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7526U - 承重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承重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07526U CN215407526U CN202120283928.0U CN202120283928U CN215407526U CN 215407526 U CN215407526 U CN 215407526U CN 202120283928 U CN202120283928 U CN 202120283928U CN 215407526 U CN215407526 U CN 2154075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pull rod
- plate
- bearing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6571 hyd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703 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et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承重系统,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承重系统包括:第一预应力拉杆、第二预应力拉杆、第一拉杆固定件、第二拉杆固定件、第三拉杆固定件、第四拉杆固定件和多个承重板块;第一预应力拉杆对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一方向施加预应力,通过第一拉杆固定件和第二拉杆固定件对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一方向进行固定,第二预应力拉杆对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二方向施加预应力,第二预应力拉杆、第三拉杆固定件和第四拉杆固定件对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二方向进行固定,多个承重板块,用于为建筑物提供支撑力。由于该承重系统中的承重板块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量容易释放,避免了承重板块在养护过程中产生裂缝,所以提高了承重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重系统。
背景技术
承重系统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尤其对于超高层建筑,承重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相关技术中,承重系统包括混凝土和钢筋;通过在基坑内对钢筋进行绑扎形成钢筋框架,然后向钢筋框架内浇筑混凝土,最后形成钢筋混凝土的承重系统。
但是,对于超高层建筑,基坑开挖深度通常达到数十米,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的体积也多达数十甚至上百万立方米。由于混凝土浇筑的体量过大,浇筑混凝土产生的大量水化热量不容易释放,导致钢筋混凝土的承重系统在养护过程中产生裂缝,影响承重系统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重系统,可以提高承重系统的安全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重系统,所述承重系统包括:第一预应力拉杆、第二预应力拉杆、第一拉杆固定件、第二拉杆固定件、第三拉杆固定件、第四拉杆固定件和多个承重板块;
对于每个承重板块,所述承重板块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拉杆固定件,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承重板块上的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二拉杆固定件,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拉杆固定件,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承重板块上的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四拉杆固定件,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用于对所述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一方向施加预应力,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用于对所述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二方向施加预应力,所述多个承重板块,用于为建筑物提供支撑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重板块包括角板块、边板块和中部板块;
所述角板块设置在承重系统的角部,所述边板块设置在所述承重系统的边缘,所述中部板块设置在所述承重板块的中部;
所述角板块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边板块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中部板块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角板块上的第一通孔、所述边板块上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中部板块上的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同;
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拉杆固定件,与所述角板块上的第一通孔和所述边板块上的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拉杆固定件,与所述角板块上的第一通孔和所述边板块上的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
所述角板块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边板块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部板块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且角板块上的第二通孔、边板块上的第二通孔以及中部板块上的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同;
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拉杆固定件,与所述角板块上的第二通孔和所述边板块上的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拉杆固定件,与所述角板块上的第二通孔和所述边板块上的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角板块包括第一本体、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
所述一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所述一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边板块包括第二本体、一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
所述一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所述两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部板块包括第三本体、两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
所述两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内部,所述两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内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相互独立。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拉杆固定件包括第一锚板和第一锚环,所述第二拉杆固定件包括第二锚板和第二锚环;
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一通孔贴合,所述第二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一通孔贴合,且所述第一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所述第二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所述第一锚环,设置在所述第一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锚环,设置在所述第二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拉杆固定件包括第三锚板和第三锚环,所述第四拉杆固定件包括第四锚板和第四锚环;
所述第三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二通孔贴合,所述第四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的第二通孔贴合,且所述第三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所述第四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
所述第三锚环,设置在所述第三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所述第四锚环,设置在所述第四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之间设置有防腐材料;
所述防腐材料,用于阻止空气进入所述多个承重板块之间的缝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腐材料为灌浆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重系统,由于该承重系统通过第一预应力拉杆、第一拉杆固定件和第二拉杆固定件对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一方向进行固定,通过第二预应力拉杆、第三拉杆固定件和第四拉杆固定件对多个承重板块沿第二方向进行固定,这样多个承重板块在组成承重系统之前,能够进行分别浇筑,因此,承重板块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量容易释放,避免了承重板块在养护过程中产生裂缝,所以提高了承重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重系统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重系统的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板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板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部板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 第一预应力拉杆
12 第二预应力拉杆
13 第一拉杆固定件
14 第二拉杆固定件
15 第三拉杆固定件
16 第四拉杆固定件
17 承重板块
171 角板块
172 边板块
173 中部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和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承重系统包括:第一预应力拉杆11、第二预应力拉杆12、第一拉杆固定件13、第二拉杆固定件14、第三拉杆固定件15、第四拉杆固定件16和多个承重板块17;
对于每个承重板块17,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通过第一拉杆固定件13,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承重板块17上的第一通孔,通过第二拉杆固定件14,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
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通过第三拉杆固定件15,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承重板块17上的第二通孔,通过第四拉杆固定件16,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
