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3581U -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3581U
CN215483581U CN202120863416.1U CN202120863416U CN215483581U CN 215483581 U CN215483581 U CN 215483581U CN 202120863416 U CN202120863416 U CN 202120863416U CN 215483581 U CN215483581 U CN 215483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pillar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center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634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悦椿
张仁杰
陆铜华
张海雷
李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eezo New Me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eezo New Me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eezo New Me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eezo New Me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634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3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3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3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gs For Furnitur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外侧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夹角角度≥90°,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设有多个与支撑柱相互对应的连接孔,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延伸至支撑柱内进行固定,相邻连接件之间设有固定片,辅助杆穿过固定片内的辅助孔进行固定,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板底外侧和底板固定连接。本申请的支持柱外侧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了支撑柱截面的偏心距,具有较强的抗震作用,同时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基础差异沉降,稳定性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取得了快速发展。近些年,装配式建筑产业在现代建筑领域内发展迅速。装配建筑是以构件工厂预制化生产,现场装配安装的建造施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建造方式。现代木结构,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整合设计、生产、施工多个产业链,更具有绿色环保、舒适耐久、保温节能的特点,整体上说,比其他形式装配式建筑优越性更佳。结构构件在现场组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结构部分的基本组件柱,大量研究表明,为了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重载,增加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在建筑全寿命期内,对于固定柱脚金属连接件,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振动荷载等,更应该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
竹为中国特有的速生材,竹子与基础的连接形式,一般参照木结构的柱脚节点。在竖向结构上,应连续、均匀,避免抗侧力的侧向刚度,尤其是承载力的竖向突变。但是,两种材料的密实度、弹性模量等均不同,竹柱相当于实心的钢材,硬度很高,更多采用荷载和效应组合值、组合值系数来做强度设计值。结构设计时,应更多考虑和防止柱材料和基础材料的不同,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基础差异沉降等不利的影响。对于加工设备要求比木材高,又和钢材加工工艺不一样。与此同时,在现场结构建造过程中,柱脚还要满足抗震要求,因此,为了获得更稳定的结构整体性,其连接构造方式需要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支持柱外侧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了支撑柱截面的偏心距,具有较强的抗震作用,同时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基础差异沉降,稳定性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圆柱或多边形柱,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夹角角度≥90°,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设有多个与支撑柱相互对应的连接孔,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延伸至支撑柱内进行固定,相邻连接件之间设有固定片,辅助杆穿过固定片内的辅助孔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板底外侧和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多边形柱包括三角形柱、矩形柱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为矩形柱,支撑柱的外侧和四个连接件固定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四个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四个夹角处。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面积和结构均相同,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设有三个与支撑柱相互对应的连接孔,三个连接孔上下间隔排列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板和/或第二夹持板的边沿中心处。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片与第一夹持板和/或第二夹持板所在的板面垂直设置,固定片竖直方向的高度为第一夹持板和/或第二夹持板高度的六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底板与第一夹持板和/或第二夹持板垂直设置,所述底板下表面为平面板,底板上表面为平面板或曲面板。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底板内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固定杆穿过底板进行固定。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夹角角度等于90°。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夹角角度等于120°。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中间设有缓冲缝,缓冲缝从第一夹持板和/或第二夹持板中间延伸至上部外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支撑柱的外侧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固定连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了支撑柱截面的偏心距,具有较强的抗震作用,同时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基础差异沉降,稳定性好;
(2)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夹角角度≥90°,从而实现连接件可以可以满足不同形状的支撑柱使用,使用范围更广;
(3)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设有多个与支撑柱相互对应的连接孔,螺栓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延伸至支撑柱内进行固定,连接孔都为预先打好,连接件可以在工厂以预制套件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柱的柱脚,到现场与地面预埋垫片锚固,因此方便安装,提高了组装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说明:1、支撑柱,2、连接件,21、第一夹持板,22、第二夹持板,3、连接孔,4、连接杆,5、固定片,6、辅助杆,7、辅助孔,8、底板,9、通孔,10、固定杆,11、缓冲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为实心柱,材质为竹子。具体设置时,支撑柱1可以设置为圆柱或者多边形柱。多边形柱包括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等,具体的,可以为三角形柱或矩形柱。
