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4589U - 一种网篮形电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篮形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4589U
CN215384589U CN202121579825.5U CN202121579825U CN215384589U CN 215384589 U CN215384589 U CN 215384589U CN 202121579825 U CN202121579825 U CN 202121579825U CN 215384589 U CN215384589 U CN 215384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layer
catheter
wir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98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君
李龙
磨志岱
冯琬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798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4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4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4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网篮形电极,包括网篮和导线导管,网篮上设有多个电极,网篮内封装有与电极数量对应的多层第一导电层,每层第一导电层与一个电极电性连接,且网篮能够径向发生变形,从而形成篮状结构;导线导管远端连接在网篮近端上,导线导管内封装有与第一导电层数量相对应的多层第二导电层,每层第一导电层与一层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从而使每层第二导电层与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网篮上每个电极均能够单独寻址,且使导管内整理线缆和焊接的难度都随之减少,大大提高了多电极导管的生产效率,也解决了导管腔内导线缠绕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网篮形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网篮形电极。
背景技术
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病和死亡。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 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房颤动通常增加了获得许多潜在致命并发症的风险,包括血栓栓塞性中风,扩张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的AF症状如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疲劳和头晕也会影响生活质量。与正常人相比,患有房颤的人平均发病率增加了五倍,死亡率增加了两倍。
为了治疗心律失常,可以利用消融导管进行消融以改变组织,消融的目的是破坏潜在的心律失常组织,并形成透壁和连续的永久性病变。消融时,可以设计出了一些导管,导管包括以紧凑的形式插入并且随后被展开为篮状阵列的柔性设计,这种柔性设计阵列在进入心脏之后被展开,并且在完成消融之后且在从心脏移除之前被收拢,导管上设有电极,通过导管,使得电极可以物理地接触心脏壁,在心脏壁进行消融。
但是,传统的导管工艺是在电极上焊接导线,当电极数量增加,导线数量相应的增加,整理线缆和焊接的难度都随之增加,而且存在导管腔内导线缠绕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网篮形电极。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网篮形电极,包括:
网篮,网篮上设有多个电极,网篮内封装有与电极数量对应的多层第一导电层,每层第一导电层与一个电极电性连接,且网篮能够径向发生变形,从而形成篮状结构;
导线导管,导线导管远端连接在网篮近端上,导线导管内封装有与第一导电层数量相对应的多层第二导电层,每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一层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从而使每层第二导电层与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篮和导线导管连接,网篮内设有多个电极和多层第一导电层,导线导管内设有多层第二导电层,每层第一导电层与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每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一层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使网篮上每个电极均能够单独寻址;且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进行封装设置,使导管内整理线缆和焊接的难度都随之减少,而且,导线封装工艺大大提高了多电极导管的生产效率,也解决了导管腔内导线缠绕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篮还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第一导电层包裹在第一绝缘材料层内,且第一导电层连接电极;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绝缘材料层封装,从而使第一导电层之间隔绝。