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62995U -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62995U
CN215462995U CN202121130486.2U CN202121130486U CN215462995U CN 215462995 U CN215462995 U CN 215462995U CN 202121130486 U CN202121130486 U CN 202121130486U CN 215462995 U CN215462995 U CN 215462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fluid
filtering
cyclon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304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冲
秦阳
王东
程世及
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304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62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62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62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吸尘设备整体长度较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组件,以备对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流体进行一级过滤;第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下游,以备对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流体进行二级过滤;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旋风锥和电机装配腔;所述述电机装配腔以备装配电机;所述旋风锥设有多个,且所述旋风锥围设于所述电机装配腔的外侧,以备对进入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流体进行旋风过滤。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设有用于装配电机的电机装配腔,能够有效减小吸尘设备的长度,以提高吸尘设备的使用体感。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吸尘设备中,电机组件位于过滤装置的后方,这导致吸尘设备整体长度较长,不利于使用者操作,降低吸尘设备的使用体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用以解决现有吸尘设备整体长度较长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第一过滤组件,以备对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流体进行一级过滤;
第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下游,以备对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流体进行二级过滤;
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旋风锥和电机装配腔;
所述述电机装配腔以备装配电机;
所述旋风锥设有多个,且所述旋风锥围设于所述电机装配腔的外侧,以备对进入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流体进行旋风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有中心集尘空间,以备存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二级过滤出的灰尘;
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导尘件,所述导尘件分别与所述中心集尘空间、所述旋风锥连通,以备将旋风锥过滤出的灰尘导入中心集尘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流体管道、过滤部、导流部和集尘环壁;
所述流体管道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管道至少有一部分被围设在第一过滤组件侧壁内部;
所述过滤部围设于流体管道的外侧,且过滤部构成了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侧壁的一部分;
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流体出口连接,导流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过滤部,以备将流体管道内的流体导向过滤部;
所述集尘环壁位于所述流体管道、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侧壁之间,集尘环壁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底板连接,且集尘环壁与流体管道、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侧壁之间设有空隙;
所述集尘环壁、流体管道、第一过滤组件的底板之间围设出所述中心集尘空间;
所述集尘环壁、第一过滤组件的底板、第一过滤组件之间围设出流通空间,以备一级过滤后的流体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从所述流体出口螺旋延伸至所述过滤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包括横板和螺旋板,横板位于所述流体出口的上方,螺旋板与横板连接,且螺旋板的螺旋方向朝向所述过滤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还包括挡板,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板垂直连接,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板连接,挡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尘件位于所述电机装配腔和旋风锥的下方;
