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2466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2466U
CN215502466U CN202121454424.7U CN202121454424U CN215502466U CN 215502466 U CN215502466 U CN 215502466U CN 202121454424 U CN202121454424 U CN 202121454424U CN 215502466 U CN215502466 U CN 215502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ance
appliance body
cooking
stea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44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伟伟
刘小凯
何新华
杨保民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44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2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2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2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电控板,设于器具本体;检测装置,设于器具本体上;第一锅具组件,可分离地设于器具本体上,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能够推动检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运动,第一锅具组件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设置于器具本体上,并与烹饪腔连通;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检测装置的一部分与电控板导通连接。通过设置检测装置与第一锅具组件在移至器具本体过程中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蒸汽烹饪设备,在安装锅具的时候,若锅具安装不到位,则在蒸汽烹饪设备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蒸汽漏出伤人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电控板,设于器具本体;检测装置,设于器具本体上;第一锅具组件,可分离地设于器具本体上,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能够推动检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运动,第一锅具组件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设置于器具本体上,并与烹饪腔连通;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检测装置的一部分与电控板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电控板、检测装置、第一锅具组件和蒸汽发生器,具体而言,第一锅具组件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与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输送至第一锅具组件的烹饪腔,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且通过蒸汽对食材进行烹饪,能够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食材烹饪后的口感。
电控板和检测装置设置在器具本体上,其中,检测装置的一部分能够与电控板导通连接或断开连接,例如,检测装置包括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能够与电控板接触或断开,具体地,当微动开关与电控板接触时,电控板内部的电路导通,此时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启动工作,当微动开关与电控板断开时,即使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由于电控板内部电路未导通,则烹饪器具也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检测装置的一部分是否与电控板导通连接,即可控制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
第一锅具组件可分离地设置在器具本体上,也就是说,第一锅具组件能够安装至器具本体上,烹饪器具能够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当烹饪完成后,第一锅具组件能够器具本体上取下。
具体地,在需要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食材清洗后放入烹饪腔内,将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并与器具本体安装,在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入器具本体上时,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能够推动检测装置的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运动,当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理解的是,目标位置即为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并能够与器具本体实现安装的位置,也就是说,目标位置为第一锅具组件的安装位置,当第一锅具组件移至安装位置时,检测装置的一部分与电控板导通连接。即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与器具本体连接的目标位置时,电控板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此时才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启动工作。换句话说,当第一锅具组件未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即使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也无法使烹饪器具启动工作。
能够理解的是,若第一锅具组件安装不到位,即第一锅具组件未移动至目标位置,用户在触动烹饪器具上的控制按键使烹饪器具开始工作时,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容易从第一锅具组件与器具本体的连接处泄漏,导致用户烫伤等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检测装置与第一锅具组件相配合,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与器具本体连接的目标位置时,电控板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检测装置包括微动开关和传动组件,其中,微动开关能够与电控板接触,传动组件活动地设于器具本体上,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能够通过传动组件推动微动开关移动;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具体而言,检测装置包括微动开关和传动组件,其中,微动开关能够与电控板接触以实现电控板的导通,且微动开关能够与电控板断开,能够理解的是,当微动开关与电控板接触时,电控板内部的电路导通,此时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启动工作,当微动开关与电控板断开时,即使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由于电控板内部电路未导通,则烹饪器具也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微动开关是否与电控板导通连接,即可控制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
传动组件的一部分能够与微动开关的一部分相配合,且传动组件活动地设置在器具本体上,当需要对第一锅具组件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入器具本体,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能够推动传动组件移动,传动组件移动能够推动微动开关移动,并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的检测,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与器具本体连接的目标位置时,微动开关才会与电控板导通连接,即通过设置微动开关、传动组件与第一锅具组件在移至器具本体过程中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微动开关朝向传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传动组件包括推杆和第一弹性件,其中,推杆活动地设置于器具本体上,推杆朝向微动开关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推杆通过第二凸起部与第一凸起部相配合推动微动开关移动,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器具本体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推杆;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凸起部与第一凸起部相抵接,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具体而言,传动组件包括推杆和第一弹性件,其中,推杆活动地设置在器具本体上,即推杆能够相对于器具本体运动,且微动开关朝向传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推杆朝向微动开关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入器具本体时,能够使推杆移动,推杆运动能够带动第二凸起部运动,第二凸起部运动能够通过第一凸起部推动微动开关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第二凸起部与第一凸起部相抵接,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是否安装到位和蒸汽的输送,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器具本体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推杆上,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入器具本体时,第一锅具组件能够使推杆运动,推杆上的第二凸起部通过推动第一凸起部,以使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此时,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可通过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启动工作。