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6055U -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6055U
CN215416055U CN202121466735.5U CN202121466735U CN215416055U CN 215416055 U CN215416055 U CN 215416055U CN 202121466735 U CN202121466735 U CN 202121466735U CN 215416055 U CN215416055 U CN 215416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gasket
optical axi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67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67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6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6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60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镜头结构包括镜筒、光学镜片和垫圈,镜筒具有物侧端,镜筒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槽底面与物侧端的物侧面相对设置,镜筒的物侧端设有贯通容置槽的通光孔,光学镜片设置于容置槽中,光学镜片用于接收自通光孔通入的光线,垫圈设于容置槽中并位于槽底面和光学镜片之间,垫圈至少部分位于通光孔的光反射路径上,以阻挡光线经通光孔的内壁面反射至光学镜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镜筒的底部和光学镜片之间设置垫圈,能够减小镜筒的底部在光轴方向的厚度,提高镜筒的成型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产生杂光,提升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屏下的中框上开设有用于让光线通入至屏下摄像头的通孔越来越小。为了适配中框上较小的通孔,需要对应减小镜筒物侧端上的通光孔的孔径,这样会使得通光孔的内壁面由背向光学镜片设置变为朝向光学镜片设置,从而使得光线会经过通光孔的内壁面反射至光学镜片,这样易于导致杂光的产生,影响屏下摄像头的成像品质。而且,该类镜筒的物侧端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通常会很厚,使得镜筒的物侧端在成型时易于缩水,不仅会影响镜筒的成型稳定,也会导致镜筒的尺寸精度不高,从而影响镜筒的成型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镜筒的成型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产生杂光,提升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头结构,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具有物侧端,所述镜筒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与所述物侧端的物侧面相对设置,所述镜筒的物侧端设有贯通所述容置槽的通光孔;
光学镜片,所述光学镜片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光学镜片用于接收自所述通光孔通入的光线;以及
垫圈,所述垫圈设于所述容置槽中并位于所述槽底面和所述光学镜片之间,所述垫圈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光孔的光反射路径上,以阻挡光线经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反射至所述光学镜片。
在本申请提供的所述镜头结构中,通过在镜筒的容置槽的槽底面和光学镜片之间设置垫圈,即,在所述镜筒的物侧端的底部和光学镜片之间设置所述垫圈,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所述垫圈补偿所述镜筒的底部在光轴方向的厚度,减小所述镜筒的底部在光轴方向的厚度,这样有利于在成型时易于填充材料形成所述镜筒的底部,且在成型时所述镜筒的底部不易缩水,有利于使得所述镜筒的成型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镜筒的尺寸精度,提高所述镜筒的良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所述垫圈阻挡经所述镜筒的通光孔的内壁面反射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光学镜片,从而有利于避免杂光的产生,进而有利于提升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光轴方向上,所述物侧面与所述槽底面之间的距离为F,F≥0.25mm,且所述容置槽的侧壁的最薄处的壁厚为E,E≥0.20mm。通过将所述物侧面与所述槽底面之间的距离F控制在大于等于0.25mm的范围内,以及将所述容置槽的侧壁的最薄处的壁厚E控制在大于等于0.20mm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和侧壁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有利于保证所述镜筒的成型稳定;而当F<0.25mm时,以及当E<0.20mm时,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和侧壁过薄,不利于所述镜筒的成型不稳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F/E≤2.5。通过将F和E的比值控制在小于等于0.25的范围内,有利于使得所述镜筒整体的收缩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所述镜筒的成型稳定,提高所述镜筒的良率;而当F/E>2.5时,所述镜筒整体的收缩会不一致,会导致镜筒的底部在成型时存在缩水以及打不饱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光轴方向上,所述垫圈的厚度为H,H≥0.30mm,通过将所述垫圈的厚度H控制在大于等于0.30mm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所述垫圈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有利于保证所述镜筒的成型稳定;而当H<0.30mm时,所述镜筒成型时会不稳定,影响所述镜筒的加工成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垫圈对应的位置的直径为G,所述垫圈的外径为I,0.01mm≤G-I≤0.04mm,G-I为所述镜筒对应所述垫圈的位置的内径与所述垫圈的外径的差值。