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275U -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275U
CN215412275U CN202121583245.3U CN202121583245U CN215412275U CN 215412275 U CN215412275 U CN 215412275U CN 202121583245 U CN202121583245 U CN 202121583245U CN 215412275 U CN215412275 U CN 215412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reservoir
heat pump
refrig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32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博博
董凯军
孙钦
罗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215832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其包括数据中心、蓄水池、水循环系统和制冷剂循环系统,蓄水池用于:在设定第一周期内,利用所述数据中心的热量完成蓄热过程,在设定第二周期内,利用所述蓄热过程储存的热量供应的放热过程;水循环系统设置有若干水循环回路;以及制冷剂循环系统设置有若干循环系统;其中,通过若干水循环回路和/或若干循环系统配合实现所述蓄热过程和所述放热过程。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用户冬季的用热成本、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的产生、数据中心PUE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中低品位余热,这些余热易提取、产热稳定且热量大,是一种优质热源,可加热生活用水、供暖,或满足其他热需求,我国大约有8万座数据中心,按现有数据中心规模计算,我国北方地区数据中心的可回收余热总量约10GW,理论上可支持3亿平方米建筑供暖,将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用于区域供暖,在我国北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及节能意义。
然而,现阶段的数据中心余热大多数被直接排向大气,浪费巨大。目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应用案例仅有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腾讯天津数据中心和中国电信重庆云计算基地等寥寥数家企业。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节能重点环节是空调系统和IT系统,余热回收利用往往被忽视,随着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及数量的快速增长,政府对数据中心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丰富,深度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贡献度,在数据中心节能和区域供冷供热领域,同样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显然,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在非冬季,将数据中心产生的余热,通过多温区连续集热技术,储存在大型蓄水池内,整个过程大型蓄水池依次作为数据中心直供、制冷机组冷凝端、制冷机组热回收端的跨季节冷源,最终由太阳能集热器辅助升温至目标供暖温度;在冬季,将数据中心余热、太阳能、大型蓄水池热量,分别通过高能效热泵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多温区连续放热技术,实现寒冷区域跨季节低碳供暖,系统全年稳定运行,周而复始,可有效降低用户冬季的用热成本、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的产生、数据中心PUE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
数据中心;
蓄水池,其用于:在设定第一周期内,利用所述数据中心的热量完成蓄热过程,在设定第二周期内,利用所述蓄热过程储存的热量供应的放热过程;
水循环系统,其设置有若干水循环回路;以及
制冷剂循环系统,其设置有若干循环系统;其中,
通过若干水循环回路和/或若干循环系统配合实现所述蓄热过程和所述放热过程。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
第一水循环回路,其包括:一号板式换热器、蓄水池、冷却塔、一号热泵蒸发器,其中,所述一号板式换热器一端分别与所述蓄水池、所述冷却塔和所述一号热泵蒸发器各自连通;
第二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制冷机组冷凝端、蓄水池、冷却塔,其中,所述制冷机组冷凝端一端分别与蓄水池、冷却塔各自连通;
第三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和蓄水池,其中,所述制冷机组热回收端与蓄水池之间连通;
第四水循环回路,其包括:数据中心、一号板式换热器和制冷机组蒸发器,其中,所述数据中心的冷却水供/回水接口分别与一号板式换热器、制冷机组蒸发器各自连通;
第五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水池、缓冲水罐,其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分别与大型蓄水池、缓冲水罐各自连通;以及,
第六水循环回路,其包括:缓冲水罐、太阳能集热器、一号热泵冷凝器、二号热泵冷凝器、二号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缓冲水罐分别与大型蓄水池、太阳能集热器、一号热泵冷凝器、二号热泵冷凝器、二号板式换热器各自连通。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
制冷机组循环系统,其包括制冷机组蒸发器、压缩机、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制冷机组冷凝端和节流装置,其中,所述制冷机组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和制冷机组冷凝端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
一号热泵循环系统,其包括一号热泵蒸发器、压缩机、一号热泵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一号热泵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一号热泵冷凝器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以及,
