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0289U - 可收纳的车载房 - Google Patents

可收纳的车载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0289U
CN215520289U CN202122091605.4U CN202122091605U CN215520289U CN 215520289 U CN215520289 U CN 215520289U CN 202122091605 U CN202122091605 U CN 202122091605U CN 215520289 U CN215520289 U CN 215520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layer
vehicle
wall
side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16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绎
夏展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e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e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e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e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16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0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0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0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收纳的车载房,包括外围组成和生活设施组成,外围组成包括:由板框构建而成的主构造体、设于板框框边的增强体、支撑和连接板框的连接机构;展开状态下,主构造体在连接机构的支撑下围合形成房内空间;收纳状态下,车载房为逐层相叠结构,主构造体构成逐层相叠结构的多层,增强体凸伸到所在层之上和/或所在层之下,并与其他层以及设置在其他层上的增强体相互错开或相互嵌套。该车载房展开后内部空间大、收纳后总高和平面尺寸满足车顶置物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抗风能力,展开过程中能够自稳自立,主要通过折叠实现收纳,整体重量小,便于搬运,而且具备生活设施,从而能给用户带来较好的露营体验。

Description

可收纳的车载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帐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收纳的车载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帐篷的内部空间较小,人在帐篷内无法直立行走,而且,缺乏基本生活设施,基本只能满足睡觉休憩需求,而无法满足淋浴、料理等其他生活需求,整体比较简陋,用户体验一般。
因此,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有必要设计一种内部空间大,使人能在帐篷内直立行走的帐篷。另外,还可以为帐篷配置基本生活设施。
通常用户出游时,为了节省车内空间,会将帐篷固定在车顶,而交通法规对车顶置物的高度和平面尺寸有相应规定,因此需要让设计出的帐篷收纳后的高度和平面尺寸满足车顶置物的法规要求。另外,还应当使设计出的帐篷的重量满足便于搬运的要求。
但是,内部空间大的帐篷需要更高的结构强度来支撑自身重量和抵抗外界风力,而常用的提升结构强度的方式是增加帐篷构件的厚度,这显然会增加帐篷收纳后的高度和帐篷的重量,导致帐篷无法满足车顶置物要求和便于搬运的重量要求。另外,配置基本生活设施也会增加帐篷收纳后的高度和帐篷的重量。
因此,设计内部空间大、具有基本生活设施的帐篷,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使帐篷既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又满足车顶置物要求和便于搬运的重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收纳的车载房所述车载房包括外围组成,所述外围组成包括:由板框构建而成的主构造体、设于所述板框框边的增强体、支撑和连接所述板框的连接机构;
展开状态下,所述主构造体在所述连接机构的支撑下围合形成房内空间;收纳状态下,所述车载房为逐层相叠结构,所述主构造体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多层,所述增强体凸伸到所在层之上和/或所在层之下,并与其他层以及设置在其他层上的所述增强体相互错开或相互嵌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构造体包括地板和多面侧墙;展开状态下,所述地板平铺在地面上,所述侧墙支撑在所述地板上;