通过将所述镜筒对应所述垫圈的位置的内径与所述垫圈的外径的差值控制在0.01mm~0.04mm的范围内,有利于使得有效光线尽可能地通过所述垫圈的中心孔进入到所述光学镜片,以确保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质量;而当G-I>0.04mm时,所述镜筒与所述垫圈之间的间隙过大,容易导致所述垫圈组装时的孔径的中心偏移量太大,从而有可能会使得所述垫圈挡住有效光线,影响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质量;当G-I<0.01mm时,会对所述垫圈与所述镜筒之间的组装精度要求高,不利于所述垫圈的组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垫圈的内周面包括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光学镜片设置,且所述第一面与光轴之间的角度为C1,C1≤70°,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设置,且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夹角为C2,80°≤C2≤100°。通过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角度C1控制在小于等于70°的范围内,以及将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之间的夹角C2控制在80°~100°的范围内,有利于所述垫圈的成型稳定,同时还有利于避免杂光的产生,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质量。而当C1>70°时,以及当C2<80°时,所述垫圈成型时会不稳定,影响所述垫圈的加工;当C2>100°,容易产生杂光,影响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为环绕光轴设置的圆锥面,且所述通光孔的内径沿所述镜筒的物侧端至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圆锥面的母线与光轴之间的角度为α,25°≤α≤50°。通过控制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与光轴之间的角度α在25°~50°的范围内,有利于将所述镜筒的物侧端打饱满,有利于避免所述物侧面和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的连接处形成尖角,从而有利于避免杂光的产生,提升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而当α>50°时,所述物侧面和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的连接处不易被打饱且不易被打圆,影响所述镜筒的尺寸精度,从而会影响所述镜筒的良率,而当α<25°时,会使得光线经过通光孔的内壁面反射至光学镜片,这样易于导致杂光的产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设有消光结构,能够利用所述消光结构削弱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的反射杂光,从而有利于提升本申请提供的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包括相互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物侧面连接,所述消光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且在光轴方向上,所述物侧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的距离A,A≥0.05mm。通过将所述物侧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的距离A控制在大于等于0.05mm的范围内,有利于避免产生毛边,而毛边比较薄,部分光线往往会经毛边反射而产生杂光,因此,通过控制所述物侧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的距离A在大于等于0.05mm的范围内,有利于避免产生杂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与光轴之间形成的角度为b1,15°≤b1≤25°。通过将所述第一部分与光轴之间形成的角度b1控制在15°~25°的范围内,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物侧面的连接处产生毛边,有利于避免产生杂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消光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的凸起或凹槽,这样,增加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的粗糙度,从而有利于削弱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的反射杂光,以提升本申请提供的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消光结构为锯齿形凹槽,所述消光结构的侧壁面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消光结构的侧壁面与光轴之间形成的夹角为b2,25°≤b2≤50°;当所述消光结构为锯齿形凹槽时,通过限定所述消光结构的侧壁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b2在25°~50°的范围内,有利于使所述消光结构有效地进行消光,以进一步地提升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而当b2<25°时,所述消光结构的消光效果较差,当b2>50°时,会影响所述通光孔的填充。
或者所述消光结构为弧形凹槽,所述消光结构的弧形曲率半径为r,0.03mm≤r≤0.1mm。当所述消光结构为弧形凹槽时,通过限定所述消光结构的弧形曲率半径r在0.03mm~0.1mm的范围内,有利于使所述消光结构有效地进行消光,以进一步地提升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而当r<0.03mm时,会使得所述消光结构的加工时比较困难,当r>0.1mm时,所述消光结构的消光效果较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感光芯片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镜头结构,所述感光芯片设于所述镜筒的像侧。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镜头结构的摄像模组,能够提高所述镜筒的成型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产生杂光,提升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具有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所述镜筒的成型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产生杂光,提升所述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镜筒的容置槽的槽底面和光学镜片之间设置垫圈,即,通过在镜筒的底部和光学镜片之间设置垫圈,一方面,可以利用该垫圈补偿镜筒的底部在光轴方向的厚度,减小镜筒的底部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这样有利于在成型时易于填充材料形成镜筒的底部,且在成型时镜筒的底部不易缩水,使得镜筒的成型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镜筒的尺寸精度,提高镜筒的良