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7840U -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7840U
CN215477840U CN202120873338.3U CN202120873338U CN215477840U CN 215477840 U CN215477840 U CN 215477840U CN 202120873338 U CN202120873338 U CN 202120873338U CN 215477840 U CN215477840 U CN 215477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trip
riding wheel
shaft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33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健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33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7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7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7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其中支撑结构包括下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多个托轮部件,多个托轮部件间隔设置在支撑轴上,托轮部件包括托轮,托轮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托轮包括外圆部和设置在外圆部两侧的倾斜部,外圆部用于支撑模组带上相邻两个滚轴之间的片材表面。此支撑结构,通过下支撑组件支撑模组带的下输送部,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多个间隔而开的托轮部件,托轮部件的托轮包括外圆部和两侧的倾斜部,外圆部的宽度较小,支撑模组带上相邻两个滚轴之间的片材表面,减小与模组带的接触面,避免与凸出于片材表面的滚轴接触,降低碰撞噪音和减小摩擦,有利于传输,此实用新型用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参照图1,现有的输送带的下输送部一般通过多个托辊10或者多个滚轮进行支撑,使输送带绷紧,其中,对于模组带,模组带是由多个模组单元20组成,每个模组单元如图2所示,模组单元20包括片材21和嵌设在片材21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滚轴22,滚轴22凸出于片材的表面,通过多个托辊或者多个滚轮进行支撑,托辊或者滚轮容易与模组单元20的滚轴22接触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噪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能够减小与模组带的接触面,以降低碰撞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包括下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多个托轮部件,多个所述托轮部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托轮部件包括托轮,所述托轮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所述托轮包括外圆部和设置在所述外圆部两侧的倾斜部,所述外圆部用于支撑模组带上相邻两个滚轴之间的片材表面。
上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下支撑组件支撑模组带的下输送部,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多个间隔而开的托轮部件,托轮部件的托轮包括外圆部和两侧的倾斜部,外圆部的宽度较小,支撑模组带上相邻两个滚轴之间的片材表面,减小与模组带的接触面,避免与凸出于片材表面的滚轴接触,降低碰撞噪音和减小摩擦,有利于传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所述托轮部件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托轮部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轴上在所述托轮部件的两侧设有卡槽,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设置有卡件,所述卡件用于限定所述托轮部件在所述支撑轴上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所述下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两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与输送带的机架连接,所述支撑架具有与所述支撑轴卡接的呈U型的缺口,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支撑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带的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托条和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二托条,各所述第一托条对应有在同一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二托条,至少具有一个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一托条,至少具有一个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二托条,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一托条与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二托条交错分布,使所述输送带的全段均有所述第一托条和/或所述第二托条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横梁,所述横梁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托条或所述第二托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托条和所述第二托条均包括支撑部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支撑部卡接配合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托条和/或所述第二托条的一端呈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上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现有输送带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组带的模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支撑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托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支撑组件支撑模组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支撑输送带的平面结构简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支撑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支撑输送带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托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的一个实施例;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附图标记:下支撑组件100、支撑轴110、卡槽111、托轮120、外圆部121、倾斜部122、支撑架130、上支撑组件200、第一托条210、支撑部211、底座212、第二托条220、横梁230、机架300、第一托条10、支撑部11、底座12、第二托条20、横梁30、模组单元20、片材21、滚轴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包括下支撑组件100,下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轴110和多个托轮部件,多个托轮部件间隔设置在支撑轴110上,托轮部件包括托轮120,托轮120与支撑轴110转动连接,托轮120包括外圆部121和设置在外圆部121两侧的倾斜部122,外圆部121用于支撑模组带上相邻两个滚轴之间的片材表面。
本实施例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通过下支撑组件100支撑模组带的下输送部,下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轴110和多个间隔而开的托轮部件,托轮部件的托轮120包括外圆部121和两侧的倾斜部122,外圆部121的宽度较小,支撑模组带上相邻两个滚轴22之间的片材21表面,减小与模组带的接触面,避免与凸出于片材21表面的滚轴22接触,降低碰撞噪音和减小摩擦,有利于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主要针对模组带,但是不仅仅限于模组带,根据需要可以用于其他种类的输送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轮部件与支撑轴110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支撑轴110连接,轴承的外圈与托轮部件连接。托轮120与输送带的下输送部接触,由于摩擦作用托轮120会旋转,通过设置轴承使托轮120能够较顺畅地相对支撑轴110旋转,减小对输送带的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轴110上在托轮部件的两侧设有卡槽111,与卡槽111卡接配合设置有卡件,通过卡件限定托轮部件在支撑轴110上的位置,具体地,卡件可以采用卡簧,便于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支撑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轴110两侧的支撑架130,支撑架130与输送带的机架300连接,支撑架130具有与支撑轴110卡接的呈U型的缺口。通过两个支撑架130支撑支撑轴110,支撑架130上呈U型的缺口便于快速定位安装支撑轴110,以及便于拆卸。
由于模组带的下输送部不需要承重,因此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采用间隔设置的多个托轮120进行支撑,以减小与模组带的接触面积,而对于上输送部,由于需要承重输送物料,不便采用上述结构。
参照图7至图13,支撑结构还包括上支撑组件200,上支撑组件200主要用于支撑模组带的上输送部,上支撑组件200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带的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托条210和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二托条220,各第一托条210对应有在同一直线方向上的第二托条220,至少具有一个长度不同的第一托条210,至少具有一个长度不同的第二托条220,长度不同的第一托条210与长度不同的第二托条220交错分布,使输送带的全段均有第一托条210和/或第二托条220支撑。
