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0982U -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0982U
CN213990982U CN202023090096.5U CN202023090096U CN213990982U CN 213990982 U CN213990982 U CN 213990982U CN 202023090096 U CN202023090096 U CN 202023090096U CN 213990982 U CN213990982 U CN 213990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ing
earphone
wireless bluetooth
earphone body
bluetooth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00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敏
张声威
林展星
陈梓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ix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yu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yu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yu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00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0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0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0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涉及耳机领域。包括耳机本体、收纳盒和挂绳。耳机本体与收纳盒可拆卸式配合。挂绳的一端具有用于同耳机本体或收纳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具有用于与耳机本体、收纳盒或外连接部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使用灵活,非常便于携带,不会为使用者带来额外负担,能够实现“正常使用、运动使用和出行使用”的多模式灵活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携带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专门准备的收纳包来装耳机,对于出行来说增加了负担。如果不使用专门的收纳包,而是直接揣进衣服或裤子的荷包当中,在行走过程中,不仅容易产生挤压感,使人体感到不适,还容易对耳机造成损伤。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收纳盒和挂绳。耳机本体与收纳盒可拆卸式配合。挂绳的一端具有用于同耳机本体或收纳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具有用于与耳机本体、收纳盒或外连接部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收纳盒和耳机本体均具有用于与挂绳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匹配部。收纳盒和耳机本体均具有用于与挂绳的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匹配部。
优选地,耳机本体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耳机本体具有第一匹配部,至少另一个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匹配部。
优选地,具有第一匹配部的耳机本体安装有第一对接件,具有第二匹配部的耳机本体安装有用于与第一对接件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对接件。
优选地,耳机本体具有霍尔开关;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均为磁铁。当两个耳机本体通过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吸合后,霍尔开关切断音源,进入待机模式。当两个耳机本体分离后,恢复播放。
优选地,收纳盒包括内仓和外壳。内仓具有用于放置耳机本体的收纳区,外壳具有用于套接内仓的容纳腔。内仓滑动配合于容纳腔。
优选地,内仓和外壳之间磁性吸附。
优选地,外壳安装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设于容纳腔的底部,第二磁吸件靠近容纳腔的口部设置。内仓的底部设有用于同第一磁吸件吸合的第三磁吸件,内仓的侧壁设有用于同第二磁吸件吸合的第四磁吸件,第四磁吸件靠近内仓的底部设置。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匹配部之间、以及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匹配部之间为卡扣式连接、粘附式连接、吸附式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者为环状结构。第一匹配部和第二匹配部中与环状结构对应者包括配合柱和挡块。配合柱的一端连接于耳机本体或收纳盒,另一端同挡块连接。环状结构用于可拆卸地配合于配合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无线蓝牙耳机的挂绳的一端与耳机本体或收纳盒连接,另一端也与耳机本体或收纳盒连接,挂绳能够很方便地被悬挂于颈部、手臂、手腕、衣物纽扣、衣物挂环等处,或者将挂绳的另一端直接与颈部、手臂、手腕、衣物纽扣、衣物挂环等外连接部进行连接,均能使无线蓝牙耳机非常便于携带。能够实现“正常使用、运动使用和出行使用”的多模式灵活切换。
2.耳机本体和收纳盒均设置了第一匹配部和第二匹配部,使挂绳的两端可以选择与两个耳机本体连接,也可以选择与收纳盒的两侧连接,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不使用耳机本体时,将耳机本体收纳于收纳盒,将挂绳两端与收纳盒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对整个无线蓝牙耳机进行携带。当需要使用耳机本体时,可以将挂绳的两端与两个耳机本体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耳机本体意外脱落丢失。也可以将挂绳的两端继续与收纳盒连接,方便收纳盒的携带,避免造成额外负担。
3.当耳机本体暂时不使用时,可以将挂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耳机本体相连时,并将两个耳机本体通过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连接在一起,构成闭环结构。不仅方便耳机本体的携带,也能有效防止耳机本体丢失。
4.收纳盒的内仓和外壳滑动式配合并利用磁性吸附进行加固,使耳机本体的取用、收纳非常方便。
