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822U -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822U
CN215412822U CN202120957081.XU CN202120957081U CN215412822U CN 215412822 U CN215412822 U CN 215412822U CN 202120957081 U CN202120957081 U CN 202120957081U CN 215412822 U CN215412822 U CN 215412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pressure
partition plate
box
ai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70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光赞
林仁斌
高胜
黄亮
张云祥
吴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967424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5412822(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70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822U/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具体技术方案为: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包括烘干箱,位于所述烘干箱的一侧设置有与烘干箱相连通的静压箱,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湿口,所述静压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排湿口通过换热器和第一进风口与静压箱相通,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混风室与换热器相通,所述蒸发器的上方设置有排风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排湿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泵系统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等部件,在使用时,通过蒸发器的工质不断完成蒸发,以吸收室外环境中空气的热量,并将工质输送至压缩机,由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工质,并输出至冷凝器,由冷凝器在室内烘干室中放出热量,从而将外部低温环境中的热量转移到烘干室中,对烘干室中需要烘干的物料进行干燥。但是,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烘干的过程中,烘干室内会产生湿空气,从而对烘干的物料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抽湿机对烘干室进行排湿,但是,采用排湿机进行排湿的过程中,也会把烘干室内的热量排出去;而且排出的带有热量的湿空气,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还会损失一部分热量,导致物料的烘干效率不高,也不够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排湿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包括烘干箱,位于所述烘干箱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烘干箱相连通的静压箱,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湿口,所述静压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排湿口通过换热器和第一进风口与静压箱相通,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混风室与换热器相通,所述蒸发器的上方设置有排风扇。
优选的,所述静压箱内横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上设置有第二风机。
优选的,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静压箱相通的回风口,所述支撑板位于回风口的上方,所述静压箱内、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器。
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的所述静压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烘干箱相通的第三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静压箱和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由分隔板围成的环形框架,位于所述环形框架内、在静压箱和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板,在第一隔板和环形框架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隔板平行的第二隔板,在第一隔板和环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排湿口位于第二隔板与环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环形框架所述围成的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排湿口上设置有排湿风管,所述排湿风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风管的底部、与风管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底部与风管的顶部连接并相通,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与混风室相通。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侧开口的支撑框,所述蒸发器位于支撑框内,所述排风扇位于支撑框的顶部与支撑框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混风室设置在支撑框和第二隔板之间、且由第三隔板围成,所述支撑框的开口侧与混风室连通,所述混风室的顶部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且靠近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隔板和环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通过换热器与混风室相通。
优选的,所述静压箱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相对应的两侧,所述支撑框的开口侧为两个,分别与混风室相通,所述环形框架、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固定在烘干箱和两个静压箱上。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烘干箱的一侧设置静压箱,在烘干箱和静压箱上设置环形框架,在环形框架内设置第一、第二隔板,使隔板与环形框架之间围成并列的两个区域,并通过顶板封闭。然后在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排湿口,排湿口与环形框架和第二隔板围成的区域相通,在静压箱的顶部设置数个第一进风口,并在第一进风口上设置第一进风机,同时,在第一、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换热器,而换热器与第二隔板和环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相通,以及与设置在第二隔板一侧的混风室相通,而混风室则与蒸发器相通,蒸发器的上方设置排风扇,在排风扇的作用下,烘干室内的湿空气经过排湿口进入到第二隔板和环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内,然后穿过换热器进行降温,再进入到混风室内,与混风室内的冷空气进行混合降温,最后经过蒸发器,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后排出到大气中。
