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4171U -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4171U
CN215444171U CN202121266605.7U CN202121266605U CN215444171U CN 215444171 U CN215444171 U CN 215444171U CN 202121266605 U CN202121266605 U CN 202121266605U CN 215444171 U CN215444171 U CN 215444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medium
regenerator
temperature
rankine cycl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66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刚
王征
纪宇轩
倪明江
岑可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1212666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4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4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4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朗肯循环系统。该朗肯循环系统包括由加热器、做功装置、冷却器、增压装置依次接通形成的介质回路。循环介质在介质回路内部循环流动,从加热器流出的循环介质为超临界状态,循环介质在做功装置中充分膨胀至略高于其三相点压力的气态,从冷却器流出的循环介质为饱和液态,温度比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高0‑20℃。由于循环介质由高温高压的超临界状态逐步膨胀至其理论做功极限状态——三相点压力附近,从而充分发挥了循环介质的做功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一些燃机往往具有较高的排气温度,为了实现对排气高位热源的进一步利用,人们通常在燃机底层结合蒸汽朗肯循环来实现高效联合循环发电。现有的蒸汽朗肯循环具有四个过程:
加热过程:水在锅炉中被加热为蒸汽,加热过程可以理想化为定压可逆吸热过程。
做功过程: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过程可以理想化为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即等熵膨胀过程。
冷却过程:蒸汽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成饱和水,冷却过程可以理想化为可逆定压冷却过程。
增压过程,水在水泵中被压缩升压,增压过程可以理想化为可逆绝热压缩过程,即等熵压缩过程。
其中,根据卡诺原理,可逆热机的效率仅与循环介质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有关,而在现有的蒸汽朗肯循环中,水在加热过程中被加热到气态,在冷却过程中被冷却至接近环境温度的液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效率更高的朗肯循环系统。
该朗肯循环系统包括由加热器、做功装置、冷却器、增压装置依次接通形成的介质回路,循环介质在介质回路内部循环流动,从加热器流出的循环介质为超临界状态,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低于0℃,循环介质的三相点压力高于标准大气压,从冷却器流出的循环介质处于饱和液态,其温度T1比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Tgls高0℃-20℃,从做功装置流出的气态循环介质压强P1等于循环介质在温度T1下的饱和蒸汽压力。根据该技术方案,首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朗肯循环系统中,循环介质在加热装置中达到超临界状态,当循环介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密度较高,其膨胀做功所需的透平级数相对较少,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透平设备要比现有的蒸汽朗肯循环中的透平结构紧凑很多,更小的透平设备体积意味着更小的厂房面积、更紧凑的循环流程。
其次,从热力学角度而言,提高循环过程中的热源温度和降低循环过程中的冷源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循环效率。但当温度低于三相点时,定压冷却将使循环介质直接由气态凝华为固态,而不经历液相区。但由于固态的循环介质无法流动,因此朗肯循环中循环介质对冷却器提供的冷源的利用能力受到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的限制,所以根据卡诺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循环介质加热到高于气态的超临界状态,并且,循环介质在冷却器中冷却到略高于三相点的温度(即高于三相点0℃-20℃),此温度下对应的循环介质饱和蒸汽压力即为最末级做功装置的排气压力,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进一步地,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低于0℃,能够将循环介质降低至更低的温度,三相点压力高于标准大气压,使得在冷凝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外部设备维持冷凝器内真空,也避免了空气向冷凝器内的渗漏,这样在结合利用优质低温冷源之后,从热力学角度上来说,能够大幅提高循环效率。