展开状态下,各面所述侧墙的顶侧相接成封闭结构,使车载房由所述侧墙封顶;或者,展开状态下,各面所述侧墙的顶侧相隔成敞口结构,所述主构造体还包括顶墙,所述顶墙封闭所述敞口,使车载房由所述顶墙封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展开状态下,至少一面所述侧墙自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18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房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面所述顶墙与所述侧墙可旋转连接,使所有所述顶墙均能够折叠于所述侧墙,至少一面所述侧墙与所述地板可旋转连接,使所有所述侧墙均能够折叠于所述地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板由多个地板板框构成;展开状态下,每个所述地板板框平铺在地面的不同位置,相邻所述地板板框可旋转连接,使所述地板自身能够折叠;收纳状态下,每个所述地板板框各自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一层,且一个所述地板板框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最底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展开状态下,所述顶墙的外缘延伸到每面所述侧墙的外墙面之外;与所述侧墙可旋转连接的所述顶墙能够相对所述侧墙向房内滑移;与所述地板可旋转连接且在所述顶墙之后折叠于所述地板的所述侧墙能够相对所述地板向房外滑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围组成还包括止挡件和初步定位件;与所述地板可旋转连接且最先展开的所述侧墙相对所述地板向外翻转到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止挡件相抵,从而能够在所述止挡件止挡作用下稳定在所述极限位置;其余所述侧墙和所述顶墙各自通过所述初步定位件与被所述被止挡件止挡的所述侧墙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展开状态下,任两面相邻的所述侧墙,一者的外缘延伸到另一者的外墙面之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房还包括生活设施组成;收纳状态下,所述生活设施组成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一层或多层,和/或,所述生活设施组成嵌入所述主构造体构成的层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活设施组成包括多面隔断墙;展开状态下,所述隔断墙位于房内,并与所述主构造体一起围合形成淋浴间;至少一面所述隔断墙与所述主构造体的侧墙可旋转连接,使所有所述隔断墙均能够折叠于所述侧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活设施组成还包括多个平台;展开状态下,所述平台位于房内或房外,用作桌、椅、床或料理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房内的所述平台与所述主构造体的地板可升降连接,位于房外的所述平台与所述侧墙可旋转连接,所述地板上设有容纳腔;收纳状态下,位于房内的所述平台降落到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房外的所述平台折叠于所述侧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滚轮的连接部位。
本方案提供的车载房展开后内部空间大,人可在房内直立行走,收纳后总高和平面尺寸满足车顶置物的法规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抗风能力,展开过程中能够自稳自立,不需要借助吊架,收纳过程中主要通过折叠实现收纳,因此零散件少、拆卸量小、便于操作,整体重量小,便于搬运,而且具备基本生活设施,能够提升用户的露营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收纳的车载房一种实施例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收纳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圈A内部位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圈B内部位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圈C内部位的放大图;
图6为车载房不设顶墙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图1隐藏部分主构造体的示意图;
图8为淋浴间内地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地板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还展示了与地板相连的部分构件;
图10展示了地板的相邻地板板框的连接结构;
图11为图9中圈A内部位的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圈B内部位的放大图
图13展示了顶墙向侧墙折叠过程中的旋转和移动;
图14为图13中圈内部位的放大图,展示了顶墙和侧墙的连接结构;
图15为图1圈内部位的放大图;
