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3672U -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3672U
CN215443672U CN202121115060.XU CN202121115060U CN215443672U CN 215443672 U CN215443672 U CN 215443672U CN 202121115060 U CN202121115060 U CN 202121115060U CN 215443672 U CN215443672 U CN 215443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layer
gap
waterproof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50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桃
叶吉
沈志强
胡颖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shun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shun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shun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shun Waterproof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150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3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3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3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设计建筑防水领域,具体为一种窗户防水结构,设置在窗户的窗框与混凝土墙之间的缝隙中,包括:柔性支撑件;柔性填充层;柔性覆盖层;保温材料层。利用无需干结的柔性支撑件和不会干结开裂的柔性填充层进行缝隙填充,避免了传统填充材料干结收缩形成微小裂纹导致防水失效这一问题的发生;并通过柔性覆盖层与保温材料层的结合,消除了保温材料层存在的固化后干结开裂问题,从而使得缝隙内和缝隙外侧形成稳定有效的防水结构。通过柔性支撑件和柔性填充层的结合,在缝隙中形成了柔性支撑和柔性连接,避免了窗框与混凝土墙形成刚性连接时将冲击力传递到混凝土墙导致原保温层或其他原有防水层脱落或被破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商品住房建筑中离不开窗户的安装,现有窗户的安装中,按安装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有主框,先把主框安装在混凝土墙上的窗预留洞口中,然后在主框上安装玻璃的窗户;另一种是主框和副框结合,也是先安装副框,再将带玻璃的主框安装在副框上。两类窗户的窗框常见的材料为铝合金或塑钢。把窗框安装在混凝土墙上的窗预留洞口中,窗预留洞口与主框或副框之间形成预留的固定缝隙,为了防止外墙向屋内透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缝隙内设置防水结构。而实际上金属或塑钢与混凝土由于材质差异大,防水结构所采用的填充材料很难将缝隙中的两种材料结合。窗户将室内和室外分隔,若缝隙中的防水结构质量不佳,例如封堵不彻底或容易老化开裂,即使只是在防水结构内产生非常细小的裂缝都会形成渗漏的通道,导致室内的混凝土墙受潮。墙体受潮会引起室内装修被破坏。例如墙上的墙纸、腻子、粉刷层或油漆大多都只是对表面防水,一旦墙壁受潮会影响这些装饰层在墙面的附着,这一处的修饰就容易产生发霉、变色甚至是脱落。这些渗漏一旦形成,单从室内背水面渗漏维修困难,维修成本高,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所以在安装窗户时,进行良好的防水施工非常重要。
传统的防水结构有很多,但大部分的结构的填充核心有两种,一种是在缝隙内主要采用防水砂浆形成填充层,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防水砂浆容易在完全固化后产生微小裂缝,导致填充层不可避免地形成渗漏通道,而且完全固化后窗户与混凝土墙之间形成的是刚性连接,使得在后续或其他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受外来的影响产生更多的裂纹。外墙或窗户上的冲击由于刚性连接的原因,会直接作用到防水结构上,加速破坏了防水结构的致密性。同时,这种防水结构在窗户与墙体之间形成的刚性连接还会将窗户受到冲击力直接传递到混凝土墙体上,墙体的振动很容易导致外墙上附着的保温层脱落,甚至破坏已经施工的其他防水层。
