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68120U - 预制板 - Google Patents

预制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68120U
CN215368120U CN202120217211.6U CN202120217211U CN215368120U CN 215368120 U CN215368120 U CN 215368120U CN 202120217211 U CN202120217211 U CN 202120217211U CN 215368120 U CN215368120 U CN 215368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b
supporting
support
embedded part
embe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72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安
曹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172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68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68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68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板,该预制板包括:预应力混凝土板;多个砼块,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上,且沿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加强桁架钢筋,设置于相邻的砼块之间。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显著地提高预制板的刚度,有利于提升预制板的跨距。

Description

预制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预制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叠合楼板是通过在预制板上浇灌混凝土而制成,当预制板的板跨跨度较大时,预制板中间区域与地面或者其他支撑面之间通常需要设置临时支撑,以保证浇筑时,预制板中间区域不会变形过大或开裂。
当预制板与地面或者其他支撑面距离较大时,支撑由于预设的长度或者吊装要求较高,使得整个施工极其不便且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预制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跨距预制板的刚度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板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用于与预制板的第一预埋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预制板可拆卸连接时形成支撑节点;拉紧件,所述拉紧件的两端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预制板的第一预埋件两侧的两个第二预埋件上,且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节点相压扣;在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支撑组件的重力下,所述拉紧件产生拉力并通过所述支撑节点与所述支撑件提供朝向所述预制板的支撑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第一预埋件,用于与支撑组件的支撑件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二预埋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埋件的两侧,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的抓紧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板与支撑组件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预制板包括第一预埋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埋件两侧的两个第二预埋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埋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形成支撑节点;拉紧件,所述拉紧件的两端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预埋件上,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节点相压扣,在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支撑组件的重力下,所述拉紧件产生拉力并通过所述支撑节点与所述支撑件提供朝向所述预制板的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板,通过在预应力混凝土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砼块,且在相邻的砼块之间设置加强桁架钢筋,进而可以显著地提高预制板的刚度,有利于提升预制板的跨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预制板中第一预埋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预制板中第二预埋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预制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一实施方式的侧视与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一实施方式的侧视与正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铰接件的一实施方式侧视与正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铰接件的一实施方式侧视与正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配合预制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与第一铰接件连接的侧视与正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斜拉部与第二铰接件连接的侧视与正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与支撑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与支撑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斜拉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个第二铰接件与一个第一铰接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