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7164U -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7164U
CN215427164U CN202120147046.1U CN202120147046U CN215427164U CN 215427164 U CN215427164 U CN 215427164U CN 202120147046 U CN202120147046 U CN 202120147046U CN 215427164 U CN215427164 U CN 215427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d
rear end
hole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70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莉
张春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an No 1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uaian No 1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an No 1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uaian No 1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1470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7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7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7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包括底板、前端垫、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后端垫、第三绑带、第四绑带、支撑架、活动板、吊带和连接管;前端垫设置于底板的顶面一端;第一绑带设置于前端垫的顶面一侧;第一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一气囊;第二绑带设置于前端垫的顶面一侧;后端垫设置于底板的顶面一端;第三绑带设置于后端垫的顶面一侧;第三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通过连接管连通;第四绑带设置于后端垫的顶面一侧;支撑架设置于底板的顶面两侧;活动板与支撑架转动;吊带的两侧与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自主对下肢的膝盖、脚跟处进行下压,并可对下肢肌肉进行长拉伸作用,装置实用性强,可灵活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健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背景技术
肢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下肢肌肉进行大幅度的活动和牵拉,下肢处的腘绳肌等肌肉群易受力产生损伤,需要通过专业的复健训练对下肢肌肉进行康复训练。针对于下肢肌肉的运动复健动作,一般使患者处于平躺状态,通过按压患者的膝盖处,膝盖处下压且脚尖处处于自然的上翘,促使锻炼大腿内部前侧的肌肉;通过按压脚跟处,膝盖处处于自然的弯曲状态,促使锻炼大腿内部后侧的肌肉。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往复循环,可促使大腿内部的肌肉群受到连续往复的锻炼过程,但下肢受力损伤的患者自然完成下肢拉伸的过程较为困难,需要采用辅助的器械对患者的膝盖、脚跟进行往复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包括底板、前端垫、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后端垫、第三绑带、第四绑带、支撑架、活动板、吊带和连接管;
所述前端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一端,所述前端垫的顶面中心设有前凸垫;所述第一绑带设置于所述前端垫的顶面一侧,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垫缝纫固定,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一粘扣带;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缝纫贴合于所述第一绑带的壁面固定;所述第二绑带设置于所述前端垫的顶面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绑带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垫缝纫固定,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二粘扣带;
所述后端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一端,所述后端垫的顶面中心设有后凸垫;所述第三绑带设置于所述后端垫的顶面一侧,所述第三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垫缝纫固定,所述第三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三粘扣带;所述第三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缝纫贴合于所述第三绑带的壁面固定;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通过连接管实现连通;所述第四绑带设置于所述后端垫的顶面一侧,并与所述第三绑带相对设置,所述第四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垫缝纫固定,所述第四绑带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四粘扣带;