图16展示了收纳后的车载房沿滑道滑向车顶;
图17展示了隔断墙折叠于侧墙、房内的平台收纳于地板的状态
图18展示了右顶墙向右侧墙折叠、右侧墙向地板折叠的过程;
图19展示了侧墙和顶墙均折叠于地板的状态;
图20展示了地板的折叠过程。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地板,11a容纳腔,11b排水口,11c排水通道,111地板板框,12侧墙,13顶墙;
2增强体;
31隔断墙,32平台;
41销套,42连接销,43铰接连杆,44支架,44a连接轴,45连接钩,46滑轨;
5止挡件;
6初步定位件;
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文中所述的前后方向为图中的Front-Back方向,所述的左右方向为图中的Left-Right方向。相对承载车载房的车而言,前后方向可以是该车的车长方向或者车宽方向或者与车宽方向和车长方向均呈夹角的任意一个水平方向。“前”和“后”是相对的,可以对调。“左”和“右”是相对的,可以对调。
如图1,展开状态下,车载房呈房型结构。如图2,收纳状态下,车载房呈逐层相叠结构,每层的顶面与相邻上层的底面接触,每层的底面与相邻下层的顶面接触。本方案提供的车载房收纳后的体积仅约为展开体积的1/18,收纳后的高度小于50厘米,总重小于60斤。
车载房包括外围组成。外围组成包括主构造体和连接机构。主构造体由板框构建而成。连接机构用于连接和支撑板框。连接机构采用连杆、连接轴、连接套、连接支架、连接合页、连接销等常规连接件。如图1,展开状态下,主构造体在连接机构的支撑下围合形成房内空间。如图2,收纳状态下,主构造体构成逐层相叠结构的多层。
外围组成还包括增强体2,增强体2设于主构造体的板框框边,具体可以与板框框边焊接在一起或者与板框一体成型,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如图3、图4或图5,收纳状态下,增强体2凸伸到所在层的顶面之上和/或所在层的底面之下,并与其他层以及设置在其他层上的增强体2相互错开或相互嵌套。需说明,实际实施中,可以根据结构强度需求灵活选择板框框边上增强体2的设置位置、设置数量以及凸伸长度。
通过在主构造体的板框框边上设置凸伸的增强体2,提升了车载房的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板框的框边上设置多个减重孔来减轻车载房的总重,由于增强体2的存在,即便在板框的框边上设置较多的减重孔也能保障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而且,由于收纳状态下,增强体2与其他层以及设置在其他层上的增强体2相互错开或相互嵌套,所以,收纳状态下,每层均能够以其自身底面支撑在相邻下层的顶面上,而不是以增强体2支撑在相邻下层的顶面上,因此,收纳后的总高不会因为增强体2的存在而增加。
因此采用这样的设计,既能保障车载房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又能保障车载房的总重和收纳后的总高满足要求。
如图1,主构造体包括地板11和多面侧墙12。展开状态下,地板11平铺在地面上,各面侧墙12支撑在地板11上。展开状态下,至少一面侧墙12自成夹角,该夹角大于0°小于180°,这样,能够增强车载房的结构强度和抗风能力。具体的,侧墙12自成夹角的方式是:让侧墙12包括至少两个板框,并让侧墙12的至少两个板框在上述连接机构的支撑下互成夹角。最好让夹角的开口朝向房内,这样,侧墙12在夹角的顶点位置外凸,从而不会侵占房内空间。
图1中,设置了四面侧墙12,分别为前侧墙、后侧墙、左侧墙和右侧墙,展开状态下,四面侧墙12均自成夹角。详细的,前侧墙和后侧墙各具有六个板框,三个板框靠左布置在同一面内,构成左分区,另三个板框靠右布置在同一面内,构成右分区,左分区和右分区互成夹角并通过上述连接机构支撑连接。左侧墙和右侧墙各具有八个板框,四个板框靠上布置在同一面内,构成上分区,另四个板框靠下布置在同一面内,构成下分区,上分区和下分区互成夹角并通过上述连接机构支撑连接。
如图1,主构造体还可以包括顶墙13。各面侧墙12的顶侧相隔成敞口结构,顶墙13支撑在侧墙12顶侧并封闭侧墙12顶侧的敞口,使该车载房由顶墙13封顶。图1中,设置了两面顶墙13,分别为左顶墙、右顶墙,展开状态下,左顶墙的右侧和右顶墙的左侧在连接机构的支撑下对合成尖顶结构。侧墙12和顶墙13上均可以设置窗口,以给房内通光、通风。
需说明,实际实施中,也可不设顶墙13,如图6,展开状态下,各面侧墙12的顶侧相接成封闭结构,这样,车载房由侧墙12封顶,从而不需要再设置顶墙13。
如图7,车载房还可以包括生活设施组成;展开状态下,生活设施组成位于房内和/或房外。图7中,生活设施组成包括多面隔断墙31和多个平台32。展开状态下,隔断墙31与主构造体一起围合形成淋浴间,平台32与地面基本平行。如图8和图9,淋浴间内的地板11上开设排水口11b,地板11内设置排水通道11c,将水引到房外。
平台32可用作桌子、椅子、床、料理台等,实际实施中,可根据设计用途的不同灵活设置平台32的高度和平面尺寸。图7中,设置了七个平台32,展开状态下,两个平台32位于房内拼合成床,两个平台32位于房内拼合成桌子,两个平台32分别位于桌子的两侧作为椅子,一个平台32位于房外作为料理台。
收纳状态下,生活设施组成构成逐层相叠结构的层和/或嵌入主构造体构成的层内。让生活设施组成嵌入主构造体构成的层内,可以进一步减小车载房收纳后的总高。
如图9,地板11可以包括多个地板板框111,图9中,设置了四个地板板框111,分别为左前地板板框、左后地板板框、右前地板板框和右后地板板框。展开状态下,每个地板板框平铺在地面的不同位置。如图2,收纳状态下,每个地板板框各自构成逐层相叠结构的一层,且一个地板板框构成逐层相叠结构的最底层。