度可调部、支撑件、第二斜拉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8是图10所示结构的场景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配合预制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配合预制板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配合预制板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配合预制板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配合预制板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与支撑组件的组合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一并参阅图1-图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板10,该预制板10具体可以应用于与叠合楼板中,即可以通过在预制板10上浇灌形成现浇层后组合形成叠合楼板,该预制板10具体可以为预应力预制板,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裂结构。该预制板10包括有第一预埋件110以及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两个第二预埋件120分别设置于第一预埋件110的两侧。可选的,第一预埋件110可以为多个,且彼此之间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预埋件110用于与支撑组件20的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可拆卸连接;第二预埋件120用于与支撑组件20的抓紧件30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如图1所示,预制板10包括有预应力混凝土板130、预应力钢绞线140以及桁架钢筋150。预应力钢绞线140可以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内,以用于给预制板10提供一个预应力,从而增强预制板10的抗裂能力,桁架钢筋150则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上,且桁架钢筋150的至少有部分埋设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内,可以用于加强整个预制板10的抗弯刚度。其中,第一预埋件110以及两个第二预埋件120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上,且可以沿着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其中,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0mm,小于或等于45mm,具体是30mm、35mm或者45mm,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预制板10还包括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砼块160,砼块160可以位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设置有桁架钢筋150的一侧,也可以位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远离桁架钢筋150的一侧,第一预埋件110以及两个第二预埋件120设置于砼块160内。可选的,砼块160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一体成型,并增强整个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强度和抗冲切能力,可选的,砼块160可以为多个,并沿着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砼块160之间可以设置有加强桁架钢筋170,从而加强整个预制板10的抗弯能力,防止张拉时第一预埋件110处产生的支撑力造成预制板130开裂。
如图5所示,预制板10包括有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桁架钢筋150,该多条桁架钢筋150沿着预制板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砼块160具体可以位于桁架钢筋150之间,即沿着桁架钢筋150中间隔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有多个砼块160,且相邻的砼块160之间可以设置有加强桁架钢筋170,该加强桁架钢筋170至少部分埋设于相邻的砼块160中。
可选的,加强桁架钢筋170与桁架钢筋15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里不做限定。
如图3和图4,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可以为相同的预埋件,且在预制板10上的设置方式也相同,以第一预埋件110为例,第一预埋件110至少部分位于砼块160,其他部分则位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内,可以有效的加强砼块160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连接。且进一步的,第一预埋件110包括第一加强钢板181连接,第二预埋件120包括第二加强钢板182,第一加强钢板181与第二加强钢板182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内或砼块160内。
在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个第一预埋件110位于同一砼块160内。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预埋件110设置有第二螺纹件111以用于与支撑组件20的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螺纹件610可拆卸配合固定,第二预埋件120则设置有第四螺纹件121以用于与支撑组件20中的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三螺纹件710可拆卸配合固定。
可选的,第一螺纹件610与第二螺纹件111的配合、第三螺纹件710与第四螺纹件121的配合均可以是螺纹配合,如第二螺纹件111和第四螺纹件121具体可以预制套筒,该预制套筒内设置有螺纹以形成类似于螺帽的结构。而第一螺纹件610与第三螺纹件710均可以是螺栓或者螺柱。
可选的,第一加强钢板181设置于第一预埋件110靠近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一端,第二加强钢板182则设置于第二预埋件120远离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一端。如可选的,第一预埋件110所对应的第一加强钢板181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中,第二预埋件120所对应的第二加强钢板182设置于砼块160中。
