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5181U -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5181U
CN215445181U CN202120854901.2U CN202120854901U CN215445181U CN 215445181 U CN215445181 U CN 215445181U CN 202120854901 U CN202120854901 U CN 202120854901U CN 215445181 U CN215445181 U CN 215445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water
bouncing
piec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49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郑招平
祁耀廷
蔡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49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5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5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5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出水装置装设于龙头本体的容置腔,包括座体、弹跳件和按压件;座体设有进水道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腔;弹跳件设有过水道,滑设于滑腔并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对应地启闭过水道和进水道的连通;按压件装设于座体并设有与过水道连通的第一出水口,用于驱动弹跳件滑动并相对座体绕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转动轴转动;龙头本体设有第二出水道、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进水路,容置腔一端开口;座体固设于容置腔中,其进水道与进水路连通,其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出水道连通;座体的第一端位于开口处;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出水口露出开口,停靠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出水口位于容置腔内,以提高出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水龙头在出水时,其出水方向一般自水龙头的出水口沿水平方向或向下流出,当用户就餐后需要漱口时,只能通过手捧水或借助器皿的方式进行漱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具有两个出水口的水龙头,其中一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下,另一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上,以分别供用户洗手和漱口。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仍存在缺陷:虽然两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彼此背离,但是各自的出水方向都是固定的;因此,当用户身高较高或较低时则依然会存在无法直接漱口的情况,存在出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综上,现由技术中的出水装置及水龙头的出水效果仍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以提高出水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水装置,其包括座体、弹跳件和按压件;座体设有进水道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腔;弹跳件设有过水道,滑设于滑腔并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对应地启闭过水道和进水道的连通;按压件装设于座体,并设有与过水道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其用于驱动弹跳件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停靠,并相对座体绕一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座体还设有与第一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彼此背离的第二出水口;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进水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且与第二出水口不连通;弹跳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进水道与第二出水口连通,且与第一出水口不连通。
进一步地,座体还设有与进水道连通的进水孔和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过水孔;弹跳件还设有过水槽和与过水道连通的第二过水孔;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过水孔与进水孔对接;弹跳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过水槽桥接进水孔和第一过水孔。
进一步地,弹跳件包括包括限位钩、弹性件和弹跳体;弹跳体设有导向滑道;导向滑道设有第一停靠位和第二停靠位;限位钩的一端与座体固接或铰接,另一端与导向滑道滑接;弹性件装设于弹跳体和座体之间;按压件与弹跳体沿第一方向彼此约束;按压并释放按压件时,弹性件驱动弹跳体滑动,直至限位钩停靠于第一停靠位或第二停靠位,以使弹跳体对应地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按压件与弹跳体拨动配合或磁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软管:过水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口;按压件设有第一出水道;第一出水道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口,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软管连接于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间。
