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208U - 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208U
CN215412208U CN202121533381.1U CN202121533381U CN215412208U CN 215412208 U CN215412208 U CN 215412208U CN 202121533381 U CN202121533381 U CN 202121533381U CN 215412208 U CN215412208 U CN 215412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hielding structure
recovery
wind shield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333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成龙
鞠文宏
仲明凯
张磊
靳亚娟
郭素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5333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换热器;风机,风机和换热器间隔设置;回收式挡风结构,回收式挡风结构设置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并具有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其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回收式挡风结构切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不再遮挡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以使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设备的清洁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换热设备的类型多种多样,以空调器为例,空调器是能够为室内制冷/制热的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空调器内的换热器的翅片上积灰会逐渐增多,积灰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严重时还会影响空调器的换热能力。因此需要定期对换热器的翅片进行清洁。
目前,市场上空调器的换热器翅片的清洁功能的主要分别为:结露、结霜、化霜,烘干这四个步骤。以分体机式的空调器为例,要实现这种清洁功能,通常情况下都会给空调器配备两个电机,在增加风量的同时,可以通过两个电机来分别控制室内外风叶的转速,改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实现换热器的凝露、结霜和化霜,将换热器的灰尘细菌吸附在冰霜中,化霜时随着冷凝水排出,从而达到一种自清洁的作用。但是这种清洁方式需要配备两个电机,增加了成本,同时使得清洁过程较为复杂。
另外,还有一些厂家提出来一种在换热器上设置挡板来实现换热器的清洁功能的,但是该挡板的占据空间较大,安装位置不太合理,容易影响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设备的清洁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设备的清洁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换热器;风机,风机和换热器间隔设置;回收式挡风结构,回收式挡风结构设置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并具有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其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回收式挡风结构切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不再遮挡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以使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
进一步地,回收式挡风结构包括卷帘和折叠帘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回收式挡风结构相对于换热器靠近风机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壳体,换热器和风机设置在壳体内,回收式挡风结构与壳体活动连接;或者回收式挡风结构与壳体固定连接;或者回收式挡风结构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壳体,换热器和风机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长条孔,回收式挡风结构可抽拉地设置在长条孔处,通过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伸入壳体内的位置,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由回收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
进一步地,回收式挡风结构包括:卷轴;柔性挡风板,柔性挡风板卷绕在卷轴上;驱动件,驱动件与卷轴驱动连接,以使回收式挡风结构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回收式挡风结构还包括:联轴器,驱动件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卷轴驱动连接;和/或增重条,增重条设置在柔性挡风板未与卷轴连接的一侧。
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温度检测件设置在回收式挡风结构上。
进一步地,回收式挡风结构具有超声波结构或者静电吸附结构。
进一步地,风机为离心风机,回收式挡风结构设置在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换热设备包括换热器、风机和回收式挡风结构,风机和换热器间隔设置;回收式挡风结构设置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并具有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其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回收式挡风结构切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不再遮挡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以使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
风机和换热器间隔设置,这样设置规划了风机和换热器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高了风机和换热器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能够保证换热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回收式挡风结构切断,使得风机所产生的风能够被回收式挡风结构阻挡,从而不会吹向换热器,此时由于换热器的自身功能特性,使得换热器周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冰霜,并吸附在换热器上,以将换热器上的灰尘和杂质吸附在冰霜中,以实现结霜的过程。当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不再遮挡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以使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使得风机所产生的风不会被回收式挡风结构阻挡,从而使得风机的风能够吹至换热器,由于换热器的自身特性,使得换热器上的冰霜会慢慢融化,以实现化霜的过程,化霜的水会将换热器上的灰尘和杂质带走,实现换热器的自清洁功能。