所述导尘件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侧壁顶部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尘件底部开设有导气口和汇尘口,导气口与所述流通空间连通,汇尘口与所述中心集尘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尘件包括锥形环壁和底盖,底盖与锥形环壁底部连接,底盖开设有所述导气口和汇尘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包括盖板部,盖板部盖设于所述流体管道的顶端;
所述锥形环壁的底端形状与所述集尘环壁的顶部形状相适配,锥形环壁的底端一部分与所述盖板部上端面连接,锥形环壁的底端其余部分与所述集尘环壁相对接;
所述锥形环壁的底端与所述盖板部围设出了所述汇尘口;
所述导气口位于锥形环壁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口中设有多个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与锥形环壁连接,支撑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盖的侧壁连接;
所述底盖顶部端面与所述锥形环壁之间设有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环壁的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环壁的顶端外边沿围设在所述旋风锥和电机装配腔底部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锥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导尘口;
所述导尘口位于所述旋风锥的最低点,所述锥形环壁围设于所述导尘口外侧;
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上;
所述出气口开设在所述旋风锥的顶端。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旋风锥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从旋风锥侧壁顶端一直延伸至旋风锥侧壁的底端;
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外侧;
所述锥形环壁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旋风锥的底部密封对接,且锥形环壁围设于所述导尘口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盖体,盖体盖设在所述电机装配腔、旋风锥、连接板的顶部;
所述盖体设有导风区、进风区和出风区,出风区围设于进风区的外侧,导风区围设于出风区的外侧,且导风区与所述旋风锥、连接板相对应,进风区和出风区与所述电机装配腔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区设有导风口,导风口与所述旋风锥一一对应,且导风口与出气口连通;
所述进风区设有与所述电机装配腔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出风区设有与所述电机装配腔连通的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侧壁的顶端设有隔板,隔板围设在第一过滤组件侧壁的外侧,且隔板位于所述导流部的上方。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包括上述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设备还包括集尘杯,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安装所述集尘杯中;
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隔板、第二过滤组件的盖体与所述集尘杯侧壁密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过滤装置设有用于装配电机的电机装配腔,能够有效减小吸尘设备的长度,以提高吸尘设备的使用体感;
(2)围设在电机装配腔外侧的旋风锥能够有效减低电机高速旋转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起到良好的降噪、减振效果;
(3)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对进入其内的含尘流体进行两次过滤,实现分级过滤,使过滤装置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
(4)第一过滤组件的导流部从流体出口螺旋延伸至过滤部,以将流体管道内的流体旋风导向过滤部,一方面,导流部对进入第一过滤组件内的流体进行引导,使流体快速导向过滤部;另一方面,导流部使流体在第一过滤组件外侧形成旋风,使流体中颗粒较大的灰尘在离心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减小了过滤部的过滤压力,使过滤部起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组件和导尘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组件和导尘件组合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尘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尘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尘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尘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的剖视图;
