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31185U -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31185U
CN215431185U CN202121385365.2U CN202121385365U CN215431185U CN 215431185 U CN215431185 U CN 215431185U CN 202121385365 U CN202121385365 U CN 202121385365U CN 215431185 U CN215431185 U CN 215431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ower
material piece
heated
he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53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健
王波
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ressler Advanced Formi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ressler Advanced Formi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ressler Advanced Formi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ressler Advanced Formi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53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31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31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31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所述料件包括第一待加热部和与所述第一待加热部厚度不同的第二待加热部,该设备包括本体单元、加热单元;所述本体单元具有能够容置料件的加热腔体;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能够产生第一功率的第一加热部、能够产生第二功率的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加热部相互串联;其中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一待加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待加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加热部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第二功率。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作用于厚薄程度不一的料件,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以调节料件各部位温差不同的需要,节拍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汽车超高强钢热冲压生产线上通常采用辊底式电加热炉来对钣金进行加热处理,其中关键的加热元件采用的是按等间距螺旋绕制的电热丝。上述加热方式中,整个电热丝沿着炉体宽度方向安装,由于电热丝是等距绕制的,在炉体宽度方向的加热功率分布也是平均分布的,常规的等距绕制的电热丝在加热厚度、重量、形状差异非常大的零件时,由于各位置输出相同功率、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会出现厚料区温度低于薄料区温度的情况,厚度、重量落差越大加热完成后的温差也越大,从而无法满足零件温度均匀性要求甚至达到质量要求。
在热冲压行业中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普遍将热冲压模具设计成是一模多腔的生产方式。随着越来越多不同厚度、重量、形状的零件在模具上一次性冲压成形的工艺出现,使得不同厚度、重量、形状的零件拼焊成门环进行一次成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急需一种解决同批次加热不同厚度、重量、形状零件温度均匀性差的技术方案。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其作用于厚薄程度不一的料件,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以调节料件各部位温差不同的需要,节拍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所述料件包括第一待加热部和与所述第一待加热部厚度不同的第二待加热部,包括本体单元、位于料件一侧的加热单元;
所述本体单元具有能够容置料件的加热腔体;
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能够产生第一功率的第一加热部、能够产生第二功率的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加热部相互串联;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一待加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待加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加热部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第二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单元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沿料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一加热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二加热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均可独立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采用第一螺距绕卷形成的第一电热丝,所述第二加热部包括采用第二螺距绕卷形成的第二电热丝,所述第一螺距小于第二螺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部产生的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产生的第二功率的比值在1.5-5之间。
进一步地,包括能过驱动料件移动的传送辊,所述传送辊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单元具有能够使得料件输入和输出的料口。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加热单元,对料件的不同区域针对性的功率输出,一方面能够节省能耗,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料件薄厚区域的温度基本能够等温均匀升高,提升料件质量;
2、本申请的加热设备,能够作用于厚薄程度不一的料件,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以调节料件各部位温差不同的需要,节拍稳定;
3、本申请的加热设备,结构简单、对外部输入电流控制方便,接入使得各区域加热功率输出调整方便。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待加热部;2、第二待加热部;3、本体单元;4、加热腔体;5、第一加热部;6、第二加热部;7、传送辊;8、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该设置包括本体单元3,位于料件一侧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料件包括第一待加热部1和第二待加热部2,其中所述第一待加热部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待加热部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单元3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本体,该本体具有能够容置料件的加热腔体4。该本体具有能够与加热腔体4连通的料口8,并且该加热设备还包括传送辊7,进而使得所述传送辊7能够将外部的待加热的料件通过一个所述料口8输入所述加热腔体4内,待加热完成后再通过另一个所述料口8输出所述加热腔体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加热腔体4内,且位于所述料件的上方。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能够产生第一功率的第一加热部5、能够产生第二功率的第二加热部6,所述第一加热部5与所述第二加热部6能够串联以接入电路中。具体地,所述第一加热部5包括采用第一螺距绕卷形成的第一电热丝,所述第二加热部6包括采用第二螺距绕卷形成的第二电热丝,所述第一螺距小于第二螺距。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热丝与所述第一待加热部1对应设置,也就是与料件相对较厚的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电热丝与所述第二待加热部2对应设置,也就是与料件相对较薄的部分对应设置。在对所述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通入电流后,所述第一加热丝产生的功率必然是大于第二加热丝产生的功率,也就是第一加热丝发出的热量要大于第二加热丝。通过上述分区变功率的设置方式,根据料件薄厚区域的不同针对性地进行功率输出,一方面能够节省能耗,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料件薄厚区域的温度基本能够等温均匀升高,提升料件质量。
