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0891U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10891U CN215510891U CN202121728843.5U CN202121728843U CN215510891U CN 215510891 U CN215510891 U CN 215510891U CN 202121728843 U CN202121728843 U CN 202121728843U CN 215510891 U CN215510891 U CN 2155108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annular side
- torsion
- pressing plate
- ratchet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机、连接于电机的传动组件及由传动组件驱动的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电机的齿轮箱壳体、自齿轮箱壳体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环形侧壁及盖设于环形侧壁的前端面的轴承压板,所述冲击组件容纳于环形侧壁内。所述环形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缺口及连通缺口的卡位槽,所述轴承压板设有自后端面向后凸伸的凸起,所述轴承压板组装于环形侧壁时,所述凸起穿过缺口并旋扣于卡位槽内,使得所述轴承压板固定于环形侧壁的前端,进而将冲击组件固定安装于传动组件的环形侧壁内。所述电动工具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工装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冲击组件在齿轮箱内的装配,具有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简单的冲击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击电钻均具有冲击结构,且冲击结构里都含有复位弹簧,此复位弹簧会导致输出轴组件在装配到前齿轮箱体内时,将前轴承顶出前齿轮箱体的轴承室,从而导致轴承压板无法与前齿轮箱体准确定位与装配。因此必须借助一个外来的预压工装,该预压工装向下压住输出轴组件的最外端或轴承压板,使得输出轴组件上最外端的前轴承位于前齿轮箱体的轴承室内,此时方能进行打螺丝而将轴承压板固定在前齿轮箱体上。然而,由于直流冲击电钻的结构紧凑,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预压工装并打螺丝固定,会使得操作非常的不方便;同时还会因此增加一个压装工序,从而使得装配的速度变慢,影响了装配效率。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工具,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工装就能实现冲击组件在齿轮箱内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传动组件及由所述传动组件驱动的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齿轮箱壳体、自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环形侧壁及盖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前端面的轴承压板,所述冲击组件容纳于所述环形侧壁内。所述环形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缺口及连通所述缺口的卡位槽,所述轴承压板设有自后端面向后凸伸的凸起,所述轴承压板组装于所述环形侧壁时,所述凸起穿过所述缺口并旋扣于所述卡位槽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轴承压板设有自前端面贯穿所述轴承压板的天窗,所述凸起暴露于所述天窗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卡位槽设置于所述缺口的一侧且自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沿周向延伸,以使所述卡位槽与所述缺口共同形成L型槽道。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轴承压板呈环状设置且设有自内缘向后凸伸的数个定位凸台,所述凸起是自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凸台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定位凸台贴靠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内且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行星轮系机构,所述环形侧壁设有容纳所述冲击组件的容置腔,所述冲击组件包括沿轴向延伸且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向后延伸入所述齿轮箱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行星轮系机构。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动棘轮与静棘轮,所述动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输出轴共同运动,所述静棘轮固定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即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动棘轮相对于所述静棘轮运动。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复位弹簧与模式切换件,所述模式切换件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位于所述动棘轮的前方,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模式切换件与所述静棘轮之间,所述模式切换件转动以使所述动棘轮与所述静棘轮具有相对的轴向运动而啮合。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外周的扭力调节机构,所述扭力调节机构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套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外周上的扭力螺母、扭力弹簧及扭力垫片,所述轴承压板设置于所述扭力螺母的前端。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扭力螺母具有内螺纹,所述环形侧壁具有外螺纹,所述扭力螺母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配合而具有相对于所述环形侧壁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扭力垫片抵靠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前端面,所述扭力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扭力螺母与所述扭力垫片,所述扭力螺母通过所述扭力弹簧调节施加于所述扭力垫片上的作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环形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缺口及连通缺口的卡位槽,所述轴承压板设有自后端面向后凸伸的凸起,所述轴承压板组装于环形侧壁时,所述凸起穿过缺口并旋扣于卡位槽内,使得所述轴承压板固定于环形侧壁的前端,进而将冲击组件固定安装于传动组件的环形侧壁内。