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7885U - 一种旋转门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门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7885U
CN215407885U CN202121261962.4U CN202121261962U CN215407885U CN 215407885 U CN215407885 U CN 215407885U CN 202121261962 U CN202121261962 U CN 202121261962U CN 215407885 U CN215407885 U CN 215407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anel
spring
chassis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19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发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Na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Na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Na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huan Na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19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7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7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7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板一侧面上的第一把手组件,以及设置在门板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把手组件,所述第一把手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把手组件包括第一把手手柄和第一面板,所述第一把手手柄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把手组件包括第二把手手柄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把手手柄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板一侧面上,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板另一侧面上。本实用新型其设计合理,有利于解决了面板内置弹簧的厚度较厚的问题以及面板内去除弹簧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门把手。
背景技术
已知市场上的门把手,起到辅助开门关门的作用,现有的门把手种类繁多,它们成对地安装在门的内、外两侧,两个门把手通过方杆连成一体,方杆通常是通过螺钉固定在两个把手上。市面上的把手一般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采用的是扭簧实现把手回零,此种扭簧装于面板内。如授权公告日 2018年09月14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78636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从猫眼开锁的内门把手,包括防猫眼按钮、复位弹簧和旋转方铁连接杆,所述防猫眼按钮底面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底面设置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内部侧面设置有防猫眼固定连接不锈钢柱,所述防猫眼固定连接不锈钢柱底面设置有方铁连接杆旋转轴;授权公告日2018年10月02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79345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旋转式门把手,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包括下固定盒、上盖、两个翻转手柄装置、方形转动柱和回旋装置,下固定盒的上方安装有上盖,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上门把手和下门把手以下固定盒的横向中心轴为对称轴呈上下对称分布且上门把手安装在上盖的上表面,上门把手和下门把手分别通过方形转动柱与回旋装置连接。对于此种扭簧装于面板内,加大了面板的厚度,此种不利于安装,加大了安装的难度。
第二种,为了面板轻薄,于是直接除去把手弹簧,这种通过锁体内的弹簧力使把手回位,此种把手回位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门把手,其设计合理,有利于解决了面板内置弹簧的厚度较厚的问题以及面板内去除弹簧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需要采取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板一侧面上的第一把手组件,以及设置在门板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把手组件,所述第一把手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把手组件包括第一把手手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上的第一面板,所述第一把手手柄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把手组件包括第二把手手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上的第二面板,所述第二把手手柄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板一侧面上,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板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互对应分布。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内部的第一弹簧和第一内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底盘体,所述第一内转体一端面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内转体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底盘体相互配合,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进行转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内转体与所述第一底盘体相对面相互错位,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松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内转体在所述第一弹簧复位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底盘体相互咬合。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把手手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安装有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内转体,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壁设置有第一定位槽,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内转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互配合。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定位柱采用的是定位筋。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内转体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面为平面状态,所述第一主体的另一端面为第一咬合面,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底盘体上设置有第二咬合面,所述第一内转体在随着第一把手手柄同步进行转动时,此时第一主体的第一咬合面与第一底盘体的第二咬合面相互错位。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面板采用的是圆形薄面板,所述圆形薄面板中心开有第一安置槽,所述第一安置槽用来安装所述第一底盘体,所述第一安置槽内壁设置有第一固定槽,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底盘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相互配合。
