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7357U -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7357U
CN215407357U CN202121554720.4U CN202121554720U CN215407357U CN 215407357 U CN215407357 U CN 215407357U CN 202121554720 U CN202121554720 U CN 202121554720U CN 215407357 U CN215407357 U CN 215407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pin
buckle
clamp body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47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林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5547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7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7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7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包括牵引夹、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销和第二销,牵引夹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夹体的中部与第一面铰接,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与第一面配合以夹持第一物体,第二夹体与第二面铰接,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与第二面以夹持第二物体,第一销以及第二销分别活动地穿设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销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夹体的后顶端,第一销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第二物体,第二销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夹体的后顶端,第二销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第一物体。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能够通过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相互地提供支撑并最终使得两者得以固定,结构简洁,易于拆装。

Description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背景技术
搭建脚手架是桥梁施工和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通常采用扣件将多个钢管固定在一起,因此,扣件在建其施工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是搭建时的关键部件。目前的扣件,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明显的缺点。在不常用或长期遇水后,扣件的螺母与螺杆锈蚀且使得两者之间无法松动,需要经常打油维护。且把螺母从螺杆上拧进和拧出的过程中耗费时间长,用力过猛容易滑丝。同时,由于螺母在拧出的过程中容易完全离开螺杆,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找不到拧下的螺母,给施工带来不便,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再者,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扣件的数量是及其庞大的庞大,由于目前的扣件采用螺母和螺杆的连接方式,安装不便,施工人员为节省时间会选择性的扣件,使得整体架构产生安全隐患。物资充裕时有条件尚可借助于电动工具快速搭建拆卸扣件,若没辅助电动工具的帮助下,必定费时更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一种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用于固定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包括牵引夹、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销、第二销、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牵引夹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分别包括中部以及相对设置于中部两侧的前顶端和后顶端,所述第一夹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面铰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一面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一物体,所述第二夹体与所述第二面铰接,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二面以夹持所述第二物体,所述第一销以及所述第二销分别活动地穿设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后顶端,所述第一销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二物体,所述第二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体的后顶端,第二销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物体,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扣合部之间,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二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扣合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夹体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牵引夹铰接,所述第二夹体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牵引夹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体的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夹体的铰接轴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夹包括由定盘铰链相铰接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背离所述第二夹片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夹片背离所述第一夹片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夹片通过定盘铰链相对于所述第二夹片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平行地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一夹体朝向所述第一面的一面之间形成圆柱形的第一夹设空间,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二夹体朝向所述第二面的一面之间形成圆柱形的第二夹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楔块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楔块的另一个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的行程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和所述第一滑槽的开槽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卡扣的铰接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楔块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楔块的另一个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二滑槽的行程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开槽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二卡扣的铰接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夹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销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一销从所述第一通孔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夹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销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二销从所述第二通孔脱离。
