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0784U -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 Google Patents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0784U
CN215370784U CN202121090333.XU CN202121090333U CN215370784U CN 215370784 U CN215370784 U CN 215370784U CN 202121090333 U CN202121090333 U CN 202121090333U CN 215370784 U CN215370784 U CN 215370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ous belt
connection part
connection
groove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03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Orien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Orien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Orien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Orienter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03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0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0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0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包括同步带本体和布置在同步带本体上的若干带齿,所述同步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驳部,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接驳部紧密配合的第二接驳部;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所述第一接驳部为波浪形,第一接驳部中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接驳部的两端的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延长了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的接缝长度,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同步带受力强度更高,从而有效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布置在带齿上,在焊接时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使同步带焊接时不易变形;也增大了接驳处的面积,提高接驳处的强度;且不易被磨损,有效提高了同步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背景技术
同步带是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为强力层,外覆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的环形带,带的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与齿形带轮啮合。同步带传动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因此同步带在现在设备制造领域以及医疗领域使用非常广泛。
目前,环形同步带的生产方式有两种:一、通过模具进行批量生产,该方式生产的环形同步带没有接口,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但是生产的同步带规格单一、一种模具只能生产单一规格的环形同步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先生产出带状的同步带,再通过接驳的方式将带状同步带接驳为环形同步带,该方式可根据用户需求将带状同步带接驳为所需长度的环形同步带。但是,现有的接驳方式大多采用平行的对接,导致接驳位置薄弱,接驳位置因为塑胶疲劳而破裂,甚至接驳位置中间的加强筋暴露,从而降低了同步带的强度,影响同步带的使用寿命;同时,露出加强筋直接影响同步带的整体强度和美观,装配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露出的钢丝容易伤及操作人员,而且也会夹具其他配件的磨损加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通过接驳方式生产的环形同步带强度低、使用寿命短和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包括同步带本体和布置在同步带本体上的若干带齿,所述同步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驳部,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接驳部紧密配合的第二接驳部;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所述第一接驳部为波浪形,第一接驳部中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接驳部的两端的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根据用户需求的尺寸,将带状同步带两端的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焊接在一起形成环形同步带,通过焊接的方式可有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此外,第一接驳部为波浪形,相比于传统平行对接的方式而言,延长了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的接缝长度,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同步带受力强度更高,从而有效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为弧形,第一凹槽通过斜面接驳部与第二凹槽相连。假如采用齿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也就是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平直结构,这样的话同步带在运行方向上受力时,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之间会承受较大的内部剪力,同步带只能承受较小的拉力,会降低同步带的强度,且剪力过大会造成同步带易翘边和变形。为此,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设置为弧形,可提高了同步带运行方向上的拉力,从而提高了同步带的受力强度。
进一步的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布置在带齿上。由于带齿较厚,在焊接时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使同步带焊接时不易变形;也增大了接驳处的面积,提高接驳处的强度;且不易被磨损,有效提高了同步带的使用寿命。同步带在带轮上传动会频繁的弯折,弯折的过程中同步带内的加强筋因强度不同在同步带机体内不断被切割,从而导致开裂。因此焊接在带齿后,带齿强度高,弯折位置改为中间位置,可有效保护接驳位置,避免头部的加强筋和基体出现切割的现象。
进一步的是,第二凹槽的槽口方向与同步带的行径方向相反,避免接驳位置的两侧与带轮挡边位置插刮,造成侧面开裂,能有效提高同步带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是,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相连。超声波焊接比较集中,受热面积小,可精准的对同步带进行接驳,降低对同步带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延长了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的接缝长度,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同步带受力强度更高,从而有效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布置在带齿上,在焊接时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使同步带焊接时不易变形;也增大了接驳处的面积,提高接驳处的强度;且不易被磨损,有效提高了同步带的使用寿命;此外,焊接在带齿后,带齿强度高,弯折位置改为中间位置,可有效保护接驳位置,避免头部的加强筋和基体出现切割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第二凹槽的槽口方向与同步带的行径方向相反,避免接驳位置的两侧与带轮挡边位置插刮,造成侧面开裂,能有效提高同步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第一接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同步带本体;2、带齿;3、第一接驳部;4、第二接驳部;