进一步说,所述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内部的第二弹簧和第二内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底盘体,所述第二内转体一端面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内转体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底盘体相互配合,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进行转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二内转体与所述第二底盘体相对面相互错位,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松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二内转体在所述第二弹簧复位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底盘体相互咬合。
进一步说,所述第二把手手柄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安装有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内转体,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壁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内转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互配合。
进一步说,所述第二定位柱采用的是定位筋。
进一步说,所述第二内转体包括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面为平面状态,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面为第三咬合面,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底盘体上设置有第四咬合面,所述第二内转体在随着第二把手手柄同步进行转动时,此时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三咬合面与所述第二底盘体的第四咬合面相互错位。
进一步说,所述第二面板采用的是圆形薄面板,所述圆形薄面板中心开有第二安置槽,所述第二安置槽用来安装第二底盘体,进一步说,所述第二安置槽内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槽,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底盘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相互配合。
进一步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套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安装管,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插接于所述安装管中用来连接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
进一步说,所述连接件采用的是方条。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两个的所述安装管,所述安装管采用的是套管螺钉,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采用的是十字沉头螺钉。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进一步说,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通过锁紧件相连接,所述锁紧件包括限位铁丝和第一螺钉,所述限位铁丝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端面上,且所述限位铁丝中间通过所述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端面上。
进一步说,所述螺钉为圆柱头内六角螺钉,所述第二套管上设置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采用的是圆柱头内六角螺钉。
(三)达到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门板一侧面上的第一把手组件,以及设置在门板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把手组件,第一把手组件和第二把手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大批量的生产制作,从而也有利于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
其二,本实用新型第一把手组件包括第一把手手柄以及设置在第一把手手柄上的第一面板,第一把手手柄与第一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相连接,第二把手组件包括第二把手手柄以及设置在第二把手手柄上的第二面板,第二把手手柄与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相连接,有利于解决了面板内置弹簧的厚度较厚的问题以及面板内去除弹簧效果不佳的问题,尤其是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采用的是圆形薄面板,更加降低了面板的厚度,且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中的第一内转体和第一底盘体以及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中的第二内转体和第一底盘体来实现锁开,有利于去除内部繁琐的弹簧结构,避免繁琐弹簧结构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三,本实用新型第一面板固定设置在门板一侧面上,第二面板固定设置在门板另一侧面上,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相互对应分布,此种设置便于安装与实施,更加方便后期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把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的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的第一把手组件与连接组件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的第二把手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把手组件与连接组件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把手组件、第二把手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状态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第一把手组件;2,第二把手组件;3,连接组件;11,第一把手手柄;12,第一面板;13,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21,第二把手手柄;22,第二面板;23,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31,第一套管;32,第二套管;33,连接件;34,安装管;35,紧固件;36,第一垫片;37,第二垫片;38,锁紧件;39,第二螺钉;111,第一安装槽;112,第一定位槽;113,第一定位柱;121,第一安置槽;122,第一固定槽;131,第一弹簧;132,第一内转体;133,第一底盘体;134,第一固定柱;211,第二安装槽;212,第二定位槽;213,第二定位柱;221,第二安置槽;222,第二固定槽;231,第二弹簧;232,第二内转体;233,第二底盘体;234,第二固定柱;381,限位铁丝;382,第一螺钉;1321,第一主体;2321,第二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阅图1,一种旋转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板上的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板一侧面上的第一把手组件1,以及设置在门板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把手组件2,第一把手组件1和第二把手组件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3,第一把手组件1包括第一把手手柄11以及设置在第一把手手柄11上的第一面板12,第一把手手柄11 与第一面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13相连接,第二把手组件2 包括第二把手手柄21以及设置在第二把手手柄21上的第二面板22,第二把手手柄21与第二面板22之间设置有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23相连接,第一面板 12固定设置在门板一侧面上,第二面板22固定设置在门板另一侧面上,第一面板12与第二面板22相互对应分布。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转动第一把手手柄11或第二把手手柄21,此时第一把手手柄11或第二把手手柄21带动对应的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13或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23运动,这样在松开第一把手手柄11或第二把手手柄21时,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13或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23会自动带动对应的第一把手手柄11或第二把手手柄21复位,此种方式更加方便操作。
