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5921U - 一种多功能包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5921U
CN215455921U CN202121945619.1U CN202121945619U CN215455921U CN 215455921 U CN215455921 U CN 215455921U CN 202121945619 U CN202121945619 U CN 202121945619U CN 215455921 U CN215455921 U CN 215455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bag body
opening
expansion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56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先锋
徐嘉忆
余少芬
范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n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n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n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n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456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5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5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5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包具,包括包具本体,所述包具本体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包具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包具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和两连接扣;延伸布,所述延伸布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穿过所述连接环,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扣可拆卸连接;两提手,两所述提手分别连接在所述包具本体的前、后面,对携带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能够进行双肩包与手提袋的转换使用,还通过第一扩展袋与拉杆箱配合使用,以防止包具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包具。
背景技术
包具是人们出行时,且用于装入所需携带物品的用具,根据功能可分为手提包、单肩包或双肩包等。以双肩包为例,其通过两个背带将包体背置于背部,进而实现解放双手的效果,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手提包采用手提的方式,通过外形及表面图案来突显时尚感,因此在女性人群中广泛使用。可见包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无论是双肩包,还是手提包均存在使用局限性:
第一,在长途旅游或出差的过程中,双肩包和手提包的容量均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用户还需配备行李箱使用。现有的包具均是直接放置在拉杆箱上,并推拉行李箱来进行移动,而包具与行李箱之间没有固定结构,因此极易发生包具掉落的现象。
第二,现有的的双肩包与手提包之间无法进行转换使用,即手提包仅只能手提,而无法作为双肩包使用。
第三,包具的收纳空间较为单一,难以针对携带物品的种类进行相应分类,容易造成包具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从拉杆箱上掉落,且能够实现手提和双肩包转换,以及收纳空间分类且多样的多功能包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包具,包括:
一包具本体,所述包具本体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包具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包具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和两连接扣;
一延伸布,所述延伸布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
一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穿过所述连接环,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扣可拆卸连接;
两提手,两所述提手分别连接在所述包具本体的前、后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布的下侧连接于所述包具本体的底面,上侧扣接于所述包具本体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布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拉链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扩展袋,所述第一扩展袋位于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且保持在两个所述连接扣之间,所述第一扩展袋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扩展袋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手挽扣组件,所述手挽扣组件包括一封闭套件和一开口套件,所述封闭套件套接于一所述提手上,所述开口套件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封闭套件上,另一端扣接在所述封闭套件上,并使所述开口套件围成一包裹另一所述提手的环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具有两个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扣的容纳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隔层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层结构包括第一隔层、所述第二隔层和所述第三隔层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隔层与所述包具本体的前面相对,所述第二隔层与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相对,所述第三隔层与所述包具本体远离所述延伸布的侧面相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肩托,所述肩托滑动连接于所述柔性带上,且每个所述连接扣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均设有一所述肩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包具本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容纳镜子的第二扩展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包具本体内部具有不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顶部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腔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侧面的第二开口连通,以使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的物品,互不影响,避免两者接触而造成污渍浸染,进而损坏包具,并以对携带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提升使用性能。再者,所述包具本体配备了两提手,以及可拆卸连接的柔性带,因此可作为手提包或双肩包使用,进而实现两者的使用转换,进而增加了使用功能。并且所述柔性带可相对所述包具本体被拆卸,提升了作为手提包使用的美观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所述包具本体还具有一所述第一扩展袋,第一扩展袋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拉开两个所述第三拉链,以使拉杆箱的拉杆穿过所述第一扩展袋与所述包具本体之间,进而使所述包具定位在拉杆箱上,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包具掉落的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具本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具本体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具本体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具本体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延伸布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具本体与柔性带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镜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挽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包具本体、110第一容纳腔、111第一开口、112第一隔层、113第二隔层、1131连接带、114第三隔层、120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开口、130连接环、140连接扣、 150容纳部、210第一拉链、220第二拉链、230第三拉链、300延伸布、310磁扣、400柔性带、410肩托、420孔部、500提手、600手挽扣组件、610封闭套件、620开口套件、710 第一扩展袋、720第二扩展袋、730第三扩展袋、800镜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多功能包具,包括:
一包具本体100,所述包具本体100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10与外部的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一开口111上设置有第一拉链210,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容纳腔11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120与外部的第二开口121,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130和两连接扣140,两所述连接扣140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后面的底部,所述连接环130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后面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扣140之间;
一延伸布300,所述延伸布300与所述第二开口121相对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120;
一柔性带400,所述柔性带400穿过所述连接环130,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扣140可拆卸连接;
两提手500,两所述提手500分别连接在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前、后面。
其中所述包具本体100内部通过衬套等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且不连通的第一容纳腔110 和第二容纳腔120。所述第一容纳腔110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顶部的所述第一开口111 连通,所述第二容腔120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侧面的第二开口121连通,以使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内的物品,互不影响,避免两者接触而造成污渍浸染,进而损坏包具。第二容纳腔120可用于放置鞋具等,但不限于此,以对携带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提升使用性能。
再者,所述包具本体100配备了两提手500,以及可拆卸连接的柔性带400,因此可作为手提包或双肩包使用,进而实现两者的使用转换,进而增加了使用功能。并且所述柔性带 400可相对所述包具本体100被拆卸,提升了作为手提包使用的美观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所述第一开口111通过第一拉链210进行封闭和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21通过所述延伸布300进行封闭和打开,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延伸布300的下侧连接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底面,上侧扣接于所述包具本体100上。
具体地,所述延伸布30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分别设置有磁扣310,进而实现两者的扣接。其中分离两个所述磁扣310,以使所述延伸布300向下展开,进而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21。而将所述延伸布300向上且使两个所述磁扣310扣合,实现所述延伸布300关闭所述第二开口121,避免所述第二容腔120内的物品掉落,并且使所述延伸布300相对所述第二开口121 进行打开和关闭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更具体地,所述延伸布300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拉链22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拉链220,提升了所述延伸布300对所述第二开口121的封闭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延伸布300和所述第二开口121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左侧位置,当然也可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右侧。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多功能包具还包括第一扩展袋710,所述第一扩展袋710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且保持在两个所述连接扣140之间,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23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包具本体100针织缝合,而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23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因此可拉开两个所述第三拉链230,以使拉杆箱的拉杆穿过所述第一扩展袋71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之间,进而使所述包具定位在拉杆箱上,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包具掉落的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扩展袋710还可作为储物使用,进一步增加使用功能。
如图3、图4和图11所示,所述多功能包具包括一手挽扣组件600,所述手挽扣组件600 包括一封闭套件610和一开口套件620,所述封闭套件610套接于一所述提手500上,所述开口套件620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封闭套件610上,另一端扣接在所述封闭套件610上,并使所述开口套件620围成一包裹另一所述提手500的环形结构,以将两个所述提手500保持在一起。
作为优选地,所述开口套件620与所述封闭套件610之间可通过金属四合扣进行扣接。
通过设置所述手挽扣组件600,避免在单肩背时出现两所述提手500分离现象,进而影响单肩背的舒适感,甚至起到防盗功能。另外所述包具本体100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扣件,所述扣件靠近所述包具本体100的顶部,通过每侧扣件的扣合,以使所述包具本体100的每个侧面分别向内凹陷,并且缩小所述包具本体100顶部的厚度,不仅缩小了所述包具本体100 的体积,还能提升美观度。而当放置的物品较多时,可通过分离每侧的扣件,以增大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容纳空间。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具有两个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扣140的容纳部150。两个所述容纳部150分设于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两侧,且每个所述容纳部150分别与所述连接扣140相对,以使所述连接扣140全部或部分插入于容纳部150内,起到收纳的作用,进而在不使用所述柔性带400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美观度。
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扣140可为针扣,所述柔性带400上开设有与针扣配合的多个孔部420,通过两者配合,以调节所述柔性带400作为双肩包时的肩带长度。
如图5所示,所述多功能包具还包括两个肩托410,所述肩托410滑动连接于所述柔性带400上,且每个所述连接扣140与所述连接环130之间均设有一所述肩托410。通过设置所述肩托410,以提升双肩背时的舒适感。
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内设置有隔层结构。通过设置所述隔层结构,进一步增加容纳空间,还能对物品进行放置分类。
具体地,所述隔层结构包括第一隔层112、所述第二隔层113和所述第三隔层114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隔层112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前面相对,所述第二隔层113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相对,所述第三隔层114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远离所述延伸布300的侧面相对。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隔层112可配备拉链。所述第二隔层113可放置电脑,并配备一连接带1131,以防止电脑从所述第二隔层113滑出,所述连接带1131一端与所述包具本体100 的后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层113粘扣连接。所述第三隔层114可放置水杯等。
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外表面具有一容纳镜子800的第二扩展袋720。
其中所述第二扩展袋720与所述镜子800的尺寸一致,并且所述第二扩展袋720的开口朝上,以使所述镜子800从上至下放置在所述第二扩展袋720内,当然所述第二扩展袋720 的开口也可开在侧面。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扩展袋720保持在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前面。