当烹饪结束时,将第一锅具组件从器具本体上取下,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推杆回到原位,以便下一次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时,进行动力的传递,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是否安装到位进行检测。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能够实现推杆移动后的复位,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可以为压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岀汽接头,岀汽接头可移动地设置于器具本体,岀汽接头的一部分与推杆相接触,出汽接头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通,岀汽接头的另一端能够与烹饪腔连通;其中,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能够推动岀汽接头相对于器具本体移动,岀汽接头移动能够推动推杆移动。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岀汽接头,具体而言,岀汽接头可移动地设置在器具本体上,也就是说,岀汽接头能够相对于器具本体运动。岀汽接头的一部分与推杆接触,在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动至目标位置时,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能够推动岀汽接头移动,岀汽接头移动能够推动推杆运动,推杆运动能够带动第二凸起部运动,第二凸起部运动能够推动第一凸起部移动,第一凸起部移动能够带动微动开关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并在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时,岀汽接头两端分别与蒸汽发生器和第一锅具组件的烹饪腔连通,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是否安装到位和蒸汽的输送。通过岀汽接头实现动力的传递,即利用烹饪器具自身的结构实现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的检测以及蒸汽的输送,能够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和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器具本体连接,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设置于岀汽接头;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具体而言,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器具本体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岀汽接头上,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入器具本体时,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推动岀汽接头,岀汽接头推动推杆,第二弹性件被压缩,推杆上的第二凸起部通过推动第一凸起部,以带动微动开关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此时,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可通过触动烹饪器具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启动工作。当烹饪结束时,将第一锅具组件从器具本体上取下,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不再与岀汽接头抵接,第二弹性件驱动岀汽接头回到原位,以便下一次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时,进行动力的传递,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是否安装到位进行检测。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能够实现岀汽接头移动后的复位,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可以为压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岀汽接头背离第一锅具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能够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相接触。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岀汽接头背离第一锅具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能够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相接触以进行限位配合,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部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限位配合,在第一锅具组件取下时,防止岀汽接头从器具本体上脱出,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可以为卡勾或卡扣,卡勾或卡扣能够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形成限位配合,从而防止岀汽接头脱出器具本体,提高烹饪器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岀汽接头与第一限位部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岀汽接头与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一限位部对岀汽接头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限位。此外,一体结构还便于岀汽接头的加工生产,从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锅具组件包括进汽接头,进汽接头的第一端与烹饪腔连通,进汽接头的第二端能够与岀汽接头连通;其中,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能够带动进汽接头移动以推动岀汽接头相对于器具本体移动。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第一锅具组件包括进汽接头,具体而言,进汽接头的一端与烹饪腔连通,进汽接头的另一端能够与岀汽接头连通,能够理解的是,当将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动至器具本体时,第一锅具组件通过进汽接头推动岀汽接头,从而使岀汽接头推动推杆,第一弹性件被压缩,第二凸起部推动第一凸起部,以带动微动开关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实现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与器具本体连接的目标位置时,电控板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通过使第一锅具组件上的进汽接头实现动力的传递,并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到位时,进汽接头与岀汽接头能够连通,实现蒸汽的输送,即利用烹饪器具自身的结构实现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的检测以及蒸汽的输送,能够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和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岀汽接头朝向进汽接头的一侧;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密封件朝向进汽接头的一端与进汽接头相抵接。