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1957U -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41957U CN215441957U CN202121943390.8U CN202121943390U CN215441957U CN 215441957 U CN215441957 U CN 215441957U CN 202121943390 U CN202121943390 U CN 202121943390U CN 215441957 U CN215441957 U CN 215441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wall
- plate
- supporting
- screw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坡体,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支杆,下支杆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上部外壁螺纹连接有上支杆,上支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凹形板,凹型板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竖板,竖板的外壁开设有通孔,竖板的顶部焊接有支护板,支护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滑槽,支撑板的另一侧侧壁固定有卡条,支护板的顶面焊接有环形块,环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合板,环形块的中部内壁设置有外杆,外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底部焊接有锥形头,锥形头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杆,下连接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杆,方便拆装和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效益,但是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展,其能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开始加剧.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国策,绿色和环保也是目前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关键内容之一,绿色环保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意义重大。
在目前的边坡支护工程中,为防止边坡垮塌,一般在边坡内设置多根锚杆、锚筋束等,并在锚杆、锚筋束和锚杆孔之间填满水泥砂浆,确保锚杆、锚筋束与周边离散的岩体或土石紧实串连在一起,与此同时,在边坡坡面喷钢筋网混凝土以达到边坡稳定的目的,但现有的边坡锚杆和钢筋网混凝土为一次性结构,无法反复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达不到现在的绿色环保建筑理念,且后期拆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支护结构无法反复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支杆,所述下支杆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上部外壁螺纹连接有上支杆,所述上支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型板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外壁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通孔,所述竖板的顶部焊接有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护板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支护板的顶面焊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合板,所述环形块的中部内壁设置有外杆,所述外杆贯穿所述支护板插入所述坡体中,所述外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贯穿所述合板,所述第二螺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顶部连接在所述外杆的底部两侧。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杆和所述上支杆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杆的上下两侧外壁设置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板的呈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护板的顶面两侧,所述通孔一侧等间距排列在所述竖板的外壁上,所述支护板的数量为非单一设置,且通过所述支护板的两侧的所述滑槽和所述卡条连接,所述滑槽和所述卡条的截面均为T字型,所述凹形板卡在两个所述支护板相邻的所述竖板两侧,且螺栓穿过两个所述竖板上的平行所述通孔。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块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外杆上部外壁上。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组成的结构呈对称设置在所述外杆的顶部两侧,所述卡槽的宽度与所述卡块的厚度相适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所述卡槽、所述环形块、所述合板、所述外杆、所述第二螺杆、所述锥形头、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组成的结构为八个,组成的结构每两个为一组设置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在所述支护板的顶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坡体的斜坡上设置支护板,支护板通过两侧的滑槽和卡条相互拼接在一起,可自由组装方便使用,且T字型滑槽和卡条增加连接的稳固性和整体性,然后通过支护板上的竖板通孔,通过螺栓将凹形板连接在相邻支护板上两个竖板上,并通过上下支杆和第一螺杆结构提供斜支撑力,提高支护强度,且通过转动螺杆可自由调接上下支杆之间的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方便使用,此结构均采用组装式结构,方便后期拆卸反复使用,节约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护板上环形块,将外杆插入环形块中部,然后将外杆穿过支护板插入坡体中,并将卡块卡入卡槽中然后将合板固定在环形块上,然后转动第二螺杆,带动锥形头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下连接杆在锥形头上向外转动,从而带动上连接杆在外杆底部向外转动,利用上下连接杆抵住坡体的泥块,从而固定住外杆,利用多个外杆的使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且此结构后期拆除时,通过反向转动第二螺杆,使上下连接杆伸直,便可快速将外杆拔出,方便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槽和卡条连接示意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杆连接结构立体示意简图。
图中标记:1-坡体、2-下支杆、3-第一螺杆、4-上支杆、5-凹形板、6-竖板、7-通孔、8-支护板、9-滑槽、10-卡条、11-环形块、12-合板、13-外杆、14-第二螺杆、15-锥形头、16-下连接杆、17-上连接杆、18-卡槽、19-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坡体1,坡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支杆2,下支杆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3,第一螺杆3的上部外壁螺纹连接有上支杆4,上支杆4、第一螺杆3和下支杆2配合给支护板8提供斜支撑力,提高支护强度,上支杆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凹形板5,凹形板5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竖板6,竖板6的外壁开设有通孔7,螺栓贯穿通孔7,竖板6的顶部焊接有支护板8,支护板8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滑槽9,支护板8的另一侧侧壁设置有卡条10,通过滑槽9和卡条10可快速将支护板8组装在一起。
参考图1所示,下支杆2和上支杆4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螺杆3的上下两侧外壁设置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通过第一螺杆3的外螺纹带动上下支杆呈相反方向移动,从而自由调整上下支杆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
参考图1所示,竖板6的呈对称设置在支护板8的顶面两侧,通孔7一侧等间距排列在竖板6的外壁上,通过凹形板5连接不同位置的通孔7,可自由改变支撑位置。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支护板8的数量为非单一设置,且通过支护板8的两侧的滑槽9和卡条10连接,滑槽9和卡条10的截面均为T字型,T字型滑槽9和卡条10增加连接的稳固性和整体性,凹形板5卡在两个支护板8相邻的竖板6两侧,且螺栓穿过两个竖板6上的平行通孔7。
