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4446U -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4446U
CN215494446U CN202122283458.0U CN202122283458U CN215494446U CN 215494446 U CN215494446 U CN 215494446U CN 202122283458 U CN202122283458 U CN 202122283458U CN 215494446 U CN215494446 U CN 215494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nding portion
display module
liquid crystal
b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834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伟
钟志勇
毛林山
郭向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834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4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4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4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胶框、液晶屏、光学组件及遮光胶,所述液晶屏设置在所述胶框上,所述液晶屏与所述胶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遮光胶沿所述液晶屏的边缘设置,以将所述液晶屏粘紧在所述胶框上;所述遮光胶包括第一粘接部以及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粘接部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粘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两种粘度不同的胶体组合形成所述遮光胶,通过在所述胶框异形的部分以粘度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进行粘接,在所述胶框的其他部分以粘度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进行粘接,从而降低所述遮光胶的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一种显示设备及一种手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液晶显示屏中,关键零部件背光模组所使用的遮光胶,主要作用是将背光和液晶屏固定,以及背光边缘遮光,对背光模组显示和可靠性的保证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异形液晶屏背光边框越来越窄,尤其在边缘为异形的区域部分应力比较集中,从而需要使用高粘度的遮光胶进行固定,现有遮光胶结构设计皆为整体冲切一次成型,在安装时也需要一次安装,从而整个导致设备的整个制作工艺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面对背光边框异形时需要使用高粘度遮光胶,导致设备整个制作工艺流程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胶框、液晶屏、光学组件及遮光胶,所述液晶屏设置在所述胶框上,所述液晶屏与所述胶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遮光胶沿所述液晶屏的边缘设置,以将所述液晶屏粘紧在所述胶框上;所述遮光胶包括第一粘接部以及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粘接部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粘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部上设有弯折部以适配所述胶框边缘以及所述液晶屏。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连接并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一粘接部上朝所述第二粘接部的一侧凹陷以形成所述弯折部。
可选地,所述弯折部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弯折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第二粘接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其中,若干所述第一粘接部和若干所述第二粘接部依序连接形成环形的所述遮光胶。
可选地,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增光片、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及背光件,其中,沿所述液晶屏朝所述胶框的方向上依序设有所述增光片、所述扩散板、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反射片,所述背光件设置在所述胶框底部。
可选地,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背光胶,所述背光胶设置在所述胶框背离所述液晶屏的一侧,所述背光胶分别与所述胶框及所述背光件连接以将所述背光件固定在所述胶框上。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驱动电路板以及如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两种粘度不同的胶体组合形成所述遮光胶,通过在所述胶框异形的部分以粘度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进行粘接,在所述胶框的其他部分以粘度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进行粘接,从而降低所述遮光胶的成本,同时降低设备的整个制作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中遮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液晶屏 20 胶框
30 遮光胶 31 第一粘接部
311 弯折部 32 第二粘接部
40 光学组件 41 增光片
42 扩散片 43 导光板
44 反射片 50 背光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请参照图1,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胶框20、液晶屏10、光学组件40及遮光胶30,所述液晶屏10设置在所述胶框20上,所述液晶屏10与所述胶框20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光学组件4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遮光胶30沿所述液晶屏10的边缘设置,以将所述液晶屏10粘紧在所述胶框20上;所述遮光胶30包括第一粘接部31以及第二粘接部32,所述第一粘接部31与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连接,所述第一粘接部31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粘接部32的粘性。