5.利用环状结构、配合柱和挡块之间的配合关系,能够使挂绳、耳机本体和收纳盒之间的连接非常方便且牢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无线蓝牙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无线蓝牙耳机的挂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无线蓝牙耳机的收纳盒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无线蓝牙耳机的收纳盒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收纳盒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无线蓝牙耳机的第一匹配部和第二匹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无线蓝牙耳机的挂绳与耳机本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耳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两个耳机本体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无线蓝牙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无线蓝牙耳机;11-挂绳;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4-绳本体;12-耳机本体;121-耳塞部;122-凹陷部;122a-开口;123-第一匹配部;124-第二匹配部;125-配合柱;126-挡块;13-收纳盒;131-内仓;132-收纳区;134-外壳;135-第一磁吸件;136-第二磁吸件;137-第三磁吸件;138-第四磁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蓝牙耳机1。
无线蓝牙耳机1包括挂绳11、耳机本体12和收纳盒13。收纳盒13用于收纳耳机本体12。挂绳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收纳盒13连接,挂绳11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也与收纳盒13连接。利用挂绳11可以很方便地携带收纳盒13和耳机本体12。
请结合图2和图3,挂绳11包括绳本体114、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1设于绳本体114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12设于绳本体114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二者结构相同,均为呈圆环状的环状结构。
环状结构由橡胶制成,具有弹性。挂绳11的绳本体114也由弹性橡胶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形中,绳本体114由编织型材料制成。当然,绳本体114还可以采用其他柔性材料,且不限于此。
请结合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回到本实施例中,耳机本体12为两个,对应左右耳。对应左耳的耳机本体12的远离耳塞部121的一侧的侧壁具有凹陷部122,凹陷部122由其侧壁凹陷形成。凹陷部122容纳有第一匹配部123,第一匹配部123包括:配合柱125和挡块126。挡块126连接于配合柱125的一端,配合柱125远离挡块126的一端连接于凹陷部122。
为了避免损伤挂绳11,凹陷部122的边缘还开设有开口122a,开口122a靠近耳机本体12的上部设置。
对应右耳的耳机本体12的远离耳塞部121的一侧的侧壁也具有凹陷部122,凹陷部122由其侧壁凹陷形成。凹陷部122容纳有第二匹配部124,第二匹配部124也包括:配合柱125和挡块126。挡块126连接于配合柱125的一端,配合柱125远离挡块126的一端连接于凹陷部122。
其中,配合柱125均呈圆柱状,挡块126均呈圆盘状,配合柱125与挡块126同轴连接。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环状结构的内径同配合柱125的外径相等。
对应左耳的耳机本体12的挡块126内嵌有第一对接件(图未示),对应右耳的耳机本体12的挡块126内嵌有第二对接件(图未示);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均为磁铁,用于左右耳的耳机本体12通过挡块126处进行磁吸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耳机本体12均设置有霍尔开关(图未示),在使用过程中,当两个耳机本体12通过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吸合后,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磁场作用下,霍尔开关切断音源,使耳机本体12停止播放,进入待机模式。当两个耳机本体12分离后,霍尔开关远离了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磁场,耳机本体12恢复播放。
沿配合柱125的直径方向,挡块126的外径大于配合柱125。挡块126的直径由其远离配合柱125的一侧向靠近配合柱125的一侧增加。挡块126的结构便于与第一连接部111、以及第二连接部112进行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变形中,第一对接件为设于挡块126的远离配合柱125的一侧的卡块,第二对接件为设于挡块126的远离配合柱125的一侧的卡槽。通过将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进行卡合,实现两个耳机本体12的连接。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连接,并不仅限于此。
回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图4和图5。收纳盒13包括:内仓131和外壳134。
内仓131具有用于放置耳机本体12的收纳区132,收纳区132由内仓131的壁面凹陷形成。内仓131还具有用于向耳机本体12充电的电池(图未示)。耳机本体12通过磁吸的方式安放于收纳区132,并通过充电柱(图未示)进行充电。
外壳134具有用于收纳内仓131的容纳腔,内仓131滑动配合于容纳腔,通过拖动内仓131,可以将内仓131从外壳134中滑出,从而便于取用耳机本体12。将耳机本体12放置于收纳区132后,将内仓131推入到外壳134的容纳腔中,就可以将耳机本体12封装于外壳134中,一方面可以给耳机本体12充电,另一方面还起到收纳、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外壳134的容纳腔的口部与内仓131之间通过磁块133进行吸合固定,但不限于此。
请结合图10,外壳134安装有第一磁吸件135和第二磁吸件136。第一磁吸件135设于容纳腔的底部,第二磁吸件136靠近容纳腔的口部设置。内仓131的底部设有用于同第一磁吸件135吸合的第三磁吸件137,内仓131的侧壁设有用于同第二磁吸件136吸合的第四磁吸件138,第四磁吸件138靠近内仓131的底部设置。
当把内仓131推入外壳134的容纳腔之后,第一磁吸件135和第三磁吸件137吸合,从而使内仓131的底部与容纳腔的底部稳定配合,保证内仓131稳定地收纳于外壳134。
当需要取用耳机本体12时,将内仓131拉出,当内仓131的底部靠近外壳134的口部时,第二磁吸件136与第四磁吸件138吸合,使内仓131稳定地保持伸出的状态,便于取用耳机本体12。
其中,第一磁吸件135、第二磁吸件136、第三磁吸件137和第四磁吸件138均为磁铁块。
外壳13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匹配部123,外壳13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匹配部124。第一匹配部123和第二匹配部124均通过配合柱125与外壳134的壁面连接。
挂绳11的第一连接部111能够与耳机本体12的第一匹配部123连接,也可以与收纳盒13的第一匹配部123连接。挂绳11的第二连接部112能够与耳机本体12的第二匹配部124连接,也可以与收纳盒13的第二匹配部124连接。
将挂绳11的第一连接部111和收纳盒13的第一匹配部123连接,并将挂绳11的第二连接部112和收纳盒13的第二匹配部124连接,将耳机放入收纳盒13的内仓131并收纳于外壳134当中后,就可以利用挂绳11很方便地携带收纳盒13。
挂绳11可以悬挂于颈部、手臂或手腕,也可以悬挂于衣物的扣子上,非常方便。
将耳机本体12从收纳盒13中取出后,耳机本体12佩戴于耳部,而挂绳11可以继续连接于收纳盒13,使收纳盒13更便于携带。