二号热泵循环系统,其包括二号热泵蒸发器、压缩机、二号热泵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二号热泵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二号热泵冷凝器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顶层为热水且底层为冷水,其中,当出水为热水且回水为冷水时,所述蓄水池采用顶部出水,底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当出水为冷水且回水为热水时,所述蓄水池采用底部出水,顶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及四周设置有保温层。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二号热泵蒸发器的热源包括蓄水池的水源或空气源,其中,水泵驱动水循环回路时,蓄水池的水源作为热源使用,当水循环回路关闭时,驱动二号热泵蒸发器的风扇,此时由空气源作为热源使用。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周期包括春季、夏季和秋季,所述第二周期包括冬季。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过程为一定含冰率的0℃的水升至90℃的水的过程;所述放热过程为90℃的水降至一定含冰率的0℃的水的过程。
一种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运行方法,其利用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所述蓄热过程包括:
第一蓄热阶段,用于当蓄水池的水温在第一蓄热温度区间时,其过程包括:开启由蓄水池和一号板式换热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和开启制冷机组循环系统,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系统均关闭,由蓄水池直接为数据中心提供冷量;
第二蓄热阶段,用于当蓄水池的水温在第二蓄热温度区间时,其过程包括:开启蓄水池和制冷机组冷凝端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和开启制冷机组循环系统,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系统均关闭,由蓄水池为制冷机组冷凝端提供冷量;
第三蓄热阶段,用于当蓄水池的水温在第三蓄热温度区间时,其过程包括:开启由蓄水池和制冷机组热回收端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由太阳能集热器和缓冲水罐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和开启制冷机组循环系统,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系统均关闭,由蓄水池为制冷机组热回收端提供冷量,同时太阳能集热器为缓冲水罐储蓄热量,当缓冲水罐温度升温至第一设定温度,再与蓄水池顶部水层之间进行冷热水置换,重复循环;
第四蓄热阶段,用于当蓄水池的水温在第四蓄热温度区间时,其过程包括:开启由蓄水池和太阳能集热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系统均关闭,由太阳能集热器为蓄水池提供储备热量;
所述放热过程包括:
第一放热阶段,用于当蓄水池的水温在第一放热温度区间时,其过程包括:由蓄水池和缓冲水罐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由缓冲水罐和二号板式换热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系统均关闭,
第二放热阶段,用于当蓄水池的水温在第二放热温度区间时,其过程包括:此时数据中心的供/回水和一号板式换热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一号板式换热器和一号热泵蒸发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一号热泵冷凝器和缓冲水罐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一号热泵循环系统开启,缓冲水罐和一号热泵冷凝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太阳能集热器和缓冲水罐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蓄水池和二号热泵蒸发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二号热泵冷凝器和缓冲水罐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二号热泵循环系统开启,缓冲水罐和二号板式换热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均关闭。
如上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运行方法,进一步地,第一蓄热阶段为温度0~20℃;第二蓄热阶段为温度21~37℃;第三蓄热阶段为温度38~60℃;第四蓄热阶段为温度61~90℃;第一放热温度区间为水温37~90℃;第二放热阶段为水温0~3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通过跨季节蓄冷蓄热技术,实现了冷量冬蓄夏供,热量冬供夏蓄的跨季节供能模式,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季节不连续性、波动性难题。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在我国北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及节能意义,数据中心余热的规模化再利用,在帮助用户降低用热成本的同时,也可间接减少因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跨季节蓄水池直接为数据中心提供冷量,减少了数据中心总电耗中用制冷设备的耗电量,从而有效降低PUE值,有益于数据中心提升品牌价值,引导数据中心走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大型蓄水池;2.一号板式换热器;3.制冷机组冷凝端;4.制冷机组热回收端;5.制冷机组蒸发器;6.冷却塔;7.太阳能集热器;8.缓冲水罐;9.一号热泵蒸发器;10.一号热泵冷凝器;11.二号热泵蒸发器;12.二号热泵冷凝器;13.二号板式换热器;14~22.水泵;23~34.截止阀;35~37.压缩机;38~40.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在非冬季,将数据中心产生的余热,通过多温区连续集热技术,储存在大型蓄水池内,整个过程大型蓄水池依次作为数据中心直供、制冷机组冷凝端、制冷机组热回收端的跨季节冷源,最终由太阳能集热器辅助升温至目标供暖温度;在冬季,将数据中心余热、太阳能、大型蓄水池热量,分别通过高能效热泵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多温区连续放热技术,实现寒冷区域跨季节低碳供暖,系统全年稳定运行,周而复始,可有效降低用户冬季的用热成本、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的产生、数据中心PUE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大型蓄水池1,一号板式换热器2,制冷机组冷凝端3,制冷机组热回收端4,制冷机组蒸发器5,冷却塔6,太阳能集热7,缓冲水罐8,一号热泵蒸发器9,一号热泵冷凝器10,二号热泵蒸发器11,二号热泵冷凝器12,二号板式换热13,若干水泵14~22,若干截止阀23~34,压缩机35~37,节流装置38~40。所述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含水循环系统和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与制冷剂循环系统间分别通过一号板式换热器2、制冷机组冷凝端3、制冷机组热回收端4、制冷机组蒸发器5,一号热泵蒸发器9,一号热泵冷凝器10,二号热泵蒸发器11,二号热泵冷凝器12等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所述大型蓄水池1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装置,在正常工作时,内部蓄满水,并要求分别与一号板式换热器2、制冷机组冷凝端3、制冷机组热回收端4、太阳能集热器7、缓冲水罐8、二号热泵蒸发器11之间,形成独立水循环回路,所述大型蓄水池1周围和顶部均设有保温材料,图示未给出示意,大型蓄水池1利用热水顶层分布、冷水底层分布的分层设计思路,布置水循环回路的出水方式,当出水为热水、回水为冷水时,优先采用顶部出水,顶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当出水为冷水、回水为热水时,优先采用底部出水,顶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