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呈镂空状,形成连接通孔;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呈相对设置,每侧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设置,每侧所述支撑架的底面通过螺栓贯穿所述连接通孔,并配合螺母实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每侧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中心设有转轴孔,每侧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中心设有限位孔;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每侧所述支撑架的侧壁面,所述活动板的侧壁面顶端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转轴孔内转动,实现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所述活动板的侧壁面底端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贯穿所述限位孔内滑动,实现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支撑架限位转动;所述吊带设置于两侧所述活动板之间,所述吊带的两侧与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前端板、中端板和后端板,所述中端板的两端端面呈孔槽状结构,形成端板插槽;所述前端板的一端面设有前端插杆,所述前端插杆可插入对应所述端板插槽内,所述前端插杆与所述端板插槽呈摩擦限位,所述前端板与所述中端板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后端板的一端面设有后端插杆,所述后端插杆可插入对应所述端板插槽内,所述后端插杆与所述端板插槽呈摩擦限位,所述后端板与所述中端板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前端垫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的表面,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中端板的表面,所述后端垫设置于所述后端板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垫与所述后端垫均呈矩形块状结构;所述前凸垫的形状呈矩形凸块状结构;所述后凸垫的形状呈椭圆形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前端垫与所述后端垫之间,且所述支撑架设置于靠近于所述后端垫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后端垫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后端垫至前端垫的距离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连接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呈两侧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通孔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每个所述连接通孔的两侧呈层台状结构,形成通孔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板、滑板和侧板,所述立板设置于所述滑板的顶面一侧,并呈垂直固定;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立板的侧壁面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侧所述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立板垂直固定,每侧所述侧板的底端与所述立板垂直固定;所述滑板的底端两侧呈凸块状结构,形成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板固定设置,每侧所述滑块嵌入顶侧所述通孔滑槽内,所述滑块于所述通孔滑槽内限位滑动,所述螺栓贯穿所述滑板、滑块,所述螺母嵌入底侧所述通孔滑槽内,通过螺栓与螺母螺纹固定,实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板限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呈腰型孔结构,并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每侧所述活动板的底侧横向设有活动板底孔,所述吊带的两侧通过环绕于每个所述活动板底孔内,并呈缝纫固定,实现所述吊带与所述活动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进行复健用的运动垫,患者通过将下肢支撑于吊带上,并可将患者的膝盖、脚跟固定于运动垫上,患者通过自主的屈膝或上抬脚跟,对膝盖处或脚跟处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依次反复充盈,对膝盖、脚跟进行辅助下压,并配合吊带对患者下肢小腿处的抬升作用,使患者的下肢肌肉通过运动垫的辅助作用进行长拉伸作用,对肌肉形成良好的复健效果,并可通过自主操作便可实现完成此过程,装置的使用灵活便捷。
本实用新型针对于不同人群的腿部的粗细程度,可通过调节两支撑架的设置间距进行调节,满足不同下肢复健训练人群的使用舒适度,使装置具有灵活的使用性,使用范围广,且装置的调节过程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端垫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端垫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吊带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底板1;
连接通孔1-1、通孔滑槽1-2、前端板1-3、中端板1-4、后端板1-5、端板插槽1-6、前端插杆1-7、后端插杆1-8;
前端垫2;
前凸垫2-1;
第一绑带3;
第一粘扣带3-1、第一气囊3-2、第一气管3-3、第一充气球3-4;
第二绑带4;
第二粘扣带4-1;
后端垫5;
后凸垫5-1;
第三绑带6;
第三粘扣带6-1、第二气囊6-2、第二气管6-3、第二充气球6-4;
第四绑带7;
第四粘扣带7-1;
支撑架8;
转轴孔8-1、限位孔8-2、立板8-3、滑板8-4、侧板8-5、滑块8-6;
活动板9;
固定轴9-1、限位轴9-2、活动板底孔9-3;
吊带10;
连接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包括底板1、前端垫2、第一绑带3、第二绑带4、后端垫5、第三绑带6、第四绑带7、支撑架8、活动板9、吊带10和连接管11;
