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4960U -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4960U
CN215494960U CN202120994850.3U CN202120994850U CN215494960U CN 215494960 U CN215494960 U CN 215494960U CN 202120994850 U CN202120994850 U CN 202120994850U CN 215494960 U CN215494960 U CN 215494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intersecting
positive electrode
positive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4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Oumais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Oumais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Oumais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Oumais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4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4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4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49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触控反馈模组包括:压电马达,包括压电层及正电极组、负电极组,正电极组包括多个正电极,负电极组包括多个负电极,正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负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设置;触摸板,设置在压电马达的一侧,具有多个相交区域和多个非相交区域,相交区域正对正电极和负电极交叠的位置,非相交区域为触摸板上除了相交区域以外的区域;控制模块,与正电极及负电极分别信号相连,用于在用户触摸相交区域时向相交区域正对的正电极及负电极加载第一激励电压,在用户触摸非相交区域时向靠近其的至少一相交区域正对的负电极及正电极加载第二激励电压;实现大面积振动,提高了振动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触控技术领域,触控反馈模组因其能够实现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效果,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触屏手机、车载设备、工业控制设备等触控装置。
由于压电材料具有同时提供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功能,利用压电材料制备压电马达应用于触控反馈模组中,以获得较好的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效果成为目前触控技术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基于压电马达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或其他较大面积触控板具有工作频带宽、振动强度大、响应时间短等特点,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面积较大,单个的压电马达组装至大面积的触控板上,无法带动整个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整体振动,同时也存在不同区域振动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导致触控反馈效果较差,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振动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包括:
压电马达,包括压电层及设置在所述压电层相对侧的正电极组和负电极组,所述正电极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正电极,所述负电极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负电极,所述正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负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触摸板,设置在所述压电马达的一侧,具有多个相交区域和多个非相交区域,所述相交区域正对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交叠的位置,所述非相交区域为所述触摸板上除了所述相交区域以外的区域;
控制模块,与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分别信号相连,用于在用户触摸所述相交区域时向所述相交区域正对的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加载第一激励电压,在用户触摸所述非相交区域时向靠近所述非相交区域的至少一个所述相交区域所正对的所述负电极及所述正电极加载第二激励电压。
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当外力按压触摸板上的相交区域时,控制模块向相交区域正对的正电极及负电极加载第一激励电压,压电层形变,相交区域振动,实现相交区域的触控反馈,当外力按压触摸板上的非相交区域时,控制模块向靠近该非相交区域的至少一个相交区域所正对的负电极及正电极加载第二激励电压,压电层形变,非相交区域两侧的相交区域振动,带动非相交区域随之振动,实现非相交区域的触控反馈,由于压电层相对侧的正电极组和负电极组在触摸板上形成多个相交区域和非相交区域,以将用户手指触摸的范围划分成多个单元,实现整个触控反馈模组的大面积振动,提高了振动的均匀性。通过控制每一相交区域所对应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第一加载电压能够实现触控反馈模组的相交区域局部均匀振动,通过控制靠近该非相交区域的至少一个相交区域所正对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第二加载电压同步协同产生均匀的触控反馈,实现非相交区域的均匀振动,并且可有效降低激励电压的大小,降低对驱动硬件的要求。另外,上述触控反馈模组相对于采用悬臂结构的触控反馈结构,降低了整体结构的厚度,便于实现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正投影于所述触摸板上时,多个所述正电极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和多个所述负电极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相同。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在正投影于触摸板时多个正电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和多个负电极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相同,使得多个相交区域的面积相同,通过施加相同的激励电压就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正电极的宽度之比为0.5-5;和/或,相邻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负电极的宽度之比为0.5-5。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相邻正电极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的宽度之比为0.5-5;和/或,相邻负电极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的宽度之比为0.5-5,以较为方便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的局部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多个正电极和多个负电极的宽度相同、相邻正电极之间的间距与相邻负电极之间的间距相同,以较为方便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的整体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设置,在用户触摸所述相交区域时,所述控制模块向任一所述相交区域正对的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加载的激励电压相同。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向任一相交区域正对的正电极及负电极加载的激励电压相同,以在用户触摸相交区域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触摸所述非相交区域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周围的一个所述相交区域正对的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加载所述第二激励电压,所述相交区域的所述第一激励电压与所述第二激励电压之比为所述相交区域振幅传递至所述非相交区域的振幅衰减系数。