一种快扣装置,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还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所述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包括牵引夹、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销、第二销、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牵引夹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分别包括中部以及相对设置于中部两侧的前顶端和后顶端,所述第一夹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面铰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一面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夹体与所述第二面铰接,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二面以夹持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一销以及所述第二销分别活动地穿设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后顶端,所述第一销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二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体的后顶端,第二销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扣合部之间,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二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扣合部之间。
上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先将牵引夹的两面与其对应的夹体张开到相对大的程度,使所述牵引夹的销暂未顶撑对应的夹体的后顶端,且此时销处于自由伸缩状态。将牵引夹的第一面先贴在要锁紧的第一钢管上,转动第一夹体并使得第一夹体环绕第一钢管以贴住第一钢管,贴附在牵引夹的第一面的第一钢管能够支撑第二销,使得原本自由伸缩的第二销运动至靠近第二夹体的后顶端位置。转动第一卡扣以使其远离牵引夹的一端环扣到第一夹体的第一扣合部,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分别呈前小后大形态,将第一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大致插入第一卡扣和第一扣合部之间以避免第一卡扣从所述第一钢管滑落,这样,第一楔块带动第一卡扣与牵引夹的第一面配合以暂时扣住第一钢管。
接着,将牵引夹的第二面贴住要锁紧的第二钢管上,转动第二夹体并使得第二夹体环绕第二钢管以贴住第二钢管,第一销受到第二钢管的支撑后抵在第一夹体的后顶端从而驱动第一夹体的前顶端夹紧第一钢管。同时,因第一钢管被牵引夹和第一夹体夹紧,第一钢管支撑第二销以使得第二销抵在第二夹体的后顶端,进而使得第二夹体的前顶端朝第二面运动以夹紧第二钢管。转动第二卡扣以使其远离牵引夹的扣到第二夹体的扣合部。敲击第二楔块以使得第二楔块进入第二卡扣的第二扣合部和第二夹体之间,第二楔块的后部位进的越多,则越使第二夹体和牵引夹紧密,使得第二钢管与牵引夹的贴合更紧,牵引夹的第一销顶撑第一夹体的后顶端的力度也就更大,接着敲击第一楔块以使得第一楔块的后部位进的越多,则越使第一夹体和牵引夹紧密,使得第一钢管与牵引夹的贴合更紧,牵引夹的第二销顶撑第二夹体的后顶端的力度也就更大。使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与牵引夹更紧固的把第一钢管包裹起来。这样,第一钢管被夹紧时会通过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的结构带动第二钢管被夹紧,第二钢管被夹紧时又能通过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带动第一钢管被夹紧,两根钢管在相互牵制的过程中被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牢牢地连接起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快扣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快扣件,具体地提供一种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用于固定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体为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物体为第二管体。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为第一钢管810,第二管体为第二钢管82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以固定第一钢管810和第二钢管820两条钢管为例说明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的固定功能。实际应用时会配合使用多个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和多个钢管,具体地,每一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能够固定两个钢管,且每一钢管可以对应连接多个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从而使得任一钢管得以连接多个其他钢管。这样,通过多个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两两地固定钢管,以最终将多个钢管搭建成快扣装置。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包括牵引夹100、第一夹体200、第二夹体300、第一销400和第二销500。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200和第二夹体300的结构相同,第一销400和第二销500地结构相同。
所述牵引夹1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所述第一夹体 200和所述第二夹体300分别包括中部以及相对设置于中部两侧的前顶端210和后顶端220,所述第一夹体200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面110铰接。具体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210和后顶端220均位于第一面110的同一侧,第二夹体300的前顶端和后顶端均位于第二面120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还包括第一铰接座130和第二铰接座140,所述第一夹体200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座130与所述牵引夹100铰接,所述第二夹体300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座140与所述牵引夹100铰接。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夹体200的前顶端210和后顶端220远离第一面110设置,且使得第二夹体300的前顶端和后顶端远离第二面120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座130和第二铰接座140分别与牵引夹100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铰接座 130凸出于所述第一面110设置,所述第一夹体200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铰接座 130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座140凸出于所述第二面120设置,所述第二夹体300 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40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座130与第一夹体200一体成型,第二铰接座140与第二夹体300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以及第二夹体与牵引夹之间的铰接结构与衣夹相似。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体的中部沿周向凸起设置有第一凸起,牵引夹的第一面凸起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开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凸起开设有第二铰接孔,一铰接轴穿设于第一铰接孔以及第二铰接孔内以实现第一夹体和牵引夹的铰接,同理,第二夹体与牵引夹的铰接可以采用类似结构。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分别设置为L型结构,这样在第一夹体的中部与第一面铰接时,第一夹体的前顶端和后顶端位于第一面的同一侧且远离第一面设置,且在第二夹体的中部与第二面铰接时,第二夹体的前顶端和后顶端位于第一面的同一侧且远离第二面设置。