由此,使第一导电层能够在网篮上封装,且使第一导电层之间能够隔绝,使各个电极连接的第一导电层互不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材料层和第一导电层通过注塑进行封装;或,第一绝缘材料层通过3D打印在第一导电层外表面,从而将第一导电层封装。由此,使第一导电层能够封装在第一绝缘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线导管还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二绝缘材料层封装,从而使第二导电层之间隔绝;导线导管连接网篮时,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从而使第二导电层与电极电性连接。由此,使第二导电层能够在导线导管上进行封装,且使第二导电层之间能够隔绝,使各个第一导电层连接的第二导电层也互不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材料层和第二导电层通过注塑进行封装;或,第二绝缘材料层通过3D打印在第二导电层外表面,从而将第二导电层封装。由此,使第二导电层能够封装在第二绝缘材料层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篮与导线导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网篮与导线导管通过胶接连接;或,网篮与导线导管通过热熔连接。由此,使网篮能够与导线导管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在网篮的表面上凸起;或,电极在网篮上低于网篮表面。由此,使电极能够在网篮上放电,进行消融手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篮由长方体状、扇面体、圆柱体状或六边形结构的网条构成,电极设置在网条的表面上。由此,网篮形状可以设置为多种多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操作手柄、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导线导管近端还连接操作手柄,第三导管近端安装在操作手柄上,第三导管远端通过连接件与网篮近端连接;
第一导管远端连接网篮的远端,第一导管的近端连接操作手柄,导线导管和第一导管均设在第三导管内,导线导管和第一导管均能够在第三导管内相对移动,第一导管能够通过操作手柄驱动在第三导管内相对移动,从而使网篮发生变形,且第一导管能够在导线导管和网篮围成管状结构内移动。由此,通过第一导管在第三导管内相对移动,使第一导管能够使网篮进行变形,方便网篮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手柄上设有接头,接头上设有插孔,插孔上设有第一梯形阶梯端面,导线导管的近端设置为与第一梯形阶梯端面相适配的第二梯形阶梯端面,导线导管连接操作手柄时,导线导管的近端连接接头,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一梯形阶梯端面与第二梯形阶梯端面的配合与操作手柄电性连接。由此,接头上设有第一梯形阶梯端面,导线导管上设置第二梯形阶梯端面,使导线导管与接头配合时通过第一梯形阶梯端面和第二梯形阶梯端面配合,能够快速装配导线导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梯形阶梯端面上的每个阶梯上对应一个导电层接口,一个导电层接口连接一层第二导电层;第一梯形阶梯端面的每个阶梯上对应设有一个芯片接口,第一梯形阶梯端面和第二梯形阶梯端面排行连接时,一个导电层接口与一个芯片接口对应连接,从而使第二导电层与接头能够电性连接。由此,使导线导管与接头连接时,第二导电层能够快速且能够准确通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梯形阶梯端面与第二梯形阶梯端面通过热熔的方式加固。由此,使导线导管与接头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管上设有第四腔和第五腔;第一导管连接操作手柄时,第一导管从第四腔内穿过,从而将第一导管限制在第三导管内;导线导管连接操作手柄时,导线导管从第五腔穿过,从而将导线导管限制在第三导管内,通过第三导管,能够将导管之间分隔。由此,通过第四腔和第五腔,使第一导管和导线导管能够设置在第三导管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线导管设有多根,第五腔设有多个,且每个第五腔内穿过一根导线导管。由此,可以通过将多根导线导管进行分隔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线导管设有多根,多层第二导电层平均分布在多根导线导管上;网篮由多根网条构成,多层第一导电层平均分布在多根网条上;且导线导管和网条均围成管状结构。由此,能够使用多根导线导管能够连接多根网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根网条上第一导电层连在同一根导线导管的第二导电层上,至少两根网条上第一导电层数量之和与一根导线导管的第二导电层数量相等。