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件,具体而言,在岀汽接头朝向进汽接头的一侧设有密封件,也就是说,在岀汽接头与进汽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从而可以防止蒸汽泄漏伤人,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具体地,当需要对第一锅具组件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移至器具本体上,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即第一锅具组件已安装到位,此时,微动开关与电控板导通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上的控制按键控制烹饪器具开始工作,进汽接头与岀汽接头连通,能够理解的是,岀汽接头与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汽接头与第一锅具组件的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器产生水蒸汽经岀汽接头和进汽接头进入烹饪腔内,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通过在进汽接头与岀汽接头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提高岀汽接头与进汽接头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有效防止蒸汽从该连接处泄漏,导致用户烫伤等安全事故,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能够理解的是,硅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岀汽接头通过密封件与进汽接头相抵接,从而在进汽接头与岀汽接头之间形成密封,提高进汽接头与岀汽接头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设置于密封件朝向进汽接头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件,具体而言,在密封件朝向进汽接头的一侧还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固定密封件,也就是说,通过在密封件朝向进汽接头的一侧设置固定件,以实现对密封件的固定,提高密封件的安装稳定性,进而防止密封件从岀汽接头上脱落导致进汽接头与岀汽接头之间密封失效的问题,进一步防止蒸汽泄漏,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感压装置,感压装置设置于器具本体,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能够带动感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运动;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感压装置的一部分与第一锅具组件相配合。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感压装置,具体而言,在器具本体上还设有感压装置,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感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运动,当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时,感压装置的一部分能够与第一锅具组件相配合。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锅具组件可以取放于器具本体上,当需要对第一锅具组件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当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即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时,感压装置的一部分与第一锅具组件相配合,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移至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与感压装置的一部分相配合,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能够使用户感知第一锅具组件已安装到位,进而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举例地,当第一锅具组件逐渐移入器具本体时,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能够与感压装置的一部分相抵接,并带动感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运动,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感压装置的一部分能够卡入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中,从而给用户一个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的反馈,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锅具组件包括避让槽,感压装置包括感压件和第三弹性件,其中,感压件的一部分能够与第一锅具组件相配合,第三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感压件连接,第三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器具本体连接,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能够推动感压件移动,以使第三弹性件被压缩;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感压件的一部分位于避让槽内,第三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感压装置的具体结构,具体而言,第一锅具组件包括避让槽,能够理解的是,避让槽设置于第一锅具组件朝向感压装置的一侧。感压装置包括感压件和第三弹性件,其中,感压件的一部分能够与第一锅具组件向配合,且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感压件连接,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器具本体连接,也就是说,感压件能够通过第三弹性件与器具本体连接。具体地,当需要对第一器具组件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移入器具本体上,在移动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第一锅具组件朝向感压装置的部分与感压件相配合以推动感压件移动,感压件移动使得第三弹性件受压,即第三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感压件朝向第一锅具组件的一部分能够卡入第一锅具组件的避让槽内,此时第三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也就是说,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到位时,感压件对应避让槽,此时第一锅具组件不再对感压件施压,第三弹性件想要恢复自然状态,于是驱动感压件卡入避让槽内,实现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的反馈。
换句话说,当感压件的一部分卡入避让槽内时,即使第一锅具组件的安装位置,即目标位置,从而给用户一个直观地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的反馈,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感压件的一部分能够卡入避让槽内,从而可以在将第一锅具组件安装至器具本体时,能够对第一锅具组件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提高烹饪器具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能够理解的是,在高度方向上,第一锅具组件与烹饪器具的机体具有一定间隙,在烹饪完成后,用户可以抬起第一锅具组件实现第一锅具组件的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槽在高度方向的深度不宜过深,若过深,则需要在第一锅具组件与机体之间设置较大间隙以便于第一锅具组件的取出,降低第一锅具组件安装至器具本体时的密封性。且避让槽在高度方向的深度不易过浅,若过浅,则不利用用户感知第一锅具组件是否安装到位,故需要对避让槽的槽深进行合理设计,以在用户感知第一锅具组件安装到位的同时,便于第一锅具组件的取放,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三弹性件可以为压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感压件背离第一锅具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能够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相接触。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感压件背离第一锅具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具体而言,第二限位部能够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相接触以进行限位配合,从而可以通过第二限位部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限位配合,在第一锅具组件取下时,防止感压件从器具本体上脱出,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部可以为卡勾或卡扣,卡勾或卡扣能够与器具本体的一部分形成限位配合,从而防止感压件脱出器具本体,提高烹饪器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感压件与第二限位部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感压件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二限位部对感压件在高度方向上的有效限位。此外,一体结构还便于感压件的加工生产,从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水箱、水泵和第一管路,其中,水箱和水泵设置于器具本体,水箱与水泵连通,第一管路分别与水泵和蒸汽发生器连通。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水箱、水泵和第一管路,具体而言,器具本体上设置有水箱和水泵,且水箱和水泵连通,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水泵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通。具体地,当第一锅具组件移动至目标位置,并与器具本体安装时,进汽接头与岀汽接头导通,岀汽接头与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汽接头与烹饪腔连通,水泵将水从水箱中抽出,经第一管路输送至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对水加热并产生水蒸汽,水蒸汽经岀汽接头和进汽接头进入烹饪腔,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