可选的,第一预埋件110与第二预埋件120均可以通过预埋的方式与预制板10中的结构钢筋固定,后通过浇灌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板130和砼块160,并将第一预埋件110与第二预埋件120固定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和/或砼块160中。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预制板10,该预制板10通过设置预应力钢绞线140,可以有效地减少了板厚,减轻结构自重,节约造价成本,结构受力性能更优。
如图6-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预制板的支撑组件20,该支撑组件20用于对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制板10进行支撑。
该支撑组件20包括有支撑件200与拉紧件300。该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用于与预制板10的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连接,支撑件200的第二端220用于当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与预制板10可拆卸连接时,形成支撑节点230。拉紧件300的两端用于可拆卸连接在预制板10的第一预埋件110两侧的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上,且拉紧件300与支撑件200的支撑节点230相压扣。可选的,支撑件200具体为刚性件。
可选的,由于支撑件200为刚性件,则支撑200的支撑节点230与拉紧件300的相压扣,是指在沿着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上,与拉紧件300具有相互作用的力,如支撑件200由于重力等给拉紧件300提供压力,随时拉紧件300会提供一个反向的支撑力。
可选的,支撑节点230与拉紧件300的相压扣可以是刚性压扣,如直接固定于拉紧件300上,也可以是铰接式压扣,如可以与拉紧件300相互铰接,并存在有沿着支撑件200长度方向或者重力方向相互作用的力。
其中,在预制板10和支撑组件20的重力下,拉紧件300产生拉力并通过支撑节点230与支撑件200给提供朝向预制板10的支撑力。
如图18所示,在具体场景中,当预制板10的两端搭设于板支座上时,由于预制板10具有较长的长度,且预制板10的中间位置,即第一预埋件110附近的位置在重力的影响下,会朝向地面发生形变,而两端即第二预埋件120附近的位置,会由于靠近板支座,则形变量较小。当在预制板10上设置支撑组件20时,支撑组件20悬挂于预制板10上,即位于预制板10靠近地面的一侧,支撑节点230在支撑件200和预制板10的重力下会对拉紧件300产生一个远离预制板10的压力,拉紧件300则会将这个压力分散到两端,并对第二预埋件120产生拉力,这个拉力则同时给支撑节点210与支撑件200提供一个朝向预制板10的支撑力,随后该支撑力经由支撑件200传递从而给预制板10(第一预埋件110),从而防止预制板10在中间位置(第一预埋件110附近)挠度过大或者开裂。即从受力而言,预制板10容易形变的区域的重力施加在拉紧件300上,拉紧件300会进行分散到预制板10的两端,即预制板10的两端通过拉紧件300与支撑件200给预制板10的中间提供一个支撑力。
且进一步的场景中,当预制板10的两端搭设于板支座上时,需要在预制板10上浇灌形成现浇层,此时预制板10所受重力极大,容易发生开裂。此时由于支撑组件20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预制板10的抗弯刚度,提高变形能力,从而防止预制板10在浇灌过程中开裂或者变形。且同时,相比现有技术中,在预制板吊装到板支座上后,进一步通过吊装的方式在预制板与地面或支撑面直接设置合适长度的支撑柱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先将支撑组件20与预制板10安装好,随后在吊装于板支座上,极大的减少吊装的成本与难度,且另一方面,无需考虑与地面或支撑面的距离,极大的扩大应用场景。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20拆装方便,可以重复使用,极大减少成本。
且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为保证浇灌过程预制板不会开裂或者出现较大变形,现有技术提供的预制板一般采用钢筋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预制板的最小板厚为60mm,在浇灌后形成现浇层后,组成的叠合楼板的最小板厚会达到140mm,在这样的厚度与自重下,为保证足够的强度,则会进一步增加用钢量,存在材料用量大、结构自重大、板底需要支撑,运输及安装时预制板容易开裂或破损等问题,且造价相对较高。
而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预制板10由于为预应力板,则可以利用整个预制板10的抗拉优点,并组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20,可以有效的实现对预制板10进行支撑,保证在预制板10上浇灌混凝土形成现浇层时的稳固性,且进一步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板10的厚度在30mm与45mm之间,可以减少造价与自重,具有较低的造价成本与安装成本等。且形成的叠合楼板相应的厚度与重量也会较低。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通过提供支撑件200与拉紧件300,且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与预制板10的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连接,第二端220形成支撑节点230,并通过将拉紧件30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在预制板10的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上,且拉紧件300与支撑件200的支撑节点230相压扣,可以有效的将预制板10靠近第一预埋件110的压力分散到两端的第二预埋件120中,从而防止第一预埋件110在第一预埋件110附近开裂。
如图10所示,拉紧件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第一斜拉部310的一端用于与预制板10中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第二斜拉部330的一端用于与预制板10中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长度可调部32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斜拉部310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拉部330的另一端;长度可调部320与第一斜拉部310的连接点作为第一压扣端340,长度可调部320与第二斜拉部330的连接点作为第二压扣端350。
可选的,所述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彼此之间直接连接,即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之间直接传力,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拉紧件300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可以有效的保持平衡,进而提高整个支撑组件20的平衡性。
