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8397A -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8397A
CN101988397A CN201010245723XA CN201010245723A CN101988397A CN 101988397 A CN101988397 A CN 101988397A CN 201010245723X A CN201010245723X A CN 201010245723XA CN 201010245723 A CN201010245723 A CN 201010245723A CN 101988397 A CN101988397 A CN 101988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oiling point
working medium
low boiling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57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英
王恩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457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83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8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8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01K25/1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the vapours being cold, e.g. ammonia, carbon dioxide, e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 F01K23/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 F01K23/04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ndensa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3/0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 F02C3/2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using a special fuel, oxidant, or dilution fluid to generate the combustion pro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70Appl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 F05D2220/75Appl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equipment using fuel having a low calorific value, e.g. low BTU fuel, waste end, syngas, biomass fuel or flare ga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原动机的工作单元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液化单元,加压单元;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包括热流锅炉,所述的热流锅炉用低品位热流做热源无需燃料提供热量,采用低沸点介质在所述工作单元中经过,并进行工作循环,膨胀做功单元设有动力输出轴,输出轴带动发电单元构成发电系统,也可带动工作机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热源温度范围40~200℃,压力范围从正压到负压。因此可以充分回收和利用被废弃的热能,提高热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品位热流的利用方法,尤其是将低品位热流转化为电能和机械能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双曲线冷却塔闪蒸汽、各类干燥设备的排汽(气),各类炉窑烟气、各类使用燃料的发动机排气、空调排风、各种有一定温度的流体等都具有大量的热量,被称为低品位热能或低品位执流排入大气,是地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专利02116497.5提出了内燃机废气发电及制氢方法与装置,只能改善内燃机的燃烧。专利02143430.1是解决发动机发电的消音。专利01273968.5二氧化碳发电装置用闭环磁流体发电,每1000KW要消耗200kg二氧化碳。现有技术如螺杆膨胀机可以对具有一定压力的热流体能量的回收,但前提是要有一定压力。对于工农生产和生活中巨量排放的200℃以下,特别是低于100℃至40℃的低品位热能,压力是零压甚至负压,至今还没有转化成电能的方法。而此类低品位热能数量却非常巨大:工业生产的象征是双曲线冷却塔,它所散发的正是无压低品位热能,全国双曲线冷却塔不少于10000个,每个塔散发的低品位热能折标煤5000吨/年,共排掉热能5000万吨标煤;锅炉烟气也是无压热流体,在脱硫除尘之前约180℃,烟气定容比热约1.34KJ/立米.℃,若能转换50%,就有60KJ/立米。10/h锅炉引风机风量11000立/h,可转换出电能300KW。2007年,我国煤产量25.5亿吨,按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用作锅炉燃料,10t/h锅炉用煤约1.5t/h,折10t/h锅炉约100万台,烟气余热可转换出电能3亿KW。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充足的电力来支持,但新的火力发电厂的建立,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和水资源消耗;其他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热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被废弃的低品位热能,提高热源利用效率,把温度在200℃以下,特别是温度为100℃以下直至40℃,压力是零压甚至负压的低品位热能的利用,变废热变新能源,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保护环境的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和发电、拖动的系统和方法。实施本发明不要燃烧燃料,无三废处理,是运行成本接近零的新能源。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所述系统的工作单元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加压或压缩单元、发电单元,热流锅炉单元包括热流锅炉,采用低沸点介质在所述工作单元中经过,并进行工作循环;
热流锅炉使用低品位热流体的热量做为热源,低品位热流体经过所述热流锅炉的热流体侧,低沸点介质流经所述热流锅炉的冷流体侧时吸收所述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然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把热能和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运动,低沸点介质再经加压单元加压或压缩单元压缩流回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工作循环,膨胀做功单元设有输出轴连接于发电单元。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在膨胀做功单元和加压或压缩单元之间,
还设有冷却单元把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冷却冷凝;
或设有压缩单元把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压缩成液体;
或设有压缩单元及冷却单元对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压缩再冷却使冷凝成液体。
低品位热流温度为40℃至200℃。
低沸点介质在热流锅炉中吸热汽化,沸点在摄氏零上30℃至160℃之间;在冷却单元液化,液化温度高于常温或是低于常温但高于冷却单元所用冷却介质的温度。
低沸点介质是下述物质或混合物之一:
二甲醚或二甲醚与其溶剂的混合物;氯乙烯,R134a、R410A、R404A等制冷剂系列;HFC类、CFC类、HCFC类人工合成气体系列;二氧化碳气或二氧化碳及其吸收剂的混合物;氮气、空气、氦气、氩气、氢气、氨、氨的水溶液;醇类及醇的水溶液;烷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烯类及烯类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芳香烃类如苯类或芳香烃如苯类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醚类等碳氢氧化合物;碳氢卤化合物,碳氢氧卤化合物。
工作循环为发电循环,发电循环可以为如下五个基本发电循环之一:
第一基本发电循环,是采取亚临界、跨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冷却单元、加压泵单元;还可设有压缩单元;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气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低沸点介质进入所述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并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之后进入所述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再经冷却变为液态,也可以经压缩变为液态或压缩后再冷却变为液态,再经过所述加压泵单元加压到高压后再流回所述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
第二基本发电循环,是采用亚临界、跨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气液分离单元、压缩单元、冷却单元、加压泵单元;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气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低沸点介质进入所述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变为气液两相流进入气液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分离出的气态介质经压缩单元压缩转化为液态并提高压力,或压缩及在冷却单元被冷却冷凝转化为液态并提高压力,分离出的液体经一级加压泵单元加压后与压缩单元出口的液态介质汇合,再经过二级加压泵单元加压到高压流回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根据不同介质的特性和流程设计需要,也可不设气液分离单元,用压缩单元把两相流压缩成液态或用压缩单元压缩后再用冷却单元冷却使成液态,再用泵二次加压使流回所述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
第三种基本发电循环,是采用再热的亚临界、跨临界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第一膨胀做功单元、第一发电单元、再热单元、第二膨胀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冷却单元或压缩单元和冷却单元、加压泵单元;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气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低沸点介质进入所述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进行再热即二次吸热升温,二次膨胀做功,甚至第二次再热即第三次吸热第三次膨胀做功.做功后压力温度降低到设计值,可到三相点附近或二相点附近用冷却单元冷却冷凝或用压缩单元压缩液化或用压缩单元压缩再用冷却单元冷却使成液体,再用加压泵单元二次加压到高压甚至超临界压力进热流锅炉吸热开始第二次循环;
第四基本发电循环,是采取超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压缩单元,还可设有冷却单元;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全程气态,高压低沸点介质进入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气温升高体积膨胀,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所述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为气态,但温度和压力降低,经压缩单元压缩到高压再次流回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在低沸点介质再次进入热流锅炉前,可设有冷却单元,利用外部冷源对低沸点介质降温;