能够理解的是,水箱和水泵能够与器具本体可拆卸地连接,进而可以便于对水箱进行定期清洗,对水泵进行维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锅具组件、第二管路和加热装置,其中,第二锅具组件可取放于器具本体,第二锅具组件包括相连通的容器和加热腔,第二管路分别与水泵和容器连通,加热装置设置于器具本体,加热装置能够对容器内的水加热。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锅具组件、第二管路和加热装置,具体而言,第二锅具组件可分离地设置在器具本体上,也就是说,第二锅具组件能够安装至器具本体上,能够理解的是,第二锅具组件包括盖体和锅体,盖体盖设在锅体上并形成加热腔,当将第二锅具组件安装至器具本体上,烹饪器具能够对加热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此外,当烹饪完成后,第二锅具组件能够器具本体上取下。
第二锅具组件包括容器和加热腔,且容器与加热腔连通,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水泵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容器连通,水泵与水箱连通,器具本体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具体地,水泵可以将水箱内的水抽出,经第二管路输送至容器内,加热装置对容器内的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进入加热腔,实现对加热腔内食材的加热。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锅具组件利用蒸汽发生器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实现食材的烹饪,第二器具组件利用加热装置对容器的水加热产生水蒸汽实现对食材的烹饪,也就是说,第一锅具组件和第二锅具组件分别采用不同的蒸汽产生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和第二锅具组件分别控制,进而可以避免在控制第一锅具组件工作时,还需要使第二锅具组件同时工作,提高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此外,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第一锅具组件和第二锅具组件,可以实现第一锅具组件和第二锅具组件同时工作,从而可以显著提高烹饪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锅具组件为蒸锅,第二锅具组件为蒸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A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B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C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器具本体,120电控板,130检测装置,131微动开关,1311第一凸起部,132传动组件,1321推杆,1322第一弹性件,1323第二凸起部,140第一锅具组件,141进汽接头,142避让槽,150蒸汽发生器,160岀汽接头,161第一限位部,170第二弹性件,180密封件,190固定件,210感压装置,211感压件,2111第二限位部,212第三弹性件,220水箱,230水泵,240第二锅具组件,25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器具本体110;电控板120,设于器具本体110;检测装置130,设于器具本体110上;第一锅具组件140,可分离地设于器具本体110上,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能够推动检测装置13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110运动,第一锅具组件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150,设置于器具本体110上,并与烹饪腔连通;其中,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器具本体110、电控板120、检测装置130、第一锅具组件140和蒸汽发生器150,具体而言,第一锅具组件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150与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器150产生的蒸汽输送至第一锅具组件的烹饪腔,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且通过蒸汽对食材进行烹饪,能够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食材烹饪后的口感。
电控板120和检测装置130设置在器具本体110上,其中,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能够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或断开连接,例如,检测装置130包括微动开关131,微动开关131能够与电控板120接触或断开,具体地,当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接触时,电控板120内部的电路导通,此时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当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断开时,即使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由于电控板120内部电路未导通,则烹饪器具100也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是否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即可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工作状态。
第一锅具组件140可分离地设置在器具本体110上,也就是说,第一锅具组件140能够安装至器具本体110上,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锅具组件140包括锅体,锅体具有烹饪腔,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盖体与器具本体110连接,当将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至器具本体110上,盖体能够盖设在锅体上,烹饪器具100能够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当烹饪完成后,第一锅具组件140能够器具本体110上取下。
具体地,在需要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食材清洗后放入烹饪腔内,将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并与器具本体110安装,在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入器具本体110上时,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能够推动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110运动,当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理解的是,目标位置即为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并能够与器具本体110实现安装的位置,也就是说,目标位置为第一锅具组件140的安装位置,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至安装位置时,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即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的目标位置时,电控板120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此时才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换句话说,当第一锅具组件140未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即使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也无法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
能够理解的是,若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不到位,即第一锅具组件140未移动至目标位置,用户在触动烹饪器具100上的控制按键使烹饪器具100开始工作时,蒸汽发生器150产生的蒸汽容易从第一锅具组件140与器具本体110的连接处泄漏,导致用户烫伤等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检测装置130与第一锅具组件140相配合,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的目标位置时,电控板120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检测装置130包括微动开关131和传动组件132,其中,微动开关131能够与电控板120接触,传动组件132活动地设于器具本体110上,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能够通过传动组件132推动微动开关131移动;其中,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检测装置130的具体结构,具体而言,检测装置130包括微动开关131和传动组件132,其中,微动开关131能够与电控板120接触以实现电控板120的导通,且微动开关131能够与电控板120断开,能够理解的是,当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接触时,电控板120内部的电路导通,此时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当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断开时,即使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由于电控板120内部电路未导通,则烹饪器具100也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微动开关131是否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即可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工作状态。
