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9266U -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9266U
CN215489266U CN202121195195.1U CN202121195195U CN215489266U CN 215489266 U CN215489266 U CN 215489266U CN 202121195195 U CN202121195195 U CN 202121195195U CN 215489266 U CN215489266 U CN 215489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avity
air
light sour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51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伟楷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oya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oy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oy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oy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51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9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9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9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其中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包括具有灯芯、反光杯、隔热片、套设于反光杯靠近其出光口一端的第一罩体,扣设于反光杯另一端的第二罩体,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共同包覆整个反光杯;反光杯内侧壁与隔热片形成第一腔体,第二罩体与反光杯外侧壁形成第二腔体,第一罩体与反光杯外侧壁形成第三腔体,还包括设于反光杯上的第一出风口、设于第二罩体的第二敞口,第一送风机构将风送入第一腔体的并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第二送风机构将风送入第二腔体并通过第二敞口排出。通过将散热系统划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并相互独立地排出各自内部的热气,有效控制散热系统内部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背景技术
随着户内户外大型演出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大功率舞台灯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多是采用大功率气泡光源或铂金光源来满足舞台灯的亮度及其他需求。但是在舞台灯工作过程中,气泡光源或铂金光源对温度十分敏感,特别是灯芯与导电线路的第一极点与第二极点,需要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中,温度过热容易使灯芯烧坏,若过低的温度则使灯芯发白,不能达到理想的光效。
现有的大功率舞台灯散热功能有限,光源所产生的热量容易通过钣金件传递到装有效果组件的空间,使得舞台灯的效果组件或其他元器件因温度过高而造成变形甚至烧毁;且舞台灯在工作过程中,整个壳体的温度会很高,舞台灯在工作结束后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冷却时间工作人员才能直接触碰灯体表面,造成维护和搬运的时间以及成本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用于解决大功率舞台灯光源散热系统因温度过热而导致光源自身或其他元件损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通过第一极点、第二极点与导电线路连接的灯芯、用于安装所述灯芯的反光杯、密封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口的隔热片、套设于所述反光杯靠近其出光口一端的第一罩体,扣设于所述反光杯另一端的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第二罩体共同包覆整个所述反光杯;所述反光杯内侧壁与所述隔热片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反光杯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反光杯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一极点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极点位于所述第二腔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光杯上的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敞口,第一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一腔体的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第二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排出。
光源散热系统划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对所述第一腔体输送冷风并将热气及时地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后排出光源散热系统外,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后从所述第二敞口散出,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地排出各自内部的热气,避免两个腔体内气流混合相互影响,而且所述第三腔体起到隔热作用,有效减少所述第一腔体的热量往装有效果元件的空间传递。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供所述反光杯穿出的通孔,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分别扣设于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两侧。通过所述固定板同时对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进行固定,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风机构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一极点。因所述第一极点对温度十分敏感,这样的设置,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输送的冷风气流能直接带走所述第一极点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送风机构气流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所述第一极点在工作中的温度,有效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二极点。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所输送的冷风气流能及时地将所述第二极点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带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气流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所述第二极点在工作中的温度,有效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所述灯芯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极点连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第二敞口,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所送出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极点后从所述第二敞口流出。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所送出的冷气流带走所述第二极点的热量,直接从所述第二敞口排出所述第二腔体外,热气不会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过多的流转,起到高效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第二罩体外部的外围盒体以及第三送风机构,所述外围盒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罩体的外侧壁形成第四腔体,所述外围盒体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中的一部分通过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敞口连通,所述第三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四腔体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敞口剩余部分排出。所述第二罩体将所述反光杯的热量尽可能多地锁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同时所述第四腔体的设置起到了隔热的作用,避免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光源散热系统外部造成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部温度过高的情况;通过所述第三送风机构所输送的冷风气流带走所述第二罩体表面的热量,对所述第四腔体进行散热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加快所述第二腔体的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的导风件穿过所述外围盒体后插入所述第二罩体,其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利用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将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的冷空气送入所述第二腔体,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将热量排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有效控制所述第二腔体内部的温度。