本实施例中是遮光胶30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所述第二粘接部32拼接而成,所述胶框20为一中空结构的框架,所述液晶屏10边缘与所述胶框20的边缘位置对应,所述液晶屏10安装在所述胶框20上时,其边缘位置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遮光胶30设置在所述胶框20和所述液晶屏10的边缘位置处,所述液晶屏10被所述遮光胶30粘紧在所述胶框20上后,边缘位置处被所述遮光胶30所密封,从而避免所述液晶屏10出现漏光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学组件40用于提高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在进行装配时,将所述光学组件40安装在所述胶框20的中空结构内,再将所述液晶屏10安装在所述胶框20上。其中,在将所述显示模组装配成最后产品时,例如手机、平板或其他智能终端等,可将所述胶框20安装在外部背板上。从而还可以通过所述液晶屏10、所述胶框20和所述背板围合成所述安装腔。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产品的多样化,一部分产品为了获得更佳的美观性能或者散热性能等,通常设计有不规则图样。从而导致在其异形边缘的位置处应力较大,从而需要提高遮光胶30的粘性,防止遮光胶30脱落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本实施例通过将两种粘度不同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进行拼接,将粘性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设置在所述胶框20异形边缘的位置处,将粘性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32设置在其他规则形状(例如直线、矩形等)的位置处,从而避免在应力较小的位置使用粘性较高的材料进行粘接,导致材料的浪费,进而间接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两种粘度不同的胶体组合形成所述遮光胶30,通过在所述胶框20异形的部分以粘度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进行粘接,在所述胶框20的其他部分以粘度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进行粘接,从而降低所述遮光胶30的成本,同时降低设备的整个制作工艺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接部31上设有弯折部311以适配所述胶框20边缘以及所述液晶屏10。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粘接部31上设置所述弯折部311以适配所述胶框20或者液晶屏10上的异形位置处。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粘接部31与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连接并呈环状设置,请参照图1及图2,所述第一粘接部31上朝所述第二粘接部32的一侧凹陷以形成所述弯折部311,所述弯折部311的两端呈圆角设置。本实施例中异形部分为圆弧状,因此所述弯折部311呈弧形设置,且该弧形的凸起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粘接部32,从而能够避让位于所述弯折部311凹陷区域内的摄像头光路等等。此外,所述弯折部311的位置可具体根据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进行调整,并且所述弯折部311的数量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一个,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模组的兼容性及广泛适应性。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粘接部3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第二粘接部3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其中,若干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若干所述第二粘接部32依序连接形成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异形边缘较多的情况,可通过将多个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多个所述第二粘接部32依次首尾连接,例如首个所述第一粘接部31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粘接部32的一端连接,该所述第二粘接部32的另一端则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粘接部31连接,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是第二粘接部32与首个所述第一粘接部31的另一端连接最终形成环状的所述遮光胶30。每个所述第一粘接部31对应设置在一处异形边缘位置处,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311与该异形边缘进行适配。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模组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光学组件40包括增光片41、扩散片42、导光板43、反射片44及背光件50,其中,沿所述液晶屏10朝所述胶框20的方向上依序设有所述增光片41、所述扩散板、所述导光板43及所述反射片44,所述背光件50设置在所述胶框20底部。在正常装配时,所述增光片41、所述扩散板、所述导光板43及所述反射片44的表面与所述液晶屏10的表面平行,而所述背光件50则设置在所述胶框20的底部位置处(请参照图1中A方向指向所述胶框20的底部),且所述背光件50的照射方向也与所述增光片41、所述扩散板、所述导光板43及所述反射片44的表面平行。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光学组件40还包括背光胶,所述背光胶设置在所述胶框20背离所述液晶屏10的一侧,所述背光胶分别与所述胶框20及所述背光件50连接以将所述背光件50固定在所述胶框20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所述背光胶以进一步对所述背光件50进行加固,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模组的稳定性。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或者安装在例如冰箱、空调等设备上的操作交互界面等。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驱动电路板以及如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是遮光胶30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所述第二粘接部32拼接而成,所述胶框20为一中空结构的框架,所述液晶屏10边缘与所述胶框20的边缘位置对应,所述液晶屏10安装在所述胶框20上时,其边缘位置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遮光胶30设置在所述胶框20和所述液晶屏10的边缘位置处,所述液晶屏10被所述遮光胶30粘紧在所述胶框20上后,边缘位置处被所述遮光胶30所密封,从而避免所述液晶屏10出现漏光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学组件40用于提高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在进行装配时,将所述光学组件40安装在所述胶框20的中空结构内,再将所述液晶屏10安装在所述胶框20上。其中,在将所述显示模组装配成最后产品时,例如手机、平板或其他智能终端等,可将所述胶框20安装在外部背板上。从而还可以通过所述液晶屏10、所述胶框20和所述背板围合成所述安装腔。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产品的多样化,一部分产品为了获得更佳的美观性能或者散热性能等,通常设计有不规则图样。从而导致在其异形边缘的位置处应力较大,从而需要提高遮光胶30的粘性,防止遮光胶30脱落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本实施例通过将两种粘度不同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进行拼接,将粘性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设置在所述胶框20异形边缘的位置处,将粘性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32设置在其他规则形状(例如直线、矩形等)的位置处,从而避免在应力较小的位置使用粘性较高的材料进行粘接,导致材料的浪费,进而间接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两种粘度不同的胶体组合形成所述遮光胶30,通过在所述胶框20异形的部分以粘度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进行粘接,在所述胶框20的其他部分以粘度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进行粘接,从而降低所述遮光胶30的成本,同时降低设备的整个制作工艺成本。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除手机外还可以应用在例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或者其他移动终端上均可。
