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4225U -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4225U
CN215424225U CN202121990745.9U CN202121990745U CN215424225U CN 215424225 U CN215424225 U CN 215424225U CN 202121990745 U CN202121990745 U CN 202121990745U CN 215424225 U CN215424225 U CN 215424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heating
steam outlet
main body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07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叶锋
张涛
刘锦森
刘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07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4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4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4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加热装置应用于蒸汽烤箱,对蒸汽进行再加热,其包括壳体、通汽管组件以及发热体,通汽管组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通汽管组件具有贯穿出所述壳体的用于引进蒸汽的进汽嘴和贯穿出所述壳体的用于排出蒸汽的出汽嘴,所述出汽嘴至少包括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汽嘴和第二出汽嘴;所述发热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用于对流经所述通汽管组件的蒸汽进行加热。本技术方案使得蒸汽多方位多范围的进入加热腔,提高了蒸汽在加热腔中扩散量、扩散速度、扩散方向以及扩散均匀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汽烤箱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背景技术
蒸汽烤箱通过蒸汽来使烤箱腔体内的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加热食品的功能。目前蒸汽烤箱在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后,还会通过加热装置对蒸汽进行再次加热,以降低蒸汽含水率和提高蒸汽温度。但是现有的蒸汽烤箱还存在加热不均匀、加热速度慢的问题,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烤箱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根据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
通汽管组件,通汽管组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通汽管组件具有贯穿出所述壳体的用于引进蒸汽的进汽嘴和贯穿出所述壳体的用于排出蒸汽的出汽嘴,所述出汽嘴至少包括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汽嘴和第二出汽嘴;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用于对流经所述通汽管组件的蒸汽进行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汽嘴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汽嘴连通的第一进汽嘴和与所述第二出汽嘴连通的第二进汽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汽管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通汽管和第二通汽管,所述第一通汽管包括第一管主体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一管主体两端的所述第一进汽嘴和所述第一出汽嘴;所述第二通汽管包括第二管主体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二管主体两端的所述第二进汽嘴和所述第二出汽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主体环绕所述发热体,且所述第一管主体呈螺旋状;所述第二管主体环绕所述发热体,且所述第二管主体呈螺旋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汽嘴、所述第二进汽嘴均位于所述第一出汽嘴和所述第二出汽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汽嘴的外壁面凸起形成第一卡紧部,所述第一卡紧部用于与蒸汽装置卡紧连接;所述第二进汽嘴的外壁面凸起形成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二卡紧部用于与蒸汽装置卡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形成有第一螺纹孔的第一固定件和形成有第二螺纹孔的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出汽嘴远离所述第一管主体的一端形成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用于螺旋进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出汽嘴远离所述第二管主体的一端形成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用于螺旋进所述第二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汽嘴靠近所述第一管主体的一端凸起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出汽嘴靠近所述第二管主体的一端凸起