一种水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龙头本体设有第二出水道、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进水路,容置腔一端开口;座体固设于容置腔中,其进水道与进水路连通,其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出水道连通;所述按压件位于容置腔一端开口处并相对龙头本体绕转动轴转动;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出水口露出开口;弹跳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出水口位于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座体靠近容置腔开口处的一端为第一端;座体的第一端与按压件通过转动轴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出水道的出水方向背离地面且相对地面向上倾斜,以便于漱口;第二出水道的出水方向朝向地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装设于第二出水道内,并设有排水槽和与第二出水口对接的出水孔;排水槽设于限位件外壁,并与第二出水道间形成排水间隙。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弹跳件滑设于滑腔并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对应启闭过水道和进水道连通的方式,实现了出水装置的状态切换;通过将与过水道连通的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按压件上,并将按压件设置成相对座体绕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使得出水装置的第一出水口进行状态切换时,第一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与座体延伸方向的夹角能够发生变化;如此一来,该出水装置则可为水龙头具有更好的出水效果提供物质基础。
2、通过在座体上设置第二出水口,并将弹跳件设置成停靠于第一位置时,进水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且与第二出水口不连通,停靠于第二位置时,进水道与第二出水口连通,且与第一出水口不连通的方式,实现了出水装置上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之间的切换连通。通过将第一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与第二出水口的出水方向设置成彼此背离的方式,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对出水装置进行安装,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3、通在提供座体和弹跳件的具体结构,以实现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进水道于第一出水口连通,且不与第二出水口连通,停靠于第二位置时,进水道与第二出水口连通,且与第一出水口不连通;实现该效果的原理如下:由于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进水道不与第二出水口连通,且第二过水孔与进水孔对接;因此,此时进水道仅与过水道连通,水能够沿第一出水口流出;由于弹跳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进水道不与第一出水口连通,且过水槽桥接进水孔和第一过水孔;因此,此时进水道可依序通过进水孔和第一过水孔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水能够沿第二出水口流出。
4、通过在弹跳体上设置导向滑道,并设置一端与座体固接或铰接,另一端与导向滑接的限位钩的方式,使得弹跳体能够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通过将按压件和弹跳体设置成沿第一方向彼此约束的方式,使得按压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能够限制按压件的转动角度;通过在弹跳体和座体间装设弹性件的方式,使得用户按压并释放按压件时,弹跳体能够滑设于滑腔。
5、通过提供按压件与弹跳体拨动配合或磁吸连接的方式,使得按压件与弹跳体能够沿第一方向彼此约束。
6、通过在过水道的一端和第一出水道的一端装设软管的方式,实现了过水道与第一出水口的连通。
7、通过在龙头本体内装设出水装置的方式,实现了龙头本体上的第一出水口进行状态切换时,其出水方向与容置腔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能够发生变化,使得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出水方向进行调节,进而提高出水效果;通过在龙头本体上设置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道的方式,使得该水龙头能够具有不同出水方向的出水口,以适用于不用的使用场景。
8、通过将座体和按压件设置成铰接的方式,使得按压件能够相对座体转动,以实现按压件在状态切换时,第一出水口的出水角度的变化
9、通过将第一出水道的出水方向设置成背离地面且相对地面向上倾斜,并将第二出水道的出水方向设置成朝向地面的方式,使得用户需要接水或洗手时可使用第二出水口,需要漱口时可使用第一出水口,有利于提高出水效果,便于使用。
10、通过在第二出水道内装设限位件,使得限位件外壁的排水槽与第二出水道间形成排水间隙的方式,使得用户在清洗龙头或嘴巴接水漱口时,从第一出水口喷溅流入龙头本体内的水,能够从限位件周壁的排水槽流出龙头本体,进而避免残留水在龙头本体内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出水装置及水龙头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跳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件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座体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跳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跳件的滑杆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跳件的滑杆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按压接头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限位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按压件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按压件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跳件从第一位置滑动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限位钩的滑动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跳件从第二位置滑动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钩的滑动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龙头本体1、出水部11、第二出水道111、容置腔112、进水路113;
限位件2、第一出水孔21、排水槽22、第一密封槽23;
座体3、进水道31、滑腔32、限位凸块321、第二出水口33、进水孔34、第一过水孔35、第二密封槽36、第一转动孔37;
弹跳件4、滑杆41、过水道411、第二过水孔412、过水槽413、第三密封槽414、导向滑道415、第一停靠位4151、第二停靠位4152、第一转折位4153、第二转折位4154、按压接头42、拨动块421、第一连接口422;限位钩5、连接部51、固定部52、滑动部53;
按压件6、第一出水道61、第二连接口62、第一出水口63、让位槽64、第二转动孔65;软管7;起泡器8;密封圈9;弹性件10;转动轴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如图2所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1、限位件2、起泡器8、出水装置和若干密封圈9。
龙头本体1包括出水部11,出水部11内设有第二出水道111、容置腔112和与容置腔112连通的进水路113。容置腔1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一端开口;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置腔112沿相对地面向上倾斜的第一方向延伸。
