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9756U -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9756U
CN215499756U CN202121384481.2U CN202121384481U CN215499756U CN 215499756 U CN215499756 U CN 215499756U CN 202121384481 U CN202121384481 U CN 202121384481U CN 215499756 U CN215499756 U CN 215499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negative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44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贤强
饶巍巍
姜发明
潘连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44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9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9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9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板;若干负极线,所述负极线交叉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正极线,所述正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且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若干负极线的公共端连接;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且相邻两所述负极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负极线的走线进行交叉设计,以使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交叉的间隔分布,当其中一条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失效时,与其交叉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还能够正常点亮,能够避免整个屏幕的亮暗明显,从而能够防止出现背光不均匀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产品(手机、平板等)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的线路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FPC走线设计中,若出现一颗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失效,会使得整个屏幕的亮暗明显,导致背光不均匀。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FPC走线设计中存在的背光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其包括:
基材板;
若干负极线,所述负极线交叉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
正极线,所述正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且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若干负极线的公共端连接;
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且相邻两所述负极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负极线包括:
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一负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并与所述正极线连接;
第二负极线,所述第二负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并与所述正极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负极线与所述第一负极线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
若干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
若干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材板上设置有正极焊盘与负极焊盘,所述正极焊盘与所述负极焊盘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焊盘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焊盘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材板为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制成的基材板。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壳体;
以及如上述的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板;若干负极线,所述负极线交叉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正极线,所述正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且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若干负极线的公共端连接;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且相邻两所述负极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负极线的走线进行交叉设计,以使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交叉的间隔分布,当其中一条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失效时,与其交叉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还能够正常点亮,能够避免整个屏幕的亮暗明显,从而能够防止出现背光不均匀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FPC的线路图。
图2是现有FPC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FPC的线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FPC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FPC的正面线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FPC的反面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产品(手机、平板等)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柔性电路板的线路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图1与图2所示,图1是现有FPC的线路图,图2是现有FPC的电路原理图,其中,A表示正极线,K1、K2表示两条负极线。在现有的FPC走线设计中,背光在低电流检测时存在亮暗不均的现象。另外,若出现一颗发光二极管失效,会使得整个屏幕的亮暗明显,导致背光不均匀。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板;若干负极线,所述负极线交叉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正极线,所述正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且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若干负极线的公共端连接;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且相邻两所述负极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负极线的走线进行交叉设计,以使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交叉的间隔分布,当其中一条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失效时,与其交叉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还能够正常点亮,能够避免整个屏幕的亮暗明显,从而能够防止出现背光不均匀的现象。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其包括:基材板1、负极线、正极线与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负极线设置有若干,且所述负极线交叉设置在所述基材板1上,所述正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1上,且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若干负极线的公共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有若干,并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且相邻两所述负极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负极线的走线进行交叉设计,以使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交叉的间隔分布。因各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亮度与电压存在差异,将发光二极管进行交叉分布可以将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差异进行中和,以使背光显示均匀,即使在低电流检测时也不会存在亮暗不均的现象。另外,当其中一条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失效时,与其交叉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还能够正常点亮,以避免出现整个屏幕的亮暗明显的问题,从而能够防止出现背光不均匀的现象。
请参阅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线包括:第一负极线K1与第二负极线K2。其中,所述第一负极线K1设置在所述基材板1上,并与所述正极线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线K2设置在所述基材板1上,并与所述正极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负极线K2与所述第一负极线K1交叉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若干第一发光二极管2与若干第二发光二极管3,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K1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2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K2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3交叉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负极线K1与所述第二负极线K2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负极线K1与所述第二负极线K2的公共端与所述正极线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K1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3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K2上,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3交叉分布。通过两并线路进行交叉设计,当其中一路线路上的发光二极管失效时,另一路上的发光二极管还能够正常点亮,例如,当第一负极线K1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出现失效的情况时,所述第二负极线K2上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3还能够正常工作,以避免因FPC上的一颗发光二极管失效时,导致整个屏幕出现亮暗明显的问题。另外,通过两路负极线交叉式走线,即使在低电流时,也能够防止亮暗不均的情况发生,使得背光更加均匀。
请继续参与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负极线K1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3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负极线K2上,以使发光二极管分布在显示屏上的光线更加均匀。另外,当其中一路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失效时,另一路上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也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显示屏上,从而使背光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5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材板1上设置有正极焊盘4与负极焊盘5,所述正极焊盘5与所述负极焊盘4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焊盘5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焊盘4连接,以便于发光二极管的安装。例如,所述正极焊盘5与所述负极焊盘4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K1与所述第二负极线K2上,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焊盘5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焊盘4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3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焊盘5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3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焊盘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材板1为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制成的基材板1,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柔性电路板具有高度可靠性与,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具体如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的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具体如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板;若干负极线,所述负极线交叉设置在所述基材板1上;正极线,所述正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1上,且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若干负极线的公共端连接;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且相邻两所述负极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负极线的走线进行交叉设计,以使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交叉的间隔分布,当其中一条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失效时,与其交叉的负极线上的发光二极管还能够正常点亮,能够避免整个屏幕的亮暗明显,从而能够防止出现背光不均匀的现象。另外,将发光二极管进行交叉分布可以将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差异进行中和,以使背光显示均匀,即使在低电流检测时也不会存在亮暗不均的现象。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板;
若干负极线,所述负极线交叉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
正极线,所述正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且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若干负极线的公共端连接;
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且相邻两所述负极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线包括:
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一负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并与所述正极线连接;
第二负极线,所述第二负极线设置在所述基材板上,并与所述正极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负极线与所述第一负极线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
若干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
若干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板上设置有正极焊盘与负极焊盘,所述正极焊盘与所述负极焊盘连接在所述负极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焊盘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焊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板为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制成的基材板。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以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CN202121384481.2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499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4481.2U CN215499756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4481.2U CN215499756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9756U true CN215499756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0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4481.2U Active CN215499756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9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190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725265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2004739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837152B2 (en)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CN215499756U (zh)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1015876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11264843U (zh) 一种led透明显示屏
CN211702464U (zh) 一种led透明显示屏
KR20100091384A (ko) 매립 직하형 엘이디 어레이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324837B2 (en) Parallel light-emitting circuit of parallel LE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111180431A (zh) 双面显示封装结构
CN214481454U (zh) 柔性电路板、灯条、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4397779B (zh) 一种使mini LED背光分区亮度均匀的结构
US11732874B2 (en) Light strip,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398711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721117B2 (en) Lighting device
US10295730B2 (en) Light bar for back light unit containing resistance modulated LED strings
TWI574087B (zh) 光源模塊及背光模塊
CN111200053A (zh) 一种制造超细导线型led透明显示屏的方法及显示屏
CN220065696U (zh) 透明柔性显示模组及透明柔性显示屏
CN220491589U (zh) 一种段码式显示装置
CN211014949U (zh) 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54144B (zh) 背光板、立体背光板及两者的制作方法
CN216435443U (zh) 一种高亮度的led透明显示屏
CN210225883U (zh) 液晶显示模组用的双面柔性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