第一预应力拉杆11,用于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施加预应力,第二预应力拉杆12,用于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二方向施加预应力,多个承重板块17,用于为建筑物提供支撑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重系统,由于该承重系统通过第一预应力拉杆11、第一拉杆固定件13和第二拉杆固定件14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进行固定,通过第二预应力拉杆12、第三拉杆固定件15和第四拉杆固定件16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二方向进行固定,这样多个承重板块17在组成承重系统之前,能够进行分别浇筑,因此,承重板块17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量容易释放,避免了承重板块17在养护过程中产生裂缝,所以提高了承重系统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相互独立,这样第一预应力拉杆11在穿过第一通孔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第二通孔内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干扰,提高了安装承重系统的效率。
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介绍: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一预应力拉杆11,用于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施加预应力。
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长度可以是5m至50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5m、10m、20m等;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直径可以是1cm-6c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2cm、3cm、4cm等;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铁、铜等,也可以是金属合金,例如,碳钢,钛合金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尺寸和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修改。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个第一通孔内的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数量可以是1至6个之间的任意数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通孔内的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修改。当第一通孔内的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数量为多个时,即使有某一个第一预应力拉杆11发生断裂,其他第一预应力拉杆11也能够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施加预应力,因此,提高了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上的稳定性。
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介绍: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二预应力拉杆12,用于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二方向施加预应力。
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长度可以是5m至50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5m、10m、20m等;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直径可以是1cm-6c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2cm、3cm、4cm等;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铁、铜等,也可以是金属合金,例如,碳钢,钛合金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尺寸和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修改。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个第二通孔内的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数量可以是1至6个之间的任意数值。当第二通孔内的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数量为多个时,即使有某一个第二预应力拉杆12发生断裂,其他第二预应力拉杆12也能够对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二方向施加预应力,因此,提高了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二方向上的稳定性。
第一拉杆固定件13和第二拉杆固定件14的介绍:第一拉杆固定件13,用于将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与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二拉杆固定件14,用于将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拉杆固定件13包括第一锚板和第一锚环,第二拉杆固定件14包括第二锚板和第二锚环;
第一锚板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贴合,第二锚板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贴合,且第一锚板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的尺寸,第二锚板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的尺寸;第一锚环,设置在第一锚板的外侧,且与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第二锚环,设置在第二锚板的外侧,且与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
第三拉杆固定件15和第四拉杆固定件16的介绍:第三拉杆固定件15,用于将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与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第四拉杆固定件16,用于将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拉杆固定件15包括第三锚板和第三锚环,第四拉杆固定件16包括第四锚板和第四锚环;
第三锚板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贴合,第四锚板与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贴合,且第三锚板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的尺寸,第四锚板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的尺寸;第三锚环,设置在第三锚板的外侧,且与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第四锚环,设置在第四锚板的外侧,且与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
承重板块17的介绍:多个承重板块17,用于为建筑物提供支撑力。
其中,承重板块17的数量可以是10至100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16个、25个、36等;承重板块17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承重板块17的材质可以是混凝土材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承重板块17的数量、形状和材质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修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重板块17包括角板块171、边板块172和中部板块173;角板块171设置在承重系统的角部,边板块172设置在承重系统的边缘,中部板块173设置在承重板块17的中部;
角板块171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边板块172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中部板块173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且角板块171上的第一通孔、边板块172上的第一通孔以及中部板块173上的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同;
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通过第一拉杆固定件13,与角板块171上的第一通孔和边板块172上的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杆固定件14,与角板块171上的第一通孔和边板块172上的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
角板块171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边板块172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中部板块173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且角板块171上的第二通孔、边板块172上的第二通孔以及中部板块173上的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同;
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通过第三拉杆固定件15,与角板块171上的第二通孔和边板块172上的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拉杆固定件16,与角板块171上的第二通孔和边板块172上的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角板块171包括第一本体、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一个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本体的内部,一个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本体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边板块172包括第二本体、一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一个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本体的内部,两个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二本体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中部板块173包括第三本体、两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三本体的内部,两个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三本体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多个承重板块17可以通过预制模板提前进行预制,在多个承重板块17养护完成后,通过第一预应力拉杆11和第二预应力拉杆12将多个承重板块17组装为承重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承重系统还包括预制模板;预制模板,用于制作多个承重板块1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通过预制模板制作多个承重板块17,所以多个承重板块17可以先在工厂预制成型,这样在施工时将多个承重板块17拼装成整体的平板式基础即可,能够节省现场浇注和养护混凝土的时间,缩短工时。因此,提高了组装承重系统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达到使多个承重板块17便于运输吊装的目的,预制的承重板块17本身体积相对较小。
