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58174U - 前束专用扳手 - Google Patents

前束专用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58174U
CN215358174U CN202121770139.6U CN202121770139U CN215358174U CN 215358174 U CN215358174 U CN 215358174U CN 202121770139 U CN202121770139 U CN 202121770139U CN 215358174 U CN215358174 U CN 215358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ench
wrench handle
handle
ho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01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光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01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58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58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58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具有卡口的扳手头连接在扳手柄上部;扳手柄由扳手柄上部和扳手柄下部连接而成;扳手柄上部和扳手柄下部以铰轴铰接;扳手柄上部的下端截面为以铰轴为圆心的弧形,开设有数个横槽;扳手柄下部的上端对应扳手柄上部的下端设有竖孔,一个复位弹簧放在竖孔中,复位弹簧顶着一根限位圆柱,限位圆柱卡在一个上述横槽中。本实用新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

Description

前束专用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维修用的扳手。
背景技术
前轮前束,是使汽车两前轮的前端距离小于后端距离。其距离之差叫做前束值。从汽车的上面往下看,左右两个前轮形成一个开口向的"八"字形。前轮前束是指前轮前端面与后端面在汽车横向方向的距离差,也可指车身前进方向与前轮平面之间的夹角,此时也称前束角。
而由于汽车在这一部分的结构设计,需要拆卸安装的螺母往往位于一些结构件后,或者可供扳手伸入的空间特别狭小。
现有技术的扳手是在扳手柄的顶端开设卡口,由于扳手柄和扳手头是刚性连接,所以这种卡口往往只能倾斜的夹住螺母,或者,虽然可以与螺母轴线垂直而夹住螺母,但是由于汽车底部空间限制,操作工人只能以很别扭的姿势转动扳手。
这样,操作工人转动扳手就使不上力,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操作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前束专用扳手,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
具有卡口的扳手头连接在扳手柄上部;扳手柄由扳手柄上部和扳手柄下部连接而成;
扳手柄上部和扳手柄下部以铰轴铰接;
扳手柄上部的下端截面为以铰轴为圆心的弧形,开设有数个横槽;
扳手柄下部的上端对应扳手柄上部的下端设有竖孔,一个复位弹簧放在竖孔中,复位弹簧顶着一根限位圆柱,限位圆柱卡在一个上述横槽中。
扳手头固定在枢轴上,可转动地枢设在扳手柄上部;
枢轴上固设有一个外圈具有齿的棘轮;
棘轮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齿板,齿板上表面设有尖端朝上的棘齿,齿板下端铰接在扳手柄上部上,齿板下表面与扳手柄上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在两个齿板之间具有一个拨杆,拨杆的上端铰接在扳手柄上部上;
拨杆拨向一边,顶住该边的齿板,该边的齿板的棘齿离开棘轮,另一边的齿板的棘齿顶住棘轮,这形成单向棘轮结构。
扳手头的轴心具有一个方孔,枢轴的前部是方形截面,枢轴插入方孔中,枢轴开设有轴孔,轴孔侧壁开设有通孔,一个限位球放在通孔中;
一个顶杆穿过枢轴的轴孔,顶杆前部的外壁开设有轴向凹槽,轴向凹槽的前端为斜面,顶杆后端设有环形凸垣,一个复位弹簧套设在顶杆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在枢轴和环形凸垣上;
限位球顶在斜面上,向上顶住扳手头的方孔的内壁,而把扳手头固定连接在枢轴上;
向前按压顶杆时,限位球在轴向凹槽中,限位球脱离扳手头的方孔的内壁。
扳手柄下部分为上节和下节;
上节设有数圈限位环,上节插入下节的轴孔中;
一个调节环套在下节外,一个复位弹簧套在下节外,位于调节环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在调节环的内孔的凸垣和下节的外壁的凸垣上;