所述前端垫2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一端,所述前端垫2的顶面中心设有前凸垫2-1;所述第一绑带3设置于所述前端垫2的顶面一侧,所述第一绑带3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垫2缝纫固定,所述第一绑带3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一粘扣带3-1;所述第一绑带3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一气囊3-2,所述第一气囊3-2通过缝纫贴合于所述第一绑带3的壁面固定;所述第二绑带4设置于所述前端垫2的顶面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绑带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绑带4 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垫2缝纫固定,所述第二绑带4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二粘扣带4-1;
所述后端垫5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一端,所述后端垫5的顶面中心设有后凸垫5-1;所述第三绑带6设置于所述后端垫5的顶面一侧,所述第三绑带6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垫5缝纫固定,所述第三绑带6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三粘扣带6-1;所述第三绑带6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二气囊6-2,所述第二气囊6-2通过缝纫贴合于所述第三绑带6的壁面固定;所述第一气囊3-2与所述第二气囊6-2通过连接管11实现连通;所述第四绑带7设置于所述后端垫 5的顶面一侧,并与所述第三绑带6相对设置,所述第四绑带7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垫5缝纫固定,所述第四绑带7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四粘扣带7-1;
所述底板1的顶面两侧呈镂空状,形成连接通孔1-1;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所述底板1 的顶面两侧,呈相对设置,每侧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底板1垂直固定设置,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底面通过螺栓贯穿所述连接通孔1-1,并配合螺母实现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底板1垂直固定;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顶端中心设有转轴孔8-1,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底端中心设有限位孔8-2;所述活动板9设置于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侧壁面,所述活动板9的侧壁面顶端设有固定轴9-1,所述固定轴9-1贯穿所述转轴孔8-1内转动,实现所述活动板9与所述支撑架8 转动;所述活动板9的侧壁面底端设有限位轴9-2,所述限位轴9-2贯穿所述限位孔8-2内滑动,实现所述活动板9与所述支撑架8限位转动;所述吊带10设置于两侧所述活动板9之间,所述吊带10的两侧与所述活动板9的底端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前端板、中端板和后端板,所述中端板的两端端面呈孔槽状结构,形成端板插槽;所述前端板的一端面设有前端插杆,所述前端插杆可插入对应所述端板插槽内,所述前端插杆与所述端板插槽呈摩擦限位,所述前端板与所述中端板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后端板的一端面设有后端插杆,所述后端插杆可插入对应所述端板插槽内,所述后端插杆与所述端板插槽呈摩擦限位,所述后端板与所述中端板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前端垫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的表面,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中端板的表面,所述后端垫设置于所述后端板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垫2与所述后端垫5均呈矩形块状结构;所述前凸垫2-1的形状呈矩形凸块状结构;所述后凸垫5-1的形状呈椭圆形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所述前端垫2与所述后端垫5之间,且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靠近于所述后端垫5处,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后端垫5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后端垫5至前端垫2的距离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的连接通孔1-1的数量为四个,呈两侧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通孔1-1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每个所述连接通孔1-1的两侧呈层台状结构,形成通孔滑槽1-2。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8包括立板8-3、滑板8-4和侧板8-5,所述立板8-3设置于所述滑板8-4的顶面一侧,并呈垂直固定;所述侧板8-5设置于所述立板8-3的侧壁面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侧所述侧板8-5的一侧与所述立板8-3垂直固定,每侧所述侧板8-5的底端与所述立板8-3垂直固定;所述滑板8-4的底端两侧呈凸块状结构,形成滑块8-6,所述滑块 8-6与所述滑板8-4固定设置,每侧所述滑块8-6嵌入顶侧所述通孔滑槽1-2内,所述滑块 8-6于所述通孔滑槽1-2内限位滑动,所述螺栓贯穿所述滑板8-4、滑块8-6,所述螺母嵌入底侧所述通孔滑槽1-2内,通过螺栓与螺母螺纹固定,实现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底板1限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8-2呈腰型孔结构,并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9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架8的宽度,每侧所述活动板9的底侧横向设有活动板底孔9-3,所述吊带10的两侧通过环绕于每个所述活动板底孔9-3内,并呈缝纫固定,实现所述吊带10与所述活动板9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
