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5143U -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5143U
CN215505143U CN202121857947.6U CN202121857947U CN215505143U CN 215505143 U CN215505143 U CN 215505143U CN 202121857947 U CN202121857947 U CN 202121857947U CN 215505143 U CN215505143 U CN 215505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grab handle
base
nerve stimulation
electrical ne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79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慧
张忠
樊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18579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5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5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5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包括两个探针、两个绝缘套管、底座、握柄和连接引线;两个探针均为折线形,在每个探针的外表面包裹绝缘套管,探针的前端设有探头,探针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底座与握柄固定连接,两个探针末端的引线穿过底座和握柄内部从握柄的末端穿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通过绝缘套管和探针的弯折区结构,术者可以方便地将探头头部递至术野深部,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绝缘套管对其前方手术视野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判断功能结构的位置,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终使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受益。

Description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尤其涉及大脑功能区病变术中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涉及一种用于向患者传送和接收电信号的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脑功能区病变因致病部位特殊,手术后容易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是当前神经外科领域最为棘手的一类疾病。常规情况下,术者应尽可能全切病变,以确保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预后。然而,对于侵袭大脑功能区的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手术操作可能会损伤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导致术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如何寻求病变切除与患者功能保护的平衡,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是术者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
大脑功能区的位置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而且缓慢生长的功能区肿瘤可能会引发功能区的重塑移位。为了避免损伤功能区,需要在术中对脑功能区进行精确定位。目前,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及监测的金标准,唤醒麻醉下结合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也已是国内外公认的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监测保护的最有效手段。其工作原理是以电流刺激诱发患者的阳性表现(包括肢体的异常运动、言语中断、命名不能等),以确定患者相应功能区所在位置。从而调整手术策略,有效避免患者功能区损伤。
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是当前功能区病变术中电刺激所用的主要设备之一,能够使术者对皮质及皮质下功能结构进行精确定位,以避免手术操作对相关结构的损伤。然而,由于神经外科术野相对有限,进行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操作时,此类电极可因其形状、长度和质地问题引起诸多不便,遮挡手术视野,影响术者对功能结构的精确定位,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风险。因此,就功能区病变手术对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改进极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功能区病变手术的、不影响手术视野、能够使术者精确便捷的定位患者皮质及皮质下神经功能结构的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包括两个探针、两个绝缘套管、底座、握柄和连接引线;两个探针均为折线形,在每个探针的外表面包裹绝缘套管,探针的前端设有探头,探针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底座与握柄固定连接,两个探针末端的引线穿过底座和握柄内部从握柄的末端穿出。
所述探针和绝缘套管均为三折线形,中部区域为弯折区。该弯折区的长度与弯折角度需要满足能够使双极探头方便地触及术野深部皮质下神经功能结构,因此不宜过短或过小,因此控制在适宜的范围是较好的。
所述弯折区之外的前后两段折线之间相互平行或不相互平行。
所述探针长度为10-15cm,其中弯折区的长度为4-6cm。
所述弯折区距离底座4-8cm。
所述弯折区与其前后两段折线形成的锐角夹角分别为30-60°。
所述探头为球形、锥形、柱形、同心形或弯勾形。不同形状的探头适用与不同的测试目的,探头与电极为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两个探针之间相平行,距离为3-8mm,优选5mm。
所述绝缘套管为刚性材料的绝缘套管,使用刚性材料的目的是增强探针区域的硬度,确保两个探头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以保障功能区刺激的稳定性。现有的双极神经刺激探头的绝缘套管存在一定柔韧性,这种设计反而会使实际临床使用中的探头头部间距发生变化,影响术者对功能结构位置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套管使用刚性材料制作,确保探头头部间距保持在5mm。
所述握柄采用塑料材料,以节约成本,同时辅以磨砂设计,以保证术者握持时的稳定性。
绝缘套管和探针的弯折区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点之一,该结构是基于特定的使用情景——功能区病变手术术中皮质及皮质下直接电刺激的专业需求来设计的。考虑到皮质下直接电刺激的对象——皮质下神经功能结构往往位于术野的深部,而现有的双极神经刺激探头的绝缘套管为直线型,使其在进行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时难以顺利触及要刺激的部位,即使双极探头能够触及需刺激的部位,绝缘套管也会影响手术视野,这既会影响术者对功能结构位置的正确判断,也会延长手术的时间。绝缘套管的弯折结构能够使术者在手术视野受影响最小的前提下,方便地对皮质下神经功能结构进行直接电刺激。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神经外科专家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专家在手术实践中的探索和观察,这使其本质上区别于现有的双极神经刺激探头。这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巨大创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功能区病变的适配性更好,通过巧妙、实用、简单的设计,为功能区病变术中直接电刺激,特别对于皮质下神经功能结构,提供了更为便利,安全的应用方案。通过绝缘套管和探针的弯折区结构,术者可以方便地将探头头部递至术野深部,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绝缘套管对其前方手术视野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判断功能结构的位置,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终使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受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实施例1.