2.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了多个隔板所围成的区域,将烘干室内的湿空气排出到大气中,减少了能量损失,而且,湿空气进行换热后的热量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对外界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后形成的低温风,进而进入到静压箱内,与静压箱内、由第二风机抽至静压箱内通过冷凝器进行加热后的高温风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中高温风,进入到烘干箱中对物料进行烘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视图;
图5为图3中B-B向视图;
图6为图3中C-C向视图;
图7为图3中D-D向视图;
图8为图3中E-E向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中:烘干箱1、静压箱2、排湿口3、第一进风口4、第一风机5、换热器6、蒸发器7、混风室8、排风扇9、支撑板10、第二进风口11、第二风机12、回风口13、冷凝器14、第三进风口15、环形框架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顶板19、支撑框20、第三隔板21、调节阀22、排湿风管23、风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举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参考图1-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包括烘干箱1,位于烘干箱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烘干箱1相连通的静压箱2,静压箱2主要作用是将抽入静压箱内的高温风和低温风进行混合,混合后的中高温风进入到烘干箱1内,对烘干箱1内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排湿口3,静压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风口4,第一进风口4上设置有第一风机5,排湿口3通过换热器6和第一进风口4与静压箱2相通,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蒸发器7,蒸发器7通过混风室8与换热器6相通,蒸发器7的上方设置有排风扇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风口4、第一风机5和排风扇9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进一步的,静压箱2内横向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11上设置有第二风机12。位于烘干箱1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静压箱2相通的回风口13,支撑板10位于回风口13的上方,静压箱1内、位于支撑板10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器14。需要说明的是:冷凝器14可以直接固定在静压箱2的内壁上,也可以在支撑板10的下方再设置一个固定板,冷凝器14固定在固定板上,在固定板上设置通孔,使烘干箱1内的气流穿过回风口13、通孔、冷凝器14以及第二进风口11和第二风机12进入到静压箱2内。
进一步的,位于第一进风口4和第二进风口11之间的静压箱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烘干箱1相通的第三进风口15,从而使在静压箱2内的中高温风通过第三进风口15进入到烘干箱1内对物料进行烘干。如果物料为层结构的方式放置,为了对物料更好的烘干,第三进风口15与物料和物料之间的区域对应。
进一步的,静压箱2和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由分隔板围成的环形框架16,位于环形框架16内、在静压箱2和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板17,即第一隔板17固定在静压箱2和烘干箱1共同的顶部,且第一隔板17与环形框架16的一侧平行。在第一隔板17和环形框架16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隔板17平行的第二隔板18,同时,在第一隔板17和环形框架16所围成的区域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9,使第一隔板17和第二隔板18与环形框架16围成的两个区域处于封闭的状态,而换热器6的顶部开口穿过顶板19,使换热器6的顶部与外界相通。排湿口3位于第二隔板18与环形框架16所围成的区域内,即排湿口3与该区域相通,第一进风口4位于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和环形框架16围成的区域内,即第一进风口4与该区域相通。需要说明的是:环形框架16的分隔板沿着/靠近烘干箱1和静压箱2组合后所形成的新的形状的边缘设置。
更进一步的,对于隔板、环形框架的设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另一种设置方式,参考图9所示,具体为:省略了环形框架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和顶板19的使用。在排湿口3上设置排湿风管23,排湿风管23的另一端与换热器6连接并相通,第一风机5设置在风管24的底部,与风管24内部相通,而换热器6的底部与风管24的顶部连接并相通,而换热器6的一侧与第三隔板21连接,并与混风室8相通。
进一步的,在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侧开口的支撑框20,蒸发器7位于支撑框20内,排风扇9位于支撑框20的顶部与支撑框20内部相通。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框20仅仅只是蒸发器7的保护壳,如果蒸发器7自带保护壳,则可以无需设置支撑框20,排风扇9直接设置在蒸发器7的顶部即可。
进一步的,混风室8设置在支撑框20和第二隔板18之间、且由第三隔板21围成,支撑框20的开口侧与混风室8连通。同时,在第三隔板21的顶部设置有风量调节阀22,从而对进入到混风室8内的风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隔板17和第二隔板18之间、且靠近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的顶部设置,第二隔板18和环形框架16所围成的区域通过换热器6与混风室8相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孔,换热器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隔板上的孔对应,从而使排湿口3所在的区域通过换热器6与混风室8相通。
更进一步的,静压箱2可以设置成多个,本实用新型优选为设置两个,设置在烘干箱1相对应的两侧,此时,支撑框20的开口侧为两个,分别与混风室8相通,环形框架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固定在烘干箱1和两个静压箱2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附图均基于设置有两个静压箱的情况下所作出的,以蒸发器7为中心,以混风室8和第一隔板17与环形框架16所围成区域内的其他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对称设置在蒸发器7的两侧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烘干过程,一个是排湿过程。具体为:
在对物料进行烘干时,在第一风机5的作用下,新鲜的冷空气经过换热器6进行换热升温后进入到静压箱2中,而静压箱2内,在第二风机12的作用下,烘干箱1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口13进入到静压箱2内,在经过冷凝器14后进行加热,最终进入到第二风机12的上方,与第一风机5抽至静压箱2内的热空气进行混合,最后通过第三进风口15分层送入烘干箱1内对物料进行烘干。