使用者通过将下肢平放于底板的顶面,下肢的小腿处搁置于吊带上,下肢通过吊带的作用处于悬空状态;膝盖的底侧设置于前端垫的前凸垫处,通过将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通过第一粘扣带、第二粘扣带的粘接固定,下肢限位于前端垫处,第一气囊贴合于膝盖处;脚跟的底侧设置于后端垫的后凸垫处,通过第三绑带与第四绑带通过第三粘扣带、第四粘扣带的粘接固定,下肢限位于后端垫处,第二气囊贴合于脚踝处;患者通过上抬脚跟,脚面处压动第二气囊,第二气囊内的空气通过连接管通入第一气囊内,第一气囊处于充盈状态,膝盖受压辅助进行下压且小腿于吊带上转动;接着患者上抬膝盖,膝盖压动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内的空气通过连接管通入第二气囊内,第二气囊处于充盈状态,脚跟处受压辅助进行下压且小腿于吊带上转动;通过上述方式患者的膝盖、脚踝处进行往复升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对两侧活动板的间距进行调节时,通过松开两支撑架的底端螺栓,并将滑块于通孔滑槽内滑动,调节好两支撑架的间距后,将螺栓与螺母进行锁紧,支撑架与底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进行复健用的运动垫,患者通过将下肢支撑于吊带上,并可将患者的膝盖、脚跟固定于运动垫上,患者通过自主的屈膝或上抬脚跟,对膝盖处或脚跟处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依次反复充盈,对膝盖、脚跟进行辅助下压,并配合吊带对患者下肢小腿处的抬升作用,使患者的下肢肌肉通过运动垫的辅助作用进行长拉伸作用,对肌肉形成良好的复健效果,并可通过自主操作便可实现完成此过程,装置的使用灵活便捷。
本实用新型针对于不同人群的腿部的粗细程度,可通过调节两支撑架的设置间距进行调节,满足不同下肢复健训练人群的使用舒适度,使装置具有灵活的使用性,使用范围广,且装置的调节过程简单高效。

Claims (8)

1.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前端垫(2)、第一绑带(3)、第二绑带(4)、后端垫(5)、第三绑带(6)、第四绑带(7)、支撑架(8)、活动板(9)、吊带(10)和连接管(11);
所述前端垫(2)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一端,所述前端垫(2)的顶面中心设有前凸垫(2-1);所述第一绑带(3)设置于所述前端垫(2)的顶面一侧,所述第一绑带(3)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垫(2)缝纫固定,所述第一绑带(3)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一粘扣带(3-1);所述第一绑带(3)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一气囊(3-2),所述第一气囊(3-2)通过缝纫贴合于所述第一绑带(3)的壁面固定;所述第二绑带(4)设置于所述前端垫(2)的顶面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绑带(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绑带(4)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垫(2)缝纫固定,所述第二绑带(4)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二粘扣带(4-1);
所述后端垫(5)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一端,所述后端垫(5)的顶面中心设有后凸垫(5-1);所述第三绑带(6)设置于所述后端垫(5)的顶面一侧,所述第三绑带(6)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垫(5)缝纫固定,所述第三绑带(6)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三粘扣带(6-1);所述第三绑带(6)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二气囊(6-2),所述第二气囊(6-2)通过缝纫贴合于所述第三绑带(6)的壁面固定;所述第一气囊(3-2)与所述第二气囊(6-2)通过连接管(11)实现连通;所述第四绑带(7)设置于所述后端垫(5)的顶面一侧,并与所述第三绑带(6)相对设置,所述第四绑带(7)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垫(5)缝纫固定,所述第四绑带(7)的一端侧壁面设有第四粘扣带(7-1);
所述底板(1)的顶面两侧呈镂空状,形成连接通孔(1-1);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两侧,呈相对设置,每侧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底板(1)垂直固定设置,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底面通过螺栓贯穿所述连接通孔(1-1),并配合螺母实现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底板(1)垂直固定;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顶端中心设有转轴孔(8-1),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底端中心设有限位孔(8-2);所述活动板(9)设置于每侧所述支撑架(8)的侧壁面,所述活动板(9)的侧壁面顶端设有固定轴(9-1),所述固定轴(9-1)贯穿所述转轴孔(8-1)内转动,实现所述活动板(9)与所述支撑架(8)转动;所述活动板(9)的侧壁面底端设有限位轴(9-2),所述限位轴(9-2)贯穿所述限位孔(8-2)内滑动,实现所述活动板(9)与所述支撑架(8)限位转动;所述吊带(10)设置于两侧所述活动板(9)之间,所述吊带(10)的两侧与所述活动板(9)的底端固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包括前端板(1-3)、中端板(1-4)和后端板(1-5),所述中端板(1-4)的两端端面呈孔槽状结构,形成端板插槽(1-6);所述前端板(1-3)的一端面设有前端插杆(1-7),所述前端插杆(1-7)可插入对应所述端板插槽(1-6)内,所述前端插杆(1-7)与所述端板插槽(1-6)呈摩擦限位,所述前端板(1-3)与所述中端板(1-4)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后端板(1-5)的一端面设有后端插杆(1-8),所述后端插杆(1-8)可插入对应所述端板插槽(1-6)内,所述后端插杆(1-8)与所述端板插槽(1-6)呈摩擦限位,所述后端板(1-5)与所述中端板(1-4)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前端垫(2)设置于所述前端板(1-3)的表面,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