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以形成另一夹持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段上的第一密封环和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段上的第二密封环,且所述第一密封环夹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夹设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温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烤箱,包括具有加热腔的箱体、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装置以及连通在所述蒸汽装置与所述加热腔之间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第一方面所述的加热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汽嘴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汽嘴连通的第一进汽嘴和与所述第二出汽嘴连通的第二进汽嘴;
所述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和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的出汽组件,所述出汽组件至少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汽嘴连通的第一出汽管和用于与所述第二进汽嘴连通的第二出汽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蒸汽通过进汽嘴扩散进通汽管组件后,发热体工作对通汽管组件内的蒸汽进行再次加热;由于出汽嘴至少包括第一出汽嘴和第二出汽嘴,且第一出汽嘴和第二出汽嘴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因此,被再加热的蒸汽会通过第一出汽嘴和第二出汽嘴分成两路排进蒸汽烤箱的加热腔中,从而使得蒸汽多方位多范围的进入加热腔,提高了蒸汽在加热腔中扩散量、扩散速度、扩散方向以及扩散均匀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汽烤箱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蒸汽烤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蒸汽烤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蒸汽烤箱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蒸汽烤箱;10、箱体;11、主箱体;111、加热腔;112、第一通孔;113、第二通孔;114、连接柱;12、炉门;20、蒸汽装置;21、蒸汽发生器;22、进水组件;23、出汽组件;231、第一出汽管;232、第二出汽管;233、第三出汽管;30、加热装置;31、壳体;311、固定部;312、连接孔;32、通汽管组件;321、第一通汽管;3211、第一管主体;3212、第一进汽嘴;32121、第一卡紧部;3213、第一出汽嘴;32131、第一螺纹段;32132、第一限位部;322、第二通汽管;3221、第二管主体;3222、第二进汽嘴;32221、第二卡紧部;3223、第二出汽嘴;32231、第二螺纹段;32232、第二限位部;33、发热体;331、发热部;332、第一隔热部;333、第二隔热部;334、正极端;335、负极端;34、固定组件;341、第一固定件;342、第二固定件;35、密封组件;351、第一密封环;352、第二密封环;36、温度传感器;40、水箱;5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烤箱100,蒸汽烤箱100包括具有加热腔111的箱体10、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装置20以及连通在蒸汽装置20与加热腔111之间的加热装置30,因此,蒸汽装置20产生的蒸汽会先经过加热装置30再排入加热腔111中,通过加热装置30对蒸汽进行再加热,可以提高蒸汽的温度、降低蒸汽的含水率,达到良好的加热效果。
其中,箱体10包括主箱体11和与主箱体11活动连接的炉门12,炉门12用于打开加热腔111以取放食品和封合加热腔111以进行加热。
参见图2和图3,蒸汽烤箱100还包括用于储存水的水箱40,蒸汽装置20包括蒸汽发生器21、进水组件22以及出汽组件23,进水组件22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1连通,进水组件22的另一端与水箱40连通;出汽组件23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1连通,出汽组件23的另一端与加热装置30连通;通过进水组件22将水引进蒸汽发生器21,蒸汽发生器21开始工作将水进行加热成蒸汽,蒸汽再通过出汽组件23扩散至加热装置30中,以实现加热装置30对蒸汽的再加热。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蒸汽烤箱100还包括连接件50,连接件50用于将进水组件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水箱40上,以保证进水组件22与水箱40的稳定连通。
参见图5-图7,加热装置30包括壳体31、通汽管组件32以及发热体33,通汽管组件32收容在壳体31内,通汽管组件32具有贯穿出壳体31的用于引进蒸汽的进汽嘴和贯穿出壳体31的用于排出蒸汽的出汽嘴,出汽嘴至少包括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发热体33收容于壳体31内,发热体33用于对流经通汽管组件32的蒸汽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中,蒸汽通过进汽嘴扩散进通汽管组件32后,发热体33工作对通汽管组件32内的蒸汽进行再次加热;由于出汽嘴至少包括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且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因此,被再加热的蒸汽会通过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分成两路排进蒸汽烤箱100的加热腔111中,从而使得蒸汽多方位多范围的进入加热腔111,提高了蒸汽在加热腔111中扩散量、扩散速度、扩散方向以及扩散均匀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汽烤箱100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在一种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壳体31还形成有固定部311,固定部311用于与箱体10固定连接。
