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2507U -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2507U
CN215492507U CN202121428091.0U CN202121428091U CN215492507U CN 215492507 U CN215492507 U CN 215492507U CN 202121428091 U CN202121428091 U CN 202121428091U CN 215492507 U CN215492507 U CN 215492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lution
diluting
clamping
cabin
calli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280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
刘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Jingy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4280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2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2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2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包括稀释采样壳体和安装在稀释采样壳体上的夹持丢弃组件,夹持丢弃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竖向两侧的卡钳,卡钳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连接部远离其连接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连接,两个卡钳的卡接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稀释混合舱的容纳空间,且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在初始状态下均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相抵,以使得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对稀释混合舱进行夹持。本方案能对稀释混合舱结构进行有效的夹持和丢弃,以方便稀释混合舱结构对大便的采集的检测,并在采集检测完后能方便的进行拆卸。

Description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背景技术
大便检测是医院三大常规检测之一,也是体检的必检测项目。大便检测可以测试人体的轮状病毒、幽门螺旋杆菌、转铁蛋白、大便隐血、钙卫蛋白等指标,通过以上指标,可以进行消化道癌症的早期筛查,因此大便常规检测对尽早发现消化道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对大便的检测一般是采用胶体金试纸法,胶体金试纸法是指将特异的抗体先固定于酸类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酸类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大便溶液)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同时利用金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的条状结果。
但目前大便常规检测只能在医院端完成,由于医院资源紧张,存在资费贵、排队等待时间长、取样不便等耗时耗力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发明了一种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结构,该稀释混合舱结构可以供用户自行在家进行大便的稀释和检测,但该稀释混合舱结构在对大便进行采集和检测时,应该如何进行安装使用以方便对大便的采集,同时在完成对大便采集后如何可以将该稀释混合舱结构方便的进行拆卸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对稀释混合舱结构进行有效的夹持和丢弃,以方便稀释混合舱结构对大便的采集的检测,并在采集检测完后能方便的进行拆卸的大便检测试剂盒的夹持丢弃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包括稀释采样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的夹持丢弃组件,所述夹持丢弃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竖向两侧的卡钳,所述卡钳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所述连接部远离其连接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连接,两个卡钳的卡接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稀释混合舱的容纳空间,且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在初始状态下均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相抵,以使得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对稀释混合舱进行夹持。
在本方案中的初始状态为稀释混合舱安装在卡接部处被夹持时的状态。
这样,本方案的夹持丢弃机构在对稀释混合舱进行夹持时,将稀释混合舱放置在两个卡钳的卡接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此时两个卡钳的卡接部均与对应位置的稀释混合舱相抵,使得两个卡钳的卡接部从两侧对应位置对稀释混合舱进行夹持,由此就实现了对稀释混合舱的夹持效果,在对大便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该夹持丢弃机构将稀释混合舱安装固定在马桶内,以方便对大便的收集,这样一方面实现对稀释混合舱的安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稀释混合舱,避免了用户近距离接触大便产生的心理障碍,更便于人们的操作使用。
当稀释混合舱完成对大便的检测后,此时通过外力作用在卡钳的连接部上,使得两个卡钳的连接部均绕稀释采集壳体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此时两个卡钳的卡接部相互远离并与对应位置的稀释混合舱分离,两个卡钳的卡接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将大于稀释混合舱的体积,稀释混合舱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从两个卡钳之间掉落到马桶内,由此便完成了对稀释混合舱的拆卸丢弃过程,在对稀释混合舱进行拆卸丢弃过程时,是利用外力作用在卡钳的连接部上,整个过程也不需要人手直接接触稀释混合舱,由此更便于人们的操作。
