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0714U -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0714U
CN215420714U CN202122114493.XU CN202122114493U CN215420714U CN 215420714 U CN215420714 U CN 215420714U CN 202122114493 U CN202122114493 U CN 202122114493U CN 215420714 U CN215420714 U CN 215420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harging
seat
hang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144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龙
刘玉诚
陈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144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0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0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0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包括:挂件,具有两个可形变的端部;两个耳机座,分别设于所述挂件的两个所述端部,每个所述耳机座均包括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槽;其中,两个耳机座之间可分离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挂件的端部设为可形变结构,且两个耳机座之间可分离连接,从而能够通过两个耳机座相互连接以闭合开口,避免运动过程中因运动幅度过大而导致挂件跌落,使挂件能够稳定地保持于佩戴位置,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全民运动健身的发展,颈挂式蓝牙耳机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颈挂式蓝牙耳机包括能够套在脖子上的挂件,运动时将该挂件挂于颈部,再将蓝牙耳机连接于挂件上,以确保在运动的过程中蓝牙耳机不会因为晃动而掉落。
现有的颈挂式蓝牙耳机采用挂绳或U型结构的塑料件作为挂件,虽然颈挂式蓝牙耳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现有的颈挂式蓝牙耳机仍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无论是U型结构的挂件还是绳式的挂件,在运动过程中均容易从颈部脱离并跌落,导致耳机损坏,因此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颈挂式蓝牙耳机在运动过程中均容易从颈部脱离并跌落,导致耳机损坏,因此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包括:
挂件,具有两个可形变的端部;
两个耳机座,分别设于所述挂件的两个所述端部,每个所述耳机座均包括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槽;
其中,两个耳机座之间可分离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耳机座的所述容纳槽中均设有磁吸部,所述耳机与所述耳机座通过所述磁吸部构成磁吸连接;
每个所述磁吸部包括至少一个磁吸件,两个所述磁吸部之间磁吸连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耳机座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定位公端和定位母端,两个所述耳机座连接时,所述定位公端与所述定位母端配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位公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出于所述耳机座的侧表面设置;
所述定位母端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槽或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挂件上设有收纳卡扣。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内设有限位件;
当耳机于所述容纳槽中置入到位时,所述限位件阻止所述耳机从所述容纳槽中脱出。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开设有避让孔;
当耳机于所述容纳槽中置入到位时,耳机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耳机的第二部分由所述避让孔穿出;
其中,所述避让孔的孔缘形成用于限位所述耳机的第一部分的所述限位件。
可选地,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充电部,所述挂件内设有连接充电部的导电线;
所述耳机座内设有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连接所述导电线的一端,所述充电部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充电部包括:
连接所述导电线的第一充电座,所述第一充电座设有第一充电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充电端连接的电池和指示灯;
与所述第一充电座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充电座,所述第二充电座内设有第二充电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充电端连接的充电接口;
所述第一充电座与所述第二充电座连接时,所述第一充电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充电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充电座的凹陷槽;
所述第一充电端和第二充电端分别为充电公座或充电母座,或,
所述第一充电端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分别为充电触点和充电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以及容纳于所述挂式耳机连接组件的容纳槽内的耳机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通过将挂件的端部设为可形变结构,且两个耳机座之间可分离连接,从而能够通过两个耳机座相互连接以闭合开口,避免运动过程中因运动幅度过大而导致挂件跌落,使挂件能够稳定地保持于佩戴位置,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0、挂件;11、收纳卡扣;20、耳机座;21、容纳槽;22、磁吸件;23、充电端子;24、避让孔;241、限位件;30、充电部;31、第一充电座;311、凹陷槽;32、第二充电座;321、充电接口;40、耳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的颈挂式蓝牙耳机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无论是U型结构的挂件还是绳式的挂件,在运动过程中均容易从颈部脱离并跌落,导致耳机损坏,因此用户体验较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包括:
挂件10,具有两个可形变的端部;
两个耳机座20,分别设于挂件10的两个端部,每个耳机座20均包括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槽21;