图1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取掉导尘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取掉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盖体另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吸尘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和集尘杯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和集尘杯组合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和集尘杯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过滤组件;101-流体入口;102-流体出口;11-流体管道;111- 直流管;112-旋风管;112a-中心部;112b-弧形部;12-过滤部;121-挡尘板;13-导流部;131-横板;132-螺旋板;133-挡板;14-底板;15-集尘环壁;16-隔板;17-肋板;2-第二过滤组件;201-导气口;202-汇尘口;203- 进气口;204-出气口;205-导尘口;206-导风口;207-进风口;208-出风口;21-电机装配腔;22-旋风锥;221-旋风部;222-锥体部;23-导尘件; 231-锥形环壁;232-底盖;232a-盖板部;232b-支撑条;232c-支撑板;24- 连接板;25-盖体;251-导风区;252-进风区;253-出风区;254-导风管; 26-导向部;261-下板;262-侧板;3-集尘杯;301-吸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本实用新型通常的工作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可以倾斜,也可以水平。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在水平面上使用,并以此限定“高低”和“上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如图1~图18所示,包括:
第一过滤组件1,以备对进入上述过滤装置的流体进行一级过滤;
第二过滤组件2,位于上述第一过滤组件1的下游,以备对第一过滤组件1过滤后的流体进行二级过滤;
其中,上述第二过滤组件2包括旋风锥22和电机装配腔21;
上述电机装配腔21以备装配电机;
上述旋风锥22设有多个,这些旋风锥22围设于上述电机装配腔21 的外侧,以备对进入上述第二过滤组件2的流体进行旋风过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首先,设有用于装配电机的电机装配腔21,能够有效减小装配有过滤装置的设备(如吸尘设备) 的长度,以提高这些设备的使用体感;其次,围设在电机装配腔21外侧的旋风锥能够有效减低电机高速旋转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起到良好的降噪、减振效果;最后,其设有第一过滤组件1和第二过滤组件2,对进入其内的含尘流体进行两次过滤,即第一过滤组件1对含尘流体进行的一级过滤和第二过滤组件2对含尘流体(经过一级过滤后的流体)进行的二级过滤(即旋风过滤),实现分级过滤,使过滤装置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
第一过滤组件1,包括流体管道11、过滤部12和导流部13。
流体管道11设有流体入口101和流体出口102,含尘流体通过流体入口101进入第一过滤组件1(过滤装置)。
过滤部12以备过滤进入第一过滤组件1的流体。具体地,过滤部12 围设在流体管道11的外侧,且过滤部12构成了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一部分。
流体管道11至少有一部分被围设在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内部,且流体管道11的侧壁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之间预留有空隙,以备经过滤部 12过滤后流体在该空隙内流通。
导流部13的一端与流体出口102连接,导流部13的另一端朝向过滤部12,以备将流体管道11内的流体导向过滤部12。具体地,流体出口102开设在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上,导流部13位于第一过滤组件1 侧壁的外侧面(远离第一过滤组件1中轴线的侧面)。
进一步地,导流部13从流体出口102螺旋延伸至过滤部12,以将流体管道11内的流体旋风导向过滤部12,一方面,导流部13对进入第一过滤组件1内的流体进行引导,使流体快速导向过滤部12;另一方面,导流部13使流体在第一过滤组件1外侧形成旋风,使流体中颗粒较大的灰尘在离心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减小了过滤部12的过滤压力,使过滤部 12起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为保证过滤部12的过滤效果,流体出口102、导流部13位于过滤部 12的上方,尽可能使过滤部12整体都可以对流体进行过滤,充分发挥过滤部12的过滤效果。
具体地,导流部13包括横板131和螺旋板132,横板131位于流体出口102的上方,螺旋板132与横板131连接,且螺旋板132的螺旋方向朝向过滤部12,以将流体螺旋导向过滤部12进行一级过滤除尘。
本实施例中,螺旋板132包括连接端和延伸端,连接端与横板131 连接,连接端向下螺旋延伸至延伸端,延伸端位于流体出口102的下方,且延伸端位于过滤部12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横板131与螺旋板132与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垂直连接,以更快、更好地将流体导向过滤部12。
横板131向下投影能够完全覆盖住流体出口102,即横板131的长度大于流体出口102的长度(流体出口102的长度指流体出口102左右两端之间最长的距离),以保证从流体出口102导出的流体均可经横板131 进行导向,此外,还可避免导流部13阻挡流体出口102,影响流体向外导出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横板131沿流体出口102的上边沿设置,且横板131 的下端面与流体出口102的上端面齐平,以保证流体出口102的流体顺利导出。螺旋板132的延伸端与流体出口102的下边沿连接,具体地,延伸端的下端面与流体出口102的下端面齐平。
为了更好地使流体出口102流出的流体沿导流部13流向过滤部12,导流部13还包括挡板133,位于流体出口102与螺旋板132延伸端连接的一端,挡板133同时与横板131、螺旋板132和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连接。具体地,挡板133的上端与横板131下端面垂直连接,挡板133 的下端与螺旋板132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挡板133的内端面与流体出口 102靠近螺旋板132延伸端的一端垂直连接,使流体从流体出口102导出后只能沿横板131、螺旋板132导向过滤部12,加快流体导向过滤部12 的速度,进而提高过滤部12的过滤速度,同时避免流体从另一端反向导流,导致流体出现紊流,影响第一过滤组件1的过滤效果和过滤速度。
为使流体尽快导向过滤部12,导流部13的螺旋角度α<360°,同时为了保证流体在导流部13能够形成旋风,180°≤α,故180°≤α<360°。本实施例中,α指螺旋板132连接端与延伸端之间的螺旋角。
为保证流体更好地在导流部13处进行导流并形成旋风,流体管道11 包括直流管111和旋风管112,直流管111的一端设有流体入口101,直流管111的另一端与旋风管112密封贯通连接,使进入直流管111的流体全部导入旋风管112内。