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垫圈阻挡经通光孔的内壁面反射的光线进入光学镜片,从而有利于避免杂光的产生,提升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局部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公开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镜头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镜头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镜头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镜头结构;1、镜筒;11、物侧端;111、物侧面;112、通光孔;1121、内壁面;11211、第一部分;11212、第二部分;1122、消光结构;12、容置槽;121、槽底面;13、像侧端;2、光学镜片;3、垫圈;31、内周面;311、第一面;312、第二面;200、摄像模组;201、感光芯片;300、电子设备;30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屏占比,以使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屏幕1a,通常会把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屏幕1a下。该类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在屏下中框1b上开设通孔1c,以使光线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c进入到前置摄像模组(屏下摄像模组),但是该类电子设备的屏下中框1b上的通孔1c的孔径通常都比较大,例如图1中示出的屏下中框1b上的通孔1c的孔径为D1,不利于增大电子设备的有效显示面积。因此,为了使电子设备的屏幕1a具有更大的有效显示面积,通常会减小屏下中框1b上的通孔1c的孔径,例如图2中示出的屏下中框1b上的通孔1c的孔径为D2,D2<D1。
为了适配屏下中框1b上较小的通孔1c,需要对应减小镜筒1的物侧端11上的通光孔112的孔径,这样会使得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由背向光学镜片2设置(如图1所示)变为朝向光学镜片2设置(如图2所示),这样会使得光线会经过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反射至光学镜片2(如图3所示,图3中的虚线表示光线经过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反射至光学镜片2的光线路径),这样易于导致杂光的产生,影响屏下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而且,该类镜筒1的物侧端11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d通常会很厚,使得镜筒1的物侧端11在成型时不易填充,且易于缩水,不仅会影响镜筒1的成型稳定,也会导致镜筒1的尺寸精度不高,从而影响镜筒1的良率。
基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镜头结构,能够减小镜筒的底部在光轴方向的厚度,以提高镜筒的成型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产生杂光,提升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镜头结构,所述镜头结构100包括镜筒1、光学镜片2和垫圈3,镜筒1具有物侧端11,且所述镜筒1设有容置槽12,所述容置槽12的槽底面121与物侧端11的物侧面111相对设置,镜筒1的物侧端11设有贯通容置槽12的通光孔112,即所述通光孔112贯穿于所述物侧面111和所述槽底面121,以使所述通光孔112可以连通于所述容置槽12。光学镜片2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2中,所述光学镜片2用于接收自通光孔112通入的光线,以使所述光学镜片2可以接收被摄物的光信号,垫圈3设于容置槽12中并位于槽底面121和光学镜片2之间,且垫圈3至少部分位于通光孔112的光反射路径上,以阻挡光线经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反射至光学镜片2。其中,通光孔112的光反射路径可指的是:光线经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反射至光学镜片2的光线路径。
在本申请提供的所述镜头结构100中,通过设置垫圈3,并将所述垫圈3设置在容置槽12的槽底面121和光学镜片2之间,即,将所述垫圈3设置在镜筒1的底部(即,容置槽12的底部)和光学镜片2之间,如此设计,一方面,可以利用所述垫圈3补偿所述镜筒1的底部在光轴方向的厚度,减小镜筒1的底部在光轴方向的厚度,这样有利于在成型时易于填充材料形成所述镜筒1的底部,且在成型时所述镜筒1的底部不易缩水,有利于使得镜筒1的成型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镜筒1的尺寸精度,提高镜筒1的良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所述垫圈3阻挡经镜筒1的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反射的光线进入到光学镜片2,从而有利于避免杂光的产生,进而有利于提升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光轴方向上,所述物侧面111与所述槽底面121之间的距离为F,即,所述镜筒1的底部的厚度为F,其中,F≥0.25mm,例如,F=0.25mm、F=0.26mm、F=0.27mm、F=0.28mm、F=0.30mm、F=0.32mm或F=0.35mm等,通过将所述物侧面111与所述槽底面121之间的距离F控制在大于等于0.25mm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容置槽12的底部(镜筒1的底部)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有利于保证镜筒1的成型稳定,有利于提高镜筒1的良率;而当F<0.25mm时,使得容置槽12的底部过薄,不利于镜筒1的成型不稳定,导致镜筒1的良率较低。
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2的侧壁的最薄处的壁厚为E,E≥0.20mm例如,E=0.20mm、E=0.21mm、E=0.22mm、E=0.23mm、E=0.25mm、E=0.27mm或E=0.28mm等,通过将所述容置槽12的侧壁的最薄处的壁厚E控制在大于等于0.20mm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容置槽12的侧壁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有利于保证镜筒1的成型稳定,有利于提高镜筒1的良率;而当E<0.20mm时,使得容置槽12的侧壁过薄,不利于镜筒1的成型不稳定,导致镜筒1的良率较低。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F/E≤2.5,例如,F/E=1.2、F/E=1.4、F/E=1.6、F/E=1.8、F/E=2.0、F/E=2.2、F/E=2.4、或F/E=2.5等。