下节的侧壁设有一圈通孔,每个通孔内容置一个限位球;
调节环套在限位球外,限位球被调节环顶住而顶在上节的一圈限位环中,而使上节和下节相对固定;
向下拉调节环后,限位球不再被调节环顶住,上节可上下拉动。
扳手头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卡口,每个卡口在与扳手头外缘的相交处具有缺口;每个卡口具有两个平行边,每个平行边的外端分别向另一个平行边伸出凸起作为卡块,两个卡块相对设置,两个卡块之间具有间隙而成为上述缺口。
扳手头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尺寸不同的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头与扳手柄的铰接结构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可以使扳手柄与扳手头具有一定的角度以适应处于狭窄空间内的螺母;双向棘轮设计使使用者可以直接旋转扳手头使其合适的卡口在合适的位置,但是扭转螺母时不至于反向动作;伸缩的扳手柄也进一步适应处于狭窄空间内的螺母;可更换的扳手头可以方便更换具有不同大小的卡口的把手头;扳手头上的卡口在口部位置设置了相对的凸起结构作为卡块,这样,只要螺母套在卡口中,就不可能滑脱,降低了危险;在扳手头上设有一圈尺寸大小不同的卡口,一个扳手头就适应不同外径的螺母,操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棘轮结构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棘轮结构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扳手头拆卸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扳手头拆卸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扳手柄上部与扳手柄下部的铰接结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扳手柄上部与扳手柄下部的铰接结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扳手柄伸缩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扳手柄伸缩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示:
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连接在扳手柄10的扳手柄上部11上的扳手头13。
扳手头13为一个薄圆柱体,在圆形的外周上开设有六个卡口2,每个卡口2为一个在与圆周外缘的相交处具有缺口29的正六边形,卡口2联通扳手头13的前后表面。
卡口2的正六边形在与圆周外缘的相交处相对设置有卡块27、卡块28,卡块27、卡块28之间具有间隙而成为缺口29。
六个卡口2的为尺寸逐渐增大的六边形。
扳手头13固定在枢轴3上,可转动地枢设在扳手柄10的扳手柄上部11。
如图3、图4所示:
枢轴3的后端固设有一个外圈具有齿311的棘轮31。
棘轮31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齿板32,齿板32上表面设有尖端朝上的棘齿321,齿板32下端以铰轴323铰接在扳手柄上部11上,齿板32下表面与扳手柄上部1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22。
在两个齿板32之间具有一个拨杆33,拨杆33的上端以铰轴331铰接在扳手柄上部11上。
如图3所示:
拨杆33拨向左边,顶住左边的齿板32,左边的齿板32向左转动,左边的齿板32的棘齿321离开棘轮31,左边的齿板32的复位弹簧322压缩,而此时右边的齿板32的复位弹簧322复位,顶着右边的齿板32向左转动,右边的齿板32的棘齿321顶住棘轮31,这种状态下,棘轮31的齿311被右边的齿板32的尖端向上的棘齿321卡住,形成单向棘轮结构,所以棘轮31及枢轴3只能箭头逆时针转动。
如图4所示:
同上原理,枢轴3只能箭头顺时针转动。
这样,拨动拨杆33,固定在枢轴3上的扳手头13就只能顺一个方向转动,可以方便地旋转扳手头13从而调整卡口2的位置,而其后把扳手头13的卡口2套在螺母上,就可以转动螺母拆装螺母,但是又避免倒转情况发生。
如图1、图5、图6所示:
扳手头13的轴心具有一个方孔131,枢轴3的前部是方形截面,枢轴3插入方孔131中,枢轴3开设有轴孔,轴孔侧壁开设有通孔306,一个限位球305放在通孔306中。
一个顶杆30穿过枢轴3的轴孔,顶杆30前部的外壁开设有轴向凹槽303,轴向凹槽303的前端为斜面304,顶杆30后端设有环形凸垣301,一个复位弹簧302套设在顶杆30上,复位弹簧302的两端分别顶抵在枢轴3和环形凸垣301上。
如图5所示:
此时扳手头13套在枢轴3上,限位球305顶在斜面304上,向上顶住扳手头13的方孔131的内壁,从而把扳手头13固定连接在枢轴3上,枢轴3可以带动扳手头13一起转动,扳手头13不会脱离。