如一可选实施例中,支撑件200、第一斜拉部310以及长度可调部320连接于一起,且第一斜拉部310连接于支撑件200上,长度可调部320连接于支撑件200上,此时第一斜拉部310与长度可调部320其实是通过支撑节点230间接连接,依次如果第一斜拉部310与长度可调部320需要传力需要通过支撑件200,如果支撑件200是固定的,则第一斜拉部310和长度可调部320的传力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即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之间的传力容易被支撑件200直接影响,从而传力不平衡。如果支撑件200是可动的,则第一斜拉部310和长度可调部320的传力可以认为是直接传力,支撑件200的影响较小,则可以利于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之间的传力平衡。
如图10所示,长度可调部320包括调节绳321与设置于调节绳321上的调节件322,调节件322用于调节调节绳321的长度,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为拉绳或者拉杆。因此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斜拉部310与第二斜拉部330固定于预制板10上,随后在进行调节长度,以使得整个拉紧件300绷紧,即可以留有余量,以保证整个拉紧件300的装配,避免由于当预制板10或拉紧件300的尺寸存在误差时,拉紧件300无法良好装配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绳321可以为多段,调节件322也可以为多个。调节剂322具体可以为花篮螺栓。
如图6-图9所示,支撑组件2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600和第二连接件700,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通过第一连接件600以用于与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连接,第一斜拉部310的一端和第二斜拉部330的一端第二连接件700以用于与第二预埋件120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600与支撑件200以及第一预制件110之间可以相互可拆卸。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以及第二预制件120之间可以相互可拆卸。从而可以循环利用,并节省成本。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600包括第一螺纹件610及设置于第一螺纹件610一端的第一铰接件810或第二铰接件820,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螺纹件610用于与预制板10中第一预埋件110中的第二螺纹件111可拆卸配合固定,第二连接件700包括第三螺纹件710及设置于第三螺纹件710一端的第一铰接件810或第二铰接件820,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三螺纹件710用于与预制板中第二预埋件120中的第四螺纹件121可拆卸配合固定。
在可选实施例中,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第一斜拉部310的一端以及第二斜拉部3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件820或第一铰接件810,支撑件200的支撑节点230、第一斜拉部310的另一端、第二斜拉部330的另一端以及长度可调部32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铰接件810或第二铰接件820。
可选的,第一铰接件810用于与其他第一铰接件810或第二铰接件820配合铰接,第二铰接件820用于与其他第二铰接件820或第一铰接件810配合铰接。
即第一铰接件810与第二铰接件820中任意两个都可以配合相互铰接。
可选的,第一铰接件81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且同轴的圆环830,第二铰接件820包括一个圆环830,支撑组件20还包括销轴件840,销轴件840用于穿透同轴设置的多个圆环830以使得第一铰接件810与其他第一铰接件810、第一铰接件810与第二铰接件820以及第二铰接件820与其他第二铰接件820相互铰接。
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销轴件840包括销轴841和销轴帽842,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与第二铰接件820的一个圆环830可以同轴设置,且第二铰接件820的一个圆环830位于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之间,销轴件840穿透第二铰接件820的圆环830与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使得第一铰接件810与第二铰接件820相互铰接,具体通过销轴841穿透三个圆环830并与销轴帽842固定,以将第一铰接件810与第二铰接件820在销轴84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位移限定,且可以绕销轴841进行旋转。
如图16所示,两个第二铰接件810的圆环830位于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之间且同轴设置,销轴件840穿透两个第二铰接件820的圆环830与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使得两个第一铰接件810与第二铰接件820相互铰接。具体通过销轴841穿透三个圆环830并与销轴帽842固定,以将第一铰接件810与两个第二铰接件820在销轴84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位移限定,且可以绕销轴841进行旋转。
可选的,销轴841的直径与圆环830的孔径相互适配,进而可以保证圆环830在径向上不会与销轴841发生较大的位移,进而保证第一铰接件810与第二铰接件820以及销轴件840之间的稳固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支撑件2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铰接件810,在第一斜拉部31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铰接件820。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2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铰接件820,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20的两端则可以设置有第一铰接件810或第二铰接件830。