旋风管112包括中心部112a和弧形部112b,中心部112a的底部与直流管111贯通,中心部112a的侧壁设有开口,弧形部112b一端通过开口与中心部112a连通,弧形部112b的另一端设有流体出口102,即弧形部112b的一端与中心部112a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连接,且在与中心部112a连接处开设有开口,在与第一过滤组件1的连接处开设有流体出口102。本实施例中,中心部112a侧壁上的开口从其侧壁顶端一值延伸至底端。
弧形部112b内设有弧形通道,以使流体经其导流形成旋风,使流体至流体出口102导出后更好地沿导流部13进行导向。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部112b的弧形朝向导流部13,即弧形部112b 的弧形通道弧形方向与螺旋板132的螺旋方向一致,以备流体更快地由导流部13导向过滤部12,同时使流体更易形成旋风。
进一步地,中心部112a的侧壁弧形过渡至弧形部112b的外侧壁(远离中心部112a中轴线的侧壁),弧形部112b的内侧壁(靠近中心部112a 中轴线的侧壁)弧形过渡至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如此使流体出口102 开口尽可能地大,以便流体更快地导向导流部13,此外两处弧形过渡使得流体导向更为顺畅,也更易形成旋风。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部112b的底壁与中心部112a的侧壁密封连接,弧形部112b的内外侧壁分别与中心部112a的侧壁密封连接,以保证中心部112a的流体能够全部进入弧形部112b的弧形通道内。在本实施例中,弧形部112b的底壁下端面与中心部112a侧壁的底部端面齐平,开口由中心部112a侧壁的顶部延伸至底部,以保证中心部112a内的流体快速流畅地进入弧形部112b内。
含尘流体由流体入口101进入第一过滤组件1后,经直流管111、旋风管112的中心部112a和弧形部112b导流后从流体出口102旋风导向导流部13,经导流部13的横板131和螺旋板132导流后,旋风导向过滤部 12进行一级过滤。
本实施例中,直流管111为圆柱形管道,其上端位于第一过滤组件1 侧壁内部,下端位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下方,且流体入口101开设在直流管111的下端,直流管111的上端与旋风管112的中心部112a密封连接。直流管111的中轴线与第一过滤组件1的中轴线共线。
本实施例中,旋风管112被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围设在内部,旋风管112的中心部112a为圆柱形,中心部112a的直径与直流管111的直径相同,且两者的侧壁内外齐平,中心部112a的中轴线与第一过滤组件1 的中轴线共线。弧形部112b的外侧壁与中心部112a的侧壁弧形过渡,弧形部112b的内侧壁与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弧形过渡。
第一过滤组件1还包括底板14,盖设在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底端,且底板14的中心开设有供流体管道11通过的通孔,具体地,底板14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可拆卸密封连接,底板14与流体导管11的侧壁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直流管111穿过底板14的通孔与旋风管112连接,直流管111的的侧壁与底板14密封连接,且直流管111的一部分位于底板 14的上方,一部分位于底板14的上方,流体入口101位于底板14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过滤部12的底端与底板14可拆卸密封连接,过滤部 12构成了第一过滤组件1的下部侧壁,经过滤部12过滤后的流体进入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与流体管道11之间的空隙。
上述第一过滤组件1还包括集尘环壁15,集尘环壁15位于流体管道 11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之间,即集尘环壁15围设在直流管111和中心部112的外侧,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围设在集尘环壁15的外侧,且集尘环壁15与流体管道11、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之间均预留有空隙。
集尘环壁15的底端与底板14可拆卸密封连接,集尘环壁15的顶端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顶部端面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集尘环壁15开设有供旋风管112弧形部112b穿过的槽口,集成环壁15与弧形部112b的侧壁、底壁密封连接。
底板14、集尘环壁15与流体管道11侧壁之间围设形成了中心集尘空间,经第二过滤组件2过滤出的灰尘被收集在该中心集尘空间内。第二过滤组件2的底部与集尘环壁15的顶端对接,以将第二过滤组件2过滤出的灰尘导入中心集尘空间中。
底板14、集尘环壁15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之间围设形成了供过滤部12过滤后流体流通的空间(该空间被称为流通空间),即经过过滤部12一级过滤后的流体进入流通空间,再由第一过滤组件1顶部导出。
为保证经第一过滤组件1一级过滤出的灰尘不再导向过滤部12,过滤部12的底端设有挡尘板121,挡尘板121围设在过滤部12的底端,且挡尘板121的形状为喇叭状,由挡尘板121的顶端向外且向下倾斜延伸至底端,即挡尘板121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过滤部12的方向,以阻挡一级过滤出的灰尘再次导向过滤部12。
为使一级过滤出的灰尘在集尘杯具有独立的储尘空间,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顶端设有隔板16,隔板16围设在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外侧,且隔板16位于导流部13的上方。当过滤装置安装至集尘杯中时,流体管道的流体入口101与集成杯的吸尘口密封连通,隔板16与集尘杯的侧壁密封接触,在集尘杯底、集尘杯侧壁、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流体管道1侧壁与隔板16之间形成独立的储尘空间,经过滤部12过滤出的灰尘位于该储尘空间内。
由上可知,经第一过滤组件1一级过滤出的灰尘存储在上述储尘空间内,而由第二过滤组件2二级过滤出的灰尘存储在上述中心集尘空间内,两个空间由集尘环壁15、底板14分割,彼此独立,使得不同级别的灰尘分区存储,方便使用者清理。