由此,能够使两根或多根网条上的第一导电层连接到一根导线导管上,减少导线导管数量,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网篮形电极网篮呈管状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网篮形电极网篮呈篮状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网篮与导线导管未被围成管状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网篮与导线导管被围成管状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网篮形电极的侧剖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网篮形电极的侧剖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导线导管与插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操作手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第三导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二中第三导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三中网篮与导线导管未被围成管状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三中网篮形电极的侧剖图。
图中:1、网篮;11、第一导电层;12、第一绝缘层;2、导线导管; 21、第二导电层;22、第二绝缘层;23、第二梯形阶梯端面;3、电极;4、操作手柄;41、操作旋钮;42、推拉按钮;43、芯片;431、插孔;432、第一梯形阶梯端面;5、第一导管;51、安装盖;6、第三导管;61、第一腔;62、第二腔;63、第三腔;64、第四腔;65、第五腔;7、连接件;7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简单描述该实施方式:
实施案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网篮形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网篮形电极,包括网篮1和导线导管2,网篮1上设有多个电极3,网篮1内封装有与电极数量对应的多层第一导电层 11,且每一层第一导电层11与一个电极3电性连接,电极3能够进行放电,使网篮1能用于组织消融,且网篮1能够径向发生变形,从而形成篮状结构,用于适应插入心脏后更贴合心脏壁进行消融治疗;导线导管2远端连接在网篮1近端上,导线导管2内封装有与第一导电层数量相对应的多层第二导电层21,每一层第一导电层11与一层第二导电层21电性连接,从而使每一层第二导电层21与一个电极3电性连接,使导线导管2用于记录心电信号和将消融能量传递至网篮1的电极3上,使网篮上每个电极均能够单独寻址;而且,导线导管2设有多根,多根导线导管2和网篮1均围成管状结构,从而使网篮1能够变形成篮状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操作手柄4、第一导管5和第三导管6,当网篮1和导线导管2使用时,导线导管2近端连接在操作手柄4内,第三导管6近端安装在操作手柄4远端上,第三导管6远端通过连接件7与网篮1近端连接;第一导管5远端连接网篮1的远端,第一导管5的近端连接在操作手柄4内部,导线导管2和第一导管5均设在第三导管6内,导线导管2和第一导管5均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第一导管5能够通过操作手柄4驱动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从而使网篮1发生变形,且第一导管5 能够在导线导管2和网篮1围成管状结构内移动,通过第一导管5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使第一导管5能够使网篮1进行变形,方便网篮1的使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管6的长度为110cm,在第三导管6 近端杆身表面上涂AB胶,从操作手柄4远端插进操作手柄4后等胶水固化,就能使第三导管6很好的固定在操作手柄4上了,第三导管6内设有三个腔,包括第一腔61、第二腔62和第三腔63。第一导管5和导线导管2 均设在第一腔61内,导线导管2和第一导管5均在第三导管6的第一腔61 内不完全固定,只是限制了导线导管2的活动空间,使第一导管5和导线导管2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第二腔62和第三腔63在第三导管6 内相对设置,且第二腔62和第三腔63均设置打弯线(未画出),打弯线一端连接在第三导管6的远端,另一端连接在操作手柄4内,通过操作手柄4拉扯,使打弯线能够将第三导管6进行打弯,从而适应导管的使用;且第一腔61直径远大于第二腔62和第三腔63直径,使第一导管5和导线导管2均设置第一腔61内,可以在第一腔61内相对移动,多根导线导管2 围成管状结构时,管状结构内形成中空通道,第一导管5也能够在导线导管2围成的中空通道内移动。
其中,打弯线连接在连接件7上,打弯线在远端设置球形结构,连接件7内设有安装孔,球形结构安装在安装孔内限位,使打弯线连接在连接件7上;连接件7的两端直径分别小于第三导管6直径和网篮1围成的管状结构直径,连接件7一端套在第三导管6的远端,通过打弯线拉扯,使连接件7套紧在第三导管6的远端,连接件7另一端套接网篮1近端,第一导管5连接网篮1时,将网篮1拉紧,使网篮1套紧在连接件7的另一端上,从而使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连接网篮1和第三导管6,使第三导管6 通过连接件7连接网篮1。
而且,导线导管2在与网篮1连接的远端处折弯,使导线导管2和网篮1形成围成管状结构时,导线导管2的直径小于网篮1的直径,使导线导管2能够伸入第三导管6内,且使第三导管6连接网篮1时,减少凹凸,使导管方便伸入体内进行消融;且在连接件7上设有凹槽71,当第三导管 6通过连接件7连接网篮1时,导线导管2折弯处能够位于凹槽71内,从凹槽71伸出后再伸到第三导管6内,且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