其中,较优地,该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回热器,回热器的热侧入口与做功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回热器的热侧出口与冷却器的热侧入口连通,回热器的冷侧入口与增压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回热器的冷侧出口与加热器连通。
根据该技术方案,在该朗肯循环系统中,加入回热器,做功装置出口的气态循环介质进入回热器与冷却压缩后的液态循环介质在回热器中进行换热,从而气态循环介质在回热器中被提前冷却后再通入冷却器进行冷却,而经增压装置加压后的液态循环介质在进入加热器之前在回热器中被提前加热,从而能够对于做功装置后的循环介质的余热进行利用,降低加热器与冷却器所需要提供的能量,从而提高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
其中,较优地,回热器包括高温回热器和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的热侧入口与做功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高温回热器的热侧出口与低温回热器的热侧入口连通,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与加热器连通,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于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连通,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与增压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低温回热器的热侧出口与冷却器连通。
其中,较优地,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压缩机,第一三通阀分别与压缩机出口、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连通,第二三通阀分别与压缩机入口、低温回热器的热侧出口、冷却器的热侧入口连通。
根据该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将回热器设置为高温回热器和低温回热器,从而可以对做功装置流出的工作介质的余热进一步地利用,并且,通过将低温回热器流出的循环介质进行分流,一部分不经过冷却器而直接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再与冷却增压后的液态的循环介质汇总后流向加热装置,从而可以降低朗肯循环系统的冷源损失,进一步提高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
其中,较优地,做功装置包括第一透平、第二透平和第三透平,第一透平利用超临界状态循环介质的焓值变化对外做功,第二透平接收来自第一透平的超临界状态的循环介质,并利用循环介质从超临界状态到气态的相态转变对外做功,第三透平接收来自第二透平的气态循环介质,并利用气态循环介质的焓值变化对外作功。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将做功装置设置为多级透平,从而将加热器中传输给循环介质的热能通过多级透平充分转换为机械能,提高整体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其中,当多级透平为三级透平时,第一透平内的循环介质保持在超临界状态,此时循环介质的密度较高,第一透平的结构可以更加紧凑,循环介质在第二透平内进一步地进行绝热膨胀后,从超临界状态变为气态后进入第三透平,在第三透平中对于循环介质的余热进行进一步地利用,从而增加循环系统整体的作业效率。
其中,较优地,该朗肯循环系统的循环介质为CO2。
根据该技术方案,目前CO2作为循环介质的应用主要在于超临界CO2(S-CO2)布雷顿循环,S-CO2布雷顿循环的高温热源循环效率高、压缩耗功小、透平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小、腐蚀性小等诸多优势,是燃气轮机排气余热高效发电的潜在选择之一。但在超临界CO2(S-CO2)布雷顿循环中,冷源温度不得低于CO2临界温度(31.1℃),该冷源温度限制了超临界CO2(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H2O的三相点为0.01℃、610.75Pa,其冷端温度最低也只能降到0℃以上,而且由于H2O的三相点压力过低(只有不到1kPa),且为开式循环,若要其使其降至接近三相点压力,需使用真空泵进行抽气做功,对循环效率的提升较为有限。相比之下,CO2的三相点为-56.6℃、0.52MPa,其冷源温度可以降到更低,而且三相点压力在大气压之上,循环形式为闭式循环,不需要使用真空泵抽真空,使得循环整体处于大气压之上,避免了在循环低压处渗入不凝气体。这样在结合利用优质低温冷源之后,从热力学角度上来说,能够大幅提高循环效率。
最后,CO2循环介质的腐蚀性相比H2O蒸汽温和很多,可大大减轻对高温部件设备材料的耐蚀要求。
其中,较优地,该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外部冷源、外部热源和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回路,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回路包括有机介质加热器和有机介质冷却器,外部热源流经所述加热器后,进入有机介质加热器,外部冷源分别与冷却器以及有机介质冷却器连通。
根据该技术方案,采用朗肯循环与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的循环形式可以实现更高的循环效率,对于相同的热源,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联合循环系统能够实现更多的发电量、提高能量利用率。
其中,较优地,外部冷源的温度为-162℃-0℃。根据该技术方案,使用较低温度的冷源可以迅速地使气态的循环介质降温至三相点附近,且冷源温度低有利于提升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
其中,较优地,外部热源为燃气机组,外部冷源为液化天然气。
