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0367U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0367U
CN211180367U CN201922083112.9U CN201922083112U CN211180367U CN 211180367 U CN211180367 U CN 211180367U CN 201922083112 U CN201922083112 U CN 201922083112U CN 211180367 U CN211180367 U CN 211180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axis
lens module
light shielding
ligh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31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31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036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2902 priority patent/WO202110306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0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0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若干镜片以及设置在相邻镜片之间的遮光板,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环绕光学部的周边部,镜头模组还包括位于遮光板靠近光轴一侧的遮光片,遮光片包括抵接于周边部的支撑部以及自支撑部的一端朝向光轴弯折延伸的遮光部,支撑部沿平行光轴方向延伸,且支撑部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遮光板沿光轴方向的高度。遮光片及遮光板能够遮挡周边部的杂光,避免杂光影响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同时,由于支撑部抵接于周边部,并沿平行光轴方向延伸,支撑部能够阻挡经遮光板反射的杂光,以进一步提升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及小型化的方向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具有拍摄功能的镜头模组。
现有的镜头模组一般包括镜筒及镜片,镜片位于镜筒内,用于对光线进行折射及反射,以在镜头模组的像侧成像。但是,镜片在折射及反射光线时会产生部分杂光,而影响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镜头模组在成像时会产生杂光而影响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若干镜片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镜片之间的遮光板,所述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环绕所述光学部的周边部,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遮光板靠近光轴一侧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抵接于所述周边部的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向光轴弯折延伸的遮光部,所述支撑部沿平行光轴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部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遮光板沿光轴方向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遮光部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
可选地,所述遮光片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自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向光轴弯折延伸并连接所述支撑部及所述遮光部,且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
可选地,所述遮光部和所述过渡部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可选地,所述遮光片还包括自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过渡部的一端沿垂直光轴方向朝向所述遮光板延伸的折弯部。
可选地,垂直于光轴的截面上,所述折弯部远离光轴一侧的尺寸小于所述遮光板靠近光轴一侧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环绕光轴间隔设置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遮光片能够沿平行光轴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遮光片能够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镜头模组,其遮光片及遮光板能够遮挡周边部的杂光,避免杂光影响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同时,由于支撑部抵接于周边部,并沿平行光轴方向延伸,支撑部能够阻挡经遮光板反射的杂光,以进一步提升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而且,支撑部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遮光板沿光轴方向的高度,能够避免遮光片安装在两片镜片之间时由于受力产生形变,以保证遮光片的遮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镜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遮光片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对应图3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的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镜头模组;
10、镜筒;11、顶壁;111、通光孔;12、筒壁;
20、镜片;21、第一镜片;211、第一支撑面;22、第二镜片;221、第二支撑面;
30、遮光片;31、遮光部;312、第三表面;32、支撑部;321、第一表面;34、过渡部;341、第二表面;36、折弯部;301、缺口;
40、遮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镜头模组100,该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0,镜片20、遮光片30及遮光板40。镜筒10包括具有通光孔111的顶壁11及自顶壁11的边缘弯折延伸的筒壁12,顶壁11与筒壁12连接并围合形成腔体,镜片20、遮光片30及遮光板40均位于腔体内,镜片20设有多片,遮光片30及遮光板40位于相邻的镜片20之间,镜片20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环绕所述光学部的周边部,遮光片30及遮光板40具体位于镜片20的周边部之间,能够遮挡周边部的杂光,避免杂光影响镜头模组100的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镜片20设有五片,遮光片30及遮光板40位于从物侧至像侧计算的第三片和第四片镜片20之间,为便于后续说明,将遮光片30及遮光板40两侧的镜片20称作第一镜片21和第二镜片22。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镜片20的数量,以及遮光片30与遮光板40具体位于哪两片镜片20之间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一并参考图2及图3,遮光片30包括遮光部31及支撑部32,支撑部32抵接于镜片20,并沿光轴方向延伸,支撑部32能够阻挡经遮光板40反射的杂光,以进一步提升镜头模组100的成像质量。而且,支撑部32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遮光板40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具体地,第一镜片21的周边部包括朝向第二镜片22的第一支撑面211,第二镜片22的周边部包括朝向第一镜片21的第二支撑面221,支撑部32位于第一支撑面211与第二支撑面221之间,且第一支撑面211及第二支撑面221的间距大于支撑部32沿光轴方向的厚度,能够避免遮光片30安装在两片镜片20之间时由于受力产生形变,以保证遮光片30的遮光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片30能够沿平行光轴的方向移动,以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自动调整遮光片30与第一镜片21及第二镜片22的在光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片30也可以与第一镜片21或第二镜片22粘接。
值得一提的是,遮光片30还能够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移动,使得遮光片30能够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自动调整遮光片30与遮光板40在垂直光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此时,在垂直于光轴的截面上,支撑部32远离光轴一侧的尺寸小于遮光片30靠近光轴一侧的尺寸。即,当遮光片30的轴线与光轴共线时,支撑部32与遮光板4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2与遮光部31的夹角为直角,能够节省遮光部31的材料。具体地,以图3为例说明,在遮光部31需要遮挡第一镜片21及第二镜片22的面积确定的情况下,即遮光部31沿光轴方向在第一镜片21及第二镜片22上的投影面积确定的情况下,遮光部31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延伸能够节省遮光部31的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32与遮光部31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片30还包括过渡部34,过渡部34自支撑部32的一端朝向光轴弯折延伸并连接支撑部32及遮光部31。主要参考图3,支撑部32包括朝向遮光部31的第一表面321,过渡部34包括第二表面341,遮光部31包括第三表面312,第一表面321、第二表面341及第三表面312位于遮光片30的同一侧,且第一表面321与第二表面341的夹角α小于第二表面341与第三表面312的夹角β。通过设置过渡部34,遮光部31通过过渡部34与支撑部32间接连接,使得遮光部31相对支撑部32的位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一并参考图4,图4中的遮光部31相对图3中的遮光部31靠近第二镜片22,制造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限定遮光部31相对支撑部32的具体位置。而且,一并参考图5及图6,并分别对应图3及图4,第一表面321与第二表面341的夹角α等于第二表面341与第三表面312的夹角β,此时,α角与β角均为直角,即遮光部31与支撑部32及过渡部34均垂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角α及夹角β的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例如,夹角α为锐角,夹角β为钝角。