第五基本发电循环,是超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压缩单元、自换热单元;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全程气态,高压低沸点介质进入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气温升高体积膨胀,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发电单元发电,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为气态,但温度和压力降低,进入压缩单元,低沸点介质经压缩后利用自换热单元实现与流出热流锅炉的低沸点介质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本身的温度再流回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在低沸点介质再次进入热流锅炉前,还可设有冷却单元,利用外部冷源对低沸点介质降温。
五种基本发电循环中,还包括供冷单元,分别构成五种发电-制冷联合循环,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种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
五种基本发电循环和五种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分别包括介质补充单元,也可以分别包括泄漏介质收集单元;
第一、第二、第三基本发电循环和第一、第二、第三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加压泵单元可以是一级加压泵或二级加压泵单元;
基本发电循环和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膨胀单元可以是一级膨胀或多级膨胀、一次膨胀或多次膨胀单元;
基本发电循环和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压缩单元可以是一级压缩或多级压缩、一次压缩或多次压缩单元;
五种基本发电循环和发电制冷循环中的单元,是指所述单元包括本体设备及其附属设备、部件、元件、连接以及仪表和控制之全部。
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上的循环,循环可以是五种基本发电循环和五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的组合;通过在前一循环的膨胀做功单元之后的冷却单元或增加冷却单元实现与后一个循环的连接,在冷却单元中前一循环的低沸点介质与后一个循环中的低沸点介质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品位热流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采用低沸点介质,使其与低品位热流在热流锅炉内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所述的低沸点介质温度升高,在采取亚临界跨临界循环时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体积膨胀,采取超临界循环时保持气态但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其次,把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膨胀单元进行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再转化成机械能;
第三,把低沸点介质降温或液化,液化方法有:冷却降温液化、压缩液化、压缩并且冷却降温液化;
第四,对低沸点介质加压或压缩使流回热流锅炉;
上述步骤形成循环;
第五,将膨胀做功单元产生的机械能输出转化为电能;
在第二步之后,可采取再热和二次膨胀或多次再热多次膨胀提高吸热量和做功量。
本发明提供的低品位热流发电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还包括制冷步骤,所述的制冷步骤可以设置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与低品位热流发生热交换步骤后的低沸点介质工作回路中,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经过减压膨胀后再次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的步骤之前,还可设置在热流锅炉的热流出口。
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热流锅炉正常工作工况下的沸点是摄氏零上30℃至160℃,在冷凝器中的液化温度高于常温或是低于常温但高于所用冷却介质的温度。
所述的低沸点介质是如下述物质之一或其任意组合:二甲醚或二甲醚及其溶济的混合物;氯乙烯;R134a、R410A等制冷剂系列;HFC类人工合成气体系列;醚类等碳氢氧化合物;二氧化碳气或二氧化碳及其吸收剂的混合物;氮气、空气、氦气、氩气、氢气、氨、氨的水溶液、醇类及醇的水溶液;烷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烯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炔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苯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碳氢卤化合物,碳氢氧卤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机的工作单元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液化单元,加压单元;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包括热流锅炉,所述的热流锅炉用低品位热流做热源无需燃料提供热量,采用低沸点介质在所述工作单元中经过,并进行工作循环;
所述的低品位热流经过所述热流锅炉的热流体侧,所述的具有一定压力的低温低沸点介质流经所述热流锅炉的冷流体侧时吸收所述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然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把压力能和热能转化成动能推动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运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膨胀后被液化单元液化成液体,液化方法有冷却降温液化、压缩液化、压缩并且冷却降温液化;液化后再经加压单元加压后流回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形成工作循环,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设有动力输出轴。
本发明提供的低品位热流原动机,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于传动单元。
所述的传动单元与工作机单元相连接,成为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工作机组。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和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和其方法,具有如下显著效益:
1、把现在不能利用而排放的巨量的温度在40℃至200℃的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用起来发电或拖动,变废热为新能源,每年可发出相当上亿吨标准煤的发电量或节电量,极大地缓解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2、替代部分火力发电机组,减少新建火力发电机组,极大减少煤的使用量,节约发电成本,节约资源,极大地减少循环冷却水的消耗;
3、替代部分电动机和使用燃料的原动机,节约用电量和燃料、冷却水;
4、避免或减少水蒸汽的潜热、烟气余热散发到大气中,减缓地球变暖。
5、极大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按本发明提供的第1种基本发电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发电流程示意图;
图2按本发明提供的第2种基本发电循环,即另一种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发电流程示意图;
图3按本发明提供的第3种基本发电循环,即带再热的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发电流程示意图;
图4按本发明提供的第4种基本发电循环,即第1种超临界单循环发电流程示意图;
图5按本发明提供的第5种基本发电循环,即第2种超临界单循环发电流程;
图6按本发明提供的第1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发电-制冷联合流程示意图;
图7按本发明提供的第2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即另一种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发电-制冷联合流程示意图;
图8按本发明提供的第3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即带再热的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发电流程示意图;
图9按本发明提供的第4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即超临界单循环发电-制冷联合流程示意图;
图10按本发明提供的第5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即超临界单循环发电-制冷联合流程示意图;
图11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循环发电流程,即第1种基本发电循环构成第一循环,第2种基本发发电循环构成第二循环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按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双循环发电流程,即第2基本发电循环分别构成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按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双循环发电流程,即第一循环是由第2种基本发电循环构成,第二循环是第4种基本发电循环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按本发明提供的第4种双循环发电流程第一循环是第3种基本发电循环构成、第二循环是第4种基本发电循环构成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按本发明提供的第5种双循环发电流程第一循环是第1种超临界发电循环、第二循环是第2种亚临界、跨临界发电循环流程示意图;
图16按本发明提供的第6种双循环发电流程,第一循环是第2种基本发电循环构成,第二循环是第3种基本发电循环构成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按本发明提供的第7种双循环发电流程,第一循环是第2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构成、第二循环是第2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构成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按本发明提供的第8种双循环发电流程,第一循环是第2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构成,第二循环是第3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流程示意图;
图19按本发明提供的第9种双循环发电流程,第一循环是第2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构成、第二循环是第4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构成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按本发明提供的第10种双循环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第一循环是第1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构成、第二循环是第4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构成的流程示意图;
图21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本单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原动机;
图22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双循环即第一和第二循环都是第一种亚临界跨临界循环原动机;
图23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基本单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原动机及制冷装置;
图24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双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和超临界双循环原动机及制冷装置;
图25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本单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原动机拖动风机机组;