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非相交区域对应于一相交区域,并且限定相交区域的第一激励电压与第二激励电压之比为相交区域振幅传递至非相交区域的振幅衰减系数,以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非相交区域和相交区域的局部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触摸的所述非相交区域为第N-1列所述负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隙与第M行所述正电极交叠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1列所述负电极加载所述第二激励电压。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向非相交区域两侧相邻列的负电极和正电极所加载的激励电压,以在用户触摸两个负电极之间的间隙与正电极交叠的位置对应的非相交区域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触摸的所述非相交区域为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M行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隙与第N列所述负电极交叠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加载所述第二激励电压。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向非相交区域两侧相邻行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加载的激励电压,以在用户触摸两个正电极之间的间隙与负电极交叠的位置对应的非相交区域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触摸的所述非相交区域为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M行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隙与第N-1列所述负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隙交叠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1列所述负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1列所述负电极以及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分别施加所述第二加载激励电压。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向非相交区域周围的四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加载的激励电压,以在用户触摸非相交区域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置在所述正电极背离所述压电层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正电极组。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设置补强板,以能够提高触控反馈模组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板包括盖板玻璃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玻璃上的传感器,所述负电极通过环氧树脂胶贴附在所述传感器背离所述盖板玻璃的一侧。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触摸板包括盖板玻璃以及传感器,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触摸板的功能,通过限定负电极和传感器通过环氧树脂胶相贴附,以能够较为方便快捷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的组装。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
上述触控装置中,由于触控反馈模组中压电层相对侧的正电极组和负电极组在触摸板上形成多个相交区域和非相交区域,实现整个触控反馈模组的大面积振动,提高了振动的均匀性。通过控制每一相交区域所对应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第一加载电压能够实现触控反馈模组的相交区域局部均匀振动,通过控制靠近该非相交区域的至少一个相交区域所正对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第二加载电压同步协同产生均匀的触控反馈,实现非相交区域的均匀振动,并且可有效降低激励电压的大小,降低对驱动硬件的要求。另外,上述触控反馈模组相对于采用悬臂结构的触控反馈结构,降低了整体结构的厚度,便于实现小型化。因此,具有该触控反馈模组的触控装置能够实现大面积振动,振动的均匀性较好,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和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触摸板、电马达、正电极组及负电极组所组成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中触摸板相交区域和非相交区域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中触摸板、正电极、负电极的投影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触控反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触控反馈模组;
110、压电层;
120、正电极组;121、正电极;
130、负电极组;131、负电极;
140、触摸板;141、相交区域;142、非相交区域;143、盖板玻璃;144、传感器;1441、触控IC;1442、触控驱动IC;
150、控制模块;
160、补强板;
170、环氧树脂胶;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反馈模组100,包括压电马达,压电马达由压电层110、正电极组120、负电极组130组成,触控反馈模组100还包括触摸板140以及控制模块150,其中,压电层110可以采用有机压电材料、无机陶瓷压电材料、单晶压电材料、无铅压电材料等,较佳地,压电马达选用压电陶瓷。
如图2所示,正电极组120和负电极组130分别设置在压电层110相对的两侧面上,正电极组120包括多个正电极121,这些正电极121相互平行,并且这些正电极12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负电极组130包括多个负电极131,这些负电极131相互平行,并且这些负电极13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正电极121沿第一方向X延伸,负电极131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设置,以使得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相交,在具体设置时,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均可以采用银浆涂布、印刷在压电马达的两侧,当然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的材质及制备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
如图3所示,触摸板140设置在压电马达的一侧,在具体设置时,触摸板140可以设置在正电极组120背离压电层110的一侧,触摸板140还可以设置在负电极组130背离压电层110的一侧。触摸板140具有多个相交区域141和多个非相交区域142,相交区域141正对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交叠的位置,非相交区域142为两列负电极131之间的间隙与正电极121交叠的位置。
控制模块150分别与正电极121及负电极131信号相连,控制模块150用于在用户触摸相交区域141时向该相交区域141正对的正电极121及负电极131加载第一激励电压,控制模块150用于在用户触摸非相交区域142时向靠近该非相交区域142的至少一个相交区域141所正对的负电极131及正电极121加载第二激励电压。
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当外力按压触摸板140上的相交区域141时,控制模块150向相交区域141正对的正电极121及负电极131加载第一激励电压,压电层110形变,相交区域141振动,实现相交区域141的触控反馈,当外力按压触摸板140上的非相交区域142时,控制模块150向靠近该非相交区域142的至少一个相交区域141所正对的负电极131及正电极121加载第二激励电压,压电层110形变,非相交区域142两侧的相交区域141振动,带动非相交区域142随之振动,实现非相交区域142的触控反馈,由于压电层110相对侧的正电极组120和负电极组130在触摸板140上形成多个相交区域141和非相交区域142,以将用户手指触摸的范围划分成多个单元,实现整个触控反馈模组100的大面积振动,提高了振动的均匀性。通过控制每一相交区域141所对应的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的第一加载电压能够实现触控反馈模组100的相交区域141局部均匀振动,通过控制靠近该非相交区域的至少一个相交区域141所正对的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的第二加载电压同步协同产生均匀的触控反馈,实现非相交区域142的均匀振动,并且可有效降低激励电压的大小,降低对驱动硬件的要求。另外,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相对于采用悬臂结构的触控反馈结构,降低了整体结构的厚度,便于实现小型化。