具体地,固定部311形成有连接孔312,结合图3,箱体10的外壁凸起形成连接柱114,将连接柱114插接进连接孔312中,从而将壳体31设置在箱体10的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实际的蒸汽排入需要进行调整;此外,出汽嘴还可以包括第三出汽嘴、第四出汽嘴……即出汽嘴的具体数量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蒸汽排入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汽嘴至少包括与第一出汽嘴3213连通的第一进汽嘴3212和与第二出汽嘴3223连通的第二进汽嘴3222,因此,通汽管组件32至少具有两条加热路径,分别是从第一进汽嘴3212到第一出汽嘴3213之间的加热路径和从第二进汽嘴3222到第二出汽嘴3223之间的加热路径,从而提高了加热装置30引入蒸汽的引入速度,提高蒸汽的产生速度。
在一种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通汽管组件32至少包括第一通汽管321和第二通汽管322,第一通汽管321包括第一管主体3211以及连通在第一管主体3211两端的第一进汽嘴3212和第一出汽嘴3213;第二通汽管322包括第二管主体3221以及连通在第二管主体3221两端的第二进汽嘴3222和第二出汽嘴3223。即第一通汽管321的第一进汽嘴3212贯穿壳体31以和蒸汽装置20连通,第一通汽管321的第一出汽嘴3213贯穿出壳体31以和箱体10的加热腔111连通;第二通汽管322的第二进汽嘴3222贯穿出壳体31以和蒸汽装置20连通,第二通汽管322的第二出汽嘴3223贯穿出壳体31以和箱体10的加热腔11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主体3211、第一进汽嘴3212、第一出汽嘴3213、第二管主体3221、第二进汽嘴3222以及第二出汽嘴3223均呈中空的管状,以保证连通效果。
其中,第一进汽嘴3212与第一管主体3211可呈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呈分体式结构;第一出汽嘴3213与第一管主体3211可呈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呈分体式结构;第二进汽嘴3222与第二管主体3221可呈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呈分体式结构;第二出汽嘴3223与第二管主体3221可呈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呈分体式结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一管主体3211环绕发热体33,通过第一管主体3211环绕发热体33的方式,使得第一管主体3211可以充分吸收发热体33周侧散发出来的热量;且第一管主体3211呈螺旋状,从而可以加长第一管主体3211的加热路径。
此外,第一管主体3211的螺旋间距为零,即第一管主体3211呈无缝的紧密螺旋状,一方面减小第一管主体3211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集中第一管主体3211接收的热量,避免因螺旋缝隙的存在而导致第一管主体3211的热量流失。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二管主体3221环绕发热体33,通过第二管主体3221环绕发热体33的方式,使得第二管主体3221可以充分吸收发热体33周侧散发出来的热量;且第二管主体3221呈螺旋状,从而可以加长第二管主体3221的加热路径。
此外,第二管主体3221的螺旋间距为零,即第二管主体3221呈无缝的紧密螺旋状,一方面减小第二管主体3221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集中第二管主体3221接收的热量,避免因螺旋缝隙的存在而导致第二管主体3221的热量流失。
参见图6,第一进汽嘴3212、第二进汽嘴3222均位于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之间。即第一进汽嘴3212和第二进汽嘴3222相互靠近,便于实现第一进汽嘴3212、第二进汽嘴3222与出汽组件23的同步连通;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分别位于通汽管组件32的相对两端,以在限定条件下加大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之间的距离,使得蒸汽可以多方位大范围的排入加热腔111,加大蒸汽量。
参见图6和图7,发热体33包括发热部331、第一隔热部332、第二隔热部333、正极端334以及负极端335,发热部331呈U型结构,第一隔热部332的一端与发热部331的一端连接,第一隔热部332的另一端与正极端334连接;第二隔热部333的一端与发热部3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隔热部333的另一端与负极端335连接。
其中,发热部331呈U型结构,使得正极端334和负极端335沿同一方向贯穿出壳体31,从而可以从同一方向实现实现正极端334和负极端335的电连接,避免不同方向的电连接而导致连接导线杂乱。
第一隔热部332将发热部331与正极端334间隔开第二隔热部333将发热部331与负极端335间隔开,避免热量外散和确保使用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汽管321和第二通汽管322均绕设在发热部331的外周,保证第一通汽管321和第二通汽管322均位于发热部331的加热范围内,保证从第一出汽嘴3213和第二出汽嘴3223引出的蒸汽的温度基本一致,保证加热效果。同时,U型状的发热部331确保了自身相对第一通汽管321、第二通汽管322的发热面积,保证对蒸汽的二次加热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7,第一进汽嘴3212的外壁面凸起形成第一卡紧部32121,第一卡紧部32121用于与蒸汽装置20卡紧连接;第二进汽嘴3222的外壁面凸起形成第二卡紧部32221,第二卡紧部32221用于与蒸汽装置20卡紧连接。