另一种是采用聚氨酯发泡剂作为填充层,但聚氨酯发泡剂也具有一定的收缩开裂缺陷,虽然在表干后的一段时间内,聚氨酯发泡剂所提供的密封效果较为稳定,而且施工工期也短。但在当内部完全干结后的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收缩,收缩后聚氨酯发泡虽然不会产生开裂,但由于体积变小,导致缝隙填充不满,并产生新的空隙且无法维持原膨胀发泡体积填充。可见,现有的窗户防水结构上各有不足,需要一种能充分联合缝隙两种不同材料且能避免干结收缩开裂的新防水结构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窗户防水结构,用于解决传统填充材料固化后易形成微小裂纹导致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户防水结构,设置在窗户的窗框与混凝土墙之间的缝隙中,所述混凝土墙包括外墙和内墙,包括:柔性支撑件,设置在缝隙内,分别与窗框和混凝土墙相连且将所述缝隙分隔为外区间和内区间;柔性填充层,设置在外区间内且充满外区间,柔性填充层分别与柔性支撑件、混凝土墙和窗框相连且在混凝土墙和窗框之间形成柔性连接;柔性覆盖层,设置在缝隙朝向外墙的一侧表面且与柔性填充层朝向外墙的一面相连,并延伸至窗框和混凝土墙的表面;保温材料层,设置在柔性覆盖层的表面,完全覆盖缝隙且与混凝土墙相连。
一方面,柔性覆盖层能与保温层结合并填充在缝隙内,柔性覆盖层密封缝隙外,完全取代了固化开裂的传统材料。通过材料自身特性消除了开裂渗水问题的同时达到了同样的防水效果。柔性覆盖层与保温材料层的结合,弥补了保温材料层固化开裂和对缝隙填充附着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增强了对内部防水结构的保护,提升了整个结构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柔性支撑件、柔性填充层和柔性覆盖层的相互结合作用,采用柔性支撑件代替刚性支撑作用于窗框和混凝土墙之间的连接,有避免了窗户安装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对混凝土墙造成震动和损坏,实现了对混凝土墙原有结构的保护。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柔性支撑件为高分子圆形棒材,所述高分子圆形棒材的直径大于缝隙宽度且抵触固定件。高分子圆形棒材不但在缝隙中提供了良好的防水填充和支撑,还能进一步方便安装过程的使用。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柔性覆盖层具有带胶面和带砂面,所述带胶面与柔性填充层连接,所述带砂面与保温材料层连接。所述带砂面能与保温材料层形成良好的结合,并在保温材料层结合后,利用带胶面将保温材料层稳定地附着在缝隙上方,形成具有密封保温作用的防水层。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柔性填充层由柔性胶状填充材料固化而成,所述柔性胶状材料为防水密封胶。防水密封胶固化后能形成弹性结构,一方面增强了缝隙中对窗框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能适用于窗户缝隙的密封防水填充用料。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柔性覆盖层为丁基密封胶带,丁基密封胶带的带胶面中,一侧与窗框表面相连,位置相对的另一侧与混凝土墙相连,中间与柔性填充材料层粘合,即分别与窗框、混凝土墙相连和柔性填充材料层的表面粘合,并完全封闭外区间。丁基胶带能很好地与保温材料层及混凝土墙结合,所以能与保温材料层粘结为一个整体,并让保温材料层能稳定附着在柔性填充层和窗框的表面上。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柔性填充层与柔性覆盖层之间还设有增强防水效果的涂料层,所述涂料层由涂抹在柔性填充层表面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固化而成。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能增强柔性填充层与缝隙两侧的防水效果,相当于多增加了一层防水层,使防水结构的密封效果进一步提升。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高分子圆形棒材为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在缝隙中首尾相连,形成环形支撑。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耐老化,稳定性强,而且不开裂,并容易安装。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保温材料层为玻化微珠砂浆固化而成,所述保温材料层完全覆盖柔性覆盖层的表面。玻化微珠砂浆固化后能与柔性覆盖层完美结合为一体,避免日光和高温直接作用于缝隙中的防水层,有助于提升防水结构的整体寿命。避免玻化微珠保温颗粒在窗户立面墙体和顶面墙体施工时脱落或工人已保温板代替玻化微珠保温颗粒时,窗口保温层与混凝土墙体分离,形成分层缝隙。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墙还设有原保温层,所述保温材料层和原保温层相连。提高了整体的保温效果,并使得保温材料层的附着更加牢固。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区间设有封闭填充层,所述封闭填充层为聚氨酯发泡剂固化而成,一方面能进一步粘结并固定柔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密封防水效果,另一方面能有效缩短工期,方便后续的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无需干结的柔性支撑件和收缩量少的柔性填充层进行缝隙填充,避免了传统填充材料干结或收缩形成微小裂纹或体积减少引起的未完全填充导致防水失效这一问题的发生;并通过柔性覆盖层与保温材料层的结合,消除了保温材料层存在的固化后干结开裂问题,从而使得缝隙内和缝隙外侧形成稳定有效的防水结构。