结合图2所示,所示加热单元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热单元沿料件的移动方向(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一加热部5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二加热部6对应设置。以最左边的三个所述加热单元为例,第一个和第三个所述加热单元的上部分为第二加热部6、下部分为第一加热部5;第二个所述加热单元的上部分为第一加热部5、下部分为第二加热部6。此处料件的上部分较厚、下部分较薄。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第一个和第三个所述加热单元通入较小的电流,第二个所述加热单元通入较大的电流,这样使得第一个和第三个所述加热单元的整体功率都减小,尤其是下部分与料件较薄部分对应的第一加热部5产生的功率较小;而第二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一加热部5能够产生较大的功率,并作用在料件较厚的部分。通过上述的设计,能够进一步节省能耗,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料件薄厚区域的温度基本能够等温均匀升高,提升料件质量。
借由上述的设置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设备作用于厚薄程度不一的料件,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以调节料件各部位温差不同的需要,节拍稳定。
另一个可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均可独立运行,这样能够根据料件各个不同的厚薄区域调整第一加热部5和第二加热部6的功率输出,适应性更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部5产生的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二加热部6产生的第二功率的比值在1.5-5之间。具体地比值关系可以根据料件的薄厚程度、材料等因素做适应性调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辊7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其中一方面陶瓷材料耐高温的特性显著,另一方面所述传送辊7受热不会发生形变,进而不会造成料件在加热过程中位置的偏移,以有效地保证加热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所述料件包括第一待加热部和与所述第一待加热部厚度不同的第二待加热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单元、位于料件一侧的加热单元;
所述本体单元具有能够容置料件的加热腔体;
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能够产生第一功率的第一加热部、能够产生第二功率的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加热部相互串联;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一待加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待加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加热部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第二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沿料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一加热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二加热部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均可独立运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采用第一螺距绕卷形成的第一电热丝,所述第二加热部包括采用第二螺距绕卷形成的第二电热丝,所述第一螺距小于第二螺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产生的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产生的第二功率的比值在1.5-5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过驱动料件移动的传送辊,所述传送辊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料件的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具有能够使得料件输入和输出的料口。
CN202121385365.2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Active CN215431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5365.2U CN215431185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5365.2U CN215431185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31185U true CN215431185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12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5365.2U Active CN215431185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31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9090B (zh) 一种超高强度精密矩形管成型方法及装置
US7028522B2 (en) Electric heating type rolling device
US6370930B1 (en) Continuous shear deformation device
CN106066627A (zh)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控制系统
CN106929659A (zh) 热处理炉以及用于对预涂层的钢板坯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和用于制造机动车构件的方法
KR20180039921A (ko) 핫스탬핑용 블랭크 가열장치 및 방법
CN215431185U (zh) 一种分区变功率加热设备
CN107002156A (zh) 加热方法、加热装置和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TWI667339B (zh) 高溫碳化爐
CN103649346B (zh) 钢板的加热方法以及加热装置
KR20140053281A (ko) 대량 생산용으로 인덕션 가열에 의한 연료전지 전극의 소결 및 전해액 파우더를 가진 다공성 전극을 함침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206173397U (zh) 一种用于高强螺栓坯件热处理的台车炉
CN106471862B (zh) 直接电阻加热方法和压制成型品制造方法
KR20110051335A (ko) 가열영역 가변형 유도가열장치
CN216273743U (zh) 一种柔性玻璃的应力消除装置及退火装置
CN105449956B (zh) 一种t型分段定子冲片的叠压加热工装及其操作方法
US20130175251A1 (en) Compensating Heating Element Arrangement for a Vacuum Heat Treating Furnace
CN210928038U (zh) 一种便于动态测温的感应加热器
CN112939431A (zh) 一种低应力高世代基板玻璃在线退火设备及退火方法
EP3913071A1 (en) Device for current transmission in a heating process
CN111411204A (zh) 一种变厚度钢板加热装置及方法
CN112327970B (zh) 一种热成型变强度工件过渡区强度的控制方法
CN113264659B (zh) 一种太阳能玻璃生产系统及方法
CN109881318B (zh) 一种纤维加弹结构纤维及多次加弹方法
CN112775220B (zh) 钛合金板材热折弯为型材的装置及其热折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