根据该技术方案,将燃气机组作为热源,即对于燃气机组产生的多余热量(例如高温烟气)进行再次利用,此外,液化天然气的冷源温度为-162℃左右,从而可以迅速将气态的循环介质降温至三相点附近的饱和液态,且冷源温度低有利于提升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进一步地,液化天然气作为冷源通入冷却器中与循环介质换热后能够继续通入燃气机组作为燃料,燃气机组产生的多余热量又可以作为外部热源向循环中供给热量,从而实现对于冷源材料的充分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朗肯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种朗肯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还一种朗肯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热器;2-做功装置;21-第一透平;22-第二透平;23-第三透平;3-冷却器;4-增压装置;5-回热器;51-高温回热器;52-低温回热器;6-外部热源;7-外部冷源;8-压缩机;91-第一三通阀;92-第二三通阀;1a-有机介质加热器;2a-有机介质做功装置;3a-有机介质冷却器;4a-有机介质增压装置;5a-有机介质回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所采用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下的各种变形、变换、组合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朗肯循环系统,该朗肯循环系统包括:加热器1、做功装置2、回热器5、冷却器3和增压装置4依次接通形成的介质回路,循环介质在介质回路内部循环流动,具体地,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低于0℃,循环介质的三相点压力高于标准大气压,循环介质在加热器1中吸收热能后变为超临界流体,之后再流入做功装置2中膨胀做功,从而将热能转化为更便于利用的机械能,经过做功装置2的气态循环介质进入回热器5,对循环介质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后进入冷却器3进行降温,将气态的循环介质冷却至略高于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Tgls的温度T1(Tgls<T1<Tgls+20℃)下的饱和液体后,循环介质进入增压装置4进行增压,增压后的液态循环介质进入回热器5中吸收做功装置排气的余热,并重新进入加热器1中进行新的循环,从而循环地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并未对各个装置或者设备的结构进行限定,例如该做功装置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旋转透平,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做功装置2也可以为具有传动杆的气缸装置,同理,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或设备进行简单的替换,均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回热器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于对做功装置2后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的装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增加了回热器5的朗肯循环的优选方案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朗肯循环系统可以不包括回热器,而直接由加热器1、做功装置2、冷却器3和增压装置4依次连接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低于0℃,能够利用更低温的冷源介质,三相点压力高于标准大气压,使得无需维持冷凝器中的真空,在节省能耗的同时也避免了外部空气漏入循环系统,这样在结合利用优质低温冷源之后,根据卡诺原理,能够大幅提高循环效率。
其次,循环介质在加热装置中达到超临界状态,当循环介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密度较高,其膨胀做功所需的透平级数相对较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透平设备要比现有的蒸汽朗肯循环中的透平结构紧凑很多,更小的透平设备体积意味着更小的厂房面积、更紧凑的循环流程。
最后,超临界状态的循环介质的温度高于气态的循环介质,所以根据卡诺原理,在冷却器3提供的冷源一定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朗肯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能够达到更高的初温,即本实用新型中的朗肯循环系统作业效率更高。
其中,较优地,该朗肯循环系统的循环介质为CO2。
在本实施方式中,目前CO2作为循环介质的应用主要在于超临界CO2(S-CO2)布雷顿循环,S-CO2布雷顿循环具有高温热源循环效率高、压缩耗功小、旋转透平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小、腐蚀性小等诸多优势,是燃气轮机排气余热高效发电的潜在选择之一。但在S-CO2布雷顿循环中,冷源温度不得低于CO2临界温度(31.1℃),该冷源温度限制了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H2O的三相点为0.01℃、610.75Pa,其冷端温度最低也只能降到0℃以上,而且由于H2O的三相点压力过低(只有不到1kPa),且循环形式为开式循环,若要将冷却至接近三相点的压强则需要利用真空泵进行抽气做功,增加了额外能耗,对循环效率的提升较为有限。相比之下,CO2循环形式为闭式循环,不需要使用真空泵抽真空,CO2的三相点为-56.6℃、0.52MPa,其冷源温度可以降到更低,而且三相点压力在大气压之上,避免了冷凝器处外部不凝性空气向循环内部的渗漏。这样在结合利用优质低温冷源之后,从热力学角度上来说,能够大幅提高循环效率。