另外,本申请的换热设备通过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换热器的结霜、化霜过程,以达到换热器自清洁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清洁效率,保证了换热器的清洁性,有利于保证换热器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增加电机的情况,节约了成本。而且回收式挡风结构处于回收状态时所占据的空间较小,保证了回收式挡风结构的小型化,避免回收式挡风结构不使用时对换热设备中的电器件造成影响的情况,保证了换热设备能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换热设备的回收式挡风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回收式挡风板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回收式挡风板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20、换热器;30、离心风机;31、离心风叶;32、蜗壳;40、回收式挡风结构;41、收纳盒;42、柔性挡风板;43、驱动件;44、增重条;50、温度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换热设备包括换热器20、风机和回收式挡风结构40,风机和换热器20间隔设置;回收式挡风结构40设置在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并具有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其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展开状态时,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回收式挡风结构40切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不再遮挡在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以使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
风机和换热器20间隔设置,这样设置规划了风机和换热器20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高了风机和换热器20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能够保证换热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展开状态时,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回收式挡风结构40切断,使得风机所产生的风能够被回收式挡风结构40阻挡,从而不会吹向换热器20,此时由于换热器20的自身功能特性,使得换热器20周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冰霜,并吸附在换热器20上,以将换热器20上的灰尘和杂质吸附在冰霜中,以实现结霜的过程。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不再遮挡在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以使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使得风机所产生的风不会被回收式挡风结构40阻挡,从而使得风机的风能够吹至换热器20,由于换热器20的自身特性,使得换热器20上的冰霜会慢慢融化,以实现化霜的过程,化霜的水会将换热器20上的灰尘和杂质带走,实现换热器20的自清洁功能。
另外,本申请的换热设备通过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换热器20的结霜、化霜过程,以达到换热器20自清洁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换热器20的清洁效率,保证了换热器20的清洁性,有利于保证换热器20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增加电机的情况,节约了成本。而且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回收状态时所占据的空间较小,保证了回收式挡风结构40的小型化,避免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不使用时对换热设备中的电器件造成影响的情况,保证了换热设备能够稳定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换热设备为一种窗式空调器,上述换热器20可以是蒸发器。
具体的,回收式挡风结构40包括卷帘和折叠帘中的一种。本申请中的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为卷帘,当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为折叠帘,折叠帘包括轴结构和折叠板,折叠板的一侧与轴结构连接。当折叠帘处于回收状态时,折叠板被压缩折叠并收纳在轴结构上,此时折叠板不是卷绕在轴结构上的,而是折叠压缩后固定在轴结构上的。
具体的,回收式挡风结构40相对于换热器20靠近风机设置。这样设置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风机的距离较近,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展开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40能够紧贴风机,以保证回收式挡风结构40能够将风机的出风口完全遮挡住,以保证回收式挡风结构40切断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的结霜速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的自清洁效率。
具体的,风机为离心风机30,回收式挡风结构40设置在离心风机30的出风口处。离心风机30包括离心风叶31、电机和蜗壳32,离心风叶31设置在蜗壳32内,电机与离心风叶31驱动连接。
对于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的空调器,一般配置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室内外两种风叶的转速,从而实现轴流风叶工作,离心风叶停止的效果,从而通过换热器20的自身特性,达到结霜或化霜的功能,以实现换热器20的自清洁功能。而本申请的换热设备仅对离心风叶31配置了一个电机,通过控制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换热器20的结霜和化霜的功能,同样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的空调器采用两个电机所达到的自清洁效果,本申请仅采用一个电机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电机所达到的自清洁功能,减少了电机的个数,节约了成本。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利用离心风机30的电机进行反转,从而来实现离心风叶31与电机轴的暂时性脱离,当离心风机30不随电机轴转动时,无法产生风场,此时便可以实现换热器20的结霜功能。
具体的,换热设备还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和风机设置在壳体10内,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壳体10固定连接,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壳体10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壳体10之间发生脱离或晃动的风险,以保证回收式挡风结构40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换热器20结霜、化霜过程能够稳定进行,保证换热器20的自清洁效果。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壳体10活动连接。具体的,壳体10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长条孔,回收式挡风结构40可抽拉地设置在长条孔处,通过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40伸入壳体10内的位置,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回收状态向展开状态进行切换。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展开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40远离伸入侧的一侧具有限位块,以使限位块能够限位在长条孔处,避免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长条孔完全脱离的风险,以使回收式挡风结构40能够保持在展开状态。