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8565U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8565U
CN215398565U CN202121455405.6U CN202121455405U CN215398565U CN 215398565 U CN215398565 U CN 215398565U CN 202121455405 U CN202121455405 U CN 202121455405U CN 215398565 U CN215398565 U CN 215398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beam
bumper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vehicle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54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淳也
関口智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54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8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8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8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体的变形,并且保险杠横梁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横梁的结构强度。车辆前部结构用于吸收冲击载荷且设置在车辆的前部。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保险杠横梁,设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保险杠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端部的后方;且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形成为从所述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延伸到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设置有所述保险杠支架的所述端部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结构的车身前部结构,即,其保险杠梁经由延伸件支承在前部侧梁上。在车身前部结构中,在其保险杠梁和前部侧梁之间具有用来吸收车身前部冲击载荷的保险杠梁延伸件,用来吸收冲击载荷的冲击载荷,来使冲击吸收部的支撑轴部被压碎的方式来适当的吸收冲击载荷。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前侧车架的前部向车身前方突出,突出的前部形成为脆弱部,在脆弱部的车身后下方(即前侧车架的下方)设置有副车架。根据车身前部结构,当因前方碰撞而从车身前方施加了冲击负载时,在前方碰撞初期,所施加的冲击负载使脆弱部产生压缩变形。脆弱部产生压缩变形后,在前方碰撞后期,通过使副车架发生弯折来使前侧车架发生弯折变形,以此吸收冲击能量。
在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一种在汽车车身的前部或者后部具备用于承受车辆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保险杠构造。在保险杠构造中,作为芯构件具备保险杠加强件。保险杠加强件沿汽车车身的宽度方向配设为长条形状,并在汽车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置通过保险杠支承构造与汽车车身的框架部件连结从而被支承。
此外,现有技术也提出一种保险杠加强件的制造方法,利用热压工艺将中央位置的部件与其两侧位置的部件的板厚不同的拼焊板材形成为规定的截面形状的保险杠加强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后方设置有凸缘部,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后方设置有凸缘部,导致保险杠加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有被拉伸的现象,使得保险杠加强件的前部和后部会产生应力集中,并且会导致传递到位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后方的保险杠支架的载荷不稳定。
由此,需要一种车辆前部结构,是具备由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支架构成的保险杠结构,当发生车辆碰撞而承受冲击载荷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体的变形,并且保险杠横梁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横梁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在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且从中央部延伸到两侧的保险杠支架的位置设置有阶梯部,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体的变形,并且保险杠横梁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横梁的结构强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用于吸收冲击载荷且设置在车辆的前部,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保险杠横梁,设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保险杠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端部的后方;且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形成为从所述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延伸到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设置有所述保险杠支架的所述端部的位置。
如此,通过车辆前部结构的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阶梯部,且阶梯部形成为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延伸到保险杠横梁的两侧的端部的位置,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体的变形,并且保险杠横梁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横梁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连结于所述保险杠横梁和所述保险杠支架之间的连结部设置在所述阶梯部的前方。
如此,由于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支架之间的连结部设置在阶梯部的前方,亦即,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在阶梯部的前方设置了连结部,而使位在前方的连结部的部位(亦即通常是最早承受冲击载荷的部位)的强度比位在后方的部位更强,因此,可以防止保险杠支架和保险杠横梁在最早承受冲击载荷的部位分离,从而能够高精度的吸收冲击载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结部设置在设置于所述保险杠横梁和所述保险杠支架的前方的平坦表面部上。
如此,通过在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支架的前方设置平坦表面部,且将连结部设置在平坦表面部,以使连结部的部位的结构更稳定,并且由于是在平坦表面部上制造连结部,故能够更容易进行使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支架之间的连结的加工,从而提高连结部的连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阶梯部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且位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上表面的所述阶梯部和位于所述下表面的所述阶梯部之间的后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并且所述加强筋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所述后表面上从后方朝向前方凸出。
如此,通过将阶梯部设置在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位在保险杠横梁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将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的阶梯部和下表面的阶梯部之间的后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并且加强筋在保险杠横梁的后表面上从后方朝向前方凸出,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而车辆前部结构承受到冲击载荷时,能够使得保险杠横梁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阶梯部作为起始点在上下方向上向内侧弯曲并且保险杠横梁的后表面会以加强筋的部位作为起始点在上下方向上被撑开的方式产生变形,这样一来将不会引起保险杠横梁的绉折或裂纹等的产生,从而保险杠横梁能够有效吸收载荷。
