孔11位置相应的第二过孔21,卡盒主体20装设于支座10的顶面12上,卡盒主体20上还设有预处理腔室22以及与预处理腔室22连通的第一流道23。芯片30转动地设置于支座10的底面13上,芯片30上设有分析处理腔室31以及与分析处理腔室31连通的第二流道32。连接管组件40贯穿设置于第一过孔11与第二过孔21中,连接管组件40的一端与第一流道23相连通,连接管组件40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道32相连通。
上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卡盒主体20的预处理腔室22通过第一流道23、连接管组件40、第二流道32与芯片30的分析处理腔室31相连通,样品先在预处理腔室22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转移到芯片30中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在进行分析工作时,驱动芯片30转动将芯片30从支座10上翻转出来,在芯片30翻转出来后便可以通过外部的检测装置对芯片30的分析处理腔室31内的液体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操作;待分析处理操作完毕后,也可以使芯片30转动反向翻转复位到支座10上,能避免芯片30外露而被损伤。如此,生物检测卡盒的产品结构较为简单,对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卡盒主体20上设置的预处理腔室22的数量可以不止是一个,第一流道23也可以不止是一个,它们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芯片30上设置的分析处理腔室31的数量可以不止是一个,第二流道3232也可以不止是一个,它们的具体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6与图7,进一步地,连接管组件40包括第一连接管41与第二连接管42。第一连接管41贯穿设置于第一过孔11与第二过孔21中,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与第一流道23相连通,第一连接管4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42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道32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41和/或第二连接管42为软质管。如此,当第一连接管41为软质管时,能便于芯片30顺利地翻转,芯片30翻转后能保证管内通畅;同样地,当第二连接管42为软质管时,也能便于芯片30顺利地翻转,芯片30翻转后能保证管内通畅。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连接管41与第二连接管42均为软质管时,该“第一连接管41”可以为“第二连接管42的一部分”,即“第一连接管41”与“第二连接管42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第二连接管42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连接管41”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第二连接管42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参阅图6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41与第二连接管42均为硬性管,第一连接管41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42的端部转动连接。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管41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42的端部直接转动相连,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转动接头,通过转动接头的形式转动连接。由于第一连接管41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42的端部可转动相连,这样能便于芯片30顺利地翻转,芯片30翻转后能保证管内通畅。
作为一个示例,为了便于芯片30顺利翻转,同时保证翻转后的管内通畅,第二连接管42相对于第一连接管41的转动方向为第一方向,芯片30相对于支座10的转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保持一致,即芯片30相对于支座10转动翻转的同时,第二连接管42与第一连接管41之间相对转动。具体而言,第二连接管42例如呈L形状,第二连接管42用于第一连接管41相连的端部的设置方向与芯片30在支座10上的轴心方向相同。
参阅图6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支座10的底面13上设有凹部131,凹部131的侧壁设有活动口132,芯片30的其中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活动口132的口壁上。芯片30能翻转到凹部131中,也能翻转到支座10的外部。如此,进行检测工作时,将芯片30翻转到支座10的外部,便可以进行预处理操作,以及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当检测工作结束后,将芯片30翻转到凹部131中,由于芯片30位于凹部131中,这样支座10对芯片3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参阅图2至图5,图2示出了图1中的压盖50向外翻转分离出支座10的结构示意,图3示出了图2中的芯片30向外翻转分离出支座10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压盖50反向翻转盖设于支座1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支座10上的压盖50。压盖50盖设于凹部131。如此,当芯片30位于凹部131中时,压盖50盖设于凹部131,便相当于罩设于芯片30外,对芯片3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当需要将芯片30向外翻转取出时,先将压盖50翻转打开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压盖50也不限于转动地设置于支座10上,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设置于支座10上,只要盖设于支座10上时能对芯片30起到保护作用即可,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凹部131的底壁上设有凸台133,芯片30转动到凹部131中时与凸台133相抵触。芯片30的另一端上设有推动部33。如此,芯片30转动到凹部131中时,凸台133抵触芯片30,能避免芯片30完全贴合于凹部131的底壁,这样能便于将芯片30向外翻转取出;同样地,由于芯片30的端部上有推动部33,作用于推动部33,由推动部33带动芯片30进行翻转动作。
参阅图2至图5,进一步地,支座10上设有第一窗口14,压盖50上设有与第一窗口14位置相应的第二窗口51。如此,当处于分析处理工作状态,芯片30翻转到支座10的外部,压盖50盖设于支座10上,由于第二窗口51与第一窗口14相通,通过第二窗口51与第一窗口14能对预处理腔室22进行预处理操作。更进一步地,推动部33的大小与第一窗口14形状相适应,当芯片30位于凹部131中时,推动部33遮挡住第一窗口14。
参阅图6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管41与第一流道23之间的第一硬质管61,第一连接管41通过第一硬质管61与第一流道23相连通。卡盒主体2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4,第一硬质管61固定装设于第一安装孔24。
参阅图6与图7,此外,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接管42与第二流道32之间的第二硬质管62,第二连接管42通过第二硬质管62与第二流道32相连通。芯片3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硬质管62装设于第二安装孔。
参阅图6与图7,具体而言,第一硬质管61通过例如粘胶粘接固定设置于第一安装孔24。此外,第二硬质管62通过例如粘胶粘接固定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如此,第一硬质管61能便于第一连接管41与第一流道23相连通,且第一硬质管61位置固定,对第一连接管41的端部进行定位。同样地,第二硬质管62能便于第二连接管42与第二流道32相连通,且第二硬质管62位置固定,对第二连接管42的端部进行定位。
参阅图6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上盖70。上盖70盖设于卡盒主体20上。如此,上盖70盖设于卡盒主体20上后,对卡盒主体20起到保护作用,此外还能配合卡盒主体20对卡盒主体20进行一些预处理操作,举例而言,可以在上盖70上设置注射器,外部的预处理装置通过驱动注射器动作提供动力能实现预处理腔室22中的液体的转移。
进一步地,卡盒主体20通过例如卡设固定于支座10的顶面12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装设于支座10上。本实施例中,支座1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件15,卡盒主体2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孔25,至少一个第一卡接件15一一对应地卡接装设于至少一个第一卡孔25中。
参阅图6与图7,进一步地,压盖50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支座10上,压盖50的另一端卡接地设置于支座10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装设于支座10上。本实施例中,压盖50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52,支座1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孔16,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52一一对应地卡接装设于至少一个第二卡孔16中。