结合图3,对应地,蒸汽装置20的出汽组件23包括均与蒸汽发生器21连通的第一出汽管231和第二出汽管232,第一卡紧部32121卡紧进第一出汽管231,从而实现第一进汽嘴3212与蒸汽发生器21的密封连通;第二卡紧部32221卡紧进第二出汽管232,从而实现第二进汽嘴3222与蒸汽发生器21的密封连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出汽组件23还包括第三出汽管233,第三出汽管233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1连通,另一端则用于与第一出汽管231、第二出汽管232连通,即第一出汽管231、第二出汽管232以及第三出汽管233呈Y型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加热装置30还包括固定组件34,固定组件34包括形成有第一螺纹孔的第一固定件341和形成有第二螺纹孔的第二固定件342;第一出汽嘴3213远离第一管主体3211的一端形成第一螺纹段32131,第一螺纹段32131用于螺旋进第一螺纹孔;第二出汽嘴3223远离第二管主体3221的一端形成第二螺纹段32231;第二螺纹段32231用于螺旋进第二螺纹孔。
具体地,箱体10形成有与加热腔111连通的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3,第一固定件341位于加热腔111内,第一通汽管321位于加热腔111外,第一通汽管321的第一螺纹段32131会穿过第一通孔112螺旋进第一固定件341的第一螺纹孔,具体结合图4,从而确保第一通汽管321的第一出汽嘴3213会导进加热腔111中,确保第一通汽管321与加热腔111的连通;第二固定件342位于加热腔111内,第二通汽管322位于加热腔111外,第二通汽管322的第二螺纹段32231穿过第二通孔113螺旋进第二固定件342的第二螺纹孔内,从而确保第二通汽管322的第二出汽嘴3223会导进加热腔111中,确保第二通汽管322与加热腔111的连通。
进一步地,参见图7,第一出汽嘴3213靠近第一管主体3211的一端凸起形成第一限位部32132,第一限位部32132用于与第一固定件341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夹持空间,因此,箱体10临近第一通孔112的壁体会被夹设在该夹持空间内,通过第一限位部32132与第一固定件341的抵接在箱体10上的相对限制,具体结合图4,即避免了第一出汽嘴3213会移出加热腔111,也限制了第一出汽嘴3213导进加热腔111的长度,保证了第一通汽管321与箱体10之间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
参加图7,第二出汽嘴3223靠近第二管主体3221的一端凸起形成第二限位部32232,第二限位部32232用于与第二固定件342相对设置以形成另一夹持空间,因此,箱体10临近第二通孔113的壁体会被夹设在该夹持空间内,通过第二限位部32232与第二固定件342的抵接在箱体10上的相对限制,即避免了第二出汽嘴3223会移出加热腔111也限制了第二出汽嘴3223导进加热腔111的长度,保证了第二通汽管322与箱体10之间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加热装置30还包括密封组件35,密封组件35包括套设在第一螺纹段32131上的第一密封环351和套设在第二螺纹段32231上的第二密封环352,且第一密封环351夹设在第一限位部32132和第一固定件341之间,第二密封环352夹设在第二限位部32232和第二固定件342之间。
具体地,参见图4,当将第一通汽管321与加热腔111连通时,箱体10临近第一通孔112的壁体夹设在第一固定件341和第一限位部32132之间,第一密封环351夹设在第一限位部32132与箱体10之间,从而实现第一通汽管321与加热腔111的密封连通。
当将第二通汽管322与加热腔111连通时,箱体10临近第二通孔113的壁体夹设在第二固定件342与第二限位部32232之间,第二密封环352夹设在第一限位部32132与箱体10之间,从而实现第二通汽管322与加热腔111的密封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7,加热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31上的温度传感器36,温度传感器36用于检测壳体31的温度,从而可以侧面检测出经过加热装置30的蒸汽的升温程度,进行实时反馈。
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加热装置,应用于蒸汽烤箱,对蒸汽进行再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通汽管组件,通汽管组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通汽管组件具有贯穿出所述壳体的用于引进蒸汽的进汽嘴和贯穿出所述壳体的用于排出蒸汽的出汽嘴,所述出汽嘴至少包括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汽嘴和第二出汽嘴;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用于对流经所述通汽管组件的蒸汽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嘴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汽嘴连通的第一进汽嘴和与所述第二出汽嘴连通的第二进汽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汽管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通汽管和第二通汽管,所述第一通汽管包括第一管主体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一管主体两端的所述第一进汽嘴和所述第一出汽嘴;所述第二通汽管包括第二管主体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二管主体两端的所述第二进汽嘴和所述第二出汽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主体环绕所述发热体,且所述第一管主体呈螺旋状;所述第二管主体环绕所述发热体,且所述第二管主体呈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汽嘴、所述第二进汽嘴均位于所述第一出汽嘴