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8229U -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8229U
CN215518229U CN202121935483.6U CN202121935483U CN215518229U CN 215518229 U CN215518229 U CN 215518229U CN 202121935483 U CN202121935483 U CN 202121935483U CN 215518229 U CN215518229 U CN 215518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yer
cell body
collect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54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罕江
马小康
罗栋海
李泽
罗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tang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tang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tang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tang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354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8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8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8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城市道路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包括人行模块和排水模块,人行模块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透水砖层、过滤层、收集槽体及储水槽体,透水砖层包括多块水平排布的透水砖,收集槽体设为多排且沿人行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储水槽体沿收集槽体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排收集槽体均连通,排水模块包括与储水槽体延伸方向相同的排水槽,储水槽体的顶部连通排水槽。本申请通过在透水砖层之下设置收集槽体和储水槽体,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存储,在需要使用雨水时将储水槽体内的雨水抽出即可使用,从而提高了人行道对雨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城市道路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城市自然生态面临严峻的失衡。
为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海绵城市这一生态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目前,海绵城市的景观人行道常采用透水砖铺设路面,透水砖透气透水性好,雨水能够迅速透过地表,适时补充地下水资源,并发挥土壤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的优势,维护城市地表生态平衡。但在实际应用中,铺设透水砖的景观人行道对雨水的利用率低,雨水透过透水砖后直接渗入土层内,由于缺乏对雨水的收集,造成大量水资源白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人行道对雨水的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包括人行模块和排水模块,人行模块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透水砖层、过滤层、收集槽体及储水槽体,透水砖层包括多块水平排布的透水砖,收集槽体设为多排且沿人行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储水槽体沿收集槽体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排收集槽体均连通,排水模块包括与储水槽体延伸方向相同的排水槽,储水槽体的顶部连通排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土层上沿人行道的设计走向埋设储水槽体,然后在土层表面铺设收集槽体,并覆土铺平收集槽体之间的间隔位置,然后铺设过滤层和透水砖层,过滤层过滤雨水的同时可为铺设透水砖起到找平的作用,人行模块施工的期间同步施工排水槽。雨水降落在透水砖层上后,透过透水砖和过滤层继续向下渗透,一部分依然渗入土层内,另一部分将汇集在收集槽体内,每个收集槽内的雨水最终都流入到储水槽体内,可将储水槽体内的雨水抽取出来进行使用,从而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当储水槽体内的雨水存满时,继续排入储水槽体内的雨水将溢出到排水槽内排走,可使雨水从收集槽体到储水槽体流通的这一通道不被堵塞。
优选的,所述人行模块还包括位于透水砖层与过滤层之间的承载层,承载层包括水平排布且一体连接的多个框格,透水砖层的透水砖嵌设在框格内,框格的内底壁与透水砖抵接且连通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嵌入到承载层的框格内,通过与所在框格内的抵接部抵接,每块透水砖所受的荷载均可通过承载层分散在底部的过滤层上,可以降低透水砖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提升透水砖铺设后的位置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透水砖与自身所处的框格内壁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格的内腔大于透水砖的大小后,施工人员可以快速地将透水砖嵌入到框格内,且后续可在透水砖与框格内壁之间的填充砂浆,进一步减少透水砖被踩踏后发生晃动。