第一导管5的远端设有安装盖51,安装盖51与第一导管5为一体结构或安装盖51与第一导管5胶接在一起,安装盖51套装在网篮1的远端,从而使第一导管5连接网篮1的远端。
优选地,网篮1还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12,第一导电层11包裹在第一绝缘材料层12内,且第一导电层11连接电极3;第一导电层11通过第一绝缘材料层12封装,从而使第一导电层11之间隔绝,使第一导电层11能够在网篮1上封装,且使第一导电层11之间能够隔绝,使各个电极3连接的第一导电层11互不影响。其中,第一绝缘材料层12通过3D打印在第一导电层11外表面,从而将第一导电层11封装,使第一导电层11能够封装在第一绝缘材料层12。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层11为金线,第一绝缘材料层12 为聚酰亚胺、聚氨酯、熔丝线材、FDM陶瓷材料、木塑合材料、FDM支撑材料中的一种,第一绝缘材料层12通过一层一层地打印在第一导电层11 上,将第一导电层11封装。
优选地,导线导管2还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22,第二导电层21通过第二绝缘材料层22封装,从而使第二导电层21之间隔绝;导线导管2连接网篮1时,第一导电层11与第二导电层21电性连接,从而使第二导电层 21与电极3电性连接,使第二导电层21能够在导线导管2上进行封装,且使第二导电层21之间能够隔绝,使各个第一导电层11连接的第二导电层 21也互不影响。且第二绝缘材料层22通过3D打印在第二导电层21外表面,从而将第二导电层21封装,使第二导电层21能够封装在第二绝缘材料层22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层21为金线,第二绝缘材料层22 为聚酰亚胺、聚氨酯、熔丝线材、FDM陶瓷材料、木塑合材料、FDM支撑材料中的一种,第二绝缘材料层22通过一层一层地打印在第二导电层21 上,将第二导电层21封装。
优选地,网篮1与导线导管2为一体成型结构使网篮1能够与导线导管2进行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篮1和导线导管2通过3D一体打印,使网篮1和导线导管2成一体结构,再将一体结构的网篮1和导线导管2卷成管状结构即可。
优选地,电极3在网篮1的表面上凸起,使电极3能够在网篮1上放电,进行消融手术。
优选地,导线导管2设有多根,多层第二导电层21平均分布在多根导线导管2上;网篮1由多根网条构成,多层第一导电层11平均分布在多根网条上,能够使用多根导线导管能够连接多根网条;且导线导管2和网条1 均围成管状结构。
更进一地,至少两根网条上第一导电层11连在同一根导线导管2的第二导电层21上,至少两根网条上第一导电层11数量之和与一根导线导管2 的第二导电层21数量相等,能够使两根或多根网条上的第一导电层11连接到一根导线导管2上,减少导线导管2数量,方便安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篮1由长方体状、扇面体、圆柱体状或六边形结构的网条构成,网条均沿网篮轴向方向设置,网篮1形状可以设置为多种多样,电极3设置在网条的表面上,网篮1的近端连接有四根导线导管2,将网篮1 卷起成管状结构后将四根导线导管2分别插入到第三导管6的第一腔61内,网篮1上设计由24个电极3,所以对应的第一导电层11数量为24层,所以每根导线导管2内封装有6层第二导电层21,且电极3在网篮1的表面上凸起3mm,电极3靠近网篮1远端设置,网篮2有八根网条构成,每个网条上有3个电极3,每根网条上对应设有3层第一导电层11,使两根网条共用一根导线导管2。图8中是单一网条的侧剖图,电极3、第一导电层 11和第二导电层21都是由黄金组成,通过一层一层的打印堆叠而成,图9 为配对网篮的侧剖图,两个网条的第二导电层在纵向空间上分离,由绝缘材料隔开。
优选地,第三导管6近端连接在手柄的远端上时,第三导管6内的第一导管5、打弯线和导线导管2均从第三导管6的近端伸出连接到操作手柄 4内部;操作手柄4设有操作旋钮41、推拉按钮42和芯片43,操作旋钮 41集成在手柄壳体径向的一侧,且操作旋钮41中轴线为第二轴线,第二轴线垂直于操作手柄4轴向设置,操作旋钮41可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打弯线连接在操作旋钮41上,能够通过旋转操作旋钮41拉扯打弯线,从而打弯第三导管6;导线导管2从第三导管6伸出后连接在操作手柄4的芯片 43上,通过芯片43控制与导线导管2连接的电极3,从而将电极记录的心电信号传输至外部设备或将消融能量传递至网篮1的电极3上;第一导管5 从第三导管6内伸出后,在操作手柄4内连接推拉按钮42,通过推拉按钮 42,能够使第一导管5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一导管5连接的网篮1变形,适应消融手术的需要。
优选地,芯片43上设有接头,接头上设有插孔431,插孔431上设有第一梯形阶梯端面432,导线导管2的近端设置为与第一梯形阶梯端面432 相适配的第二梯形阶梯端面23,导线导管2连接操作手柄4时,导线导管 2的近端连接接头,导线导管2内的第二导电层21通过第一梯形阶梯端面 432与第二梯形阶梯端面23的配合与操作手柄4电性连接,接头上设有第一梯形阶梯端面432,导线导管2上设置第二梯形阶梯端面23,使导线导管2与接头配合时通过第一梯形阶梯端面432和第二梯形阶梯端面23配合,能够快速装配导线导管2。梯形结构的断面与手柄内部的接线芯片43相匹配,能够实现快速装配多电极3导管的导线。