其中,两个耳机座20之间可分离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挂件10的端部设为可形变结构,且两个耳机座20之间可分离连接,从而能够通过两个耳机座20相互连接以闭合开口,避免运动过程中因动作幅度过大而导致挂件10跌落,使挂件10能够稳定地保持于佩戴位置,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当挂件10的总长度调整合适时,可以佩戴于颈部,还可以作为手环或手绳佩戴于手腕处。使用时,将挂件10佩戴于所需位置,并使两个耳机座20相互连接以闭合挂件10的开口,从而使得挂件10能够稳定地保持于所佩戴的位置,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因脱落而跌落在地导致的耳机损坏。
本实施例中,每个耳机座20的容纳槽21中均设有磁吸部耳机通过该磁吸部与耳机座20实现磁吸连接,能够有效提高耳机与耳机座20之间的装拆效率,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具体地,该磁吸部设于容纳槽21的槽底,当挂件10处于悬挂状态时,该磁吸部对耳机形成大致沿水平方向的磁力牵附,从而避免耳机脱离该容纳槽21。
进一步地,每个磁吸部由至少一个磁吸件22构成,两个磁吸部之间的磁吸作用形成两个耳机座20之间的磁吸连接,进而实现两个耳机座20之间的可分离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每个磁吸部仅包括一个磁吸件22时,可以使磁吸部尽量设置于所在的耳机座20靠近于另一个耳机座20的一侧,并使两个耳机座20中的磁吸部的磁极设为相反,两个耳机与两个耳机座20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适用于需要区分左右耳机的应用场景;
当每个磁吸部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磁吸件22时,可以使两个磁吸部中相对的两个磁吸件22的磁极设为相反,形成两个耳机座20之间的并排吸附,在实际运用时,使两个磁吸部中各磁吸件22的排列顺序和位置相同即可实现,则两个耳机与两个耳机座20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此时适用于不需要区分左右耳机的应用场景。
另外,两个耳机座20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插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也还可以是其它未列举但同样可以实现两个耳机座20之间可分离或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
优选地,两个耳机座20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定位公端和定位母端,两个耳机座20磁吸连接时,通过定位公端与定位母端的配合连接,能够实现两个耳机座20之间的准确对位,使得两个耳机座20的结合侧部齐平,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两个耳机座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定位公端设有定位部,定位部凸出于耳机座20的侧表面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为条形的定位凸条,定位母端设有与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槽;通过将定位部嵌合于定位槽内,能够形成具有方向限定的限位结构,限制两个耳机座20之间形成相对旋转;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为柱状结构的定位柱,定位母端则设有与该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孔;由于定位柱较定位凸条具有一定的长度,能够在两个耳机座20之间发生背向运动而形成一定间距时仍保持二者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挂件10的佩戴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该挂件10可以为具有一定硬度的U型结构(如塑料件),仅在端部设置可形变的端部以实现两个耳机座20之间的连接;挂件10也可以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绳体,该绳体可以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也可以由柔性编织物编制而成。柔性的绳体具有较高的柔软度,除了能够任意弯折以实现收纳外,还能够在佩戴时更为贴合人体,并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对人体的磕碰,因此提高了佩戴时的舒适度。
挂件10上设有收纳卡扣11,该收纳卡扣11用于在挂件10呈弯折状态时实现挂件10两端的收纳。
其中,收纳卡扣11包括一连接部,连接部的两侧边弯折形成具有开口的收纳通槽,挂件10的两个可形变的端部穿设于该收纳通槽内。考虑到收纳卡扣11与挂件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将收纳卡扣11的其中一个收纳通槽与挂件10的其中一个可形变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个收纳通槽则与另一个可形变的端部滑动连接,借此调整折叠位置和折叠形态。
使用时,将挂件10的两个可形变的端部分别卡入两个收纳通槽内,当收纳通槽足够大时,能够容纳经多次折叠形成的条状组合,从而将挂件10稳定保持于折叠状态。同时,通过使收纳卡扣11相对于可形变的端部滑动,能够调整折叠位置和折叠形态,使挂件10能够适用于挂脖式佩戴或绕手式佩戴,从而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为了确保耳机与耳机座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容纳槽21内设有限位件241;当耳机容纳于容纳槽21中置入到位时,该限位件241能够阻止耳机从容纳槽21中脱出。
进一步地,容纳槽21的槽壁开设有避让孔24;当耳机于容纳槽21中置入到位时,耳机的第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1内,耳机的第二部分由避让孔24穿出;避让孔24的孔缘形成止口结构,用于限位耳机的第一部分的限位件241。
可以理解的是,耳机为杆式耳机时,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头部和杆部,杆部相对于耳机头部的宽度更小,此时耳机头部(设有入耳部)为第一部分,杆部为第二部分;当耳机不具有杆部时,耳机头部的本体则为第一部分,较耳机头部的本体宽度更小的入耳部则为第二部分。
基于此,耳机座20只需要设置用于容纳耳机的第一部分的结构即可,耳机的第二部分由避让孔24穿出,能够有效地减小耳机座20的体积;同时,利用耳机座20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宽度差异,使避让孔24的孔缘形成限位件241,不需要额外增加限位结构即能够将耳机稳定地保持在容纳槽21中,从而在进一步减小耳机座20体积、降低耳机座20的重量的同时,达到确保耳机与耳机座20之间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另外,限位件还可以是沿容纳槽21底部的边沿向槽口中心延伸的止口结构,能够对耳机形成侧向的支撑,从而限制耳机从容纳槽21中脱出。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挂式耳机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充电部30,充电部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挂件10,挂件10内设有连接充电部30的导电线;其中,耳机座20内设有充电端子23,充电端子23连接导电线的一端,充电部30连接导电线的另一端,通过使充电部30连接外接电源,即能够实现对置于耳机座20内的耳机的充电。