优选的,每排所述收集槽体均由多节拼接而成,每排收集槽体中,靠近储水槽体的收集槽体与储水槽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小体积的收集槽体可以方便施工人员搬运及铺设收集槽体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收集槽体包括收集槽和位于收集槽顶部的集水盖板,收集槽的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二嵌槽,集水盖板的两侧分别嵌设在同侧的嵌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体分为收集槽和集水盖板,可以方便收集槽体的生产制作,并且将集水盖板嵌入到收集槽内壁上开设的嵌槽内,即可实现收集槽体的拼装,同样方便施工人员操作。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找平层和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层用于为铺设透水砖提供稳定的安装平台,且依靠找平层材料间的孔隙实现对雨水的过滤效果,而在铺设找平层之前先铺设一层土工布层,可有效阻止找平层的材料通过集水盖板掉入收集槽内。
优选的,所述土工布层正对每排收集槽体的部分均嵌入收集槽内,集水盖板的底部与土工布层嵌入收集槽内的部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土工布层位置的固定,以增强土工布层抵抗滑移错位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透水砖铺设后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集水盖板的两侧分别与同侧嵌槽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土工布层嵌入收集槽内后,方便集水盖板嵌入到收集槽内,并且可以避免土工布层所受挤压压力过大而发生破损。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收集槽体和储水槽体的设置,可对透过透水砖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存储,提高了景观人行道对雨水的利用率;
2.通过过滤层的设置,为铺设透水砖提供找平作用的同时,可对雨水在进入收集槽体之前进行过滤,以减缓收集槽体堵塞的速度;
3.通过承载层的设置,可以降低透水砖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提升透水砖铺设后的位置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景观人行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景观人行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C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人行模块;11、透水砖层;111、透水砖;12、承载层;121、框格;122、抵接部;13、过滤层;131、找平层;132、土工布层;14、收集槽体;141、收集槽;1411、嵌槽;142、集水盖板;15、储水槽体;151、储水槽;152、储水盖板;1521、水管;2、排水模块;21、排水槽;22、排水盖板;3、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参照图1,人行道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的人行模块1和排水模块2,人行模块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透水砖层11、承载层12、过滤层13、收集槽体14及储水槽体15,收集槽体14与储水槽体15连通,排水模块2包括排水槽21,储水槽体15与排水槽21连通。
参照图1、图2和图3,储水槽体15整体位于土层3内,储水槽体15的延伸方向与人行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储水槽体15包括储水槽151和位于储水槽151顶部的储水盖板152,储水槽151和储水盖板152均为混凝土结构,其中储水盖板152通过预制而成,储水槽151可预制可现浇。首先施工储水槽体15,整理出施工作业面后,于土层3上沿人行道的延伸方向开挖坑槽,预制的储水槽151直接吊装入坑槽内,再盖合储水盖板152,而现浇的储水槽151则在坑槽开挖后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再将预制的储水盖板152盖在储水槽151上。储水盖板152上预设有水管1521,水管1521的底端伸入到储水槽151的内腔,而顶端最终穿出到透水砖层11上方,以供抽取储水槽151内的雨水。
参照图2和图3,其次宜施工排水槽21,排水模块2还包括位于排水槽21顶部的排水盖板22,排水盖板22为混凝土预制而成,排水槽21采用现浇的方式施工。排水槽21位于储水槽151水平方向上的一侧,储水槽151的底部位置低于排水槽21的底部位置,储水槽151靠近排水槽21的一侧壁于顶部与排水槽21连通,在施工排水槽21时,需预留与储水槽151连通的通道。排水槽21的顶面与透水砖层11的上表面齐平,在施工完成排水槽21后,排水槽21的侧壁可作为施工过滤层13和透水砖层11的侧模,故而在储水槽体15之后适宜施工排水槽21。