图26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双循环即超临界、亚临界跨临界双循环原动机拖动水泵机组;
图27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基本单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原动机拖动输送机及制冷机组;
图28按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双循环即超临界、亚临界跨临界双循环原动机发电、拖动压缩机及制冷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第1种基本发电循环,采用低沸点介质之一如二甲醚,在热流锅炉单元1的管程内,高压低温的上述低沸点介质吸收热液体侧200℃热流热量后在120℃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后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做功,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40℃,进入冷却单元4被冷却液化,再经加压泵单元5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单元1管程做再次循环。考虑补充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在图1中在加压泵5前设液态介质补充单元6,也可以在热流锅炉单元1后设气态介质补充单元7对漏损介质补充,为节约介质用量,设泄漏介质收集装置8收集泄漏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成固定式或移动式或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本处所述的单元,包括主机、辅助设备、仪表和控制等全部,如阀门、安全装置,压力、温度、流量、转速等就地和远程显示及控制,每个单元可以是几个机组串联或并联,比如加压泵单元可以包括泵本体,泵的连接件,测量仪表及控制电路等整个泵的工作系统,也可以是几个泵的工作系统的串联或并联,发电单元可以包括发电机本体,转子温度、转子转速的测量及显示仪表、控制电路、安全报警设备等。
参见图2:图2为第2种基本发电循环,采用低沸点介质如二甲醚及其溶剂的混合物,在热流锅炉1管程内,高压低温的低沸点介质吸收90℃的热流体热流热量后升温并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件运动做功,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气态低沸点介质压缩,也可以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4,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35℃,部分是液体状态部分是气体状态,进入气液分离单元5,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5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6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口压力相同,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再经冷却单元7冷却成液体,之后流出压缩单元4与一级加压泵单元6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8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也可不设气液分离单元5和泵6,直接用压缩单元4把气体压缩成液体,再用加压单元8二次升压进入热流锅炉。考虑到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在一级加压泵单元6和二级加压泵单元8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9对系统补充介质或只做接口。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介质收集单元10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
图3所示为有再热的第一种亚临界跨临界循环流程,由热流锅炉单元1,第一膨胀单元2、第一发电单元3、再热单元4、第二热源单元5、二次膨胀单元6、二次膨胀发电单元7、冷凝单元8、加压泵单元9、气态工质补充单元10、气态工质补充单元11、泄漏工质收集单元12以及配套装置、控制装置组成。
其中热流锅炉1的换热部件热流体侧进口接低品位热流,出口排大气,换热部件冷流体侧进口接加压泵单元9出口,冷流体侧出口接第一膨胀单元2进口,第一膨胀单元出口接再热单元4进口,再热单元出口接二次膨胀单元6进口,二次膨胀单元出口接冷却单元8进口,冷却单元出口接加压泵单元9进口,加压泵单元出口接热流锅炉1的换热部件冷流体侧进口。第一膨胀单元的输出轴接第一发电单元3输入轴,二次膨胀单元接第二发电单元7输入轴。
循环过程是:在热流锅炉1内,7.32Mpa、15℃的液态工质二氧化碳吸收40℃低品位热流热量后升温到31℃并气化,进入第一膨胀单元2,压力降低体积膨胀,把压力能变成动能,推动膨胀单元转子旋转或活塞运动做功,带动第一发电单元3发电,做功后工质压力降低到设定压力4Mpa,温度降低到5℃,进入再热单元4被从热流锅炉1引来的低品位热流或第二热源单元的热量加热到31℃,进二次膨胀单元6二次膨胀,膨胀到设定温度15℃,进入冷却单元8被7℃的冷冻水冷却凝结成液体,再被加压泵9加压流回热流锅炉二次循环。
参见图4,采用低沸点介质如R134a,在热流锅炉1管程内,高压低温的气态低沸点介质吸收125℃热流热量后温度升高到110℃汽化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件运动做功,膨胀做功单元2的动力输出轴联发电单元3输入轴,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低沸点介质压缩,或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4,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10℃,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到超临界压力4.5Mpa进入冷却单元6,降温后出冷却单元6进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若压缩中气体温升大,则设中间冷却单元5对压缩过程中的气体降温:压缩过程中的气体从压缩单元某一级流出进中间冷却单元5降温,再进入压缩单元下一级继续压缩。为补充损耗,设介质补充单元7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当采用移动式补充装置时通过补充接口做补充,全面考虑补充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介质收集装置8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或不设,只做接口,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参见图5,采用低沸点介质如氯乙烯气体,在热流锅炉1管程内,高压低温的气态低沸点介质吸收190℃热流热量后温度升高到175℃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的运动件运动做功,膨胀做功单元2的动力输出轴输出轴与发电单元3输入轴连接,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低沸点介质压缩,也可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4。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微过热温度143℃,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到超临界压力7.0Mpa进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为补充损耗,在热流锅炉单元1后设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6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当采用成移动式补充装置时,通过补充接口做低沸点介质补充,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装置7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或不设只做接口,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把自换热单元5设在热流锅炉1和膨胀做功单元2之间,以用对从热炉锅炉出来的相对温度较低的气体和对压缩后温度较高的气体降温,同时升高热流锅炉出来的气体温度,提高膨胀机的做功能力。补充自换热单元与冷却单元的关系。
当采用单循环不能把所吸收的的热能完全转化成机械能进而转化成电能,或流程设计需要,设第二循环继续能量转化。第二循环组成基本同第一循环,但使用的介质的沸点比第一循环用的介质沸点低。由于第一循环做功量大,更适合选用透平膨胀机,当采用亚临界和跨临界循环时须解决后几级叶片抗液滴冲刷的技术问题,若采用超临界循环则可避开液滴冲刷。为此采用双循环是增大能量转化甚至把全部能量彻底转化方法之一。
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单循环发电-制冷循环流程,分述如下
图6:在热流锅炉1冷流体侧内,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热流热量后升温并气化,进入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做功,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全部液化成液体,进入贮液单元4。再经加压泵单元5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
冷流温度一般低于常温,可提供冷量;循环系统温度尤其是膨胀做功单元至热流锅炉之间的温度一般在零下,根据冷量需要及保证循环条件下确定可提供冷量的数量和温度级别并选择位置,可将供冷单元6设在加压泵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以及热流锅炉冷流出口。
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图示为在加压泵5前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7,或在热流锅炉单元1后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8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或不设只做接口。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9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据设计也可不设。
图7:在热流锅炉1冷流体侧内,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热流热量后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件运动做功,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低沸点介质压缩,也可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液体部分是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5,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成液体出压缩单元与一级加压泵单元6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5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6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口压力相同与压缩单元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7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供冷单元8可以在加压泵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以及热流锅炉冷流出口。
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如图示在一级加压泵单元6和二级加压泵单元7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9,或在热流锅炉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0对系统补充介质。根据设计也可不设介质补充单元10,只做接口。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1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图8所示为有再热的亚临界跨临界发电-制冷循环流程,由热流锅炉单元1,第一膨胀单元2、第一发电单元3、再热单元4、第二热源单元5、二次膨胀单元6、二次膨胀发电单元7、冷凝单元8、加压泵单元9、供冷单元10、气态工质补充单元11、泄漏工质收集单元12以及配套装置、控制装置组成。
其中热流锅炉1的换热部件热流体侧进口接低品位热流,出口排大气,换热部件冷流体侧进口接加压泵单元9出口,冷流体侧出口接第一膨胀单元2进口,第一膨胀单元出口接再热单元4进口,再热单元出口接二次膨胀单元6进口,二次膨胀单元出口接冷却单元8进口,冷却单元出口接加压泵单元9进口,加压泵单元出口接热流锅炉1的换热部件冷流体侧进口。第一膨胀单元的输出轴接第一发电单元3输入轴,二次膨胀单元接第二发电单元7输入轴。