[实用新型的效果]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当有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吸收冲击载荷的车辆前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备结构简单且重量减轻并且能够在有限的布局空间内能有效的吸收冲击载荷。通过车辆前部结构的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阶梯部,且阶梯部形成为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延伸到保险杠横梁的两侧的端部的位置,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体的变形,并且保险杠横梁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横梁的结构强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的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3是从侧面观察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前部结构
100C:连结部
100F:平坦表面部
110:保险杠横梁
110B:后表面
110E:端部
110U:上表面
110L:下表面
110S:阶梯部
112:加强筋
120:保险杠支架
X:前后方向
Y: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当提及个数、量等时,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一限于该个数、量等。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对本实用新型来说不一定是必须的。另外,以下当存在多个实施方式时,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能够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从最初就是预先确定的。
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用于吸收冲击载荷且设置在车辆的前方。图1示意性的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3是从侧面观察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示意图。
以下,利用附图描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在附图中,将车辆的上下方向用Z来表示,将车辆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用Y来表示,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用X来表示,其中上下方向Z、车宽方向Y和前后方向X互相垂直。
请参考图1,车辆前部结构100是一种冲击吸收构件(shock absorbing member),其用于吸收冲击载荷,例如可以是设置在车辆的前部的保险杠(bumper)。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保险杠横梁(bumper beam)110以及保险杠支架(也称为保险杠延伸件(bumper beamextension))120,保险杠横梁110被保险杠支架120支撑。其中车辆前部结构100的保险杠横梁110经由保险杠梁支架120支承在未图示的车辆的前部侧梁(front beam)上。车辆前部结构100的设计要求例如是当发生轻微碰撞时,要求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支架被压溃,而前部侧梁等主要骨架部分则不能变形。由此,由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支架构成的可吸收冲击载荷的车辆前部结构100设置在车辆的前部的有限的空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保险杠横梁110设置为在车宽方向Y上延伸,保险杠支架120设置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在车宽方向Y上的端部110E的后方。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阶梯部(step portion)110S。阶梯部110S形成为从所述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延伸到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设置有所述保险杠支架的所述端部的位置。
如此,通过车辆前部结构100的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或下表面110L上设置阶梯部110S,且阶梯部110S形成为从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延伸到保险杠横梁110的两侧的端部110E的位置。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而冲击载荷施加到车辆前部结构100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的整体的变形,并且保险杠横梁110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横梁110的结构强度。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阶梯部110S可以设置在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中的至少一个,本实施方式中,是以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都有设置阶梯部110S为举例说明。阶梯部110S从保险杠横梁110的梁本体部位延伸并与梁本体部位形成有阶差。阶梯部110S从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一直延伸到保险杠横梁110的两侧的端部110E的位置,亦即阶梯部110S连续地设置在保险杠横梁110的从左侧到右侧设置有保险杠支架120的部位。
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若冲击物体是平坦的物体而且平坦地与车辆前部结构100的保险杠横梁110之间是以平坦的壁之间的接触的方式冲击接触时,冲击载荷则很容易施加在位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端部110E所设置的保险杠支架120上,并且使保险杠支架120的变形速度更快于保险杠横梁110的变形速度。
另一方面,若冲击物体不是平坦的物体而是诸如球状的物体或杆之类的细小物体而且与车辆前部结构100的保险杠横梁110之间是以球状或杆状与壁之间的接触方式冲击接触的话,冲击载荷则会集中而使得保险杠横梁110可能在保险杠支架120产生变形之前就先局部变形,这样一来导致载荷控制变得很困难。例如,可能会需要增加保险杠横梁110的板厚等改善方式,以改善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述的容易产生局部变形的情况。然而,这样的改善方式将会增加车辆前部结构100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如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车辆前部结构100的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上设置阶梯部110S,且阶梯部110S形成为从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一直延伸到保险杠横梁110的两侧的端部110E的位置,亦即阶梯部110S设置为连续的延伸到设置有保险杠支架120的位置为止,以使保险杠横梁110的整体上被施加冲击载荷,而促进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的变形。因此,冲击载荷不会集中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前部和后部,能够利用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来承受冲击载荷,以使整体的保险杠横梁110承受冲击载荷。据此,能够使保险杠横梁110设计为具备比较薄的板厚,且增加吸收冲击载荷的效率。如此,能够提高车辆前部结构100的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除此之外,由于在保险杠支架120附近有阶梯部120S,因此,即使在保险杠支架120的附近的位置,保险杠横梁110也能够沿着前后方向X变形,故容易将冲击载荷传递到保险杠支架120的部位。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了车辆前部结构100的冲击载荷的吸收效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在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并没有被拉伸的结构形成,因此,冲击载荷容易被传递到保险杠支架120的部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车辆的前后方向X上,连结于保险杠横梁110和保险杠支架120之间的连结部100C设置在阶梯部110S的前方。换句话说,在车辆的前后方向X上,连结部100C位在比阶梯部110S更前方的位置。
如此,由于保险杠横梁110和保险杠支架120之间的连结部100C设置在阶梯部110S的前方,亦即,在车辆的前后方向X上,在阶梯部110S的前方设置了连结部110C,而使位在前方的连结部100C的部位(亦即通常是最早承受冲击载荷的部位)的强度比位在后方的部位更强。因此,这样的配置方式,能够防止保险杠支架120和保险杠横梁110在最早承受冲击载荷的部位分离,从而能够高精度的吸收冲击载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连结部100C设置在设置于保险杠横梁110和保险杠支架120的前方的平坦表面部100F上。如图2所示,在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上,与设置有阶梯部110S的阶差的部位连续的形成平坦表面部100F,从上方观察保险杠横梁110时,平坦表面部100F具备平坦的表面,平坦表面部100F以平坦的表面的方式连接在阶梯部110S与保险杠横梁110的最上侧边缘之间。