支撑柱1的外侧和至少一个连接件2固定连接,连接件2包裹在支撑柱1的柱脚,因此,连接件2的高度远低于支撑柱1的高度。具体设置时,连接件2为金属材质制作而成,如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连接件2包括第一夹持板21,第一夹持板21为平面板,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固定连接,如可以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
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之间的夹角角度≥90°,具体的,如当支撑柱1为矩形柱时,支撑柱1的外侧和四个连接件2固定连接。具体的,四个连接件2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的四个夹角处。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之间的夹角角度为90°,使其连接处正好卡和在夹角处,从而保证连接处的稳定性能。而当支撑柱1为正六边体结构时,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20°,使其连接处正好卡和在夹角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内设有多个与支撑柱1内的盲孔相互对应的连接孔3。具体实施时,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的面积和结构均相同,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内设有三个与支撑柱1相互对应的连接孔3,三个连接孔3上下间隔排列设置。连接杆4穿过连接孔3延伸至支撑柱1内进行固定。具体的,连接杆4可以设置为螺杆,连接孔3内设有和螺杆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从而实现可以快速安装或者拆卸。
相邻连接件2之间设有固定片5,固定片5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的边沿中心处。具体设置时,固定片5与第一夹持板21、第二夹持板22所在的板面垂直设置,固定片5竖直方向的高度为第一夹持板21、第二夹持板22高度的六分之一,辅助杆6穿过固定片5内的辅助孔7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通过两侧固定片5的夹紧作用实现相邻夹角处连接件的收紧,进而对支撑柱1起到加固作用,防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底部的支撑柱1发生歪斜或断裂等情况发生。
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的板底外侧和底板8固定连接,底板8为L形板,缓冲缝11从第一夹持板21板面中心处、第二夹持板22板面中心处延伸至上部外侧,从而在相邻连接件2通过固定片5紧密连接时,缓冲缝11能够缓冲应力集中的同时还能不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底板8与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所在的板面垂直设置,所述底板8下表面为平面板,底板8内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9,底板8上表面为平面板也可以设置为规则曲面板,从而规律性局部增大底板8的厚度,进一步加强固定杆10穿过底板8的通孔和下部预埋板更加牢固结合,进一步加强抗压和抗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支持柱外侧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了支撑柱截面的偏心距,具有较强的抗震作用,同时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基础差异沉降,稳定性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为圆柱或多边形柱,所述支撑柱(1)的外侧和至少一个连接件(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2)包括第一夹持板(21),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之间的夹角角度≥90°,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内设有多个与支撑柱(1)相互对应的连接孔(3),连接杆(4)穿过连接孔(3)延伸至支撑柱(1)内进行固定,相邻连接件(2)之间设有固定片(5),辅助杆(6)穿过固定片(5)内的辅助孔(7)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的板底外侧和底板(8)固定连接,缓冲缝(11)从第一夹持板(21)和/或第二夹持板(22)中间延伸至上部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柱包括三角形柱、矩形柱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为矩形柱,支撑柱(1)的外侧和四个连接件(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连接件(2)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的四个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的面积和结构均相同,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内设有三个与支撑柱(1)相互对应的连接孔(3),三个连接孔(3)上下间隔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5)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板(21)和/或第二夹持板(22)的边沿中心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5)与第一夹持板(21)和/或第二夹持板(22)所在的板面垂直设置,固定片(5)竖直方向的高度为第一夹持板(21)和/或第二夹持板(22)高度的六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与第一夹持板(21)和/或第二夹持板(22)垂直设置,所述底板(8)下表面为平面板,底板(8)上表面为平面板或曲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内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9),固定杆(10)穿过底板(8)进行固定。
CN202120863416.1U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Active CN215483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3416.1U CN215483581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3416.1U CN215483581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3581U true CN215483581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5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63416.1U Active CN215483581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3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180A (zh) 一种偏心支撑框架
CN211735765U (zh) 型钢混凝土柱梁抗震结构
CN212317231U (zh) 一种带阻尼器的装配式钢竹组合剪力墙
CN109723151A (zh) 一种多高层木/竹框架结构用梁柱节点
CN215483581U (zh) 一种装配式中柱脚节点结构
CN201762885U (zh) 一种具韧性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使用的剪力筋结构
CN113216418A (zh) 一种增强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的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加固结构
CN203066254U (zh) 钢竹组合梁与钢竹组合柱的节点结构
CN207597584U (zh) 偏心支撑框架
CN2752358Y (zh) 槽钢无屈曲消能支撑
KR20040043202A (ko) 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 및 철골 보의 접합부
CN213174170U (zh) 一种加固竹木结构梁柱节点的构件
CN210459529U (zh) 一种竹木建筑梁柱cfrp钢节点
CN212926494U (zh) 一种适用于梁柱均为h型钢的全装配式钢结构节点
CN210316210U (zh) 一种拉索装配式钢梁
CN210151950U (zh) 一种多高层木/竹框架结构用梁柱节点
JPH04269228A (ja) 柱と梁の仕口構造
CN110939202A (zh) 新型楼面水平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920726U (zh) 一种箱型柱与屋面钢梁下部的连接节点
CN213837059U (zh) 一种用于h型钢梁与h型钢柱的刚接连接装置
CN105756270B (zh) 波浪形钢板式叠合板构件
CN219840206U (zh) 一种预制钢筒式半刚性无损木结构节点
CN214784711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柱预应力耗能节点
CN220486907U (zh) 带加强连接结构的预制梁
CN214461391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