具体地,充电端子23可以是充电柱,也可以是充电触点;考虑到耳机的佩戴舒适度,本实施例中将充电柱作为该充电端子23。
本实施例中,充电部30包括:
连接导电线的一端的第一充电座31,该第一充电座31设有第一充电端,以及与第一充电端连接的电池和指示灯;与第一充电座3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充电座32,第二充电座32内设有第二充电端,以及与第二充电端连接的充电接口321。
其中,第一充电座31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充电座32的凹陷槽311;第一充电座31与第二充电座32连接时,第一充电端连接第二充电端。
通过将充电部30拆分为第一充电座31和第二充电座32,并使二者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能够在佩戴时将具有充电接口321的部分分离开来,仅保留用于为耳机供电的必要部件,有利于进一步减小佩戴过程中挂件10的体积和重量。
其中,第一充电端和第二充电端分别为充电公座或充电母座,或者,第一充电端和第二充电端分别为充电触点和充电柱。
请再次参考图2,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如上任一项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以及容纳于挂式耳机连接组件的容纳槽21内的耳机本体40。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挂件,具有两个可形变的端部;
两个耳机座,分别设于所述挂件的两个所述端部,每个所述耳机座均包括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槽;
其中,两个耳机座之间可分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耳机座的所述容纳槽中均设有磁吸部,所述耳机与所述耳机座通过所述磁吸部构成磁吸连接;
每个所述磁吸部包括至少一个磁吸件,两个所述磁吸部之间磁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机座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定位公端和定位母端,两个所述耳机座连接时,所述定位公端与所述定位母端配合连接;
所述定位公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出于所述耳机座的侧表面设置;
所述定位母端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槽或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上设有收纳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有限位件;
当耳机于所述容纳槽中置入到位时,所述限位件阻止所述耳机从所述容纳槽中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开设有避让孔;
当耳机于所述容纳槽中置入到位时,耳机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耳机的第二部分由所述避让孔穿出;
其中,所述避让孔的孔缘形成用于限位所述耳机的第一部分的所述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充电部,所述耳机座内设有充电端子;
所述挂件内设有连接所述充电部和所述充电端子的导电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包括:
连接所述导电线的第一充电座,所述第一充电座设有第一充电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充电端连接的电池和指示灯;
与所述第一充电座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充电座,所述第二充电座内设有第二充电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充电端连接的充电接口;
所述第一充电座与所述第二充电座连接时,所述第一充电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充电座的凹陷槽;
所述第一充电端和第二充电端分别为充电公座或充电母座,或,
所述第一充电端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分别为充电触点和充电柱。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挂式耳机连接组件,以及容纳于所述挂式耳机连接组件的容纳槽内的耳机本体。
CN202122114493.XU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Active CN215420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4493.XU CN215420714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4493.XU CN215420714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0714U true CN215420714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4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14493.XU Active CN215420714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0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13810U (zh) 骨传导耳机
US20200221212A1 (en) Earbud Charging Case
US9059777B2 (en) Lanyard
CN105578335A (zh) 一种双无线耳机
CN111698604A (zh) 一种安装于眼镜上的音频设备
CN210954518U (zh) 一种可拆分的真无线蓝牙耳机眼镜
CN215420714U (zh)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CN210274480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1089901U (zh) 一种便于佩戴防掉落的蓝牙耳机
CN111464909A (zh) 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
CN110784794A (zh) 适于运动的磁吸式充电tws耳机
CN213423631U (zh) 接头卡固结构及智能眼镜
CN210075541U (zh) 一种磁吸挂耳式自适应佩戴的接收装置
CN210469695U (zh) 耳机
CN209526842U (zh) 一种带摄像的骨传导耳机
CN212623412U (zh) 一种智能蓝牙眼镜
CN213906896U (zh) 终端设备及蓝牙耳机
CN218413073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13990982U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CN214286668U (zh) 一种具有充电组件的vr头盔游戏手柄
CN216852299U (zh) 一种可分离的挂脖式听力设备
CN219876030U (zh) 耳机组件及耳挂式耳机
CN213243573U (zh) 电子设备、支撑设备及电子系统
CN212749439U (zh) 磁吸接触式充电眼镜
CN213094460U (zh) 一种头戴式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