所述水循环回路主要包括:一号板式换热器2分别与大型蓄水池1、冷却塔6、一号热泵蒸发器9之间,形成独立水循环回路;所述制冷机组冷凝端3分别与大型蓄水池1、冷却塔6,形成独立水循环回路;所述制冷机组热回收端4仅与大型蓄水池1之间形成独立水循环回路;所述数据中心冷却水供/回水接口分别与一号板式换热器2、制冷机组蒸发器5之间,形成独立水循环回路;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分别与大型蓄水池1、缓冲水罐8之间,形成独立水循环回路;所述缓冲水罐8分别与大型蓄水池1、太阳能集热器7、一号热泵冷凝器10、二号热泵冷凝器12、二号板式换热器13之间,形成独立水循环回路。
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循环系统、一号热泵循环系统和二号热泵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主要由制冷机组蒸发器1、压缩机35、制冷机组热回收端4、制冷机组冷凝端5、节流装置38组成;所述一号热泵循环系统主要由一号热泵蒸发器9、压缩机36、一号热泵冷凝器10、节流装置39组成;所述二号热泵循环系统主要由二号热泵蒸发器11、压缩机37、二号热泵冷凝器12、节流装置40组成。所述二号热泵蒸发器11热源可以是来自于大型蓄水池1的水源,也可以是空气源,当水泵19驱动水循环回路时,此时大蓄水池1的水源作为热源使用,当水循环回路关闭时,驱动二号热泵蒸发器11的风扇,此时由空气源作为热源使用。
所述水泵14~22和截止阀23~34,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各运行模式间的自由切换。
基于上述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运行方法,围绕大型蓄水池1蓄热过程和放热过程展开,实现跨季节区域供冷供热。
蓄热过程又称为放冷过程,要求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在春、夏、秋三季实现大型蓄水池温度由0℃升至90℃的变化,其中大型蓄水池1温度为0℃时,对应含冰率在40%左右,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当大型蓄水池1温度0~20℃时,进入大型蓄水池直接供冷模式,此时由大型蓄水池1和一号板式换热器2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均关闭,由大型蓄水池1直接为数据中心冷却水回路提供冷量。
(2)当大型蓄水池1温度21~37℃时,进入大型蓄水池-冷凝端供冷模式,此时制冷机组循环系统回路开启(部件3、4、5、35、38),由大型蓄水池1和制冷机组冷凝端3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由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均关闭,由大型蓄水池1为制冷机组冷凝端3提供冷量。
(3)当大型蓄水池1温度38~60℃时,进入大型蓄水池-热回收端供冷模式,此时制冷机组系统循环回路开启(部件3、4、5、35、38),由大型蓄水池1和制冷机组热回收端4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由太阳能集热器7和缓冲水罐8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均关闭,大型蓄水池1为制冷机组热回收端4提供冷量,同时太阳能集热器7为缓冲水罐8储蓄热量,当缓冲水罐温度升温至90℃,再与大型蓄水池1顶部水层之间进行冷热水置换,重复循环。
(4)当大型蓄水池1温度61~90℃时,进入大型蓄水池-集热器模式,由大型蓄水池1和太阳能集热器7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均关闭,由太阳能集热器7为大型蓄水池1提供储备热量。要求春季开始至秋季结束时,大型蓄水池1的水温达到90℃左右。
放热过程又称为蓄冷过程,要求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在冬季实现大型蓄水池温度由90℃降至0℃的变化过程,其中
(1)大型蓄水池1温度为0℃时,对应含冰率在40%左右,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当大型蓄水池1水温37~90℃时,进入大型蓄水池直接供热模式,由大型蓄水池1和缓冲水罐8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由缓冲水罐8和二号板式换热器13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均关闭。
(2)当大型蓄水池1水温0~37℃时,进入缓冲水罐复合供热模式,此时数据中心供/回水和一号板式换热器2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一号板式换热器2和一号热泵蒸发器9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一号热泵冷凝器10和缓冲水罐8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一号热泵循环系统开启(部件9、10、36,、39),缓冲水罐8和一号热泵冷凝器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太阳能集热器7和缓冲水罐16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大型蓄水池1和二号热泵蒸发器11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二号热泵冷凝器12和缓冲水罐8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二号热泵循环系统开启(部件11、12、37、40),缓冲水罐8和二号板式换热器13组成的水循环回路开启,其他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均关闭,实现多元组合系统下的冬季区域供热,要求冬季结束时,大型蓄水池1的水温达到0℃,并且含冰率40%左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中心;
蓄水池,其用于:在设定第一周期内,利用所述数据中心的热量完成蓄热过程,在设定第二周期内,利用所述蓄热过程储存的热量供应的放热过程;
水循环系统,其设置有若干水循环回路;以及,
制冷剂循环系统,其设置有若干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
通过若干水循环回路和/或若干制冷剂循环系统配合实现所述蓄热过程和所述放热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
第一水循环回路,其包括:一号板式换热器、蓄水池、冷却塔、一号热泵蒸发器,其中,所述一号板式换热器一端分别与所述蓄水池、所述冷却塔和所述一号热泵蒸发器各自连通;
第二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制冷机组冷凝端、蓄水池、冷却塔,其中,所述制冷机组冷凝端一端分别与蓄水池、冷却塔各自连通;
第三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和蓄水池,其中,所述制冷机组热回收端与蓄水池之间连通;