进一步地,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口的安装基板,以及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外围盒体的侧板延伸至所述安装基板并扣设于其下方,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将所述反光杯固定于所述外围盒体内部,所述固定板具有供所述反光杯穿出的通孔,所述反光杯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内,所述安装基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外围盒体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罩体,所述固定板具有供所述反光杯穿出的通孔,所述反光杯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内。利用所述固定板将所述外围盒体分隔腔体,使得所述光源散热系统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提高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各组件结构之间的密闭性,防止因结合不够紧密而造成热量从缝隙中跑出,影响散热和隔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敞口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后经所述第一敞口排出光源散热系统外,避免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热量聚集。
进一步地,还包括罩设所述外围盒体及所述第一罩体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侧壁上设有至少2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均设置有覆盖其自身的百叶窗。通过设置所述百叶窗不影响所述通风口的通风效果,同时也防止了所述灯芯所发的光线射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体具有与所述反光杯出光口对应设置的通光孔,所述隔热片安装于所述第一罩体且密封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口。这样的设置,不需要另外采用其他部件来固定所述隔热片,简化结构且节省材料的同时,也保证了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各自良好的密闭性。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包括主杯及副杯,沿光路方向所述副杯扣设于所述主杯的上方,所述副杯沿光路的方向开口逐渐缩小,所述副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主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所述副杯的设置,提高所述光源散热系统所射出光束的显色指数,进一步优化光效。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与所述主杯的开口对应的通孔,所述主杯及所述副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两侧且均罩设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副杯与所述主杯之间具有缝隙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直接在所述副杯与所述主杯的连接处留有缝隙来作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热气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不需另外在所述反光杯上挖空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方便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舞台灯,所述舞台灯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源散热系统,还包括出光镜头以及包裹所述光源散热系统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一出光孔,所述镜头设于所述出光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源散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第一纵向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源散热系统纵截面的风流导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源散热系统第一腔体横截面的风流导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系统第四腔体与第五腔体横截面的风流导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第二纵向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系统拆掉安装基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系统拆掉安装盒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光源散热系统;110、安装基板;111、通光口;112、隔热片;120、反光杯;121、出光口;122、第一出风口;125、第一腔体;130、第一罩体;131、第三腔体;140、固定板;141、通孔;150、第二罩体;151、第二腔体;152、第二敞口;160、外围盒体;161、第四腔体;162、第一敞口;210、第一送风机构;211、第一风机;212、第一风嘴;220、第二送风机构;221、第二风机;222、第二风嘴;230、第三送风机构;231、第三风机;232、第三风嘴;300、灯芯;310、第一极点;320、第二极点;400、安装盒;410、通风口;411、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通过第一极点310、第二极点320与导电线路连接的灯芯300、 用于安装所述灯芯300的反光杯120、密封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121的隔热片112、套设 于所述反光杯120靠近其出光口121一端的第一罩体130,扣设于所述反光杯120另一端的 第二罩体150,所述第一罩体130、所述第二罩体150共同包覆整个所述反光杯120;所述反 光杯120内侧壁与所述隔热片112形成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罩体150与所述反光杯120 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二腔体151,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反光杯120外侧壁对应部分形 成第三腔体131,所述第一极点31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极点320位于所述第二 腔体15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25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光杯120上的第一出风口122、设 于所述第二罩体150的第二敞口152,第一送风机构210将风送入所述第一腔体125的并通 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排出,第二送风机构220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151并通过所述第二 敞口152排出。
光源散热系统100划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对所述第一 腔体125输送冷风并将热气及时地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后排出光源散热系统100外,所 述第二送风机构220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151后从所述第二敞口152散出,所述第一腔体 125与所述第二腔体151相互独立地排出各自内部的热气,避免两个腔体内气流混合相互影 响。而且所述第三腔体131起到隔热作用,有效减少所述第一腔体125的热量往装有效果元 件的空间传递。
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包括2个第一风机211以及2个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211 连通的第一风嘴212,2个所述第一风嘴212相对设置,使得通过所述第一风机211抽进来的 冷风尽可能多地吹遍所述第一腔体125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排出。同样的,所述第二送 风机构220包括2个第二风机221以及2个分别与所述第二风机221连通的第二风嘴222。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120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140, 所述固定板140具有供所述反光杯120穿出的通孔141,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第二罩体 150分别扣设于所述固定板140相对的两侧。通过所述固定板140同时对所述第一罩体130 与所述第二罩体150进行固定,方便安装。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140与所述反光杯120的光路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90°,在此 也可视所述固定板140与所述反光杯120的光路呈垂直状态。