如图3至图6所示,限位件2设有第一出水孔21及设于其外壁的排水槽22和供密封圈9装设的第一密封槽23。其中,限位件2装设于第二出水道111内,其外壁的排水槽22与第二出水道111间形成排水间隙,以及时排出龙头本体1内的残留水滋生细菌。起泡器8螺接于第二出水道111内且位于限位件2下方的位置,以起到过滤杂质、防溅防噪和节约用水的效果。
出水装置包括座体3、弹跳件4、按压件6、限位钩5、弹性件10和软管7。
如图7所示,座体3设有进水道31、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腔32、第二出水口33、与进水道31连通的进水孔34、与第二出水口33连通的第一过水孔35、供密封圈9装设的第二密封槽36和第一转动孔37。滑腔32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限位凸块321;第一转动孔37设于座体3的第一端。
如图8至12所示,弹跳件4设有过水道411、过水槽413、与过水道411连通的第二过水孔412和导向滑道415。如图10所示,过水道411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口422;导向滑道415设有第一停靠位4151、第二停靠位4152、第一转折位4153和第二转折位4154;其中,沿按压方向第一转折位4153和第二转折位4154均较第一停靠位4151和第二停靠位4152更靠上,导向滑道415依序循环相接地设有始于第一停靠位4151的第一槽段、始于第一转折位4153的第二槽段、始于第二停靠位4152的第三槽段和始于第二转折位4154的第四槽段。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弹跳件4包括弹跳体、限位钩5和弹性件10;其中,弹跳体包括滑杆41和按压接头42;如图9和图10所示,滑杆41设有过水道411、过水槽413、与过水道411连通的第二过水孔412、导向滑道415和供密封圈9装设的第三密封槽414;如图11所示,按压接头42螺接于滑杆41一端,其设有拨动块421和与过水道411连通的第一连接口422。如图12所示,限位钩5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51和位于其两端同向延伸并均与连接部51垂直的固定部52和滑动部53,且固定部52长于滑动部53。
如图13和14所示,按压件6设有第一出水道61、让位槽64和第二转动孔65;第一出水道6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口62,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63。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3固设于容置腔112中,其进水道31与进水路113连通,其第二出水口33与第二出水道111连通并与限位件2上的第一出水孔21对接,且座体3的第一端位于容置腔112的一端开口处。
弹跳件4滑设于滑腔32并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对应地启闭过水道411和进水道31的连通。
按压件6装设于座体3,其上设有的第一出水口63与过水道411连通;且其用于驱动弹跳件4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停靠,并相对座体3绕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转动轴100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座体3上的第一转动孔37和按压件6上的第二转动孔65通过转动轴100连接,且第一出水口63的出水方向与第二出水口33的出水方向彼此背离;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水道61的出水方向背离地面且相对地面向上倾斜,第二出水道111的出水方向朝向地面,以使用户需要接水或洗手时可使用第二出水口33,需要漱口时可使用第一出水口63,有利于提高出水效果,便于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件6还可通过转动轴与容置腔112的开口处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式,以实现按压件6在状态切换时,其上的第一出水口63的出水角度能够发生变化。
按压件6用于驱动弹跳件4,并与弹跳件4沿第一方向彼此约束,二者可通过拨动配合或磁吸连接的方式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压件6与弹跳件4拨动配合,即:按压接头42上的拨动块421与按压件6上的让位槽64拨动配合,以将按压件6的转动转化成弹跳件4在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按压件6上设有的第一出水口63与过水道41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软管7连接于第一连接口422和第二连接口62之间,以连通第一出水口63和过水道411。
弹性件10装设于弹跳件4和座体3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弹性件10为弹簧,以一端固定套设于滑腔32内设有限位凸块321,另一端顶抵弹跳件4。
限位钩5的固定部52与座体3或铰接,滑动部53与导向滑道415滑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钩5具有一定弹性,其固定部52与座体3固接。
在实际实用的过程中,按压并释放按压件6时,弹性件10驱动弹跳件4滑动,直至限位钩5停靠于第一停靠位4151或第二停靠位4152,以使弹跳件4对应地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弹跳件4停靠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钩5的滑动部53停靠于第二停靠位4152,第一出水口63露出容置腔112一端的开口。此时,第二过水孔412与进水孔34对接,进水道31与第一出水口63连通,且与第二出水口33不连通,由于第一出水口63的出水方向背离地面且相对地面向上倾斜;因此,用户需要漱口时可选用第一出水口63,与此同时,由于按压件6与座体3间转动连接,因此当按压件6转动至极限位置,且弹跳件4停靠于第一位置时,用户还可根据自身需求手动地按压按压件6,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对第一出水道61的出水方向进行调整,以使出水方向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进而达到更好的出水效果。
如图3所示,漱口完毕后,按压并释放按压件6,直至弹跳件4从第一位置滑动并停靠于第二位置;当弹跳件4停靠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出水口63位于容置腔112内,限位钩5的滑动部53停靠于第一停靠位4151,过水槽413桥接进水孔34和第一过水孔35,进水道31与第二出水口33连通,且与第一出水口63不连通。
其中,如图15所示,在按压按压件6的过程中,限位钩5的滑动部53,从第二停靠位4152沿导向滑道415的第三槽段滑动至第二转折位4154;释放按压件6的过程中,限位钩5的滑动部53从第二转折位4154滑动至第一停靠位4151。
当弹跳件4停靠于第二位置时,按压并释放按压件6,直至弹跳件4从第二位置滑动并停靠于第一位置。
其中,如图16所示,按压按压件6的过程中,限位钩5的滑动部53从第一停靠位4151沿导向滑道415的一槽段滑动至第一转折位4153;释放按压件6的过程中,限位钩5的滑动部53从第一转折位4153滑动至第二停靠位4152。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使得水龙头的第一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与座体3延伸方向的夹角可发生变化,进而提升了出水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座体,其设有进水道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腔;
