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2811U -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2811U
CN215472811U CN202122073184.2U CN202122073184U CN215472811U CN 215472811 U CN215472811 U CN 215472811U CN 202122073184 U CN202122073184 U CN 202122073184U CN 215472811 U CN215472811 U CN 215472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main
injection mold
pouring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31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惠洪
阙斌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nxim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nxim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nxim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nxim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731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2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2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2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与产品形状相匹配,所述模具主体内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浇系统,所述进浇系统与成型腔一一对应并且相互连通,所述进浇系统包括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所述主进浇道和侧进浇道为别位于成型腔顶部的两侧,进浇系统包括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分别位于成型腔顶部的两侧并与成型腔相互连通,熔液由主进浇道进入成型腔,熔液填充满成型腔后进入到次进浇道,保证成型腔内的空气完全排出,熔液对成型腔的填充度较高,有效的减少了产品出现砂孔口、气孔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中,设置进浇道与成型模具内的成型腔相互连通,成型腔开设对应的排气孔保证内外空气的流通,通过进浇道对成型腔进行浇灌,熔液排出成型腔内的空气在成型腔内成型,容易出现不良砂孔口、气孔等现象,造成成品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能解决现有注塑模具容易出现不良砂孔口、气孔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对产品进行注塑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与产品形状相匹配,所述模具主体内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浇系统,所述进浇系统与成型腔一一对应并且相互连通,所述进浇系统包括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所述主进浇道和侧进浇道为别位于成型腔顶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均竖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分别开设有与成型腔连通的主进浇口和次进浇口,所述主进浇口和次进浇口的开口面积分别小于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的开口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主进浇口和次进浇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小于第一侧面的长度,所述第二侧面对应位置的产品宽度大于第一侧面对应位置的产品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腔和进浇系统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相邻的进浇系统之间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主体包括相对设置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前成型槽和后成型槽,所述前成型槽和后成型槽形成所述成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成型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板远离后模板的侧面上固定有前垫板,所述前垫板上活动设置有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板和多个脱模柱,所述脱模柱的一端与脱模板固定连接,所述脱模柱的另一端穿过前模板与成型腔内的产品相互抵接,所述脱模柱的长度大于前模板的厚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进浇系统包括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分别位于成型腔顶部的两侧并与成型腔相互连通,熔液由主进浇道进入成型腔,随着熔液液面的上升排出成型腔内的空气,熔液填充满成型腔后进入到次进浇道,保证成型腔内的空气完全排出,熔液对成型腔的填充度较高,有效的减少了产品出现砂孔口、气孔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前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后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产品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模具主体;101、前模板;1011、前成型槽;102、后模板;1021、后成型槽;103、成型腔;104、排气孔;105、前垫板;106、后垫板;107、脱模组件;1071、脱模板;1072、脱模柱;1073、导向柱;
2、进浇系统;201、主进浇道;202、次进浇道;203、主进浇口;2031、第一侧面;2032、第二侧面;204、次进浇口;205、连接通道;
3、产品;301、凸块;3011、第一子侧面;3012、第二子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用于对产品3进行注塑成型,包括模具主体1,模具主体1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成型腔103,成型腔103与产品3形状相匹配。模具主体1内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浇系统2,进浇系统2与成型腔103一一对应并且相互连通,进浇系统2包括主进浇道201和次进浇道202,主进浇道201和次进浇道202均竖直设置。主进浇道201和侧进浇道为别位于成型腔103顶部的两侧。熔液由主进浇道201进入成型腔103并填充满整个成型腔103后进入次进浇道202,保证熔液能够填充满整个成型腔103同时排出成型腔103内的空气,有效解决了注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砂孔口的现象,同时减少气孔的出现,保证了成品的合格率。