在对烘干箱1内的湿空气进行排出时,在排风扇9的作用下,烘干箱1内的湿空气通过排湿口3进入到第二隔板18与环形框架16所围成的区域内,然后穿过换热器6换热冷却,降低温度,增加相对湿度,进入到混风室8内,与经过风量调节阀22进入到混风室8内的冷空气进行混合,形成合适的温湿度空气,然后再进入到蒸发器7中进行热交换,由排风扇9排入到大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包括烘干箱(1),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烘干箱(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烘干箱(1)相连通的静压箱(2),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排湿口(3),所述静压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风口(4),所述第一进风口(4)上设置有第一风机(5),所述排湿口(3)通过换热器(6)和第一进风口(4)与静压箱(2)相通,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蒸发器(7),所述蒸发器(7)通过混风室(8)与换热器(6)相通,所述蒸发器(7)的上方设置有排风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2)内横向设置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1),所述第二进风口(11)上设置有第二风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烘干箱(1)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静压箱(2)相通的回风口(13),所述支撑板(10)位于回风口(13)的上方,所述静压箱(2)内、位于所述支撑板(10)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4)和第二进风口(11)之间的所述静压箱(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烘干箱(1)相通的第三进风口(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2)和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由分隔板围成的环形框架(16),位于所述环形框架(16)内、在静压箱(2)和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板(17),在第一隔板(17)和环形框架(16)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隔板(17)平行的第二隔板(18),在第一隔板(17)和环形框架(16)所围成的区域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9),所述排湿口(3)位于第二隔板(18)与环形框架(16)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进风口(4)位于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和环形框架(16)所述围成的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口(3)上设置有排湿风管(23),所述排湿风管(23)的另一端与换热器(6)连接并相通,所述第一风机(5)设置在风管(24)的底部、与风管(24)连通,所述换热器(6)的底部与风管(24)的顶部连接并相通,所述换热器(6)的一侧与混风室(8)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侧开口的支撑框(20),所述蒸发器(7)位于支撑框(20)内,所述排风扇(9)位于支撑框(20)的顶部与支撑框(20)内部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室(8)设置在支撑框(20)和第二隔板(18)之间、且由第三隔板(21)围成,所述支撑框(20)的开口侧与混风室(8)连通,所述混风室(8)的顶部设置有风量调节阀(2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隔板(17)和第二隔板(18)之间、且靠近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隔板(18)和环形框架(16)所围成的区域通过换热器(6)与混风室(8)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2)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烘干箱(1)相对应的两侧,所述支撑框(20)的开口侧为两个,分别与混风室(8)相通,所述环形框架(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固定在烘干箱(1)和两个静压箱(2)上。
CN202120957081.XU 2021-05-07 2021-05-07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Ceased CN215412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7081.XU CN215412822U (zh) 2021-05-07 2021-05-07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7081.XU CN215412822U (zh) 2021-05-07 2021-05-07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822U true CN215412822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4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7081.XU Ceased CN215412822U (zh) 2021-05-07 2021-05-07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09858U (zh) 节能环保干燥箱
CN109855396B (zh) 一种空气热泵烘干机
CN211194354U (zh) 一种低能耗养护窑
CN104482748B (zh) 一种具有复合工作模式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CN209783149U (zh) 一种带有除湿风道的空气热泵烘干机
CN205119670U (zh) 一种电芯脱水干燥设备
CN215412822U (zh) 利用静压箱进行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
CN210740550U (zh) 一种降温除湿机
CN112923754A (zh) 一种基于露点间接蒸发预冷的空冷塔及其工作方法
CN113218152A (zh) 利用排湿潜热的热泵系统及高效节能烘干方法
CN214308097U (zh) 一种整体式真空型热泵干燥节能装置
CN213396434U (zh) 一种空气热泵烘干机
CN209893835U (zh) 一种空气热泵烘干箱主机
CN107355920A (zh) 一种能量回收型智能全新风处理机组
CN209185108U (zh) 一种仓储专用控温机组
CN212390807U (zh) 一种烘干除湿一体机
CN211936282U (zh) 一种顶出风工业型防爆除湿机
CN220044899U (zh) 一种闭式热泵烤烟房
CN214536579U (zh) 高效节能除湿机
CN211913287U (zh) 一种前出风工业型防爆除湿机
CN220103680U (zh) 一种顶置式开式热泵烘干机组及烘干房
CN211261688U (zh) 一种具备排湿热量回收的空气能烘干机组
CN219531051U (zh) 一种与空调组合的冷却塔
CN21511293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器
CN217686264U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105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958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