综上,本方案的夹持丢弃机构在稀释混合舱进行大便采集检测时,能够将稀释混合舱进行有效夹持,以方便对稀释混合舱的安装固定,同时在完成大便检测后,本方案的夹持丢弃机构通过对卡钳连接部的操作能够实现稀释混合舱的自动丢弃,在丢弃过程中人手不需要直接接触稀释混合舱,因此,本方案即能对稀释混合舱结构进行有效的夹持和丢弃,以方便稀释混合舱结构对大便的采集的检测,并能在采集检测完后方便的对稀释混合舱进行拆卸,同时在对稀释混合舱进行丢弃时,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对大便进行采集后的稀释混合舱,更方便了人们的操作和使用。
优选的,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还滑动连接有移动支座,所述移动支座与所述卡钳的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移动支座在向远离所述卡钳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卡钳的卡接部与稀释混合舱分离。
这样,通过设置移动支座,利用移动支座沿稀释采样壳体的滑动来实现卡钳对稀释混合舱的夹持和丢弃,当需要对大便检测试剂盒进行丢弃时,人手等外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移动支座远离其连接卡钳连接部的一端,使得移动支座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卡钳的卡接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卡接部与稀释混合舱的分离,移动支座的设置可以使得人手等外力的作用点更加远离进行了大便采集的稀释混合舱,进一步减少了在对稀释混合舱进行丢弃时遇到的味道难闻等问题,更方便了人们的操作和使用。
优选的,在所述卡钳的连接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沿所述移动支座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条形滑槽部,所述条形滑槽部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不断向外延伸,以形成整体呈向外弯曲的弧形滑槽部,在所述移动支座上与所述滑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伸入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
这样,通过在连接部上开设滑槽,当移动支座上的导向杆在条形滑槽部滑动时,条形滑槽部能够对移动支座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同时导向杆在条形滑槽部滑动时不会带动卡钳转动,此时稀释混合舱被两个卡钳的卡接部有效卡接,以便进行大便的采集检测;当稀释混合舱完成对大便的检测需要丢弃时,移动支座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当移动支座的导向杆移动到条形滑槽部和弧形滑槽部过渡的位置时,由于弧形滑槽部是向外侧弯曲的,故此时移动支座若是进一步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时,移动支座上的导向杆滑动伸入到弧形滑槽部能并使得两个卡钳均向外侧转动,此时两个卡钳的卡接部相互远离,稀释混合舱从两个卡钳的卡接部之间掉落,完成对稀释混合舱的丢弃过程,因此,本方案通过弧形滑槽部和条形滑槽部的设置,即保证了稀释混合舱在对大便采集检测过程中能够被两个卡钳有效的夹持,同时稀释混合舱在进行丢弃时,只需要移动支座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使得移动支座上的导向杆滑动伸入到弧形滑槽部内,此时弧形滑槽部和导向杆的相互作用使得两个卡钳自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由此也就实现了对稀释混合舱的自动丢弃。
优选的,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还设有移动驱动结构,所述移动支座远离所述卡钳的一端与所述移动驱动结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移动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支座沿所述稀释采样壳体滑动。
这样,通过设置移动驱动结构,当需要对稀释混合舱进行丢弃时,移动驱动结构带动移动支座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当移动支座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到一定位置并继续移动时,移动支座将带动卡钳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由此两个卡钳的卡接部相互远离,进而使得稀释混合舱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从两个卡接部之间掉落。
优选的,所述移动驱动结构包括移动驱动电机,所述移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其连接所述移动驱动电机的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在所述移动支座上与所述螺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相适应内螺纹,以使得所述移动支座与对应位置的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杆转动时,所述移动支座能够沿所述螺杆往复移动,所述移动支座在沿所述螺杆移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相抵。
这样,当需要丢弃稀释混合舱时,移动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此时与螺杆螺纹连接的移动支座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当移动支座的导向杆移动到条形滑槽部和弧形滑槽部过渡的位置时,移动驱动电机进一步带动移动支座向远离卡钳的方向移动,此时移动支座的导向杆和弧形滑槽部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卡钳的连接部均绕稀释采样壳体向外侧转动,两个卡钳的卡接部相互远离并与对应位置的稀释混合舱分离,稀释混合舱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因此, 本方案通过对移动驱动电机进行控制就可以方便的实现对稀释混合舱的丢弃,整个控制简单方便。
优选的,在所述卡钳的连接部上还开设有连接凹槽,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与所述连接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转动伸入所述连接凹槽内,以使得所述卡钳的连接部能够绕所述稀释采样壳体转动。
这样,卡钳上的连接凹槽与稀释采样壳体上的连接凸起相对应,既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定位,同时也方便的实现了两者的相互转动。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整体呈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用于与稀释混合舱相抵端面的形状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的形状相适应。