参阅图6与图7,进一步地,上盖70例如通过卡接地设置于卡盒主体20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装设于卡盒主体20上。本实施例中,上盖7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接件(图中未示出),卡盒主体2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卡孔(图中未示出),至少一个第三卡接件一一对应地卡接装设于至少一个第三卡孔中。
参阅图6与图7,需要说明的是,芯片30的端部在支座10上的转动设置方式较多,例如芯片30的端部设有第一转轴34,支座10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34相应的第一轴孔17,第一转轴34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轴孔17中。同样地,压盖50的端部在支座10上的转动设置方式较多,例如压盖50的端部设有第二转轴53,支座10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53相应的第二轴孔18,第二转轴53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轴孔18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医疗检测系统,医疗检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生物检测卡盒。
上述的医疗检测系统,卡盒主体20的预处理腔室22通过第一流道23、连接管组件40、第二流道32与芯片30的分析处理腔室31相连通,样品先在预处理腔室22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转移到芯片30中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在进行分析工作时,驱动芯片30转动将芯片30从支座10上翻转出来,在芯片30翻转出来后便可以通过外部的检测装置对芯片30的分析处理腔室31内的液体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操作;待分析处理操作完毕后,也可以使芯片30转动反向翻转复位到支座10上,能避免芯片30外露而被损伤。如此,生物检测卡盒的产品结构较为简单,对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成本较低。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检测卡盒包括:
支座、卡盒主体,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卡盒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位置相应的第二过孔,所述卡盒主体装设于所述支座的顶面上,所述卡盒主体上还设有预处理腔室以及与所述预处理腔室连通的第一流道;
芯片、连接管组件,所述芯片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的底面上,所述芯片上设有分析处理腔室以及与所述分析处理腔室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连接管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中,所述连接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为软质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为硬性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端部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底面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侧壁设有活动口,所述芯片的其中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口的口壁上;所述芯片能翻转到所述凹部中,也能翻转到所述支座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的压盖,所述压盖盖设于所述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底壁上设有凸台,所述芯片转动到所述凹部中时与所述凸台相抵触;所述芯片的另一端上设有推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流道之间的第一硬质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一硬质管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卡盒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硬质管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流道之间的第二硬质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硬质管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所述芯片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硬质管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检测卡盒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卡盒主体上。
10.一种医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检测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检测卡盒。
CN202121118436.2U 2021-05-24 2021-05-24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Active CN215525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8436.2U CN215525806U (zh) 2021-05-24 2021-05-24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8436.2U CN215525806U (zh) 2021-05-24 2021-05-24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5806U true CN215525806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5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8436.2U Active CN215525806U (zh) 2021-05-24 2021-05-24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5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84568A (en) Disposable cartridge for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sensors
EP2344790B1 (en) Random access rotary valve
JP7149334B2 (ja) 核酸抽出用カートリッジ
US20110100100A1 (en) Fluid Separation Conduit Cartridge
CN107619785B (zh) 流体整合模块
US11666902B2 (en) Modular fluidic chip and fluidic flow system comprising same
CN215525806U (zh) 生物检测卡盒与医疗检测系统
CN114836310A (zh) 微流控芯片与体外诊断装置
US7438862B2 (en)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samples
CN213541409U (zh) 多通道阀门
US20140023568A1 (en) Bio cartridges
US4935117A (en) Flow through type ion electrode
US10843197B2 (en) Fluidic connector, microfluidic chip cartridge, and fluidic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EP1066102B1 (en) Filter cartridge holder and filter assembly equipped with same
EP3778026A1 (en) Modular fluid chip and fluid flow system comprising same
EP1005896A1 (en) Hollow fiber type membrane module
TWI769760B (zh) 取樣裝置、半自動進樣裝置及試紙檢測系統
CN216236966U (zh) 基因检测试剂盒
US5253539A (en) Analyzer system
CN219533161U (zh) 一种检测设备
CN220854899U (zh) 多通道分析仪及试剂卡
CN215109313U (zh) 一种微量流体处理装置
EP0191249A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angential flow testing of microporous and ultra filter membranes
US20230311113A1 (en) A fluid processing system
CN213456960U (zh) 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