然后施工收集槽体14,参照图3、图4和图5,收集槽体14设置为多排且沿人行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间隔排布,同一排的收集槽体14设置为多节,以减小施工人员单次搬运和铺设收集槽体14的体积重量。同一排的多节收集槽体14,沿人行道的宽度方向排布且相互抵接,收集槽体14所处的设计位置高于储水槽151的顶部,每排收集槽体14中靠近储水槽151的一节收集槽体14与储水槽151连通。多排收集槽体14间隔设置,旨在供雨水依然可以渗透入土层3内,避免为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而阻隔雨水与地下土层3的联系。在土层3作业面上铺设收集槽体14后,施工人员可在收集槽体14之间填土,抑或是在土层3上开槽后,逐节将收集槽体14放入其内,以使土层3与收集槽体14可以共同承受上方传递来的荷载,也为过滤层13提供一个平坦的施工平面。
参照图4,在施工储水槽体15的环节中,将储水盖板152间隔放置在储水槽151上,储水盖板152之间间隔的距离为一节收集槽体14的宽度,储水槽151上一部分通过储水盖板152阻隔土掉入收集槽141内,另一部分则被收集槽体14所封闭,同时实现收集槽体14与储水槽151的连接。
参照图4,收集槽体14包括收集槽141和集水盖板142,集水盖板142的上下两侧表面连通,收集槽141与集水盖板142均为预制的混凝土结构,收集槽体14分离为收集槽141和集水盖板142,可以方便收集槽体14的制作。收集槽141相对的两侧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嵌槽1411,嵌槽1411连通所在收集槽141侧边的顶面,安放集水盖板142时,将集水盖板142的两侧分别嵌入到同侧的嵌槽1411内,便可完成集水盖板142的安装,此同样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
收集槽体14施工完成后接着铺设过滤层13,参照图3,过滤层13包括找平层131和土工布层132,找平层131由细沙和石子按不同的级配混合而成,沙和石子之间的孔隙为过滤层13提供过滤雨水的功能,同时使过滤层13具有找平的作用。土工布层132直接覆盖在收集槽体14和土层3之上,用于阻止找平层131中的沙和石子掉入到收集槽141内。
参照图3,摊铺过渡层并具有一定压实度后,依次铺装承载层12和透水砖层11便可完成人行模块1的施工。承载层12由个多个框格121一体连接成型,透水砖层11由透水砖111铺设形成,一块透水砖111对应嵌入一个框格121内。框格121的内壁于靠近底部的位置周向设有一圈抵接部122,抵接部122用于阻止透水砖111向下脱出框格121,如此每块透水砖111所受到的荷载均可通过承载层12分散到找平层131上,找平层131受到的作用力集中程度降低,透水砖111将不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透水砖111铺设于找平层131上后的稳定性也将得以提升。
参照图2和图3,透水砖111与框格121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并且框格121的横截面边长大于透水砖111横截面的侧边长度,用于避免透水砖111大于设计尺寸而无法嵌入框格121,施工人员可快速顺利地将透水砖111嵌入到框格121内。在承载层12铺设在找平层131上后,施工人员先在每个框格121内填充一定量的找平层131沙石,盖住抵接部122即可,承载层12在受到压力后找平层131还会有部分沙石被挤入到框格121内,以在承载层12与找平层131之间建立锚固关系。在透水砖111嵌入到框格121内后,施工人员可在透水砖111与框格121内壁之间使用砂浆填补,进一步减少透水砖111被踩踏后发生晃动。
参照图3和图4,土工布层132与下方的土层3和收集槽体14同样存在锚固关系,在将集水盖板142安装在收集槽141上前,施工人员先铺设土工布层132,然后再将集水盖板142嵌入到收集槽141内,而土工布层132每处正对收集槽141的位置,将会被集水盖板142压入到收集槽141内,从而可以固定土工布层132的位置,增强了土工布层132抵抗滑移错位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透水砖111铺设后的稳定性。
土工布层132在集水盖板142之前铺设后,集水盖板142嵌入收集槽141的阻力将增大,为了减小集水盖板142安装的难度,集水盖板142的宽度设置为小于两个嵌槽1411相对的两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集水盖板142的两侧将可与同侧嵌槽1411相对的内壁间隔设置,留出的间隙供土工布层132占用,不仅可使集水盖板142更加方便嵌入收集槽141内,还可避免土工布层132所受挤压压力过大而发生破损。
施工完成后的人行道,当雨天雨水降落在人行道上时,雨水透过透水砖111,经找平层131和土工布层132继续向下渗透,一部分雨水依然渗透入土层3内,一部分雨水将穿过集水盖板142汇集在收集槽141内,每一排收集槽141内的雨水将流入到储水槽151内,通过连通收集槽141的水管1521即可抽取雨水使用,故而达到本申请要提高雨水利用率的目的。当降雨量较大时,储水槽151内存满雨水后,继续流入储水槽151内的雨水将溢出到排水槽21内排走,使得后续收集槽141内的雨水可以继续流动,雨水从透水砖层11上直接排入排水槽21内的同时,通过收集槽141和储水槽151还可排走一部分,从而可以降低透水砖层11上的积水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透水砖层11之下设置收集槽体14和储水槽体15,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存储,在需要使用雨水时将储水槽体15内的雨水抽出即可使用,从而提高了人行道对雨水的利用率。收集槽体14沿人行道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使得透过透水砖111的雨水依然可以渗入土层3内,避免为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而阻隔雨水与地下土层3的联系。
过滤层13的作用在于替代土层3对透水砖层11提供找平作用,对渗入收集槽体14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以减缓收集槽体14堵塞的速度,以及降低疏通收集槽体14和储水槽体15的频率。