弹跳件,其设有过水道;所述弹跳件滑设于所述滑腔并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对应地启闭所述过水道和所述进水道的连通;和
按压件,其装设于所述座体,并设有与所述过水道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按压件用于驱动所述弹跳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停靠,并相对所述座体绕一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体还设有出水方向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彼此背离的第二出水口;
所述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进水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不连通;
所述弹跳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水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不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体还设有与所述进水道连通的进水孔和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过水孔;所述弹跳件还设有过水槽和与所述过水道连通的第二过水孔;
所述弹跳件停靠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过水孔与所述进水孔对接;
所述弹跳件停靠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水槽桥接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一过水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跳件包括限位钩、弹性件和弹跳体;
所述弹跳体设有导向滑道;所述导向滑道设有第一停靠位和第二停靠位;
所述限位钩的一端与所述座体固接或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滑道滑接;
所述弹性件装设于所述弹跳体和所述座体之间;
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弹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约束;
按压并释放所述按压件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弹跳体滑动,直至所述限位钩停靠于第一停靠位或第二停靠位,以使所述弹跳体对应地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弹跳体拨动配合或磁吸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软管:所述过水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按压件设有第一出水道;所述第一出水道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口,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软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
7.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包括龙头本体和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
所述龙头本体设有第二出水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水路,所述容置腔一端开口;
所述座体固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其进水道与所述进水路连通,其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道连通;所述按压件位于所述容置腔一端开口处并相对所述龙头本体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所述弹跳件停靠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出水口露出所述开口;
所述弹跳件停靠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所述座体靠近所述容置腔开口处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按压件通过所述转动轴铰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出水道的出水方向背离地面且相对地面向上倾斜,以便于漱口;所述第二出水道的出水方向朝向地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装设于所述第二出水道内,并设有排水槽和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对接的出水孔;所述排水槽设于所述限位件外壁,并与所述第二出水道间形成排水间隙。
CN202120854901.2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Active CN215445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4901.2U CN215445181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4901.2U CN215445181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5181U true CN215445181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4901.2U Active CN215445181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5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0596B2 (en) Combination showerhead with push button switching
US20170167121A1 (en) Combination showerhead with press button switching
CN109915629A (zh) 插座装置
CN111550576A (zh) 一种按压切换阀
CN215445181U (zh) 一种出水装置及水龙头
CN201603636U (zh) 一种插动切换出水机构
CN206145188U (zh) 带止水功能的分水阀
CN215077614U (zh) 一种富氢水饮水机用连接装置及饮水机
CN212986092U (zh) 酒店灶台用弹簧顶销式摇摆水龙头
CN208909788U (zh) 电水壶
CN110056682A (zh) 一种水路切换装置及淋浴器
CN219317692U (zh) 一种水路切换机构和出水装置
CN212407735U (zh) 一种出水龙头
CN216009742U (zh) 一种双开水龙头
CN213897340U (zh) 一种双龙头结构
CN220816685U (zh) 一种弯管龙头结构
CN211175488U (zh) 一种双水路式出水阀芯构造
CN220803842U (zh) 一种可旋转切换出水方式的装置
CN211649161U (zh) 一种阀体开关结构
CN215445122U (zh) 一种水龙头
CN214999562U (zh) 冷热水带开关调温功能按压阀芯
CN210687093U (zh) 分级开度水龙头及其阀芯
CN213712002U (zh) 一种排水结构
CN217138305U (zh) 一种带有洗牙器的出水装置
CN215568127U (zh) 一种出水嘴及应用其的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