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3041U -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3041U
CN215483041U CN202121386978.8U CN202121386978U CN215483041U CN 215483041 U CN215483041 U CN 215483041U CN 202121386978 U CN202121386978 U CN 202121386978U CN 215483041 U CN215483041 U CN 215483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water
pit
deep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69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尚锦
�金钟
邵建辉
周士伟
戚琳飞
林康康
胡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di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edi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edi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edi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69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3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3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3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包括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连接有抽水模块(2),抽水模块(2)连接有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3);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包括基坑内桩承台坑(101),基坑内桩承台坑(101)坑底的侧壁设有承台间输水孔道(102),承台间输水孔道(102)连接有基坑内集水坑(105);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还包括环绕基坑分布且设置于压顶梁上的基坑内排水沟(103)以及设置于基坑围护桩外围的基坑外截洪沟(104)。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提高排水效率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排水系统,特别是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山边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设置基坑内外降水和地面截水设施,使得深基坑内外水位保持在一定标高,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砖砌排水沟和集水井作为截排水系统,这种方式导致基坑内的排水效率较低,而基坑内的排水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基坑的水排出基坑后,被直接排放,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排水效率较低以及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提高排水效率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包括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连接有抽水模块,抽水模块连接有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
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包括基坑内桩承台坑,基坑内桩承台坑坑底的侧壁设有承台间输水孔道,承台间输水孔道连接有基坑内集水坑;
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还包括环绕基坑分布且设置于压顶梁上的基坑内排水沟以及设置于基坑围护桩外围的基坑外截洪沟。
前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中,抽水模块包括位于基坑内集水坑的内抽水泵,内抽水泵连接有内部抽水管道,内部抽水管道与基坑内排水沟相连;所述基坑内集水坑的坑底还设有内部水位传感器,内部水位传感器连接有抽水泵控制装置,抽水泵控制装置与内抽水泵相连。
前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中,所述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包括相互连通的基坑外沉淀池和基坑外蓄水池,基坑外蓄水池内设有外部抽水泵,外部抽水泵连接有外部抽水管道,外部抽水管道分别经管道和智能阀门连接有洗手间蓄水设备和洗车池蓄水设备;所述外部抽水管道还连接有市政水管。
前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中,所述基坑内排水沟和基坑外截洪沟均与基坑外沉淀池相连通。
前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中,所述洗手间蓄水设备和洗车池蓄水设备内均设有外部水位传感器。
前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中,所述外部水位传感器、智能阀门和外部抽水泵与抽水泵控制装置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抽水模块和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组成,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由基坑内桩承台坑、承台间输水孔道、基坑内集水坑、基坑内排水沟和基坑外截洪沟组成,可用于山边深基坑工程,通过坑内、坑外双排水的形式,提高了排水效率以及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基坑内积水,降低了基坑工程安全隐患、提高了基坑工程施工质量;通过抽水模块与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的搭配,实现基坑内积水的循环再利用,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
具体的,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通过在基坑内桩承台坑侧壁设置承台间输水孔道,实现了各个坑之间的相互连通,积水通过势能汇聚于基坑内集水坑,降低了基坑内抽水泵的使用数量;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实现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通过设置基坑内排水沟和基坑外截洪沟,实现坑内、坑外联合排水,极大地降低了山水对基坑内积水的影响,克服雨季对基坑内积水的影响,施工简单且降低了人员、设备的投入,同时可充分利用基坑内的积水,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提高排水效率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2是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的结构视图;
图3是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中基坑内排水沟和基坑外截洪沟的排布视图;
图4是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2-抽水模块,3-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101-基坑内桩承台坑,102-承台间输水孔道,,103-基坑内排水沟,104-基坑外截洪沟,105-基坑内集水坑,201-抽水泵控制装置,202-内抽水泵,203-内部水位传感器,204-内部抽水管道,301-基坑外沉淀池,302-基坑外蓄水池,303-洗手间蓄水设备,304-洗车池蓄水设备,305-智能阀门,306-外部抽水泵,307-外部抽水管道,308-市政水管,309-外部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构成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连接有抽水模块2,抽水模块2连接有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3;
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包括基坑内桩承台坑101,基坑内桩承台坑101坑底的侧壁设有承台间输水孔道102,承台间输水孔道102连接有基坑内集水坑105;
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还包括环绕基坑分布且设置于压顶梁上的基坑内排水沟103以及设置于基坑围护桩外围的基坑外截洪沟104。
抽水模块2包括位于基坑内集水坑105的内抽水泵202,内抽水泵202连接有内部抽水管道204,内部抽水管道204与基坑内排水沟103相连;所述基坑内集水坑105的坑底还设有内部水位传感器203,内部水位传感器203连接有抽水泵控制装置201,抽水泵控制装置201与内抽水泵202相连。
所述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3包括相互连通的基坑外沉淀池301和基坑外蓄水池302,基坑外蓄水池302内设有外部抽水泵306,外部抽水泵306连接有外部抽水管道307,外部抽水管道307分别经管道和智能阀门305连接有洗手间蓄水设备303和洗车池蓄水设备304;所述外部抽水管道307还连接有市政水管308。
所述基坑内排水沟103和基坑外截洪沟104均与基坑外沉淀池301相连通。
所述洗手间蓄水设备303和洗车池蓄水设备304内均设有外部水位传感器309。
所述外部水位传感器309、智能阀门305和外部抽水泵306与抽水泵控制装置201相连。
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将基坑内外积水收集后,通过所述抽水模块2输送至所述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3进行循环利用。
具体实施时,所述的基坑内桩承台坑101,坑底侧壁设有承台间输水孔道102,所述基坑内桩承台坑101通过调整坑底垫层坡度以实现坑内积水汇聚于承台间输水孔道102;所述承台间输水孔道连通相邻基坑内桩承台坑及基坑内集水坑,所述基坑内集水坑坑底标高低于所述承台底标高,最终实现承台坑内积水通过势能汇聚于基坑内集水坑内;
所述的基坑内排水沟103及基坑外截洪沟104,所述基坑内排水沟103环绕基坑设置于压顶梁上,通过调整基坑内排水沟底垫层厚度控制坡度,与基坑外蓄水池302相连通,所述基坑外沉淀池3.1池底标高低于基坑内排水沟103沟底标高;同时所述基坑外截洪沟104连通山体排水管道,并设置于基坑围护桩外围,连通所述基坑外沉淀池301;
内部水位传感器向抽水泵控制装置实时发送水位信号,当水位超过设定限值时,抽水泵控制装置发送抽水信号控制内抽水泵进行抽水,基坑内集水坑的积水通过内抽水泵、内部抽水管道进入基坑内排水沟;
所述的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包括基坑外沉淀池、基坑外蓄水池、洗手间蓄水设备、洗车池蓄水设备。所述基坑外沉淀池与所述基坑内排水沟、基坑外截洪沟以及基坑外蓄水池连通,水流通过基坑内排水沟、基坑外截洪沟进入基坑外沉淀池后进行沉淀,最终进入基坑外蓄水池;所述基坑外蓄水池302通过外部抽水泵及外部抽水管道连通洗手间蓄水设备、洗车池蓄水设备及市政水管;所述基坑外蓄水池、洗手间蓄水设备及洗车池蓄水设备中均设置外部水位传感器。
外部水位传感器向抽水泵控制装置实时发送水位信号,当基坑外蓄水池水位达到设定限值而洗手间蓄水设备及洗车池蓄水设备未达到设定限值时,蓄水池内抽水泵开始往洗手间蓄水设备及洗车池蓄水设备进行抽水,实现基坑内积水的循环利用;当基坑外蓄水池水位达到设定限值而洗手间蓄水设备及洗车池蓄水设备达到设定限值时,则关闭智能阀门,同时抽水泵控制装置发送抽水信号,蓄水池内的外部抽水泵将水抽往市政水管,排出基坑外。