这样,卡接部用于与稀释混合舱相抵端面的形状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的形状相适应,可以使得卡接部与稀释混合舱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卡接部对稀释混合舱的卡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中一个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处于夹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稀释采样壳体和稀释混合舱);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将稀释混合舱丢弃后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稀释采样壳体)。
附图标记说明:稀释混合舱1、卡钳2、连接凹槽21、卡接部22、连接部23、条形滑槽部24、弧形滑槽部25、稀释采样壳体3、连接凸起31、移动支座4、导向杆41、螺杆5、移动驱动电机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到附图3所示,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包括稀释采样壳体3和安装在稀释采样壳体3上的夹持丢弃组件,夹持丢弃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稀释采样壳体3竖向两侧的卡钳2,卡钳2包括连接部23和卡接部22,连接部23转动连接在稀释采样壳体3上,连接部23远离其连接稀释采样壳体3的一端与卡接部22连接,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稀释混合舱1的容纳空间,且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在初始状态下均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1相抵,以使得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夹持。
在本方案中的初始状态为稀释混合舱1安装在卡接部22处被夹持时的状态。
这样,本方案的夹持丢弃机构在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夹持时,将稀释混合舱1放置在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此时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均与对应位置的稀释混合舱1相抵,使得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从两侧对应位置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夹持(如附图3所示),由此就实现了对稀释混合舱1的夹持效果,在对大便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该夹持丢弃机构将稀释混合舱1安装固定在马桶内,以方便对大便的收集,这样一方面实现对稀释混合舱1的安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稀释混合舱1,避免了用户近距离接触大便产生的心理障碍,更便于人们的操作使用。
当稀释混合舱1完成对大便的检测后,此时通过外力作用在卡钳2的连接部23上,使得两个卡钳2的连接部23均绕稀释采集壳体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此时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相互远离并与对应位置的稀释混合舱1分离(如附图4所示),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形成的容纳空间将大于稀释混合舱1的体积,稀释混合舱1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从两个卡钳2之间掉落到马桶内,由此便完成了对稀释混合舱1的拆卸丢弃过程,在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拆卸丢弃过程时,是利用外力作用在卡钳2的连接部23上,整个过程也不需要人手直接接触稀释混合舱1,由此更便于人们的操作。
综上,本方案的夹持丢弃机构在稀释混合舱1进行大便采集检测时,能够将稀释混合舱1进行有效夹持,以方便对稀释混合舱1的安装固定,同时在完成大便检测后,本方案的夹持丢弃机构通过对卡钳2连接部23的操作能够实现稀释混合舱1的自动丢弃,在丢弃过程中人手不需要直接接触稀释混合舱1,因此,本方案即能对稀释混合舱1结构进行有效的夹持和丢弃,以方便稀释混合舱1结构对大便的采集的检测,并能在采集检测完后方便的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拆卸,同时在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丢弃时,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对大便进行采集后的稀释混合舱1,更方便了人们的操作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稀释采样壳体3上还滑动连接有移动支座4,移动支座4与卡钳2的连接部23连接,且移动支座4在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使得卡钳2的卡接部22与稀释混合舱1分离。
这样,通过设置移动支座4,利用移动支座4沿稀释采样壳体3的滑动来实现卡钳2对稀释混合舱1的夹持和丢弃,当需要对大便检测试剂盒进行丢弃时,人手等外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移动支座4远离其连接卡钳2连接部23的一端,使得移动支座4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卡接部22与稀释混合舱1的分离,移动支座4的设置可以使得人手等外力的作用点更加远离进行了大便采集的稀释混合舱1,进一步减少了在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丢弃时遇到的味道难闻等问题,更方便了人们的操作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卡钳2的连接部23开设有滑槽,滑槽包括沿移动支座4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条形滑槽部24,条形滑槽部24远离卡接部22的一端不断向外延伸,以形成整体呈向外弯曲的弧形滑槽部25,在移动支座4上与滑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杆41,导向杆41伸入滑槽内并能够沿滑槽滑动。