所述中端板(1-4)的表面,所述后端垫(5)设置于所述后端板(1-5)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垫(2)与所述后端垫(5)均呈矩形块状结构;所述前凸垫(2-1)的形状呈矩形凸块状结构;所述后凸垫(5-1)的形状呈椭圆形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所述前端垫(2)与所述后端垫(5)之间,且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靠近于所述后端垫(5)处,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后端垫(5)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后端垫(5)至前端垫(2)的距离的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连接通孔(1-1)的数量为四个,呈两侧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通孔(1-1)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每个所述连接通孔(1-1)的两侧呈层台状结构,形成通孔滑槽(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包括立板(8-3)、滑板(8-4)和侧板(8-5),所述立板(8-3)设置于所述滑板(8-4)的顶面一侧,并呈垂直固定;所述侧板(8-5)设置于所述立板(8-3)的侧壁面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侧所述侧板(8-5)的一侧与所述立板(8-3)垂直固定,每侧所述侧板(8-5)的底端与所述立板(8-3)垂直固定;所述滑板(8-4)的底端两侧呈凸块状结构,形成滑块(8-6),所述滑块(8-6)与所述滑板(8-4)固定设置,每侧所述滑块(8-6)嵌入顶侧所述通孔滑槽(1-2)内,所述滑块(8-6)于所述通孔滑槽(1-2)内限位滑动,所述螺栓贯穿所述滑板(8-4)、滑块(8-6),所述螺母嵌入底侧所述通孔滑槽(1-2)内,通过螺栓与螺母螺纹固定,实现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底板(1)限位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8-2)呈腰型孔结构,并呈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9)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架(8)的宽度,每侧所述活动板(9)的底侧横向设有活动板底孔(9-3),所述吊带(10)的两侧通过环绕于每个所述活动板底孔(9-3)内,并呈缝纫固定,实现所述吊带(10)与所述活动板(9)固定。
CN202120147046.1U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Active CN215427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7046.1U CN21542716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7046.1U CN21542716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7164U true CN215427164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7046.1U Active CN21542716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7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6698A (en) Ankle exercise system
US7261679B2 (en) Runner training and exercise device
US8403817B2 (en) Portable foot and ankle exercise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0601836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tre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US3524643A (en) Apparatus for foot and ankle exercise
US4795148A (en) Combination of antistasis devices
US20150196789A1 (en) Hamstrong prosthetic hamstring/ post chain brace
CN108771607B (zh) 一种产后盆骨底肌肉修复训练器材
US11097142B2 (en) Exercise device
US20200197743A1 (en) Stre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tretching
CN211485579U (zh) 一种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功能的分指板
CN107715369A (zh) 一种组合式健身器材
CN215427164U (zh) 一种下肢肌肉运动垫
US20040198570A1 (en) Therapy cushion for use with blood pressure cuff
CN210872812U (zh) 一种产妇腿部护理锻炼装置
US20090239723A1 (en) Foot Harness to Aid Athletic Stretching Exercises
CN114832311B (zh) 一种用于髋关节的外展训练装置
US20150094632A1 (en) Apparatus for sacro-lumbar back support, reduction of load on vertebrae discs and stimulation of circulation and muscles through axial tensioning exercises
CN212651287U (zh) 一种手摇脚踏健腰瘦身康复器
CN109289160B (zh) 一种骨科用下肢锻炼康复装置
US5411456A (en) Foot cradle exercise apparatus
KR100603746B1 (ko) 신체를 상하 양측으로 동시 견인하는 스트레칭운동 및 물리치료용 장치
US4361322A (en) Body stretching exerciser
CN219110764U (zh) 一种下肢多用肌力训练器
CN215193474U (zh) 一种妇科术后患者的卧床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