如此,如图2所示,通过在保险杠横梁110和保险杠支架120的前方设置平坦表面部100F,且将连结部100C设置在平坦表面部100F,以使连结部100C的部位的结构更稳定,并且由于是在平坦表面部100F上制造连结部100C,故能够更容易进行使保险杠横梁110和保险杠支架120之间的连结的加工,从而提高连结部的连结强度。在进行保险杠横梁110和保险杠支架120之间的连结的加工工序中,可以采用焊接接合的方式,将保险杠支架120的端点部位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平坦的表面上,亦即平坦表面部100F上,进行激光焊接或等离子焊接等方式形成点焊(spot welding)的方式来接合,由此由于在平坦的在平坦表面部100F上进行焊接接合,故容易对准且也使焊接接合加工变得更容易,从而能够低成本的形成连结强度有提升的连结部100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在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所述下表面110L都设置阶梯部110S,且阶梯部110S位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前后方向X上的中央部。保险杠横梁110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Z上位于上表面110U的阶梯部110S和位于下表面110L的阶梯部110S之间的后表面110B上设置加强筋112(bead)。如图3所示,从侧面观察车辆前部结构100时,阶梯部110S位在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所述下表面110L且位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前后方向X上的中央部,并且位于上表面110U的阶梯部110S和位于下表面110L的阶梯部110S之间的加强筋112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后表面110B上从后方朝向前方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加强筋112在车宽方向Y上一直延伸直到保险杠横梁110的两侧的设置有保险杠支架120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12的形成方式例如是通过冲压加工方式(pressing operation)或者模压成型方式(compression molding)形成圆弧状(大致半圆形)的横截面形状。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加强筋112可以形成为从后方观察车辆前部结构100时,设置加强筋112的部位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后表面110B是凹入的,而从前方观察车辆前部结构100时,设置加强筋112的部位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前部的表面是凸起来的。
如此,通过将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的阶梯部110S和下表面110L的阶梯部110S之间的后表面110B上设置加强筋112,并且加强筋112在保险杠横梁110的后表面110B上从后方朝向前方凸出,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而车辆前部结构100承受到冲击载荷时,能够使得保险杠横梁110以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的阶梯部110S作为起始点在上下方向Z上向内侧弯曲并且保险杠横梁110的后表面110B会以加强筋112的部位作为起始点在上下方向Z上被撑开的方式产生变形。这样一来,将不会引起保险杠横梁110的绉折或裂纹等的产生,从而保险杠横梁110能够有效吸收载荷。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100,当有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通过车辆前部结构100的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上设置阶梯部110S,且阶梯部110S形成为从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延伸到保险杠横梁110的两侧的端部110E的位置,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110的上表面110U和下表面110L的整体的变形,并且保险杠横梁110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横梁110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辆前部结构100的结构简单且重量减轻并且能够在有限的布局空间内能有效的吸收冲击载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吸收冲击载荷且设置在车辆的前部,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保险杠横梁,设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
保险杠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端部的后方;且
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形成为从所述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延伸到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设置有所述保险杠支架的所述端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连结于所述保险杠横梁和所述保险杠支架之间的连结部设置在所述阶梯部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设置在设置于所述保险杠横梁和所述保险杠支架的前方的平坦表面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阶梯部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且位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上表面的所述阶梯部和位于所述下表面的所述阶梯部之间的后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并且所述加强筋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所述后表面上从后方朝向前方凸出。
CN202121455405.6U 2021-06-29 2021-06-29 车辆前部结构 Active CN215398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5405.6U CN215398565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辆前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5405.6U CN215398565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辆前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8565U true CN21539856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2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5405.6U Active CN215398565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8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12536B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0368248C (zh) 由钢制空心型材构成的汽车支承结构
EP2165891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WO2011055725A1 (ja)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JP2007038839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US10479409B2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JP615603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1405165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靠背框架
CN110723214B (zh) 车体的横梁及横梁的制造方法
US10005436B2 (en) Brake pedal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215398565U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11260910B2 (en) Suspension member
JP7107827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4932688B2 (ja) 自動車車体用ルーフ補強材
CN215154431U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20140138965A1 (en) Bumper reinforcement
US1124209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12061241B (zh) 车身前部结构
KR101145446B1 (ko) 튜브라 타입 차량용 브레이크 페달 암의 제조방법
US1124772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4572312A (zh) 一种分片式前纵梁总成
JP6887741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WO2020170501A1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2105438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0015343A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