此外,CO2循环介质的腐蚀性相比H2O蒸汽温和很多,可大大减轻对高温部件设备材料的耐蚀要求。
最后,CO2循环介质的比容相比H2O小很多,可大大减少做功设备的尺寸,节约厂房面积。
下面,将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朗肯循环的装置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1.加热器1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1可以为任意能够对循环介质进行加热的装置,具体地,该加热器1可以为利用外部热源6对循环介质进行加热的换热器,该换热器的一端通入外部热源6,另一端则通入循环介质,从而循环介质通过热交换吸收外部热源6的热量升温并转换相态,以便于后续做功,较优地,该外部热源6可以为太阳能、核能和化石燃料等,进一步地,该外部热源6为燃气机组,从而能够对于燃气机组内燃烧后的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节约资源。
2.做功装置2
在本实施方式中,做功装置2可以为能够利用循环介质的膨胀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例如,利用气体膨胀推动传动杆往复运动的气缸结构,或者利用气体膨胀旋转做功的旋转透平结构,本实施方式以做功装置2为旋转透平为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优选地,旋转透平包括第一透平21、第二透平22和第三透平23,第一透平21利用超临界状态循环介质的焓值变化对外做功,第二透平22接收来自第一透平21的超临界状态的循环介质,并利用循环介质从超临界状态到气态的相态转变对外膨胀做功,第三透平23接收来自第二透平22的气态循环介质,并利用气态循环介质的焓值变化对外作功。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做功装置2设置为多级透平,从而将加热器1中传输给循环介质的热能通过多级透平充分转换为机械能,提高整体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设置单个或其它数量的透平均可实现循环介质在做功装置2内进行做功的效果,均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中,当多级透平为三级透平时,第一透平21内的循环介质保持在超临界状态,此时循环介质的密度较高,第一透平21的结构可以更加紧凑,循环介质在第二透平22内进一步地进行绝热膨胀后,从超临界状态变为气态后进入第三透平23,在第三透平23中对于循环介质的余热进行进一步地利用,从而增加循环系统整体的作业效率。
3.回热器5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热器5可以为具有冷热两条流路并且对两条流路内介质进行换热的装置,具体地,回热器5的热侧入口可以与做功装置2的介质出口连通,回热器5的热侧出口与冷却器3的热侧入口连通,回热器5的冷侧入口与增压装置4的介质出口连通,回热器5的冷侧出口与所述加热器1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做功装置2出口的气态循环介质进入回热器5与冷却压缩后的液态循环介质在回热器5中进行换热,从而气态循环介质在回热器5中被提前冷却后再通入冷却器3进行冷却,而经增压装置4加压后的液态循环介质在进入加热器1之前在回热器5中被提前加热,从而能够对于做功装置2后的循环介质的余热进行利用,降低加热器1与冷却器3所需要提供的能量,从而提高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回热器5包括高温回热器51和低温回热器52,高温回热器51的热侧入口与做功装置2的介质出口连通,高温回热器51的热侧出口与低温回热器52的热侧入口连通,高温回热器51的冷侧出口与加热器1冷侧入口连通,高温回热器51的冷侧入口与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连通,低温回热器52的冷侧入口与所述增压装置4的介质出口连通,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91、第二三通阀92和压缩机8,第一三通阀91分别与压缩机8出口、低温回热器52的冷侧出口、高温回热器51的冷侧入口连通,第二三通阀92分别与压缩机8入口、低温回热器52的热侧出口、冷却器3的热侧入口连通。
作为一个运行例,如图2所示的朗肯循环系统,循环介质首先进入加热器1的冷侧入口,燃气机组高温排气进入加热器1热侧入口,两流股在换热器中实现热交换,降温后的烟气通过换热器热侧出口排出,升温后的循环介质从换热器冷侧出口流出,继续进入做功装置2中膨胀做功。做功装置2有三个透平,第一透平21出口和第二透平22出口的循环介质重新进入加热器1升温后分别进入第二透平22、第三透平23再次膨胀做功。第三透平23出口的循环介质进入高温回热器51热侧,与高温回热器51冷侧的循环介质换热降温,经过一次降温的循环介质再进入低温回热器52热侧,与低温回热器52冷侧流股换热降温,随后两次降温后的循环介质经过第二三通阀92分为两股:主流股循环介质经冷却器3冷却至液态,进入增压装置4增压后,再进入低温回热器52中回热升温;副流股循环介质直接进入压缩机8增压。接着,两股循环介质通过第一三通阀91汇合成为一条流股,再进入高温回热器51冷侧回热升温,然后进入加热器1中吸热,持续循环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将回热器5设置为高温回热器51和低温回热器52,从而可以对做功装置2流出的工作介质的余热进一步地利用,并且,通过将低温回热器52流出的循环介质进行分流,一部分不经过冷却器3而直接通过压缩机8进行压缩后再与冷却压缩后的液态的循环介质汇总并流向加热装置,从而可以降低朗肯循环系统的冷源损失,进一步提高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
4.冷却器3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3可以为任意能够对循环介质进行冷却降温的装置,具体地,该冷却器3可以为利用外部冷源7对循环介质进行冷却的换热器,该换热器的一端通入外部冷源,另一端则通入循环介质,从而气态的循环介质通过热交换,自身的热量被外部冷源吸收,循环介质降温至其三相点附近,以便于后续吸热,并且,提高了朗肯循环冷端和热端的温度差,从而提高循环效率。