301、第一凹槽;302、第二凹槽;303、斜面接驳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包括同步带本体1和布置在同步带本体上的若干带齿2,所述同步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驳部3,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接驳部紧密配合的第二接驳部4;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所述第一接驳部为波浪形,第一接驳部中间设置有第一凹槽301,第一接驳部的两端的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302。根据用户需求的尺寸,将带状同步带两端的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焊接在一起形成环形同步带,通过焊接的方式可有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此外,第一接驳部为波浪形,相比于传统平行对接的方式而言,延长了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的接缝长度,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同步带受力强度更高,从而有效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为弧形,第一凹槽通过斜面接驳部303与第二凹槽相连。假如采用齿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也就是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平直结构,这样的话同步带在运行方向上受力时,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之间会承受较大的内部剪力,同步带只能承受较小的拉力,会降低同步带的强度,且剪力过大会造成同步带易翘边和变形。为此,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设置为弧形,可提高了同步带运行方向上的拉力,从而提高了同步带的受力强度。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布置在带齿上。由于带齿较厚,在焊接时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使同步带焊接时不易变形;也增大了接驳处的面积,提高接驳处的强度;且不易被磨损,有效提高了同步带的使用寿命。同步带在带轮上传动会频繁的弯折,弯折的过程中同步带内的加强筋因强度不同在同步带机体内不断被切割,从而导致开裂。因此焊接在带齿后,带齿强度高,弯折位置改为中间位置,可有效保护接驳位置,避免头部的加强筋和基体出现切割的现象。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第二凹槽的槽口方向与同步带的行径方向相反,避免接驳位置的两侧与带轮挡边位置插刮,造成侧面开裂,能有效提高同步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相连。超声波焊接比较集中,受热面积小,可精准的对同步带进行接驳,降低对同步带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包括同步带本体(1)和布置在同步带本体上的若干带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驳部(3),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接驳部紧密配合的第二接驳部(4);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所述第一接驳部为波浪形,第一接驳部中间设置有第一凹槽(301),第一接驳部的两端的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3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为弧形,第一凹槽通过斜面接驳部(303)与第二凹槽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布置在带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方向与同步带的行径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部和第二接驳部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相连。
CN202121090333.XU 2021-05-20 2021-05-20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Active CN215370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0333.XU CN215370784U (zh) 2021-05-20 2021-05-20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0333.XU CN215370784U (zh) 2021-05-20 2021-05-20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0784U true CN215370784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30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0333.XU Active CN215370784U (zh) 2021-05-20 2021-05-20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0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18387A (en) Splicing methods for an extruded handrail
CN1304472A (zh) 挖土机齿的连接装置
CA1255081A (en) Method for splicing of elastomeric belts
CN215370784U (zh) 环形同步带接驳结构
US4741726A (e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KR100562120B1 (ko) 고부하 전동용 브이벨트
CN201818643U (zh) 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头
CN103635297B (zh) 用在绳锯机中的锯切绳
US10343735B2 (en) Rubber track chain segment
CN1092705A (zh) 锻造的日字链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EP2398692B1 (en) Segmented track
CN114799034A (zh) 一种高强度圆环链的制造工艺
CN211117366U (zh) 一种提升带
CN218207624U (zh) 一种耐磨损同步带
CN208774440U (zh) 一种汽车防滑链
CN219345329U (zh) 一种刹车织带
EP1270383B1 (en) Elastic crawl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H0670453B2 (ja)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CN215634706U (zh) 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拼接式同步带
CN219866070U (zh) 一种高强度耐磨的凹槽工业皮带
JP3464922B2 (ja)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CN117864668A (zh) 一种轻型输送带接口
JP4046557B2 (ja)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CN209839065U (zh) 一种高卡合度链条
CN2799976Y (zh) 联组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