为了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正投影于触摸板140上时,多个正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和多个负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可以相同。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通过限定多个正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和多个负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相同,使得多个相交区域141的面积相同,通过施加相同的激励电压就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31的宽度可以大致相同,以使得多个相交区域141的面积大致相同;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31的宽度可以有一定的差别,通过调节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31的宽度,以使得多个相交区域141的面积相同。
为了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具体地,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121的宽度之比可以为0.5-5,当然,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121的宽度之比并不局限于与上述范围,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数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指的是相邻两个正电极121相对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通过限定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31的宽度相同、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121的宽度之比为0.5-5,以较为方便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100的局部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121的宽度之比可以为0.5、1.0、1.5、2.0、2.5、3.0、3.5、4.0、4.5、5,当然,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121的宽度之比并不局限于上述数值,还可以为0.5-5这一范围内的其他数值。
为了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具体地,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131的宽度之比为0.5-5。当然,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131的宽度之比并不局限于与上述范围,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数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指的是相邻两个负电极131相对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通过限定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31的宽度相同、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131的宽度之比为0.5-5,以较为方便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100的局部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131的宽度之比可以为0.5、1.0、1.5、2.0、2.5、3.0、3.5、4.0、4.5、5,当然,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131的宽度之比并不局限于上述数值,还可以为0.5-5这一范围内的其他数值。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可以同时限定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121的宽度之比可以为0.5-5,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131的宽度之比为0.5-5。
为了更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更具体地,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通过限定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31的宽度相同、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相同,以较为方便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100的整体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可以大致相同,以使得多个非相交区域142的面积大致相同;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可以有一定的差别,通过调节相邻正电极121之间的间距或相邻负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以使得多个非相交区域142的面积相同。
为了更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更具体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正交设置,在用户触摸相交区域141时,控制模块150向任一相交区域141正对的正电极121及负电极131加载的激励电压相同。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为相互垂直的行列方向,例如,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再例如,第一方向X为列方向,第二方向Y为行方向。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由于多个相交区域141的面积相同,通过限定控制模块150向任一相交区域141正对的正电极121及负电极131加载的激励电压相同,以在用户触摸相交区域141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相交区域141的面积相同时,任一相交区域141正对的正电极121及负电极131加载的激励电压相同,相交区域141的面积不同时,通过调节相交区域141正对的正电极121及负电极131加载的激励电压,以实现局部均匀振动。
为了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用户触摸非相交区域142时,控制模块150向该非相交区域142周围一个相交区域141正对的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第二加载电压,相交区域141的第一激励电压与第二激励电压之比为相交区域141振幅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的振幅衰减系数。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控制非相交区域142对应于一个相交区域141,非相交区域142周围的一个相交区域141的第一激励电压与第二激励电压之比为相交区域141振幅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的振幅衰减系数,以使得在用户触摸该非相交区域142时,控制模块向非相交区域142周围的一个相交区域141加载第二激励电压,该相交区域141在第二激励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幅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时经过了振幅衰减,以使得非相交区域142和相交区域141的局部均匀振动,并且非相交区域142和相交区域141的局部均匀振动的实现方式较为方便。
为了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如图4所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用户触摸非相交区域142时,控制模块150按照下述方式对该非相交区域142两侧对应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施加激励电压,其中:
方式一、在用户触摸的非相交区域142为第N-1列负电极131和第N列负电极131之间的间隙与第M行正电极121交叠的位置时,控制模块150向非相交区域142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加载第二激励电压。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150向非相交区域142两侧相邻列的负电极131和正电极121所加载的激励电压,以在用户触摸两个负电极131之间的间隙与正电极121交叠的位置对应的非相交区域142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用户触摸第N-1列负电极131和第N列负电极131之间的间隙与第M行正电极121交叠的位置的非相交区域142,控制模块150向该非相交区域142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加载第二激励电压,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对应的相交区域141产生一振动,并且该振动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的相交区域141产生另一振动,并且该振动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这两个振动在非相交区域142共同作用,以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非相交区域142和相交区域141的局部均匀振动。
方式二、在用户触摸的非相交区域142为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M行正电极121之间的间隙与第N列负电极131交叠的位置时,控制模块150向非相交区域142周围的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加载第二激励电压。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150向非相交区域142两侧相邻行的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所加载的激励电压,以在用户触摸两个正电极121之间的间隙与负电极131交叠的位置对应的非相交区域142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用户触摸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M行正电极121之间的间隙与第N列负电极131交叠的位置的非相交区域142,控制模块150向该非相交区域142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加载第二激励电压,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对应的相交区域141产生一振动,并且该振动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的相交区域141产生另一振动,并且该振动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这两个振动在非相交区域142共同作用,以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非相交区域142和相交区域141的局部均匀振动。
为了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用户触摸非相交区域142为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M行正电极121之间的间隙与第N-1列负电极131和第N列负电极131之间的间隙交叠的位置时,控制模块150向非相交区域142周围的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以及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分别加载第二激励电压。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控制模块150向非相交区域142周围的四组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分别加载的第二激励电压,以在用户触摸非相交区域142时通过其周围的四个相交区域141协同控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均匀振动。在具体设置时,用户触摸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M行正电极121之间的间隙与第N-1列负电极131和第N列负电极131之间的间隙交叠的非相交区域142,控制模块150向该非相交区域142四周的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分别加载第二激励电压,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第M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1列负电极131、第M-1行正电极121和第N列负电极131的相交区域141分别产生振动,并且该振动传递至非相交区域142,这四个振动在非相交区域142共同作用,以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非相交区域142和相交区域141的局部均匀振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触摸非相交区域142时,非相交区域142周围用于产生振动的相交区域141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例如,非相交区域142周围的三个相交区域141协同作用实现非相交区域142和相交区域141的局部均匀振动。
为了提高触控反馈模组100的结构强度,如图1所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触控反馈模组100还包括补强板160,补强板160设置在正电极121背离压电层110的一侧,并且补强板160覆盖正电极组120。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通过设置补强板160,补强板160用于支撑其上的压电马达及触摸板140,以能够提高触控反馈模组100的结构强度。在具体设置时,补强板160可以由聚碳酸酯制备,当然,补强板160的材质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材质,例如工程塑料、电木等,补强板160与正电极121之间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双面胶、树脂胶等。
为了较为方便快捷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100的组装,如图1以及图5所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触摸板140包括盖板玻璃143以及设置在盖板玻璃143上的传感器144,负电极131通过环氧树脂胶170贴附在传感器144背离盖板玻璃143的一侧。
在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中,通过触摸板140包括盖板玻璃143以及传感器144,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触摸板140的功能,通过限定负电极131和传感器144通过环氧树脂胶170相贴附,以能够较为方便快捷地实现触控反馈模组100的组装。在具体设置时,传感器144可以包括触控IC1441和触控驱动IC1442,触控IC1441和触控驱动IC1442分别与触控反馈模组100的控制模块150例如MCU信号相连,触控IC1441检测到触摸板140的触控信号后向MCU反馈触控位置,MCU向触控驱动IC1442发送信号,触控驱动IC1442与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相连接,并向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加载激励电压,对应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之间的压电陶瓷振动,实现对应相交区域141或非相交区域142的触控反馈。用于固定负电极131和传感器144的粘结剂并不局限于上述环氧树脂胶17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材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的触控反馈模组100。触控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手机、车载设备等需要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装置。例如,如果触控装置为笔记本电脑,则触控反馈模组100为笔记本电脑的输入触控反馈模组,也称为PC触控反馈模组。