通过将F和E的比值控制在小于等于0.25的范围内,有利于在成型时使得所述镜筒1整体的收缩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镜筒1的成型稳定,提高所述镜筒1的良率;而当F/E>2.5时,镜筒1整体的收缩会不一致,这样有可能会导致镜筒1的底部在成型时存在缩水以及打不饱的问题,不利于镜筒1的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为环绕光轴O设置的圆锥面,且通光孔112的内径沿镜筒1的物侧端11至镜筒1的像侧端13的方向(例如图5中的箭头x所指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所述通光孔112的位于物侧面111处的孔径可以最小,这样一来,当将本申请的镜头结构100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屏下摄像模组时,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屏下的中框上的通孔的孔径,从而有利于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圆锥面的母线与光轴O之间的角度为α,即,所述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母线与光轴O之间的角度为α,其中,25°≤α≤50°,例如,α=25°、α=30°、α=35°、α=40°、α=45°或α=50°等。通过控制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与光轴O之间的角度α在25°~50°的范围内,有利于在成型时将镜筒1的物侧端11打饱满,避免物侧面111和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连接处形成尖角。因为尖角比较细,部分光线易经该尖角反射而产生杂光,因此,通过将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与光轴O之间的角度α控制在25°~50°的范围内,有利于避免杂光的产生,提升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而当α>50°时,物侧面111和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连接处不易被打饱且不易被打圆,影响镜筒1的尺寸精度,从而会影响镜筒1的良率,当α<25°时,会使得光线经过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反射至光学镜片2,这样容易产生杂光。
可以理解的,在实际的成型加工的过程中,物侧面111和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连接处是比较难成型的,往往容易导致产生毛边,而毛边比较薄,部分光线往往会经所述毛边反射而产生杂光。为了改善该杂光问题,通常需要减小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倾斜角度(即,上述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母线与光轴O之间的角度α),以有利于保证不产生杂光。但是,当α<25°时,会使得光线经过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反射至光学镜片2,这样易于导致杂光的产生。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可设有消光结构1122,从而可以利用所述消光结构1122削弱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反射杂光,以有利于达到消除杂光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本申请提供的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至图8所示,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包括相互连接第一部分11211和第二部分11212,所述第一部分11211与物侧面111连接,消光结构1122设于所述第二部分11212,且在光轴方向上,物侧面111与第一部分11211的连接处至第一部分11211与第二部分11212的连接处的距离为A,即,第一部分11211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为A,其中,A≥0.05mm,例如,A=0.05mm、A=0.06mm、A=0.07mm、A=0.08mm、A=0.09mm或A=0.10mm等。因为A<0.05mm时,第一部分11211和物侧面111的连接处易于产生毛边,因此,通过将物侧面111与第一部分11211的连接处至第一部分11211与第二部分11212的连接处的距离A控制在大于等于0.05mm的范围内,以使第一部分11211具有足够的边长,有利于避免产生毛边。因为毛边比较薄,部分光线往往会经所述毛边反射而产生杂光,因此,通过控制物侧面111与第一部分11211的连接处至第一部分11211与第二部分11212的连接处的距离A在大于等于0.05mm的范围内,有利于避免产生杂光,提升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211与光轴O之间形成的角度为b1,其中,15°≤b1≤25°,例如,b1=15°、b1=17°、b1=19°、b1=20°、b1=22°、b1=24°或b1=25°等。通过将第一部分11211与光轴O之间形成的角度b1控制在15°~25°的范围内,有利于避免第一部分11211与物侧面111的连接a处产生毛边,从而有利于避免产生杂光,提升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
示例性地,所述消光结构1122可为设于第二部分11212的凸起或凹槽,又或者所述消光结构1122可为对第二部分11212进行表面粗糙处理形成的凸点,等等。换言之,通过在第二部分11212设置上述消光结构1122,使得第二部分11212更为粗糙,当光线射至被粗糙化的第二部分11212上时不易被该粗糙面反射形成干扰镜头结构100成像的杂光,也就是说,增加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粗糙度,有利于削弱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的反射杂光,以提升本申请提供的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消光结构1122为凸起或凹槽时,所述消光结构1122可为根据消光需求制作的各种形状的凸起或凹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消光结构1122可为锯齿形凹槽。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侧壁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侧壁面与光轴O之间形成的夹角为b2,其中,25°≤b2≤50°,例如,b2=25°、b2=27°、b2=30°、b2=32°、b2=35°、b2=37°、b2=40°、b2=45°、b2=47°或b2=50°等;也即是说,当消光结构1122为锯齿形凹槽时,通过限定消光结构1122的侧壁面与光轴O之间的夹角b2在25°~50°的范围内,有利于使消光结构1122有效地进行消光,以进一步地提升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而当b2<25°时,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消光效果较差,当b2>50°时,会影响通光孔112的填充。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消光结构1122可为弧形凹槽。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弧形曲率半径为r,其中,0.03mm≤r≤0.1mm,例如,r=0.03mm、r=0.04mm、r=0.05mm、r=0.06mm、r=0.07mm、r=0.08mm、r=0.09mm或r=0.1mm等。也即是说,当消光结构1122为弧形凹槽时,通过限定消光结构1122的弧形曲率半径r在0.03mm~0.1mm的范围内,有利于使消光结构1122有效地进行消光,以进一步地提升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而当r<0.03mm时,会使得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加工时比较困难,当r>0.1mm时,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消光效果较差。