更进一步的,第二梯形阶梯端面23上的每个阶梯上对应一个导电层接口,且一个导电层接口连接一层第二导电层21,第一梯形阶梯端面432的每个阶梯上对应设有一个芯片接口(未标示),第一梯形阶梯端面432和第二梯形阶梯端面23排行连接时,一个导电层接口与一个芯片接口对应连接,从而使第二导电层与接头能够电性连接,且第二导电层之间相互不影响,使导线导管2安装时能够快速且能够准确通电;且导线导管2插入到芯片43的接头后能够用胶水固定和密封,或者导线导管2插入到芯片43 的接头后也可采用热熔的方式固定,而操作手柄4上芯片43将精细的导线信号分配至传统引线上,传统引线焊接到传统连接器上,从而使电极3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的第一梯形阶梯端面 432上设有六个芯片接口,导线导管2的第二梯形阶梯端面23上设有六个导电层接口。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网篮形电极使用时,通过将网篮1的远端伸到需要消融的体内组织内,通过操作操作手柄4上的推拉按钮42,拉扯第一导管5,通过拉扯第一导管5使网篮1从管状结构变形为篮状结构,使网篮1能够贴合心脏壁,然后通过芯片43将记录的心电信号传输至外部设备或将消融能量传递至网篮1的电极3上,使网篮1上的电极3进行消融,消融结束后,通过操作推拉按钮42使第一导管5恢复,使网篮1恢复为管状结构,再将网篮1拉出即可。而且,在此过程中,当网篮1在体内需要弯转适用不同角度时,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旋钮41,操作旋钮41旋转使打弯线进行拉扯,使第三导管6打弯,使网篮1在体内消融时能够弯转。
实施案例二
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网篮形电极,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导管6上不设第一腔61、第二腔62 和第三腔63,第三导管6上设有第四腔64和第五腔65;第一导管5连接操作手柄4时,第一导管5从第四腔64内穿过,从而将第一导管5限制在第三导管6内,且第一导管5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移动;导线导管2连接操作手柄4时,导线导管2从第五腔65穿过,从而将导线导管2限制在第三导管6内移动,且导线导管2设有多根时,第五腔65设有多个,且每个第五腔65内穿过一根导线导管2;通过第三导管6,能够将第一导管5和导线导管2之间分隔,且导线导管2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移动,通过第四腔64和第五腔65,使第一导管5和导线导管2能够设置在第三导管6内,第一导管5和导线导管2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管6的长度为110cm,在第三导管6 杆身近端表面上涂AB胶,第三导管6从操作手柄4远端插进操作手柄4 后等胶水固化,就能使第三导管6很好的固定在操作手柄4上了,第三导管6内设有一个第四腔64和四个第五腔65。第三导管6与网篮1远端连接时,第一导管5设在第四腔64内,第一导管5均在第三导管6的第四腔64 内不完全固定,只是限制了第一导管5的活动空间,使第一导管5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
网篮1的近端连接有四根导线导管2时,四根导线导管2分别插在四个第五腔65内,且导线导管2均在第三导管6的第五腔65内不完全固定,只是限制了导线导管2的活动空间,使导线导管2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管6内不在设置打弯线。
本实施例的网篮1、导线导管2、第一导管5和操作手柄4均与实施例 1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案例三
参考图15、图16,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网篮形电极,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篮1由长方体状、扇面体、圆柱体状或六边形结构的网条构成,网条均沿网篮轴向方向设置,网篮1 形状可以设置为多种多样。电极3设置在网条的表面上,网篮1的近端连接有八根导线导管2,网篮1分隔有八根网条,网篮1上设计由24个电极3,所以对应的第一导电层11数量为24层,每根网条上有3个电极3,所以每根导线导管2内封装有三层第二导电层21,且电极3在网篮1的表面上凸起1mm,电极3靠近网篮1远端设置,八根网条上分别设有三个电极 3和三层第一导电层11,网篮1的近端连接有八根导线导管2,使一根网条连接一根导线导管2。图16中是单一网条的侧剖图,电极3、第一导电层 11和第二导电层21都是由黄金组成,通过一层一层的打印堆叠而成,由绝缘材料隔开。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管6的长度为110cm,在第三导管6 杆身近端表面上涂AB胶,第三导管6从操作手柄4远端插进操作手柄4 后等胶水固化,就能使第三导管6很好的固定在操作手柄4上了,第三导管6内设有一个第四腔64和八个第五腔65。第三导管6与网篮1远端连接时,第一导管5设在第四腔64内,第一导管5均在第三导管6的第四腔64 内不完全固定,只是限制了第一导管5的活动空间,使第一导管5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网篮1的近端连接有八根导线导管2时,八根导线导管2分别插在八个第五腔65内,每个第五腔65内穿过一根导线导管2,且导线导管2均在第三导管6的第五腔65内不完全固定,只是限制了导线导管2的活动空间,使导线导管2能够在第三导管6内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管6内不在设置打弯线。
本实施例的网篮1、导线导管2、第一导管5和操作手柄4均与实施例 1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材料层12和第一导电层11还可以通过注塑进行封装,第二绝缘材料层22和第二导电层21通过注塑进行封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3还可以在网篮1上低于网篮1表面。具体地,电极3在网篮1上低于网篮1表面0.1mm。