储水槽体15的顶部与排水槽21体实现连通后,当储水槽151内的雨水存满时,可使雨水溢出到排水槽21内排走,使每排收集槽141内的雨水可以继续流动,以降低透水砖层11上的积水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模块(1)和排水模块(2),人行模块(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透水砖层(11)、过滤层(13)、收集槽体(14)及储水槽体(15),透水砖层(11)包括多块水平排布的透水砖(111),收集槽体(14)设为多排且沿人行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储水槽体(15)沿收集槽体(14)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排收集槽体(14)均连通,排水模块(2)包括与储水槽体(15)延伸方向相同的排水槽(21),储水槽体(15)的顶部连通排水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模块(1)还包括位于透水砖层(11)与过滤层(13)之间的承载层(12),承载层(12)包括水平排布且一体连接的多个框格(121),透水砖层(11)的透水砖(111)嵌设在框格(121)内,框格(121)的内底壁与透水砖(111)抵接且连通过滤层(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111)与自身所处的框格(121)内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收集槽体(14)均由多节拼接而成,每排收集槽体(14)中,靠近储水槽体(15)的收集槽体(14)与储水槽体(1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体(14)包括收集槽(141)和位于收集槽(141)顶部的集水盖板(142),收集槽(141)的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二嵌槽(1411),集水盖板(142)的两侧分别嵌设在同侧的嵌槽(14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3)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找平层(131)和土工布层(1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层(132)正对每排收集槽体(14)的部分均嵌入收集槽(141)内,集水盖板(142)的底部与土工布层(132)嵌入收集槽(141)内的部分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盖板(142)的两侧分别与同侧嵌槽(1411)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CN202121935483.6U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Active CN215518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5483.6U CN215518229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5483.6U CN215518229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8229U true CN215518229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79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5483.6U Active CN215518229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8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918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3740419U (zh) 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
CN104074166B (zh) 一种恢复干枯河流的方法
CN109457566A (zh) 一种装配式缝隙透水路面
CN209958165U (zh) 一种装配式缝隙透水路面
CN111648383A (zh) 一种黄土高填方边坡体内部排水方法
CN105970764B (zh) 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
CN110965420A (zh)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210279U (zh) 一种组合式透水路面系统
CN207700330U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
CN21154715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210975426U (zh) 预制装配式卵形槽暗排水沟系统
CN215518229U (zh)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人行道结构
CN214573096U (zh) 具有高透水性的人行道铺装结构
CN211848696U (zh) 一种透水型沥青路面结构
CN2128957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道排水装置
CN210916868U (zh) 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CN21026254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构造
CN209482083U (zh) 一种带雨水收集系统的装配式缝隙透水路面
CN208415039U (zh) 生态透水砖
CN217379178U (zh) 一种组合型渗渠结构
CN216339667U (zh) 一种新型挡土墙泄、排水结构
CN221167287U (zh) 一种装配式土路肩快速排水系统
CN216378973U (zh) 一种新型透水路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