这样,通过在连接部23上开设滑槽,当移动支座4上的导向杆41在条形滑槽部24滑动时,条形滑槽部24能够对移动支座4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同时导向杆41在条形滑槽部24滑动时不会带动卡钳2转动,此时稀释混合舱1被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有效卡接,以便进行大便的采集检测;当稀释混合舱1完成对大便的检测需要丢弃时,移动支座4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当移动支座4的导向杆41移动到条形滑槽部24和弧形滑槽部25过渡的位置时,由于弧形滑槽部25是向外侧弯曲的,故此时移动支座4若是进一步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时,移动支座4上的导向杆41滑动伸入到弧形滑槽部25能并使得两个卡钳2均向外侧转动,此时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相互远离,稀释混合舱1从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之间掉落,完成对稀释混合舱1的丢弃过程,因此,本方案通过弧形滑槽部25和条形滑槽部24的设置,即保证了稀释混合舱1在对大便采集检测过程中能够被两个卡钳2有效的夹持,同时稀释混合舱1在进行丢弃时,只需要移动支座4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使得移动支座4上的导向杆41滑动伸入到弧形滑槽部25内,此时弧形滑槽部25和导向杆41的相互作用使得两个卡钳2自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由此也就实现了对稀释混合舱1的自动丢弃。
在本实施例中,在稀释采样壳体3上还设有移动驱动结构,移动支座4远离卡钳2的一端与移动驱动结构连接,以使得移动驱动结构能够带动移动支座4沿稀释采样壳体3滑动。
这样,通过设置移动驱动结构,当需要对稀释混合舱1进行丢弃时,移动驱动结构带动移动支座4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当移动支座4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到一定位置并继续移动时,移动支座4将带动卡钳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由此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相互远离,进而使得稀释混合舱1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从两个卡接部22之间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结构包括移动驱动电机6,移动驱动电机6的转轴上连接有螺杆5,螺杆5远离其连接移动驱动电机6的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稀释采样壳体3上,在移动支座4上与螺杆5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螺杆5的外螺纹相适应内螺纹,以使得移动支座4与对应位置的螺杆5螺纹连接,且螺杆5转动时,移动支座4能够沿螺杆5往复移动,移动支座4在沿螺杆5移动过程中能够与稀释采样壳体3相抵。
这样,当需要丢弃稀释混合舱1时,移动驱动电机6带动螺杆5转动,此时与螺杆5螺纹连接的移动支座4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当移动支座4的导向杆41移动到条形滑槽部24和弧形滑槽部25过渡的位置时,移动驱动电机6进一步带动移动支座4向远离卡钳2的方向移动,此时移动支座4的导向杆41和弧形滑槽部25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卡钳2的连接部23均绕稀释采样壳体3向外侧转动,两个卡钳2的卡接部22相互远离并与对应位置的稀释混合舱1分离,稀释混合舱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因此, 本方案通过对移动驱动电机6进行控制就可以方便的实现对稀释混合舱1的丢弃,整个控制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在卡钳2的连接部23上还开设有连接凹槽21,在稀释采样壳体3上与连接凹槽21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凸起31,连接凸起31转动伸入连接凹槽21内,以使得卡钳2的连接部23能够绕稀释采样壳体3转动。
这样,卡钳2上的连接凹槽21与稀释采样壳体3上的连接凸起31相对应,既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定位,同时也方便的实现了两者的相互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22整体呈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22用于与稀释混合舱1相抵端面的形状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1的形状相适应。
这样,卡接部22用于与稀释混合舱1相抵端面的形状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1的形状相适应,可以使得卡接部22与稀释混合舱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卡接部22对稀释混合舱1的卡接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稀释采样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的夹持丢弃组件,所述夹持丢弃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竖向两侧的卡钳,所述卡钳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所述连接部远离其连接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连接,两个卡钳的卡接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稀释混合舱的容纳空间,且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在初始状态下均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相抵,以使得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对稀释混合舱进行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还滑动连接有移动支座,所述移动支座与所述卡钳的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移动支座在向远离所述卡钳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所述卡钳的卡接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卡钳的卡接部与稀释混合舱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钳的连接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沿所述移动支座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条形滑槽部,所述条形滑槽部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不断向外延伸,以形成整体呈向外弯曲的弧形滑槽部,在所述移动支座上与所述滑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伸入