本实施例中,隔板16的形状为喇叭状,由隔板16的底端向外且向上倾斜延伸至顶端,即隔板16的开口朝向第二过滤组件2,以对一级过滤后的流体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流体尽快导向第二过滤组件2。
为使流体管道11、集尘环壁15在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中更加稳固,在流体导管11侧壁、集尘环壁15、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之间设有多个肋板17,本实施例中,与流体导管11连接的肋板17位于旋风管112的中心部112a侧壁处。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肋板17的数量和尺寸应不影响一级过滤流体导向第二过滤组件2,且不影响第二过滤组件2二级过滤出来的灰尘导向中心集尘空间。
本实施例中,除过滤部12外的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称为上侧壁部,导流部13位于上侧壁部,流体出口102开设在上侧壁部,肋板17也未超出上侧壁部的上下两端,中心部112a的长度与上侧壁部的长度相同,为了方便加工组装以及第一过滤组件1的稳固性,上侧壁部、导流部13、旋风管112、集尘环壁15、隔板16、肋板17采用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过滤部12的顶端与上侧壁部的底端密封连接,过滤部 12的底端与底板14可拆卸密封连接。具体地,过滤部12为过滤网罩,过滤网罩的顶部与上侧壁部的底部密封连接,过滤网罩的底部与底板可拆卸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集尘环壁15的底端与底板14可拆卸密封连接,保证中心集尘空间内的灰尘不会从底板14处外泄,同时方便清理中心集尘空间内的灰尘。
上述第二过滤组件2还包括导尘件23,以备将旋风锥22二级过滤出的灰尘导入集尘环壁15围设出的中心集尘空间内。
导尘件23位于电机装配腔21和旋风锥22的下方,导尘件23底部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顶部对接,导尘件23底部开设有导气口201和汇尘口202,经第一过滤组件1一级过滤后的流体从导气口201导出,经旋风锥22二级过滤后的灰尘由汇尘口202导入中心集尘空间内。
具体地,导尘件23包括锥形环壁231和底盖232,底盖232与锥形环壁231底部连接,导气口201和汇尘口202开设在底盖232上。
底盖232还包括盖板部232a,盖板部232a能够盖设在流体管道11 的顶端,以使进入流体管道1内的流体全部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上的流体出口102处导出,盖板部232a的形状与流体管道11的顶部相适配,以确保流体管道11的顶端封闭。本实施例中,盖板部232a盖设在旋风管112的顶部,且盖板部232a的形状与旋风管112顶部形状相适配。
锥形环壁231的底端一部分与盖板部232a上端面连接,另一部分与盖板部232a围设出了汇尘口202,汇尘口202与中心集尘空间连通。同时锥形环壁231的底端形状与集尘环壁15的顶部形状相适配,且锥形环壁231底端除与盖板部232a连接的部分外,其余部分与集尘环壁15相对接,以保证经锥形环壁231导向的二次过滤后的灰尘全部被存储于中心集尘空间内。
导气口201位于锥形环壁231的外侧,且导气口201与上述流通空间(即集尘环壁15、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底板14围设出的空间)连通,一级过滤后的流体全部由导气口201导出。
本实施例中,底盖232的侧壁底端的形状与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顶端形状相适配,底盖232的侧壁底端与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顶端对接。
盖板部232a的外侧壁构成了底盖232侧壁的一部分,底盖232侧壁除盖板部232a以外的侧壁与锥形环壁231围设出了上述导气口201。
为了提高底盖232的结构稳定性,在导气口201中设有多个支撑条 232b,支撑条232b的一端与锥形环壁231连接,另一端与底盖232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在底盖232顶部端面与锥形环壁231之间还设有支撑板232c,支撑板232c在底盖232、锥形环壁231之间起到三角支撑的作用,以提高导尘件23的整体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条232b、支撑板232c的数量和大小要保证不影响导气口201处流体的流动。
锥形环壁231的由底端向上向外延伸至顶端,即其从顶端向底端向下向内倾斜,使二级过滤出的灰尘在锥形环壁231的导向下更快地落入中心集尘空间。
本实施例中,锥形环壁231的形状为喇叭型,锥形环壁231开口朝向电机装配腔21、旋风锥22所在的方向。
锥形环壁231的顶端外边沿围设在旋风锥22和电机装配腔21底部外侧,锥形环壁231、所有旋风锥22底部、电机装配腔21底部围设出供二次过滤后的灰尘导向的导尘空间。具体地,锥形环壁231的顶端与旋风锥22的底端连接。
上述旋风锥22设有进气口203、出气口204和导尘口205,一级过滤后的流体从导气口201导出后通过进气口203进入旋风锥22内,经过旋风锥22的旋风过滤(即二级过滤)后,二级过滤后的流体由出气口204 导出旋风锥22外,二级过滤出的灰尘由导尘口205经导尘件23导入中心集尘空间内。
旋风锥22包括旋风部221和锥体部222,旋风部221内设有旋风腔,锥体部222内设有锥形腔,旋风腔与锥形腔贯通,锥形腔倒置(倒置指锥形的顶点位于锥形底面正下方,所述顶点、底面值锥形几何意义的顶点和底面)且位于旋风腔的下方。旋风腔使进入其内的流体形成旋风,锥形腔用于将过滤出的灰尘更快地导出旋风锥22。具体地,旋风腔的侧壁为能够使流体形成旋风的弧形侧壁。
进气口203、出气口204开设在旋风部221上,且两者与旋风腔连通。
导尘口205开设在锥体部222的底端,且导尘口205与锥形腔连通,即导尘口205位于锥形腔的顶点处。
需要说明的是,导尘口205位于旋风锥22的最低点,锥形环壁231 的顶部围设于所有导尘口205外侧,以保证二级过滤出的灰尘能够全部由导尘口205导出旋风锥22外,再在导尘件23的导向下存入中心集尘空间。
含尘流体由进气口203进入旋风部221内,在旋风腔内形成旋风,一级过滤后的流体中的灰尘在旋风的离心作用和灰尘的重力作用下沿旋风腔的腔壁落入锥形腔内,二级过滤后的灰尘在锥形腔腔壁的导向下由导尘口205导出旋风锥22外,二级过滤后的流体从出气口204导出旋风锥22外。