循环过程是:在热流锅炉1内,7.32Mpa、15℃的液态工质二氧化碳吸收40℃低品位热流热量后升温到31℃并气化,进入第一膨胀单元2,压力降低体积膨胀,把压力能变成动能,推动膨胀单元转子旋转或活塞运动做功,带动第一发电单元3发电,做功后工质压力降低到设定压力4Mpa,温度降低到5℃,进入再热单元4被从热流锅炉1引来的低品位热流或第二热源单元的热量加热到31℃,进二次膨胀单元6二次膨胀,膨胀到设定温度15℃,进入冷却单元8被7℃的冷冻水冷却凝结成液体,再被加压泵9加压流回热流锅炉二次循环,供冷单元10可设在加压泵与热流锅炉之间,向外界提供冷量。
图9:在热流锅炉1冷流体侧内,高压低温的气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做功,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低沸点介质压缩,也可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微过热温度,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到设计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可以在膨胀做功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及热流锅炉冷流出口设供冷单元5。
为补充损耗,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6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也可不设而只做接口。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7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据设计也可不设。
图10:在热流锅炉1冷流侧内,高压低温的气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的运动件运动做功,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低沸点介质压缩,也可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微过热温度,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到设计压力进入自换热单元5,降温后出自换热单元进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若压缩中气体温升大,设中间冷却单元6对压缩过程中的气降温:压缩中的气从压缩单元某一级流出进中间冷却单元降温,再进入压缩单元下一级继续压缩,在热流锅炉与自换热单元之间或膨胀做功单元与压缩单元之间以及热流锅炉冷流出口设供冷单元6。
为补充损耗,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7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8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或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装置,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是双循环发电流程组合中的六种,还有其他组合不一一列举。双循环的第一循环在五种单循环发电流程基础上,亚临界、跨临界循环在膨胀做功单元后冷凝单元是二循环的结合部,超临界循环在膨胀做功单元后增加了冷却单元。以图11为例,第一循环是第1种亚临界、跨临界发电循环,第二循环是第2种亚临界、跨临界发电循环,说明如下:
第一循环循环过程是:在热流锅炉1冷流体侧内,采用低沸点介质如二甲醚与吸收剂的混合物,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做功,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进入第一冷凝单元4,把热量传给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冷凝成液体进入第一贮液单元5,再经第一加压泵单元6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介质补充点,图1中在加压泵6前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7,或在热流锅炉单元1后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8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装置9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成固定式或移动式或不设只做接口,收集装置9也可不设。
第二循环循环过程是:高压和更低温度的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如空气在第二蒸发器单元10内吸收第一循环低沸点介质的热量后气化,体积膨胀进入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1把压力能转变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11运动件运动,带动发电单元12转子旋转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低沸点介质做功后压力降低,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液体部分是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14,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13被压缩成液体出压缩单元13与一级加压泵单元15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14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15加压到与压缩单元13出口压力相同与压缩单元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16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第二蒸发单元管程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因素选取补充点,如图示在一级加压泵单元15和二级加压泵单元16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7,或在热流锅炉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8对系统补充介质。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9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也可不设只做接口,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图12中:各标号所指的部位对应关系为: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做功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凝汽单元,6第一气液分离单元,7第一一级加压泵单元,8第一二级加压泵单元,9第一液态介质补充单元,10第一气态介质补充单元,11第一泄露介质收集单元,12第二蒸发单元,13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4第二发电单元,15第二压缩单元,16第二气液分离单元,17第二一级加压泵单元,18第二二级加压泵单元,19第二液态介质补充单元,20第二气态介质补充单元,21第二泄露介质收集单元;
图13中:各标号所指的部位对应关系为: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做功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凝汽单元,6第一气液分离单元,7第一一级加压泵单元,8第一二级加压泵单元,9第一液态介质补充单元,10第一气态介质补充单元,11第一泄露介质收集单元,12第二蒸发单元,13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4第二发电单元,15第二压缩单元,16第二自换热单元,17第二介质补充单元,18第二泄露介质收集单元;
图14中:各标号所指的部位对应关系为: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做功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冷却单元,6第二冷却单元,7第一介质补充单元,8第一泄露介质收集单元,9第二蒸发单元,10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1第二发电单元,12第二压缩单元,13第二自换热单元,14第二介质补充单元,15第二泄露介质收集单元;
图15中:各标号所指的部位对应关系为: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做功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冷却单元,6第二冷却单元,7第一介质补充单元,8第一泄露介质收集单元,9第二蒸发单元,10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1第二发电单元,12第二压缩单元,13第二气液分离单元,14第二一级加压泵单元,15第二二级加压泵单元,16第二液态介质补充单元,17第二气态介质补充单元,18第二泄露介质收集单元;
图16中: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做功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凝汽单元,6第一气液分离单元,7第一一级加压泵单元,8第一二级加压泵单元,9第一液态介质补充单元,10第一气态介质补充单元,11第一泄露介质收集单元,12第二蒸发单元,13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4第二发电单元,15第二压缩单元,16第二介质补充单元,17第二泄露介质收集单元。
本发明主要用于增加发电量,但也可同时提供冷量,即发电-制冷联合循环。做法是1、热流锅炉出口冷流提供冷量,2、根据需要的冷量级别,在第一循环、第二循环的适宜环节中增加一台或多台换热器,对提取冷量的介质降温即提供冷量。此时循环成为发电-制冷联合循环。
图17、图18、图19、图20是发电-制冷双循环组合之中的四种方式。以图18为例说明如下:
第一循环是:在热流锅炉1内,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做功,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做功,带动发电单元3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低沸点介质压缩,也可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饱和或接近饱和温度,进入第一冷凝单元5,把热量传给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后全部冷凝或大部分是液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6,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成液体出压缩单元与一级加压泵单元6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5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7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口压力相同与其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8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在加压泵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及热流锅炉冷流出口设有供冷单元9.
为补充损耗,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0和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1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2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或不设但设补充接口,泄漏介质收集装置也可不设。
第二循环是:在第二蒸发单元13冷流体侧内,高压低温的气态第二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第一介质热量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14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14的运动件运动做功,膨胀做功单元14通过联轴器带动发电单元15发电,同时带动压缩单元16对从膨胀做功单元来的低压低沸点介质压缩,压缩单元16也可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微过热温度,进入压缩单元16。被压缩到超临界压力进入第二蒸发单元13管程做二次循环。压缩单元与蒸发单元之间或蒸发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有供冷单元17.