通过柔性支撑件和柔性填充层的结合,在缝隙中形成了柔性支撑和柔性连接,避免了混凝土墙与窗框刚性连接时将冲击力传递到混凝土墙导致原保温层或其他原有防水层脱落或被破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混凝土墙001,保温材料层002,柔性填充层003,柔性覆盖层004,柔性支撑件005,固定件006,封闭填充层007,窗框008,原保温层009,涂料层010,外区间 100,内区间200,外墙010,内墙011,缝隙外侧012,缝隙内侧0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窗户防水结构,设置在窗户的窗框008与混凝土墙001产生的缝隙之间,所述混凝土墙001包括外墙010和内墙011,还包括:柔性支撑件005,设置在缝隙内,分别与窗框008和混凝土墙001相连且将所述缝隙分隔为外区间100和内区间200;柔性填充层003,设置在外区间100内且充满外区间100,分别与柔性支撑件005、缝隙中的混凝土墙001和窗框008相连且在混凝土墙001和窗框008之间形成柔性连接;柔性覆盖层004,设置在缝隙朝向外墙010的一侧表面且与柔性填充层003朝向外墙010的一面相连,并沿缝隙的两侧延伸至窗框008和混凝土墙001表面;保温材料层002,设置在柔性覆盖层004的表面,完全覆盖缝隙,并与混凝土墙001相连。
如图2所示,按照不同的窗户与窗预留洞口配合,窗户四周的缝隙的尺寸多样,缝隙的宽度一般均匀分布在窗框008的四周,或者至少相对的两条缝隙宽度一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若缝隙可控,应尽量将其宽度控制在15-30mm,且四周的宽度一致。缝隙靠近外墙010 的一侧为缝隙外侧012,缝隙靠近内墙011的一侧为缝隙内侧013。窗框008与混凝土墙上的窗预留洞口之间通过固定件006连接,固定件006更靠近缝隙内侧013,使外区间100具有更多的位置。
这一防水结构中,在窗框008与混凝土两种不同的材料之间全部采用柔性材料进行填充。柔性支撑件005是一种预制件,在施工过程通过物理嵌入的方式支撑于缝隙内的两个侧面之间。其本身不需要额外等待自身固化,更不存在固化干结后的开裂问题;柔性填充层003虽然有固化的过程,但其固化后具有的弹性和延展性会使得柔性填充层003不开裂。柔性支撑件005和柔性填充层003形成的缝隙间的柔性防水填充改变了现有防水结构材料固化干结后会造成微裂纹的问题,确保了填充后的防水效果。柔性支撑件005和柔性填充层003在缝隙之间相互结合形成了柔性连接,不再像现有技术在缝隙填充剂固化后形成刚性连接,使得防水施工过程中对窗户造成的冲击力不再沿着缝隙的连接处传递到混凝土墙001上,而是能通过柔性支撑的轻微变形进行消除和削减,这一改变对混凝土墙001和防水结构具有很大的保护意义,混凝土墙001很多的预制结构如:外墙010的保温层,其他位置上的密封防水层,以及一些未固化的墙面处理,在冲击力的振动下很容易失效、开裂、甚至脱落,柔性连接解决了这一问题。
柔性支撑件005和柔性填充层003在缝隙中起到防水阻隔,而缝隙的外表面则通过柔性覆盖层004进行封堵,采用柔性覆盖层004从外侧将混凝土墙001和窗框008连成一体。由于柔性覆盖层004自身也是即用件,无需等待固化,同样不存在开裂,而且其柔性结构带来的良好延展性,能配合缝隙中的柔性连接变形而不被破坏,使其在密封缝隙的同时与其他材料形成良好的配合。柔性支撑件005、柔性填充层003和柔性覆盖层004都属于高分子材料,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老化,耐高温等作用,但长期处于日晒雨淋的环境下其寿命会被缩短。从结构上,柔性填充层003遮挡了柔性支撑件005,隔绝了空气、光和水,而柔性覆盖层004遮挡柔性填充层003同样具有这一作用,但作为外部完全遮挡的一部分,柔性覆盖层004则有所缺乏,所以在柔性覆盖层004上进一步设置保温材料层002,保温材料层002能为柔性覆盖层004遮挡光照和隔热,减少环境中的温度对内部结构的影响。而且柔性覆盖层004 能与保温材料层002结合为一体,弥补保温材料层002存在的疏松、微小裂纹、缺乏延展性等缺陷,使整个防水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柔性覆盖层004能与保温层结合填充在缝隙内,柔性覆盖层004密封缝隙外,完全取代了固化开裂的传统材料。通过材料自身特性消除了开裂渗水问题;柔性覆盖层004与保温材料层002的结合,弥补了保温材料层002固化开裂和附着性不足的问题,又增强了对内部防水结构的保护,从而提升了整个结构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柔性支撑、柔性填充和柔性覆盖的相互结合作用,有效降低了窗户防水施工中,施工过程对混凝土墙001的冲击,实现了对混凝土墙001原有结构和防水结构的保护。
所述柔性支撑件005为高分子圆形棒材,所述圆形棒材的直径大于缝隙宽度且抵触固定件006。高分子泡沫圆棒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具有回弹性好、耐老化、抗腐蚀和成本低等优势,相比一般的柔性支撑件005更适合用于防水密封环境。而且直径大于缝隙的圆棒,施工时两侧容易被压缩进入缝隙,相比方形或板材填充更方便。高分子泡沫圆棒能方便施工,高分子泡沫圆棒紧贴固定件006能保证内区间200和外区间100被精确划分。高分子泡沫圆棒的直径一般为缝隙的1.0-1.15倍。从缝隙外侧012向缝隙内挤压,将高分子泡沫圆棒塞入缝隙中,高分子泡沫圆棒朝内的一面紧贴固定件006,甚至能对固定件006进行局部的包裹。