为了保证流体进出旋风锥22时互不干扰,也为了使流体更好地在旋风锥22内形成旋风,进气口203开设在旋风部221的侧壁上,出气口204 开设在旋风部221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旋风部221形状为圆柱形,围设出圆柱形的旋风腔,旋风部221(旋风腔)的中轴线与第二过滤组件的中轴线平行。锥体部 222形状为圆锥形,围设出圆锥形的锥形腔,锥体部222的顶部与旋风部 221的底部相对接贯通(即旋风腔与锥形腔之间没有任何阻隔),锥形腔的底面半径与旋风腔的半径相等,且锥体部222(锥形腔)的中轴线与旋风部221共线。需要说明的是,旋风部221和锥体部222的腔壁厚度相同,以使旋风锥22的内腔壁面、外壁面流畅,提高旋风锥22的过滤效果。
旋风部221与电机装配腔21的侧壁外侧面相切,以避免旋风部221 侵占电机的装配空间,影响电机的装配。
每个旋风锥22的形状相同,且其上的进气口203开设的位置相同,以使旋风锥22内的旋风方向、旋风速度一致,避免因各个旋风锥22内风向、风速不同而导致第二过滤组件的振动,以及过滤效果不一致。
因进气口203开设在旋风锥22的侧壁上,相邻旋风锥2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旋风锥22相间设置,即旋风锥22之间互不接触,以保证进气口203进气顺畅。
相邻两个旋风锥22之间设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从旋风锥22侧壁顶端一直延伸至旋风锥22侧壁的底端,且所有进气口203位于连接板24 的外侧,避免连接板24的设置影响进气口203进气。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4的顶部端面与旋风锥22的顶部端面齐平,连接板24的底部端面与旋风锥22的底部端面齐平,连接板24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相邻的不同旋风锥22的侧壁连接,且连接板24的外壁面与进气口203的内端面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锥形环壁231的顶部与连接板24、旋风锥22的底部密封对接,且锥形环壁231围设于导尘口205的外侧,以避免二次过滤后的灰尘外泄,使这些灰尘全部存储在中心集尘空间内。
如此连接板24、相邻两个旋风锥22以及电机装配腔21的外侧壁面围设出一个空腔,将空腔称为隔腔,使得电机装配腔21外侧完全被隔腔、旋风锥22、锥形环壁231包裹住,而旋风锥22又设有旋风腔和锥形腔,故电机装配腔21被隔腔、旋风腔、锥形腔、导尘空间包覆在中心,能够有效降低电机装配腔21内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产生良好地减振、降噪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隔腔的降噪效果,在隔腔内填充有消音棉,以进一步降低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第二过滤组件的降噪效果。
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盖体25,盖体25盖设在第二过滤组件侧壁的顶部,即盖体25盖设在所述电机装配腔21、旋风锥22、连接板24的顶部。
具体地,盖体25设有导风区251、进风区252和出风区253,出风区253围设于进风区252的外侧,导风区251围设于出风区253的外侧,且导风区251与旋风锥22、连接板24相对应,进风区252和出风区253 与电机装配腔21相对应,导风区251用于将二级过滤后的流体导出,进风区252和出风区253用于将流体进出电机装配腔21,使电机装配腔21 与外界实现流体交互。
导风区251设有导风口206以将二级过滤后的流体导出旋风锥22。本实施例中,导风口206的数量与旋风锥22量一致,且导风口206与旋风锥22一一对应,导风口206与出气口204连通,以使过滤后的流体由导风口206导出第二过滤组件外。
进风区252设有与电机装配腔21连通的进风口207,流体由进风口 207进入电机装配腔21内。
出风区253设有与电机装配腔21连通的出风口208,电机装配腔21 内的流体由出风口208排出电机装配腔21外。设有多个出风口208,这些出风口208围设于进风口207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进风区252位于盖体25的中央位置,进风口207位于盖体25的中心位置。
为了使流体更快导入电机装配腔21中,进风区252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向外凸起(也就是向远离电机装配腔21的方向凸起),即进风区252 从中心到边缘形成一个向下的坡度,具体地,进风区252的形状呈喇叭状,喇叭开口朝向电机装配腔21。如此,进风口207相对出风口208更高(或者更向外),以使流体更快地从进风口207导入电机装配腔21中。
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208的形状为扇形,其弧形朝向进风区252,出风口208的个数为5个,均匀分布在出风区253,即可以保证足够大的出风口208的总面积,不影响流体向外排出,又能保证进风区252的稳定性和强度。
为使旋风锥22具有更好地过滤效果以及加快过滤后的流体导出,盖体25设有导风管254,导风管254的一端与导风口206对接连通,另一端由导风口206延伸至旋风锥22内,且位于旋风锥22内的端口位于进气口203的下方,以避免一级过滤后的流体未经旋风过滤直接导出旋风锥22。
本实施例中,进气口203开设在旋风部221的侧壁顶部,即旋风部221的侧壁顶部向下开设出进气口203,以使由进气口203进入旋风腔的含尘流体更好地实现旋风除尘。
本实施例中,导风管254的长度大于等于旋风部221长度的1/3且小于等于旋风部221长度的2/3,保证一级过滤后的流体均可在旋风部221 实现二级过滤,又可引导二级过滤后的流体尽快排出旋风锥22。
为了更好地使流体在旋风部221内形成旋风,在进气口203处设有导向部26,一级过滤后的流体在导向部26的导向作用下,以与旋风腔侧壁相切的方式进入旋风部221内。具体地,导向部26设有与进气口203 贯通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旋风腔的侧壁相切,经其导流使一级过滤后的流体更快、更容易地在旋风腔内形成旋风,提高旋风锥22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6包括下板261和侧板262,侧板262与旋风部221的侧壁相切,连接板24、下板261、侧板262与盖体25共同围设出了与旋风腔相切的进风通道。具体地,下板261沿进气口底端设置且与进气口203底端齐平,侧板262沿进气口203外端设置且与进气口203 外端齐平,侧板262底端与下板261连接,侧板262顶端与盖体25抵接,下板261的外侧与侧板262连接,下板261的内侧与连接板2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组件1和第二过滤组件2的中轴线共线,为过滤装置的中轴线。本实施例中,流体导管11、过滤部12、集尘环壁、上侧壁部、导尘件23、电机装配腔21、盖体25的中轴线均与过滤装置的中轴线共线,以使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稳固,且便于生产加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如图19~图22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具有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吸尘设备还包括集尘杯3,集尘杯3底部设有吸尘口301。