其中,外部冷源的温度为-162℃-0℃;使用较低温度的冷源可以迅速、充分地使气态的循环介质降温至三相点附近,且冷源温度低有利于提升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较优地,外部冷源7可以为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冷源温度为-162℃左右,有利于提升朗肯循环系统的作业效率,此外,液化天然气在冷却器3中与循环介质进行热交换后可进一步通入燃气机组中作为燃料,产生的高温烟气又可作为外部热源6进行使用,从而实现了对于液化天然气这一优质外部冷源材料的循环利用。
5.增压装置4
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压装置4可以为液体增压泵,具体地,增压装置4对冷却器3流出的、温度在循环介质的三相点附近的饱和液态循环介质进行增压。由于循环介质的压力靠近其三相点,从而尽可能地发挥了一次朗肯循环系统中循环介质在做功装置2中膨胀做功所能转换的能量。
其中,较优地,如图3所示,该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回路,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回路包括有机介质加热器1a和有机介质冷却器3a,外部热源6流经加热器1后,进入有机介质加热器1a,外部冷源7与冷却器3以及有机介质冷却器3a连通。
进一步地,该有机介质朗肯循环系统也可以包括上述朗肯循环系统中的其它装置,如图3所示,该有机介质朗肯循环还包括有机介质做功装置2a、有机介质增压装置4a和有机介质回热器5a,循环介质在有机介质朗肯循环系统中的流动方式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朗肯循环系统的流动方式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朗肯循环与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的循环形式可以实现更高的循环效率,对于相同的热源,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联合循环系统能够实现更多的发电量、提高能量利用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朗肯循环系统的朗肯循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步骤,提供外部热源6和循环介质,利用所述外部热源6对所述循环介质进行加热,使其升温至超临界状态;做功步骤,超临界状态的循环介质对外做功,变为接近循环介质三相点压力的气态;冷却步骤,提供外部冷源7,利用所述外部冷源7对气态的循环介质进行冷却降温,得到低于0℃的接近三相点温度的饱和液态循环介质;压缩步骤,对液态的循环介质进行增压。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技术特征进行适应性地拆分或合并。对具体技术特征的这种拆分或合并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拆分或合并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多个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包括由加热器、做功装置、冷却器、增压装置依次接通形成的介质回路,循环介质在所述介质回路内部循环流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低于0℃,所述循环介质的三相点压力高于标准大气压,从所述加热器流出的循环介质为超临界状态,从所述做功装置流出的循环介质为气态,从所述冷却器流出的循环介质为饱和液态,温度T1比循环介质的三相点温度Tgls高0℃-20℃,从所述做功装置流出的循环介质的压强P1等于循环介质在温度T1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热侧入口与所述做功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回热器的热侧出口与所述冷却器的热侧入口连通,所述回热器的冷侧入口与所述增压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回热器的冷侧出口与所述加热器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包括高温回热器和低温回热器,所述高温回热器的热侧入口与所述做功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高温回热器的热侧出口与所述低温回热器的热侧入口连通,所述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与所述加热器连通,所述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与所述增压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
所述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压缩机,所述第一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出口、所述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所述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入口、所述低温回热器的热侧出口、所述冷却器的热侧入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装置包括第一透平、第二透平和第三透平,所述第一透平利用超临界状态循环介质的焓值变化对外做功,所述第二透平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透平的超临界状态的循环介质,并利用循环介质从超临界状态到气态的相态转变对外做功,所述第三透平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透平的气态循环介质,并利用气态循环介质的焓值变化对外作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介质为CO2。