所述柔性覆盖层004具有带胶面和带砂面,所述带胶面与柔性填充层003连接,所述带砂面与保温材料层002连接。为了方便与外墙010的原保温层009结合为一个整体,选用的保温层的材料一般为混合混凝土的保温砂浆。但窗户防水施工并非单一材料表面的附着,在与原保温层009结合的同时,还需考虑保温材料层002在柔性填充层003表面以及窗框008 的表面的附着。无论是混凝土表面,柔性填充层003表面,还是窗框008表面都为柔性覆盖层004的带胶面提供的良好的附着载体,柔性覆盖层004带胶面能稳定地粘附在三者相连的表面上。同时,柔性覆盖层004能完整地覆盖柔性填充层003无法消除的边缘,这里的边缘是指柔性填充层003与混凝土墙001体之间,柔性填充层003与窗框008之间的分界线,这一覆盖使得对缝隙的密封效果大大增强。而且柔性填充层003被完全阻隔在内,避免了阳光直射和大面积接触空气导致的提前老化。
相比朝向缝隙内的粘结面,与保温材料层002结合时采用带砂面是基于保温层的材料特性考虑,绝大部分与混凝土结合的保温材料层002的附着较大程度上依赖混凝土表面的粗糙面,若采用带胶面不容易稳定附着。通过模拟混凝土墙001的粗糙面,柔性覆盖层004的带砂面实现了对保温材料层002的稳定附着使保温材料层002的稳定结合。砂面采用特殊矿物颗粒做保护层,抵抗外露阳光紫外线对防水结果的影响,提升防水结构的耐候性,有效避免立面和顶层玻化微珠施工粘贴湿状形态时易受重力脱落的情况。
所述柔性填充层003由防水密封胶固化而成。防水密封胶能是硅酮耐候密封胶或其他耐候密封胶,由于其自身固化后能形成弹性硅橡胶或其他弹性结构的材料,一方面增强了缝隙中对窗框008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能适用于窗户缝隙的密封防水填充用料。由于防水密封胶大多需要与空气反应进行固化,所以在进行后续覆盖柔性覆盖层004前,至少需要在柔性填充层003表干后再进行。
所述柔性覆盖层004为丁基胶带,所述丁基胶带的带胶面的一侧与窗框008表面相连,位置相对的另一侧与混凝土墙001相连,中间与柔性填充材料层粘合,并完全封闭外区间100。丁基胶带是一种具有良好粘结性、防水性、密封性、开裂适应性的新型粘结性防水材料,具体可以是丁基橡胶防水粘结带或其他丁基防水密封胶带。其一面带胶,一面带砂,能与保温层材料结合,利用自身的开裂适应性和延伸性能好的特点,消除保温材料层002固化开裂的问题,并使保温材料层002能进一步与缝隙中的柔性填充层003及其两侧的窗框008和混凝土墙001相连。
丁基胶带能很好地与保温材料层002及混凝土墙001结合,所以能与保温材料层002粘结为一个整体,并让保温材料层002能稳定附着在柔性填充层003和窗框008的表面上。通过在窗框008与混凝土墙001之间的缝隙采用不会固化开裂的柔性支撑件005和柔性填充层 003,并利用柔性覆盖层004消除保温层的开裂缺陷,使得窗户防水施工中,密封材料固化开裂的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从而提升了防水效果。
所述柔性填充层003与柔性覆盖层004之间,还设有增强防水效果的涂料层,所述涂料层由涂抹在柔性填充层003表面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固化而成。实际施工过程中,柔性填充层003位于缝隙内,所以柔性填充层003未从表面上形成与缝隙两侧不同材料的连接,在表干后的柔性填充层003表面至缝隙两侧设置涂料层,进一步提升了柔性填充层003在缝隙表面的防水密封性能,使整体的密封性能固定效果更好。同时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既能与丁基胶带具有好的结合效果,又能与硅酮耐候密封胶友好结合。通过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为桥梁,在柔性填充层003与柔性覆盖层004之间多一层防水层,提升整体防水效果。
所述高分子圆形棒材为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缝隙中的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首尾相连且在缝隙中形成环形支撑。聚乙烯闭孔泡沫棒是一种特别适合用于建筑防水施工中的填充材料,其耐老化,稳定性强,而且具有较好的延展支撑性能。在缝隙中,一整条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首尾相接围成一圈,首尾相接处能通过胶粘剂作进一步粘连,不但能提升密封效果,还能方便施工过程中的一次安装,不易损坏,成本低,并具有加速工期等特点。
所述保温材料层002为玻化微珠砂浆固化而成,所述保温材料层002完全覆盖柔性覆盖层004的表面。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一种新型无机保温砂浆材料,具有强度高、质轻、保温、隔热好等显著特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能在混凝土墙001壁上附着粘结,并能与丁基胶带形成较好的结合。虽然玻化微珠砂浆在固化干结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微裂纹,但丁基胶带能利用自身的延展性,防止穿过裂纹的水分进入缝隙中,有效提高了缝隙外侧012的防水效果。