可以理解的,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形状除了可为锯齿形、弧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消光结构1122的形状还可为三角形、方形或梯形等等。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1所示,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容置槽12与所述垫圈3对应的位置的直径为G,所述垫圈3的外径为I,0.01mm≤G-I≤0.04mm,例如,G-I=0.01mm、G-I=0.015mm、G-I=0.02mm、G-I=0.25mm、G-I=0.03mm、G-I=0.35mm或G-I=0.04mm等,其中,G-I为镜筒1对应垫圈3的位置的内径与垫圈3的外径的差值。通过将镜筒1对应垫圈3的位置的内径与垫圈3的外径的差值控制在0.01mm~0.04mm的范围内,有利于使得有效光线尽可能地通过垫圈3的中心孔进入到光学镜片2,以确保镜头结构100的成像质量;而当G-I>0.04mm时,镜筒1与垫圈3之间的间隙过大,容易导致垫圈3组装时的孔径的中心偏移量太大,从而有可能会使得垫圈3挡住有效光线,影响镜头结构100的成像质量;当G-I<0.01mm时,会对垫圈3与镜筒1之间的组装精度要求高,不利于垫圈3的组装。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光轴方向上,所述垫圈3的厚度为H,H≥0.30mm,例如,H=0.30mm、H=0.32mm、H=0.35mm、H=0.38mm、H=0.40mm或H=0.45mm等,通过将垫圈3的厚度H控制在大于等于0.30mm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垫圈3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有利于保证镜筒1的成型稳定;而当H<0.30mm时,镜筒1成型时会不稳定,影响镜筒1的加工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圈3的内周面31可以包括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面311和第二面312,第一面311朝向光学镜片2设置,且所述第一面311与光轴O之间的角度为C1,其中,C1≤70°,例如,C1=30°、C1=40°、C1=45°、C1=50°、C1=55°、C1=60°、C1=65°、C1=68°、C1=70°等;第二面312朝向通光孔112的内壁面1121设置,且所述第二面312与第一面311之间的夹角为C2,其中,80°≤C2≤100°,例如,C2=80°、C2=83°、C2=85°、C2=88°、C2=90°、C2=93°、C1=95°、C1=100°等。通过将第一面311与光轴O之间的角度C1控制在小于等于70°的范围内,以及将第二面312与第一面311之间的夹角C2控制在80°~100°的范围内,有利于垫圈3的成型稳定,同时还有利于避免杂光的产生,从而有利于提高镜头结构100的成像质量。而当C1>70°时,以及当C2<80°时,垫圈3成型时会不稳定,影响垫圈3的加工;当C2>100°,容易产生杂光,影响镜头结构100的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200包括感光芯片201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镜头结构100,所述感光芯片201设于镜头结构100的镜筒1的像侧,镜头结构100可用于接收被摄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感光芯片201,以使所述摄像模组200具备拍照功能。可以理解的,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镜头结构100的摄像模组200,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镜头结构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即,具有所述镜头结构100的摄像模组200能够提高镜筒1的成型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产生杂光,提升镜头结构100的成像品质。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301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200,所述摄像模组200设于壳体301以获取影像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300的拍照功能。其中,所述电子设备300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监控器等。可以理解的,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200的电子设备300,也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镜头结构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即,具有所述摄像模组200的电子设备300能够提高镜筒的成型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产生杂光,提升镜头结构的成像品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具有物侧端,所述镜筒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与所述物侧端的物侧面相对设置,所述镜筒的物侧端设有贯通所述容置槽的通光孔;
光学镜片,所述光学镜片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光学镜片用于接收自所述通光孔通入的光线;以及