第四水循环回路,其包括:数据中心、一号板式换热器和制冷机组蒸发器,其中,所述数据中心的冷却水供/回水接口分别与一号板式换热器、制冷机组蒸发器各自连通;
第五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水池、缓冲水罐,其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分别与大型蓄水池、缓冲水罐各自连通;以及,
第六水循环回路,其包括:缓冲水罐、太阳能集热器、一号热泵冷凝器、二号热泵冷凝器、二号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缓冲水罐分别与大型蓄水池、太阳能集热器、一号热泵冷凝器、二号热泵冷凝器、二号板式换热器各自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
制冷机组循环系统,其包括制冷机组蒸发器、压缩机、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制冷机组冷凝端和节流装置,其中,所述制冷机组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和制冷机组冷凝端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
一号热泵循环系统,其包括一号热泵蒸发器、压缩机、一号热泵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一号热泵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一号热泵冷凝器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以及,
二号热泵循环系统,其包括二号热泵蒸发器、压缩机、二号热泵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二号热泵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二号热泵冷凝器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顶层为热水且底层为冷水,其中,当出水为热水且回水为冷水时,所述蓄水池采用顶部出水,底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当出水为冷水且回水为热水时,所述蓄水池采用底部出水,顶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及四周设置有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热泵蒸发器的热源包括蓄水池的水源或空气源,其中,水泵驱动水循环回路时,蓄水池的水源作为热源使用,当水循环回路关闭时,驱动二号热泵蒸发器的风扇,此时由空气源作为热源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包括春季、夏季和秋季,所述第二周期包括冬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过程为一定含冰率的0℃的水升至90℃的水的过程;所述放热过程为90℃的水降至一定含冰率的0℃的水的过程。
CN202121583245.3U 2021-07-12 2021-07-12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Active CN215412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3245.3U CN215412275U (zh) 2021-07-12 2021-07-12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3245.3U CN215412275U (zh) 2021-07-12 2021-07-12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275U true CN21541227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3245.3U Active CN215412275U (zh) 2021-07-12 2021-07-12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2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608A1 (zh) * 2021-07-12 2022-06-09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608A1 (zh) * 2021-07-12 2022-06-09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9434B (zh) 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及毛细管网辐射采暖系统
CN100561076C (zh) 复合源集热/蓄能/蒸发一体化热泵热水系统
CN201181093Y (zh) 集热/蓄能/蒸发一体化热泵热水器
CN202485071U (zh) 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及毛细管网辐射采暖装置
CN101893299A (zh) 基于相变蓄冷的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
Cao et al. Research on PV/T–air source heat pump integrated heating system in severe cold region
CN107270580A (zh) 一种蓄能型复合太阳能集热及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
CN206973677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和燃气锅炉新型集中供热系统
CN112814860B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制冷机循环互补热电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1000166A (zh) 小型多功能太阳能蓄能空调机
CN201032233Y (zh) 蓄冷蓄热型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机
CN215412275U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00427851C (zh) 太阳能-天然气联合驱动的节能空调
CN113418255A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6739952U (zh) 一种双工蓄冷、蓄热存储单元
CN101865541B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
CN201177412Y (zh) 太阳能辅助吸收式直燃机余热回收冷热水机组
CN202902525U (zh) 冰蓄冷水蓄热系统
CN202145034U (zh) 太阳热吸收式低温驱动型制冷空调系统
CN115727384B (zh) 实现热电机组调峰和跨季节蓄热的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1973804U (zh) 中央空调热回收生产及供应生活热水的节能运行模式
CN201218630Y (zh) 一种低温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地源热泵系统
CN201218627Y (zh) 一种双效吸收式地源热泵和地板空调集成系统
CN200952854Y (zh) 节能蓄能型风源热泵机组
CN201837084U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