上述方式中,通过在第一连接件600、第二连接件700、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和支撑节点230、第一斜拉部310的两端、第二斜拉部330的两端以及长度可调部320的两端设置第一铰接件810或第二铰接件820,可以有效的实现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铰接,且结构简单与稳固,装配时间短且便捷,无需采用额外的复杂工具,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施工时间,加快施工效率。且进一步,且通过在第一铰接件810中的两个圆环830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铰接件820的圆环,可以达到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下述以多个具体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支撑件20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支撑240,两个竖向支撑240的第一端210分别用于与预制板10的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埋件110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即每一个竖向支撑240的第一端210均对应有预制板10的一个第一预埋件110,且相互可拆卸连接。竖向支撑240与预制板10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压扣端340与两个竖向支撑240中一个的支撑节点230相压扣,第二压扣端340与两个竖向支撑中240另一个的支撑节点230相压扣。
通过将第一压扣端340与第二压扣端340分别与两个支撑节点230相压扣,可以保证第一斜拉部310在第二预埋件120和第一压扣端340之间保持绷紧,第二斜拉部330在第二预埋件120和第二压扣端350之间绷紧。
在可选场景中,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拉绳。该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可以设置有穿槽,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依次穿透两个竖向支撑240的穿槽,一方面,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与第一压扣端340或第二压扣端350可以在重力方向上有效的互相施加力,且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水平方向不会受到竖向支撑240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保持拉紧部300水平方向的受力平衡,即保证支撑节点230对拉紧部300施加的力可以均匀的分摊到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上,从而使得整个受力均匀,另一方面,拉紧部300也不会对竖向支撑240产生水平方向的力,避免导致竖向支撑240发生水平移动,从而增强竖向支撑240与预制板10的稳固性,即整个整个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也可以设置有第一铰接件810,第一斜拉部310的另一端、第二斜拉部330的另一端以及长度可调部32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铰接件820,如图14所示,以第二斜拉部33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的连接方式为例,第一斜拉部310的第二铰接件820的圆环830与长度可调部320的第二铰接件820的圆环830均位于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的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之间且同轴设置,随后通过销轴件840相互铰接,即采用图13中的铰接方式,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的连接方式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支撑组件20可以应用于板跨较小的预制板10上,如板跨小于或等于4.2m的预制板10上。
第二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支撑件200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竖向支撑240,三个竖向支撑240的第一端210分别用于与预制板10的三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埋件110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相似的,每一个竖向支撑240的第一端210均对应有预制板10的一个第一预埋件110,且相互可拆卸连接。至少三个竖向支撑240中两侧的两个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分别与第一压扣端340以及第二压扣端350一一对应压扣,三个竖向支撑240中的中间的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与长度可调部320相互压扣。
且可选的,三个竖向支撑240中两侧的两个竖向支撑240的长度相同,且均小于三个竖向支撑240中间的竖向支撑240的长度。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组成张弦梁结构,进而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第三实施例
如图20所示,拉紧件300包括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该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两个第二预埋件120,即第一斜拉部310的一端用于与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中的一个连接,第二斜拉部330的一端用于与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的另一端则相互连接形成第三压扣端370,支撑件200则包括有一个竖向支撑240,该竖向支撑240的第一端210用于可拆卸连接于第一预埋件110上,竖向支撑240的支撑节点230则与第三压扣端370相压扣。
可选的,第一斜拉部310和/或第二斜拉部330上还设置有长度调节件311,该长度调节件311可用于调节第一斜拉部310和/或第二斜拉部330的长度。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个竖向支撑240,并直接通过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形成第三压扣端370与竖向支撑240相互压扣,使得整个结构简单且受力清晰,且可以有效的对预制板10进行支撑。
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的竖向支撑240与第一预埋件110的连接方式也均可以是可拆卸铰接,且竖向支撑240与第一压扣端340、第二压扣端350以及第三压扣端370也均可以是可拆卸铰接,进一步的,第一斜拉部310与第二预埋件210、第二斜拉部330与第二预埋件210以及第一斜拉部310、第二斜拉部330与长度可调部320之间也可以是铰接,这里均不作限定。
第四实施例
如图21所示,支撑件200包括两个第一斜向支撑,且两个第一斜向支撑呈
Figure BDA0002917815540000141
形铰接,第一斜向支撑250的第一端210与另一第一斜向支撑250的第一端210相互铰接且用于与预制板10的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铰接;两个第一斜向支撑250中的一个的支撑节点230与第一压扣端340相互铰接,两个第一斜向支撑250中的另一个的支撑节点230与第二压扣端350相互铰接。
可选的,第一斜向支撑250与重力方向是具有一定角度的,而非平行设置。
可选的,呈
Figure BDA0002917815540000142