请参照图2-4,主进浇道201和次进浇道202分别开设有与成型腔103连通的主进浇口203和次进浇口204,主进浇口203和次进浇口204的开口面积分别小于主进浇道201和次进浇道202的开口面积。主进浇口203和次进浇口20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031和第二侧面2032,第二侧面2032的长度小于第一侧面2031的长度。产品3对应位置上固定有凸块301,凸块301包括与第一侧面2031和第二侧面2032相对应的第一子侧面3011和第二子侧面3012,第二子侧面3012对应位置的产品3宽度大于第一子侧面3011对应位置的产品3宽度。第一侧面2031和第二侧面2032倾斜设置,第二侧面2032由一竖直侧边朝向第一侧面2031倾斜至相对的另一竖直侧边,第一侧面2031由一竖直侧边朝向第二侧面2032倾斜至相对的另一竖直侧边。长度较长的第一侧面2031对应成型产品3宽度较窄的部位,利用第一侧面2031较大的面积增强该部位的强度,长度较短的第二侧面2032对应成型产品3宽度较宽的部位,在保证该部位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用料,有效节约了成本,同时增加产品3的合格率。
请参照图2-4,本实施例中,成型腔103和进浇系统2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相邻的进浇系统2之间开设有连接通道205,连接通道205两端分别与两个进浇系统2的次进浇道202和主进浇道201相互连通。两个成型腔103之间通过连接通道205连通,两个成型腔103同时进料,同时工作,有效的增加了工作效率。
请参照图2,模具主体1包括相对设置前模板101和后模板102,前模板101和后模板102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前成型槽1011和后成型槽1021,前成型槽1011和后成型槽1021形成成型腔103。前模板101和后模板102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104,排气孔104与成型腔103相连通。前模板101远离后模板102的侧面上固定有前垫板105。前垫板105的两侧固定有导向板,前垫板105上活动设置有脱模组件107,脱模组件107位于两个导向板之间。脱模组件107包括脱模板1071和多个脱模柱1072,脱模柱1072的一端与脱模板1071固定连接,脱模柱1072的另一端穿过前垫板105和前模板101与成型腔103内的产品3相互抵接,脱模柱1072的长度大于前模板101的厚度。脱模组件107还包括导向柱1073,导向柱1073的一端与前垫板105固定连接,导向柱1073的另一端穿过脱模板1071向外延伸并与脱模板1071相互抵接。后模板102远离前模板101的侧面上固定有后垫板106。
在使用时,前模板101和后模板102相互靠近合模,前模板101的前成型槽1011和后模板102的后成型槽1021形成成型腔103,通过主进浇道201箱成型腔103内灌注成型熔液,熔液在成型腔103内堆积成型,熔液在成型腔103内堆积满后,主进浇道201持续浇灌熔液,熔液从次进浇口204进入次进浇道202,保证熔液填满整个成型腔103同时排出成型腔103内的空气。冷却成型后前模板101和后模板102分离,驱动脱模组件107的脱模柱1072与产品3相互抵接进而使得产品3与前模板101相互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用于对产品进行注塑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与产品形状相匹配,所述模具主体内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浇系统,所述进浇系统与成型腔一一对应并且相互连通,所述进浇系统包括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所述主进浇道和侧进浇道为别位于成型腔顶部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均竖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分别开设有与成型腔连通的主进浇口和次进浇口,所述主进浇口和次进浇口的开口面积分别小于主进浇道和次进浇道的开口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浇口和次进浇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小于第一侧面的长度,所述第二侧面对应位置的产品宽度大于第一侧面对应位置的产品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和进浇系统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相邻的进浇系统之间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包括相对设置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前成型槽和后成型槽,所述前成型槽和后成型槽形成所述成型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成型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面进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远离后模板的侧面上固定有前垫板,所述前垫板上活动设置有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板和多个脱模柱,所述脱模柱的一端与脱模板固定连接,所述脱模柱的另一端穿过前模板与成型腔内的产品相互抵接,所述脱模柱的长度大于前模板的厚度。
CN202122073184.2U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Active CN215472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3184.2U CN21547281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3184.2U CN21547281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2811U true CN215472811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3184.2U Active CN21547281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2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37657U (zh) 一种具有溢料浇口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15472811U (zh) 一种侧面进料注塑模具
CN215472732U (zh) 一种新型用料均衡的双浇口注塑模具
CN211591181U (zh) 一种汽车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CN209775400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注塑模具
CN217670793U (zh) 一种应用于注塑网孔板的模仁总成
CN214726276U (zh) 一种文具盒的生产模具
CN218838524U (zh) 一种硅胶刷子成型模具
CN213733233U (zh) 行位进胶式手机后盖模具
CN214640179U (zh) 一种高效多滑块压铸成型模具
CN215550599U (zh) 一种车载导航后壳注塑模具
CN218983117U (zh) 拉链前码生产模具及其铸造件
CN214353694U (zh) 一种用于加工打印机齿轮支架的模具
CN216373109U (zh) 一种高透保护套的注塑模具及高透保护套
CN220348978U (zh) 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
CN219076356U (zh) 一种车载音响前壳注塑模具
CN218196702U (zh) 一种汽车侧围注塑模具
CN218749031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8660296U (zh) 一种高铁轨距挡板生产用一体脱模顶出注塑模具
CN217196445U (zh) 一种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的塑胶模具
CN211515976U (zh) 变速器外壳的多腔式砂型成型模具
CN217531671U (zh) 端子外壳的注塑模具
CN217862535U (zh) 一种节省用料和工艺改善的模具结构
CN216782499U (zh) 一种pvc管件半热流道模具
CN217044548U (zh) 一种双浇口的低压铸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