在其他实施例中,网篮1与导线导管2还可以通过胶接、热熔等方式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管5的远端还可以连接有导丝,导丝由第一导管5延长出来,起到安全保护、导引和稳定贴靠的作用,且导丝能够在第一导管5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篮和导线导管连接,网篮内设有第一导电层,导线导管内设有第二导电层,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进行封装设置,使导管内整理线缆和焊接的难度都随之减少,而且,导线封装工艺大大提高了多电极导管的生产效率,也解决了导管腔内导线缠绕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篮,所述网篮上设有多个电极,所述网篮内封装有与电极数量对应的多层第一导电层,每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一个所述电极电性连接,且所述网篮能够径向发生变形,从而形成篮状结构;
导线导管,所述导线导管远端连接在所述网篮近端上,所述导线导管内封装有与第一导电层数量相对应的多层第二导电层,每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一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从而使每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一个所述电极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篮还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裹在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内,且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封装,从而使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隔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和第一导电层通过注塑进行封装;或,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通过3D打印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外表面,从而将所述第一导电层封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导管还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封装,从而使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隔绝;所述导线导管连接所述网篮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电极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和第二导电层通过注塑进行封装;或,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通过3D打印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外表面,从而将所述第二导电层封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篮与所述导线导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网篮与所述导线导管通过胶接连接;或,所述网篮与所述导线导管通过热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篮由长方体状、扇面体、圆柱体状或六边形结构的网条构成,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网条的表面上;所述电极在所述网条的表面上凸起;或,所述电极在网条上低于所述网条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导管设有多根,多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平均分布在多根所述导线导管上;所述网篮由多根网条构成,多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平均分布在多根网条上;且所述导线导管和网条均围成管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所述网条上第一导电层连在同一根所述导线导管的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至少两根所述网条上所述第一导电层数量之和与一根所述导线导管的所述第二导电层数量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手柄、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所述导线导管近端还连接操作手柄,所述第三导管近端安装在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三导管远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网篮近端连接;