垫圈,所述垫圈设于所述容置槽中并位于所述槽底面和所述光学镜片之间,所述垫圈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光孔的光反射路径上,以阻挡光线经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反射至所述光学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光轴方向上,所述物侧面与所述槽底面之间的距离为F,F≥0.25mm,且所述容置槽的侧壁的最薄处的壁厚为E,E≥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F/E≤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光轴方向上,所述垫圈的厚度为H,H≥0.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垫圈对应的位置的直径为G,所述垫圈的外径为I,0.01mm≤G-I≤0.0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内周面包括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光学镜片设置,且所述第一面与光轴之间的角度为C1,C1≤70°,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设置,且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C2,80°≤C2≤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为环绕光轴设置的圆锥面,且所述通光孔的内径沿所述镜筒的物侧端至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圆锥面的母线与光轴之间的角度为α,25°≤α≤5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设有消光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包括相互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物侧面连接,所述消光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部分,在光轴方向上,所述物侧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的距离为A,A≥0.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光轴之间形成的角度为b1,15°≤b1≤2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光孔的内壁面的凸起或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为锯齿形凹槽,所述消光结构的侧壁面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消光结构的侧壁面与光轴之间形成的夹角为b2,25°≤b2≤50°;或者
所述消光结构为弧形凹槽,所述消光结构的弧形曲率半径为r,0.03mm≤r≤0.1mm。
13.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感光芯片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结构,所述感光芯片设于所述镜筒的像侧。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
CN202121466735.5U 2021-06-28 2021-06-28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416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735.5U CN215416055U (zh) 2021-06-28 2021-06-28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735.5U CN215416055U (zh) 2021-06-28 2021-06-28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6055U true CN21541605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3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673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416055U (zh) 2021-06-28 2021-06-28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6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6377B2 (en) Imaging lens set with plastic lens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52824A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57281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0954387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4409431U (zh) 用于相机模块的光转折元件、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KR20120107426A (ko) 플라스틱 렌즈, 촬영 렌즈, 촬상 장치 및 휴대 기기
CN211577531U (zh)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US20240036287A1 (en) Imaging lens syste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94736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416055U (zh)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270346U (zh) 镜头模组
CN210534409U (zh) 分体式镜头、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5416053U (zh) 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EP4067963A1 (en) Lens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336021B2 (en) Imaging lens element,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3986965U (zh) 镜头组件、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180368U (zh) 镜头模组
CN211554442U (zh) 镜筒、镜头及摄像模组
CN214151199U (zh) 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96187A (zh) 镜头组件、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67865B (zh) 镜筒及镜头
CN215499221U (zh) 镜头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26712A (zh) 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420423U (zh) 镜头及移动终端
CN211180367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