过滤装置可拆卸安装在集尘杯3中,流体管道11的底端与集尘杯3 的底部密封接触,且流体入口101与吸尘口301贯通,使从吸尘口301 进入集尘杯的含尘流体全部由流体入口101导入过滤装置(第一过滤组件)内。
隔板16与集尘杯侧壁密封接触,盖体25与集尘杯侧壁密封接触,以使第一过滤组件1和第二过滤组件2分割出密闭的除尘空间,且彼此互不干扰,使吸尘设备具有更好地除尘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过滤组件(1),以备对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流体进行一级过滤;
第二过滤组件(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的下游,以备对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过滤后的流体进行二级过滤;
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包括旋风锥(22)和电机装配腔(21);
所述电机装配腔(21)以备装配电机;
所述旋风锥(22)设有多个,且所述旋风锥(22)围设于所述电机装配腔(21)的外侧,以备对进入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的流体进行旋风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设有中心集尘空间,以备存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二级过滤出的灰尘;
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还包括导尘件(23),所述导尘件(23)分别与所述中心集尘空间、所述旋风锥(22)连通,以备将旋风锥(22)过滤出的灰尘导入中心集尘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包括流体管道(11)、过滤部(12)、导流部(13)和集尘环壁(15);
所述流体管道(11)设有流体入口(101)和流体出口(102),流体管道(11)至少有一部分被围设在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内部;
所述过滤部(12)围设于流体管道(11)的外侧,且过滤部(12)构成了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一部分;
所述导流部(13)的一端与所述流体出口(102)连接,导流部(13)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过滤部(12),以备将流体管道(11)内的流体导向过滤部(12);
所述集尘环壁(15)位于所述流体管道(11)、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之间,集尘环壁(15)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的底板连接,且集尘环壁(15)与流体管道(11)、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之间设有空隙;
所述集尘环壁(15)、流体管道(11)、第一过滤组件(1)的底板(14)之间围设出所述中心集尘空间;
所述集尘环壁(15)、第一过滤组件(1)的底板(14)、第一过滤组件(1)之间围设出流通空间,以备一级过滤后的流体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3)从所述流体出口(102)螺旋延伸至所述过滤部(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3)包括横板(131)和螺旋板(132),横板(131)位于所述流体出口(102)的上方,螺旋板(132)与横板(131)连接,且螺旋板(132)的螺旋方向朝向所述过滤部(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3)还包括挡板(133),挡板(133)的一端与所述横板(131)垂直连接,挡板(133)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板(132)连接,挡板(133)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的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尘件(23)位于所述电机装配腔(21)和旋风锥(22)的下方;
所述导尘件(23)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顶部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尘件(23)底部开设有导气口(201)和汇尘口(202),导气口(201)与所述流通空间连通,汇尘口(202)与所述中心集尘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尘件(23) 包括锥形环壁(231)和底盖(232),底盖(232)与锥形环壁(231)底部连接,底盖(232)开设有所述导气口(201)和汇尘口(2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32)包括盖板部(232a),盖板部(232a)盖设于所述流体管道(11)的顶端;
所述锥形环壁(231)的底端形状与所述集尘环壁(15)的顶部形状相适配,锥形环壁(231)的底端一部分与所述盖板部(232a)上端面连接,锥形环壁(231)的底端其余部分与所述集尘环壁(15)相对接;
所述锥形环壁(231)的底端与所述盖板部(232a)围设出了所述汇尘口(202);
所述导气口(201)位于锥形环壁(231)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口(201)中设有多个支撑条(232b),所述支撑条(232b)的一端与锥形环壁(231)连接,支撑条(232b)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盖(232)的侧壁连接;
所述底盖(232)顶部端面与所述锥形环壁(231)之间设有支撑板(232c)。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环壁(231)的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环壁(231)的顶端外边沿围设在所述旋风锥(22)和电机装配腔(21)底部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22)设有进气口(203)、出气口(204)和导尘口(205);