为补充损耗,设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8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装置19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装置,泄漏介质收集装置也可不设。
图17中,标号所指的部位为: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做功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冷凝单元,6第一气液分离单元,7第一一级加压泵单元,8第一二级加压泵单元,9第一供冷单元,10第一液态介质补充单元,11第一气态介质补充单元,12第一泄露介质收集单元,13第二蒸发单元,14第二膨胀单元,15第二发电单元,16第二压缩单元,17第二气液分离单元,18第二一级加压泵单元,19第二二级加压泵单元,20第二供冷单元,21第二液态介质补充单元,22第二气态介质补充单元,23第二泄漏介质收集单元。
图19中,标号所指的部位为: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做功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冷凝单元,6第一气液分离单元,7第一一级加压泵单元,8第一二级加压泵单元,9第一供冷单元,10第一液态介质补充单元,11第一气态介质补充单元,12第一泄漏介质收集单元,13第二蒸发单元,14第二膨胀单元,15第二发电单元,16第二压缩单元,17第二自换热单元,18第二供冷单元,19第二介质补充单元,20第二泄露介质收集单元。
图20中,标号为所的部位为:1热流锅炉单元,2第一膨胀单元,3第一发电单元,4第一压缩单元,5第一冷却单元,6第一供冷单元,7第一介质补充单元,8第一泄漏介质收集单元,9第二蒸发单元,10第二膨胀单元,11第二发电单元,12第二压缩单元,13第二自换热单元,14第二供冷单元,15第二介质补充单元,16第二泄漏介质收集单元。
其他循环不一一详述。
无论是二循环还是三循环还是三循环以上,无论是发电循环还是发电-制冷联合循环,都可据需要由基本循环及其改型任意组合。两个循环连接部设前一循环冷却单元即后一循环的蒸发单元,当前一循环是跨临界循环时还要设加压泵单元。
第二循环介质和第三循环介质气化后状态有以下各种状态:1.饱和态;2.过热态;3.亚临界态;4.临界态;5.超临界态。五种状态做功能力依次加大,做功后温度依次降得更低,更易于压缩,即消耗的压缩功更小。
上述循环中,去掉发电单元,则成为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把发电单元换成其他工作机组,比如风机、水泵机组,则成为低品位热流原动机拖动工作机组,如输出冷量则成为带制冷装置。
参见图21:本图为第2种基本循环原动机,采用低沸点介质如二甲醚在热流锅炉1冷流体侧吸收热流体侧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做功,可通过膨胀单元2的输出轴与传动单元3拖动各种工作机,比如压缩机,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气态低沸点介质压缩,也可另设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4。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液体状态部分是气体状态,进入气液分离单元5,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成液体,之后流出压缩单元与一级加压泵单元6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5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6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口压力相同与压缩单元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7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也可不设气液分离单元5和一级加压泵单元6,直接用压缩单元4把气体压缩成液体,再用二级加压单元7继续升压。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如图示在一级加压泵单元6和二级加压泵单元7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8,或在热流锅炉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9对系统补充介质或不设但可做接口。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0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也可不要收集装置。
膨胀做完功的介质也可是气态,温度接近饱和温度的微过热态,被压缩机容易地压缩成液体。这样做的优点是膨胀机不存在液滴的冲击,容易制作且运行寿命长。
当采用超临界循环时,即循环中无液体产生,介质始终在过热态运行。此种循环去掉气液分离器、一级泵、二级泵,增加气体冷却器,根据介质压缩工况采取一级压缩一级冷却或多级压缩、多级冷却以减小压缩功,最大限度地取得有用功。
当采用单循环不能把所吸收的的热能完全转化成机械能,或流程设计需要,设第二循环继续能量转化。第二循环组成基本同第一循环,但使用的介质的沸点比第一循环用的介质沸点低。由于第一循环做功量大,大功率更适合透平膨胀机,当采用亚临界和跨临界循环时须解决后几级叶片抗液滴冲刷的技术问题。若采用超临界循环则可避开液滴冲刷的问题。为此采用双循环是增大能量转化甚至把全部能量彻底转化方法之一.
以图22为例,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都是第2种亚临界、跨临界原动机,说明如下:
第一循环循环过程是:在热流锅炉1内,采用低沸点介质如二氧化碳与吸收剂N-甲基-2-吡咯烷酮的混合物,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进入第一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做功,通过膨胀单元2的输出轴与传动单元3拖动各种工作机,比如水泵。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进入第一凝汽单元5,把热量传给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冷凝成液体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6,再经第一加压泵单元7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来的液体汇合经第二加压泵8加压到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图示为在加压泵8前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9或在热流锅炉单元1后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0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1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或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第二循环循环过程是:高压和更低温度的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如空气在第二蒸发器单元内12吸收第一循环低沸点介质的热量后气化,体积膨胀进入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3把压力能转变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件运动,把动能转化成机械能,膨胀做功单元可通过第二原动机的输出轴与传动单元14拖动各种工作机。低沸点介质做功后压力温度,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液体部分是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16,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15被压缩成液体出压缩单元15与第二一级加压泵单元17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16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17加压到与压缩单元15出口压力相同与压缩单元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18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第二蒸发单元管程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如图示在一级加压泵单元17和二级加压泵单元18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9,或在热流锅炉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20对系统补充介质。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21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可采用成固定式或移动式或不设,可只做接口,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参见图23,原动机可附加制冷功能。第一种单循环原动机带制冷装置。在热流锅炉1管程内,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进入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的运动件运动,成为原动机,通过膨胀单元2的输出轴与传动单元3可拖动发电机或各种工作机。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气体部分是液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5。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机4被压缩成液体与加压泵单元6出口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7加压到设计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
冷流温度一般低于常温,可提供冷量;循环系统温度尤其是膨胀做功单元至热流锅炉之间的温度一般在零下,根据冷量需要及保证循环条件下确定可提供冷量的数量和温度级别并选择位置,如图供冷单元8设在加压泵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和热流锅炉冷流出口。
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因素选取循环介质补充点,图示为在加压泵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9,或在热流锅炉单元1前设液态介质补充点9和在热流锅炉后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0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1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设计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图24所示为双循环带制冷原动机。第一循环是亚临界跨临界,第二循环是超临界循环原动机带制冷装置。第一循环是:在热流锅炉1管程内,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做功,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件运动做功,用膨胀单元的输出轴与传动单元3可拖动其他工作机,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低沸点介质压缩,或用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饱和或接近饱和温度,进入第一凝汽单元5,把热量传给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后全部冷凝或大部分是液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6,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成液体出压缩单元与一级加压泵单元7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6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7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口压力相同与其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8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在加压泵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及热流锅炉冷流出口之间设有供冷单元9.
为补充损耗,设液态介质补充单元10和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1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当设计成移动式时补充单元通过补充接口做低沸点介质补充,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因素选取补充点,。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2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成固定式或移动式,采用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装置,泄漏介质收集装置也可不设。
本处所述的单元,包括主机、辅助设备、仪表和控制等全部,如安全装置,阀门阀件、压力、温度、流量、转速等就地和远方显示及控制,每个单元可以是几个机组串联或并联。
第二循环是超临界循环带供冷单元:在第二蒸发单元13内,高压低温的气态第二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第一低沸点介质热量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进入膨胀做功单元14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14的运动件运动做功,膨胀做功单元14通过传动单元15可拖动各种工作机,同时带动压缩单元16对从膨胀做功单元来的低压低沸点介质压缩,压缩单元16也可用电动机单独拖动。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微过热温度,进入压缩单元16。被压缩到超临界压力进入第二蒸发单元13管程做二次循环。可在压缩单元与蒸发单元之间或蒸发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供冷单元17。