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部冷源、外部热源和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回路,所述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回路包括有机介质加热器和有机介质冷却器,外部热源流经所述加热器后,进入所述有机介质加热器,外部冷源分别与所述冷却器以及所述有机介质冷却器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冷源的温度为-162℃~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热源为燃气机组,所述外部冷源为液化天然气储罐。
CN202121266605.7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Active CN215444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605.7U CN215444171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605.7U CN215444171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4171U true CN215444171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10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6605.7U Active CN215444171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4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187A (zh) * 2021-06-07 2021-11-02 浙江大学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及朗肯循环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187A (zh) * 2021-06-07 2021-11-02 浙江大学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及朗肯循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11413B (zh) 一种采用二氧化碳混合工质的压缩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519243B (zh) 超临界co2和氨水联合循环系统及发电系统
JP2007146766A (ja) 熱サイクル装置及び複合熱サイクル発電装置
CN102562179A (zh) 带有液体引射装置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01988397A (zh)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09026243A (zh) 能量转换系统
WO2019114536A1 (zh) 构造冷源能量回收系统、热力发动机系统及能量回收方法
WO2023193486A1 (zh) 一种常温液态压缩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12554983A (zh) 一种耦合卡琳娜循环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4913541A (zh) 斯特林循环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直接耦合的制冷机及方法
CN215444171U (zh)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
WO2022257856A1 (zh) 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及朗肯循环方法
CN113153475A (zh) 一种功热互补型超临界co2动力循环发电系统
KR20200075602A (ko) 이산화탄소 포집 및 저장을 위한 이산화탄소 가압 시스템
CN116335823B (zh) 与Allam循环形式电站相结合的联合循环系统及低温循环方法
CN107702429B (zh) 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能效提升装置及方法
CN102162397A (zh) 压水堆核动力燃汽轮机循环发电系统
CN109630309A (zh) Lng冷能斯特林发电系统
CN213540514U (zh) 压缩热自消纳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CN112112694B (zh) 压缩热自消纳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12303960A (zh) 冷力发动机
CN115013094B (zh) 带直接膨胀的中低温热源回收动力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CN113819671B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的发电制冷联合系统
CN114811990B (zh) 一种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和热泵循环结合的联产系统及方法
CN105351111B (zh) 一种空气能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