如图6所示:
向前按压顶杆30,复位弹簧302压缩,此时限位球395在轴向凹槽303中,位置比顶在斜面304时候下降,限位球305脱离扳手头13的方孔131的内壁,可以取下扳手头13。
如果扳手头13套上枢轴3,放开顶杆30,复位弹簧302复位,顶杆30后退,直到限位球305顶在斜面304上顶住扳手头13,回到图5状态。
这种结构可以固定扳手头13和枢轴3的连接,方便更换具有不同大小卡口2的扳手头13。
如图1、图2、图7、图8所示:
扳手柄上部11和扳手柄下部12以铰轴4铰接。
扳手柄上部11的下端插入扳手柄下部12上端的双耳部121,铰轴4穿过扳手柄上部11和双耳部121。
扳手柄上部11的下端截面为以铰轴4为圆心的弧形,开设有数个横槽111。
扳手柄下部12的双耳部121的底面设有竖孔122,也即扳手柄下部12的上端对应扳手柄上部11的下端设有竖孔122。
一个复位弹簧123放在竖孔122中,复位弹簧123顶着一根限位圆柱124,限位圆柱124卡在一个横槽111中。
这样,旋转扳手柄上部11,这个过程中限位圆柱124被两个横槽111之间的凸起压下,复位弹簧123压缩,到位后,复位弹簧123复位,限位圆柱124就被顶起而卡在下一个横槽111中,扳手柄上部11又被限位圆柱124卡住而限位。
这种结构可以调整扳手柄上部11和扳手柄下部12的相对角度后再使二者相对固定。
例如螺母处于狭窄空间,就可以调整扳手柄上部11和扳手柄下部12的相对角度,也就是调整扳手头13和扳手柄下部12的相对角度,使卡口2可以垂直于螺母轴线套在螺母上,而工人抓住扳手柄下部12用力时很顺手。现有的不可调整角度的直线的扳手头和扳手柄,使用起来常常是不顺手的。
如图9、图10所示:
扳手柄下部分12为上节15和下节16,扳手柄上部11是铰接在上节15顶端的。
上节15设有数圈限位环151,上节15插入下节16的轴孔161中。
一个调节环17套在下节16外,一个复位弹簧18套在下节16外,位于调节环17内,复位弹簧18的两端分别顶抵在调节环17的内孔的凸垣和下节16的外壁的凸垣上。
下节16的侧壁设有一圈通孔162,每个通孔162内容置一个限位球19。
如图9所示:
调节环17套在限位球19外,限位球19被调节环17顶住而顶在上节15的一圈限位环151中,从而上节15和下节16相对固定。
如图10所示:
向下拉调节环17,复位弹簧18压缩,这时候限位球19不再被调节环17顶住,上节15可以上下拉动,等到合适的时候,放开调节环17,复位弹簧18复位使调节环17上升,再次将限位球19顶在上节15的另一圈限位环151中。
这样实现上节15插入下节16的长度的调整,也即调整扳手柄下部12的长度,从而调整整个扳手的长度,方便使用。
实际使用时:
调节扳手的长度,调节合适的卡口2在合适的位置,调节扳手柄上部11和扳手柄下部12的相对角度。
然后将合适的卡口2套在螺母上,手握住扳手柄10的下部12,转动扳手柄10就可以旋转螺母进行安装可拆卸,由于扳手头13上的卡口2在口部位置设置了相对的凸起结构作为卡块27、卡块28,这样,只要螺母套在卡口2中,朝外方向就会被卡块27、卡块28挡住,就不可能滑脱,降低了危险。
在扳手头13上设有一圈尺寸大小不同的卡口2,一个扳手头13就适应不同外径的螺母,不必寻找、调整、更换扳手,操作效率高,在位置限制的情况下,可以用大口径的卡口2去斜着套小口径的螺母,一样可以旋转螺母,而由于卡块27、卡块28的存在,扳手头13不会滑脱,这样大大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
扳手头13以枢轴3可转动后固定地枢设在扳手柄10的上部11,可以如箭头方向旋转扳手头12调整卡口2与扳手柄10的位置以适应螺母的位置。
扳手柄的10上部11和扳手柄10的下部12以铰轴4铰接,这样可以如箭头方向调整扳手头13和手握的扳手柄10的下部12的角度,使得在装卸位于一些结构件后的螺母,或者可供扳手伸入的空间特别狭小的螺母时,卡口2可以平着套在螺母上,而扳手柄下部12与扳手头13有一个夹角,这样即可以转动螺母,手用劲的方向又不会别扭,可以更好的使劲,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具有卡口的扳手头连接在扳手柄上部;扳手柄由扳手柄上部和扳手柄下部连接而成;扳手柄上部和扳手柄下部以铰轴铰接;扳手柄上部的下端截面为以铰轴为圆心的弧形,开设有数个横槽;扳手柄下部的上端对应扳手柄上部的下端设有竖孔,一个复位弹簧放在竖孔中,复位弹簧顶着一根限位圆柱,限位圆柱卡在一个上述横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固定在枢轴上,可转动地枢设在扳手柄上部;枢轴上固设有一个外圈具有齿的棘轮;棘轮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齿板,齿板上表面设有尖端朝上的棘齿,齿板下端铰接在扳手柄上部上,齿板下表面与扳手柄上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两个齿板之间具有一个拨杆,拨杆的上端铰接在扳手柄上部上;拨杆拨向一边,顶住该边的齿板,该边的齿板的棘齿离开棘轮,另一边的齿板的棘齿顶住棘轮,这形成单向棘轮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的轴心具有一个方孔,枢轴的前部是方形截面,枢