当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40向抽出壳体10的方向进行运动,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展开状态向回收状态进行切换,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式挡风结构40的伸入侧具有卡接结构,长条孔具有与卡接结构卡接的卡接件,以使卡接结构与卡接件卡接,以使回收式挡风结构40能够保持在回收状态。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壳体1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壳体10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长条孔,回收式挡风结构40可抽拉地设置在长条孔处,通过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40伸入壳体10内的位置,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回收状态向展开状态进行切换。当需要对换热器20进行清洁时,可利用人工手持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长条孔插入壳体10内至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展开状态,从而可以实现换热器20的结霜功能,当换热器20结霜后,将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长条孔抽出,从而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不再遮挡在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以使换热器20与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此时能够实现换热器20的化霜功能。这样设置简化了回收式挡风结构40的结构,同时便于回收式挡风结构40的安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长条孔位于换热器20在壳体10的一侧表面上的投影和风机在壳体10的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之间。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回收式挡风结构40包括卷轴、柔性挡风板42和驱动件43,柔性挡风板42卷绕在卷轴上;驱动件43与卷轴驱动连接,以使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切换。这样设置使得卷轴为柔性挡风板42提供了装配位置,提高了柔性挡风板42的使用可靠性,柔性挡风板42的一侧与卷轴连接,柔性挡风板42的另一侧由卷轴的周向卷绕在卷轴上。当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回收状态向展开状态进行切换时,驱动件43转动从而带动卷轴转动,从而将柔性挡风板42慢慢展开,以使柔性挡风板42完全遮挡离心风机30的出风口,以使柔性挡风板42将换热器20与离心风机30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切断,此时换热器20开始结霜,以使冰霜将换热器20翅片上的灰尘和杂质吸附在自身中;当换热器20结霜完成后,调整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展开状态向回收状态进行切换,此时驱动件43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卷轴转动以将柔性挡风板42全部卷绕在卷轴上,此时柔性挡风板42不在遮挡在换热器20和离心风机30之间,以使换热器20与离心风机30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此时换热器20开始化霜,使得融化的水将换热器20上的灰尘和杂质带走,实现换热器20的清洁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柔性挡风板42可以使用投影幕布,材质可以是塑料、玻纤、波珠和金属中的一种,只要保证柔性挡风板42能够具有足够大的柔软度即可。
如图1所示,上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还包括收纳盒41,收纳盒41固定在蜗壳32上且位于出风口的正上方,收纳盒41呈条状,卷轴沿收纳盒4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并设置在收纳盒41中,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回收状态时,柔性挡风板42全部卷绕在卷轴上并收纳在收纳盒41中,这样设置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不使用的时候,柔性挡风板42会收纳在收纳盒41中,使得回收式挡风结构40占据壳体10内部空间较小,保证了回收式挡风结构40的小型化,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收纳盒41不会挡在换热器20和离心风机30的通风口之间,降低了回收式挡风结构40影响壳体10内部电器件正常工作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换热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件43是小型的电机,电机设置在收纳盒41的一端。
具体的,回收式挡风结构40还包括联轴器,驱动件4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卷轴驱动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联轴器起到了连接驱动件43的输出轴和卷轴的作用,避免在工作过程中驱动件43的输出轴与卷轴出现脱离的情况,保证了连接稳定性。同时,采用联轴器进行机械传动,避免了设置复杂的齿轮传动结构的情况,避免了机械能量的损失,同时有效节约了空间,进一步能大大降低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前进行切换时的噪音,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回收式挡风结构40还包括增重条44,增重条44设置在柔性挡风板42未与卷轴连接的一侧。由于柔性挡风板42的重力是远小于增重条44的重力的,此时增重条44会给柔性挡风板42一个向下的拉力,使柔性挡风板42在此拉力下不会弯曲形变,以保证柔性挡风板42的使用可靠性,同时能够保证在结霜过程中,柔性挡风板42不会发生摆动,保证柔性挡风板42遮挡出风口的稳定性,保证结霜效率。
具体的,换热设备还包括温度检测件50,温度检测件50设置在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上,且温度检测件50设置在收纳盒41朝向换热器20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温度检测件50能够检测换热器20的温度,以便于后续的操作,同时通过设置温度检测件50,能在相应的时间节点提醒客户自清洁模式的进程与完结,以免客户长时间开启自清洁模式,带来不适体验。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回收式挡风结构40具有超声波结构或者静电吸附结构。利用超声波结构的原理或者静电吸附结构的原理对换热器20上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惯性抖落,从而清理掉换热器20上的污物。
如图7所示,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自清洁模式启动后,换热设备的温度检测件50检测换热器20的温度TN;比较换热器20的温度TN与换热器20的结霜临界温度Te的温度差,调整换热设备的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自清洁模式的启动可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或者在壳体10上设置启动按钮进行控制。换热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当启动自清洁模式后,控制器接收到自清洁信号,并根据自清洁信号控制换热设备进行自清洁模式。
具体的,在比较换热器20的温度TN与换热器20的结霜临界温度Te的温度差,调整换热设备的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当换热器20的温度TN大于换热器20的结霜临界温度Te时,控制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回收状态向展开状态进行切换,当达到展开状态时,离心风机30的出风口被回收式挡风结构40完全遮挡,此时换热器20的温度TN开始下降,当TN低于Te时,使得换热器20周围空气中的水汽会逐渐在换热器20上凝结成冰霜,从而实现结霜的功能。当换热器20的温度TN小于等于换热器20的结霜临界温度Te时,回收式挡风结构40保持在回收状态,温度检测件50继续检测换热器20的温度TN