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还设有移动驱动结构,所述移动支座远离所述卡钳的一端与所述移动驱动结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移动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支座沿所述稀释采样壳体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结构包括移动驱动电机,所述移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其连接所述移动驱动电机的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在所述移动支座上与所述螺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相适应内螺纹,以使得所述移动支座与对应位置的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杆转动时,所述移动支座能够沿所述螺杆往复移动,所述移动支座在沿所述螺杆移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稀释采样壳体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钳的连接部上还开设有连接凹槽,在所述稀释采样壳体上与所述连接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转动伸入所述连接凹槽内,以使得所述卡钳的连接部能够绕所述稀释采样壳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整体呈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用于与稀释混合舱相抵端面的形状与对应位置稀释混合舱的形状相适应。
CN202121428091.0U 2021-06-25 2021-06-25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Active CN215492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28091.0U CN215492507U (zh) 2021-06-25 2021-06-25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28091.0U CN215492507U (zh) 2021-06-25 2021-06-25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2507U true CN215492507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28091.0U Active CN215492507U (zh) 2021-06-25 2021-06-25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2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0142B1 (en)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an assay
JP2007322310A (ja) 検体中の分析対象物質の検出あるいは測定方法
JP2018533745A (ja) 便試料の収集、サンプリングおよび診断手段ならびにその方法
US7459125B1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 analyte in a liquid sample
CN215492507U (zh)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的夹持丢弃机构
CN113740527A (zh) 一种采样与检测一体化的快速检测结构及其应用
CN112798584A (zh) 一种大便采样检测马桶盖及其检测控制方法
CN214265250U (zh) 大便检测试剂盒的夹持丢弃机构
CN113267365B (zh) 用于大便检测的大便稀释混合采样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15492506U (zh) 用于大便检测的稀释混合舱结构
CN216209190U (zh) 一种用于液相样本采样及检测的快速检测结构
TW201239331A (en)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cytological specimens
CN112557657A (zh) 用于大便检测的大便稀释采样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WO2002080775A1 (en) Method of collecting a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ample
CN113331725B (zh) 一种大便采样检测马桶盖及其检测控制方法
CN113899897A (zh) 一种用于液相样本采样及检测的快速检测结构及其应用
CN114441755A (zh) 一种双样本采样并一体化检测的组合检测结构及其应用
CN214310535U (zh) 用于大便检测的大便稀释采样机构
CN114176587B (zh) 一种血液科用样本采集盒
CN220472990U (zh) 一种粪便采样收集装置
WO2019127959A1 (zh) 一种具有生化、酶免及化学发光快速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735446A (zh) 尿素酶法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
CN212844634U (zh) 一种检验科样本处理机构
CN210019435U (zh) 一种尿液标本采集装置
JP3677875B2 (ja) 便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201306 2nd floor, no.979 Yunhan Road, Linga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ngx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475 no.188-26, bajiaowan,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en Ch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3

Address after: Room 101-1, Building C2, Tianan Digital City, No. 55, Changshan Avenue, Jiangyin,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400

Patentee after: Jiangyin Jingy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06 2nd floor, no.979 Yunhan Road, Linga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ingxi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