上述触控装置中,由于触控反馈模组100中压电层110相对侧的正电极组120和负电极组130在触摸板140上形成多个相交区域141和非相交区域142,实现整个触控反馈模组100的大面积振动,提高了振动的均匀性。通过控制每一相交区域141所对应的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的加载电压能够实现触控反馈模组100的相交区域141局部均匀振动,通过控制靠近该非相交区域142的至少一个相交区域141所对应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31的加载电压同步协同产生均匀的触控反馈,实现非相交区域142的均匀振动,并且可有效降低激励电压的大小,降低对驱动硬件的要求。另外,上述触控反馈模组100相对于采用悬臂结构的触控反馈结构,降低了整体结构的厚度,便于实现小型化。因此,具有该触控反馈模组100的触控装置能够实现大面积振动,振动的均匀性较好,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和轻薄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电马达,包括压电层及设置在所述压电层相对侧的正电极组和负电极组,所述正电极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正电极,所述负电极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负电极,所述正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负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触摸板,设置在所述压电马达的一侧,具有多个相交区域和多个非相交区域,所述相交区域正对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交叠的位置,所述非相交区域为所述触摸板上除了所述相交区域以外的区域;
控制模块,与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分别信号相连,用于在用户触摸所述相交区域时向所述相交区域正对的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加载第一激励电压,在用户触摸所述非相交区域时向靠近所述非相交区域的至少一个所述相交区域所正对的所述负电极及所述正电极加载第二激励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正投影于所述触摸板上时,多个所述正电极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和多个所述负电极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正电极的宽度之比为0.5-5;和/或,相邻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负电极的宽度之比为0.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设置,在用户触摸任一所述相交区域时,所述控制模块向任一所述相交区域正对的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加载的第一激励电压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用户触摸所述非相交区域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周围的一个所述相交区域正对的所述正电极及所述负电极加载所述第二激励电压,所述相交区域的所述第一激励电压与所述第二激励电压之比为所述相交区域振幅传递至所述非相交区域的振幅衰减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用户触摸的所述非相交区域为第N-1列所述负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隙与第M行所述正电极交叠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1列所述负电极加载所述第二激励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用户触摸的所述非相交区域为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M行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隙与第N列所述负电极交叠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加载所述第二激励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用户触摸的所述非相交区域为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M行所述正电极之间的间隙与第N-1列所述负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间隙交叠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非相交区域周围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第M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1列所述负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1列所述负电极以及第M-1行所述正电极和第N列所述负电极分别施加所述第二加载激励电压。
10.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
CN202120994850.3U 2021-05-11 2021-05-11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494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4850.3U CN215494960U (zh) 2021-05-11 2021-05-11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4850.3U CN215494960U (zh) 2021-05-11 2021-05-11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4960U true CN215494960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485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494960U (zh) 2021-05-11 2021-05-11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4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5038B2 (en) Vibration structure, vibration device, and tactile sense presentation device
KR102463757B1 (ko) 접촉 감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197861B1 (ko) 햅틱 피드백 액추에이터, 햅틱 피드백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장치
JP5343179B1 (ja) 電子機器
EP3539298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691208B2 (en) Touchscreen panel haptics
KR101187980B1 (ko) 햅틱 피드백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559758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298231B2 (en) Input device
JP5111484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装置
US20030067449A1 (en) Touch panel input device
WO2015005103A1 (ja) 振動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KR10266092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649533B2 (en) Touch-control panel and touch-control device for providing tactile feedback and method thereof
JP548412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214225888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US20120139850A1 (en) Haptic driv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20063344A (ko) 햅틱 구동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5117465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KR2020007713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00068341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20110273405A1 (en) Touch screen device
JP2014164429A (ja) 振動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
CN215494960U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KR20210018703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