具体的,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展开状态并经过t1秒后,结霜结束后,换热设备的温度检测件50再次检测换热器20的温度TN;当换热器20的温度TN小于换热器20的结霜临界温度Te时,控制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展开状态向回收状态进行切换;当换热器20的温度TN大于等于换热器20的结霜临界温度Te时,控制回收式挡风结构40保持在展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1秒为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展开状态向回收状态进行切换的时间或者为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回收状态向展开状态进行切换的时间。
具体的,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回收状态后,控制换热设备的风机进行以预设转速旋转,经过t2秒后,结束自清洁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速度为高速,具体的速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2秒为完全化霜的时间,吸附在换热器20上的灰尘将会随着化霜后的冷凝水排出,从而完成整个换热器20翅片上的除尘工作。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20);
风机,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20)间隔设置;
回收式挡风结构(40),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风机之间,并具有展开状态和回收状态;其中,
当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切断;
当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处于所述回收状态时,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不再遮挡在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风机之间,以使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风道的连通状态被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包括卷帘和折叠帘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相对于所述换热器(20)靠近所述风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壳体(10),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
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所述壳体(10)活动连接;或者
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壳体(10),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壳体(10)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长条孔,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可抽拉地设置在所述长条孔处,通过调整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伸入所述壳体(10)内的位置,使得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由所述回收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包括:
卷轴;
柔性挡风板(42),所述柔性挡风板(42)卷绕在所述卷轴上;
驱动件(43),所述驱动件(43)与所述卷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回收状态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还包括:
联轴器,所述驱动件(43)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卷轴驱动连接;和/或
增重条(44),所述增重条(44)设置在所述柔性挡风板(42)未与所述卷轴连接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温度检测件(50),所述温度检测件(50)设置在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具有超声波结构或者静电吸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30),所述回收式挡风结构(40)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机(30)的出风口处。
CN202121533381.1U 2021-07-06 2021-07-06 换热设备 Active CN215412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3381.1U CN215412208U (zh) 2021-07-06 2021-07-06 换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3381.1U CN215412208U (zh) 2021-07-06 2021-07-06 换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208U true CN215412208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33381.1U Active CN215412208U (zh) 2021-07-06 2021-07-06 换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4300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578386B (zh) 用于空调器过滤网自清洁的结构及空调器
CN109323412B (zh) 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JP645725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292417A (zh) 空调除尘的方法
JP2017048949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155270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412208U (zh) 换热设备
TW201947126A (zh) 空調機
JP201313712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357713A (zh) 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
JP6479504B2 (ja)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CN113757799A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2020094747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33030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578385B (zh) 用于空调器过滤网自清洁的结构及空调器
CN111871077A (zh) 一种自助清洁防尘装置
CN110344740B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家居窗帘
WO2023029474A1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454068A (zh) 一种智能电动窗帘
CN110425640A (zh) 空调器
CN210740659U (zh) 导风板推出运动机构及空调器
CN113983552A (zh) 一种过滤网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
CN20653119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262645U (zh) 一种自助清洁防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