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210与所述第一面110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一物体,所述第二夹体300与所述第二面120铰接,所述第二夹体300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二面120以夹持所述第二物体。具体地,第一面110以及第一夹体200朝向第一面110的一面之间形成大致为圆柱形的第一夹设空间101,以便于适配第一钢管810的形状。第二面120以及第二夹体300朝向第二面120的一面之间形成大致为圆柱形的第二夹设空间102,以便于适配第二钢管820的形状。
为进一步地适配于快扣装置的搭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体200的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夹体300的铰接轴垂直设置,这样,第一钢管810和第二钢管 820能够垂直固定,便于搭建呈立体型的快扣装置。
所述第一销400以及所述第二销500分别活动地穿设所述第一面110和所述第二面120,所述第一销40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后顶端220,所述第一销400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二物体,所述第二销50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体300的后顶端,第二销500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物体。为适配于快扣装置的搭建,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设空间101的轴线与第二销500 体的轴线垂直且相交,第二夹设空间102的轴线与第一销400的轴线垂直且相交,这样在夹持第一钢管810时,第一钢管810的外表面能够更准确地抵在第二销500上,以使得第二销500给与第二夹体300支撑力,且在夹持第二钢管 820时,第二钢管820的外表面能够更准确地抵在第一销400上,以使得第一销 400给与第一夹体200支撑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还包括第一卡扣510,所述牵引夹100和所述第一夹体200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铰接部511,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扣合部512,所述第一卡扣5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511铰接,所述第一卡扣5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合部512扣合连接,具体的,第一卡扣510的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扣合部512背离所述牵引夹100的一面,这样,第一卡扣510受到第一扣合部512的支撑从而避免第一卡扣510朝远离第一面 110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夹体200和牵引夹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还包括第一楔块530,所述第一楔块530的两端宽度相异,所述第一楔块530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扣510和所述第一扣合部512之间。随着楔块逐渐进入第一卡扣 510和第一扣合部512之间,由于第一卡扣510的长度不变,楔块会推动扣合部 512进而带动第一夹体200朝靠近第一面110的方向运动,由此使得第一钢管 810更靠近牵引夹100,进而使得第一钢管810推动第二销500以带动第二夹体 300夹紧第二钢管820。也即是说,第一钢管810被固定得越紧时,第一钢管810 会驱动第二销500以带动第二夹体300夹紧第二钢管820,同时第二钢管820被固定得越紧时,第二钢管820带动第一销400以带动第一夹体200夹紧第一钢管8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扣510和第一楔块530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转轴550,第一卡扣510和第一楔块530的另一个开设有第一滑槽560,第一转轴550穿设于第一滑槽560内并能够沿第一滑槽560的行程方向滑动,其中,第一转轴550的轴向和第一滑槽560的开槽方向分别平行于第一卡扣510的铰接轴。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510上设置第一转轴550,第一楔块530上开设第一滑槽560,第一楔块530通过第一滑槽560以及第一转轴550的配合能够相对于第一卡扣510运动,同时使得第一楔块530不容易从第一卡扣510处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510上开设有第一避让槽,第一转轴550连接于第一避让槽两侧的壁面,第一卡扣510和第一楔块530构成锁链结构,以避免第一卡扣510和第一楔块530相互脱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还包括第二卡扣520和第二楔块540,第二卡扣520和第二楔块540分别与第二夹体300对应设置,其中,第二卡扣520的结构与第一卡扣510的结构相同,第二楔块540的结构与第一楔块530的结构相同。这样,能够更好地固定第二钢管820,进而固定第一钢管810。
具体地,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连接。第二楔块540的两端宽度相异,所述第二楔块540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扣520和所述第二扣合部512之间。随着楔块逐渐进入第二卡扣520和第二扣合部512之间,第二楔块540会推动第二夹体300朝靠近第二面120的方向运动,由此使得第二钢管820更靠近牵引夹100,进而使得第二钢管820推动第一销400以带动第一夹体200夹紧第一钢管810。也即是说,第二钢管820被固定得越紧时,第二钢管820会驱动第一销400以带动第一夹体200夹紧第一钢管810,同时第一钢管 810被固定得越紧时,第一钢管810带动第二销500以带动第二夹体300夹紧第二钢管8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扣520和第二楔块540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二转轴570,第二卡扣520和第二楔块540的其中一个开设有第二滑槽580,第二转轴570穿设于第二滑槽580内并能够沿第二滑槽580的行程方向滑动,其中,第二转轴570的轴向和第二滑槽580的开槽方向分别平行于第二卡扣520 的铰接轴。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520上设置第二转轴570,第二楔块540上开设第二滑槽580,第二楔块540通过第二滑槽580以及第二转轴570的配合能够相对于第二卡扣520运动,同时使得第二楔块540不容易从第二卡扣520处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520上开设有第二避让槽,第二转轴570连接于第二避让槽两侧的壁面,第二卡扣520和第二楔块540构成锁链结构,以避免第二卡扣520和第二楔块540相互脱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夹100贯穿所述第一面110和所述第二面120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销40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销400 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10以限制所述第一销400从所述第一通孔脱离。具体地,第一销400两端的第一限位部410的截面宽度大于通孔的截面宽度。这样能够阻止第一销400的两端穿过通孔,以将第一销400限制在通孔内,避免第一销400脱落,这样既有利于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在固定时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一销400在使用过程中丢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夹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销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二销从所述第二通孔脱离。具体地,第一销两端的第一限位部的截面宽度大于通孔的截面宽度,这样能够阻止第二销的两端穿过通孔,以将第二销限制在通孔内,避免第二销脱落,这样既有利于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在固定时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二销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本实施例中,第一销和第二销具有工字形结构。