所述外墙010还设有原保温层009,所述保温材料层002和原保温层009相连。保温层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到房屋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建筑能耗,现有新建的楼盘都强制要求做外墙010保温层。而窗户与混凝土墙001的缝隙不单用于防水渗漏,还是散热耗能的主要结构。在柔性覆盖层004的表面覆盖的同时将其与原保温层009结合,能有效提升整体的保温效果。具体做法是,先在原有保温层上通过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行连接,然后沿着混凝土墙 001和丁基胶带进行保温层的延伸,待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固化后形成保温材料层002。将保温材料层002与原保温层009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整体的保温效果,并使得保温材料层002的附着更加牢固。
所述内区间200设有封闭填充层007,所述封闭填充层007为聚氨酯发泡剂固化而成。封闭填充层007能是混凝土砂浆、聚氨酯发泡剂或防水密封胶,从耐用和与混凝土墙001的一致性出发,混凝土砂浆进行填充更结实耐用。混凝土砂浆包裹固定件006后,使固定件006 更加稳固。若考虑混凝土墙001的外侧防水已经足够,在防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混凝土砂浆。采用聚氨酯发泡剂进行填充具有一定的密封防水效果,而且能有效缩短工期,方便后续的施工;采用防水密封胶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进一步粘结并固定柔性支撑件005,这是前两种粘结性填充剂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采用柔性填充层003在内区间200多形成了一层防水结构,使其比发泡填充剂的防水效果更好。采用粘结性填充剂填充内区间200,使缝隙被完全填充,使窗框008得到进一步固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固窗户的固定和增强防水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在带有原保温层009的混凝土墙001上设有窗预留洞口,窗框008的中心与窗预留洞口的中心重合,窗框008四周的缝隙宽度一致且均为15mm。将窗框008通过螺丝型的固定件006固定在混凝土墙001上。缝隙中设有一条直径为20mm且的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围成一圈,并与固定件006相连且支撑与缝隙内,并把缝隙分隔为外区间100和内区间200,充满外区间100的硅酮耐候密封胶固化后形成柔性覆盖层004,使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被完全固定,并完全封堵了缝隙。硅酮耐候密封胶表面还设有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形成的涂料层,涂料层将硅酮耐候密封胶的表面完全覆盖。涂料层上设有宽100mm且一面带砂一面带胶的丁基防水密封胶带,丁基防水密封胶带砂面朝外,带胶面覆盖缝隙以及缝隙两侧的部分窗框008和部分混凝土墙001。丁基防水密封胶带在窗框008表面的部分为40mm。每条缝隙首尾处的丁基防水密封胶带相互重叠。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先与外墙010的原保温层009结合,与靠近窗框008一侧的保温层边缘相连。然后沿着混凝土墙001和丁基防水密封胶带延伸至完全覆盖丁基防水密封胶带表面,并在窗框008和原有外墙010保温层之间形成一平面。内区间200填充设有聚氨酯发泡剂并充满内区间200,聚氨酯发泡剂固化后,在内区间200内形成封闭填充层007。值得注意的是,聚氨酯防水涂料还可以使用用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PC-专用密封胶替代,由于 APC-专用密封胶与丁基防水密封胶带的结合性好,采用APC-专用密封胶形成涂料层后,能提升涂料层防水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窗户防水结构,设置在窗户的窗框与混凝土墙之间的缝隙中,所述混凝土墙包括外墙和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支撑件,设置在缝隙内,分别与窗框和混凝土墙相连且将所述缝隙分隔为外区间和内区间;
柔性填充层,设置在外区间内且充满外区间,柔性填充层分别与柔性支撑件、混凝土墙和窗框相连且在混凝土墙和窗框之间形成柔性连接;
柔性覆盖层,设置在缝隙朝向外墙的一侧表面且与柔性填充层朝向外墙的一面相连,并延伸至窗框和混凝土墙的表面;