具体的,收纳时,可以将板框逐一拆卸下来堆叠成上述逐层相叠结构,但是这样操作量比较大,下次使用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装好,而且,零散件也会很多,容易丢失。所以,本方案力求尽可能地减少拆卸量,主要通过折叠实现收纳,为此本方案作了以下设计:
至少一面隔断墙31与侧墙12可旋转连接,使所有隔断墙31均能够折叠于侧墙12。具体的,可以让所有隔断墙31均与侧墙12可旋转连接,也可以让一部分隔断墙31和侧墙12可旋转连接、并让其他隔断墙31可旋转地连在这部分隔断墙31上。图示实施例中,如图7,设置了四面隔断墙31,其中,两面隔断墙31与左侧墙可旋转连接,另两面隔断墙31分别可旋转连接在这两面隔断墙31上。
并且,房内的所有平台32均通过升降支架44与地板11连接,地板11上设有容纳腔11a;收纳状态下,房内的所有平台32和升降支架44一起收纳在地板11的容纳腔11a内。
并且,房外的所有平台32均与侧墙12可旋转连接,收纳状态下,房外的平台32折叠于侧墙12。
并且,至少一面顶墙13与侧墙12可旋转连接,使所有顶墙13均能够折叠于侧墙12。具体的,可以让所有顶墙13均与侧墙12可旋转连接,也可以让一部分顶墙13和侧墙12可旋转连接、并让其他顶墙13可旋转地连在这部分顶墙13上。图示实施例中,两面顶墙13均与侧墙12可旋转连接,左顶墙与左侧墙可旋转连接,右顶墙与右侧墙可旋转连接。
并且,至少一面侧墙12与地板11可旋转连接,使所有侧墙12均能够折叠在地板11上。具体的,可以让所有侧墙12均与地板11可旋转连接,也可以让一部分侧墙12和地板11可旋转连接、并让其他侧墙12可旋转地连在这部分侧墙12上。图示实施例中,如图9,地板11的前后侧各连有三组支架44,前侧墙和后侧墙可旋转地连在支架44上,地板11的左右两侧连有连接钩45,左侧墙和右侧墙可旋转地连在连接钩45上。
并且,地板11的相邻地板板框可旋转连接,使地板11能够折叠。图示实施例中,如图10,相邻地板板框采用合页结构连接,即相邻地板板框上设有销套41,连接销42依次穿过相邻地板板框上销套41。当然,实际实施中,可以灵活旋转可旋转连接的方式,而不局限于合页结构。
需说明,本文所述的可旋转连接可以通过销连接、铰接、铆接、钩挂连接、合页连接等。
采用上述设计,收纳过程中,所有板框连在一起,没有零散板框,使收纳和展开操作更方便。图示实施例,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收纳:
先将房外的平台32折叠于侧墙12,将房内的平台32和升降支架44降落到地板11的容纳腔11a内,将隔断墙31折叠于左侧墙,参考图17;
然后将左顶墙的右侧和右顶墙左侧分离开,将左顶墙折叠于左侧墙,将右顶墙折叠于右侧墙,参考图18;
然后将左侧墙连同左顶墙和隔断墙一起折叠于左前地板板框和左后地板板框,将右侧墙连同右顶墙和隔断墙一起折叠于右前地板板框和右后地板块框,将前侧墙折叠于左前地板板框和右前地板板框,然后将后侧墙折叠于左后地板板框和右后地板板框,参考图19;
然后将地板11连同折叠在其上的所有构件一起先左右对折再前后对折,最终形成逐层相叠结构,参考图20。
如图1,展开状态下,顶墙13的外缘延伸到侧墙12的外墙面之外。这样,可以防止雨水沿顶墙13和侧墙12的接缝进入房内,而且能够与侧墙12构成空间构架(后文会详细描述),从而能够提升车载房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这样设置,顶墙13向侧墙12折叠时,可能存在顶墙13上的增强体2与侧墙12的墙面干涉,导致收纳后顶墙13上的增强体2无法与其他层或其他层上的增强体2错开或嵌套,而且,折叠后顶墙13的外缘会延伸到侧墙12的外缘之外,导致收纳后的平面尺寸大。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如图13,本方案让与侧墙12可旋转连接的顶墙13除了能够相对侧墙12旋转外还能够相对侧墙12向房内滑移,这样,顶墙13向侧墙12折叠时能够同时向房内滑移,从而能够保障折叠后顶墙13上的增强体2与其他层或其他层上的增强体2错开或嵌套,而且,能够保障折叠后顶墙13的外缘位于侧墙12的外缘之内。具体的,使顶墙13既能够相对侧墙12旋转也能够相对侧墙12滑移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图14所示的铰接连杆43,当然不局限于此。
另外,因为顶墙13的外缘延伸到侧墙12的外墙面之外,而在顶墙13之后折叠于地板11的侧墙12会干涉顶墙13的折叠。本方案中,前侧墙和后侧墙在顶墙13之后折叠于地板11,所以为避免干涉,本方案中,让前侧墙和后侧墙除了能够相对地板11旋转外还能够相对地板11向房外滑移。结合图9、图11和图12,本方案在地板11的前后侧的左边、右边以及中部各设置一组滑轨46,三组支架44分别连在三组滑轨46上,前侧墙、后侧墙连在可旋转地连在支架44的连接轴44a上,以此实现前侧墙和后侧墙与地板11的可旋转且可滑移连接。
如图1和图15,外围组成还可以包括止挡件5和初步定位件6。
如图15,止挡件5连在地板11的框架上,图中,止挡件5连在与地板11相连的支架44上。与地板11可旋转连接且先展开的侧墙12(图中前侧墙和后侧墙先展开)相对地板11向外翻转到极限位置时与止挡件5相抵,从而能够在止挡件5的止挡作用下以及支架44的连接轴44a的限定作用下稳定在极限位置,而不会再自主向内或向外旋转,从而能够自立在地板11上。前侧墙或后侧墙位于上述极限位置时,相对竖直方向略向外倾斜,这样,可以避免干涉左侧墙和右侧墙的展开,待左侧墙和右侧墙展开后,再将前侧墙和后侧墙偏转到与左侧墙和右侧墙相抵的位置。