形铰接的两个第一斜向支撑250的铰接点可以可拆卸铰接于预制板10的同一个预埋件110上。且第一斜拉部310与第二斜拉部330分别用于与预制板10的两个第二预埋件120铰接,长度可调部320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斜拉部310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拉部330的另一端。
如图13所示,第一斜向支撑250的第一端210可以设置有第二铰接件820,与第一预埋件11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600则可以包括有第一铰接件810,第一斜向支撑250的第二铰接件820的一个圆环830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之间且同轴设置,随后通过销轴件840实现铰接。
可选的,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也可以设置有第一铰接件810,第一斜拉部310的另一端、第二斜拉部330的另一端以及长度可调部32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铰接件820,如图17所示,以第二斜拉部33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的连接方式为例,第一斜拉部310的第二铰接件820的圆环830与长度可调部320的第二铰接件820的圆环830均位于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的第一铰接件810的两个圆环830之间且同轴设置,即可以以图16的方式进行连接,随后通过销轴件840相互铰接,第一斜拉部310、长度可调部320以及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的连接方式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例如图16和17的铰接方式,可以实现支撑件200的支撑节点230与第二压扣端350的铰接式压扣,即能实现支撑件200与第二压扣端350在圆环830的径向方向上受力。
在其他连接的节点中,如支撑件200与第一压扣端340,如支撑件200与第三压扣端370也能采取类似的方式实现铰接式压扣。
可选的,通过将第一斜向支撑250之间、第一斜向支撑250与预制板、第一斜向支撑250与第一压扣端340以及第二压扣端350、第一斜拉部310与第二斜拉部330与预制板10,第一斜拉部310与第二斜拉部330与长度可调部320相互铰接。可以在装配时,调节各部位之间的角度,一方面可以加快调节,另一方面,可以预先调整好各部分之间的角度,以满足预设的要求,且在装配完成后,可以通过调整长度可调部320的长度,从而使得整个支撑组件20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即支撑组件20与预制板10形成多个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如第一斜向支撑250、第一斜拉部310与预制板10形成一个三角形,两个第一斜向支撑250和长度可调部320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等等。且进一步的,由于各部分之间是相互铰接的,因此第一斜向支撑250可以进行一定的位移,从而便于第一斜拉部310与第二斜拉部330与长度可调部320之间相互传力,进而保证整个支撑组件20与预制板10的两侧受力平衡。
上述支撑组件20可以应用于板跨较小的预制板10上,如板跨小于或等于4.2m的预制板10上。
第五实施例
如图22所示,支撑件200包括至少四个第一斜向支撑250;相邻第一斜向支撑250之间呈
Figure BDA0002917815540000161
形相互铰接,至少四个第一斜向支撑250的第一端210与最相邻第一斜向支撑250的第一端210相互铰接且用于与预制板10的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铰接;至少四个第一斜向支撑250中两侧的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分别与第一压扣端340以及所述第二压扣端350一一对应铰接;至少四个第一斜向支撑250中其他的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与最相邻的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相互铰接且与长度可调部320相互铰接。
如以四个第一斜向支撑250为例,四个第一斜向支撑250类似于一个“M”形,且任一第一斜向支撑250的第一端210与最相邻的那个斜向支撑250的第一端210是相互铰接的且可拆卸铰接于同一第一预埋件110上,而任一第一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与最相邻的那个斜向支撑250的支撑节点230也是相互铰接的且与长度可调部320相互铰接。
其各部分直接的铰接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长度调节部320包括有两个调节件322,从而可以对调节绳321进行分段进行灵活的调节,便于在第一斜向支撑250数量较多时,可以更为方便的进行装配。
上述支撑组件20可以应用于板跨较大的预制板10上,如板跨大于6.3m的预制板10上。
第六实施例
如图23所示,支撑件200包括两个第二斜向支撑260,两个第二斜向支撑260呈“八”形设置,两个第二斜向支撑260的第一端210分别用于与预制板10的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埋件110一一对应可拆卸铰接;类似的,每一第二斜向支撑260均对应一个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铰接。第一压扣端340与两个第二斜向支撑260中一个的支撑节点230铰接,第二压扣端350与两个第二斜向支撑260中另一个的支撑节点250铰接。
可选的,第二斜向支撑260与重力方向的角度可以是调节的,如调节到平行,即第二斜向支撑260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竖向支撑。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每一第二斜向支撑260均对应一个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铰接,可以防止力集合在一个第一预埋件110上,从而使得预制板10由于单点受力过大,从而导致开裂。
上述支撑组件20可以应用于板跨较小的预制板10上,如板跨小于或等于4.2m的预制板10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支撑件200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支撑件200的支撑节点230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保持受力均衡。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可以是拉绳或者拉杆。如钢绳等等。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也可以是刚性杆,且第一斜向支撑250、第二斜向支撑260、第一斜拉部310以及第二斜拉部330均可以为同样的刚性杆,可以利于标准化,从而在进行装配时,可以减少组件的种类,进而加快装配。
且进一步的,通过在预应力混凝土板130中设置有砼块160,可以解决预制板10的局部受力过大的问题,如第一预埋件110附近局部的承压较大,第二预埋件120附近局部的拉力较大。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预制板10的局部受力点的强度。