参阅图1所示,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包括两个探针1、两个绝缘套管2、底座3、握柄4和连接引线5;两个探针1均为折线形,在每个探针的外表面包裹绝缘套管2,探针1的前端设有探头11,探针1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底座3与握柄4固定连接,两个探针末端的引线5穿过底座和握柄内部从握柄4的末端穿出。
探针1和绝缘套管2均为三折线形,中部区域为弯折区12。弯折区之外的前后两段折线相互平行。弯折区12与其前后两段折线形成的锐角夹角分别为30°。
探针1的长度为10cm,其中弯折区12的长度为4cm。弯折区12距离底座4cm。
探头11为球形。
两个探针1之间相平行,距离为5mm。
绝缘套管2为刚性材料的绝缘套管,采用刚性材料制成,与探针1的折线形相同。
握柄4为塑料材料握柄,表面设有磨砂纹路。
实施例2.
参阅图2所示,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包括两个探针1、两个绝缘套管2、底座3、握柄4和连接引线5;两个探针1均为折线形,在每个探针的外表面包裹绝缘套管2,探针1的前端设有探头11,探针1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底座3与握柄4固定连接,两个探针末端的引线5穿过底座和握柄内部从握柄4的末端穿出。
探针1和绝缘套管2均为三折线形,中部区域为弯折区12。弯折区之外的前后两段折线相互平行。弯折区12与其前后两段折线形成的锐角夹角分别为30°和60°。
探针1的长度为15cm,其中弯折区12的长度为6cm。弯折区12距离底座4cm。
探头11为球形。
两个探针1之间相平行,距离为5mm。
绝缘套管2为刚性材料的绝缘套管,采用刚性材料制成,与探针1的折线形相同。
握柄4为塑料材料握柄,表面设有磨砂纹路。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但效果更佳。
图3展示了现有技术的使用方法,由于探针为直线形,在测定脑组织6的手术部位的指标时,握柄的部位遮挡了手术视野61,不便于手术进行。
而图4为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1为例)的使用状态,由于采用了三折线形的探针和绝缘套管,术中测定脑组织6的电生理参数时,不遮挡手术视野61,不影响手术进行,可有效监测手术过程中的脑组织电信号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探针、两个绝缘套管、底座、握柄和连接引线;两个探针均为折线形,在每个探针的外表面包裹绝缘套管,探针的前端设有探头,探针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底座与握柄固定连接,两个探针末端的引线穿过底座和握柄内部从握柄的末端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和绝缘套管均为三折线形,中部区域为弯折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之外的前后两段折线相互平行或不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长度为10-15cm,其中弯折区的长度为4-6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距离底座4-8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与其前后两段折线形成的锐角夹角分别为3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为球形、锥形、柱形、同心形或弯勾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探针之间相平行,距离为3-8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为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管为刚性材料的绝缘套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为塑料材料握柄,表面设有磨砂纹路。
CN202121857947.6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Active CN215505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7947.6U CN215505143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7947.6U CN215505143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5143U true CN215505143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79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7947.6U Active CN215505143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5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5906B2 (en) Devices with cannula and electrode lead for brain stimul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EP2370148B1 (en) Impedance guided tunneling tool
US20090118610A1 (en) Mri-guided localization and/or lead placement systems, related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201000103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during anterior surgery
US20220151537A1 (en) Brain navigation lead
US11103700B2 (en) Stimulation probe for robotic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CN105873536A (zh) 消融医疗装置以及用于制备和使用消融医疗装置的方法
EP3744242A1 (en) Brain navigation lead
CN215505143U (zh) 一种双极神经电刺激探头
AU2015337810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lung wetness
JP7281837B2 (ja) 外科手術用測深器具
JP2018527118A (ja) 神経に対する近接性のための動的リアルタイムモニタリングに関する照明付き内視鏡付椎弓根プローブ
CN209916065U (zh) 一种眼内组织活检针
CN215458091U (zh) 一种长度及角度可调节的膀胱自主神经探测器
CN106725371B (zh) 一种多电池的脑深部电刺激出血检测系统
CN106730339B (zh) 一种快充控制的脑深部电刺激出血检测系统
CN211985418U (zh) 脊柱脊髓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用电极
ES2377769T3 (es) Dispositivo de asistencia para la cartografía intraoperatoria de las áreas funcionales de la corteza cerebral
CN216933241U (zh) 多功能脊柱脊髓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用电极
CN219846553U (zh) 一种用于食道温度监测的探头以及食道温度监测系统
CN216294247U (zh) 一种在腔镜手术中机器人使用的腔内神经刺激探头
CN209733957U (zh) 一种医用探针
CN106669034B (zh) 一种基于温度反馈的脑深部电刺激出血检测系统
CA3200099A1 (en) Multi-needle ablation prob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