保温材料层,设置在柔性覆盖层的表面,完全覆盖缝隙且与混凝土墙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为高分子圆形棒材,所述高分子圆形棒材的直径大于缝隙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覆盖层具有带胶面和带砂面,带胶面与柔性填充层连接,带砂面与保温材料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填充层由柔性胶状填充材料固化而成,所述柔性胶状材料为防水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覆盖层为丁基密封胶带,丁基密封胶带的带胶面分别与窗框、混凝土墙相连和柔性填充材料层的表面粘合,并完全封闭外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填充层与柔性覆盖层之间还设有增强防水效果的涂料层,所述涂料层由涂抹在柔性填充层表面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固化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圆形棒材为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所述聚乙烯闭孔泡沫圆棒在缝隙中首尾相连,形成环形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层为玻化微珠砂浆固化而成,所述保温材料层完全覆盖柔性覆盖层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还设有原保温层,所述保温材料层和原保温层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户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区间设有封闭填充层,所述封闭填充层为聚氨酯发泡剂固化而成。
CN202121115060.XU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Active CN215443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5060.XU CN215443672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5060.XU CN215443672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3672U true CN215443672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5060.XU Active CN215443672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36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8157B (zh) * 2022-05-23 2024-01-01 張展祥 窗框之框緣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8157B (zh) * 2022-05-23 2024-01-01 張展祥 窗框之框緣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18827A1 (en) A method for making a pane module and a window comprising such a pane module
CN215443672U (zh) 一种窗户防水结构
CN103470059B (zh) 一种具有单元化外墙系统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法
CN201209368Y (zh) 防水结构
CN207092302U (zh) 一种防水金属幕墙
CN213269557U (zh) 一种门窗用防水安装结构
CN110685539A (zh) 一种干挂石材幕墙与窗框间的密封方法
KR20160109314A (ko) 외단열 벽체의 창틀 시공방법 및 그 시공 구조체
CN102080435A (zh) 面板带通槽的保温装饰复合板的生产及安装方法
CN213297625U (zh) 一种用于带附框外门窗防渗漏的结构
CN113294062B (zh) 一种窗户防水施工方法
CN211776832U (zh) 一种下部防渗水外窗安装结构
CN207686189U (zh) 饰面砖防火保温装饰一体板
CN105604276A (zh) 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
CN219411328U (zh) 一种外墙保温结构与窗户下口连接节点
CN22062155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窗框内嵌预埋安装节点
CN106499314B (zh) 基于电力供电所建成窗户周边渗漏的处理方法
CN207944572U (zh) 外墙窗沿保温密封结构
CN210117817U (zh) 一种建筑外墙体的保温结构
CN214739619U (zh) 一种墙体装饰线在窗洞口底部安装连接结构
CN219411329U (zh) 一种外墙保温结构与窗户上口连接节点
CN215108314U (zh) 建筑外窗的安装结构
CN213205351U (zh) 带有塑钢窗的墙体
CN209603777U (zh) 一种被动式建筑三玻两腔铝包木窗内嵌式结构
CN214785665U (zh) 一种墙体装饰线在窗洞口顶部安装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