如图2所示,由于整个受力是通过第一预埋件110以及第二预埋件120传递到预制板10上的,因此如第一预埋件110还可以连接有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中的第一加强钢板181,可以有效的增大第一预埋件110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受力面积,且由于第一预埋件110所受力是朝向砼块160的,则将加强钢板180设置于预应力混凝土板130中,可以保证第一加强钢板181有足够的预留厚度,相应的,对于第二预埋件120而言,则可以连接设置于砼块160的第二加强钢板182,由于第二预埋件120所受力是拉力,即朝向预应力混凝土板130的,通过将第二加强钢板182设置于砼块160,也保证第二加强钢板182有足够的预留厚度。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预制板与支撑组件的组合结构30,该组合结构3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制板10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组件20;预制板10包括第一预埋件110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预埋件110两侧的两个第二预埋件120;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件200与拉紧件300,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与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连接,支撑件200的第二端220形成支撑节点230;拉紧件300的两端用于可拆卸连接在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上,拉紧件300与支撑件200的支撑节点230相压扣。
在可选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是沿着预制板10的长度方向。即沿预制板10的桁架钢筋150的延伸方向进行设置的,由于预制板10还存在有一定的宽度,则为保证整个支撑组件20支撑的稳固性,则组合结构30可以包括有多组支撑组件20,且多组支撑组件20沿着预制板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该组合结构30还包括有连接杆,支撑组件20中的支撑节点230可以与相邻的支撑组件20中最相邻的一个支撑节点230通过该连接杆进行连接,从而保持使得多个支撑组件20可以组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系统,对预制板10进行支撑。
在可选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1500mm,大于或等于1000mm,具体如1000mm,1200mm或者1500mm等等。即每隔1000mm-1500mm就可以设置一组支撑组件20。
在具体施工场景中,可以先将预制板10吊装到浇灌位置,随后在预制板10的第一预埋件110上安装第一连接件600,第二预埋件120上安装第二连接件700,随后在第一连接件600上安装支撑件200,在第二连接件700上安装第一斜拉部310和第二斜拉部330,随后可以将第一斜拉部310、第二斜拉部330、长度可调部320、支撑件200进行连接,可选的,第一斜拉部310、第二斜拉部330、长度可调部320、支撑件200也可以预先连接好。随后调节长度可调部320的调节件322,使得支撑组件20和预制板10进入一个稳固的状态,并使得第一斜拉部310、第二斜拉部330保持平衡,且进一步的,通过调节调节长度可调部320的调节件322,可以改变整个支撑组件20对预制板10的支撑力度,如在场景中,会存在多块预制板10架设于板支座上,相邻的预制板10可以由于施工的工艺或者误差导致形变量有所不同,从而使得相邻的预制板10的板底面存在有高低差,通过调节调节长度可调部320的调节件322,可以改变支撑组件20对预制板10的支撑力度,进而改变预制板10的板底面的高度,使得相邻预制板10的板底面的高度保持平齐,以便于后续的施工过程。随后对在预制板10上进行浇灌形成现浇层,待预制板10和现浇层形成叠合楼板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后,则可以松开调节件322,随后在第一斜拉部310、第二斜拉部330、支撑件200拆卸下来,随后将第一连接件600和第二连接件700进行拆卸,从而完成整个支撑组件20的拆卸,并投入下一次的预制板10的浇灌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将支撑组件20安装于预制板10上,随后将支撑组件20与预制板10一起吊装于浇灌位置。随后继续上述流程的浇灌流程与拆卸流程,这里不做限定。
其具体配合结构上述实施例以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组件、预制板及其组合结构,支撑组件10通过提供支撑件200与拉紧件300,且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10与预制板10的第一预埋件110可拆卸连接,第二端220形成支撑节点230,并通过将拉紧件30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在预制板10的两个第二预埋件120上,且拉紧件300与支撑件200的支撑节点230相压扣,可以有效的将预制板10靠近第一预埋件110的压力分散到两端的第二预埋件120中,从而防止第一预埋件110在第一预埋件110附近开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包括:
预应力混凝土板;
多个砼块,设置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上,且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加强桁架钢筋,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砼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桁架钢筋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相邻的砼块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进一步包括两个桁架钢筋,所述两条桁架钢筋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砼块和所述加强桁架钢筋设置于所述两个桁架钢筋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钢筋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桁架钢筋的长度大于所述加强桁架钢筋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块的数量为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三个,其中位于中部的所述砼块与两侧的所述砼块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桁架钢筋,且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中部的所述砼块的长度大于两侧的所述砼块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还包括第一预埋件和两个第二预埋件,两个所述第二预埋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埋件的两侧,所述第一预埋件以及所述第二预埋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砼块内,所述第一预埋件