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支护板8两侧的滑槽9和卡条10将支护板8快速连接,同时根据需要支撑的位置,转动第一螺杆3调整上下支杆的位置,然后将凹形板5卡在两个相邻支护板8的竖板6上,并通过螺栓固定,然后在转动第一螺杆3,使支护板8与坡面完全贴合,保证稳定支护,且结构都是采用组装式,后期方便拆除,且可以回收利用,节约成本。
实施例二:
参考图1和图4所示,支护板8的顶面焊接有环形块11,环形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合板12,限制外杆13的位置,防止外杆13脱出环形块11,环形块11的中部内壁设置有外杆13,外杆13贯穿支护板8插入坡体1中,外杆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4,第二螺杆14贯穿合板12,第二螺杆1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锥形头15,锥形设计方便快速将外杆插入坡体,锥形头15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杆16,下连接杆1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杆17,上连接杆17的顶部连接在外杆13的底部两侧,在坡体1上插入一定数量的外杆13,利用多个外杆13的使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参考图4所示,环形块1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8,卡槽18的内壁卡接有卡块19,卡块19的一端焊接在外杆13上部外壁上,卡槽18和卡块19组成的结构呈对称设置在外杆13的顶部两侧,卡槽18的宽度与卡块19的厚度相适配,卡槽18和卡块19的使用防止后期转动第二螺杆14时外杆13跟随转动。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卡块19、卡槽18、环形块11、合板12、外杆13、第二螺杆14、锥形头15、上连接杆17和下连接杆16组成的结构每两个为一组设置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在支护板8的顶面,多个结构同时使用,提高结构坡体1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支护板8上环形块11,将外杆13插入环形块11中部,然后将外杆13穿过支护板8插入坡体1中,并将卡块19卡入卡槽18中然后将合板12固定在环形块11上,然后转动第二螺杆14,带动锥形头15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下连接杆16在锥形头15上向外转动,从而带动上连接杆17在外杆13底部向外转动,利用上下连接杆抵住坡体1的泥块,从而固定住外杆13,利用多个外杆13的使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且此结构后期拆除时,通过反向转动第二螺杆14,使上下连接杆伸直,便可快速将外杆13拔出,方便循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支杆(2),所述下支杆(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的上部外壁螺纹连接有上支杆(4),所述上支杆(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凹形板(5),所述凹形板(5)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竖板(6),所述竖板(6)的外壁开设有通孔(7),所述螺栓贯穿所述通孔(7),所述竖板(6)的顶部焊接有支护板(8),所述支护板(8)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滑槽(9),所述支护板(8)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卡条(10),所述支护板(8)的顶面焊接有环形块(11),所述环形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合板(12),所述环形块(11)的中部内壁设置有外杆(13),所述外杆(13)贯穿所述支护板(8)插入所述坡体(1)中,所述外杆(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贯穿所述合板(12),所述第二螺杆(1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锥形头(15),所述锥形头(15)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杆(16),所述下连接杆(1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杆(17),所述上连接杆(17)的顶部连接在所述外杆(13)的底部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杆(2)和所述上支杆(4)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杆(3)的上下两侧外壁设置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6)的呈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护板(8)的顶面两侧,所述通孔(7)一侧等间距排列在所述竖板(6)的外壁上,所述支护板(8)的数量为非单一设置,且通过所述支护板(8)的两侧的所述滑槽(9)和所述卡条(10)连接,所述滑槽(9)和所述卡条(10)的截面均为T字型,所述凹形板(5)卡在两个所述支护板(8)相邻的所述竖板(6)两侧,且螺栓穿过两个所述竖板(6)上的平行所述通孔(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块(1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8),所述卡槽(18)的内壁卡接有卡块(19),所述卡块(19)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外杆(13)上部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8)和所述卡块(19)组成的结构呈对称设置在所述外杆(13)的顶部两侧,所述卡槽(18)的宽度与所述卡块(19)的厚度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9)、所述卡槽(18)、所述环形块(11)、所述合板(12)、所述外杆(13)、所述第二螺杆(14)、所述锥形头(15)、所述上连接杆(17)和所述下连接杆(16)组成的结构每两个为一组设置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在所述支护板(8)的顶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3390.8U CN215441957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3390.8U CN215441957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41957U true CN215441957U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694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43390.8U Active CN215441957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41957U (zh) |
-
2021
- 2021-08-19 CN CN202121943390.8U patent/CN2154419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05257B (zh) | 花篮悬挑式型钢承载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1416148Y (zh) | 对称式斜柱锚绳拉杆支模结构 | |
CN215441957U (zh) |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 |
CN213572924U (zh) | 新型悬挑承力脚手架 | |
CN211735467U (zh) | 一种新型建筑用钢筋笼 | |
CN215594050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排桩基坑支护装置 | |
CN213971750U (zh) | 一种用于桥涵工程的稳固支模结构 | |
CN210947661U (zh) | 一种承插式悬挑脚手架的安装装置 | |
CN112796505A (zh) | 一种脚手架预埋滑槽式连墙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439105A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 | |
CN220927930U (zh) | 一种模块化预制高低柜基础座 | |
CN111441364A (zh) | 一种可回收pc工法组合钢管桩加钢管型钢支撑体系 | |
CN213979268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楼板支撑结构 | |
CN201128905Y (zh) | 多自由度趾板异型滑模 | |
CN218713169U (zh) | 一种新型边坡支护结构 | |
CN215441392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栈道 | |
CN216740618U (zh) | 一种适用于轻轨车站的钢结构防护脚手架搭设体系 | |
CN212714963U (zh) | 一种环保型基坑支护构造 | |
CN216445974U (zh) | 钢构柱与钢筋笼的连接结构 | |
CN215593879U (zh) | 一种装配式防洪墙 | |
CN214576219U (zh) | 一种易拆装型临时防护栏杆 | |
CN218116963U (zh) | 一种建筑房屋结构柱 | |
CN211818598U (zh) | 一种建设工程用组合式围护栏杆 | |
CN211473069U (zh) | 一种天棚立柱的连接结构 | |
CN217557814U (zh) | 一种抗倾覆支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