本实施例中是遮光胶30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所述第二粘接部32拼接而成,所述胶框20为一中空结构的框架,所述液晶屏10边缘与所述胶框20的边缘位置对应,所述液晶屏10安装在所述胶框20上时,其边缘位置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遮光胶30设置在所述胶框20和所述液晶屏10的边缘位置处,所述液晶屏10被所述遮光胶30粘紧在所述胶框20上后,边缘位置处被所述遮光胶30所密封,从而避免所述液晶屏10出现漏光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学组件40用于提高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在进行装配时,将所述光学组件40安装在所述胶框20的中空结构内,再将所述液晶屏10安装在所述胶框20上。其中,在将所述显示模组装配成最后产品时,例如手机、平板或其他智能终端等,可将所述胶框20安装在外部背板上。从而还可以通过所述液晶屏10、所述胶框20和所述背板围合成所述安装腔。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产品的多样化,一部分产品为了获得更佳的美观性能或者散热性能等,通常设计有不规则图样。从而导致在其异形边缘的位置处应力较大,从而需要提高遮光胶30的粘性,防止遮光胶30脱落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本实施例通过将两种粘度不同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和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进行拼接,将粘性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设置在所述胶框20异形边缘的位置处,将粘性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32设置在其他规则形状(例如直线、矩形等)的位置处,从而避免在应力较小的位置使用粘性较高的材料进行粘接,导致材料的浪费,进而间接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两种粘度不同的胶体组合形成所述遮光胶30,通过在所述胶框20异形的部分以粘度较高的所述第一粘接部31进行粘接,在所述胶框20的其他部分以粘度较低的所述第二粘接部32进行粘接,从而降低所述遮光胶30的成本,同时降低设备的整个制作工艺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胶框;
液晶屏,所述液晶屏设置在所述胶框上,所述液晶屏与所述胶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
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遮光胶,所述遮光胶沿所述液晶屏的边缘设置,以将所述液晶屏粘紧在所述胶框上;
其中,所述遮光胶包括第一粘接部以及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粘接部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粘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上设有弯折部以适配所述胶框边缘以及所述液晶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连接并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一粘接部上朝所述第二粘接部的一侧凹陷以形成所述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呈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第二粘接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其中,若干所述第一粘接部和若干所述第二粘接部依序连接形成环形的所述遮光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增光片、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及背光件,其中,沿所述液晶屏朝所述胶框的方向上依序设有所述增光片、所述扩散板、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反射片,所述背光件设置在所述胶框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背光胶,所述背光胶设置在所述胶框背离所述液晶屏的一侧,所述背光胶分别与所述胶框及所述背光件连接以将所述背光件固定在所述胶框上。
9.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驱动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
10.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CN202122283458.0U 2021-09-18 2021-09-18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Active CN215494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3458.0U CN215494446U (zh) 2021-09-18 2021-09-18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3458.0U CN215494446U (zh) 2021-09-18 2021-09-18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4446U true CN215494446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9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83458.0U Active CN215494446U (zh) 2021-09-18 2021-09-18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44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9880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6175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109280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655636B (zh)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1373287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789467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108303825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0796685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4859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494446U (zh)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手机
CN101666938B (zh) 显示装置
CN21106181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08601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187542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0199446U (zh) 无胶框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212658919U (zh) 液晶显示屏
US2022035007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0489145U (zh) 一种曲面屏电子终端设备
CN101377590B (zh) 背光模组及其应用
JP2001117069A (ja) 表示装置及び該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表示パネル
CN211857137U (zh) 一种液晶屏的背光源结构
CN113498293A (zh) 电子装置
JP5410240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217085469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