传动组件132的一部分能够与微动开关131的一部分相配合,且传动组件132活动地设置在器具本体110上,当需要对第一锅具组件140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入器具本体110,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能够推动传动组件132移动,传动组件132移动能够推动微动开关131移动,并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检测,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的目标位置时,微动开关131才会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即通过设置微动开关131、传动组件132与第一锅具组件140在移至器具本体110过程中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微动开关131朝向传动组件13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1311,传动组件132包括推杆1321和第一弹性件1322,其中,推杆1321活动地设置于器具本体110上,推杆1321朝向微动开关131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1323,推杆1321通过第二凸起部1323与第一凸起部1311相配合推动微动开关131移动,第一弹性件1322的第一端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第一弹性件1322的第二端设置于推杆1321;其中,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凸起部1323与第一凸起部1311相抵接,第一弹性件1322处于压缩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传动组件132的具体结构,具体而言,传动组件132包括推杆1321和第一弹性件1322,其中,推杆1321活动地设置在器具本体110上,即推杆1321能够相对于器具本体110运动,且微动开关131朝向传动组件13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1311,推杆1321朝向微动开关131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1323,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入器具本体110时,能够使推杆1321移动,推杆1321运动能够带动第二凸起部1323运动,第二凸起部1323运动能够通过第一凸起部1311推动微动开关131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第二凸起部1323与第一凸起部1311相抵接,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140是否安装到位和蒸汽的输送,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第一弹性件1322的一端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第一弹性件1322的另一端套设在推杆1321上,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入器具本体110时,第一锅具组件140能够使推杆1321运动,推杆1321上的第二凸起部1323通过推动第一凸起部1311,以使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此时,第一弹性件1322被压缩,可通过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当烹饪结束时,将第一锅具组件140从器具本体110上取下,第一弹性件1322能够驱动推杆1321回到原位,以便下一次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时,进行动力的传递,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140是否安装到位进行检测。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1322能够实现推杆1321移动后的复位,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1322可以为压簧。
其中,推杆1321与第二凸起部1323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推杆1321与第二凸起部1323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推杆1321与微动开关13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体结构还便于推杆1321的加工生产,因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另外,微动开关131与第一凸起部1311也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微动开关131与第一凸起部131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推杆1321与微动开关13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体结构还便于微动开关131的加工生产,因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岀汽接头160,岀汽接头160可移动地设置于器具本体110,岀汽接头160的一部分与推杆1321相接触,出汽接头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150连通,岀汽接头160的另一端能够与烹饪腔连通;其中,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能够推动岀汽接头160相对于器具本体110移动,岀汽接头160移动能够推动推杆1321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岀汽接头160,具体而言,岀汽接头160可移动地设置在器具本体110上,也就是说,岀汽接头160能够相对于器具本体110运动。岀汽接头160的一部分与推杆1321接触,在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动至目标位置时,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能够推动岀汽接头160移动,岀汽接头160移动能够推动推杆1321运动,推杆1321运动能够带动第二凸起部1323运动,第二凸起部1323运动能够推动第一凸起部1311移动,第一凸起部1311移动能够带动微动开关131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并在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时,岀汽接头160两端分别与蒸汽发生器150和第一锅具组件140的烹饪腔连通,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140是否安装到位和蒸汽的输送。通过岀汽接头160实现动力的传递,即利用烹饪器具100自身的结构实现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检测以及蒸汽的输送,能够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和生产成本。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70,第二弹性件170的第一端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第二弹性件170的第二端设置于岀汽接头160;其中,其中,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170处于压缩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70,具体而言,第二弹性件170的一端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第二弹性件170的另一端套设在岀汽接头160上,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入器具本体110时,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推动岀汽接头160,岀汽接头160推动推杆1321,第二弹性件170被压缩,推杆1321上的第二凸起部1323通过推动第一凸起部1311,以带动微动开关131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此时,第一弹性件1322处于压缩状态,可通过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当烹饪结束时,将第一锅具组件140从器具本体110上取下,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不再与岀汽接头160抵接,第二弹性件170驱动岀汽接头160回到原位,以便下一次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时,进行动力的传递,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140是否安装到位进行检测。