如图1,其余侧墙12和顶墙13各自通过初步定位件6与被止挡件5止挡的侧墙12连接,从而其余侧墙12能够依靠被止挡件5止挡的侧墙12实现自立,顶墙13能够依靠被止挡件5止挡的侧墙12实现自稳。图1中初步定位件6采用的是定位销,图1中的虚线表示的定位销的轴线,当然,初步定位件6不局限于定位销,比如也可以是卡扣。
如图1,展开状态下,顶墙13的外缘延伸到侧墙12的外墙面之外,并且,任两面相邻的侧墙12,一者的外缘延伸到另一者的外墙面之外,换言之,一者的外缘抵在另一者的内墙面上。图中,前侧墙和后侧墙的左缘伸到左侧墙的外墙面之外,前侧墙和后侧墙的右缘伸到右侧墙的外墙面之外,左侧墙和右侧墙的前缘抵在前侧墙的内墙面上,左侧墙和右侧墙的后缘抵在后侧墙的内墙面上。这样设置,顶墙13和任两面相邻的侧墙12相互支撑,同时在初步定位件6的连接作用以及止挡件5的止挡作用下,形成了稳定的空间构架,这样,车载房展开过程中侧墙12和顶墙13能够稳定地自立和自稳、展开后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好。
由于车载房展开过程中,侧墙12和顶墙13能够稳定地自立和自稳,因此,展开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吊架,因此,更方便操作。
如图16,收纳形成的逐层相叠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滚轮7的连接部位,这样,收纳后可以拖动车载房,从而更省力。
另外,可以在车顶部设置安装座和收纳在安装座内的滑道,滑道能够自安装座伸抵地面,使收纳后的车载房能够自地面沿滑道抵达安装座上方。
综上,本方案提供的车载房展开后内部空间大,人可在房内直立行走,收纳后总高和平面尺寸满足车顶置物的法规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抗风能力,展开过程中能够自稳自立,不需要借助吊架,收纳过程中主要通过折叠实现收纳,因此零散件少、拆卸量小、便于操作,整体重量小,便于搬运,而且具备基本生活设施,能够提升用户的露营体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房包括外围组成,所述外围组成包括:由板框构建而成的主构造体、设于所述板框框边的增强体(2)、支撑和连接所述板框的连接机构;
展开状态下,所述主构造体在所述连接机构的支撑下围合形成房内空间;收纳状态下,所述车载房为逐层相叠结构,所述主构造体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多层,所述增强体(2)凸伸到所在层之上和/或所在层之下,并与其他层以及设置在其他层上的所述增强体(2)相互错开或相互嵌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构造体包括地板(11)和多面侧墙(12);展开状态下,所述地板(11)平铺在地面上,所述侧墙(12)支撑在所述地板(11)上;
展开状态下,各面所述侧墙(12)的顶侧相接成封闭结构,使车载房由所述侧墙(12)封顶;或者,展开状态下,各面所述侧墙(12)的顶侧相隔成敞口结构,所述主构造体还包括顶墙(13),所述顶墙(13)封闭所述敞口,使车载房由所述顶墙(13)封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下,至少一面所述侧墙(12)自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房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面所述顶墙(13)与所述侧墙(12)可旋转连接,使所有所述顶墙(13)均能够折叠于所述侧墙(12),至少一面所述侧墙(12)与所述地板(11)可旋转连接,使所有所述侧墙(12)均能够折叠于所述地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1)由多个地板板框(111)构成;展开状态下,每个所述地板板框(111)平铺在地面的不同位置,相邻所述地板板框(111)可旋转连接,使所述地板(11)自身能够折叠;收纳状态下,每个所述地板板框(111)各自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一层,且一个所述地板板框(111)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最底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下,所述顶墙(13)的外缘延伸到每面所述侧墙(12)的外墙面之外;与所述侧墙(12)可旋转连接的所述顶墙(13)能够相对所述侧墙(12)向房内滑移;与所述地板(11)可旋转连接且在所述顶墙(13)之后折叠于所述地板(11)的所述侧墙(12)能够相对所述地板(11)向房外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组成还包括止挡件(5)和初步定位件(6);与所述地板(11)可旋转连接且先展开的所述侧墙(12)相对所述地板(11)向外翻转到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止挡件(5)相抵,从而能够在所述止挡件(5)止挡作用下稳定在所述极限位置;其余所述侧墙(12)和所述顶墙(13)各自通过所述初步定位件(6)与被所述止挡件(5)止挡的所述侧墙(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下,任两面相邻的所述侧墙(12),一者的外缘延伸到另一者的外墙面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房还包括生活设施组成;收纳状态下,所述生活设施组