所述导尘口(205)位于所述旋风锥(22)的最低点,所述锥形环壁(231)围设于所述导尘口(205)外侧;
所述进气口(203)开设在所述旋风锥(22)的侧壁上;
所述出气口(204)开设在所述旋风锥(22)的顶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旋风锥(22)之间设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从旋风锥(22)侧壁顶端一直延伸至旋风锥(22)侧壁的底端;
所述进气口(203)位于所述连接板(24)的外侧;
所述锥形环壁(231)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24)、旋风锥(22)的底部密封对接,且锥形环壁(231)围设于所述导尘口(205)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还包括盖体(25),盖体(25)盖设在所述电机装配腔(21)、旋风锥(22)、连接板(24)的顶部;
所述盖体(25)设有导风区(251)、进风区(252)和出风区(253),出风区(253)围设于进风区(252)的外侧,导风区(251)围设于出风区(253)的外侧,且导风区(251)与所述旋风锥(22)、连接板(24)相对应,进风区(252)和出风区(253)与所述电机装配腔(21)相对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区(251)设有导风口(206),导风口(206)与所述旋风锥(22)一一对应,且导风口(206)与出气口(204)连通;
所述进风区(252)设有与所述电机装配腔(21)连通的进风口(207);
所述出风区(253)设有与所述电机装配腔(21)连通的出风口(208)。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17任一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顶端设有隔板(16),隔板(16)围设在第一过滤组件(1)侧壁的外侧,且隔板(16)位于所述导流部(13)的上方。
19.一种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过滤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尘杯,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安装所述集尘杯中;
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的隔板(16)、第二过滤组件(2)的盖体(25)与所述集尘杯侧壁密封接触。
CN202121130486.2U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Active CN215462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0486.2U CN215462995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0486.2U CN215462995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62995U true CN21546299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8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30486.2U Active CN215462995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62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2098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JP4947161B2 (ja)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KR20160089202A (ko) 진공 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EP1915083B1 (en) Dust collecting device for vacuum cleaner
JP2006320713A (ja) マルチ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JP2006297057A (ja) フィル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JP2007160091A (ja) 真空掃除機
CN112043202B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CN212309090U (zh) 一种气体过滤器
WO2019154314A1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其应用
KR100546622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215462995U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JP2017023231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3198284A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吸尘设备
JP4621008B2 (ja) 真空掃除機のゴミ分離装置
CN217852707U (zh)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CN215993811U (zh) 一种吸尘设备
CN215937209U (zh) 一种导流过滤组件及吸尘设备
CN100367900C (zh) 两段式吸尘器除尘装置
KR20040050221A (ko)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13180539A (zh) 一种吸尘设备
CN111643972A (zh) 一种气体过滤器
CN113171028A (zh) 一种导流过滤组件及吸尘设备
JP4078154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08294686B (zh) 旋风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