轴插入方孔中,枢轴开设有轴孔,轴孔侧壁开设有通孔,一个限位球放在通孔中;一个顶杆穿过枢轴的轴孔,顶杆前部的外壁开设有轴向凹槽,轴向凹槽的前端为斜面,顶杆后端设有环形凸垣,一个复位弹簧套设在顶杆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在枢轴和环形凸垣上;限位球顶在斜面上,向上顶住扳手头的方孔的内壁,而把扳手头固定连接在枢轴上;向前按压顶杆时,限位球在轴向凹槽中,限位球脱离扳手头的方孔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柄下部分为上节和下节;上节设有数圈限位环,上节插入下节的轴孔中;一个调节环套在下节外,一个复位弹簧套在下节外,位于调节环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在调节环的内孔的凸垣和下节的外壁的凸垣上;下节的侧壁设有一圈通孔,每个通孔内容置一个限位球;调节环套在限位球外,限位球被调节环顶住而顶在上节的一圈限位环中,而使上节和下节相对固定;向下拉调节环后,限位球不再被调节环顶住,上节可上下拉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卡口,每个卡口在与扳手头外缘的相交处具有缺口;每个卡口具有两个平行边,每个平行边的外端分别向另一个平行边伸出凸起作为卡块,两个卡块相对设置,两个卡块之间具有间隙而成为上述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束专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尺寸不同的卡口。
CN202121770139.6U 2021-07-30 2021-07-30 前束专用扳手 Active CN215358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0139.6U CN215358174U (zh) 2021-07-30 2021-07-30 前束专用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0139.6U CN215358174U (zh) 2021-07-30 2021-07-30 前束专用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58174U true CN215358174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0139.6U Active CN215358174U (zh) 2021-07-30 2021-07-30 前束专用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58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4176B1 (en) Universal deep socket and adapter
US8402866B2 (en) Open end wrench capable of fast driving
CN211332951U (zh) 一种可调节棘轮扳手结构
CN215358174U (zh) 前束专用扳手
CN107891393A (zh) 一种用于拆装圆柱头螺母的螺母扳手
US4892016A (en) Adjustable socket
CN110695898B (zh) 磁力伸缩套筒
CN216180079U (zh) 一种通用便携省力双头阀门扳手
CN213004985U (zh) 一种五金用伸缩内六角扳手
WO2010130119A1 (zh) 一种两用扳手
EP0385437A2 (en) Reversibel pipe wrench
CN108058121A (zh) 大扭力棘轮扳手
CN208773430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装配用五金扳手
US20120067177A1 (en) Multi-functional jaw wrench combined with self adjusting socket
US10625401B1 (en) Multifunction clamp and jack system with attachments for variously shaped workpieces
CN215148578U (zh) 一种具有旋转手柄和伸缩头棘轮套筒功能的矿山卡车扳手
CN113618664B (zh) 一种双头可调扳手
KR200390312Y1 (ko) 길이조절이 가능한 렌치
CN215510777U (zh) 闭口型快速活扳手
CN112247545A (zh) 一种自锁紧变径的机械手的变径方法
CN210704366U (zh) 一种大口径滤清器锁扳钳
CN212578522U (zh) 一种电动冲击工具扭力冲击机构装卸装置
CN218488241U (zh) 一种两用套筒
CN221111589U (zh) 一种可变弯度扳手
CN217620270U (zh) 一种活动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