成构成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一层或多层,和/或,所述生活设施组成嵌入所述主构造体构成的层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设施组成包括多面隔断墙(31);展开状态下,所述隔断墙(31)位于房内,并与所述主构造体一起围合形成淋浴间;至少一面所述隔断墙(31)与所述主构造体的侧墙(12)可旋转连接,使所有所述隔断墙(31)均能够折叠于所述侧墙(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设施组成还包括多个平台(32);展开状态下,所述平台(32)位于房内或房外,用作桌、椅、床或料理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位于房内的所述平台(32)与所述主构造体的地板(11)可升降连接,位于房外的所述平台(32)与所述侧墙(12)可旋转连接,所述地板(11)上设有容纳腔(11a);收纳状态下,位于房内的所述平台(32)降落到所述容纳腔(11a)内,位于房外的所述平台(32)折叠于所述侧墙(12)。
14.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收纳的车载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逐层相叠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滚轮(7)的连接部位。
CN202122091605.4U 2021-08-31 2021-08-31 可收纳的车载房 Active CN215520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1605.4U CN215520289U (zh) 2021-08-31 2021-08-31 可收纳的车载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1605.4U CN215520289U (zh) 2021-08-31 2021-08-31 可收纳的车载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0289U true CN215520289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795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1605.4U Active CN215520289U (zh) 2021-08-31 2021-08-31 可收纳的车载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0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1304B2 (en) Prefabricated container house
CN100389243C (zh) 可移动的建筑物
EP2764170B1 (en) Modular living unit
US20220001788A1 (en) Variable expansion apparatus for activity space of camping car
US11346123B2 (en) Rooftop tent for vehicle
CN103974852A (zh) 车顶箱,带车顶箱的机动车辆车顶以及带车顶箱的机动车辆
EP3977904B1 (en) Rv retrofit system
US20160153183A1 (en) Folding house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folding house
CN106994932A (zh) 可展开房箱
US10457189B1 (en) Expandable compact camping trailer
US3943671A (en) Building structure supported above ground by a cradle-like means
US8550528B2 (en) Expanding mobile utility structure
KR101595694B1 (ko) 접이식 카라반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CN215520289U (zh) 可收纳的车载房
KR101495568B1 (ko) 승용차 상부에 설치가능한 확장형 텐트
CN113550648A (zh) 可收纳的车载房
WO2016071368A2 (en) Mobile accommodation system
EP3303055A1 (en) Expandable habitation unit with sleeping compartment
JP3693967B2 (ja) 非常用簡易トイレブース
CN105386523A (zh) 扩展方舱
FI123229B (fi) Esivalmistettu lattiaton itsekantava tilayksikkö
CN201416289Y (zh) 一种板块折叠式帐篷拖车
CN206264877U (zh) 自带厨房和可折叠洗浴室的汽车
CN220100872U (zh) 车顶帐篷
RU224466U1 (ru) Автодом на колеса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