为补充损耗,设低沸点气态介质补充单元18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9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成固定式或移动式,采用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参见图25。图25所示为低品位热流原动机第2种基本循环拖动风机机组,采用低沸点介质如二甲醚,在热流锅炉1冷流体侧,高压低温的低沸点介质吸收热流体侧热流热量后升温并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的运动件运动做功,带动风机单元3对气体压缩,同时带动压缩单元4对气态低沸点介质压缩,或用电动机单独拖动压缩单元4。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液体状态部分是气体状态,进入气液分离单元5,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成液体,之后流出压缩单元与一级加压泵单元6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5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6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口压力相同与压缩单元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7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也可不设气液分离单元5,直接用压缩单元4把气体压缩成液体,再用加压单元6继续升压或省去加压单元6直接进入热流锅炉。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如图示在一级加压泵单元6和二级加压泵单元7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8,或在热流锅炉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9对系统补充介质。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0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采用成固定式或移动式,采用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在气态介质直接膨胀到液态时,如图1所示,则省去了压缩单元和气体的压缩功,取得的效益更大。
膨胀做完功的介质也可是气态,温度为接近饱和温度的微过热态,被压缩机容易地压缩成液体。这样做的优点是膨胀机不存在液滴的冲击,容易制作且寿命长。
当采用超临界循环时,即循环中无液体产生,介质始终在过热态运行。此种循环去掉气液分离器、一级泵、二级泵,增加气体冷却器,根据介质压缩工况采取一级压缩或多级压缩。
参见图26,是双循环低品位热流原动机拖动水泵的热流原动机水泵机组。
第一循环循环过程是:在热流锅炉1管程内,采用低沸点介质如二氧化碳与吸收剂N-甲基-2-吡咯烷酮的混合物,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拖动水泵单元3做功,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进入第一凝汽单元5,把热量传给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冷凝成液体进入第一贮液单元6,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4压缩成液体与一级加压泵7出口汇合。分离出的液体经一级加压泵单元7加压到与压缩单元4出口液体压力相同再经第二加压泵单元8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图示为在二级加压泵前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9,或在热流锅炉单元1后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0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1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设计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第二循环过程是:高压和更低温度的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如氮气在第二蒸发单元12内吸收第一循环低沸点介质的热量后气化,体积膨胀进入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3把压力能转变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件运动,把动能转化成机械能,带动水泵单元14做功。低沸点介质做功后压力温度,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液体部分是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16,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15被压缩成液体出压缩单元15与一级加压泵单元17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16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17加压到与压缩单元15出口压力相同与压缩单元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18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第二蒸发单元管程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如图示在一级加压泵单元17和二级加压泵单元18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9,或在蒸发单元12与膨胀做功单元13之间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20对系统补充介质。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装置21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装置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设计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装置,泄漏介质收集装置也可不设。
图27第一种基本单循环即亚临界、跨临界单循环原动机拖动及制冷
循环过程是:在热流锅炉1冷流体侧,采用低沸点介质如氟里昂替代物系列R134a,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带动输送机单元3做功,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进入压缩单元4被压缩液化,再经加压泵单元5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图示为在加压泵5前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7,或在膨胀单元2后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8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9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设计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冷流温度一般低于常温,可提供冷量;循环系统温度尤其是膨胀做功单元至热流锅炉之间的温度一般在零下,根据冷量需要及保证循环条件下确定可提供冷量的数量和温度级别并选择位置,如图供冷单元6设在热流锅炉冷流出口、加压泵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
如图28所示,双循环拖动、发电及提供冷量。
第一循环循环过程是:在热流锅炉1管程内,采用低沸点介质如氨,高压低温的液态低沸点介质吸收壳程热流热量后自身气化,进入膨胀做功单元2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2运动件运动,带动工作机组3)做功,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进入第一冷凝单元5,把热量传给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如二氧化碳冷凝成液体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6,再经第一加压泵单元7加压。分离出的气体经压缩单元4压缩成液体与一级加压泵7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经一级加压泵7加压。两流体汇合后再经二级加压泵8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热流锅炉1管程做二次循环。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图示为在一级加压泵7前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0,或在凝汽单元5后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11对漏损低沸点介质补充,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12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设计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冷流温度一般低于常温,可提供冷量;循环系统温度尤其是膨胀做功单元至热流锅炉之间的温度一般在零下,根据冷量需要及保证循环条件下确定可提供冷量的数量和温度级别并选择位置,如图供冷单元9设在加压泵单元与热流锅炉之间或热流锅炉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及热流锅炉冷流出口。
第二循环循环过程是:高压和更低温度的第二循环低沸点介质如二氧化碳在第二蒸发单元13内吸收第一循环低沸点介质的热量后气化,体积膨胀进入第二膨胀做功单元14把压力能转变成动能推动膨胀做功单元运动件运动,把动能转化成机械能,带动发电单元15转子旋转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低沸点介质做功后压力降低,温度降低到液化温度,部分是液体部分是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单元17,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单元16被压缩成液体出压缩单元与一级加压泵单元18出口液体汇合,分离出的液体从分离单元17液体出口流出,经一级加压泵单元18压到与压缩单元16出口压力相同与压缩单元出口液体汇合,再经二级加压泵单元19加压到亚临界或临界甚至超临界压力进入第二蒸发单元13管程做二次循环。也可不要分离单元直接用压缩单元压缩成液体。甚至取消一级加压泵再甚至取消一级和二级加压泵直接进入第二蒸发单元。全面考虑补充低沸点介质的压力、物态及尽可能取得效益等到因素选取补充点,如图示在一级加压泵单元18和二级加压泵单元19之间设液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21,或在热流锅炉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设气态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22对系统补充介质。为节约低沸点介质用量,设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单元23收集泄漏低沸点介质,收集后再利用。低沸点介质补充单元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设计成移动式时在系统上只做接口,据流程设计也可不设补充单元,泄漏介质收集单元也可不设。
低沸点介质介质温度比冷流低,第二循环更是在零下数十度甚至-100℃以下。可提供冷量;根据冷量需要及保证循环条件下确定可提供冷量的数量和温度级别并选择位置,如图供冷单元20设在加压泵单元与第二蒸发单元之间或蒸发单元与膨胀做功单元之间。
也可只在一个循环中提供冷量。
其他循环型式原动机、其他循环型式原动机带制冷、其他循环型式原动机拖动、发电及带制冷不再一一列举。
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及双循环以上的多循环,介质膨胀过程,有以下方式:1、一次膨胀;2、二次及多次膨胀;3、每次膨胀可以是一级;4、每次膨胀可以是多级;5、一台膨胀机;6多台膨胀机。
降低温度和压缩可取以下流程:
1、气态介质膨胀直接液化成液体,液态介质用泵加压,再进入热流锅炉或蒸发
单元,如第1种亚临界、跨临界循环;
2、气态介质膨胀到饱和态,即有液体又有气体甚至有少量固体,是二相流或三相流,经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用泵加压,分离出的气体用压缩单元加压及用冷却单元冷却使成液体,二者再用二级加压泵加压进入热流锅炉或蒸发单元,如第2种亚临界、跨临界循环;
3、气态介质膨胀后仍是气体,但已接近饱和温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小
压缩功,很容易地被压缩机压缩成液体,再用泵继续加压,升压后进入热流锅炉或蒸发单元,如第2种亚临界、跨临界循环;
4、气态介质膨胀后仍是气体,但已接近饱和温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小压缩功,被压缩单元压缩送入热流锅炉单元或前一循环冷却单元,如第1种超临界循环;
5、气态介质膨胀做功后仍是气体,过热度较高,但根据流程需要设计好膨胀终温,尽量减小压缩功。用压缩单元加压后根据需要用空气或循环冷却水(含盐水)或另一介质降温到设计值,还可以对在压缩的气在压缩单元做中间冷却,压缩终了进入热流锅炉单元或前一循环的冷却单元,如第1种和第2种超临界循环。
压缩和冷却级数和次数,无论是亚临界、跨临界还是超临界,都根据介质特性可设计成一级或多级压缩,一次或多次压缩,无冷却或一级(次)冷却或多级(次)冷却。
为补充泄漏损失,设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介质补充口和补充单元。补充口的位置,当采用液态介质补充时以设在二级加压泵单元之前或蒸发单元之前为佳。当采用气态介质补充时根据补充介质的压力、膨胀机进气前的压力设在适宜补充、不浪费补充介质的能量又取得最大发电能力或出力处。