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170能够实现岀汽接头160移动后的复位,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170可以为压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岀汽接头160背离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161,第一限位部161能够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岀汽接头160背离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161,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161能够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相接触以进行限位配合,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部161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限位配合,在第一锅具组件140取下时,防止岀汽接头160从器具本体110上脱出,进而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161可以为卡勾或卡扣,卡勾或卡扣能够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形成限位配合,从而防止岀汽接头160脱出器具本体110,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岀汽接头160与第一限位部161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岀汽接头160与第一限位部161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一限位部161对岀汽接头160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限位。此外,一体结构还便于岀汽接头160的加工生产,从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锅具组件140包括进汽接头141,进汽接头141的第一端与烹饪腔连通,进汽接头141的第二端能够与岀汽接头160连通,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能够带动进汽接头141移动以推动岀汽接头160相对于器具本体110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锅具组件140包括进汽接头141,具体而言,进汽接头141的一端与烹饪腔连通,进汽接头141的另一端能够与岀汽接头160连通,能够理解的是,当将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动至器具本体110时,第一锅具组件140通过进汽接头141推动岀汽接头160,从而使岀汽接头160推动推杆1321,第一弹性件1322被压缩,第二凸起部1323推动第一凸起部1311,以带动微动开关131移动,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实现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的目标位置时,电控板120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通过使第一锅具组件140上的进汽接头141实现动力的传递,并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到位时,进汽接头141与岀汽接头160能够连通,实现蒸汽的输送,即利用烹饪器具100自身的结构实现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检测以及蒸汽的输送,能够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和生产成本。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密封件180,密封件180设置于岀汽接头160朝向进汽接头141的一侧;其中,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密封件180朝向进汽接头141的一端与进汽接头141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密封件180,具体而言,在岀汽接头160朝向进汽接头141的一侧设有密封件180,也就是说,在岀汽接头160与进汽接头14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80,从而可以防止蒸汽泄漏伤人,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具体地,当需要对第一锅具组件140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140移至器具本体110上,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即第一锅具组件140已安装到位,此时,微动开关131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100上的控制按键控制烹饪器具100开始工作,进汽接头141与岀汽接头160连通,能够理解的是,岀汽接头160与蒸汽发生器150连通,进汽接头141与第一锅具组件140的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器150产生水蒸汽经岀汽接头160和进汽接头141进入烹饪腔内,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通过在进汽接头141与岀汽接头160之间设置密封件180,能够提高岀汽接头160与进汽接头141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有效防止蒸汽从该连接处泄漏,导致用户烫伤等安全事故,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180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能够理解的是,硅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岀汽接头160通过密封件180与进汽接头141相抵接,从而在进汽接头141与岀汽接头160之间形成密封,提高进汽接头141与岀汽接头160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固定件190,固定件190设置于密封件180朝向进汽接头141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固定件190,具体而言,在密封件180朝向进汽接头141的一侧还设有固定件190,固定件190用于固定密封件180,也就是说,通过在密封件180朝向进汽接头141的一侧设置固定件190,以实现对密封件180的固定,提高密封件18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防止密封件180从岀汽接头160上脱落导致进汽接头141与岀汽接头160之间密封失效的问题,进一步防止蒸汽泄漏,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五: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感压装置210,感压装置210设置于器具本体110,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能够带动感压装置21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110运动;其中,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感压装置210的一部分与第一锅具组件140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感压装置210,具体而言,在器具本体110上还设有感压装置210,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感压装置21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器具本体110运动,当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时,感压装置210的一部分能够与第一锅具组件140相配合。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锅具组件140可以取放于器具本体110上,当需要对第一锅具组件140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当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即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时,感压装置210的一部分与第一锅具组件140相配合,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至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与感压装置210的一部分相配合,从而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能够使用户感知第一锅具组件140已安装到位,进而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利性。
举例地,当第一锅具组件140逐渐移入器具本体110时,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能够与感压装置210的一部分相抵接,并带动感压装置210的至少一部分运动,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感压装置210的一部分能够卡入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中,从而给用户一个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反馈,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锅具组件140包括避让槽142,感压装置210包括感压件211和第三弹性件212,其中,感压件211的一部分能够与第一锅具组件140相配合,第三弹性件212的第一端与感压件211连接,第三弹性件212的第二端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能够推动感压件211移动,以使第三弹性件212被压缩;其中,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感压件211的一部分位于避让槽142内,第三弹性件212处于自然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感压装置210的具体结构,具体而言,第一锅具组件140包括避让槽142,能够理解的是,避让槽142设置于第一锅具组件140朝向感压装置210的一侧。感压装置210包括感压件211和第三弹性件212,其中,感压件211的一部分能够与第一锅具组件140向配合,且第三弹性件212的一端与感压件211连接,第三弹性件212的另一端与器具本体110连接,也就是说,感压件211能够通过第三弹性件212与器具本体110连接。
