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2060U -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2060U
CN215442060U CN202121557220.6U CN202121557220U CN215442060U CN 215442060 U CN215442060 U CN 215442060U CN 202121557220 U CN202121557220 U CN 202121557220U CN 215442060 U CN215442060 U CN 215442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pile
reinforced structure
tubular
subs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72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飞
寇举安
张凤祥
周清权
刘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dou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oriz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idou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oriz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idou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oriz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idou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72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2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2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2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已有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已有建筑内的多根管桩、设置于多根所述管桩上的多根地梁、以及设置于多根所述地梁上的地梁板,所述地梁靠近于所述已有建筑的一端设置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与已有建筑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多根所述地梁呈纵横交错设置,所述地梁的交点位于所述管桩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地基不易发生二次沉降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已有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沿海地区很多建筑场地位于平原海岸淤泥质软土发育的地段。在建设中会常常忽视对于大跨度、大面积的仓储、厂房等建筑的室内地坪下不作为基础持力层的深厚软弱土层的处理,直接在软弱土层上稍加处理再按建筑做法施工地面,而地坪下的软弱土层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完成自重固结,造成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本身和建筑内部设备的使用甚至发生安全问题。
要解决地坪沉降的问题,一般采用复合地基方式进行地基处理,例如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但是复合地基施工时,施工机械需要开敞的空间安置,这就导致这些施工方式均无法在已建成的建筑内部开展工作。而如果室内建筑的空间限制无法施工,一般只能将原有建筑物拆除进行重建。如果采用其他不受空间高度限制的处理方法,如堆载预压法、聚合物注射技术等。这些方法要么施工周期偏长,要么造价偏高,而且加固完成后仍然可能产生二次沉降,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业主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包括设置于已有建筑内的多根管桩、设置于多根所述管桩上的多根地梁、以及设置于多根所述地梁上的地梁板,所述地梁靠近于所述已有建筑的一端设置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与已有建筑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多根所述地梁呈纵横交错设置,所述地梁的交点位于所述管桩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地梁板与所述已有建筑墙体之间的植筋。
优选地,已有建筑内,所述管桩的数量优选为175根。
优选地,所述管桩包括套筒以及浇筑于所述套筒内的混凝土芯,所述混凝土芯呈中空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桩的长度为38m,直径为400mm,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N。
优选地,所述管桩包括多节连接桩,所述连接桩的长度范围为5-8m,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桩之间设置有焊接铁片,相邻两片所述焊接铁片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桩的底端呈圆锥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桩的底端抵接于下扶稳定岩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操作人员使用桩机在已有建筑地基内依次打入175根管桩,并同时在已有建筑墙壁上进行植筋的施工,待管桩与植筋稳定后,在管桩上进行地梁与地梁板的浇筑,从而使得已有已有建筑内的地基得到加固,不易再发生沉降,将已有建筑的传力路径变为室内堆载承载在地梁板与地梁上,管桩对地梁与地梁板起到支撑作用,而管桩的底端受力于下扶稳定岩层,实现了一次加固,终身稳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地梁与地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桩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已有建筑;2、管桩;21、套筒;22、混凝土芯;23、连接桩;24、焊接铁片;3、地梁;31、地梁板;32、矩形柱;33、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已有建筑1内的多根管桩2、浇筑于多根管桩2上的多根地梁3、以及浇筑于多根地梁3上的地梁板31。地梁3与地梁板31一体浇筑成型,地梁3与地梁板31呈长方形设置,地梁3纵截面为500mm宽,600mm长,地梁板31厚度为200mm。地梁3、地梁板31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彼此之间密切联系,共同受力和变形,从而起到提高承载能力的作用。多根地梁3呈纵横交错设置,地梁3的交点位于管桩2上。在本实施例中,管桩2可使用压桩机竖直打入地基内,且压桩速度不得超过2m/min,这样能更好的保证管桩2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当管桩2的底端抵接于下扶稳定岩层时,压桩机停止压桩。