参照图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托条210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托条A和第二托条B,第一托条A的长度大于第一托条B;对应地,第二托条220有两个,分别为第二托条C和第二托条D,第二托条D的长度大于第二托条C,第二托条C与第一托条A在同一直线上,第二托条D与第一托条B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托条A和第二托条D交错设置,使输送带的全段均有第一托条和/或第二托条支撑,在第一托条A和第二托条C之间的过渡位置,可由第二托条D支撑输送带;在第一托条B和第二托条D之间的过渡位置,可由第一托条A支撑输送带,从而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能够连续支撑输送带。
参照图1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托条210有三个,分别为第一托条A、B、C,第一托条A、B、C的长度各不相同;第二托条220对应有三个,分别为第二托条D、E、F,第二托条D、E、F的长度各不相同,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交错设置,使输送带的全段均有第一托条和/或第二托条支撑,在第一托条A和第二托条D之间的过渡位置,可由第一托条B和第二托条F支撑输送带;在第一托条B和第二托条E之间的过渡位置,可由第二托条D、F支撑输送带;在第一托条C和第二托条F之间的过渡位置,可由第一托条A、B支撑输送带。
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条210有多个,分别为第一托条A、第一托条B和多个第一托条C,第一托条A和第一托条B的长度不同于第一托条C;对应地,第二托条220有多个,分别为第二托条D、第二托条E和多个第二托条F,第二托条D和第二托条E的长度不同于第二托条F,长度不同的第一托条A、第一托条B、第二托条D和第二托条E交错设置,其中第一托条A和第一托条B位于一侧,第二托条D和第二托条E位于另一侧,使输送带的全段均有第一托条和/或第二托条支撑。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的数量、长度以及各托条的分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能够实现输送带的全段均有第一托条210和/或第二托条220支撑即可。
上支撑组件200通过多个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支撑输送带,其中具有若干长度不同的第一托条210,以及具有若干长度不同的第二托条220,长度不同的第一托条210与长度不同的第二托条220交错分布,使输送带的全段均有第一托条210和/或第二托条220支撑,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能够连续支撑输送带,保证支撑的连续性,避免输送带从第一托条210过渡到第二托条220上时产生碰撞噪音和阻力,提高输送带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参照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支撑组件200还包括至少一个横梁230,通过横梁230支撑第一托条210或第二托条220。可以理解的是,横梁23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横梁230有多个,各横梁230沿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的长度方向间隔平行分布设置,横梁230垂直于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
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托条210和第二托条220均包括支撑部211和底座212,支撑部211与底座212卡接配合,支撑部211与输送带支撑接触,底座212固定在横梁230上,支撑部211呈倒T型,底座212上设有与支撑部211卡接配合的凹槽121,支撑部211和底座212可以采用铝合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2为中空结构,以减轻托条的整体重量。
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托条210和/或第二托条220的一端呈弧形,能够支撑输送带从上输送部向下绕设过渡至下输送部的弧形端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上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包含上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的输送装置,降低碰撞噪音和减小摩擦,有利于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多个托轮部件,多个所述托轮部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托轮部件包括托轮,所述托轮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所述托轮包括外圆部和设置在所述外圆部两侧的倾斜部,所述外圆部用于与模组带上相邻两个滚轴之间的片材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部件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托轮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在所述托轮部件的两侧设有卡槽,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设置有卡件,所述卡件用于限定所述托轮部件在所述支撑轴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两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与输送带的机架连接,所述支撑架具有与所述支撑轴卡接的呈U型的缺口,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支撑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带的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托条和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二托条,各所述第一托条对应有在同一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二托条,至少具有一个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一托条,至少具有一个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二托条,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一托条与长度不同的所述第二托条交错分布,使所述输送带的全段均有所述第一托条和/或所述第二托条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横梁,所述横梁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托条或所述第二托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条和所述第二托条均包括支撑部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支撑部卡接配合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条和/或所述第二托条的一端呈弧形。
9.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
CN202120873338.3U 2021-04-26 2021-04-26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Active CN215477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3338.3U CN215477840U (zh) 2021-04-26 2021-04-26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3338.3U CN215477840U (zh) 2021-04-26 2021-04-26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7840U true CN215477840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3338.3U Active CN215477840U (zh) 2021-04-26 2021-04-26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7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31737A1 (en) A structure with idle rollers for guide walls of goods conveyors
CN103402897B (zh) 横向驱动滚轮皮带和输送机
CA2229429A1 (en) Input station for belt conveyor
US9150356B2 (en) Roller conveyor curve with round drive belts
US7971708B2 (en) Conveyor mat module, conveyor mat and conveyor
US20040108185A1 (en) Sorting conveyor provided with cross sorter
CN215477840U (zh)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CN114435847A (zh) 一种摆轮分拣机及分拣传送线
US11465851B1 (en) Rollerless idler module and vehicle conveyor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215713467U (zh) 一种挡水装置及电镀系统
JP3615095B2 (ja) 自動車製造ライン用フリクション駆動式フロアーコンベヤ
CN214269122U (zh) 输送带支架和输送装置
CN214077883U (zh)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CA2817873C (en) Roller conveyor comprising a bearing element with shoulders
CN214358290U (zh) 一种传输装置
US20100300848A1 (en) Belt Conveyor Equipment
CN114435862A (zh)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CN215477636U (zh) 用于输送带的支撑结构及输送装置
JPH0912122A (ja) ホイールユニットおよびコンベヤ
JP3742604B2 (ja) 搬送ユニット
CA2241719A1 (en) Improved roller slide device
CN215709520U (zh) 一种辊筒结构及辊筒运输装置
CN217147609U (zh) 一种输送机及流水线
CN219340598U (zh) 一种滚轴传送装置
CN215515473U (zh) 一种托盘传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