其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13包括设置在第一把手手柄11内部的第一弹簧131和第一内转体132,以及设置在第一面板12 上的第一底盘体133,第一内转体132一端面连接有第一弹簧131,第一内转体 132另一端面与第一底盘体133相互配合,在第一把手手柄11进行转动状态下时,第一内转体132与第一底盘体133相对面相互错位,在第一把手手柄11松动状态下时,第一内转体132在第一弹簧131复位的情况下与第一底盘体133 相互咬合。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把手手柄11的向前转动,一方面会使得第一内转体132的同步转动,此时第一内转体132与第一底盘体133相对面相互错位,这样第一内转体132会向前上浮运动,另一方面第一把手手柄11内部的第一弹簧131会向前运动,此时第一弹簧131在第一把手手柄11和第一内转体132之间被压缩,当松开第一把手手柄11时,在第一弹簧131被压缩时产生压缩力,此时第一弹簧131会推动第一内转体132下行,此时第一内转体132会回位到原先与第一底盘体133相互咬合的状态,能够实现自动归位。进一步说,第一把手手柄11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安装槽111中安装有第一弹簧131 和第一内转体132,也有利于第一弹簧131和第一内转体132的安装,更想强调的是,第一安装槽111内壁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12,与之对应地,第一内转体 132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3,第一定位柱113与第一定位槽112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第一内转体132起到径向定位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113采用的是定位筋。第一内转体132包括第一主体1321,第一主体1321 为中空结构,第一主体1321的一端面为平面状态,第一主体1321的另一端面为第一咬合面,与之对应地,第一底盘体133上设置有第二咬合面,此种设置有利于实现第一内转体132在随着第一把手手柄11同步进行转动时,此时第一主体1321的第一咬合面与第一底盘体133的第二咬合面相互错位,这样第一内转体132会向前上浮运动,另一方面第一把手手柄11内部的第一弹簧131会向前运动,此时第一弹簧131在第一把手手柄11和第一内转体132之间被压缩,当松开第一把手手柄11时,在第一弹簧131被压缩时产生压缩力,此时第一弹簧131会推动第一内转体132下行,此时第一内转体132会回位到原先与第一底盘体133相互咬合的状态,能够实现自动归位。进一步说,第一面板12采用的是圆形薄面板,圆形薄面板中心开有第一安置槽121,第一安置槽121用来安装第一底盘体133,进一步说,第一安置槽121内壁设置有第一固定槽122,与之对应地,第一底盘体13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34,第一固定柱134与第一固定槽122相互配合,从而能够起到第一底盘体133的径向定位作用。
其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23 包括设置在第二把手手柄21内部的第二弹簧231和第二内转体232,以及设置在第二面板22上的第二底盘体233,第二内转体232一端面连接有第二弹簧231,第二内转体232另一端面与第二底盘体233相互配合,在第二把手手柄21进行转动状态下时,第二内转体232与第二底盘体233相对面相互错位,在第二把手手柄21松动状态下时,第二内转体232在第二弹簧231复位的情况下与第二底盘体233相互咬合。在使用时,通过第二把手手柄21的向前转动,一方面会使得第二内转体232的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内转体232与第一底盘体233相对面相互错位,这样第二内转体232会向前上浮运动,另一方面第二把手手柄21 内部的第二弹簧231会向前运动,此时第二弹簧231在第二把手手柄21和第二内转体232之间被压缩,当松开第二把手手柄21时,在第二弹簧231被压缩时产生压缩力,此时第二弹簧231会推动第二内转体232下行,此时第二内转体 232会回位到原先与第二底盘体233相互咬合的状态,能够实现自动归位。进一步说,第二把手手柄21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11,第二安装槽211中安装有第二弹簧231和第二内转体232,也有利于第二弹簧231和第二内转体232的安装,更想强调的是,第二安装槽211内壁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12,与之对应地,第二内转体232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13,第二定位柱213与第二定位槽 212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第二内转体232起到径向定位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213采用的是定位筋。第二内转体232包括第二主体2321,第二主体2321为中空结构,第二主体2321的一端面为平面状态,第二主体2321的另一端面为第三咬合面,与之对应地,第二底盘体233上设置有第四咬合面,此种设置有利于实现第二内转体232在随着第二把手手柄21同步进行转动时,此时第二主体2321的第三咬合面与第二底盘体233的第四咬合面相互错位,这样第二内转体232会向前上浮运动,另一方面第二把手手柄21内部的第二弹簧 231会向前运动,此时第二弹簧231在第二把手手柄11和第二内转体232之间被压缩,当松开第二把手手柄21时,在第二弹簧231被压缩时产生压缩力,此时第二弹簧231会推动第二内转体232下行,此时第二内转体232会回位到原先与第二底盘体233相互咬合的状态,能够实现自动归位。进一步说,第二面板22采用的是圆形薄面板,圆形薄面板中心开有第二安置槽221,第二安置槽 221用来安装第二底盘体233,进一步说,第二安置槽221内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槽222,与之对应地,第二底盘体23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34,第二固定柱234与第二固定槽222相互配合,从而能够起到第二底盘体233的径向定位作用。
进一步说,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连接组件3包括设置在第一面板12上的第一套管31,以及设置在第二面板22上的第二套管 32,第一套管31和第二套管32通过连接件33相连接,此种方式便于安装与制造,想说明的是连接件33采用的是方条。进一步说,第一面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安装管34,与之对应地,第二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紧固件35,紧固件35插接于安装管34中,此种可将第二面板22与第一面板12连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2上设置有两个的安装管34,安装管34采用的是套管螺钉,与之对应地,第二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紧固件35,紧固件35采用的是十字沉头螺钉,十字沉头螺钉插人到套管螺钉中,从而可将第二面板22与第一面板12连接在一起。为了提高第一套管31与第一面板12的紧固性,第一面板12与第一套管31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36,为了提高第二套管 32与第二面板22的紧固性,第二面板22与第二套管32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37。进一步说,连接件33一端与第一套管31通过锁紧件38相连接,锁紧件38 包括限位铁丝381和第一螺钉382,限位铁丝381设置在第一套管31端面上,且限位铁丝381中间通过螺钉382安装在第一套管31端面上,其中螺钉382为圆柱头内六角螺钉,第二套管32上设置有第二螺钉39,第二螺钉39采用的是圆柱头内六角螺钉。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工人根据现有技术手册就可完成对其进行正常操作,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门板一侧面上的第一把手组件(1),以及设置在门板另一侧面上的第二把手组件(2),所述第一把手组件(1)和所述第二把手组件(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3),所述第一把手组件(1)包括第一把手手柄(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11)上的第一面板(12),所述第一把手手柄(11)与所述第一面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13)相连接,所述第二把手组件(2)包括第二把手手柄(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21)上的第二面板(22),所述第二把手手柄(21)与所述第二面板(22)之间设置有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23)相连接,所述第一面板(12)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板一侧面上,所述第二面板(22)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板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一面板(12)与所述第二面板(22)相互对应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旋转归位组件(1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11)内部的第一弹簧(131)和第一内转体(1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2)上的第一底盘体(133),所述第一内转体(132)一端面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131),所述第一内转体(132)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底盘体(133)相互配合,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