参照图3和图4,另外,管桩2包括多节连接桩23,连接桩23包括铁制的圆柱形套筒21以及浇筑于套筒21内的混凝土芯22,且混凝土芯22内部呈中空设置,连接桩23靠近于相邻连接桩23的端面有焊接铁片24,焊接铁片24的边沿焊接于套筒21的端面上。
参照图3和图4,连接桩23的长度范围为5-8m,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压桩时的施工情况选择连接桩23的长度,在操作人员使用压桩机将一节连接桩23打入地基后,应使地基内的连接桩23桩头露出地面0.5-1m,这样能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接桩,操作人员在接桩时,使两根连接桩23相对齐,然后使用焊机将两根连接桩23上的焊接铁片24焊接在一起。且最终组合起来的管桩2长度为38m,直径为400mm,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N。另外,为了使管桩2在压桩过程中,能更好的沉入地下,管桩2的底端呈圆锥状设置。在已有建筑1内,打入地基的管桩2数量优选为175根,175根管桩2呈矩形阵列排布。
参照图2和图5,地梁3的四侧侧边均浇筑有矩形柱32,在本实施例中,矩形柱32的数量优选为30根,矩形柱32与已有建筑1的墙壁相贴合,矩形柱32与已有建筑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设置于地梁板31与已有建筑1墙体之间的植筋33,在本实施例中,植筋33优选为钢筋。操作人员可预先在已有建筑1墙壁上打孔,然后再孔内注入胶水,并插入植筋33,在胶水固化后即可将植筋33固定在已有建筑1墙壁上,然后进行矩形柱32的施工,施工时,可预先搭建好模板,使植筋33位于模板内,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凝固形成矩形柱32后,即可将矩形柱32与已有建筑1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使用桩机在已有建筑1地基内依次打入175根管桩2,并同时在已有建筑1墙壁上进行植筋33的施工,待管桩2与植筋33稳定后,在管桩2上进行地梁3与地梁板31的浇筑,从而使得已有已有建筑1内的地基得到加固,不易再发生沉降,将已有建筑1的传力路径变为室内堆载承载在地梁板31与地梁3上,管桩2对地梁3与地梁板31起到支撑作用,而管桩2的底端受力于下扶稳定岩层,实现了一次加固,终身稳定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已有建筑(1)内的多根管桩(2)、设置于多根所述管桩(2)上的多根地梁(3)、以及设置于多根所述地梁(3)上的地梁板(31),所述地梁(3)的侧边设置有矩形柱(32),所述矩形柱(32)与已有建筑(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多根所述地梁(3)呈纵横交错设置,所述地梁(3)的交点位于所述管桩(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矩形柱(32)与所述已有建筑(1)墙体之间的植筋(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已有建筑(1)内,所述管桩(2)的数量优选为175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2)包括套筒(21)以及浇筑于所述套筒(21)内的混凝土芯(22),所述混凝土芯(22)呈中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2)的长度为38m,直径为400mm,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2)包括多节连接桩(23),所述连接桩(23)的长度范围为5-8m,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桩(23)之间设置有焊接铁片(24),相邻两片所述焊接铁片(24)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2)的底端呈圆锥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2)的底端抵接于下扶稳定岩层。
CN202121557220.6U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Active CN215442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7220.6U CN215442060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7220.6U CN215442060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2060U true CN215442060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15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7220.6U Active CN215442060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2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5795B (zh) 一种边坡加固的预制锚墩及后浇格构梁装配整体施工方法
CN103526781B (zh) 一种古建筑基础整体托盘隔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41343A (zh) 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
CN215442060U (zh) 一种已有建筑内部地坪沉降的加固结构
CN107119852A (zh) 适用于村镇砌体结构房屋的方钢管砂卵石圈梁‑构造柱建造技术
CN203603176U (zh) 一种古建筑基础整体托盘隔震加固结构
JPS58178706A (ja) ケ−ソンとその施工方法
CN113279423B (zh) 一种预制柱墩及后浇条形基础梁装配整体施工方法
CN215165648U (zh) 一种可以回收的逆作区结构竖向承重装置
CN216713040U (zh) 一种全预制墩式门架斜向支撑桩结构体系
CN212896435U (zh) 一种组合式预制承台桩基础
CN211816368U (zh) 一种加固软基的生态环保地基结构
CN108625491A (zh) 装配式h型钢柱-独立基础-混凝土圈梁l形连接节点
CN114250784A (zh) 一种先撑后挖工法桩结合斜桩的基坑围护体系
CN105756069B (zh) 堆叠式可装配型支护面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8969969U (zh) 一种回填土复合地基结构
CN212801564U (zh) 一种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
CN220847671U (zh) 一种软土地基基础处理结构
CN213448531U (zh) 用于地墙防护的河道围堰结构
CN217298950U (zh) 一种设置于狭窄基坑周边的钢筋堆放平台
CN215367385U (zh) 一种非开挖施工的悬臂式挡土墙
CN213597018U (zh) 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
CN216194638U (zh)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格栅式加固结构
CN217710686U (zh) 一种双静压带钢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N220335945U (zh) 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