值得一提的是,遮光片30一般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生产,为便于生产,遮光片30各处的厚度一般需要保持一致。通过设置过渡部34,相对于遮光部31直接与支撑部32连接的方式,可以避免遮光部31与支撑部32的连接处的材料变厚而影响遮光片30的生产质量。当然,如图7所示,若遮光部31自支撑部32的端部弯折形成,此时虽然没有设置过渡部34,仍可以保证遮光片30的厚度处处相等。
如图3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遮光片30还包括自支撑部32远离过渡部34的一端沿垂直光轴方向朝向遮光板40延伸的折弯部36。折弯部36环绕支撑部32设置,并用于与镜片20抵接,且折弯部36用于与镜片20抵接的表面与支撑部32用于与镜片20抵接的表面共面,折弯部36能够增加遮光片30与第一镜片21或第二镜片22的接触面积。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遮光部31及过渡部34均自支撑部32的端部延伸,遮光部31或过渡部34也与第一镜片21接触,遮光片30在支撑部32与遮光部31或过渡部34连接的一侧与第一镜片21接触的面积较大,因此只在支撑部32远离遮光部31的一端设置折弯部36,且可以使遮光片30的厚度保持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撑部32的两端均设置折弯部36。
应当注意的是,折弯部36并不是必须的,如图8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六至实施例十中,与图3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一一对应,其区别仅在于取消了折弯部36。此时,遮光片30仅通过支撑部32与第一镜片21及第二镜片22抵接。而且,为了使得遮光片30能够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在垂直于光轴的截面上,折弯部36远离光轴一侧的尺寸小于遮光板40靠近光轴一侧的尺寸。即,当遮光片30的轴线与光轴共线时,折弯部36与遮光板40间隔设置。
此外,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十一中,遮光片30设有多个环绕光轴间隔设置缺口301,缺口301的数量为4-20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缺口301具体设置于支撑部32及折弯部36上,用于卡设于镜片20或遮光板40上,以限制遮光片30绕其轴线旋转。可以理解地,在图8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遮光片30未设置折弯部36,此时,缺口301仅设置在支撑部32上。
综上,上述遮光片30,其遮光片30及遮光板40能够遮挡周边部的杂光,避免杂光影响镜头模组100的成像质量。同时,由于支撑部32抵接于周边部,并沿平行光轴方向延伸,支撑部32能够阻挡经遮光板40反射的杂光,以进一步提升镜头模组100的成像质量。而且,支撑部32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遮光板40沿光轴方向的高度,能够避免遮光片30安装在两片镜片20之间时由于受力产生形变,以保证遮光片30的遮光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若干镜片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镜片之间的遮光板,所述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环绕所述光学部的周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遮光板靠近光轴一侧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抵接于所述周边部的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向光轴弯折延伸的遮光部,所述支撑部沿平行光轴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部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遮光板沿光轴方向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遮光部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自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向光轴弯折延伸并连接所述支撑部及所述遮光部,且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和所述过渡部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自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过渡部的一端沿垂直光轴方向朝向所述遮光板延伸的折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垂直于光轴的截面上,所述折弯部远离光轴一侧的尺寸小于所述遮光板靠近光轴一侧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环绕光轴间隔设置的缺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能够沿平行光轴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能够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
CN201922083112.9U 2019-11-27 2019-11-27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180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3112.9U CN211180367U (zh) 2019-11-27 2019-11-27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CT/CN2019/122902 WO2021103066A1 (zh) 2019-11-27 2019-12-04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3112.9U CN211180367U (zh) 2019-11-27 2019-11-27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0367U true CN211180367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3112.9U Active CN211180367U (zh) 2019-11-27 2019-11-27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0367U (zh)
WO (1) WO202110306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1567B2 (ja) * 2002-12-03 2007-03-14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フレアストッパ
JP2006195331A (ja) * 2005-01-17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影レンズ
WO2014162846A1 (ja) * 2013-04-04 2014-10-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TWM517331U (zh) * 2015-10-23 2016-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鏡頭、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1381B (zh) * 2017-02-22 2018-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TWI621891B (zh) * 2017-05-25 2018-04-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8351094U (zh) * 2018-02-09 2019-01-0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遮光板及镜头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3066A1 (zh)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96991A1 (en)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48551B (zh)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20130265660A1 (en)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709087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201416788A (zh) 可消除雜散光線的成像鏡頭
TWI657281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0114192B2 (en) Lens module
JP2017097313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11131905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0027283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10180555B2 (en) Shade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same
US20200057239A1 (en) Lens module
JP6735056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11137585B2 (en) Lens module
CN210442561U (zh) 分体式镜头、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07122003B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210348027U (zh) 镜头模组
KR20040020025A (ko) 투과형 스크린 및 리어형 프로젝터
KR102466292B1 (ko) 카메라 및 단말기
CN211180367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050260A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810210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6882840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6688426B1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6810209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00 Xinwei 1st Road, Changzhou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Xinwei Road, Changzhou Export Processing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