Claims (6)

1.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连接有抽水模块(2),抽水模块(2)连接有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3);
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包括基坑内桩承台坑(101),基坑内桩承台坑(101)坑底的侧壁设有承台间输水孔道(102),承台间输水孔道(102)连接有基坑内集水坑(105);
所述深基坑积水输送收集模块(1)还包括环绕基坑分布且设置于压顶梁上的基坑内排水沟(103)以及设置于基坑围护桩外围的基坑外截洪沟(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抽水模块(2)包括位于基坑内集水坑(105)的内抽水泵(202),内抽水泵(202)连接有内部抽水管道(204),内部抽水管道(204)与基坑内排水沟(103)相连;所述基坑内集水坑(105)的坑底还设有内部水位传感器(203),内部水位传感器(203)连接有抽水泵控制装置(201),抽水泵控制装置(201)与内抽水泵(20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循环再利用模块(3)包括相互连通的基坑外沉淀池(301)和基坑外蓄水池(302),基坑外蓄水池(302)内设有外部抽水泵(306),外部抽水泵(306)连接有外部抽水管道(307),外部抽水管道(307)分别经管道和智能阀门(305)连接有洗手间蓄水设备(303)和洗车池蓄水设备(304);所述外部抽水管道(307)还连接有市政水管(3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内排水沟(103)和基坑外截洪沟(104)均与基坑外沉淀池(30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手间蓄水设备(303)和洗车池蓄水设备(304)内均设有外部水位传感器(3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水位传感器(309)、智能阀门(305)和外部抽水泵(306)与抽水泵控制装置(201)相连。
CN202121386978.8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Active CN215483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978.8U CN215483041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978.8U CN215483041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3041U true CN215483041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6978.8U Active CN215483041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3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4723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应用系统
CN106759646A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8035423A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势能加压雨水排蓄系统及方法
CN105442668A (zh) 一种屋面雨水的回收利用系统
CN203173911U (zh) 一种沉淀装置
CN203878651U (zh) 垂直深层雨水调蓄收集系统
CN107354949B (zh) 用于紧邻高边坡的地铁车站基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CN215483041U (zh) 一种深基坑工程智能化绿色排水系统
CN104018548A (zh) 垂直深层雨水调蓄收集系统
CN103382853B (zh) 用于解决隧道局部突发涌水的缓冲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383853U (zh) 用于解决隧道中心沟排水能力不足的缓冲系统
CN211547778U (zh) 地铁车站深基坑分台阶开挖涌水的集中外排系统
CN213448816U (zh) 具有防淤积功能的一体化雨污分流泵站
CN109763552A (zh) 一种基础暗敷重力式排水再生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4884288U (zh) 一种利用曝气沉沙和排沙泵吸排泥沙清洗的雨水调蓄池
CN211935706U (zh) 一种雨废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
CN213014130U (zh) 一种应用于排涝泵站前池清淤的组合装置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1285799U (zh) 一种分散式低能耗雨水收集及处理系统
CN210127691U (zh) 一种地下车库防内涝系统
CN204456380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
CN20786309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势能加压雨水排蓄系统
CN206110310U (zh) 地埋式一体化智能污水提升泵站
CN206941696U (zh) 新型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07331946U (zh) 施工现场雨水综合利用智能化防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6

Address after: 409-419, Floor 4, Martial Arts Hall Building, 168 Yugu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3 (singular)

Patentee after: Jiedi Desig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7 Room 102, No. 157 baishaquan, Beishan street,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edi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