由于低沸点介质的循环是在低温下运行,需要保温保冷,使循环在接近绝热循环或就是绝热循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多种变更和改进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工作单元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加压或压缩单元、发电单元,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包括热流锅炉,采用低沸点介质在所述工作单元中经过,并进行工作循环;
所述的热流锅炉使用低品位热流体的热量做为热源,所述的低品位热流体经过所述热流锅炉的热流体侧,所述的低沸点介质流经所述热流锅炉的冷流体侧时吸收所述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然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把热能和压力能转化成动能推动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运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再经加压单元加压或压缩单元压缩流回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工作循环,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设有输出轴连接于所述的发电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和加压或压缩单元之间,
还设有冷却单元把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冷却冷凝;
或设有压缩单元把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压缩成液体;
或设有压缩单元及冷却单元对做完功的低沸点介质压缩再冷却使冷凝成液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品位热流温度为40℃至2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热流锅炉中吸热汽化,沸点在摄氏零上30℃至160℃之间;在冷却单元液化,液化温度高于常温或是低于常温但高于冷却单元所用冷却介质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沸点介质是下述物质或混合物之一:
二甲醚或二甲醚与其溶剂的混合物;
氯乙烯
R134a、R410A、R404A等制冷剂系列;
HFC类、CFC类、HCFC类人工合成气体系列;
二氧化碳气或二氧化碳及其吸收剂的混合物;
氮气、空气、氦气、氩气、氢气、氨、氨的水溶液;
醇类及醇的水溶液;
烷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烯类及烯类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芳香烃类如苯类或芳香烃如苯类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醚类等碳氢氧化合物;
碳氢卤化合物,碳氢氧卤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循环为发电循环,所述的发电循环可以为如下五个基本发电循环之一:
第一基本发电循环,是采取亚临界、跨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冷却单元、加压泵单元;还可设有压缩单元;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气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进入所述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并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之后进入所述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所述的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再经冷却变为液态,也可以经压缩变为液态或压缩后再冷却变为液态,再经过所述加压泵单元加压到高压后再流回所述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
第二基本发电循环,是采用亚临界、跨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气液分离单元、压缩单元、冷却单元、加压泵单元;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气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进入所述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变为气液两相流进入气液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分离出的气态介质经压缩单元压缩转化为液态并提高压力,或压缩及在冷却单元被冷却冷凝转化为液态并提高压力,分离出的液体经一级加压泵单元加压后与压缩单元出口的液态介质汇合,再经过二级加压泵单元加压到高压流回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根据不同介质的特性和流程设计需要,也可不设气液分离单元,用压缩单元把两相流压缩成液态或用压缩单元压缩后再用冷却单元冷却使成液态,再用泵二次加压使流回所述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
第三种基本发电循环,是采用再热的亚临界、跨临界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第一膨胀做功单元、第一发电单元、再热单元、第二膨胀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冷却单元或压缩单元和冷却单元、加压泵单元;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气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进入所述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进行再热即二次吸热升温,二次膨胀做功,甚至第二次再热即第三次吸热第三次膨胀做功.做功后压力温度降低到设计值,可到三相点附近或二相点附近用冷却单元冷却冷凝或用压缩单元压缩液化或用压缩单元压缩再用冷却单元冷却使成液体,再用加压泵单元二次加压到高压甚至超临界压力进热流锅炉吸热开始第二次循环;
第四基本发电循环,是采取超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压缩单元,还可设有冷却单元;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全程气态,所述的高压低沸点介质进入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气温升高体积膨胀,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所述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发电单元发电,实现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为气态,但温度和压力降低,经压缩单元压缩到高压再次流回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再次进入热流锅炉前,可设有冷却单元,利用外部冷源对所述的低沸点介质降温;
第五基本发电循环,是超临界的发电循环,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发电单元、压缩单元、自换热单元;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物态是全程气态,所述的高压低沸点介质进入热流锅炉单元后,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吸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气温升高体积膨胀,之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减压膨胀推动膨胀做功单元的运动部件运动,由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发电单元发电,将热能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膨胀做功后降压降温为气态,但温度和压力降低,进入压缩单元,所述的低沸点介质经压缩后利用自换热单元实现与流出所述的热流锅炉的低沸点介质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本身的温度再流回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进行循环;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再次进入热流锅炉前,还可设有冷却单元,利用外部冷源对所述的低沸点介质降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五种基本发电循环中,还包括供冷单元,分别构成五种发电-制冷联合循环,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种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种基本发电循环和五种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分别包括介质补充单元,也可以分别包括泄漏介质收集单元;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基本发电循环和第一、第二、第三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所述的加压泵单元可以是一级加压泵或二级加压泵单元;
所述的基本发电循环和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所述的膨胀单元可以是一级膨胀或多级膨胀、一次膨胀或多次膨胀单元;
所述的基本发电循环和基本发电-制冷联合循环中,所述的压缩单元可以是一级压缩或多级压缩、一次压缩或多次压缩单元;
所述的五种基本发电循环和发电制冷循环中的单元,是指所述单元包括本体设备及其附属设备、部件、元件、连接以及仪表和控制之全部。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上的循环,所述的循环可以是所述的五种基本发电循环和五种基本发电制冷循环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的组合;通过在前一循环的膨胀做功单元之后的冷却单元或增加冷却单元实现与后一个循环的连接,在所述的冷却单元中前一循环的低沸点介质与后一个循环中的低沸点介质进行热交换。
10.一种低品位热流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采用低沸点介质,使其与低品位热流在热流锅炉内进行热交换吸
收低品位热流的热量,所述的低沸点介质温度升高,在采取亚临界跨临界循环时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体积膨胀,采取超临界循环时保持气态但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其次,把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膨胀单元进行减压膨胀,把压力能转化成动能再转化成机械能;
第三,把低沸点介质降温或液化,液化方法有:冷却降温液化、压缩液化、压缩并且冷却降温液化;
第四,对低沸点介质加压或压缩使流回热流锅炉;
上述步骤形成循环;
第五,将膨胀做功单元产生的机械能输出转化为电能;
在第二步之后,可采取再热和二次膨胀或多次再热多次膨胀提高吸热量和做功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步骤,所述的制冷步骤可以设置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与低品位热流发生热交换步骤后的低沸点介质工作回路中,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经过减压膨胀后再次与低品位热流进行热交换的步骤之前,还可设置在热流锅炉的热流出口。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沸点介质在热流锅炉正常工作工况下的沸点是摄氏零上30℃至160℃,在冷凝器中的液化温度高于常温或是低于常温但高于所用冷却介质的温度。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沸点介质是如下述物质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二甲醚或二甲醚及其溶济的混合物;
氯乙烯;
R134a、R410A等制冷剂系列;
HFC类人工合成气体系列;
醚类等碳氢氧化合物;
二氧化碳气或二氧化碳及其吸收剂的混合物;
氮气、空气、氦气、氩气、氢气、氨、氨的水溶液、醇类及醇的水溶液;
烷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烯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炔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苯类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碳氢卤化合物,碳氢氧卤化合物。
14.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机的工作单元包括热流锅炉单元、膨胀做功单元,液化单元,加压单元;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包括热流锅炉,所述的热流锅炉用低品位热流做热源无需燃料提供热量,采用低沸点介质在所述工作单元中经过,并进行工作循环;
所述的低品位热流经过所述热流锅炉的热流体侧,所述的具有一定压力的低温低沸点介质流经所述热流锅炉的冷流体侧时吸收所述低品位热流的热量,然后进入膨胀做功单元把压力能和热能转化成动能推动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运动部件运动,所述的低沸点介质膨胀后被液化单元液化成液体,液化方法有冷却降温液化、压缩液化、压缩并且冷却降温液化;液化后再经加压单元加压后流回所述的热流锅炉单元形成工作循环,所述的膨胀做功单元设有动力输出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于传动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单元与工作机单元相连接,成为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工作机组。
CN201010245723XA 2009-07-31 2010-07-31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19883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5723XA CN101988397A (zh) 2009-07-31 2010-07-31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2287.7 2009-07-31
CN200910162287 2009-07-31