所述第一导管远端连接所述网篮的远端,所述第一导管的近端连接所述操作手柄,所述导线导管和第一导管均设在所述第三导管内,所述导线导管和第一导管均能够在所述第三导管内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导管能够通过操作手柄驱动在所述第三导管内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网篮发生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上设有第一梯形阶梯端面,所述导线导管的近端设置为与第一梯形阶梯端面相适配的第二梯形阶梯端面,所述导线导管连接所述操作手柄时,所述导线导管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头,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梯形阶梯端面与第二梯形阶梯端面的配合与操作手柄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形阶梯端面上的每个阶梯上对应一个导电层接口,一个导电层接口连接一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梯形阶梯端面的每个阶梯上对应设有一个芯片接口,所述第一梯形阶梯端面和所述第二梯形阶梯端面排行连接时,一个导电层接口与一个芯片接口对应连接,从而使第二导电层与接头能够电性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管上设有第四腔和第五腔;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操作手柄时,所述第一导管从所述第四腔内穿过,从而将所述第一导管限制在所述第三导管内;所述导线导管连接操作手柄时,所述导线导管从所述第五腔穿过,从而将所述导线导管限制在所述第三导管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网篮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导管设有多根,所述第五腔设有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五腔内穿过一根所述导线导管。
CN202121579825.5U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网篮形电极 Active CN215384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9825.5U CN21538458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网篮形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9825.5U CN21538458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网篮形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4589U true CN215384589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9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9825.5U Active CN21538458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网篮形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4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5840B (zh) 一种网篮形电极
US5967977A (en) Transesophageal medical lead
US6669692B1 (en) Ablation catheter with cooled linear electrode
CN102802723B (zh) 具有改善的力矩传送容量且减少mri发热的带有单细丝线圈的医疗设备导线
US8147486B2 (en) Medical devic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7918851B2 (en) Irrigated tip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for
EP0634907B1 (en) Intracardiac electrical potential reference catheter
US8706260B2 (en) Heart wall ablation/mapping catheter and method
JP5226793B2 (ja) 固定らせん構造かつ多極の医療用電気リード
CN102065947A (zh) 希氏束刺激系统
CA2275064A1 (en) Multi-element tip electrode mapping catheter
CN113576655A (zh) 高耐压消融导管
JPH08510396A (ja) プレカーブ型の先端を有する電気生理学的カテーテル
CN114404034A (zh) 消融装置
JPH0415701B2 (zh)
CN115969508A (zh) 一种环状标测和消融导管及系统
CN215384589U (zh) 一种网篮形电极
CN106714719A (zh) 冲洗式消融导管及其加工方法
CN113349918A (zh) 一种多球囊导管
US20220192740A1 (en) Multi-use endocardial ablation catheter
CN114587569A (zh) 一种具有花形结构的高密度标测自适应脉冲消融装置
CN216090750U (zh) 高耐压消融导管
US5571164A (en) Cardiac electrode device having at least a portion thereof which is ribbon shaped
CN218979182U (zh) 消融导管
CN220327504U (zh) 一种环状标测和消融导管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