上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先将牵引夹100的两面与其对应的夹体张开到相对大的程度,使所述牵引夹100的销暂未顶撑对应的夹体的后顶端,且此时销处于自由伸缩状态。将牵引夹100的第一面110先贴在要锁紧的第一钢管810上,转动第一夹体200并使得第一夹体200环绕第一钢管810以贴住第一钢管810,贴附在牵引夹100的第一面110的第一钢管810能够支撑第二销 500,使得原本自由伸缩的第二销500运动至靠近第二夹体300的后顶端位置。转动第一卡扣510以使其远离牵引夹100的一端环扣到第一夹体200的第一扣合部512,第一楔块530和第二楔块540分别呈前小后大形态,将第一楔块530 宽度较小的一端大致插入第一卡扣510和第一扣合部512之间以避免第一卡扣 510从所述第一钢管810滑落,这样,第一楔块530带动第一卡扣510与牵引夹100的第一面110配合以暂时扣住第一钢管810。
接着,将牵引夹100的第二面120贴住要锁紧的第二钢管820上,转动第二夹体300并使得第二夹体300环绕第二钢管820以贴住第二钢管820,第一销 400受到第二钢管820的支撑后抵在第一夹体200的后顶端220从而驱动第一夹体200的前顶端210夹紧第一钢管810。
同时,因第一钢管810被牵引夹100和第一夹体200夹紧,第一钢管810 支撑第二销500以使得第二销500抵在第二夹体300的后顶端,进而使得第二夹体300的前顶端朝第二面120运动以夹紧第二钢管820。
转动第二卡扣520以使其远离牵引夹100的扣到第二夹体300的扣合部。敲击第二楔块540以使得第二楔块540进入第二卡扣520的第二扣合部和第二夹体300之间,第二楔块540的后部位进的越多,则越使第二夹体300和牵引夹100紧密,使得第二钢管820与牵引夹100的贴合更紧,牵引夹100的第一销400顶撑第一夹体的后顶端220的力度也就更大,接着敲击第一楔块530以使得第一楔块530的后部位进的越多,则越使第一夹体200和牵引夹100紧密,使得第一钢管810与牵引夹100的贴合更紧,牵引夹100的第二销500顶撑第二夹体300的后顶端的力度也就更大。使第一夹体的前顶端210与牵引夹100 更紧固的把第一钢管810包裹起来。这样,第一钢管810被夹紧时会通过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的结构带动第二钢管820被夹紧,第二钢管820被夹紧时又能通过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带动第一钢管810被夹紧,两根钢管在相互牵制的过程中被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牢牢地连接起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快扣装置,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还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所述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10包括牵引夹100、第一夹体200、第二夹体300、第一销400和第二销500,所述牵引夹1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所述第一夹体 200和所述第二夹体300分别包括中部以及相对设置于中部两侧的前顶端和后顶端,所述第一夹体200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面110铰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 210与所述第一面110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夹体300与所述第二面120铰接,所述第二夹体300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二面120以夹持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一销400以及所述第二销500分别活动地穿设所述第一面110和所述第二面120,所述第一销40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后顶端220,所述第一销400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二销50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体300的后顶端,第二销500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为第一钢管810,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为第二钢管 8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为第一竹管,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为第二竹管。具体地,快扣装置也可以称为脚手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夹包括由定盘铰链相铰接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背离所述第二夹片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夹片背离所述第一夹片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夹片通过定盘铰链相对于所述第二夹片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平行地旋转,具体地,第一夹片能够相对于第二夹片360°地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定盘铰链包括设置于第一夹片的转动柱和开设于第二夹片的转动槽,转动柱插设于转动槽内以使得第一夹片能够相对于第二夹片转动。当第一夹片和第一夹体夹设第一钢管且第二夹片和第二夹体夹设第二钢管时,通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相对旋转,即可调节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倾斜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定盘铰链实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相对转动,进一步地,定盘铰链上设置有限位部,用于当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旋转至所需角度时限制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转动以固定该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楔块由宽度较小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设置为勾形,即,第一楔块的表面设置有弧面,这样,在敲击并转动第一楔块时能够使得第一楔块更容易地进入第一卡扣和第一扣合部之间,也有助于避免第一楔块反向滑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楔块由宽度较小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设置为勾形,即,第二楔块的表面设置有弧面,这样,敲击并在转动第二楔块时能够使得第二楔块更容易地进入第二卡扣和第二扣合部之间,也有助于避免第二楔块反向滑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用于固定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夹、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销、第二销、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牵引夹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分别包括中部以及相对设置于中部两侧的前顶端和后顶端,所述第一夹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面铰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一面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一物体,所述第二夹体与所述第二面铰接,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二面以夹持所述第二物体,所述第一销以及所述第二销分别活动地穿设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后顶端,所述第一销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二物体,所述第二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体的后顶端,第二销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物体,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扣合部之间,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