11)进行转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内转体(132)与所述第一底盘体(133)相对面相互错位,在所述第一把手手柄(11)松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内转体(132)在所述第一弹簧(131)复位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底盘体(133)相互咬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手柄(11)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1),所述第一安装槽(111)中安装有所述第一弹簧(131)和所述第一内转体(132),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内壁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12),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内转体(132)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3),所述第一定位柱(113)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12)相互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转体(132)包括第一主体(1321),所述第一主体(132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主体(1321)的一端面为平面状态,所述第一主体(1321)的另一端面为第一咬合面,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底盘体(133)上设置有第二咬合面,所述第一内转体(132)在随着第一把手手柄(11)同步进行转动时,此时第一主体(1321)的第一咬合面与第一底盘体(133)的第二咬合面相互错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12)采用的是圆形薄面板,所述圆形薄面板中心开有第一安置槽(121),所述第一安置槽(121)用来安装所述第一底盘体(133),所述第一安置槽(121)内壁设置有第一固定槽(122),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底盘体(13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34),所述第一固定柱(134)与所述第一固定槽(122)相互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动旋转归位组件(2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21)内部的第二弹簧(231)和第二内转体(2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22)上的第二底盘体(233),所述第二内转体(232)一端面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231),所述第二内转体(232)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底盘体(233)相互配合,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21)进行转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二内转体(232)与所述第二底盘体(233)相对面相互错位,在所述第二把手手柄(21)松动状态下时,所述第二内转体(232)在所述第二弹簧(231)复位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底盘体(233)相互咬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手柄(21) 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11),所述第二安装槽(211)中安装有所述第二弹簧(231)和所述第二内转体(232),所述第二安装槽(211)内壁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12),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内转体(232)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13),所述第二定位柱(213)与所述第二定位槽(212)相互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转体(232)包括第二主体(2321),所述第二主体(232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主体(2321)的一端面为平面状态,所述第二主体(2321)的另一端面为第三咬合面,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底盘体(233)上设置有第四咬合面,所述第二内转体(232)在随着第二把手手柄(21)同步进行转动时,此时所述第二主体(2321)的第三咬合面与所述第二底盘体(233)的第四咬合面相互错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22)采用的是圆形薄面板,所述圆形薄面板中心开有第二安置槽(221),所述第二安置槽(221)用来安装第二底盘体(233),进一步说,所述第二安置槽(221)内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槽(222),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底盘体(23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34),所述第二固定柱(234)与所述第二固定槽(222)相互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2)上的第一套管(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22)上的第二套管(32),所述第一套管(31)和所述第二套管(32)通过连接件(33)相连接,所述第一面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安装管(34),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紧固件(35),所述紧固件(35)插接于所述安装管(34)中用来连接所述第二面板(22)与所述第一面板(12)。
CN202121261962.4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旋转门把手 Active CN215407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1962.4U CN215407885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旋转门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1962.4U CN215407885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旋转门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7885U true CN21540788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1962.4U Active CN215407885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旋转门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7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71673A1 (en) Door lock bolt plate pivo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and methods
AU2008203120A1 (en) Lock Assembly
CN215407885U (zh) 一种旋转门把手
CN112026459B (zh) 一种车钩调节装置及公铁两用牵引车
CN212773938U (zh) 一种通用连接件、连接组件及淋浴房
CN201169345Y (zh) 折叠接头
CN212336931U (zh) 开锁机构以及电子锁
CA1289991C (en) Enclosure panel for tractor
CN220353600U (zh) 一种锁芯防盗锁体
CN220815236U (zh) 安装牢固的离合装置及智能锁
CN220281561U (zh) 便捷装拆结构、动力电池安装架、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CN221145017U (zh) 一种抗震铰链连接件及支撑机构
CN210948051U (zh) 一种新型房间门锁
CN114856401B (zh) 一种围栏门组件
CN213449830U (zh) 一种快装式锁具装置
CN219215184U (zh) 一种轮罩挡泥板的安装结构
CN215717842U (zh) 一种推拉门锁的拉手结构
CN216517355U (zh) 一种便捷安装的锁具
CN210828936U (zh) 一种新型防盗门
CN220955164U (zh) 上铰链及制冷设备
CN220415056U (zh) 一种带锁闭功能的拨叉执手
CN214303332U (zh) 一种门锁装置和一种金属铠装柜
AU2021101812A4 (en) Novel mechanical mortise lock body
CN111441665B (zh) 面板电子锁
CN213745977U (zh) 一种带旋转支臂的通信抱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