当然,也可以将挂绳11从收纳盒13上取下,将挂绳11的第一连接部111和耳机本体12的第一匹配部123连接,并将挂绳11的第二连接部112和耳机本体12的第二匹配部124连接。这样在佩戴好耳机本体12后,挂绳11绕于脖子的后部。在运动过程中,即使耳机本体12从耳部意外脱落,也能够被挂绳11拉住,避免丢失。此外,当耳机本体12暂时不使用时,也可以不直接放回收纳盒13,而是利用左右耳的耳机本体12的挡块126中的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进行吸合,使左右耳的耳机本体12吸附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方便地悬挂于颈部、手臂、手腕、衣物扣子等部位,避免滑落。
通过以上改进,无线蓝牙耳机1不仅可以作为蓝牙耳机按正常的使用习惯来使用,而且更适应运动使用和出行使用。挂绳11能够有效地提高便携性和牢靠性,避免无线蓝牙耳机1丢失,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耳机本体12的佩戴稳固性和运动过程中的同步性,适合在运动过程中使用,也适合在出行过程中携带,简单方便,适应性好。实现了“正常使用、运动使用和出行使用”多模式灵活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在与第一匹配部123配合时、以及第二连接部112在与第二匹配部124配合时,将环状结构抵到挡块126上,在挡块126的作用下,环状结构扩张进行弹性形变,使环状结构扩大并越过挡块126。越过挡块126之后环状结构弹性复位,恢复原大小,卡合于配合柱125,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一匹配部123、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二匹配部124的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结构相同,第一匹配部123和第二匹配部124结构相同,也可以利用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匹配部124配合,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一匹配部123配合。
凹陷部122用于容纳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减少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二者的外露部分,不仅更加美观,而且有助于提高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装配强度。
当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容纳于凹陷部122时,凹陷部122的开口122a用于给挂绳11让位,避免使挂绳11过度弯折而受损。此外,挂绳卡入开口122a,还能防止挂绳11绕配合柱125随意转动,提高了挂绳11与耳机本体12的配合稳定性,也更便于耳机的准确佩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形中,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匹配部123之间、以及第二连接部112和第二匹配部124之间均通过按扣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当然,还可以选择其他卡扣式连接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利用粘附式连接、吸附式连接等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或者是卡扣式连接、粘附式连接、吸附式连接中的至少两种方式的组合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且不限于此。其中,粘附式连接可以是魔术贴、万能贴等,吸附式连接可以是磁吸式、吸盘等。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结构还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连接部111采用魔术贴,第二连接部112采用磁吸,但不仅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变形中,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环状结构均呈正六边形。当然,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还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环状结构,例如:其他多边形状、椭圆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变形中,耳机本体12通过卡接收纳于收纳盒13。
在本实用新型的额外一个变形中,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均可拆卸式连接于同一个耳机本体12的第一匹配部123或同一个耳机本体12的第二匹配部124,即: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环状结构均套设于同一根配合柱125。
需要说明的是,耳机本体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产品设计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可以是1个、2个、3个或更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无线蓝牙耳机的挂绳的一端与耳机本体或收纳盒连接,另一端也与耳机本体或收纳盒连接,挂绳能够很方便地被悬挂于颈部、手臂、手腕、衣物纽扣、衣物挂环等处,或者将挂绳的另一端直接与颈部、手臂、手腕、衣物纽扣、衣物挂环等外连接部进行连接,均能使无线蓝牙耳机非常便于携带。能够实现“正常使用、运动使用和出行使用”的多模式灵活切换。
2.耳机本体和收纳盒均设置了第一匹配部和第二匹配部,使挂绳的两端可以选择与两个耳机本体连接,也可以选择与收纳盒的两侧连接,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不使用耳机本体时,将耳机本体收纳于收纳盒,将挂绳两端与收纳盒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对整个无线蓝牙耳机进行携带。当需要使用耳机本体时,可以将挂绳的两端与两个耳机本体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耳机本体意外脱落丢失。也可以将挂绳的两端继续与收纳盒连接,方便收纳盒的携带,避免造成额外负担。
3.当耳机本体暂时不使用时,可以将挂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耳机本体相连时,并将两个耳机本体通过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连接在一起,构成闭环结构。不仅方便耳机本体的携带,也能有效防止耳机本体丢失。
4.收纳盒的内仓和外壳滑动式配合并利用磁性吸附进行加固,使耳机本体的取用、收纳非常方便。
5.利用环状结构、配合柱和挡块之间的配合关系,能够使挂绳、耳机本体和收纳盒之间的连接非常方便且牢靠。
总的来说,无线蓝牙耳机使用灵活,非常便于携带,不会为使用者带来额外负担。无需揣进荷包,不会对使用者造成挤压感或不适感,还有助于减少对无线蓝牙耳机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收纳盒和挂绳;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收纳盒可拆卸式配合;