二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扣合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夹体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牵引夹铰接,所述第二夹体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牵引夹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的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夹体的铰接轴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夹包括由定盘铰链相铰接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背离所述第二夹片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夹片背离所述第一夹片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夹片通过定盘铰链相对于所述第二夹片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平行地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一夹体朝向所述第一面的一面之间形成圆柱形的第一夹设空间,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二夹体朝向所述第二面的一面之间形成圆柱形的第二夹设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楔块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楔块的另一个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的行程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和所述第一滑槽的开槽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卡扣的铰接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楔块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楔块的另一个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二滑槽的行程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开槽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二卡扣的铰接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夹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销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一销从所述第一通孔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夹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销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二销从所述第二通孔脱离。
10.一种快扣装置,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所述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包括牵引夹、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销、第二销、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牵引夹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分别包括中部以及相对设置于中部两侧的前顶端和后顶端,所述第一夹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面铰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一面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夹体与所述第二面铰接,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与所述第二面以夹持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一销以及所述第二销分别活动地穿设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后顶端,所述第一销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二销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体的后顶端,第二销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一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扣合部之间,所述牵引夹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前顶端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二楔块宽度较小的一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扣合部之间。
CN202121554720.4U 2021-07-08 2021-07-08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Active CN215407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4720.4U CN215407357U (zh) 2021-07-08 2021-07-08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4720.4U CN215407357U (zh) 2021-07-08 2021-07-08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7357U true CN21540735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4720.4U Active CN215407357U (zh) 2021-07-08 2021-07-08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7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6931B (zh) 建筑物墙面砖干挂装置
AU2013206115B2 (en) Clamping device for the releasable connection of two profile sections
US20080173788A1 (en) Lightweight Crane-Set Forming Panel
US9303669B2 (en) Wall fastener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US8303225B2 (en) Wall anchor system
KR100792031B1 (ko) 거푸집 테두리 결속용 클램프
CN215407357U (zh) 外加紧强保险快扣件和快扣装置
CN214220686U (zh) 一种金属屋面防坠落系统
US20080135691A1 (en) Securing system
US20220042539A1 (en) Multi-head bolt and fastener system
CN212105131U (zh)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连接扣
CN211143687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房屋建筑用脚手架
CN215148426U (zh) 一种桁架组装用夹具
CN215167928U (zh) 可拆卸式脚手架连墙系统及连墙机构
CN108730307B (zh) 一种用于房屋钢板连接的螺栓连接件
CN209988054U (zh) 一种旋紧式折叠滑板车
CN211114369U (zh) 一种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的卡接结构
CN111719841A (zh) 一种钢管脚手架的交叉连接机构
CN217054442U (zh) 一种建筑施工临边洞口安全防护装置
CN214995876U (zh) 一种用于脚手架上平行双钢管与单钢管垂直的连接扣件
CN216179845U (zh) 工字钢快速固定夹具
CN213898144U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连接锁紧装置
CN212406086U (zh) 一种钢管脚手架的交叉连接机构
CN220099931U (zh) 一种房屋建筑基础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4832626U (zh) 一种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