用于与支撑组件的支撑件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预埋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的拉紧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埋件可拆卸连接时形成支撑节点,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节点相压扣,在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支撑组件的重力下,所述拉紧件产生拉力并通过所述支撑节点与所述支撑件提供朝向所述预制板的支撑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砼块,所述第一预埋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内;所述第二预埋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砼块,所述第二预埋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第一加强钢板,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第二加强钢板,所述第一加强钢板与所述第二加强钢板设置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内或砼块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块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板一体成型。
CN202120217211.6U 2020-06-19 2020-06-19 预制板 Active CN215368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7211.6U CN215368120U (zh) 2020-06-19 2020-06-19 预制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9529.5U CN213390766U (zh) 2020-06-19 2020-06-19 支撑组件、应用于叠合楼板中的预制板及其组合结构
CN202120217211.6U CN215368120U (zh) 2020-06-19 2020-06-19 预制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9529.5U Division CN213390766U (zh) 2020-06-19 2020-06-19 支撑组件、应用于叠合楼板中的预制板及其组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68120U true CN215368120U (zh) 2021-12-31

Family

ID=761992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9529.5U Active CN213390766U (zh) 2020-06-19 2020-06-19 支撑组件、应用于叠合楼板中的预制板及其组合结构
CN202120217211.6U Active CN215368120U (zh) 2020-06-19 2020-06-19 预制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9529.5U Active CN213390766U (zh) 2020-06-19 2020-06-19 支撑组件、应用于叠合楼板中的预制板及其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339076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90766U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36489B1 (ko) 프리스트레스트 강합성보의 제작 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제작된 강합성보
US5305572A (en) Long span post-tensioned steel/concrete trus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101337326B1 (ko) 와이어로프를 이용한 합성슬래브 내화공법
KR102387052B1 (ko) 단부보강된 하프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보의 시공 방법
US20230235557A1 (en) Structural trus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O2012044013A2 (ko) 개단면 상현재를 갖는 트러스구조물과 이의 제작방법 및 개단면 상현재를 갖는 트러스구조물을 이용한 트러스교와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0903211B1 (ko) 지지구가 보강된 데크플레이트
JP2002038421A (ja) 構造物の架設工法
CN216765541U (zh) 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
KR20120085641A (ko) 보 및 슬래브 거푸집 조립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 및 슬래브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CN112982787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拉索耦合的大跨度梁
CN215368120U (zh) 预制板
JP3877995B2 (ja) 張弦桁橋の構築方法
CN109267654B (zh) 组合预制拱形底板与叠合拱形板
KR101329372B1 (ko) 해체 가능한 텐던을 적용한 슬림플로어 공법의 데크플레이트 처짐 제어구조 및 그의 시공 방법
KR20200013911A (ko) 단면강성 증대용 새들이 장착된 가설교량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KR102139851B1 (ko) 역t형 단면 혼합형 psc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KR101342894B1 (ko) 트러스형 프리스트레스 콘크리트 거더, 그 제작 방법 및 연속화 교량의 제작 방법
KR101023175B1 (ko) 프리플렉스 합성보 제작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분 프리플렉스 연속합성보
GB2591905A (en) A structural trus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20100076124A (ko) 프리스트레스를 도입한 강관 거더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01371B1 (ko) 아치형 응력 분산부재가 구비되는 건축용 들보
CN217580545U (zh) 一种跨层钢桁架和拉索结构混合的新型连体
KR101071647B1 (ko) 재사용 지지앵글을 이용한 철골합성 거더
CN216156790U (zh) 一种预应力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