继续参考图1,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外表面还具有第三扩展袋730,所述第三扩展袋730 保持在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前面,其开口朝上,并且所述第三扩展袋730的开口设置有拉链,以增加所述包具的容纳空间。
所述第三扩展袋730大于所述第二扩展袋720的尺寸,所述第二扩展袋720可保持在所述第三扩展袋730的外面。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容纳腔120靠近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底部,且从所述包具本体100 的一侧面向另一侧面延伸,即所述第二容纳腔120呈细长形。所述第一容纳腔110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0的顶部,而由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之间通过衬套隔开,而衬套为柔性材质,因此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的形状不固定,便于适配不同形状的物品。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包具本体100的侧面大致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圆柱体或不规则形状。
综上所述,所述包具本体100内部具有不连通的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所述第一容纳腔110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顶部的所述第一开口111连通,所述第二容腔120 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侧面的第二开口121连通,以使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内的物品,互不影响,避免两者接触而造成污渍浸染,进而损坏包具,并以对携带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提升使用性能。再者,所述包具本体100配备了两提手500,以及可拆卸连接的柔性带400,因此可作为手提包或双肩包使用,进而实现两者的使用转换,进而增加了使用功能。并且所述柔性带400可相对所述包具本体100被拆卸,提升了作为手提包使用的美观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所述包具本体100还具有一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第一扩展袋710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23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拉开两个所述第三拉链230,以使拉杆箱的拉杆穿过所述第一扩展袋71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之间,进而使所述包具定位在拉杆箱上,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包具掉落的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包具本体(100),所述包具本体(100)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一开口(111)上设置有第一拉链(21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120)的第二开口(121),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130)和两连接扣(140);
一延伸布(300),所述延伸布(300)与所述第二开口(121)相对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120);
一柔性带(400),所述柔性带(400)穿过所述连接环(130),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扣(140)可拆卸连接;
两提手(500),两所述提手(500)分别连接在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前、后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布(300)的下侧连接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底面,上侧扣接于所述包具本体(10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布(300)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拉链(22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扩展袋(710),所述第一扩展袋(710)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且保持在两个所述连接扣(140)之间,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23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手挽扣组件(600),所述手挽扣组件(600)包括一封闭套件(610)和一开口套件(620),所述封闭套件(610)套接于一所述提手(500)上,所述开口套件(620)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封闭套件(610)上,另一端扣接在所述封闭套件(610)上,并使所述开口套件(620)围成一包裹另一所述提手(500)的环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具有两个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扣(140)的容纳部(1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内设置有隔层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结构包括第一隔层(112)、第二隔层(113)和第三隔层(114)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隔层(112)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前面相对,所述第二隔层(113)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相对,所述第三隔层(114)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远离所述延伸布(300)的侧面相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肩托(410),所述肩托(410)滑动连接于所述柔性带(400)上,且每个所述连接扣(140)与所述连接环(130)之间均设有一所述肩托(4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外表面具有一容纳镜子(800)的第二扩展袋(720)。
CN202121945619.1U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多功能包具 Active CN215455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5619.1U CN215455921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多功能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5619.1U CN215455921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多功能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5921U true CN215455921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5619.1U Active CN215455921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多功能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5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9979B1 (ko) 다용도 에코백
EP3915414A1 (en) Drawing-board backpack dual-use garment
CN215455921U (zh) 一种多功能包具
JP2002051816A (ja) ドレスアップ・バッグ
CN210276306U (zh) 一种防盗背包
JP2002325615A (ja)
CN218418736U (zh) 一种底部开口的隐藏式储物囊
CN206518228U (zh) 一种上开口扩容拉杆箱
CN219020417U (zh) 一种多功能皮革手袋
CN215958736U (zh) 一种具备手持手提背戴功能的三用变形包
CN209769429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箱包
CN214340730U (zh) 易于进行状态转换的多功能包
JP3240578U (ja) リュックサック用収納袋
CN214854993U (zh) 一种多功能三用变形包
CN209965459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手提袋
CN201468291U (zh) 一种伞包
CN219146948U (zh) 一种易收纳手提包
CN219981790U (zh) 一种宠物手提包
CN215649690U (zh) 一种多功能容纳背包
CN214854891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包
CN212488869U (zh) 具有扩展功能的箱包
CN216854055U (zh) 一种情侣组合包包
KR200472541Y1 (ko) 가방
CN214759570U (zh) 一种多功能沙滩包
CN212014740U (zh) 一种行李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