可选地,所述反光杯120的数量为1个,且其开口沿光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反光杯120穿过所述固定板140且与其紧密结合,使得所述第三腔体131呈密封状态,进一步加强了其隔热作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一极点310。因所述第一极点310对温度十分敏感,这样的设置,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输送的冷风气流能直接带走所述第一极点310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气流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所述第一极点310在工作中的温度,有效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二极点320。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所输送的冷风气流能及时地将所述第二极点320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带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气流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所述第二极点320在工作中的温度,有效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所述灯芯300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极点320连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第二敞口152,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所送出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极点320后从所述第二敞口152流出。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所送出的冷气流带走所述第二极点320的热量,直接从所述第二敞口152排出所述第二腔体151外,热气不会再所述第二腔体内过多地流转,起到高效散热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仅有其中1个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为这样设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第二罩体150外部的外围盒体160以及第三送风机构230,所述外围盒体16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罩体150的外侧壁形成第四腔体161,所述外围盒体160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敞口162,所述第一敞口162中的一部分通过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敞口152连通,所述第三送风机构230将风送入所述第四腔体161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敞口162剩余部分排出。所述第二罩体150将所述反光杯120的热量尽可能多地锁在所述第二腔体151内,同时所述第四腔体161的设置起到了隔热的作用,避免所述第二腔体151内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光源散热系统100外部造成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外部温度过高的情况;通过所述第三送风机构230所输送的冷风气流带走所述第二罩体150表面的热量,对所述第四腔体161进行散热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加快所述第二腔体151的散热。
优选地,所述第三送风机构230包括2个第三风机231,以及2个与所述第三风机231连通的第三风嘴232,且所述第三风嘴232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211、第二风机221以及第三风机231均固定于所述外围盒体160的外侧壁,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对风机影响其工作甚至造成损害。
如图7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敞口152通过若干块钣金件与所述第一敞口162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导风件穿过所述外围盒体160后插入所述第二罩体150,其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51内。利用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将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外的冷空气送入所述第二腔体151,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152将热量排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外,有效控制所述第二腔体151内部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121的安装基板110,所述外围盒体160的侧板延伸至所述安装基板110并扣设于其下方,与所述反光杯120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140将所述反光杯120固定于所述外围盒体160内部,所述固定板140具有供所述反光杯120穿出的通孔141,所述反光杯120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第二罩体150内,所述安装基板110、所述固定板140与所述外围盒体160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罩体130。所述外围盒体160与所述安装基板110形成一个完整的腔体,再利用所述固定板140将所形成的腔体所述外围盒体160分隔开来,使得所述固定板140、所述安装基板110以及所述外围盒体160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罩体130,即所述第一罩体130的侧面与所述外围盒体160的侧面呈一体化设置,节省材料且简化结构,安装更加便捷。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外围盒体160的结合更加紧密,分隔腔体,使得整个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的结构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提高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各组件之间结构的结婚的密闭性,防止因结合不够紧密而造成热量从缝隙中跑出,影响散热和隔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敞口162为1个,所述第二敞口152通过钣金件与所述第一敞口162的一部分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敞口16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敞口152与多个所述第一敞口162的其中一个通过钣金件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敞口162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25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流出后经所述第一敞口162排出光源散热系统100外,避免了所述第一腔体125内的热量聚集。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122通过若干块钣金与所述第一敞口162连通,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将冷风送进所述第一腔体125内后,大部分的热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沿着钣金所组成的风道经所述第一敞口162排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外,完成所述第一腔体125的散热。
如图1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罩设所述外围盒体160及所 述第一罩体130的安装盒400,所述安装盒400侧壁上设有至少2个通风口410,所述通风口 410均设置有覆盖其自身的百叶窗411。至少1个所述通风口410进风,另外的所述通风口410出风,通过设置所述百叶窗411不影响所述通风口410的通风效果,同时也防止了所述灯芯300所发的光线射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外部。
优选地,所述通风口410的数量为2个,且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体130具有与所述反光杯120出光口121对 应设置的通光孔,所述隔热片112安装于所述第一罩体130且密封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 121。这样的设置,不需要另外采用其他部件来固定所述隔热片112,简化结构且节省材料的 同时,也保证了所述第一腔体125与所述第三腔体131各自良好的密闭性。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120包括主杯及副杯, 沿光路方向所述副杯扣设于所述主杯的上方,所述副杯沿光路的方向开口逐渐缩小,所述副 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主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所述副杯的设置,提高所述光 源散热系统100所射出光束的显色指数,进一步优化光效。
如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极点310位于所述副杯中,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穿过 所述副杯插入所述第一腔体125内输送冷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设置于所述副杯,所述第 一送风机构210抽进来的冷风带走所述第一极点310的热量后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并由 所述第一敞口162排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避免了过多的热气滞留在所述第一腔体125 并往所述灯芯300的底部流动,最终导致所述灯芯300的温度过高造成损坏或直接烧毁。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120的主光轴大致垂 直的固定板140,所述固定板140具有与所述主杯的开口对应的通孔141,所述主杯及所述副 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40两侧且均罩设所述通孔141。