具体地,当需要对第一器具组件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将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上,在移动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第一锅具组件140朝向感压装置210的部分与感压件211相配合以推动感压件211移动,感压件211移动使得第三弹性件212受压,即第三弹性件21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感压件211朝向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部分能够卡入第一锅具组件140的避让槽142内,此时第三弹性件212处于自然状态,也就是说,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到位时,感压件211对应避让槽142,此时第一锅具组件140不再对感压件211施压,第三弹性件212想要恢复自然状态,于是驱动感压件211卡入避让槽142内,实现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反馈。
换句话说,当感压件211的一部分卡入避让槽142内时,即使第一锅具组件140的安装位置,即目标位置,从而给用户一个直观地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反馈,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感压件211的一部分能够卡入避让槽142内,从而可以在将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至器具本体110时,能够对第一锅具组件140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提高烹饪器具100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能够理解的是,在高度方向上,第一锅具组件140与烹饪器具100的机体具有一定间隙,在烹饪完成后,用户可以抬起第一锅具组件140实现第一锅具组件140的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槽142在高度方向的深度不宜过深,若过深,则需要在第一锅具组件140与机体之间设置较大间隙以便于第一锅具组件140的取出,降低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至器具本体110时的密封性。且避让槽142在高度方向的深度不易过浅,若过浅,则不利用用户感知第一锅具组件140是否安装到位,故需要对避让槽142的槽深进行合理设计,以在用户感知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同时,便于第一锅具组件140的取放,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三弹性件212可以为压簧。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将避让槽142的槽深设为1mm左右,能够在用户感知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到位的同时,便于第一锅具组件140的取放。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感压件211背离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2111,第二限位部2111能够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感压件211背离第一锅具组件140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2111,具体而言,第二限位部2111能够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相接触以进行限位配合,从而可以通过第二限位部2111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限位配合,在第一锅具组件140取下时,防止感压件211从器具本体110上脱出,进而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部2111可以为卡勾或卡扣,卡勾或卡扣能够与器具本体110的一部分形成限位配合,从而防止感压件211脱出器具本体110,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感压件211与第二限位部2111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感压件211与第二限位部2111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二限位部2111对感压件211在高度方向上的有效限位。此外,一体结构还便于感压件211的加工生产,从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六: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水箱220、水泵230和第一管路,其中,水箱220和水泵230设置于器具本体110,水箱220与水泵230连通,第一管路分别与水泵230和蒸汽发生器15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水箱220、水泵230和第一管路,具体而言,器具本体110上设置有水箱220和水泵230,且水箱220和水泵230连通,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水泵230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150连通。具体地,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目标位置,并与器具本体110安装时,进汽接头141与岀汽接头160导通,岀汽接头160与蒸汽发生器150连通,进汽接头141与烹饪腔连通,水泵230将水从水箱220中抽出,经第一管路输送至蒸汽发生器150,蒸汽发生器150对水加热并产生水蒸汽,水蒸汽经岀汽接头160和进汽接头141进入烹饪腔,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
当第一锅具组件140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理解的是,目标位置即为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入器具本体110并能够与器具本体110实现安装的位置,也就是说,目标位置为第一锅具组件140的安装位置,当第一锅具组件140移至安装位置时,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能够相对于器具本体110移动,以与电控板120导通连接。即只有在第一锅具组件140移动至与器具本体110连接的目标位置时,电控板120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此时才可以通过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以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换句话说,当第一锅具组件140未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即使触动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按键也无法使烹饪器具100启动工作。通过设置检测装置130与第一锅具组件140在移至器具本体110过程中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因第一锅具组件140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蒸汽泄漏伤人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能够理解的是,水箱220和水泵230能够与器具本体110可拆卸地连接,进而可以便于对水箱220进行定期清洗,对水泵230进行维修。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锅具组件240、第二管路和加热装置250,其中,第二锅具组件240可取放于器具本体110,第二锅具组件240包括相连通的容器和加热腔,第二管路分别与水泵230和容器连通,加热装置250设置于器具本体110,加热装置250能够对容器内的水加热。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锅具组件240、第二管路和加热装置250,具体而言,第二锅具组件240可分离地设置在器具本体110上,也就是说,第二锅具组件240能够安装至器具本体110上,能够理解的是,第二锅具组件240包括盖体和锅体,盖体盖设在锅体上并形成加热腔,当将第二锅具组件240安装至器具本体110上,烹饪器具100能够对加热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此外,当烹饪完成后,第二锅具组件240能够器具本体110上取下。
第二锅具组件240包括容器和加热腔,且容器与加热腔连通,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水泵230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容器连通,水泵230与水箱220连通,器具本体110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250,具体地,水泵230可以将水箱220内的水抽出,经第二管路输送至容器内,加热装置250对容器内的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进入加热腔,实现对加热腔内食材的加热。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锅具组件140利用蒸汽发生器150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实现食材的烹饪,第二器具组件利用加热装置250对容器的水加热产生水蒸汽实现对食材的烹饪,也就是说,第一锅具组件140和第二锅具组件240分别采用不同的蒸汽产生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锅具组件140和第二锅具组件240分别控制,进而可以避免在控制第一锅具组件140工作时,还需要使第二锅具组件240同时工作,提高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便利性,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此外,通过在烹饪器具100上设置第一锅具组件140和第二锅具组件240,可以实现第一锅具组件140和第二锅具组件240同时工作,从而可以显著提高烹饪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锅具组件140为蒸锅,第二锅具组件240为蒸笼。蒸锅和蒸笼能够同时工作,也可分别工作,从而能够在提高对烹饪器具100使用便利性的同时,提高烹饪过程中的烹饪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具本体;