CN201010245723XA CN101988397A (zh) 2009-07-31 2010-07-31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8397A true CN101988397A (zh) 2011-03-23

Family

ID=4352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5723XA Pending CN101988397A (zh) 2009-07-31 2010-07-31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8397A (zh)
WO (1) WO2011011983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6239A (zh) * 2012-03-27 2012-07-25 王光顺 梯级蒸汽轮机混合新能源发电站
CN103133070A (zh) * 2013-01-27 2013-06-05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朗肯-低沸点工质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3953403A (zh) * 2014-03-13 2014-07-30 重庆大学 回收烟气余热的跨临界与亚临界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3983036A (zh) * 2014-05-30 2014-08-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内燃机余热回收的co2循环多联产系统
CN103982383A (zh) * 2014-05-30 2014-08-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海洋温差能联合发电系统
CN103993922A (zh) * 2014-05-30 2014-08-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温余热co2 朗肯循环系统
CN104481697A (zh) * 2014-12-05 2015-04-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柴油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船舶动力驱动系统
CN107702367A (zh) * 2017-09-26 2018-02-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低温热源驱动型冷电联产系统及工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6308B (zh) * 2015-03-09 2016-07-20 章礼道 一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优化方案
NO20180312A1 (no) * 2018-02-28 2019-08-29 Entromission As Metode for å utvinne mekanisk energi fra termisk energi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8103A1 (en) * 1988-02-12 1989-08-16 Babcock-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rankine cycle system
US20040148961A1 (en) * 2001-01-30 2004-08-05 Denis Clodi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racting carbon dioxide by anti-sublimation for storage thereof
WO2008039095A1 (fr) * 2006-09-29 2008-04-03 Lev Nikolaevich Smirnov Procédé de transformation d'énergie thermique en énergie mécanique, avec régénération de chaleur, et installation à turbine à gaz fonctionnant en circuit clos pour sa réalisation
CN101280223A (zh) * 2008-04-14 2008-10-08 山东联合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清洁区域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热电油气多联产工艺
WO2009045196A1 (en) * 2007-10-04 2009-04-09 Utc Power Corporation Cascaded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system using waste heat from a reciprocating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05A (zh) * 1988-02-12 1989-09-20 巴布考克日立株式会社 混合式兰金(rankine)循环系统
CN1807848B (zh) * 2005-01-20 2012-08-29 陈祖茂 双流体蒸汽式双发电装置
JP2007146766A (ja) * 2005-11-29 2007-06-14 Noboru Shoda 熱サイクル装置及び複合熱サイクル発電装置
CN201546768U (zh) * 2009-07-31 2010-08-11 王世英 一种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
CN101614139A (zh) * 2009-07-31 2009-12-30 王世英 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
CN101761368A (zh) * 2009-07-31 2010-06-30 王世英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201535181U (zh) * 2009-07-31 2010-07-28 王世英 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8103A1 (en) * 1988-02-12 1989-08-16 Babcock-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rankine cycle system
US20040148961A1 (en) * 2001-01-30 2004-08-05 Denis Clodi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racting carbon dioxide by anti-sublimation for storage thereof
WO2008039095A1 (fr) * 2006-09-29 2008-04-03 Lev Nikolaevich Smirnov Procédé de transformation d'énergie thermique en énergie mécanique, avec régénération de chaleur, et installation à turbine à gaz fonctionnant en circuit clos pour sa réalisation
WO2009045196A1 (en) * 2007-10-04 2009-04-09 Utc Power Corporation Cascaded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system using waste heat from a reciprocating engine
CN101280223A (zh) * 2008-04-14 2008-10-08 山东联合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清洁区域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热电油气多联产工艺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6239A (zh) * 2012-03-27 2012-07-25 王光顺 梯级蒸汽轮机混合新能源发电站
CN103133070A (zh) * 2013-01-27 2013-06-05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朗肯-低沸点工质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3133070B (zh) * 2013-01-27 2015-03-04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朗肯-低沸点工质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3953403A (zh) * 2014-03-13 2014-07-30 重庆大学 回收烟气余热的跨临界与亚临界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3983036A (zh) * 2014-05-30 2014-08-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内燃机余热回收的co2循环多联产系统
CN103982383A (zh) * 2014-05-30 2014-08-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海洋温差能联合发电系统
CN103993922A (zh) * 2014-05-30 2014-08-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温余热co2 朗肯循环系统
CN103993922B (zh) * 2014-05-30 2016-03-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温余热co2朗肯循环系统
CN103983036B (zh) * 2014-05-30 2016-06-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内燃机余热回收的co2循环多联产系统
CN104481697A (zh) * 2014-12-05 2015-04-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柴油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船舶动力驱动系统
CN104481697B (zh) * 2014-12-05 2016-02-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柴油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船舶动力驱动系统
CN107702367A (zh) * 2017-09-26 2018-02-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低温热源驱动型冷电联产系统及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11983A1 (zh)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4838B (zh) 一种基于lng冷量利用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1988397A (zh)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01906998B (zh) 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WO2022166381A1 (zh) 基于补充外部能量的co2气液相变的储能装置与方法
CN101761368A (zh) 一种低品位热流原动机、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12780409B (zh) 一种采用连续爆轰的燃机与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系统及方法
CN102549239A (zh) 发动机废热回收发电涡轮系统及具备该涡轮系统的往复移动式发动机系统
WO2022166384A1 (zh) 基于二氧化碳气液相变的热能转化机械能储能装置
WO2022166391A1 (zh) 基于co2气液相变的热能转化机械能多级压缩储能装置
WO2022166392A1 (zh) 基于二氧化碳气液相变的多级压缩储能装置及方法
CN110578567A (zh) 一种利用工质变相的压缩空气定压储能发电系统
CN101449029A (zh) 从热源产生电力的方法和系统
MX2012005670A (es) Sistema de ciclo de calor de circuito cerrado compuesto para recuperacion de calor de desechos y metodo del mismo.
CN201546768U (zh) 一种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
CN112554983A (zh) 一种耦合卡琳娜循环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9026243A (zh) 能量转换系统
CN213928479U (zh) 一种耦合卡琳娜循环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CN111577458A (zh) 液化天然气综合利用系统
WO2019238268A1 (en) System for recovering waste heat and method thereof
CN114370720A (zh) 一种基于超高温热泵的储能装置
CN101936274A (zh) 太阳能回热再热中冷燃气轮机循环的热力发电系统
CN201535181U (zh) 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
CN201943904U (zh) 太阳能回热再热中冷燃气轮机循环的热力发电系统
KR20100042969A (ko) 발전시스템
CN101586482A (zh) 一种低温型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回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Assignee: BEIJING TIANDA JINGF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ssignor: Wang Shiying

Contract record no.: 201211000014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ow-grade heat flow prime motor,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0824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