所述电动工具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工装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冲击组件在齿轮箱内的装配,整体结构稳定可靠且具有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工具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动工具中齿轮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电动工具中轴承压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电动工具中轴承压板组装于齿轮箱之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轴承压板组装于齿轮箱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00、电动工具10、壳体101、主体部102、握持部103、操作按钮20、电机30、传动组件31、齿轮箱壳体32、环形侧壁320、容置腔321、缺口322、卡位槽323、倒扣33、行星轮系机构40、冲击组件41、输出轴411、前轴承412、后轴承42、动棘轮43、静棘轮44、复位弹簧45、模式切换件50、轴承压板51、定位凸台52、凸起53、定位凸肋54、天窗60、扭力调节机构61、扭力螺母62、扭力弹簧63、扭力垫片64、调节套65、扭力压板66、螺钉70、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动工具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工具100为直流冲击电钻,其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电机20、连接于电机20的传动组件30、由传动组件30驱动的冲击组件40及扭力调节机构60。所述电机20通过传动组件30驱动冲击组件40运转。
所述壳体1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主体部101及连接于主体部101下方的握持部102,所述电机20、传动组件30、冲击组件40均容纳于主体部101内。所述握持部102用于使用者操作时的握持且设有操作按钮103,所述操作按钮103供使用者操作以控制电动工具100的工作启停。所述电动工具100还包括连接于握持部102下端的电池包70,所述电池包70用于对电动工具100进行电力供应。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位于电机20前端的齿轮箱壳体31、自齿轮箱壳体31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环形侧壁32及位于齿轮箱壳体31内的行星轮系机构33。所述电机20向前延伸入齿轮箱壳体31内且与行星轮系机构33相啮合,从而驱动行星轮系机构33运转。所述环形侧壁32与齿轮箱壳体31的前端面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320,用以容纳冲击组件40。
所述冲击组件4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输出轴41及套设于输出轴41上的动棘轮42、静棘轮43、复位弹簧44与模式切换件45,所述输出轴41部分收容于容置腔320内。所述输出轴41具有分别位于其轴向两端的前轴承411与后轴承412,所述输出轴41通过前轴承411与后轴承412轴向固定于环形侧壁32的内壁上且可相对于环形侧壁32旋转。所述输出轴41向后延伸入齿轮箱壳体31内且连接于行星轮系机构33,所述电机20通过行星轮系机构33驱动输出轴41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棘轮42固定连接于输出轴41上,以与输出轴41共同运动,所述静棘轮43固定于环形侧壁32邻近于齿轮箱壳体31前端面的内壁上,即所述输出轴41可带动动棘轮42相对于静棘轮43运动。所述模式切换件45通过轴承(未标号)连接于输出轴41上且位于动棘轮42的前方,所述复位弹簧44位于模式切换件45与静棘轮43之间,且所述复位弹簧44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于模式切换件45与静棘轮43。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100通过模式切换件45的转动,可以使电动工具100在冲击状态与非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电动工具100在冲击状态时,所述模式切换件45发生转动而促使复位弹簧44发生扭动以具有扭力,此时所述动棘轮42与静棘轮43可具有相对的轴向运动而发生啮合,从而形成冲击组件40的冲击功能的实现;所述电动工具100在非冲击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44通过在模式切换件45转动时产生的扭力而将模式切换件45复位至转动前的位置,此时所述动棘轮42被轴向固定,是以所述动棘轮42与静棘轮43之间无相对的轴向运动。
结合图4至图7所示,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盖设于环形侧壁32的前端面的轴承压板50,所述轴承压板50呈环状设置且设有自内缘向后凸伸的数个定位凸台51、自其中一个定位凸台51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52、自外缘向后凸伸的数个定位凸肋53及自前端面贯穿轴承压板50的天窗54。所述轴承压板50组装于环形侧壁32时,所述定位凸台51贴靠于环形侧壁32的内壁,而所述定位凸肋53贴靠于环形侧壁32的外壁。所述凸起52自轴承压板50的后端面向后凸伸且暴露于天窗54内,所述天窗54的设置,用于所述轴承压板50组装于环形侧壁32前将凸起52与环形侧壁32的对应槽道准确的对齐。
所述环形侧壁32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缺口321、连通缺口321的卡位槽322及位于卡位槽322前端的倒扣323,所述卡位槽322设置于缺口321的一侧且自环形侧壁32的内壁沿周向延伸,以使所述卡位槽322与缺口321共同形成L型槽道。所述轴承压板50组装于环形侧壁32时,所述凸起52穿过缺口321并旋扣于卡位槽322内,此时所述凸起52与倒扣323相扣持,从而使得所述轴承压板50相对于环形侧壁32而言,其轴向移动被限制。即所述电动工具100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工装的情况下,实现冲击组件40在传动组件30的齿轮箱内的装配。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电动工具100还包括套设于环形侧壁32的外周的扭力调节机构60,所述扭力调节机构60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套设于环形侧壁32的外周上的扭力螺母61、扭力弹簧62与扭力垫片63及调节套64,所述轴承压板50设置于扭力螺母61的前端。所述扭力螺母61具有内螺纹,所述环形侧壁32具有外螺纹,所述扭力螺母61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而具有相对于环形侧壁32的轴向移动。所述扭力垫片63抵靠于齿轮箱壳体31的前端面,所述扭力弹簧62的轴向两端分别抵靠于扭力螺母61与扭力垫片63,所述扭力螺母61通过扭力弹簧62调节施加于扭力垫片63上的作用力。