电控板,设于所述器具本体;
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器具本体上;
第一锅具组件,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移入所述器具本体能够推动所述检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器具本体运动,所述第一锅具组件设有烹饪腔;
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上,并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检测装置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控板导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微动开关,能够与所述电控板接触;
传动组件,活动地设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移入所述器具本体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推动所述微动开关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处于所述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控板导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动开关朝向所述传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推杆,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推杆朝向所述微动开关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推杆通过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配合推动所述微动开关移动;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器具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推杆;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处于所述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岀汽接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岀汽接头的一部分与所述推杆相接触,所述出汽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岀汽接头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移入所述器具本体能够推动所述岀汽接头相对于所述器具本体移动,所述岀汽接头移动能够推动所述推杆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器具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岀汽接头;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处于所述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岀汽接头背离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与所述器具本体的一部分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包括:
进汽接头,所述进汽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烹饪腔连通,所述进汽接头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岀汽接头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移入所述器具本体能够带动所述进汽接头移动以推动所述岀汽接头相对于所述器具本体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岀汽接头朝向所述进汽接头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处于所述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密封件朝向所述进汽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汽接头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密封件朝向所述进汽接头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移入所述器具本体能够带动所述感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器具本体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感压装置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相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包括避让槽;
所述感压装置包括:
感压件,所述感压件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相配合;
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压件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器具本体连接,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移入所述器具本体能够推动所述感压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弹性件被压缩;
其中,所述第一锅具组件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感压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压件背离所述第一锅具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与所述器具本体的一部分相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箱和水泵,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泵连通;
第一管路,分别与所述水泵和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锅具组件,可取放于所述器具本体,所述第二锅具组件包括相连通的容器和加热腔;
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水泵和所述容器连通;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所述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容器内的水加热。
CN202121454424.7U 2021-06-29 2021-06-2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502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4424.7U CN215502466U (zh) 2021-06-29 2021-06-29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4424.7U CN215502466U (zh) 2021-06-29 2021-06-29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2466U true CN215502466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1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4424.7U Active CN215502466U (zh) 2021-06-29 2021-06-2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2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8668B (zh) 烹饪器具
CN215502466U (zh) 烹饪器具
CN201098026Y (zh) 带杯盖安全锁紧机构的搅拌器
CN204698315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841326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17338193U (zh) 一种新型炒菜厨师机
CN218528518U (zh) 一种烹饪锅具
CN212165652U (zh) 一种带安全连锁开关机构的食物料理机
CN215127546U (zh) 烹饪器具
CN220876570U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加热电器
CN219460908U (zh) 烹饪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16293830U (zh) 一种烹饪料理机的锅盖锁紧机构
CN216317155U (zh) 烹饪设备的底座及烹饪设备
CN212912996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19742419U (zh) 蒸烤箱
CN213940472U (zh) 一种烹调器具
CN217937988U (zh) 一种多功能和面醒面机
CN116919194A (zh) 一种多功能厨房电器
CN216628274U (zh) 一种微波烤箱
CN213345276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压力锅
CN216754279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加热控制装置
CN210227906U (zh) 搅拌机
CN201189092Y (zh) 高热效并自动控压的电压力锅
CN219516039U (zh) 烹饪器具及烹饪装置
CN218186418U (zh) 一种电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