如图1及图5所示,其中第一纵向截面图与第二纵向截面图呈相互垂直状态,在本实用 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副杯与所述主杯之间具有缝隙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直接在 所述副杯与所述主杯的连接处留有缝隙来作为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将所述第一腔体125内 的热气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排出,不需另外在所述反光杯120上挖空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122,方便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舞台灯,所述舞台灯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源散热系统100,还包括出光镜头以及包裹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一出光孔,所述镜头设于所述出光孔。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极点(310)、第二极点(320)与导电线路连接的灯芯(300)、用于安装所述灯芯(300)的反光杯(120)、密封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121)的隔热片(112)、套设于所述反光杯(120)靠近其出光口(121)一端的第一罩体(130),扣设于所述反光杯(120)另一端的第二罩体(150),所述第一罩体(130)、所述第二罩体(150)共同包覆整个所述反光杯(120);所述反光杯(120)内侧壁与所述隔热片(112)形成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罩体(150)与所述反光杯(120)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二腔体(151),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反光杯(120)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三腔体(131),所述第一极点(31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极点(320)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5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25)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光杯(120)上的第一出风口(122)、设于所述第二罩体(150)的第二敞口(152),第一送风机构(210)将风送入所述第一腔体(125)的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排出,第二送风机构(220)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151)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15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120)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140),所述固定板(140)具有供所述反光杯(120)穿出的通孔(141),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第二罩体(150)分别扣设于所述固定板(140)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一极点(3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二极点(3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极点(320)连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第二敞口(152),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所送出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极点(320)后从所述第二敞口(152)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第二罩体(150)外部的外围盒体(160)以及第三送风机构(230),所述外围盒体(16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罩体(150)的外侧壁形成第四腔体(161),所述外围盒体(160)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敞口(162),所述第一敞口(162)中的一部分通过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敞口(152)连通,所述第三送风机构(230)将风送入所述第四腔体(161)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敞口(162)剩余部分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导风件穿过所述外围盒体(160)后插入所述第二罩体(150),其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51)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121)的安装基板(110),所述外围盒体(160)的侧板延伸至所述安装基板(110)并扣设于其下方,与所述反光杯(120)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140)将所述反光杯(120)固定于所述外围盒体(160)内部,所述固定板(140)具有供所述反光杯(120)穿出的通孔(141),所述反光杯(120)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第二罩体(150)内,所述安装基板(110)、所述固定板(140)与所述外围盒体(160)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罩体(13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敞口(162)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所述外围盒体(160)及所述第一罩体(130)的安装盒(400),所述安装盒(400)侧壁上设有至少2个通风口(410),所述通风口(410)均设置有覆盖其自身的百叶窗(41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130)具有与所述反光杯(120)出光口(121)对应设置的通光孔,所述隔热片(112)安装于所述第一罩体(130)且密封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12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120)包括主杯及副杯,沿光路方向所述副杯扣设于所述主杯的上方,所述副杯沿光路的方向开口逐渐缩小,所述副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主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120)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140),所述固定板(140)具有与所述主杯的开口对应的通孔(141),所述主杯及所述副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40)两侧且均罩设所述通孔(141)。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杯与所述主杯之间具有缝隙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122)。
15.一种舞台灯,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100),还包括出光镜头以及包裹所述光源散热系统(100)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一出光孔,所述镜头设于所述出光孔。
CN202121195195.1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Active CN215489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195.1U CN215489266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195.1U CN215489266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9266U true CN215489266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8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5195.1U Active CN215489266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9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3594B2 (en) Waterproof stage light with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on
US9677753B2 (en) Lighting device having at least one heat sink
CN215489266U (zh)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CN106594589A (zh) 螺旋导风装置及设有该螺旋导风装置的舞台灯散热系统
CN113280285A (zh)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CN210831580U (zh) 一种舞台灯内循环散热系统
CN215297899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213511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灯具外壳及其成像灯
CN209146821U (zh) 一种多腔体舞台灯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具
CN107170376A (zh) 一种高寿命的amoled显示屏
CN216814041U (zh) 分区设置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led车灯
CN216817161U (zh)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结构
CN216113942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具
CN210179389U (zh) 一种散热系统及具有所述散热系统的舞台灯
CN217540506U (zh)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器的舞台灯
CN216480494U (zh) 散热型长隧道防眩光led灯
CN221258610U (zh) 一种舞台灯散热结构
CN216848442U (zh)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结构
CN217423183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灯具
CN214619210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防水光源装置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CN208766974U (zh) 一种新型铝制外壳led显示屏显示模组
CN213488418U (zh) 一种烹饪电器的散热结构
CN219961155U (zh) 一种控制盒
CN219775660U (zh) 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灯具
CN217109290U (zh) 一种具有除雾装置的舞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