所述调节套64套设于扭力螺母61、扭力弹簧62与扭力垫片63的外侧,且所述扭力螺母61固定连接于调节套64的内侧,所述调节套64通过扭力螺母61调节施加于扭力垫片63上的作用力的大小。所述扭力调节机构60还包括贴合于轴承压板50前端的扭力压板65,所述扭力压板65通过螺钉66固定于环形侧壁32的前端面,以挡止于扭力螺母61的前端,从而防止扭力螺母61向前的过度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形侧壁32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缺口321及连通缺口321的卡位槽322,所述轴承压板50设有自后端面向后凸伸的凸起52,所述轴承压板50组装于环形侧壁32时,所述凸起32穿过缺口321并旋扣于卡位槽322内,使得所述轴承压板50固定于环形侧壁32的前端,进而将冲击组件40固定安装于传动组件30的环形侧壁32内。所述电动工具100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工装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冲击组件40在传动组件30的齿轮箱内的装配,整体结构稳定可靠且具有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还有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传动组件及由所述传动组件驱动的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齿轮箱壳体、自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环形侧壁及盖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前端面的轴承压板,所述冲击组件容纳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缺口及连通所述缺口的卡位槽,所述轴承压板设有自后端面向后凸伸的凸起,所述轴承压板组装于所述环形侧壁时,所述凸起穿过所述缺口并旋扣于所述卡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压板设有自前端面贯穿所述轴承压板的天窗,所述凸起暴露于所述天窗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槽设置于所述缺口的一侧且自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沿周向延伸,以使所述卡位槽与所述缺口共同形成L型槽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压板呈环状设置且设有自内缘向后凸伸的数个定位凸台,所述凸起是自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凸台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定位凸台贴靠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内且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行星轮系机构,所述环形侧壁设有容纳所述冲击组件的容置腔,所述冲击组件包括沿轴向延伸且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向后延伸入所述齿轮箱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行星轮系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动棘轮与静棘轮,所述动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输出轴共同运动,所述静棘轮固定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即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动棘轮相对于所述静棘轮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复位弹簧与模式切换件,所述模式切换件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位于所述动棘轮的前方,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模式切换件与所述静棘轮之间,所述模式切换件转动以使所述动棘轮与所述静棘轮具有相对的轴向运动而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外周的扭力调节机构,所述扭力调节机构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套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外周上的扭力螺母、扭力弹簧及扭力垫片,所述轴承压板设置于所述扭力螺母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螺母具有内螺纹,所述环形侧壁具有外螺纹,所述扭力螺母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配合而具有相对于所述环形侧壁的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垫片抵靠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前端面,所述扭力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扭力螺母与所述扭力垫片,所述扭力螺母通过所述扭力弹簧调节施加于所述扭力垫片上的作用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28843.5U CN215510891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电动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28843.5U CN215510891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电动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10891U true CN215510891U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9787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28843.5U Active CN215510891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电动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10891U (zh) |
-
2021
- 2021-07-27 CN CN202121728843.5U patent/CN2155108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16978B1 (en) | Electric power tool | |
CN102909709B (zh) | 动力工具 | |
JP2721768B2 (ja) | バッテリー式スクリュードライバー | |
US20050199404A1 (en) | Impact driver | |
US6929074B1 (en) | Elbow-type power hand tool | |
GB1601258A (en) | Portable tool including an actuating handle for a shifting mechanism | |
CN210307659U (zh) | 手持工具 | |
EP3697575A1 (en) | Bearing retainer for a power tool | |
WO2013020485A1 (zh) | 动力工具及用于该动力工具的操作方法 | |
CN215510891U (zh) | 电动工具 | |
CN210996649U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US20230234193A1 (en) | Impact tool | |
JP2012135827A (ja) | 電動回転工具 | |
CN214578440U (zh) | 电动工具 | |
CN214560598U (zh) | 电锤扭矩调节装置 | |
CN214678771U (zh) |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齿轮传动结构及马桶盖驱动装置 | |
CN112576638A (zh) | 电动工具 | |
CN215848024U (zh) | 冲击电钻 | |
CN218397961U (zh) | 冲击电钻 | |
CN209774563U (zh) | 手持工具 | |
CN215395054U (zh) | 一种冲击钻功能切换结构 | |
CN218428058U (zh) | 一种变扭矩转速的多用电动螺丝批 | |
CN114888762B (zh) | 一种作业模式切换电动工具 | |
CN210023849U (zh) | 一种多批头快速切换手电钻 | |
CN220699520U (zh) | 手持式电动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