所述挂绳的一端具有用于同所述耳机本体或所述收纳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耳机本体、所述收纳盒或外连接部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和所述耳机本体均具有用于与所述挂绳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匹配部;所述收纳盒和所述耳机本体均具有用于与所述挂绳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匹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耳机本体具有所述第一匹配部,至少另一个所述耳机本体具有所述第二匹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匹配部的所述耳机本体安装有第一对接件,具有所述第二匹配部的所述耳机本体安装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件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对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具有霍尔开关;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二对接件均为磁铁;当两个所述耳机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二对接件吸合后,所述霍尔开关切断音源,进入待机模式;当两个所述耳机本体分离后,恢复播放。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包括内仓和外壳;所述内仓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耳机本体的收纳区,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套接所述内仓的容纳腔;所述内仓滑动配合于所述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仓和所述外壳之间磁性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安装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第二磁吸件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口部设置;
所述内仓的底部设有用于同所述第一磁吸件吸合的第三磁吸件,所述内仓的侧壁设有用于同所述第二磁吸件吸合的第四磁吸件,所述第四磁吸件靠近所述内仓的底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匹配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匹配部之间为卡扣式连接、粘附式连接、吸附式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者为环状结构;
所述第一匹配部和所述第二匹配部中与所述环状结构对应者包括配合柱和挡块;所述配合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耳机本体或所述收纳盒,另一端同所述挡块连接;
所述环状结构用于可拆卸地配合于所述配合柱。
CN202023090096.5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Active CN213990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0096.5U CN21399098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0096.5U CN21399098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0982U true CN213990982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6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0096.5U Active CN21399098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0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0540B2 (en)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US9167329B2 (en)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JP4278625B2 (ja) 携帯電話用品
US9696756B1 (en) Device case with added functionality
US20080223889A1 (en) Devices for carrying personal apparatus on a limb
US20160080851A1 (en) Cord Management and Clip System for Wireless Audio Receiver
KR200396918Y1 (ko) 핸드폰 줄
US20180153229A1 (en) Garment system
CN213990982U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CN111708164A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收纳盒和智能头戴设备组件
CN213906896U (zh) 终端设备及蓝牙耳机
CN212411024U (zh) 一种耳机、手表二合一装置
CN215420714U (zh) 一种挂式耳机连接组件及耳机
CN212696188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保护套
KR200304455Y1 (ko) 핸드폰의 의류부착구조
KR200202199Y1 (ko) 부착식 휴대폰 클립
KR200252682Y1 (ko) 자석을 내장한 이어폰 홀더가 장착되어 이어폰 수납과착탈이 용이한 목걸이형 핸드프리 이어폰
KR20130004702U (ko) 핸드폰용 손바닥 지갑
CN212876071U (zh) 一种带装饰效果的挂坠式蓝牙耳机
CN214413016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挂耳的无线蓝牙耳机
CN218896251U (zh) 一种便于穿戴调整的蓝牙眼镜
CN216905234U (zh) 蓝牙耳机
KR102633043B1 (ko) 마스크용 부착장치
CN218277073U (zh) 一种防掉落蓝牙耳机
CN214340265U (zh) 用于口罩的两用挂绳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1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1, building 5, No. 15, Yinhu Road, jiaoyitang,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Chengyu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est of Jinrui Central Nuclear Science Park, Huarong Road, Dalang Street,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ENGYU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4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301, building 5, No. 15, Yinhu Road, jiaoyitang,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Six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101, building 5, No. 15, Yinhu Road, jiaoyitang,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hengyu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