和所述第二出汽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汽嘴的外壁面凸起形成第一卡紧部,所述第一卡紧部用于与蒸汽装置卡紧连接;所述第二进汽嘴的外壁面凸起形成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二卡紧部用于与蒸汽装置卡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形成有第一螺纹孔的第一固定件和形成有第二螺纹孔的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出汽嘴远离所述第一管主体的一端形成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用于螺旋进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出汽嘴远离所述第二管主体的一端形成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用于螺旋进所述第二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汽嘴靠近所述第一管主体的一端凸起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出汽嘴靠近所述第二管主体的一端凸起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以形成另一夹持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段上的第一密封环和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段上的第二密封环,且所述第一密封环夹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夹设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温度。
11.一种蒸汽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加热腔的箱体、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装置以及连通在所述蒸汽装置与所述加热腔之间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汽嘴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汽嘴连通的第一进汽嘴和与所述第二出汽嘴连通的第二进汽嘴;
所述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和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的出汽组件,所述出汽组件至少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汽嘴连通的第一出汽管和用于与所述第二进汽嘴连通的第二出汽管。
CN202121990745.9U 2021-08-23 2021-08-23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Active CN215424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0745.9U CN215424225U (zh) 2021-08-23 2021-08-23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0745.9U CN215424225U (zh) 2021-08-23 2021-08-23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4225U true CN215424225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9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0745.9U Active CN215424225U (zh) 2021-08-23 2021-08-23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4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7733B (zh) 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
CN215424225U (zh) 加热装置及蒸汽烤箱
CN213019576U (zh)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CN20569569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0975290U (zh) 一种出汽稳定的蒸汽发生器
KR20120025150A (ko) 과열증기 발생기
CN104033980B (zh)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暖器
CN204043118U (zh)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暖器
CN111854147A (zh) 加热系统
CN212408609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器具
CN218063629U (zh) 一种即热式出水龙头
CN216059183U (zh) 雾化器
CN216080331U (zh) 一种进水管及热水器
CN219371510U (zh) 一种高可靠性复合连接组件
CN219693583U (zh) 一种热水器
CN215075532U (zh) 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CN220713641U (zh) 烹饪器具
CN216876091U (zh) 蒸汽发生装置和料理机
CN214619466U (zh) 蒸汽发生器及加热设备
CN215837549U (zh) 用于护发器具的附件
CN218442758U (zh) 一种新型大功率速热小水箱
CN213488369U (zh) 即热型饮水机
CN221098579U (zh) 一种管道式蒸汽发生器
CN215777350U (zh) 一种饮水机
CN212511063U (zh) 挂烫机及蒸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