集中预制一般选择在固定场地,浇筑后的承重板块17也会集中养护,相对于现场浇筑和养护,集中预制的承重板块17的尺寸更精准。其中,在集中养护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包裹薄膜和浇水等措施,使水化热量更容易释放,因此,与现场浇筑养护相比,集中养护的效果会更好,避免了裂缝的产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承重板块17之间设置有防腐材料;防腐材料,用于阻止空气进入多个承重板块17之间的缝隙内。可选的,防腐材料为灌浆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多个承重板块17之间设置防腐材料,能够避免多个承重板块17之间的缝隙内的空气对预应力拉杆造成腐蚀,因此,提高了预应力拉杆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系统包括:第一预应力拉杆(11)、第二预应力拉杆(12)、第一拉杆固定件(13)、第二拉杆固定件(14)、第三拉杆固定件(15)、第四拉杆固定件(16)和多个承重板块(17);
对于每个承重板块(17),所述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拉杆固定件(13),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承重板块(17)上的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二拉杆固定件(14),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拉杆固定件(15),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承重板块(17)上的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四拉杆固定件(16),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11),用于对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一方向施加预应力,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12),用于对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沿第二方向施加预应力,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用于为建筑物提供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块(17)包括角板块(171)、边板块(172)和中部板块(173);
所述角板块(171)设置在承重系统的角部,所述边板块(172)设置在所述承重系统的边缘,所述中部板块(173)设置在所述承重系统的中部;
所述角板块(171)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边板块(172)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中部板块(173)沿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角板块(171)上的第一通孔、所述边板块(172)上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中部板块(173)上的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同;
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拉杆固定件(13),与所述角板块(171)上的第一通孔和所述边板块(172)上的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拉杆固定件(14),与所述角板块(171)上的第一通孔和所述边板块(172)上的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一通孔固定在一起;
所述角板块(171)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边板块(172)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部板块(173)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且角板块(171)上的第二通孔、边板块(172)上的第二通孔以及中部板块(173)上的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同;
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拉杆固定件(15),与所述角板块(171)上的第二通孔和所述边板块(172)上的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拉杆固定件(16),与所述角板块(171)上的第二通孔和所述边板块(172)上的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二通孔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板块(171)包括第一本体、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
所述一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所述一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块(172)包括第二本体、一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
所述一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所述两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板块(173)包括第三本体、两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
所述两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内部,所述两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相互独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固定件(13)包括第一锚板和第一锚环,所述第二拉杆固定件(14)包括第二锚板和第二锚环;
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贴合,所述第二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一通孔贴合,且所述第一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所述第二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所述第一锚环,设置在所述第一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锚环,设置在所述第二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预应力拉杆(11)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杆固定件(15)包括第三锚板和第三锚环,所述第四拉杆固定件(16)包括第四锚板和第四锚环;
所述第三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贴合,所述第四锚板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中沿第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承重板块(17)的第二通孔贴合,且所述第三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所述第四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
所述第三锚环,设置在所述第三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所述第四锚环,设置在所述第四锚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预应力拉杆(12)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之间设置有防腐材料;
所述防腐材料,用于阻止空气进入所述多个承重板块(17)之间的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材料为灌浆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83928.0U CN215407526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承重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83928.0U CN215407526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承重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07526U true CN215407526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6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83928.0U Active CN215407526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承重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07526U (zh) |
-
2021
- 2021-02-01 CN CN202120283928.0U patent/CN2154075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39291B (zh) | 一种适用于低层建筑的装配式生产施工方法 | |
CN103821257A (zh) |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 | |
CN108589969B (zh) | 一种带竖向ecc耗能带的组合装配式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821259A (zh) | 一种带拉力支撑的组合钢板剪力墙 | |
CN103821260A (zh) | 一种带拉力支撑的外贴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 |
CN103835400B (zh) |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 | |
US987942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axial semi-prefabricated lightweight concrete slab | |
CN206220321U (zh) | 一种sc体系劲性空腹叠合板 | |
CN112854438A (zh) | 一种外露平板网架楼板和外露桁架梁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 | |
CN215407526U (zh) | 承重系统 | |
CN210031897U (zh) |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111749364A (zh) |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680833B (zh) | 自承式预制钢骨混凝土墙板构件、墙、结构体系及制作方法 | |
CN212772980U (zh) |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 | |
CN212689235U (zh) | 钢骨混凝土结构体系 | |
CN212453063U (zh) | 装配浇注一体化剪力墙结构建筑体系 | |
CN212582723U (zh) | 一种设备底座梁 | |
CN103835399A (zh) | 一种预应力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 |
CN211114317U (zh) | 一种钢筋桁架组合楼板 | |
CN210105041U (zh) | 自承式预制钢骨混凝土墙板构件、墙、结构体系 | |
CN108277918B (zh) | 装配式马牙槎搭接边-冲孔薄钢板带肋楼板 | |
CN209760493U (zh) | 一种预制剪力墙格构式水平连接结构 | |
CN112227580A (zh) | 一种钢管桁架预应力空心叠合板 | |
CN103835398A (zh) | 一种预应力波形截面钢板剪力墙 | |
CN103835396A (zh) | 一种预应力加劲钢板剪力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